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三部曲之改底


河蟹养殖三部曲:改底
改底,即改善池底部环境,我们都知道螃蟹是生活在池底的,改底使螃蟹有一个良好的底环境,而现在市面上常见的底改种类主要有:
一、化学底改:
其中代表成分主要为过氧化硫酸氢钾复合盐,是一种自由流动的白色颗粒状粉末,具有非常强大而有效的非氯氧化能力,使用和处理过程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消费领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氧化剂、消毒剂。
主要作用:1、氧化分解有机质2、底部消毒3、处理底泥发黑、发臭
二、生物底改:
一般成分枯草杆菌、硝化细菌、硫化细菌、光合细菌、腐殖酸钠、增氧物质。
主要作用:在底部缓慢释放微生物,优化底微生态,逐步把有机物降解转化,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等营养物质,供藻类利用。
在我们的河蟹养殖过程中,要时常的观察蟹塘的底部环境,及时的做好改底工作,比如:
1、早期气温低,螃蟹吃食量少,有部分饲料,螃蟹没有吃完发霉,这样就要及时改底(全效底改4-5亩/袋),然后消毒。
2、水混,水中有机质过多(全效底改5亩/袋+肥水)。
3、高温时塘底的残饵粪便使底泥发黑发臭(全效底改5亩/袋)。
4、杀虫之后,虫子尸体沉底(解毒底改4亩/袋),之后解毒。

相关阅读

河蟹黑鳃病甲壳溃疡要注意 改底消毒工作不可忽视



五月的天气相对稳定,随着气温的回升,河蟹代谢水平提高,投喂量增加,残饵、粪便、腐败水草等等加大了池塘底部的污染,引起底黑、底臭、底热、底部缺氧等情况,此时池塘也往往大量滋生致病菌、病毒,引起河蟹感染,造成河蟹伤亡。
一、基本情况
南京高淳庙岗镇下庄孔老板蟹塘面积22亩,以种植伊乐藻为主,5月15日塘口出现河蟹伤亡,围塘边转一圈可发现有4~5只伤亡的河蟹。
二、案例记录
5月18日上午10点,检测水质pH8.2,氨氮0.1mg/L,亚硝酸盐0.08mg/L,矿化度(美国度)200。
伤亡的河蟹外部症状表现背部有少量斑点;解剖发现肝胰脏正常,但鳃部发黑,初步判断河蟹甲壳溃疡以及细菌感染。(如图1)
图1河蟹黑鳃
三、应对方案
上午外泼“至尊-95”控制池塘致病菌数量,减少致病菌对河蟹的侵害;
中午干撒“好运-CC”快速恢复河蟹体质,增强其抵抗力;
傍晚使用“超能粒”减少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加池塘底部溶氧,改善底部环境。
以上方案连续使用两次,一天一次。
四、效果反馈
通过以上处理后,螃蟹活力好,体质强,鳃部干净白亮,在河蟹蜕第三壳之前解决好问题,客户满意度高。
好润提示:
甲壳溃疡多数因为池塘底质及水质差,造成河蟹抵抗力差,继而感染致病菌,感染期多为河蟹软壳期。而引起河蟹黑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池塘水中杂质较多,导致鳃部呼吸不流畅。
①“至尊-95”蛭弧菌对许多致病菌都有清除作用,消毒时无刺激无残留,消毒效果好,消毒后不用解毒。
②“超能粒”主要成分为高铁酸盐,氧化性强,快速分解底部杂质,增加水体溶氧状况,改善水体自净能力,稳定水体。
③配合内服“绿动力”+“加乐福”+“好又多”,提高河蟹对饵料的利用率,减少残饵、粪便对池塘的污染;其中“加乐福”可促进体内蜕壳素合成,使河蟹平衡集中蜕壳,增强体质,提高蜕壳成活率。

河蟹养殖重在护底



河蟹是典型的底栖类生物,若长期生长在缺氧或底质污染的环境下,其活动能力会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底质中的有机质在水湿升高后大量分解,消耗水中大量的溶氧,还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河蟹夜间频繁上岸爬草,并吐白沫。轻则影响生长,造成河蟹生长缓慢,规格偏小,售价低。重则导致河蟹缺氧泛塘,甚至死亡;
二是,养殖池塘底质是改变河蟹体色的重要因素之一,河蟹体色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随生活环境改变而改变。蟹池底质以黄壤土为好,淤泥较少,养出的河蟹与湖泊养出的相似“背青、肚白、毛黄、色艳、膏肥、肉香、微甜”。黑色底质养出的河蟹甲壳灰黑,腹脐灰白并有黑斑,肉松味淡,不新鲜,肉质苦,销价低。所以定期使用底该类产品,水底双改,维护良好的底质及增加底氧不仅能避免河蟹上岸爬草,黑鳃纤毛长等现象,而且水质清爽,底质清洁,溶氧足,促进河蟹生长发育,降低饵料系数。

