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斯鹅

奥拉斯鹅-又名意大利鹅,原产于意大利北部,该鹅在改良育 成过程中,为提高繁殖性能,曾引入中国鹅的血统,奥拉斯鹅在欧洲的饲养量已很大。

奥拉斯鹅体型中等,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全身羽毛洁白,成年公鹅体重6-7 kg,母鹅5-6 kg。8周龄仔鹅活重可达4. 5-5 kg,料肉比2.8-3:1。母鹅年产蛋量较高,可达55-60枚;公母配比为1:4,种蛋受精率为85%,入孵蛋出雏率为60%-65%,母鹅的反之盛期可保持到6岁。

奥拉斯鹅主要用于生产肉用仔鹉用作母本与其他鹅(如朗德鹅等)杂交后也可用于生产肥肝,肥肝重量达700g左右,填饲后的仔鹅活重可达7-8 kg。

相关推荐

豁眼鹅(疤拉眼鹅)


豁眼鹅(Huoyangoose)又名豁鹅、疤拉眼鹅,在山东省被称为五龙鹅。

一、一般情况

(一)原产地、中心产区及分布

豁眼鹅原产地为山东省烟台市的莱阳地区,中心产区为山东省烟台市的莱阳、海阳和青岛市北郊的莱西市以及辽宁省昌图、开原、西丰、铁岭、阜新、朝阳等市(县),其他省市也有大量饲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烟台市位于北纬36o16~38o23、东经119o34-121o57,地处山东半岛中南部、胶莱平原东缘,南临黄海,海拔100~300m。年平均气温11.5℃,无霜期173~285天;年降水量8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996h,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

昌图县位于北纬42o35~43o29、东经123o33~124o20,地处辽宁省北部地区,平均海拔140m。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38.5℃,最低气温-32.5C℃;无霜期140天,年降水量655mm,年平均日照时数2700h,属于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农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豁眼鹅因在各地区风土驯化和人工选择,已形成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名称。山东莱阳地区已有400多年的养鹅历史,在《莱阳县志》中有其水禽,观似鹤,而顶不丹头赤,日雁、日鸨的描述。因豁眼鹅集中产区地处五龙河流域,1978年在山东省家禽地方良种选育座谈会上,该鹅种被取名为五龙鹅。辽宁省昌图地区素有养鹅习惯,但原有鹅群生产性能低。1958年前后,当地群众在改良本地鹅的摸索中,发现上眼睑有豁口的小型鹅产蛋多,便自发选留,逐渐形成了昌图豁眼鹅。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山东省豁眼鹅存栏量1995年约73.1万只,1999年约38.9万只,2007年约34.9万只。到2007年底,辽宁省豁眼鹅原种场存栏核心群种鹅800只,保种基地存栏1100只。在中心产区的铁岭市昌图县及周边地区,豁眼鹅年饲养量在800万只左右,存栏种鹅约25万只。除中心产区外,其他省市也有大量饲养。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豁眼鹅体型小而紧凑,颈细长、呈弓形,体躯为椭圆形,背平宽,胸突出。全身羽毛为白色。头中等大小,额前有黄色肉瘤,喙呈橘黄色,颌下偶有咽袋。典型特征是眼睑为三角形,上眼睑有豁口。虹彩呈蓝灰色,皮肤呈黄色,胫、蹼呈橘黄色。

公鹅体型较母鹅高大雄壮,头颈粗大,肉瘤突出,前躯挺拔高抬。母鹅体躯细致紧凑,羽毛紧贴,腹部丰满、略下垂,偶有腹褶。雏鹅全身绒毛呈黄色。

2.体重和体尺豁眼鹅成年鹅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肉用性能20062007年,辽宁省昌图原种场分别对舍饲平养的200只豁眼鹅(公、母鹅各半)进行测定,70日龄平均体重3084g,饲料转化比3.65:1,70日龄成活率96.9%。

豁眼鹅生长期不同阶段体重见表2,屠宰性能见表3,肌肉主要化学成分见表4。

2.蛋品质豁眼鹅蛋品质测定结果见表5。

3.繁殖性能据山东省莱阳产区调查,豁眼鹅平均217日龄开产,年产蛋数80~128个,平均蛋重133g。公、母鹅配比为1:6~7,种蛋受精率90%,受精蛋孵化率90%。母鹅就巢率5%。

