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河蟹更顺利的蜕壳,这样做会更好!


兴化及周边地区,进入4月,虽然天气不怎么给力,但依旧阻挡不了螃蟹的蜕壳,大部分池塘已经进入蜕壳期,接下来蜕壳的会越来越多,甚至有的池塘开始进入蜕壳高峰期(菊酯类清塘的至少还要推迟10~15天),蜕壳期间,怎样管理池塘更有助于螃蟹顺利蜕壳?
蟹工认为:蜕壳期间必须做好以下几点,螃蟹才能更好、更顺利的蜕壳。
一、稳定水体
水体定期补菌、补肥(碳肥、钾肥),才能抵抗天气变化维持水体稳定,为螃蟹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摄食、蜕壳环境,更有助于螃蟹顺利的蜕壳。
蜕壳期间保持水体的稳定,能够大大减少应激反应,减少蜕壳损伤,甲壳溃疡、软壳死等现象的发生。
蟹工认为:在池塘中,螃蟹或其他养殖对象大部分死亡的起初原因都是环境变化后的应激反应造成的。
其发展过程一般为:正常螃蟹——应激反应后——体质下降——吃食变差体质更差——病菌感染——恶性循环——最终死亡(症状多为:软壳、空肠及肠道炎症、甲壳溃疡、水肿、肝脏病变等)
二、增强体质
对于螃蟹来说,每一次蜕壳都是一次蜕变,体质好坏决定着螃蟹每次蜕变是否顺利。顺利就意味着继续生活、摄食、迎接下一次的蜕壳;失败就意味着生命的停止。
蟹工认为:积温和环境对于螃蟹的蜕壳也很重要,但体质(也就是指营养)相对来说更重要。
特别是今年,放苗后、蜕壳前,温度太低大部分池塘活动量小,吃食差,普遍吃食情况不好,蟹苗体质相对较差,蜕壳期间很容易出现顶壳、拉脚、软壳蟹上边、软壳蟹、甲壳溃疡、软壳死等蜕壳不遂现象。
要想避免或减少这些现象的发生,在蜕壳期间一定要注重加强营养的补充,如:“全能钙”及“好又多”蜕壳期间补充能量、补充优质钙,只有这样才能让螃蟹更顺利的蜕好壳。
三、防病消毒
消毒防病,病害预防在先,咱们兴化及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养殖朋友都有这个非常好的意识。
蟹工认为:蜕壳期间消毒防病更重要,因为蜕壳期的螃蟹体质是最弱的,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蜕壳期间刺激性的消毒剂最好不用,但是可以使用生物消毒制剂来代替,如好润明星产品“至尊95/99”:蜕壳期消毒安全无刺激,坚持每次蜕壳期使用,池塘全年都不容易发病。
四、慎杀虫杀苔
最近很多老板的池塘“小白虫”(学名:枝角类)起来了,水开始白浑了,很多在虫上面吃过“亏”老板们,都开始准备起“杀”心了,更有甚者部分卖药的老板,打着“杀虫不伤蟹”的旗号,支持养殖朋友们杀虫。各位要知道的是,既然能够杀虫,就能够伤蟹,不管你用多大的量,特别是蜕壳期的螃蟹。(大家应该记得,前些年5月20左右很多老板喜欢用“敌百虫”,杀虫防环爪,还有的说能够淘汰体质差的螃蟹,事实死的都是正在蜕壳的软壳蟹,个个都跟眼睛片一样,爪子全掉了)
为了更好的让螃蟹顺利蜕壳,对于“小白虫”、“浑水虫”
好润极力推广“灯光捕虫”大法:安全、高效、成本低,特别是在蜕壳期,虽然此方法不能彻底捕清小白虫,但能够很有效的减缓或避免“小白虫”对蜕壳期螃蟹的危害。等到蜕壳后视情况再处理,也不迟。青苔也是一样,蜕壳后再处理不迟。
【永丰镇沈俊山老板,30亩5天捕虫100多斤】
五、少打水换水
为了更好的让螃蟹蜕壳,在蜕壳期间也要做到尽可能的少打水少换水,切记大排大灌。
【蟹工特别提醒】
“蜕壳期,螃蟹为大”,蜕壳期是螃蟹体质最弱的时期,也是最容易被病菌感染的时期,在此阶段除了要稳定水体,增强螃蟹体质,减少病菌数量防病,还得要少打水、少换水减少应激;慎杀虫杀苔减少药物刺激,只有这样全方位的支持螃蟹蜕壳,螃蟹才能更顺利的蜕壳。

