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老手每亩多收一百多斤多赚三千多的秘诀


地址:湖北洪湖螺山镇
面积:30亩
养殖品种:河蟹
姓名:刘老板

刘老板是一位河蟹养殖户,对河蟹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可是每年养殖的都不很成功,每亩产量在80斤左右。去年5月在一次塘口服务时认识了刘老板。当时他塘里水草有污泥比较严重还有少量的青苔,用了我司的产品调水专用配合渔水旺,3天后水草污泥变干净,水质也变的清新,青苔也逐渐消失了。对我司的产品有了很高的评价和认可。往年刘老板养殖都是老的消杀模式等病害发生时再去治疗,结果得不偿失,钱花了不少,产量却总是提不起来。于时向他推荐了根源公司的河蟹生态养植模式,坚持二个原则:
以生物改水为主,药物改水为辅的原则
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预防为辅的原则

每10天改底一次使用底益净·降解型底改或水自然·077,水自然·调水专用或EM。每次脱壳前使用钙天力补充钙质。

年底捕获河蟹5568斤,每亩均比往年高出100多斤,效益增加3500多元。刘老板说这是他养殖河蟹以来最好的成绩。今年将继续按根源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养殖。

相关阅读

想每亩多赚两千块吗?快试下主养鱼之外的增效模式


近年来,粤东地区罗非鱼养殖行情低迷,出鱼困难,养殖户亏损严重,该情况严重打击了养殖户的信心和积极性,阻碍了粤东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揭西县水产养殖的主要模式:草鱼+罗非混养、罗非鱼+鸭混养、罗非鱼+猪混养,搭配少量的花白鲢、鲫鱼等,养殖户整体的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均比较低下。

揭阳揭西县王老板往年的主要养殖模式是:草鱼+罗非鱼混养,受罗非鱼行情的影响,王老板对罗非鱼养殖彻底失去了信心。2015年通威推广“365”科学养殖模式引起了王老板的兴趣与关注,决定2016年采用通威“365”养殖模式——花鲢增效养殖模式,在放养模式上下功夫。

放养情况

花鲢鱼种费用:4347元

花鲢苗种重量:966斤

池塘管理

按照王老板以往的肥水习惯:使用大量有机肥,搭配少量化学肥。2016年在通威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定期使用通威动保产品进行肥水。

出鱼情况

备注:花鲢损失50尾,共计100斤,每次抓鱼6-7人,赠送花鲢1尾/人(重量已纳入出鱼产量中)。

◆分析与评估

A、产量:

花鲢总产量:5117斤-966斤=4151斤(出鱼重量-苗种重量)

花鲢亩产量:4151斤÷8=518.875斤

B、花鲢效益:

1、售鱼合计:5.3元/斤,即5.3元/斤×5017斤=26590元

2、苗种费用:4347元

3、调水费用:1155元

花鲢总利润:21088元

花鲢亩利润:2636元

补苗情况

经过2016年的尝试,通威花鲢增效模式给王老板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王老板对通威“365”养殖模式高度认可,对未来2017年的养殖充满了信心。

总结

1、放养模式:适当提高增效鱼类(如花鲢)放养比例,提高产量,促进主养鱼销售,增加养殖效益;

2、藻菌调控:定期使用通威动保产品,使水体长期保持“肥、活、嫩、爽”的状态,增加浮游生物数量,促进调水鱼类生长;

3、及时出鱼:降低花鲢养殖密度和存塘量,回笼资金,促进花鲢生长速度。

黄鳝养殖-暂养黄鳝如何多赚钱?