据辽宁省昌图豁眼鹅核心群2006年、2007年两年记载资料,母鹅平均190日龄开产,年产蛋数80~120个,平均蛋重125g。公、母鹅比例自然交配为1:5~8,人工授精为1:15~20,种蛋受精率85%,受精蛋孵化率85%。母鹅无就巢性。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一)保种方式

采用保种场保护。山东省建有莱阳市五龙鹅良种繁育场和莱西市五龙鹅良种繁育场。1979年辽宁昌图县建立了两个豁眼鹅原种场,2003年又建成辽宁省豁眼鹅原种场,组成50个家系的保种群。豁眼鹅1989年收录于《中国家禽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我国2008年4月发布了《豁眼鹅》国家标准(GB/T216772008)。

(二)选育利用

主要进行纯种繁殖、直接利用。利用豁眼鹅作母本,与引进的大型鹅种进行杂交,提高大型鹅种的繁殖性能,取得良好效果。19962008年进行了豁眼鹅与多个品种的杂交试验,四川白鹅和豁眼鹅的杂交组合效果较好。豁眼鹅被引进到长江以南地区饲养,其各项生产性能指标不如在北方地区理想。原莱阳农学院运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体型外貌均匀整齐、生产性能高的白色小型五龙鹅快长新品系。

五、品种评价

豁眼鹅属小型鹅种,具有耐粗饲、生长速度快、无抱性、产蛋多、绒质优等特点,但存在体型小、个体产肉量偏低等缺点,应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加以改进。

塞巴斯多波鹅


它的特征是全身披长长的、柔软的卷毛,使之外貌很独特,再加上性情安详,往往作为温驯而令人愉快的伴侣来饲养。头部大而圆,双眼突出,颈稍呈弓形,胸部平滑,有二个腹垂褶叶。背部及身体下半部的羽毛为延长而非常卷曲的羽毛。背部、翅膀及尾部的柔软蓬松的羽毛均具有容易扭曲的羽轴,因此呈很别致的螺旋形。生长发育好的个体其卷羽几乎接触到地面。标准的塞巴斯多波鹅是白色羽毛,但幼年时,常有灰色羽出现。晦、脚为枯红色,眼睛为明亮的蓝色,偶尔一也有灰色的及浅黄色的个体。

选种标准除了要求体格强壮外,还要求胸部羽毛非常卷曲,飞行羽毛易弯曲,而且背部及尾部羽毛长而宽并呈螺旋形。由于羽毛蓬松张开,虽很能抗寒,但是也极易玷污赃物。公鹅的背部、尾部及肛门周围的羽毛往往会影响受精率,故在配种季节最好剪短。一般公母配比为1:4。

卡特拉鱼


中文名称 卡特拉鱼
拉丁名称 Catla catla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卡特拉鱼属(待定)
拉丁属名 Catla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卡特拉鱼体略呈三角形,体高背厚,躯干部较粗短,头大,口大向上翘,眼较大,背鳍3,14~16,尾鳍深分叉,背侧上部灰色,两侧灰白色,腹白色,无腹棱。
生活习性 卡特拉鱼生活于水的中上层,善跳跃,易起捕。该鱼生存温度10~32℃,最适生长温度在22~30℃,当水温降至7~8℃时开始死亡,抗寒能力极弱。
卡特拉鱼体长小于20mm的个体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成鱼以浮游动物为主,兼食浮游植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喜食花生饼、豆饼、米糠和麦粉等。