相关知识

为了保证二壳的顺利蜕壳,河蟹塘管理要做到这些



经过“严寒”,经过“酷暑”,河蟹的一壳已经接近尾声,即将迎来河蟹的二壳。为了保证二壳的顺利蜕壳,我们要做到如下管理:
1、消毒
河蟹塘口一壳蜕壳基本结束,有些塘口出现甲壳溃疡,魔爪现象!引起河蟹死亡。建议使用超碘杀菌消毒,减少有害细菌繁殖,同时用黄金益菌素培养有益菌群,为河蟹提供良好的环境
2、水浑
蟹塘的水浑分为泥混和白混。泥混的情况又分为:新开塘口下雨后的水浑、老塘推过沟下雨后的水浑、投食量不够的水浑、天气变化河蟹应激的水浑、野杂鱼多等。阴雨天容易倒藻,水质会泥混,透明度低,草不容易长,河蟹产生应激。建议先用水博士解毒调水稳水,再用黄金益菌素调水,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提高水草的活力。水质变化大,容易让水体中有害菌繁殖,可以用弧菌天敌+黄金多糖消毒,降低水质外部环境中的杂菌。白混是由于水体中的虫子过多而引起的。对于虫子过多的塘口,可以先杀虫,然后底改,再解毒,最后肥水。杀虫要选择晴天早上太阳没出来之前,用喷雾器距离岸边1米的距离打杀虫药,杀虫后当天晚上做底改,分解虫子的尸体,全效底改,5亩/袋,第三天上午解毒,水博士,3亩/瓶,第四天上午肥水,纳米黑金+绿爽+黄金益菌素,8亩/组。
3、青苔
河蟹池塘的青苔可以分为老苔和幼苔。针对少量的幼苔可以用纳米黑金化水全池泼洒;对于池塘底部的幼苔,第一天用全效底改,第二天用纳米黑金+乌金膏化水全塘泼洒。针对老苔,可以用纳米黑金+纤纤净干撒或者用纤纤净拌着碎泥干撒。
4、调水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水体透明度高,阳光直射底部,青苔容易生长,三天就是一个变化,可以用纳米黑金和绿爽或乌金膏肥水,培养藻类,为河蟹提供营养同时可以抑制青苔生长
5、提供营养物质
河蟹在蜕壳期间吃食量较少,刚脱完壳,体质较差。此时可以投喂高蛋白的饲料、冰鲜鱼或者是在饲料里拌内服产品,快速提升河蟹体质。
河蟹池塘发生任何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情,水好、草好才能养出好的河蟹

养殖户如何帮助河蟹更快更好的蜕壳?



