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蜈蚣无土养殖方法?

因为蜈蚣良好的药用性和不错的市场经济性,所以现在不少的养殖户开始养殖蜈蚣,但在蜈蚣的养殖上来说,不少的养殖户都是选择泥土作为培养基,但这也有着许多麻烦,比如说卫生管理麻烦,而现在不少的养殖户使用无土养殖,这大大的减少了管理难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蜈蚣的无土养殖。

一、用泡沫砖代替泥土

无土养殖模式主要是用泡沫砖来代替常规的泥土养殖方式,这样既能够有着隔热同样有着保温的效果,再养殖的过程中也有着易清洗的特征,对于泡沫砖的养殖方式可以采用立体的养殖模式,这样可以方便移动也可以节省空间,对于无土养殖的投放规模,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采用每平方米300条成虫的养殖规模,这样既不会拥挤也不会太浪费空间。

二、无土养殖的好处

无土养殖的好处主要是集中在卫生管理方面,易清洗易移动的方式也就导致了在清洗方面更加的容易,不像传统养殖那么困难,这也能够在养殖过程中大大的减少养殖生病的风险,减少损失,而在传统养殖方式中,因为清理困难以及蜈蚣死亡难以发现,因为蜈蚣死亡的时候常常会死在泥土当中,这也就导致了病害进一步的扩大,这对于养殖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三、养殖注意事项

无土养殖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弊端,那就是因为天气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蜈蚣体内水气快速蒸发,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水分补充,那么蜈蚣就容易出现脱水死亡的情况,因此在使用无土养殖模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蜈蚣水分的补充问题,可以在养殖模式当中适当的多加几个水盆以保证水源充足。

其次,定时清理和杀毒也是无土养殖方式必须要做的,这可以大大降低蜈蚣的患病几率以及患病传染几率,这也是大家需要注意到的。

相关推荐

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蜈蚣为节肢动物,又称百足虫,为常用药材,性温,味辛,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物范围广泛,尤喜捕食各种昆虫,栖于潮湿阴暗的地方,适宜人工饲养,经济效益显著。蜈蚣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时交|配,每年春未夏初时卵粒逐渐发育成熟,从6月中旬开始产卵,6~7月上、中旬为产卵的旺期,并延续到8月上旬。产卵前的母体,体态臃肿腹部贴近地面,行动迟缓。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蜈蚣的人工养殖方法:

养殖环境

蜈蚣的生长环境以29℃~32℃最为适宜,如超过40℃,摄食活动能力降低,甚至寻找洞穴躲藏起来;如低于15℃,活动也趋缓慢,迟迟不产卵,刚出生的幼蜈蚣也因温度低而不能蜕皮容易死亡;降至10℃左右时会停食,进入休眠状态。

夏季温度较高时,要注意防暑降温,在养殖场栽种草、木,最好架设凉棚,或洒水降温。室内养殖的,要把门窗打开,每天早晚洒水一次,以保持泥土的湿度。饮水器内要保持充足的水。如遇高温,最好移至地下室暂养。

蜈蚣喜湿,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泥土湿度为15%~20%。如饲养环境过于干燥,饲料水分又不足时,不但影响蜈蚣的呼吸和体温的调节,也影响产卵和孵化率,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甚至发生失水性死亡。但过分潮湿也不好,如栖息场所的泥土湿度超过40%,容易受微生物危害,给蜕皮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产生生理性病变。

饲喂管理

蜈蚣食量在适宜温度(25℃~32℃)下,1条成年蜈蚣每次食量约1克,幼体蜈蚣食量约0.1克。一年中吃食时间只有7个月,即从每年的4月初至10月中旬,也就是清明到霜降的这一段时间。4月、10月天气稍凉,温度虽然高于10℃,但还很不稳定,白天气温可能较高,但晚上温度较低,东北、西北和华北温度会更低,所以这2个月蜈蚣吃食量很小,活动量也很小,人工饲养时3天投1次饲料即可。5~9月气温较高,蜈蚣进入正常的活动和吃食状态,特别是6~8月份气温最高时,蜈蚣最活跃,吃食量较大,这时每天应该投喂1次。喂食时问应在傍晚7~9点。第二天清晨,要及时把吃剩下的饲料清理出来,以免高温时有些饲料腐败变质,但活体饲料虫不必清出。

为了掌握投饲量,避免多余的饲料在槽内腐败变质,可根据蜈蚣的放养密度和蜈蚣个体大小投喂,一般放养密度大的要多投、产卵前的成年蜈蚣食量大,也要多投;幼龄蜈蚣食量小,应该少投一些。

疫病防控

绿僵菌病6月中旬到8月底,由于气候变化,温度高,湿度大,蜈蚣受绿僵菌感染而易得此病。受感染蜈蚣早期主要是关节的皮肤上出现黑色小斑点,继而体表失去光泽,最终因拒食消瘦而死亡。用食母生0.6克,土霉素0.25克,氯霉素0.25克共研成粉末,同400克饲料拌匀喂病蜈蚣,直至病愈。

