又到放苗季,河蟹养殖户购买蟹种应该关注什么?


进入2月底3月初,苏北地区蟹种投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蟹种选购工作对于整个养殖来说至关重要,优质的蟹种活力好,抵抗力强,生长快,特别是经长途运输的蟹种,必须具有较好的抗逆能力,否则下塘易产生大量应激反应,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因此,购买蟹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今后的蜕壳和生长,决定养殖的成败。那么作为养殖户,在购买蟹种时除了价格更应该关注什么?
一是蟹种培育管理水平。尽量选择规模较大、资金较全的育苗场的蟹种,同时要了解蟹种培育期间的养殖管理情况,还可以到当地渔业主管部门了解相关信息,摸清亲本种质、蟹种培养管理家底。
二是就近购买。最好是当地培育的蟹种,暂养时间短,当天捕捞蟹种,当天销售。经长途运输的蟹种成活率降低,吐黄水的蟹种易僵化。而农户购买大眼幼体(蟹苗)自已培育的蟹种生长快,养殖风险小。蟹种培育本地化有利于提高养成规格和产量。
三是种质、规格。选择经选育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良种繁育的子代,如长江1号、长江2号、江海21河蟹繁育的子代,蟹种规格以100-140只/千克为好。
四是活力。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肢体有力,体态饱满,指节无损伤,蟹体干净有光泽,无寄生虫附着;打开蟹壳,肝胰脏呈鲜黄色,肝小叶条纹清晰,鳃丝干净透明。

相关知识

投苗季节开始,河蟹养殖户如何合理选择购买优质扣蟹



优质扣蟹的选择
1、规格整齐,以120~300只/公斤为宜。
2、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
3、扣蟹抽样检测-巴大911
九看
看额齿:额齿呈凹凸不平波浪型的即好,平直的就不好。
看侧齿:第四侧齿能肉眼看清,否则就不好。
看前节:第四节足的前节长而狭窄就好,短而宽的就差。
看刚毛:每节步足的刚毛少、短、稀就好,多而稠密的就差。
看长节:看第二步足长节,雪花纹多,肉质透明就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脐部:辨别“小老蟹”。
看肝脏:揭开背壳,肝脏呈金黄色而且有光泽即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鳃丝:揭开背壳,鳃丝紧密、鲜亮就好,如鳃丝发黑、疏松的就差。
看底板:扣蟹的底板如有锈斑或乌黑就说明培育池的水含盐量高或水质很差。
—拨
拨脐部:如脐步紧贴腹部,不易拨开,说明蟹种好。
—镜检
显微镜检测扣蟹步足的刚毛和鳃丝,主要检测细菌和寄生虫。也可检测肠道。
购买扣蟹五不要
不要买来路不明的扣蟹
不要贪图便宜
不要一味贪大
不要贪数量多
不要购买了网箱越冬扣蟹种

春节前养殖户放蟹苗池塘的要求



河蟹最近几年行情波动很大,开市价格很高,中期价格低迷,所以很多养殖老板都想在前期卖蟹,希望获得高利润。早出塘,就有的养殖老板早放苗,年前很早就把河蟹苗种放到池塘中。一是年前放苗一个是温度低,河蟹苗种应激小,河蟹下塘适应时间长,年后可以直接摄食。二是年前放苗河蟹开口摄食早,营养积累多,河蟹蜕壳也较年后放苗蜕壳早一点。年前放苗对池塘有哪些要求:
一、正确清塘。年前放苗的养殖老板一定要选择毒性小,残留时间段的清塘药物,如果清塘药物残留时间就,河蟹苗种下塘后会影响河蟹苗种成活率。一般建议各位老板用茶籽饼或者生石灰,降解快、残留时间短的药物。一般清塘过后,再次打水浸泡,然后放掉。
二、多次解毒。河蟹池塘经过清塘过后,会有清塘药物残留,如果没有解毒会导致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河蟹的成活率。所以在清塘过后一个星期上大水全面用水博士解毒,放苗前7天左右,再次用解毒灵解毒。
三、提前半个月栽草。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为河蟹苗种提供适宜的环境,而且可以为蟹苗提供躲避的场所,冬季伊乐草低温情况下生长缓慢,建议提前半个月栽种。
四、肥水下苗。水肥后,不仅能够培养水草、藻类,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质稳定,蟹苗适应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放苗前5-7天将水肥起来,早期温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达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稳定水质。
五、选择晴天放苗。河蟹放苗一般在温度6度以上,天气晴朗放苗最好。阴雨天或者雨雪天会影响河蟹的成活率,温度低于零度以下,河蟹苗会冻伤,或者应激比较大爷很容易影响成活率。