警惕蜕壳不顺造成的后遗症!科学养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河蟹颤抖病、水肿病、软壳、蜕壳不遂、甲壳溃疡等病症的发生率。而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河蟹蜕壳要补钙
众所周知,成品河蟹养殖过程中,河蟹会蜕壳5~6次。河蟹每次蜕壳需要从水、饲料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
钙吸收不足,会造成河蟹甲壳不能正常硬化。从而造成软壳病、蜕壳不遂。这样极易使病原菌侵入蟹体,导致病害发生。严重影响螃蟹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蜕壳后至硬壳前,为河蟹最脆弱阶段,更容易受到敌害生物、其他河蟹的伤害。
而人工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水体中钙的含量严重不足。
因此,补钙促进迅速固壳,对河蟹养殖来说至关重要!而补充高活性、好吸收的钙源,是河蟹补钙硬壳的重中之重!
2、改底调水助蜕壳
河蟹蜕壳期间,需消耗比平时多几倍的【氧】。
但人工养殖过程中,河蟹密度高。水质、底质环境容易被污染,造成溶氧偏低。在此情况下,河蟹池塘,改底、调水、增氧非常必要。
定期有针对性、计划性的使用改底、调水等水质改良剂,能有效改善池塘环境,降低池塘耗氧量。同时注意对池塘进行增氧。
注意,不随意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制氧用药。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双氧水等。以免刺激蜕壳过程中的河蟹,造成死亡。建议使用:机械增氧或温和型增氧剂。
河蟹蜕壳期间不进食,因此蜕壳时减小投料,甚至停料,降低饲料对池塘环境的污染。
3、增强营养强体质
蜕壳期间,河蟹需消耗大量的【营养能量】。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绝大部分来自于平时的积累。
因此,平时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加强河蟹的营养,增强河蟹体质。使体内贮存充足的能量、营养,促进安全快速蜕壳。可以采用定期补充螺蛳,在饲料中加拌营养保健品。
【那如何帮助河蟹更快更好的蜕壳?】
坤源建议您:
1、定期全池泼洒“离子钙宝”增加水中钙浓度。河蟹蜕壳期前、蜕壳期间,可以加强泼洒“离子钙宝”。迅速增加水中钙含量,帮助河蟹吸收钙质、快速硬壳。
“离子钙宝”使用人用级全溶于水的乳酸菌钙作为钙源。具有易溶解、易吸收、吸收迅速的特点。溶水后为无色透明液体,它含钙量和吸收率都远远优于目前市售的水剂补钙产品。且内含丰富的微量元素和乳酸菌,可以有效促进钙在水生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乳酸菌能改善肠道环境,特别适合甲壳类动物补钙时使用。
2、平时定期泼洒“水精灵”或“解毒应激灵”调水,使用“底得乐”或“底居乐”改底。这样可以改善环境,减少池塘毒素,降低耗氧。蜕壳期间可加泼“水精灵”或“解毒应激灵”抗应激。同时建议安装增氧机,增加池塘溶氧。
3、投饲中添加“赛维多宝”“离子钙宝”“水产诱食酵母”增强营养。(采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预防:蜕壳后遗症,颤抖病、水肿病以及其它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
4、河蟹蜕壳时,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更不能使用杀虫剂。以免刺激伤蟹,造成死蟹。

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到了中后期,池塘都会暴发蓝藻,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河蟹四壳成功的重要性!如何让河蟹顺利脱四壳?



由于四壳没有前期一壳和二壳脱壳的时候的风险大,死亡率高的情况,再加上四壳脱壳后也不会出现如五壳那种较大的增长。所以很多客户已经是不在乎,也不去管理四壳,开始听之任之,爱咋咋地了。这种看法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一、四壳真的不重要吗?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四壳不重要,那么螃蟹这一壳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性了。四壳的时候就已经是在为五壳做准备了,四壳蜕壳不好,怎么为五壳储备充足的能量呢。
梅雨季节的四壳的巧遇,也加大了螃蟹脱壳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在后期会造成螃蟹慢慢的死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如何顺利蜕壳?
脱壳就意味着生长,生长就需要一定的营养和好的生长环境。今年在兴化很多地区就出现,四壳脱壳不遂和脱壳两天后都还是软壳蟹,并且伴随着死亡,死亡的螃蟹个头都比较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检测,基本都是营养不足造成的。所以,四壳脱壳期营养一定要足,最好补充质量好的钙和微量元素、多维等营养,有条件的可以喂一些小鱼。(注意改底哦)
三、好的水环境助力蜕壳
四壳期,几乎每家都会出现蓝藻,外河水的氨氮、亚硝酸盐也开始出现,这都给四壳蜕壳造成影响。因此,脱壳期千万不要使用杀蓝藻的药,很多损蟹和塘里出现问题,都是折腾出来的,这个时候可以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碳源”一起使用,可以有效的抑制蓝藻,并推迟蓝藻爆发。定期使用有机酸解毒,解除水体指标毒素和藻毒素。
四、防缺氧
高溶氧,才能高产。后期池塘底部环境已经开始慢慢变差,耗氧因子也逐渐增多。可以定期使用增氧类底改去除底部的耗氧因子,改善底部环境。有增氧设施的池塘可以在晚上3点到早上7点打开增氧机,为池塘提供充足的氧气。(闷热天也需要打开增氧设施)
五、及时消毒
目前,池塘的烂草、死藻、残饵都在增加,这也就给病菌提供了繁殖场所,再加上梅雨季节,也增加了病菌的繁殖速度,脱壳期使用生物性的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一次,就变得至关重要。可以使用噬菌蛭弧菌消毒,脱壳期,晴天,雨天都可以使用,安全,没有刺激。同时增加了螃蟹抗病菌的能力。