胃肠炎蜈蚣多在秋后阴雨低温时期患此病,病早期蜈蚣头部呈紫红色,毒钩全张,不食或少食,发病5~7天后死亡。用磺胺片0.5克研细后同300克饲料拌匀;另用氯霉素0.25克饲料300克拌匀,隔日错开喂食。

脱壳病初期表现不安,来回爬动;后期表现无力,行动滞缓;最终因不食不饮而死亡。用土霉素0.25克,食母生0.6克,钙片1克,共研成细末同400克饲料拌匀,连喂10天即可痊愈。

繁育管理

三龄蜈蚣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性腺都已成熟,每年的立夏至立秋期间,怀卵的蜈蚣先后产卵和抱卵孵化。而产卵、孵化期蜈蚣要消耗大量的营养,故产卵和孵化后应与产卵前一样,要保证饲喂足够的饲料。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2℃,交配、产卵、孵化也大都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若温度低于20℃,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并且停止交配产卵,孕蜈蚣也会由于低温而迟迟不产卵,即使正在抱卵孵化的也会延长孵化时间。温度过高,则会造成卵粒烧死和蜈蚣体内大量失水而死亡。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稍偏高一些,一般为90%,窝泥湿度为20%~30%。空气和窝泥的湿度直接影响它们的食欲、产卵期、产卵率和孵化率。若长期处在干燥环境,会使它们停滞生长或卵粒失水干瘪,影响繁殖后代。若湿度高,又长期潮湿,也不利于它们生长繁殖,易使卵粒发霉腐烂和促使致病微生物繁殖和蔓延,造成真菌性病害而导致死亡。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发现湿度变化时,要及时加以调节。

三龄蜈蚣与成年蜈蚣的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放养400~500条。在饲养中,发现要蜕皮的个体,应及时进行隔离,因刚蜕皮的个体无抵抗能力,易遭其他蜈蚣的残食。同时还要作好产卵和孵化蜈蚣的隔离单养和幼蜈蚣的分离工作。

种蜈蚣

雌蜈蚣产卵前3~4天应将其拣出,单独饲养以便排除不产卵蜈蚣的干扰,提高孵化率。可采用人工巢孵化方法:一种是用直径10厘米左方的无底罐头筒,壁上打上一些小孔通气,将其插入土中,罩着临产雌蜈蚣,筒口用硬纸板盖好,l筒1个雌体;另一种是用玻璃罐头瓶,配上盖,盖上钻一些孔通气,瓶里放上厚潮土,将临产的蜈蚣放入,1瓶1条。

产完卵的雌蜈蚣在抱卵孵化期60天内不吃不动,仅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应在雌蜈蚣怀卵前增加饲料量,并调剂饲料品种,促进雌蜈蚣多进食,让其体内贮存大量养料,以便产卵后抱卵孵化期消耗。雌蜈蚣只有在体内贮存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顺利地完成抱卵孵化任务,防止雌体吞食卵子的现象发生。若这时给抱卵孵化的雌体喂食,它们起来吃食后可能不再孵卵,因此此期不必喂饲料。另外,雌蜈蚣在吃食时会把残食带到窝居地,它们在吃这些残食时,也有可能把卵也吃掉。

在一个繁殖群体中,雌蜈蚣产卵日期不一致,产卵早的与产卵迟的个体有时能相差1个月,在这1个月内,既有产卵、抱卵孵化的,也有待产卵的,喂食量由多到少,直到绝大多数都产卵,只需每天晚上供给一点饲料,保证未产卵的吃食。这样经过1个月左右,产卵早的雌蜈蚣已经完成了抱卵孵化及抚育幼蜈蚣的任务,开始出窝活动。

经过抱卵孵化的雌蜈蚣比较瘦,应把它们捡出去单独饲养,供给其营养丰富且能量充足的饲料,保证它们得到充足的养料,尽快恢复体质。

幼小蜈蚣

刚从雌体怀抱中分离出来的幼小蜈蚣,由于身体太小,应先在普通的新搪瓷盆内饲养一个时期再转入池内饲养。在盆内饲养时,先在盆底放2厘米厚的潮土,小蜈蚣入盆后,在盆底放1块吸足水分的瓦片,盆口盖1块钻有许多小孔的塑料薄膜,1个搪瓷盆可养幼小蜈蚣600条左右。

饲养刚从抱卵孵化的雌蜈蚣体边分离出来的初期小蜈蚣应特别上心,饲养土要新、软、干净、潮湿,用几块清洁且钻有若干小洞的海绵,放入用奶粉、葡萄糖配成的溶液中浸泡片刻,在傍晚小心地放入搪瓷盆中,小蜈蚣就会爬到海绵上,吃饱后钻入海绵的小洞中休息。第二天把海绵块夹到另一个准备好饲养土的搪瓷盆中轻轻一拍,小蜈蚣就会跌落下来。用这种方法饲养7~10天后,可改为用蝇蛆、小蚯蚓、肉末,再放入少许奶粉和葡萄糖饲喂。喂饲时可将饲料放在玻璃板上,晚上将小蜈蚣放入搪瓷盆早上取出。