斯布牦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斯布牦牛原产地为西藏自治区斯布地区,中心产区是距离墨竹工卡县20km多的斯布山沟,东与贡布江达县为邻。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斯布地处拉萨河流域,南靠山南地区,东邻工布江达县,西连拉萨市区,距拉萨90km,北抵那曲地区嘉黎县界。属农牧过渡地带。草原类型属高山草甸草场。年平均气温5.5℃,最高气温27.4℃,最低气温-18.9℃;年降水量450~500mm,主要集中于6~10月份;相对湿度52%;属温暖、半湿润气候。牦牛终年放牧于斯布河谷周围,海拔3789~4200m。墨竹工卡县是自治区的主要粮食产地之一。农作物一年一熟,以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荞麦、蚕豆、油菜为主。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青藏高原是亚洲各地牦牛的驯养中心,根据藏、汉古代文献关于牦牛的记载,藏族先民至少在4000多年以前已驯化了野牦牛。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哺育了灿烂的吐蕃文化,也是重要的牦牛再驯化中心。斯布牦牛正是本地域内形成的一个古老的地方良种。

斯布为地名,原系历代班禅额尔德尼的牧场,多高山峡谷、山峻沟深,牧草繁密、草质优良,三四十年前频有野牦牛群出没,斯布牦牛正是在这种优良高寒草甸草场以及不断渗入野牦牛基因的背景下,经当地群众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品种。

(二)群体数量及变化情况

对斯布牦牛的饲养量历年来没有进行过精确的统计,一般按沟内两个牧场的牦牛来推算。1995年年底存栏约3500多头,近20年数量基本无变化,品质无明显变化。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斯布牦牛大部分个体毛色为黑色,个别掺有白色毛。公牛角基部粗,角向外、向上,角尖向后,角间距大;母牛角与公牛相似,但较细;也有少数牦牛无角。母牛面部清秀,嘴唇薄而灵活。眼有神,髫甲微突,绝大部分个体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体格硕大,前躯呈矩形、发育良好,胸深宽、蹄裂紧,但多数个体后躯股部发育欠佳。

2.体重和体尺

2001年对墨竹工卡县49头成年斯布牦牛进行体重和体尺测量,结果如表1。

表1斯布牦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2001年10月从牦牛产地斯布村购6头牦牛(公牛3头、母牛3头),中等膘情,运回拉萨适应1周后对其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宰前空腹24h,断水12h。斯布牦牛成年牛的屠宰性能见表2。

表2斯布牦牛屠宰性能

斯布牦牛成年牛肌肉化学成分见表3。

表3斯布牦牛肌肉主要化学成分

2.产奶性能斯布牦牛母牛泌乳期为6个月,挤乳量216kg。乳成分为乳脂率7.05%,乳蛋白质率5.27%,乳糖率3.48%,灰分0.89%。

3.产毛性能斯布牦牛每头牛剪毛量一般可达0.63kg,产绒量0.2kg。如果管理得当,其产绒量可达到0.5kg以上。

4.繁殖性能斯布牦牛母牛一般3周岁性成熟,4.5周岁初配;公牦牛3.5岁开始配种,但此时其受胎率很低。母牦牛一般7~9月份为发情期,发情持续期一般1~2天,发情周期14~18天。种公牛利用年限为14年,大部分公牛都是在6岁时才去势,6岁以前都可以配种,但由于有老龄种公牛独霸现象,青年种公牛的交配几率较少。母牦牛使用年限从3.5岁开始,到20岁左右还在使用。公、母牦牛比例1:26。根据统计数据,斯布牦牛的受胎率61.80%,繁殖率61.02%,牦牛成活率75%,其受胎率及犊牛成活率都较低。

奥尼罗非鱼的制种繁殖技术


奥尼罗非鱼的制种繁殖,不需要进行人工催情产卵和流水刺激,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雌、雄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中,待水温上升到22℃时,就能自然杂交繁殖鱼苗。在水温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即可杂交繁殖一次。绿肥堆放在池边浅水处,使其腐烂分解。较好,雌鱼要多于雄鱼。
5、放养密度
亲鱼放养密度以雌鱼为准计算。根据雌鱼的大小,每平方米可放1-2尾。一般每亩放养250-500克/尾的雌亲鱼600-750尾,如果按雌雄3∶1配组,则雄亲鱼为200-250尾。亲鱼个体为150-200克/尾的,每亩可放养1000尾左右。