五大措施助河蟹顺利度过五次蜕壳难关



蜕壳是河蟹等甲壳类动物特殊的生长方式,河蟹的养殖从扣蟹放苗到成熟上市一般经历5次蜕壳过程,同一地区大多池塘放苗规格、放苗量相差无几,为什么到河蟹上市时产量、规格会出现那么大的差距?每一次蜕壳对于河蟹都是一次生死难关,蜕壳期间河蟹的吸水膨胀率是决定河蟹每一次蜕壳后河蟹大小的根本,蜕壳期间的成活率影响最终的产量。影响河蟹蜕壳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能保证河蟹顺利蜕壳。
一、补充营养
河蟹蜕壳消耗大量的体力,营养的积累是河蟹蜕壳的基本保证,每一次蜕壳后河蟹摄食量明显增加,此时河蟹只有吸收足够的营养,才能迅速恢复体质、硬壳,为下一次蜕壳积累体力。1、蜕壳前、后一周尽量投喂高蛋白配合饲料或者冰鲜鱼等高蛋白饵料,并内服“营养套餐”(“利多精”+“营养快线”+“LY-生命素”)诱食、保肝、防肠炎、全面为河蟹补充营养。2、蜕壳高峰期使用全溶于水的复合有机钙“活力钙”。钙是河蟹甲壳的主要成分之一,充足的钙质能加快软壳蟹的硬壳速度,能帮助河蟹蜕壳。
因营养不足导致河蟹蜕壳不遂死亡
二、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河蟹蜕壳时对水环境的溶解氧的要求提高,蜕壳高峰期尽量减少池塘中人为的耗氧(杀藻、杀青苔、高耗氧菌种等),有条件的适当开增氧机,多使用“底居安”、“底加氧”等刺激性小的增氧型底改,减少蟹塘底层耗氧。
充足的溶氧蜕壳膨胀率大
三、解除水体中的毒素
河蟹蜕壳时靠吸水膨胀来增加规格,水中毒素较多会导致河蟹吸收毒素直接软壳死亡,毒素较小也会影响河蟹膨胀率,蜕壳期慎用杀青苔、杀虫等毒性强的产品,刺激性大的常规消毒剂也慎用,发现蜕壳及时用大分子多元有机酸“碧水安”解毒。
河蟹蜕壳期吸收毒素造成“掉爪”
四、防止细菌感染
蜕壳后的软壳蟹更容易感染细菌,蜕壳时软壳蟹是河蟹体质最差、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时候,若此时蟹塘中气单胞菌等致病菌含量较高,河蟹会感染细菌导致溃疡、黑鳃等。蜕壳期使用无刺激、不耗氧、生态消毒剂“优肽”能有效降低软壳蟹细菌感染概率。
河蟹细菌性黑鳃
蜕壳的软壳蟹细菌感染引起溃疡
五、控制温度
河蟹的每一次蜕壳必需达到一定的积温,适当深水位、合理的水草密度可适当降温(特别是高温期),能有效减缓河蟹蜕壳,让河蟹积累更多的营养,提升蜕壳膨胀率。
做好以上五个方面是河蟹蜕壳成功率高、膨胀率大的有效保证。除此之外,蜕壳期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当操作、刺激性大、有毒的药物的使用,以免影响河蟹蜕壳,增加看不见的损失。

养殖户如何才能做到让河蟹高效蜕壳



近几年河蟹养殖密度越来越高,产量也越来越高,但如何才能在高产情况下同时兼顾高规格呢?这似乎是个矛盾。经过这几年从事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工作的实践与摸索,总结出以下几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控制水草。包括控制密度和高度,不要让水草出水,应形成水下深林。水草白天光合作用产氧、晚上呼吸作用耗氧,在高温天气时,如果水草过密容易出现翻塘的情况。
二、定期肥水、以藻带草。现在大部分养殖户的池塘以种植伊乐藻为主,但是伊乐藻在高温时会进入休眠状态,降低池塘的产氧能力。所以在高温期最好坚持用肥水培养优质的藻类来辅助伊乐藻产氧,能很好的提高池塘溶氧。
三、强化底改。高温期池塘底质恶化速度加快,同时河蟹本身也处于底栖生活,因此底部溶氧的高低尤为重要。所以在高温期建议每七天使用一次全效底改,减少底部耗氧,从而增加池塘溶氧。
河蟹高效蜕壳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营养和溶氧。因此,在河蟹养殖蜕壳的关键期间,在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只要做好了水草控制、定期肥水及强化底改,使塘口溶氧可以一直保持在5mg/L以上,养出高产量的大规格的河蟹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养殖户如何让罗非鱼顺利越冬



文/海泰水产技术服务部齐同俊

据笔者的观察,越冬期间罗非鱼的冻伤和水霉病,基本都是由于浮头和伤口真菌的感染引起,那么怎样才能避免浮头和真菌感染呢?