蜈蚣吃什么?蜈蚣饲料的获取和喂食方法


饲料是蜈蚣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工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投喂的饲料应多样化,营养全面合理,应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以满足蜈蚣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那么,蜈蚣吃什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1.蜈蚣常用饲料

(1)肉食类饲料:主要包括昆虫纲、蛛形纲、唇足纲、腹足纲的一些多汁软体甲虫和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鸟类等动物的肉体。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质量好,适口性好,是蜈蚣的主要食料。

(2)蛋类饲料:家禽和鸟类的蛋,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特点。如鸡蛋、鸭蛋和各种鸟蛋可作为一龄蜈蚣和体弱蜈蚣的滋补性饲料。饲喂时,将蛋打碎拌人植物性饲料中饲喂。

(3)植物类饲料:蜈蚣,一般在食物不充足和饥饿的情况下,才摄食极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苔藓,青草的嫩芽和根尖,以及胡萝卜、熟马铃薯、蔬菜叶、苹果等。这类饲料维生素含量较高,但适口性差,单一饲喂往往出现拒食。

(4)碳水化合物饲料:常用的有脱脂米糠、麸皮、面粉、玉米粉等。这些饲料应经过蒸熟、炒黄炒香后与其他饲料混合后才能饲喂。

(5)矿物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贝壳粉、钙、钾、磷、锌等。

(6)维生素添加剂:有维生素B真、B:、B-。一般每500克混合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真0.5克、B:0.1克、B。1.5克。

2.饲料获取

蜈蚣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要饲料,可采用诱捕、捕捉等方法获得,也可人工养殖。

(1)诱捕

①灯光诱虫:利用飞虫具有趋光的特点,在养殖场地上方装一盏黑光灯或荧光灯,灯下配装积虫漏斗,漏斗下端通入养殖室内。每年4一10月诱虫,开灯时间为每晚8一12时,此法可获得较多蚊类、夜蛾类等鲜活昆虫。

②食饵诱鼠妇: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坑,坑内放几个面盆,盆沿与地面齐平。在盆内放人一些炒熟的麸皮作诱饵,盆口上面盖一些干杂草,以遮光。到第2天早晨可捕到大量爬人盆内的鼠妇。捕捉后将其投放到蜈蚣养殖处,供蜈蚣捕食。

③诱蝇产卵生蛆:夏、秋季节,利用动物腐尸或鸡粪、猪粪诱蝇产卵生蛆。每天捞取,用清水漂洗,可将其倒在有网眼的筛子上。筛子下面放置容器,将料摊薄。在阳光照射下,蝇蛆会自动下爬,跌人容器,供蜈蚣食之。

(2)捕捉

①昆虫:选择昆虫活动频繁季节,或在昆虫较多的地方,捕捉蟋蟀、蚱蜢、稻包虫、金龟子、青虫等喂饲蜈蚣。

②蜈蚣也喜食麻雀肉,可捕捉供蜈蚣食用。饲喂麻雀时,先去除羽毛,然后将其剁成泥放在食盆上喂蜈蚣。

③捕蛇:蜈蚣还食蛇肉。喂蛇肉时,去除内脏,将蛇肉切碎后喂蜈蚣。

(3)人工养殖

①养殖无菌蝇育蛆

其方法是:用尼龙纱网制作成大型蝇笼,笼内放置食盘、吮水槽、产卵槽。食盘内放置各占50%的奶粉和红糖,吮水槽内放清水,里面放一块海绵,产卵槽内放幼虫饲料,供雌虫产卵。然后放人一定数量的无菌苍蝇,当温度在2529C、湿度在50%一80%时,无菌苍蝇即行交配,交配后一天开始产卵,16小时后蝇卵便孵化成蛆。这时即可采集蝇蛆来饲喂蜈蚣。一般条件下,每平方米培养盘每4天即可生成蝇蛆2公斤。饲养500只无菌蝇,800条蜈蚣可吃一周。

②养蚯蚓

将堆积发酵腐熟的牛粪或猪粪,置于砖池、缸、木箱内,然后投放一定数量的赤子爱胜蚓或大平二号蚓饲养。一般每平方米可放养15000条。当温度在1530~C、湿度60%左右时,6个月后便繁殖出大量的蚯蚓,这时可随时采收饲喂蜈蚣(可参见本书蚯蚓部分)。

③养地鳖虫

砌砖池,砖池四壁上端镶砌玻璃条一圈,以防虫子逃逸。池内铺放36厘米厚的草木灰或泥土,然后将幼地鳖虫放人池内饲养。温度保持在30C左右,窝泥湿度保持在25%左右,每隔35天往池内投喂适量的青绿饲料和糠麸饲料。视其生长状况,定期筛取投放蜈蚣养殖窝内,任其自由捕食(可参见本书地鳖虫部分)。

④育蚁

挖一个20厘米深的泥坑,坑底铺10厘米厚的青草和树叶,然后倒人淘米水,盖上一层泥土。经过89天就长出很多白蚁。开坑让蜈蚣吃完,再浇淘米水封口,以后再继续长出大量的白蚁。//农村致富经网//