最近几年,随着黄鳝暂养技术的普及,尤其是江苏、浙江等地的养鱼户,利用网箱大量暂养,使我国黄鳝的淡旺季节差价从90年代初的7-8倍缩小到2倍左右。如果我们目前只是单纯的将黄鳝储养到冬季出售,而不同时采取科学的养殖方法来促其增重,则扣除黄鳝自身消瘦造成的重量减少及少量的死亡,利润已是相当微薄。要获取丰厚的暂养利润,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赚取规格差。我们通过投喂饲料,将收购的每条约30克的黄鳝养成达到大规格黄鳝的标准。我们知道,冬季市场上出售的中等规格黄鳝(条重30-40克)每市斤价格约在11-13元,而大规格黄鳝(条重50克以上)每市斤价格约在20元左右,春节前后一般都在20元以上。因而我们把中等规格的黄鳝收购来养到大规格出售,从规格变化上,我们就能赚到比较可观的规格差价。2、赚取生长利润。一般收购暂养的季节为每年的4-9月,一般可增重1-4倍。一般使用鱼饲料加蚯蚓并添加黄鳝专用浓缩料。黄鳝每增重1市斤约需饲料成本3-4元,而大规格黄鳝的销价却达20元左右,从增重上,我们也可获得可观的利润。3、赚取季节差。将一般简单的储存改为正常投料养殖,不会导致黄鳝掉肉,即投放时的重量不会减少,而且还会有可观的增重。目前季节差价虽然较小,但我们暂养的黄鳝由于采用了科学的投料养殖,没有掉肉导致的重量损失,还是可以稳稳当当地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的。结合以上三个方面,搞真正意义上的黄鳝暂养,其利润还是较为丰厚的。

河蟹塘多品种混养高产模式


周惠良是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镇的一位从事水产养殖二十多年的水产养殖户,他深知除了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外,养殖模式与品种的搭配同样十分重要,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他承包了邻近长江江堤的40亩水面(共5口塘),全部实行鱼虾蟹混养模式,其中2口塘计20亩以鱼为主,另外3口塘则偏重于虾蟹。2013年,以鱼为主的塘口平均亩产量达450千克,其中长春鳊、细鳞斜颌鲴、赤眼鳟、翘嘴红鲌等小品种特种鱼占75%,鲢鱼、鳙鱼和鲫鱼等常规鱼占25%。上述小品种特种鱼类在市场上较为畅销,价格也比常规鱼要高出一倍以上。以虾蟹为主的3口塘,春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0千克,秋季商品虾亩产量为5千克,河蟹亩产量在75~80千克,平均规格为150克/只左右。无论是以鱼为主,还是以虾蟹为主,亩产值均在1.4万元左右,亩净利润在0.7万元以上,且养殖效益已连续几年保持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小。
一、多品种混养的好处
周惠良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多品种混养有以下优点:一是产量较为稳定,降低了养殖风险;二是池塘中套养小品种特种鱼后蟹病也大为减少;三是混养后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水体产出率整体得到了提高;四是产量、价格与效益可观,近几年小品种特种鱼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场售价始终保持稳中有升。
二、混养品种的确定
1.以鱼为主的混养(见表1)
2.以虾蟹为主的混养(见表2)
对比以上两种混养模式,前者鱼类平均亩产量为650千克,而后者平均亩产量只有391.6千克。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河蟹亩产量46.2千克,商品规格为140克/只,成活率为71.4%,总体表现为亩产量低、规格小;后者河蟹亩产量为60千克,商品规格为175克/只,成活率为42.9%,总体表现为亩产量高、()规格大。
三、日常管理的重点
1.水质调控
在冬季晒塘约15天,整修堤坝,以鱼为主的混养塘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20千克。漂白粉消毒相对于用生石灰清塘稍省力,但消毒效果稍差。以虾蟹为主的混养塘宜用碳酸氢铵清塘,水深20厘米时亩用量为15千克。碳酸氢铵清塘具有肥水较快、进水后浮游生物生长快的优点,有利于虾蟹的生长。清塘后3天就可进水50厘米深,等药性消失后就可放养。生产中,清塘在农历春节过后再进行,清明节后第一次加水,在气温22℃以上时,排掉塘中5厘米深的老水,再加同样多的新鲜水,保持水位在50~60厘米,到6月上旬时再逐渐加水,每15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深,7月上中旬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7月下旬高温时达到最大水位1.2米,并且每天换水5厘米深,换水时间持续5~6个小时,保持微流水状态。对水体透明度的控制,春季一般为20~30厘米,5~6月为30~40厘米,7~8月保持为40厘米,9月以后再保持30厘米的肥水状态,以促进鲢、鳙鱼的生长。只有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产出的鱼虾蟹质量才能有保障。
2.水草种植与螺蛳投放
一般在清塘后种植伊乐藻等水草,但周惠良认为最好在清明节后再种植水草,因为过早种植水草易造成水体清瘦,青苔随之大量繁殖,治理起来麻烦,另外在水体较瘦的情况下水温也相对较低。
春季时,螺蛳投放量控制在150千克/亩,过多易导致水体肥不起来。高温季节不投螺蛳,防止缺氧的发生,等高温过后,再次投放螺蛳,投放量为150千克/亩,此时河蟹规格已大,摄食螺蛳后有助于提高鲜美度。投放螺蛳时应避免同一点大量集中投放,应多点分散。
3.饵料投喂
在早春时,由于水体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基本不用投喂。清明节过后开始投喂,以小鱼为主,投喂量以当夜刚好吃完为宜,一般占河蟹体重的3%。在没有小鱼的情况下,从节省成本出发,可到菜市场鱼摊上购买废弃的鱼肠,用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后再投喂,每3天投1次。5月后再增投罗氏沼虾配合饲料,投喂量要灵活掌握,天气好、气温高时多投,反之少投,配合饲料以虾蟹体重的3%计算,每天8时、12时和17时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量相等。6月青虾出售后就停止投喂罗氏沼虾配合饲料,专投废弃鱼肠,每3天投喂1次。鱼饲料按鱼体重进行投喂。
4.疾病防控
一般在清明节后用1次硫酸铜和强氯精,每亩每米水深用硫酸铜0.7毫克/升,与强氯精混合后全池泼洒(强氯精按照说明书说明使用)。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开始用芽孢杆菌调水,水质较瘦时少用点,水质较肥时可适当多用些。在水质较瘦的情况下,池水中藻类少,也可交替使用EM菌和光合细菌。在白露前后,先用1次阿维菌素杀虫,第二天再用溴氯海因消毒杀菌。总的来说,一年中外用化学药物2次,其他时间全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平时防病主要用内服药,这样对水质影响较小,内服药主要有雷丸槟榔散、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每20天轮流拌料内服1次,3~5天为一疗程,用量参照说明书。在药物中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三黄粉和维生素C,防病效果较好。采取上述防病措施后,基本能确保池塘中鱼虾蟹不发病。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水产技术指导站邮编:215600)