(三)亲鱼培育
亲鱼经过越冬后,一般体质较弱,性腺发育差,必须加强培育,以便达到早产卵、早得苗。
亲鱼移入繁殖池后,要经常施肥和投饵。施肥要掌握量少次多的原则,一般每隔5-6天每亩施发酵的粪肥100-200公斤或绿肥200-300公斤。天气晴朗,水质清瘦,鱼活动正常,可适当多施肥,否则少施或不施,以控制水质中等肥度。如水质过肥,应停止施肥,并立即加注新水或增氧,防止亲鱼浮头造成吐卵、吐苗。
为促使亲鱼性腺发育,每天还要投喂人工饲料1-2次。常用的饲料有豆饼、菜饼、花生饼、米糠、麸皮、玉米粉等。奥利亚罗非鱼是杂食性,不要长期喂单一的饲料,最好将几种饲料混合使用。投饵量一般为池鱼总重量的3-5%,投喂后鱼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喂量,否则少喂或停喂。

(四)掌握亲鱼产卵日期
亲鱼放养后,当水温上升到22℃以上时,便开始陆续产卵、出苗。这时应经常巡塘,观察亲鱼的活动,掌握亲鱼产卵日期和出苗情况。
水温在20℃左右时,亲鱼便开始发情,常见到雄鱼在池边浅水处用口衔泥挖窝。挖窝时雄鱼作垂直姿势,张口用力咬起池底泥土,喷落在窝的周围,如此重复几次,挖成一个浅圆锅形的产卵窝。这时雄鱼常常引诱性成熟的雌鱼进窝配对,不久雌鱼产卵,雄鱼立即排精,卵子受精后,雌鱼立即将卵吸入口中孵化。在水温25℃时,约过15天就可见到池边水面上有一小群、一小群游动的鱼苗,这时就要及时捞苗。

(五)捞苗
捞苗一般在早晨或傍晚见苗较多的时间进行。
目前比较好的捞苗方法是用小拖网,顺塘四周拖捞。它操作轻快,不需下水,可以多次捕捞,获苗量高,鱼苗不易受伤,也不会因下水而影响亲鱼杂交繁殖。捞出的鱼苗先放在网箱内暂养,待捞到一定数量后,即可过数放入培育池中进行苗种培育。鱼苗过数一般采取抽样计数法,即选择有代表性的一杯计数,然后进行计算。总尾数=杯数×每杯尾数。
奥尼罗非鱼有大鱼苗吃小鱼苗的习性,2-3厘米的幼鱼就能捕食刚脱离亲鱼的鱼苗,因此需每隔10-15天用网捕出捞苗时存塘的大鱼苗。

山西拉氏[鱼岁]


中文名称山西拉氏[鱼岁]

拉丁名称Phoxinus lagowskii chorensis Rendahl

异名Phoxinus lagowskii Dybowski, 1869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鱼岁]属

拉丁属名Phoxinus Agassiz,1835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和牡丹江支流等水域。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7,侧线鳞78-89,鳃耙8-9,下咽齿二行,24-42(25-52)。

头长为体长的23.1%-25%,体高为体长的22.2%-23.1%,尾柄长为体长的22%-23%,吻长为头长的30.3%-32.3%,眼径为头长的21%-23.7%,尾柄高为尾柄长的19.2%-21.3%。

体长侧扁,腹圆。头长虽大于体高,但与拉氏[鱼岁]相比要短得多,吻钝。口端位,口裂比拉氏[鱼岁]小。后延仅达眼前缘下方。尾柄短而高,与拉氏[鱼岁]有明显的区别。背鳍小,胸鳍条短,占胸鳍至腹鳍间距的50%。尾鳍分叉较浅,上、下叶圆。

腹腔膜灰白色。鳔二室。

背部和体侧灰褐色,体例中轴有一条黑纹带。腹部银白色,鳍灰白色略带黄白色泽。

生活习性
栖息于水流较急的支流河道,以动物性食物为食。

淡水生。

尼里-拉菲水牛


(一)引入历史

尼里-拉菲水牛原产于巴基斯坦的旁避普省中部。1974年输入我国(公牛15头、母牛35头),分别饲养于湖北省种畜场和广西畜牧研究所,目前巳发展到187头,并扩大分布到广东、湖南、四川、江西、贵州、安徽、陕西、云南等省。