⑤育虫

在蜈蚣养殖池外比较潮湿的墙根下,把麦草、谷糠或牛粪、杂草混合堆在一起,洒水后用稻草包盖严使其发酵生虫。投喂时,用筛子将虫筛出倒人蜈蚣池内,筛下的草料仍堆放起来可继续生虫。

⑥养鼠妇

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挖一个深为20一30厘米的土沟,沟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沟内放人米糠、碎麦秸和少量马粪或牛粪,洒水拌匀。然后引入鼠妇饲养。沟内经常保持潮湿,以利鼠妇繁殖和生长。

3.蜈蚣饲料的配合投喂

单一饲料,不利于蜈蚣生长。最好喂饲配合饲料。投喂配合饲料,应根据蜈蚣的龄期、体重、外界条件、饲养方式,确定各种营养物质份量,给予不同的喂量。一般说,蜈蚣生长需要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配合饲料中,这些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比例。下面介绍几组配合饲料的配方,供参考。

(1)一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干昆虫粉40%,鲜蛋50%,面包屑10%,拌匀。

②肉粉20%,牛rǔ60%,饼干屑20%,拌匀。

③泥鳅肉50%,蛋黄粉30%,麦粉20%,拌匀。

(2)二龄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①肉粉40%,鲜蛋30%,玉米粉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蚯蚓粉50%,牛rǔ5%,麸皮45%,加适量水拌匀。

③蜗牛粉55:《,动物油3%,麦麸42%,加适量水拌匀。

(3)三龄与成年蜈蚣配合饲料的配方

①肉粉30%,牛rǔ40》《,麸皮30%,加适量水拌匀。

②蛎肉粉40%,蛋黄粉10%,牛rǔ20%,饼干屑30%,加适量水拌匀。

③干蝇蛆粉35%,蛋黄粉35%,血粉10%,苜蓿粉20%,加适量水拌匀。

4.投喂量

蜈蚣的摄食量较大,日食量为其体重的五分之一,饥饿时甚至更多。同时要考虑不能吃的躯壳和水分损耗等,所以实际投喂量要大于五分之一。但投喂量也不应过多,以下次投喂时正好吃完为宜,不要剩余,否则既造成浪费,还会因剩料腐败而恶化环境。另外,蜈蚣的摄食量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增减。春末、夏季,气温高,蜈蚣活动量大,食量也大,生长速度快,应多喂一些。晚秋、初冬可适当减少些。

5.投喂方法

人工饲养蜈蚣,可每隔23天投喂饲料一次,不需要天天喂食。但对幼蜈蚣,要每天投喂。蜈蚣比较耐饥,一二个星期不喂,也不会饿死。在蜈蚣产卵前34天要停止投喂。产卵和抱卵孵化期间应禁止投喂,否则蜈蚣吃食时因食物沾上卵粒或胚胎而将其一起吃掉。如在冬季不加温饲养的,则在冬眠前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便在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蜈蚣在冬眠期间生存。

投喂饲料的时间安排在傍晚天黑之前。蜈蚣在天黑后从栖息处出来活动和猎取食物,其活动高峰在晚上8时至12时,一直延续到翌日早晨4时左右,才停止活动,到穴中栖息。因此白天不必喂食。

投喂较大食物时,可切段后分散放在养殖池内,任蜈蚣摄食。若投喂蜘蛛,应去掉步足,以免蜈蚣被蜘蛛的有毒颚足蛰住。投喂蛙类,则要去掉蛙皮。

如投喂活的昆虫、蚯蚓、地鳖虫等,可直接投入池中,让蜈蚣自行猎取。

蜈蚣冬眠是怎样的?要注意些什么


蜈蚣是低等冷血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气温比较低的冬季,蜈蚣蛰伏在地下不吃不喝,体内物质代谢水平相当低,这是对它自身的一种保护。

蜈蚣的冬眠在中原地区,从寒露开始,身体物质代谢开始降低,活动减少,停止生长。到霜降时,开始冬眠。到翌年清明以后,方能恢复正常的生理代谢,食量增加,开始活动。

蜈蚣冬眠前的活动规律:

在野生条件下,蜈蚣冬眠时间长达半年之久,在冬眠以前,从生理上到行为上都是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利越冬,增加起蛰后的抵抗力。

首先,冬眠前蜈蚣身体要做好充分的营养贮备,以供冬眠期的代谢消耗。尽管冬眠期间蜈蚣的代谢水平很低,但毕竟没有停止,仍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半年时间必定要消耗占体重一定比例的物质。

如果冬眠前体内物质贮存不足,冬眠时把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完了,第2年春季出蛰时体质很弱,抵御不了天气的变化刺激,就会死亡。所以,蜈蚣在进入冬眠以前吃食量增加,食物以脂肪、蛋白质的形式贮存在体内。

饲养生产中,在冬眠前1个月,就应该供给蜈蚣充足的饲料量,并且饲料的营养价值要高,使蜈蚣很快肥胖起来,体重迅速增加,以备冬眠期体质消耗。

其次,蜈蚣冬眠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一般来讲,冬眠场所温度最好在1~3℃,环境湿度在30%,饲养土的湿度在11%~15%为好。温度低于0℃时,可能会把蜈蚣冻死,温度超过10℃,蜈蚣生理代谢加速,体内贮存的物质很快就消耗完,又会造成死亡现象。