后期河蟹纤毛虫多的原因和处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养殖密度和规模不断变大,河蟹后期纤毛虫病变得很普遍,特别是水环境差如水浓、底脏、水草少的池塘。长纤毛虫的河蟹影响销售价格,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死亡。本文介绍养殖后期纤毛虫病问题的发生条件及预防措施,为养殖朋友后期管理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纤毛虫
纤毛虫是水体中一类原生动物,它以纤毛为运动器官,能够在水体中自由活动,喜欢水浓、底脏等有机质多的环境中生活繁殖,容易寄生在与水体直接接触的虾蟹体表、鳃、附肢等部位,河蟹池塘常见固着类纤毛虫有: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
二、易暴发纤毛虫的条件
1、水浓
池塘水体以蓝藻、绿藻等小型藻类为主的,在10倍目镜下镜检:一个视野藻类生物量达到20个以上的池塘纤毛虫非常容易滋生。
2、底脏
随着投喂量增加,加上后期育肥可能使用冰鲜鱼导致养殖后期塘底污染重,大量残饵粪便、死亡水草等污染物堆积、蓄积,造成池塘代谢障碍,塘底有机化严重,为纤毛虫虫卵繁殖营造条件。
3、放养密度高、混养品种多
一些河蟹放养密度超过2500只/亩的池塘,同时又混养青虾、杂鱼等品种的情况下,水中生物量易超出池塘承载能力,后期池塘水体生物量大,环境恶化,也容易造成河蟹体质弱后寄生纤毛虫。
4、水草少
一般水草面积小于50%的池塘,不良藻类易形成优势种群导致水浓,这样的池塘纤毛虫出现的概率也较高。
5、投喂不合理
一些养殖朋友后期投喂存在盲目性,把握不准很容易导致投喂过量,大量残饵也易造成池塘污染加重后出现纤毛虫。
三、纤毛虫的危害
轻微的纤毛虫对河蟹、青虾活力及生理机能影响不大,但是出售时会影响河蟹品质造成价格低,甚至无法出售;严重的会影响河蟹、青虾的活力及摄食,寄生在鳃部会影响呼吸甚至趴底死亡。
四、防控措施
纤毛虫属于环境寄生虫,它的产生和出现跟池塘环境密切相关,单纯通过药物杀纤毛虫只能治标不治本,此外杀虫药物一般具有刺激性,用量轻了没效果,用量重了破坏水质,且对河蟹易造成危害,可能得不偿失。因此只有通过改善底质、调节水质,增强水体代谢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纤毛虫问题。
定期10-15天使用“新威灭”(7亩/瓶)调水爽水,降解池塘中有机质,抑制水体中纤毛虫滋生;使用防虫底改剂“底虫净”(2-3亩/包)降解池底污染物,同时抑制底部纤毛虫虫卵滋生,10天一次,连用2-3次;最后合理把握投喂量,设置食台观察吃料,以第二天投喂时吃完为宜,此外搭配保健,增强河蟹体质以减少寄生纤毛虫。

