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蟹养殖户与购销商之间的博弈之我见(蟹农篇)


河蟹养殖户与购销商之间的博弈很大程度来讲是购销商的问题,收购的定价,规格的打样哪样由蟹农决定的,说句不是笑话的笑话,前两天我亲戚在xx大闸蟹专卖店买了8只25母送人的,没送出去,放我家网箱的,8只蟹只有1.4斤,这伤害消费者的事难道还是蟹农的事?
当然蟹农不是没有责任的,养出好的质量是蟹农的事,当市场按质论价时,蟹农与购销商之间的博弈自然就没有了,也许按质论价是一句空话,也许按质论价实行的路还挺长远。
记得我发表购销商篇时,有部份网友对我不满,问我20xx怎么养的小毛蟹,三斤也不如他一斤,等等。我不想跟你理论,但我只想告诉你们,初明渔药基地上能够把小蟹卖出大蟹价,大蟹卖出阳澄湖的价,这你能做到吗?我们做的是品质,做的是回头客,从一开始发现蟹规格不大时就告诉了客户,让客户自己选择,但只要是客户认可的规格,在蟹的品质上是绝对的。所以我想对广大蟹农说一句,养殖好的品质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也许有蟹农朋友会问,你家塘口的蟹质量全是好的吗?当然,每个塘口都会有残次蟹,我们的方法不是上市场出手,而我们是把他集中暂养,过段时间让客户来把它消除掉,有客户要免费的,但会跟他讲明是残次品,有人会认为我们傻,其实说穿了,客户对你的人品及蟹品质的认可是你花高于这十倍的钱去做广告宣传赢不来的。
当我们养出好品质螃蟹时何必担心价格呢,记得有人说过,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当你家的螃蟹别人说兴化xx家的,高邮xx家的时,你在家偷着乐吧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户如何选择好蟹苗



众所周知,“草好、水好、苗好”是养好河蟹的三大关键,而蟹苗的选择则是第一关键。新一年的河蟹养殖即将开始,选择好的蟹苗便成为大家非常重视和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该如何才能挑选到好蟹苗?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判断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肉眼观察
1、看整体:规格整齐;体扁,头胸甲后缘越扁越宽越好;肢体完整无残缺,体表干净无附着物、纤毛虫或溃疡斑等。
规格整齐的蟹苗
2、看体色:头胸甲颜色黄中带青、有光泽;腹甲乳白色且略微透明,透明过度或不均匀都不好;步足有色阶,从根部到爪尖颜色由深变浅,一般依次为红、黄、白。
体色较好
3、看局部:额齿深;第2步足弯曲,关节处超过眼点;第4步足扁长;第4侧齿尖。
4、看活力:选择个体有力、活跃的蟹苗,可连续“翻跟头”10个以上。
5、看内脏:优质蟹苗的肝脏呈橘黄色或金黄色,纹理清晰,若呈白色或灰色则说明品质较差;鳃部干净无污物附着,鳃丝排列紧致,呈透明状;肠道清晰,食线饱满。
食线饱满
二、其他影响因素
单纯观察蟹苗本身并不能完全确定蟹苗好坏,有些方面并不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还需要我们深入了解。
1、螺原体携带情况:为确认蟹苗是否带有螺原体,可携苗至当地利洋水产药店进行检测,不携带螺原体是优秀蟹苗的保障之一。
2、亲本情况确定:蟹苗亲本的规格影响着成蟹的规格大小,大规格亲本培育出的扣蟹,相对容易养出大规格成蟹。
3、扣蟹养殖情况:扣蟹养殖中的饲料投喂、养殖水质、疾病发生等情况,都会影响到蟹苗的品质,充分了解有助于对好蟹苗的判断。
良好的扣蟹养殖池塘环境
4、蟹苗商家信誉:通常本地苗价格较高,部分商家则以次充好,用外地苗充当本地苗,低买高卖,所以购苗时不应只看价格,蟹苗商家的信誉亦为重要。
好的蟹苗成活率高,生长快、规格大且不易发病,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以,广大养殖朋友务必慎重选苗,为来年的养殖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蟹养殖户如何鉴别蟹苗质量



如果是人工繁殖的蟹苗,应询问蟹苗的日龄、饵料投喂情况、淡化处理过程以及池内蟹苗的密度。饲养管理较好的蟹苗,日龄一般在4~5天,经过4~5天的淡化处理后,池内蟹苗的密度较大,且比较活跃。如果购买的是天然蟹苗,则要了解蟹苗捕捞的天数及淡化处理情况;如未经淡化处理千万不要购买。