越冬环境中湿度过大,会降低蜈蚣冬眠时的耐寒性,湿度过小,蜈蚣体内水分散失较快,也会影响冬眠时的成活率。

根据以上情况,蜈蚣在野生情况下冬眠前要寻找最适的地方冬眠。中原地区要寻找地下10厘米以下的地方冬眠,在东北要寻找地下70~80厘米深处的地方冬眠。

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蜈蚣本身可以入药,有不少人开始人工饲养蜈蚣,那么蜈蚣是怎么繁殖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性成熟以后,一般在3-5月份和7-8月份的雨后初晴的清晨进行交配,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卵表面富有粘液,卵粒互相粘在一起成卵块。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直到孵化出幼蜈蚣,然后长大至成虫。

二、蜈蚣的作用

1.消灭病菌

消灭病菌是中药蜈蚣的重要功效之一,把中药蜈蚣提纯加工以后,得到的药液,对人体的多种皮肤真菌都有明显消灭作用,另外,科学家在对无功进行科学实验时,还发现它含有的药用成分,对人体内的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以及白色念珠菌,都有明显消灭作用。

2.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中药蜈蚣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生活中那些免疫功能低下,经常出现一些复发性疾病的人群,适量服用一些蜈蚣,就能让身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而且身体里免疫球蛋白的数量也会增加很多,它能让那些反复发作的疾病快速康复。

3.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中药蜈蚣平时还可以泡酒,外用,用它泡出的药酒能活血化瘀,也能消肿止痛,在人们出现跌打损伤引发肿痛时,可以直接把泡好的蜈蚣药酒涂抹在伤处,就能让肿痛或淤血的症状很快消失,另外人们出现毒疮或者无名肿毒时,也可以用中药蜈蚣来治疗,治疗效果特别出色。

4.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中药蜈蚣还能祛风除湿,也能通络止痛,他对人类因经络不通引起的四肢麻木,和关节疼痛,以及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出色治疗作用,在治疗时可以单独服用中药蜈蚣,也可以把它与中药防风和足火以及威灵仙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使用。

蜈蚣在生活中很常见,但是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平时遇到蜈蚣,一定要小心。

蜈蚣是怎么繁殖的?


1.雌雄鉴别

蜈蚣是雌雄异体、卵生的动物。搞好雌雄鉴别对较为准确地搭配雌雄比例、繁殖更多的蜈蚣非常重要。人工饲养蜈蚣,雌雄的搭配比例以8一10:1为好。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区别雌雄。

(1)外部形态:雄性蜈蚣的个体一般较小。头部背板隆起,呈椭圆形。背板后缘隆起而尖,腹部较瘦,体质较硬。腹板后缘窄尖而圆。雌性个体较宽大。头部背板扁平而圆,背板后缘乎圆,腹部肥厚,体质较软。腹板后缘平直,较宽。

(2)生殖器:捉住成年蜈蚣,用手指轻轻挤压尾部生殖腔。在生殖区前生殖节胸板有一对退化的生殖肢,这是雄性蜈蚣。雌性蜈蚣没有生殖肢。

2.交配产卵

蜈蚣一般在雌体完成7次蜕皮、达到性成熟之后进行交配。蜈蚣的交配一般在36月雨后天晴的清晨在茅草地上进行。每次交配约25分钟。

交配后,约经2630天,雌蜈蚣卵巢里的卵粒开始发育成熟,腹部逐渐臃肿,不久产卵。产卵前23天,蜈蚣不吃不动。找一个阴湿避光、水浸不到的地方,将腹部紧贴在地面上,用头板、口器和身体前面的步足挖一个l厘米深的穴,以备产卵时将头部置于穴内。随即整个身体弯曲成S形。产一个卵后。经几分钟间歇,再产另一个卵粒。在不受外界惊扰的情况下,约需23个小时产卵结束。蜈蚣卵粒呈淡黄色,透明,椭圆形,卵径约33.5毫米。卵粒表面富于粘性,卵膜具有弹性。产卵完毕,约经20分钟,开始进行孵化。

蜈蚣具有重新产卵的现象。产卵时,或在抱卵孵化时,雌蜈蚣若受到不能容忍的惊扰,就会停止产卵,或将产出的卵或卵团全部吃掉。但为了保证种族的继续生存,相隔一个月左右,雌蜈蚣会重新产卵一次。

蜈蚣的产卵期受气候、地区等因素的影响而异。例如,少棘蜈蚣在浙江的产卵期自6月中旬开始,一直延续到8月上旬,其间以7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而在广东的产卵期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在湖北的产卵期则在79月。

蜈蚣产卵的数量,随种类及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少棘蜈蚣每次产卵一般为2060粒,大多为4050粒,最高的达70粒。人工饲养的,产卵数量比野生的多。地蜈蚣产卵数量最多,一般每次产卵130250粒。

3.孵化

蜈蚣孵化与家鸡自然孵化有些相似,是把卵团抱在怀里孵化的。蜈蚣孵化的时间很长,为4345天。在孵化期间,雌蜈蚣不吃不喝,一直不离卵团,精心守护。经过40多天孵化,rǔ白色的幼蜈蚣破壳而出。孵出不久,幼蜈蚣即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雌蜈蚣也离开孵巢独立活动。

蜈蚣怕什么?蜈蚣的天敌是什么?