河蟹养殖四改措施 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公顷以上。
二、改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
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使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养殖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虽最大程度发挥河蟹生长优势,但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每只仅100克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同样的池塘,同等的河蟹产量,因规格不同,经济效益悬殊却很大。因此,要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应在第一年培育大规格扣蟹,第二年养成成蟹上市。
四、改单纯养蟹为蟹鱼轮作。
目前不少蟹池已连续养蟹多年,水体中天然微量元素少,随着河蟹排泄物的累积,水质恶化,致病菌多,养殖过程中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养殖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为发挥池塘最佳效益,可实行蟹鱼轮作,第一、二年养蟹,第三年养鱼,以减少经济损失。

河蟹养殖之苗种放养技术



河蟹苗种的科学合理放养,是获得高产、高效的前提条件之一。生产上对河蟹苗种总的要求是:数量充足、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为了达到以上四点要求,在河蟹苗种放养中须抓好四关。
河蟹苗种放养时的质量关:培育幼蟹用人工繁殖的蟹苗。质量要求:体质健壮、活泼,手抓一把轻捏成团,松手后能迅速散开逃逸。经过淡化,规格整齐,每公斤14-16万只左右。培育蟹种用V期幼蟹,质量要求:体色呈青灰色;肢体完整,无伤无病、附肢齐全;幼蟹弄翻后能立即翻正并能迅速爬行,反应灵活。
河蟹苗种放养时的消毒关:蟹种下塘时,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以防病原菌带入。消毒的药物很多,如用高锰酸钾50毫克/升消毒2分钟即可;用福尔马林15ppm浸洗19分钟,最后不要直接下塘。蟹种到达池口后,先将蟹苗箱放入池水中浸泡2—3分钟,再放在岸边20xx养成上市蟹亩放1300—1500只;一龄扣蟹1000—1200只/亩(规格在200—360只/公斤);规格在160—240只/kg亩放养量800-]000只;规格在100—200只/kg,亩放养量700—800只。如是辽河水系品种应在前面放养量的基础上增加20%,如果是蟹鱼虾、鱼蟹混养,则应对混养鱼的种类、数量、规格严格控制,尤其不能放危害鱼种的鱼类,如黑鱼、鲤鱼、青鱼等,但可适量放养鲢、鳙鱼以及少量的草、鳊鱼,放养量控制在500尾/亩。
河蟹苗种放养的时间关:冬前冬后放养,正冬不放,一般越冬后的蟹种3月份放为最好,水温达10℃时,投放最适宜,若放大眼幼体则宜在5月上旬或中旬放养。温度高、生长快、成活率高。另外注意河蟹苗种放养须在晴天进行。

底生氧在河蟹养殖中的妙用



河蟹喜欢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高的水质。溶氧高,河蟹吃食好,生长旺盛,成活率高;溶氧越高,脱壳时膨胀系数越大;有利于有机物彻底分解,池底无毒素产生;水草根系发达,不死亡。因此建议蟹塘有必要配有增氧设备。开启增氧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风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如果没有增氧设备,或出现不良天气建议使用底生氧。
一、底生氧的特点:
1、集增氧、改底、解毒、除臭等多种功效于一身,尤其适用于高密度养殖及“老化”池塘。
2、本品作用迅速持久,融入颗粒缓释技术,效果能持续7天以上,可作为定期增氧改底解毒产品。
3、本品为高分子有机物,无刺激无毒副作用,避免了传统增氧剂瞬时氧化力强、刺激大的缺点。
4、本品不受天气、水质、水温等环境因素影响,海、淡水均可使用。
二、蟹塘中底生氧的妙用:
1、使用底生氧和颗粒饲料拌在一起,投饲到深水区、投饵区,一方面可以防止底质恶化,还能促进河蟹摄食及消化吸收。
2、脱壳期使用底生氧,能提高水体溶解氧,提高河蟹成活率,促进河蟹脱壳。
3、杀藻或水草腐败,水质底质恶化时,提前使用底生氧,一方面可以防止缺氧,一方面可以解毒。
4、当发现有河蟹爬草上岸时,要底生氧和底速安同时使用可以有效解决。
5、不良天气下,除了开动增氧机外,全池泼洒底生氧1包/亩可以确保河蟹安全。