1、防风:对于面积小的罗非鱼苗种塘,可以搭棚挡风。

2、加深水位:保持2~2.5米水深,减缓寒冻对水温的影响。

3、营养保健:越冬前饲料的品质要好,能量不要太高,不要投喂过量,以免引起内脏疾病(如肠炎、肝胆综合症和内脏脂肪含量过高),内服胆汁酸、维生素和中草药,保肝护胆增强鱼体抵抗力。

4、防虫:对寄生虫要重视,越冬过程中可能因为水温低,细菌性疾病不易发现,但越冬后,寄生虫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会导致大面积死鱼,所以越冬期间需要例行杀虫。

5、改良底质:首先使用具有氧化和消毒性质的底改产品氧化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和杀死有害菌,3天后使用海泰特肥(枯草芽孢杆菌)分解塘底的大分子有机物(鱼粪等),在越冬前提前减少这些耗氧因子,还可以避免因为底部缺氧产生的沼气和硫化氢,减轻对鱼类的毒害。

6、改良水体:使用海泰活力菌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培养合适的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群,提高水体自身净化能力。

7、水体解毒:抽地下水保温的鱼塘,因地下水中亚铁和氨氮比较高,其中亚铁在氧化成三价铁的过程中耗氧,同时也有毒性,可以泼洒有机酸解霸(柠檬酸)或优水葆(Na2S2O3)解毒,同时增强鱼体的抗应激力,另外使用康洁底净(过氧硫酸氢钾)加快亚铁的氧化沉淀。

8、降低放养密度:合理的密度,可以避免鱼体缺氧上浮引起的冻伤。

9、增氧增温:气温高的晴天中午开增氧机,把表层富氧水和高温水和底层水混合,增加底层水的含氧量和提高底层水温,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水温时则不要开增氧机。

地下水质好并且充沛的,可以把加水设施准备好;有些区域因为地下水不够,加水保温的过程中断水,地下水中亚铁离子在被氧化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氧气,缺氧的地下水加入后后导致整个水体严重缺氧。同时鱼因缺氧上浮到水面后不能再潜入水体,表层水冷冻引起更多的死鱼,这种地下水缺乏的区域最好不要开水泵。

在严寒季节,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使用在鱼塘底部利用管道排气的充气式增氧泵。在最寒冻的几天,可以干洒粒粒氧(颗粒型增氧剂),增加底部溶氧,避免底部缺氧后鱼上浮。

10、减少拉网:以免拉网后引起鱼体机械损伤,感染水霉,干塘出鱼的例外。

11、防水霉病:最好使用五倍子末或水杨酸例行消毒,预防水霉的发生,并且对鱼不造成强烈应激。


河蟹蜕壳不遂病


疾病名称蜕壳不遂病

为害对象 河蟹
疾病概述 河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背甲上有明显的棕色斑块或斑点。

病原 河蟹感染疾病无力蜕壳或在生长过程中缺乏钙质或某些微量元素,均可引起蜕壳不遂,但此处是指由后者引起的疾病。

症状 河蟹背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痕,背甲上有明显的棕色斑块或斑点。病蟹全身发黑,因无力蜕壳而死亡。本病在池塘养蟹中最为常见,个体较大的成蟹(规格在100克/只以上)、干旱或离水的河蟹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检查河蟹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对症下药治疗。如是缺钙或缺微量元素引起,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1)每月用20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

(2)全池泼洒磷酸钙,使池水成1-2毫克/升浓度。
(3)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贝壳粉和促生长脱壳素,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比例,一般3-5天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果你是这样养河蟹的,你怎么可能会赚钱呢?