(二)体型外貌

尼里拉菲水牛(公)

脸较长,前额突出,玉石眼(虹膜缺乏色素)。角短、基部宽广,角基向后再朝上紧紧卷曲呈螺状,体躯深厚,躯架较低,体格显得粗壮。腹垂较大。尾部着生较低,尾根渐尖细向下延伸,尾端达飞节以下,有的甚至接近地面。乳头特别粗大且长,乳静脉显露、弯曲。脸部、鼻端、四肢系部(前后左右不定)有白斑块。

成年公母牛体重分别在800和600kg以上。

中国的尼里-拉菲水牛,公、母牛的体尺都大于原产地的,母牛的体重也比原产地的大得多。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资料,母牛各项体尺指数,肢长指数40.8%,体长指数115.0%,胸宽指数69.1%,胸围指数162.3%,体躯指数141.0%,管围指数16.7%。可见该品种胸深而体矮,骨胳粗壮。

尼里拉菲水牛(母)(三)生长发育

表2各龄牛的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公、母犊初生重分别为40.8和38.5kg,比原产地的39和37.5kg大一些。生长发育以初生至6月龄哺乳期最快,公、母犊日增重分别为0.96和0.89kg,初生至2周岁时分别0.82和0.62kg;12月龄体重,公母牛分别可达到328和308kg左右(表2)。

(四)生产性能

1.产乳性能

据湖北省种畜场78头母牛泌乳期资料,平均产乳量1983.8kg(305d)。另据广西畜牧研究所27头母牛94个泌乳期资料,平均产乳量1917.0774.4kg,泌乳天数269.060.1d,平均日产7.1kg,最高日产19.9kg,优秀个体产乳量达3400~3800kg.25头第一泌乳期平均产乳量达1811.9741.2kg(273.045.2d),24头第二泌乳期平均产乳量2032.0682.2kg(264.451.9d),19头第兰泌乳期平均产乳量2150.9~666.8kg(281.857,0d)。

据测定,9头尼里-拉菲水牛乳的营养成分,干物质为17.65%1.24%,蛋白质4.35%0.38%,乳脂率7.19%1.01%,乳糖4.64%0.91%,灰分0.81%0.4%。乳汁纯白、浓厚、味香。

2.产肉性能

尼里-拉菲水牛在巴基斯坦有乳、肉、役三用家畜之称。它前期生长发育很快,饲料利用率要比欧洲黄牛品种高得多。据报道,水牛的饲料利用率是4.29个斯堪的那维亚饲料单位,瑞士褐牛4.79个单位,荷兰黑白花牛4.94个单位。因此,巴基斯坦水牛肉占全国肉类生产的25%,达20万吨。据巴基斯坦报道,成年水牛经适度肥育,屠宰率50%~55%,肌肉占胴体的71.3%,脂肪占4.9%,骨肉比1:3.6。

(五)繁殖性能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和湖北省种畜场八年多的尼里-拉菲母牛繁殖资料统计,繁殖率分别为78.36%和84.4%。其生殖生理情况见表3。

从表3看出,产后发情和产犊间隔比原产地要短。尽管该品种常年均能发情,但季节性较强,多集中于夏秋,因此,产犊非常集中,7~10月占全年产犊的69.1%(见表4)。

表4产犊月份分布

注:据广西畜牧研究所资料。

公牛,18月龄时就会尾追并爬跨发情母牛,但阴茎不能伸出。据观察,如与母牛合群放牧,两岁多就可射精,使母牛受孕。而饲养在公牛站的公牛,要比本交的晚些,2.5~3岁时才能顺利采精,获得合格的精液。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对6头公牛1512次采精记录统计,平均射精量为5.68ml,活力0.616,含精子数9,85亿/ml,pH6.2(全年每周两次采精),精液为乳白色或灰白色。1978~1982年生产颗粒和细管冷冻精液共22万多粒(支),解冻后精予活力为0.3~0.5,以细管冷冻精液质量最好。精液的品质在一年中以1~2月最差,其余月份变化不大,