河蟹养殖技术之捕捞与运输



1.蟹苗捕捞人工室内育苗池的蟹苗容易捕捞。可用竹笏编成蟹篓,篓内放置蟹苗喜食的饵料,如牡蛎等,沉入池内,诱使蟹苗进篓。也可在池内放水管道周围放置拦网,在网衣中放入饵料,诱使蟹苗入网。还可根据蟹苗有趋光的习性,在放水管的拦网两端点灯引诱,蟹苗趋光而行,群集于网而被捕。
蟹苗季节性很强,捕捞自然河口区蟹苗的时期,最好在农历4~6月或8~10月。每当临近汛期,必须有专人守候、观察,一旦试捕到蟹苗,应立即组织力量突击捕捞。捕捞蟹苗的主要工具是密网,即一种捞鱼用的圆形网具。如改用三角抄网、拖网和刺网,则能提高蟹苗过滤量,提高蟹苗产量。采用定置张网和灯光相结合的捞鱼方法,可充分利用沿海蟹苗资源。不在汛期捕捞蟹苗,可用蟹篓诱捕,也可利用脚印捕蟹。因为河蟹有涨潮觅食、退潮入穴的习性。因此,可在于潮时在滩涂上踏出很多脚印,待下次干潮时检查脚印,就可捕到匿居的蟹苗。利用这种方法捕捉的蟹苗质量好,损伤少。
2.蟹苗运输蟹苗运输是人工养殖河蟹的重要环节。因为蟹苗个体小,抗逆性差,运输过程中稍不小心就会造成大批死亡,因此要特别重视蟹苗运输。运输蟹苗的方法较多,一般采用蟹苗箱运输法。用1.5~3厘米厚的木板,做成长0.63米、宽0.46米、高0.1~0.15米或长0.45米、宽0.36米、高0.1米的长方形框架,每侧开有一个3.5厘米×28厘米(或14厘米)的长方形窗纱,窗纱网目不大于0.1厘米。箱底钉上塑料窗纱或聚乙烯丝织的稀网布。蟹苗箱中间不能有缝隙,防止蟹苗逃跑。每箱蟹苗可装1千克,按路途远近增减装运密度。每5~8盒叠成箱组,箱顶用木制箱盖,每层之间不得有空隙,防止蟹苗爬逃。装箱前每箱放20多只水葫芦,以增加蟹苗的栖息面。放入后必须把蟹苗挑松,防止相挤结团。12小时的短途运输,中途一般无须喷水,如果气温高,空气干燥,要经常观察蟹苗的潮湿度,要用喷雾筒适当喷洒水雾。但喷水不宜过多,否则蟹苗会结团或粘在苗箱上,造成大批死亡。若路途较远,在途中将蟹苗箱,放在水中暂放10分钟,使蟹苗在水中活动,洗涤鳃上的粘液泡沫,提起沥干水后,挑松苗体,剔除死苗,并清洁箱壁,以提高运输成活率。如用卡车装运,必须用湿草包盖严,防风吹,以免水分蒸发太快而干死蟹苗。雨季运输,要有雨布防雨,以免因蟹苗箱内水过多,易把蟹苗身上的刚毛和附肢粘在苗箱的网目上而造成死亡。
另外,也可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法。用容积为10升的运输鱼苗用的尼龙袋,装入5千克清洁的淡水,加入适量的金霉素作灭菌剂,每袋放蟹苗0.5千克,充入氧气,扎紧袋口,避免漏气,然后放入纸箱、板箱内运输。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干法运输。在蟹苗箱或尼龙袋内不装水,而在干燥的情况下,喷少量水雾来湿润。所用的水应是江水或河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蟹苗运输注意事项:①保持湿度。②有足够的氧气。③蟹苗箱在装运前放在水中泡一夜。④每只箱中要放适量韵水葫芦。⑤装苗时防止水分过多。⑥避免太阳晒和风吹。⑦每箱装0.5~1千克。⑧运输时间过长时,途中要用喷雾器加水,但不要太多。⑨蟹苗必须经过淡化饲养3~5天,水的含盐量应为3×10-3~
4×10-3。⑩装运车最好是空调车或冷藏车,温度保持在15~20℃。

河蟹养殖之蟹种放养技术



1.自育蟹种:放养蟹种实现本地化,是提高河蟹成活率、增加河蟹商品规格和产量的首要基础。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必须有大规格优质蟹种,优质蟹种必须有优质的蟹苗提供可靠保证。
2.外购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为100~200只/千克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
3.蟹种放养:严格把好放养关。配套培育的幼蟹如采取三级放养,可于春季前后放入大池;采取二级放养,可在蟹苗放养20余天、蜕壳2次后从蟹苗培育池移入成蟹池。具体做好:“一区”、“三改”、“三适”。“一区”即设置蟹种暂养区,用网围一块养殖区,为大塘面积的1/10~1/5,将优质蟹种放入其中强化培育,待大塘的水草长至占整个塘面50%以上、螺蛳已繁殖一定数量再放入大塘饲养;“三改”,即改冬放为春放,改小规格为大规格,改外蟹种为自育蟹种;“三适”,即适当的放养规格、适当的放养时间和适当的放养密度。放养规格一般掌握在80~120只/千克,放养时间宜早不宜迟,放养蟹种要求80%以上为自育蟹种。生产实践证明,自育蟹种的成活率、抗病力及长成规格明显示优于外购蟹种。蟹种放前先用6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液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大暂养区。
4.放养密度:对于水源充足、饲料丰富和饲养管理较好的池塘,放养密度一般为每亩500~600只。在蟹种放养前,将蟹种放入浓度为3%~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5分钟后放养。
5.放养时间及方法:一般掌握在2月底至3月进行,3月底结束放养为宜。宜选择天气晴暖、水温较高时进行,以保证放养的成活率。采用一次放足、三级放养的方法。所谓一次放足,就是放养的全部蟹种应一次性备齐放入。三级放养则是指对面积大的养蟹池塘,可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将备齐的蟹种先放入围栏区,进行强化培养,蜕壳数次后再分级放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150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