螃蟹虾混养每亩效益三千八


20xx,昆山市巴城镇联民村水产养殖户荣厚龙在蟹池混养青虾,18亩蟹池全年产河蟹1059公斤,青虾1102公斤,总效益69538元,平均每亩效益3863元。现将荣厚龙蟹池混养青虾经验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两口池塘共18亩,池底平坦,淤泥厚10-20厘米,水深1.8米,注排水方便,四周设防逃设施。放养前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干法清塘。
2、苗种放养
2月14日每亩放120只/公斤的蟹种500只。春虾种2月19-22日放养,规格为800-1400尾/公斤,每亩放15公斤;秋虾苗8月4日放养,体长1.2厘米以上,每亩放3万尾。
3、种草投螺
3月10日移栽轮叶黑藻和伊乐藻;4月2日播种苦草,每亩用250-500克苦草籽拌细土撒在离岸边20厘米左右的地方。3月23日至4月3日每亩投放活螺蛳285公斤。
4、饲料投喂
3月底至4月底,以投喂幼蟹料、豆粕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小杂鱼,每天喂2次,早上7时投喂40%,下午5时投喂60%,日投喂量占池塘蟹虾体重的8%左右。5月初至6月底,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豆粕和加工后的玉米片,每天喂2次,早上7时投喂30%,下午5时投喂70%,投饲率为5-6%。7月初至8月底,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占50%,每天下午5时喂1次,投饲率为4-5%。9月初至10月底,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豆粕、玉米粒和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每天喂2次,早上7时投喂40%,下午5时投喂60%,投饲率为6-7%。
5、水质调控
早期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5-10厘米,每15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夏季每2-3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3-5厘米,每7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30厘米。夏季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2-3小时。高温季节每隔20天使用1次底质改良剂和EM菌。
6、病害防治
4月中旬使用1次纤虫净,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500克,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溴氯海因200克加水全池泼洒。高温季节每100公斤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00克,连喂3天。每个月用生石灰对食台附近消毒1次。

肉牛品种选择的四原则 肉牛品种选择的秘诀


养殖肉牛不仅要饲养管理技术过关,而且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资源、市场需求等条件,综合分析各品种的适应性、生产力等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品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品种选择的四原则肉牛品种选择的秘诀。