很多人都怕蜈蚣,因为蜈蚣会咬人,有毒,如果被咬伤了很痛,特别是小孩,有时候还有生命危险,所以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想办法杜绝或减少蜈蚣出现在家里,那么,有些什么办法呢?蜈蚣怕什么呢?

了解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蜈蚣喜欢生活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夜间出来活动,寻食青虫、蜘蛛、蟑螂等。

蜈蚣的天敌:

在自然界,蜈蚣的天敌其实很多,比如说公鸡,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其实,食虫的鸟类、哺rǔ类、爬行类、两栖类都会吃蜈蚣,就连蝎子都会捕食蜈蚣。还有一种大家可能都感觉会有些不可思议的家伙,那就是蚂蚁,蚂蚁也是蜈蚣的天敌哦。别不相信,蚂蚁可是蜈蚣蜕皮与孵化期的最大敌害。在蜈蚣蜕皮的时侯,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的,且新皮鲜嫩,蚂蚁很喜欢,遇见了蜈蚣那就死定了,所以在人工养殖蜈蚣的时候,蚂蚁也是做为一种重要的害虫来杀灭的。

蛇与蜈蚣:两个人是天敌,蛇要是见到蜈蚣绝对是一个不落地统统吃掉,当然,也有可能会被蜈蚣咬死,这就要看谁厉害了。

鸡与蜈蚣:蜈蚣和鸡是天敌,鸡看到蜈蚣就会吃掉,而蜈蚣会往鸡肉上撒尿,并有毒,但蜈蚣又怕酒,顾一般杀了鸡以后如果吃不完,要在鸡肉上抹些酒,防蜈蚣。而如果不慎被蜈蚣咬的话可以用鸡的口沫来止痛。

蜈蚣怕什么药:

雄黄: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溶液呈黄色,主要为硫化砷AsS,尚含硅、铝、铁、镁及镍等。可以把雄黄泡酒的溶液撒在蜈蚣有可能经过的角落、门边、下水道等,蜈蚣对雄黄很敏感,闻到味道就不敢过来了。

偻蓝草:这是一种草药,晚上睡觉时泡到水里(1个小时以上),然后搽遍全身,蜈蚣就不敢接近你了,因为你身上散发这令它讨厌的气味,这种气味不对人不刺鼻。

除虫菊酯:药店可能有卖,在蜈蚣经常出现的地方洒上一些,下水道入口也撒一些,可以杀或驱逐蜈蚣;

石灰粉:在门口和窗口及另外有可能爬入蜈蚣的地方撒石灰粉,因为蜈蚣喜欢潮湿的环境。

敌敌畏:这是一种剧毒农药,可以用它的稀释溶液,在屋里的地面和角落里喷洒以后,闭门至少半日,效果据说不错。

家庭预防:

关好门窗,定期整理房子,特别是角落、厨房间别留死角。

注意下水管道,特别是一楼的住户要把浴缸的出水口塞住。//农村致富经网//

蜈蚣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家庭预防中,应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与干燥,也可在墙角喷一些消毒液、雄黄酒溶液或杀虫剂,注意要清除窗外的爬山虎等植物。

蜈蚣咬伤的应急冶疗:

一旦被蜈蚣蜇咬,不要试图将毒液挤出,用力挤压会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导致毒液扩散,引起伤口肿胀。正确的方法应该在伤肢上端23厘米处,用布带扎紧,每15分钟放松12分钟,伤口周围可用冰敷,切开伤处皮肤,用抽吸器或拔火罐等吸出毒液,用医用氨水或肥皂水涂抹伤口,或将10粒牛黄解毒丸捣碎,用食醋调和后敷于患处,亦可用鱼腥草,蒲公英捣烂外敷。蜈蚣的毒液亦有致敏作用,若紧急处理之后伤口出现局部灼热,剧痛或红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黄鳝养殖-什么是正确的养殖方法?



什么是正确的养殖方法?
不少朋友购买了大量的养鳝书籍来学习,但却始终没有掌握正确的养鳝方法,主要原因是学习的态度有问题。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要从书中找到能使黄鳝在暂养过程中全部成活的灵丹妙药或是什么奇招妙术。从而造成想依靠药物而达到成功养鳝目的的错误想法,而对每本书开篇就予以大量介绍的黄鳝的生物学特性却掌握很少或根本不看。其实,暂养黄鳝要取得成功,只要我们对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而想方设法创造出符合其生物学特性的环境,采用有征对性的措施,也是很容易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的。比如:黄鳝的适宜水温是1-30℃,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在养殖池内投入几支温度计,对黄鳝的养殖水温进行监测,尤其是在暴热暴冷的时候,我们更应加以重视。黄鳝喜欢阴暗的环境,我们就要努力创造阴暗的水下环境,让黄鳝能安静地栖息于水草之中。黄鳝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有大吃小的现象,我们就要想法投喂适宜黄鳝采食的足量饲料并尽可能进行大小分养。黄鳝善于逃跑,我们就应设计一些防逃设施并经观察确认有效。类似例子举不胜举,但我们想告诉大家的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正确的按照其生物学特性来开展养殖,针对其特性逐一采取有效措施,你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养殖效果。