养殖户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蟹苗成活率



有的池塘放苗后蟹苗爬边、上岸,有的池塘前期未见死蟹,但到了后期却没有产量,回捕率低。这都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蟹苗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答案就是放苗方法,正确的放苗方法是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放苗准备
1、加深水位
放苗前水位不应低于80-90cm,水位越深,水体越稳定,且更利于低温期的肥水;水位越浅,受到天气影响就越大。水位深,可减缓昼夜温差变化对水温的影响,减小对蟹苗的应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水位深,池底光线弱,青苔不容易生长;水位深,可以减少水体浑浊、白浊带来的影响。
2、彻底解毒
清塘、杀野杂鱼等药物的残留,及池塘中各种毒素和化工废水的污染,都可以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严重时会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彻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议放苗前7天左右,全池泼洒“碧水安”,用量10亩/瓶。
3、肥水下塘
水肥后,不仅能够培养水草、藻类,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质稳定,蟹苗适应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肥料的选择则尤为关键,最好具备全溶解、营养全、易吸收、不生虫、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可溶性有机肥为最佳选择,如“肥水肽Ⅲ”。在放苗前5-7天将水肥起来,早期温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达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稳定水质。
二、放苗方法
放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吐水”、恢复体质和减少应激。蟹苗,尤其是外地苗,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下降,直接放入塘里应激大,易容易出现上岸、爬边等现象。若放苗时遇到天气不稳定或下雨时,常常造成大量死亡。
建议:①蟹苗先放于塘边适应气温;②使用池水淋洒或浸泡蟹苗3-5分钟,反复2-3次,使其吐出胃、鳃上面的泥巴或杂质,适应水质;③每80斤蟹苗使用1包“LY-生命素”+1包“激活Ⅱ”,浸泡10分钟恢复体质,过后可将浸泡液泼洒于池塘;④将蟹苗放到塘边浅水区,让其自由爬行,剔除活力差的。
三、注意事项
①传统的消毒方法常使用食盐、碘制剂、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蟹苗刺激较大,常常雪上加霜,影响成活率,所以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
②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大部分蟹苗在运输前都不喂食,体质较弱,所以建议放苗后第5天开始投喂,以开口料、鱼浆为主,恢复体质,提高抵抗力。

河蟹养殖户如何鉴别蟹苗质量



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蟹苗,应询问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情况、淡化处理过程以及池内蟹苗的密度。饲养管理较好的蟹苗,日龄一般在4~5天,经过4~5天的淡化处理后,池内蟹苗的密度较大,且比较活跃。如果购买的是天然蟹苗,则要了解蟹苗捕捞的天数及淡化处理情况;如未经淡化处理千万不要购买。



将准备出池的蟹苗捞出一部分,沥去水分,取1~2克逐只过数,凡规格可达到每公斤15万~18万只的,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购买。如果苗龄过短、个体较小,每公斤超过20万只的,则尽量不要购买。


体质健壮的蟹苗一般规格比较整齐,体表呈黄褐色,游泳活泼,爬行敏捷。检查鉴别时,可将沥去水分的蟹苗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握,然后松开手,如果蟹苗立即四处逃去,爬行十分敏捷,则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不宜购买。


可取将要出池的蟹苗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放在室内阴凉处做一简单试验,测出成活率的高低后再进行鉴别。一般是经8~10小时后解开纱布,如有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的,则说明蟹苗质量较好;若大部分死亡,则购买时要慎重考虑,最好是放弃购买,以免遭受损失。

河蟹养殖户如何选择好蟹苗



众所周知,“草好、水好、苗好”是养好河蟹的三大关键,而蟹苗的选择则是第一关键。新一年的河蟹养殖即将开始,选择好的蟹苗便成为大家非常重视和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挑选到好蟹苗?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判断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肉眼观察
1、看整体:规格整齐;体扁,头胸甲后缘越扁越宽越好;肢体完整无残缺,体表干净无附着物、纤毛虫或溃疡斑等。
规格整齐的蟹苗
2、看体色:头胸甲颜色黄中带青、有光泽;腹甲乳白色且略微透明,透明过度或不均匀都不好;步足有色阶,从根部到爪尖颜色由深变浅,一般依次为红、黄、白。
体色较好
3、看局部:额齿深;第2步足弯曲,关节处超过眼点;第4步足扁长;第4侧齿尖。
4、看活力:选择个体有力、活跃的蟹苗,可连续“翻跟头”10个以上。
5、看内脏:优质蟹苗的肝脏呈橘黄色或金黄色,纹理清晰,若呈白色或灰色则说明品质较差;鳃部干净无污物附着,鳃丝排列紧致,呈透明状;肠道清晰,食线饱满。
食线饱满
二、其他影响因素
单纯观察蟹苗本身并不能完全确定蟹苗好坏,有些方面并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1、螺原体携带情况:为确认蟹苗是否带有螺原体,可携苗至当地利洋水产药店进行检测,不携带螺原体是优秀蟹苗的保障之一。
2、亲本情况确定:蟹苗亲本的规格影响着成蟹的规格大小,大规格亲本培育出的扣蟹,相对容易养出大规格成蟹。
3、扣蟹养殖情况:扣蟹养殖中的饲料投喂、养殖水质、疾病发生等情况,都会影响到蟹苗的品质,充分了解有助于对好蟹苗的判断。
良好的扣蟹养殖池塘环境
4、蟹苗商家信誉:通常本地苗价格较高,部分商家则以次充好,用外地苗充当本地苗,低买高卖,所以购苗时不应只看价格,蟹苗商家的信誉亦为重要。
好的蟹苗成活率高,生长快、规格大且不易发病,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以,广大养殖朋友务必慎重选苗,为来年的养殖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早春肥水放苗