一、适宜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是指按照区域特点选择肉牛品种。农业部曾发布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明确了各区域肉牛养殖产业的目标定位与主攻方向。养殖户应首先参照区域布局规划给出的指导意见,选择适宜区域目标定位的肉牛品种。
1.南方区域
南方区域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和青绿饲草资源丰富,但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地方品种个体小,生产能力相对较低。建议该区域内的养殖户选用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婆墨云牛等品种的改良牛。
2.中原区域
中原区域农副产品资源和地方良种资源丰富,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建议该区域内的养殖户选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和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改良牛。该区域的地方品种牛,如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郏县红牛和渤海黑牛等,经长期驯化形成,具有适应性强、产肉率高的特点,也是优先选择的肉牛品种。
3.东北区域
东北区域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饲料原料价格低。建议该区域内的养殖户使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黑毛和牛等品种的改良牛。该区域内的地方品种牛,如延边牛、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红牛等,具有繁殖性能好、耐寒、耐粗饲料等特点,也可考虑选择使用。
4.西部区域
建议西部区域内的养殖户使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等品种的改良牛,或选择适宜的国内品种如新疆褐牛、秦川牛。四川西北地区牦牛品种和数量相对较大,已形成优势产业,应大力推广大通牦牛等牦牛品种。
二、适时性原则
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将市场需求作为品种结构调整的参考依据。
1.瘦肉市场
市场需求脂肪含量低的牛肉时,可选择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比利时蓝白花牛等引进品种的改良牛,或者选择荷斯坦牛的公犊。
2.肥肉市场
市场需要脂肪含量较高的牛肉时,可选择地方优良品种,如晋南牛、秦川牛、南阳牛和鲁西牛等,这些品种耐粗饲,只要日粮能量水平高,即可获得脂肪含量较高的胴体。除了地方品种外,也可选择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短角牛等引进品种的改良牛;但除海福特牛以外,引进品种均不耐粗饲,需要有良好的饲料条件。
3.花肉市场
花肉即五花肉。高品质的五花牛肉,俗称“大理石状”牛肉或“雪花”牛肉,具有香、鲜、嫩的特点,是中西餐均适用的高档产品。市场需求五花牛肉时,可选择地方优良品种以及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短角牛等引进品种的改良牛,在高营养条件下育肥,既能获得高日增重,也容易生产出受市场欢迎的五花肉。
4.白肉市场。
白肉用犊牛育肥而得,肉色全白或稍带浅粉色,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市场价格比普通牛肉高出数倍。白肉可分为小白牛肉和小牛肉两种。用牛奶做日粮,养到4~5月龄、体重150公斤左右屠宰产出的肉为小白牛肉;用代乳料做日粮,养到7~8月龄、体重250公斤左右屠宰产出的肉为小牛肉。生产白肉的品种,以乳用公犊最佳,肉用公犊次之。市场需要白肉时,选择淘汰的公牛犊,低成本就可获得高效益。选择夏洛来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皮埃蒙特牛等优良品种改良的公犊,也可生产出优质的小牛肉。