叮-叮-叮......每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我就头疼,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打电话给我的老板们有两个可能:一个是,小周,有时间过来给我看看塘吗,我塘水有点混......另一个是:小周啊,我有空吗,给我送点药过来......我就郁闷的不要不要的了,为什么不是:小周啊,我买了小龙虾,你过来吃啊!这样美妙的事情,咋就轮不到我呢?
开玩笑的
但没开玩笑的是,我们的河蟹养殖老板很多的养殖习惯确实不对,具体有哪些不对,我给大家说开来,你比对比对。
清塘的时候,你用菊酯类清塘,然后用生石灰解毒,生成敌敌畏这样的剧毒后释放部分出来。结果是什么呢?严重的是蟹苗放进塘口就爬边、上岸,死亡。稍微轻一点的就在蜕壳的阶段体现出来,没有使用菊酯类的会比使用的同期蜕壳提前10-15天。然后在一二壳体现的最为突出。蜕壳晚可能大家觉得还没有什么,但同等管理,到卖河蟹的时候,数据统计下来,使用菊酯的总体产量会比没有使用的低。什么意思,就是说除使用菊酯这个差异外,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用菊酯的塘口产量要低一些。
然后就是放苗。放苗的时候,有的老板因为各种原因,在规格差不多的情况下,购买的价格有差异,导致的结果就是放苗时候就出现死亡或者完全不出现死亡,全年也看不到死亡,到年底的时候,无论规格还是产量都低,这就属于来自苗种的差异。还有好多老板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我目前对河蟹苗种的了解,苗种的重要性超过50%,也就是说,苗种的重要性在整个河蟹养殖体系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没有优质的蟹苗,一切的一切都是镜花水月。无论你的水和草有多好,都白费!所以,如果你连苗种都认识还在能拿便宜的就不拿贵的,那你能养好,真的不属于管理,只能属于运气。但运气这种不可控的不属于我们长期盈利的考虑范围。
而在放苗后就没事了,不对,万里长征才开始第一步。塘口的基建你知道它的重要性吗?这几年的养殖过程中,尤其是早期的河蟹养殖,兴化的环沟在这两年出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为什么?这里限于篇幅的原因,不敢多说。强调的一点差异:宿迁泗洪的平底塘和兴化环沟塘的差异不在后期的养殖,在于早期的时候尤其是一二壳的时候死亡量有完全的差异。差异最大的地方不在于苗种,在于成活率。这里涉及到一个水位深浅的问题,有时间可以单独的和大家聊聊这个水位的差异带来的河蟹养殖的差异。这里,基建的这部分课题太大,没办法给大家具体下来。
苗种后,就是饲料投喂,这是属于全年的,不多提,但有一点,饲料不要局限在人工配合饲料,什么意思,就是说,河蟹本身属于杂食性,所以在饲料上营养肯定没有问题,但从饵料的活性物质上来说肯定是不够的。河蟹的鲜味来自于不同饵料的组合,这和单纯饲料的投喂是有差异的。而且,不同食物的组合结果就是河蟹的抗病性和生长性能要优异很多。说到这里,下一个就是水草的布局。
很多的老板说我种水韭菜,种伊乐藻。有问题吗,没有,只是说会管理吗?有的老板说我伊乐藻会拉的,水韭菜我能割,可没有几个老板敢说伊乐藻能管的住,原因很多,不一一细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将伊乐藻的管理寄希望到用药上就是找事干。水韭菜必须要足够的B族维生素添加,才能保证河蟹不夹。而在水韭菜日益种植普遍的时候,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水韭菜和伊乐藻和即将推广的轮叶黑藻之间的优劣势和种植间的差异带来的变化和组合模式的差异将带来更多的优势,这个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里再给大家普及一下。
接着就是所谓的蓝藻、肠炎、黑鳃、水肿、磨爪等等疾病。这些疾病只属于结果,不属于原因,为什么?举一个列子,蓝藻只是池塘水质恶化的表现,真正的原因人为的是饲料投喂过多;生物带来的就是伊乐藻代谢停滞,氮转化不足,就是这样导致的。原因在这里。所以,以后遇到蓝藻,问题就在这,不要再责怪说天气什么的。
目前给大家说的就是这些,很多的老板说我一年怎们怎么样,不是你以为的那样。河蟹养殖是一个勤快活,需要足够的思考和尝试。不是麻将桌子和扑克牌上面能够打得出来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3563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