要迅速的掌握正确的养鳝技术有无捷径可走?
对照黄鳝的生物学特性而采取相应的养殖措施。那么,我们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求较好的养殖方式,也就是寻找最适合黄鳝生物学特性且又较为易于操作的养殖方式,我们需要作大量的试验。而最初的养殖方法通常都是笨拙的、费力的,久而久之,我们的方法就能得以大幅度的改进,操作简便了,饲养轻松了,而成活率也更高了。但是,如果我们是独自钻研,自主摸索,要想使自己的技术大幅度的得以提高,恐怕得在数年之后。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是我们迅速掌握正确的养鳝技术的关键。我公司的养鳝技术水平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我们自己多年刻苦钻研,不断改进饲养方法,还与我们善于向别人学习有关。为了学习他人的点滴经验,我们甚至跑遍了全国的各个黄鳝主产区。就是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每年花上万元的考察学习费而抽出时间外出考察学习。我们非常感谢那些给我们热情接待并认真传教真实技术的专家、教授及养殖场主,同时我们也对湖北武汉等地的一些所谓信息单位的骗人行径表示极大的不屑和愤慨。他们挂靠或租住在××大学,打着“科技公司”、“研究所”等种种招牌,鼓吹其种苗“从产卵到长至1公斤,约需7个月”。而为何在武汉水产市场同样是1斤以上的黄鳝难寻其迹,而当问及两斤(1公斤)重的黄鳝时,鳝鱼老板们都异口同声回答:“前几年曾经收到过,非常罕见!”而对于饲养技术更是违背科学胡乱吹嘘:“1平方米投放种苗1公斤,可产鳝20公斤,捕大留小,一次引种,终身受益。”甚至鼓吹用“米饭、米糠、麦麸”等投喂,“几个月就长得又肥又大,大的约有1公斤重”。我们想,凡是有一点点养鳝基础,对黄鳝稍有认识的读者,都应该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破绽。但美丽的谎言往往具有相当的诱惑力:我们接待的学员中,有不少人都从湖北武汉等地引进过几十上百公斤的所谓“特大黄鳝”种苗,而他们都无一例外地遭遇了全军覆没的悲惨结局。因此,我们在虚心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识别,以免上当受骗。

蜈蚣半地下式生态养殖方法


在庭院或村外选择地势较高、比较平坦的地方修建半地下式小型饲养池即生态饲养池池宽不超过2米,长可以根据饲养规模而定,但要束每2-2.5米做一个单元。地下部分深度l米,前墙高50厘米.在离地面20厘米高处砖缝做成内外相通的,以便蜈蚣出入。

蜈蚣出入的通缝高2-3厘米,长度可视饲养数量-定,饲养量大的,可以多留一些,饲养量小的可以少留一些。后墙高l.3米,两侧墙为坡形。

墙的厚度可以为12厘米,但必须以水泥沙浆来砌墙,这样比较牢固。顶部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两层薄膜间距为6厘米或12厘米。因双层塑料薄膜保温性能好。

地下部分垒成砖垛,砖垛与油壁间留1.5-2厘米的缝隙,使蜈蚣既能从砖垛中爬出,又能爬出饲养池。砖垛可以高出地平面,也可以与地平面平。上层砖与下层砖四角中间垫上1.5厘米的泥垫,使砖与砖上下、左右都有缝隙。砖垛每24厘米见方上下也留缝隙,使蜈蚣可以自由上下。之所以称生态饲养池,是因为蜈蚣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因砖垛上层温度高、下层温度低,蜈蚣感到热的时候可以往砖垛的底层爬,栖居在砖垛的底层缝隙中;感到温度低的时候,可以往砖垛上层爬,栖居在上层缝隙中,比较好适。

在蜈蚣养殖池前面修一小场区,场区外围修上水沟,灌满清洁的水,一方面可以供其饮用,另一方面可以防逃。在水沟外围到小场区上空用网眼2厘米2厘米的尼龙网或细铁丝网罩起来,这样既可以进入昆虫,又可以防止乌害和鼠害。