三、适用性原则
肉牛品种的选择,需考虑该品种是否具有市场优势,不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种,产品价格低且销量有限,养殖效益不高。
1.考虑产销关系
生产白肉投入很大,必须按市场需求量有计划地进行,不能盲目扩大生产。餐饮行业对花肉的需求量较多,是肥牛火锅、铁板牛肉、西餐牛排等优先选用的产品,但成本较高,市场风险相对较大。如果没有稳妥可靠的销售渠道,养殖户最好选择生产普通牛肉的品种饲养。
2.考虑杂种优势
用引进优良品种培育的改良牛,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强,适应性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养成本;也可按照市场需求,利用不同杂交系改善牛肉质量,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3.考虑性别特点
公牛生长发育快,生产瘦牛肉时应优先选择。相反,如果生产高脂肪牛肉与五花牛肉,则以母牛为宜。但需要注意的是,母牛较公牛要多消耗10%以上的精料。阉牛则处于公牛和母牛之间。如果选用架子牛进行育肥,应在3~6月龄时去势,这样可以减少应激,显著提高出肉率和肉的品质。
4.考虑外貌特征
在选择架子牛时,应注重外貌和体重。肉牛外貌要求发育良好、骨架大、胸宽深和背腰长宽直等。一般情况下,1.5~2.0岁牛的体重应在300公斤以上,体高和胸围最好大于同龄牛的平均值。四肢与躯体较长的架子牛,有生长发育潜力;若幼牛体形已趋匀称,则将来发育不一定很好;十字部略高于体高和后肢飞节高的牛,发育能力强;皮肤松弛柔软、被毛柔软密致的牛,肉质良好;发育虽好但性情暴躁的牛,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建议选用;体质健康、10岁以上的老牛,采用高营养日粮育肥2~3个月,也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不能采用低营养日粮延长育肥期的方法,否则牛肉质量差,且会增加饲草消耗和人工费用。
四、适应性原则
在适应大环境、大市场的同时,养殖肉牛还必须与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相适应。如果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与引入地差距太大,肉牛无法适应,经济效益也不会很理想。
1.农区
农区以种植业为主,作物秸秆多,可饲养西门塔尔牛等品种的改良牛,为产粮区提供架子牛,以获取较佳经济效益。而在酿酒业与淀粉业发达的地区,充分利用酒糟、粉渣等农副产品,购进架子牛进行专业育肥,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2.牧区
牧区饲草资源丰富,养殖业发达,肉牛产业应以饲养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引进品种的改良牛为主,主要为农区及城市郊区提供架子牛。山区也具有充足的饲草资源,但肉牛育肥相对困难,也可以借鉴牧区的养殖模式,专门培育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海福特牛等改良牛的架子牛。
3.乳业区
乳业发达的地区,以生产白肉最为有利,因为有大量乳公犊可以利用,并且通过利用异常奶、乳品加工副产品等,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乳公犊和淘汰乳牛的特点是体型大、增重快,但肉质相对较差。牛是喜凉怕热的动物,如果气温过高(30℃以上),往往会影响育肥效果。因此,南方气温较高的地区,应选择耐热品种,如圣格鲁迪牛、皮埃蒙特牛、抗旱王牛、婆罗福特牛、婆罗格斯牛和婆罗门牛等品种的改良牛。

养殖肉牛前,要进行肉牛品种的选择,如果选择优质的品种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肉牛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然生态环境相似
主要考虑气温、降水量和空气湿度、海拔高度、地形及土壤等。如果两地环境一致或相似性高,就意味着有了养好这个肉牛品种的基础。
(二)经过风土驯化已经能很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品种
有些从国外引进的肉牛品种,虽说原产地的环境与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相差较大,但经过我国一段时间的风土驯化,再加上精心饲养管理.已经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某些地方的自然生态环境。因此这些品种是可以选择的。
(三)本地黄牛品种是牛肉生产的基础
我国有些地方牛品种虽说产肉性能很一般,但是它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可以在肉牛杂交组合当作母本使用,是肉牛生产的基础。

养殖鲫鱼过冬的秘诀 高产鲫鱼养殖的三种主要模式


水中的氧气减少之后,为了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鱼儿不得不吸入更多的水,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平衡,大多数鱼在冬天不是靠增加呼吸频率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是自动地减弱呼吸作用,新陈代谢也开始变慢。因此,不少鱼类在冬天行动变得缓慢起来,甚至有些鱼开始冬眠。养殖鲫鱼过冬的秘诀高产鲫鱼养殖的三种主要模式,具体来了解一下:

然而,生物学家却发现鲫鱼在冬天依然比较活跃,即使在冰面下也是如此。鲫鱼难道有什么过冬的秘诀吗?有的。科学家最近就发现鲫鱼是靠腮变形来度过严寒的冬天的。发现这个奥秘的是挪威奥斯罗大学的生物学家乔朗德?索里德,他把一些鲫鱼放进氧气含量低于正常值的水箱中,然后观察到鲫鱼的鳃产生了奇特的形变,鳃丝开裂,这样整个鳃的呼吸表面积就变大了。索里德当时测量出鲫鱼鳃的呼吸表面积居然增大了正常值的7.5倍,可见鲫鱼鳃的变形能力是相当强的,这也是鲫鱼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我们常常在水产市场发现,即使有一大盆密密麻麻的鲫鱼,它们也不大容易死去,而其他鱼类稍多就容易缺氧而死,这也是因为鲫鱼的鳃善于变形的缘故。