各位养殖朋友中午好,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水产养殖相关工作逐步进行,我们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龙虾已经全面出来活动,特别是去年原塘种虾的塘口,开春要做好青苔预防,青苔预防主要靠定期肥水,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一起使用,五到七天一次,即可培育天然性饵料给小龙虾摄食,又可以抑制青苔大量爆发。
小龙虾在温度超过十二度以上开始大量摄食,我们可以用酵益苗宝配合饲料投喂,促进小龙虾摄食,增加小龙虾的生长,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河蟹大部分地区开始准备放苗,在放苗前我们需要做好早进水,一般大部分塘口开始加水,外河水进入池塘,过一两天适当换一部分,减少池塘毒素。
及时栽草:河蟹塘口进水过后要及时栽种伊乐藻,水草栽种越早,水草生根醒棵越早,净化水质越早。
进水解毒:外河水进入池塘,一定要用解毒碧水安解毒或者解毒灵解毒,减少水体毒素,减少毒素对河蟹苗种的伤害,提高放苗的成活率。
定期肥水:河蟹塘口要定期肥水,河蟹塘口栽草过后,由于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透明度高,容易生青苔和泥皮,建议各位养殖朋友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肥水,减少青苔和泥皮爆发。

河蟹养殖户在放苗之前必须做好清塘工作


多年用于养蟹的池塘,由于淤泥淤积,塘基受河蟹挖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崩塌,必须进行整塘。整塘就是将池水排干,清除过多淤泥,将塘底推平,用塘泥敷贴在池壁,填好漏洞和裂缝,清除池底和池边高等植物,将多余的塘泥清上池堤,为青饲料的种植提供肥料。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漂白精等。
(1)生石灰干法清塘池中积水5~10厘米,用量一般每亩为60~75千克,淤泥较少的池塘用50~60千克,第二天需用铁耙耙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带水清塘,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125~150千克生石灰。生石灰清塘的技术关键是,所用的生石灰必须是未变粉状的块灰。
(2)茶粕清塘每亩池塘水深20厘米用量为13千克,水深1米用35~45千克。
(3)漂白粉清塘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20克;漂白精用量为漂白粉的1/2;将它们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的技术关键是,务必防止其吸水潮解。
用上述药物清塘后,一般需经7~10天药性消失,方可放养蟹苗。漂白粉类的药物其药性消失较快,通常清塘5天后即可放养蟹苗。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选择栽种什么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够产出规格较大的螃蟹。这正是因为水草在池塘中能够净化水质底质、稳定水体、提供氧气,使得池塘生态系统平衡、环境良好。这样,河蟹发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规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几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现青苔难以根治、蓝藻频发、夹草、上脏萎缩等许多水草的疑难杂症。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现了无草的尴尬局面,养殖规格逐年偏小。
如何选择水草、如何保草成为目前河蟹养殖最关键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本地区常见的两种水草(扁担草与伊乐藻)的优缺点来探讨一下: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该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该种什么草?
扁担草(苦草、带草)
优点:
种植方便、生长速度快、净水能力强、适应高温
缺点:
①坂田围网种植扁担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质管理。
②“败草”问题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应激,很容易导致扁担草在短时间(2~3天)内被“败完”,让人措手不及,无法弥补。
③螺蛳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养殖成本比重可达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变。
被夹的扁担草
伊乐藻(吃不败)
优点:
①“不怕夹”是其最大的优点,伊乐藻根、茎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无草的风险。
②立体式生长,遮阴效果突出,给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间,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蛳投放可相应减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适应性强,对水质要求不是很高,能够保持长期水体稳定。
缺点:
现有大部分池塘无增氧设备,高温期缺氧易导致伊乐藻下沉腐烂。当然,如果我们能够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装增氧机),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时拉草、科学肥水,缺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乐藻长势茂盛
全塘种植伊乐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养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沟四周浅水区紧密种植伊乐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铺种)的种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过调节水位来控制伊乐藻生长。
3、养殖中期(5~6月)通过“打头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预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为水草补充“碳源”,促进生长活力,预防上脏及腐烂!
全塘不围网种植伊乐藻
“活力碳”专业“保草”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016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