将准备出池的蟹苗捞出一部分,沥去水分,取1~2克逐只过数,凡规格可达到每公斤15万~18万只的,说明蟹苗质量较好,可以购买。如果苗龄过短、个体较小,每公斤超过20万只的,则尽量不要购买。


体质健壮的蟹苗一般规格比较整齐,体表呈黄褐色,游泳活泼,爬行敏捷。检查鉴别时,可将沥去水分的蟹苗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握,然后松开手,如果蟹苗立即四处逃去,爬行十分敏捷,则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则质量较差,不宜购买。


可取将要出池的蟹苗1~2克用湿纱布包起来,放在室内阴凉处做一简单试验,测出成活率的高低后再进行鉴别。一般是经8~10小时后解开纱布,如有80%以上的蟹苗都是活的,则说明蟹苗质量较好;若大部分死亡,则购买时要慎重考虑,最好是放弃购买,以免遭受损失。

河蟹养殖户如何发现与诊断河蟹是否生病



河蟹生活在水中,患病不易被发现。河蟹养殖户要想知道自己养殖的河蟹是否生病,应先了解生病的蟹同正常的健康蟹的区别。一般可从以下几种情形来判断:
1、从养殖蟹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等环境因素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蟹的吃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食,即有蟹病发生的可能。
2、从蟹的活动情况判断。若有蟹在水边,行动迟缓,看见人不躲避,就是蟹可能发病的征兆。
3、从蟹的体色判断。健康的蟹体色正常,生病的蟹大多会有体色变化,如蟹体变黄、体表斑点增多等。若池塘中出现死蟹极有可能是蟹病发生了。
上述几种情形可初步判断养殖河蟹是否生病,关键是在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注意观察,掌握情况。一旦情况有变化,应立即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
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环境和周围的环境等进行了解。水环境对蟹有直接的影响,在有蟹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和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害物质进入养蟹水域。
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养殖河蟹生病与饲养管理有关。如投喂变质的饲料就容易引发河蟹肠炎病;施用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是施肥过量,会导致池水恶化,从而引发蟹病;下簖时操作不慎会使蟹体受伤,也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在调查时要对投饲施肥情况和放养密度、规格,搭配比例及捕捞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天气变化和各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以及该水域多年来蟹病发生的情况等,也要了解。
蟹体检查是诊断蟹病的关键环节。蟹体检查有目检和镜检。目检即用肉眼观察检查,这是野外调查与生产上最常用的方法。蟹体检查的主要部位是体表、鳃、内脏,检查顺序与方法是:
体表:将病蟹或刚死不久的蟹放入白色瓷盆中,按顺序仔细观察背部、腹部、步足等,体表上的一些大的寄生虫很容易看到,肉眼看不见得小型病原体,则根据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分析辨别,并将观察到的症状联系起来加以综合分析。
鳃:检查的重点是鳃丝。先对鳃丝外观进行检查,看鳃丝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较多,鳃丝上有无异物或寄生虫,鳃丝是否肿大或溃烂等。
内脏:内脏检查以肠道、心脏为主。先将病蟹从甲壳后部掀开,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到的寄生虫,仔细观察肠道中有无寄生虫或其它病症,肠道内容物颜色是否正常。心脏是否肿大。目检是以症状为依据,检查要认真仔细,全面分析,并做好记录。有条件的,在目检时结合显微镜检查,以便更准确确定病原,对症下药防治,取得好的效果。

河蟹养殖户优质扣蟹识别方法



扣蟹是河蟹养殖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的最终效益,因此选择优质扣蟹是河蟹养殖中关键的第一步,在此介绍几点优质扣蟹的识别方法。
一、从体表识别
1、看附肢:附肢齐全,爬动有力,反应敏捷,无病无伤的蟹种好,否则不宜选用。
2、看刚毛:步足的刚毛少、短、稀的蟹种好,如果刚毛多而稠密,则此蟹种可能已性成熟,不能选用。
3、看壳色:壳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的蟹种好,如果壳色为墨绿色即为成熟蟹,不能选用。
4、看腹脐:雌蟹腹脐未圆满、尖一点的蟹种好,如果腹脐圆满且周围长满刚毛的即为成熟蟹,不能选用;雄蟹如果腹脐基节隆起,用手摸有凹凸感,颜色发黄的不能选用。
5、用手拉腹脐:腹脐紧贴腹部,有用力感的蟹种好,如果用手轻轻一碰,腹脐即与腹部分开的蟹种不能选用。
二、揭开蟹种背壳,从体内识别
1、看鳃丝:鳃丝完整、紧密,色泽鲜亮的蟹种好,如果鳃丝发黑、疏松的不能选用。
2、看肝脏:肝脏呈金黄色而且有光泽的蟹种好。如果呈土黄或苍白色的不宜选用。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235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