(六)适应性能

尼里-拉菲水牛引进我国后经8年多的观察,证明能很好地适应我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条件。耐热、抗寒性较强。湖北省种畜场地处江汉平原,极端气温度差异很大,夏日达41~43℃,严冬达-10~-15℃。据观察,牛群在夏季日光直射的情况下放牧,体温虽有升高,但未表现烦躁不安,收牧后体温很快恢复。在三九寒天,虽呈现并排卧地群集共暖,但未出现卷曲卧地、弓背、竖毛、肌肉发抖的现象。据广西畜牧研究所资料,盛夏高温、高湿对泌乳量也无明显影响。

抗病力强,8年多来均未发现传染病和血液寄生虫病。犊牛以新蛔虫和球虫病最为常见,只要及早用药,均能控制。据广西畜牧研究所1980~1983年资料统计,成年母牛和育成牛年发病率为0.8头次,其中以外科病最多,占43.6%,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占28.46%,乳房疾病占10.26%,生殖道、产科疾病占6.4%,呼吸系统疾病占1.28%。

上述各项生产性能的表现与原产地相似,不少指标还超过原产地。这些都是适应性强的最好标志。

(七)杂交效果

用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我国水牛是从1975年开始的。目前有尼中(我国水牛)和尼摩两种杂交组合(一代或=代)。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已繁殖一代尼杂(尼中)水牛约920多头,三晶种(尼摩中)杂种1490多头。这两种杂交水牛在各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杂种优势。现用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我国水牛已从广西、湖北发展到广东、湖南、江两、上海、贵州、河南、云南、安徽、福建、陕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资料,一代尼杂的生长发育与三品种杂交水牛的相似。初生重较纯种低,母犊分别为36.73.8kg(7头)和36.45.0kg(25头);两岁时分别为478.066.8kg(7头)和488.749.8kg(22头);成年时分别为627.242.1(7头)和666.159.2kg(8头);初生至两岁平均日增重为0.61和0.62kg,略低于尼里-拉菲水牛,但成年三品种杂种公牛达900~1100kg,超过尼里-拉菲公牛。

7头一代尼杂和8头三品种杂种母牛的体尺、体高分别为135.84.2和138.54.7cm,体斜长155.49.8和159.04.1cm,胸围217.36.8和218.08.2cm,腹围248.310.3和256.914.5cm,说明这两个杂交组合水牛,整个体躯结构显得深厚、结实,比我国水牛大。

据广西畜牧研究所资料,一代尼杂5头9个泌乳期平均产乳量1906.1442.8kg(311.232.6d),第一泌乳期平均产乳量1491.6l08.9kg。三品种杂种水牛15头30个泌乳期平均产乳量是2200.0805.1kg,第一泌乳期产乳量平均为1898.7675.8kg,最高日产15.3kg。两个品代最优秀个体泌乳期(305d)分别达2461.7kg和3820.9kg,均具有良好的产乳潜力,其产乳量比我国水牛提高l~2倍。

乳的成分,一代尼杂和三品种杂种水牛,千物质分别为:18.87%和18.46%,蛋白质4.00%和4.54%,乳脂率8.02%和7.94%,乳糖4.53%和5.09%,灰分0.846%和0.830%,乳汁比纯种水牛浓厚,乳脂率也高得多。

广西畜牧研究所和柳州种畜场分别屠宰2头一代尼杂和9头三品种杂种经肥育的18--24月龄公牛,屠宰率分别为51.9%和51.4%,净肉率41.8%和41.3%,骨肉比1:4.1和1:4.1。

(八)评价与展望

尼里-拉菲水牛是世界最优秀的乳用水牛品种之一,引进我国后表现繁殖力高、育成率高、生长发育快、泌乳性能好、抗病力强、耐热、耐粗饲、易肥等优点,足以说明该品种水牛能适应我国南方各省。但尾巴及乳头特长,易受伤,易发生断尾和乳房炎。

由于用尼里-拉菲水牛改良我国水牛效果显著,已成为各省、自治区的主攻方向,并试图培育我国自己的乳、肉、役兼用水牛新品种。今后应加速纯种繁育,为我国南方全面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工作提供更多的种畜,发挥水牛的乳、肉生产潜力作出贡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7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斑鸠怎么养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