防护网内吊上一只灯泡,傍晚开灯,引诱大量的昆虫,每到夜暮降临的时候,蜈蚣就可以从生态饲养池中爬出、吃食,这样的饲料既廉价,营养叉全面,会大大提高饲养效益。

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技术



在野生环境中,黄鳝常栖居于浅水泥土,这是由于泥土能提供稳定的温热条件和黑暗的生活环境。在生产中,以竹筒、砖瓦、水草等作鱼巢代替泥土可以满足黄鳝的生活条件,进行无土养殖。相对有土养殖而言黄鳝无土养殖具有建池成本低、观察管理方便、驯食配合饲料容易、有利于防治病虫害和效益较高等优点。目前无土养殖基本上采用流水养殖模式,但在水资源紧缺的地方,流水无土养殖模式又难以推广。黄鳝静水无土养殖却比流水无土养殖更容易推广。静水无土养殖节水节劳力,投资少,见效快,适应范围广,一般经过6~7个月的生产周期,鳝可增重3~5倍,每平方米鳝池纯收入可达100~150元。现将黄鳝静水无土养殖的关键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一)水草放养:合理投放水草可净化水质,使鳝池换水次数减少为每月1~2次,且能起到防暑降温、减少应激反应、提供鱼巢、防治病虫害等作用。常见的水草有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细绿萍等。在不同季节要按比例合理搭配水草,夏天以水葫芦和水浮莲为主春秋以水花生和细绿萍为主,冬天不留水草以防止黄鳝栖身水草下受冻。一般在鳝种放养前15天投放水草投放前要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水草浸泡半小时进行消毒,水草种植面积不宜超过全池面积的2/3,至少要空出1/3鱼池面积来设置食台和便于黄鳝活动。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将多余的水草捞出或将过长的水草刈割,并结合鳝池消毒在草上泼洒0.1×10-6的生石灰防止水草病菌感染。

(二)鱼巢设置:各种管子、竹筒、砖瓦、废轮胎水草、丝瓜络、棕片、聚乙烯网片等都可以作鱼巢。生产中一般用废旧自行车轮胎经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作鳝巢效果比较好,轮胎置入水草下面,每个小池可放5~6个轮胎。也可用竹筒,两根竹筒为一排,每池设3~5排,每排间距0.3米左右。每排竹筒下垫砖头,使竹巢下面有较大空间,便于流水排污。为固定竹巢,最好在其洞口上方压放砖头,还起到遮光隐蔽作用。

(三)避暑遮荫:黄鳝静水无土养殖池较小(15~20平方米),水位浅(15~20厘米),在夏天水温极易超过30℃,因此对水池进行遮荫避暑措施必不可少。一般在池上搭架遮荫网,并在池边种植葡萄、丝瓜、南瓜等攀缘植物。但注意池水面要留有10%~30%的光线。气温超过30℃时,要加深池中水位,降低黄鳝密度,并缓缓注入新水(采用地下水调节鱼池水温)。

(四)水质调控

1.交叉消毒:水体每隔10~15天用生石灰0.1×10(-6)或1×10(-6)的漂白粉全池泼洒,交叉使用。北方水质偏碱,使用漂白粉的次数要多一些;南方水质偏酸,使用生石灰的次数可多些。

2.保持合适的水位:黄鳝吃食和呼吸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为减少鳝体力的消耗,水位宜浅。但水位太浅,水温就变化快,黄鳝的活动空间又小,极不利于黄鳝的生长发育。因此一般水位为10~15厘米,气温高时可加深至25厘米。如果水草生长繁茂,每月换水1次即可,一般要根据水蒸发量及时补充清水。

3.保持生物多样性:鳝池要放养田螺、小杂鱼、泥鳅等来清除残饵以调节水质。但要注意这些生物应在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每平方米鳝池放养泥鳅不宜超过0.3公斤,泥鳅宜在黄鳝驯食配合饲料后放养,方可充分发挥泥鳅吃食黄鳝粪便等作用。放养蟾蜍对于防止黄鳝特有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小池放1~2只即可。每平方米池放养田螺不宜超过0.25公斤。另外,还可在池中培育适量的绿藻等。

(五)病虫害生态防治

1.调节水温:黄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8℃,最佳摄食温度为23~26℃。当水温升高时,喜低温的病原体生长繁殖就受到抑制,会使一些病少发生,如水霉病、白点病;注意水温日温差不宜超过10℃,否则极易出现打印病。另外,调节水温到最佳温度,会促进黄鳝摄食,增强其体质。

2.调节密度:黄鳝放养密度应视鳝池大小、种苗规格、饲料和管理水平而定。规格一般以每尾15~20克为宜,每平方米放养80~150尾,放养密度为1.5~2公斤/平方米,一般不宜超过3公斤/平方米,要注意及时分池。

3.中草药防治:中草药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已经粉碎的中草药或泡制的中草药制剂,也可用中草药液全池泼洒或将新鲜中草药植物茎叶浸泡于鳝池中。目前已被证实对黄鳝有效的中草药有马齿苋、大黄、黄芪、五倍子、苦楝树或果实、贯众、水辣蓼等。

4.杀灭寄生虫:黄鳝肠道寄生虫尤其是新棘虫、毛细线虫寄生率和寄生强度非常高,这也是黄鳝生长慢、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所以利用野生鳝种养殖要“治病先治虫”,一旦驯食配合饲料成功,要立即着手杀灭寄生虫。

另外,如同有土养殖一样,静水无土养殖还要注意科学建池和及时脱碱、严格筛选鱼种、合理驯食配合饲料、加强鳝池日常管理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334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