是不是只有鲫鱼的鳃才能变形呢?这还不敢确定,不过科学家目前只发现鲫鱼有这种本事。于是有些生物学家就提出,如果把鲫鱼鳃丝开裂的基因研究出来,移植到别的鱼类身上,培育出能鳃丝裂开的转基因鱼,或许淡水鱼养殖场就不必为怎样让鱼儿度过严寒的冬天而大伤脑筋了。

高产鲫鱼养殖的三种主要模式
养殖模式1——主养鲫鱼,套养四大家鱼
以鲫鱼为主,辅以四大家鱼,全程饲料投喂,当年出鱼,该模式在江苏早已是渔民皆知。在广东肇庆、惠州地区也有个别客户尝试取得不错效益。
去年,惠州的吴老板采用7亩水面去养殖鲫鱼。投放密度为:2000尾/亩(规格3-5cm),草鱼20尾、大头50尾、扁鱼40尾。4月中旬放苗,全程投30-32个蛋白的优质饲料,投饵率控制在2%-3%。养到9月份,鲫鱼达到0.35kg/尾,11-12月陆续出规格0.4-0.6kg/尾的鲫鱼,合计产出鲫鱼4480公斤,其它鱼类1000公斤;剩下计划今年清明前清塘。饲料成本开支33750元。每亩纯利润约3250元,养殖户觉得比主养草鱼等鱼类经济效益高。
养殖模式2—罗非鱼鲫鱼混养
以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品种,搭配鲫鱼、四大家鱼。江门开平的刘生有50亩水面,之前一直以单养模式为主,在广州联丰水产建议下用50亩水面进行罗非鱼混养鲫鱼模式,投放
刘老板是2012年4月份投苗,投苗比例如图一所示,采用混养模式混养鲫鱼,2012年11月份开始出部分规格鱼,然后过冬养殖;直到次年4月底干塘完毕。根据现场收鱼数据统计得出,亩产量分别为:罗非鱼1430斤左右;鲫鱼950斤左右;大头153斤;扁鱼95斤。由于在合理搭配混养过程中,鱼塘管理做到位,虽然养殖时间比单养模式要长(单养罗非鱼模式一年可以达到2造,以采用全投料方式喂养,饲料系数较高),但是从从现场统计数据看出,刘老板的出鱼规格整齐,也自然可以卖个好价钱。
该模式需注意,尽量在投放罗非鱼前20天投放鲫鱼,可有效提高鲫鱼成活率及生长速度。按照正常罗非鱼养殖习惯饲养即可,当年鲫鱼规格一般在0.3-0.5kg/尾。
模式3——泥鳅养殖套养鲫鱼养殖模式
在中国的南方,泥鳅是目前较具有市场前景的水产养殖产品,那么在泥鳅养殖合理搭配鲫鱼套养,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
案例:广东清远陈老板,初次养殖泥鳅,放养的密度为10万尾/亩,同时,合理搭配混养鲫鱼,放养密度为250尾/亩,在养殖过程中,饲料系数为1.6,养殖过程无需另外投料,正常投料即可。
温馨提示:鲫鱼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水质方面:鲫鱼同四大家鱼相似,对水质要求不高,常规养殖池塘均可饲养,比养殖草鱼塘略微偏肥即可。养殖高温季节7-9月,可每月使用1-2次微生态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产品)调节水质,以控制池塘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
2、病害防治方面:经过改良的日本白鲫鱼,相对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爆发性疾病较少,处理也相对容易。因此要在养殖过程中做好鱼的保健管理工作,做好水质调节工作,这样在6-7月份爆发鱼病季节也可以很好地做好鱼病的预防。
3、鲫鱼属于底层鱼类,与鲮鱼、鲤鱼类似,养殖鲫鱼的鱼塘一般不再混养鲮鱼、鲤鱼。鲫鱼属杂食性鱼类,饲料蛋白要求略高于草鱼,可以选择草鱼高档料、叉尾鮰混养料投喂即可。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