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白痢的症状和防治

症状

雏鹅蛋内感染者可能在孵化中死亡或成为不能出壳的弱雏,或出壳后死亡在孵化器内,同群的在出雏后2-3天开始发病死亡, 10天左右达到高峰,3周以后迅速下降。特征性症状为急性下痢,排稀薄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绒毛粘结,肛门被堵塞,病雏排粪困难,发出叫声,腹部膨胀,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嗦囊松软,病程4-7天,死亡率可达70%-90%。病程长短,死亡率的高低,与日龄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防治

(1)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鹅群,孵化前,对孵化设备和种蛋,必须进行彻底消毒,育雏室和其他用具在使用前也必须进行消毒。
(2)引进雏鹅时要隔离饲养,不要立即与本地健康鹅混群,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防治,确认健康后混群。
(3)一旦发生白痢时,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4)防治药物选择
①痢特灵按0.02%-0.04%拌料或饮水,一日龄起连用2周。
②磺胺增效剂按0.02%的比例拌料,连用2周。
③土霉素0.3%拌料或氯霉素每千克饲拌料,用10天。
④大蒜捣碎加水10-20倍,每只鹅每次0.5-1ml,每日4次,连用3天。
⑤庆大霉素1500单位/只,饮水5天。

相关知识

鹅副伤寒症状和防治


症状

副伤寒是一种雏鹅疾病,只有雏鹅才表现出症状,卵内感染或孵化器内感染者,多在1周内就发病死亡。有的在啄壳前或啄壳时死亡,这是最急性的。一般见不到症状,常呈败血症突然死亡。多数病例表现为进行性的嗜睡状态垂头孤立,闭眼,翅下垂,羽毛蓬乱,畏寒怕冷,聚集成堆,明显的厌食,饮水增加,有大量的白色水样下痢,肛门周围被粪便严重污染。

防治

(1)预防
①种鹅场要注意防疫卫生,发生过本病的种鹅群,即使用药物治愈仍有部分带菌的,因此不能留作种用,鹅舍要经常清扫,减少与粪便的接触。
②孵化场卫生管理。种蛋收取后要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40%福尔马林30ml,加人高锰酸钾15g,熏蒸30分钟。
③育雏期间管理,做好各种传播媒介如人员、用具、房舍等消毒,雏鹅及时进行定期药物预防。
④饲料卫生,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肉粉、骨粉、鱼粉需要进行加热或其他杀菌处理。

(2)治疗发现病鹅要及时隔离治疗。
①呋喃唑酮(痢特灵)以0.03-0.04%混拌饲料或0.015%-0.02%混入饮水,连用5-7天。
②氟哌酸以0.03%-0.04%混饲料或按0.02%-0.03%混入饮水,连用5-7天。

犊牛白痢的病因分析 犊牛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白痢又称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二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白痢的病因分析犊牛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经由母牛乳汁以及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抵抗力较弱(尤其是没有吮食足够初乳的犊牛)或者出现消化不良时,就能够出现发病。一般来说,母牛缺乏营养、运动较少,导致乳汁品质较差,或者新生犊牛护理不当、牛舍小气候突然发生改变、卫生条件恶劣等不良因素,都能够引发该病,并促进传播。该病通常是在冬春季节采取舍饲期间发生,且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而在放牧季节基本不会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败血型。通常是3日龄内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呈急性经过。患病犊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往往卧地;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1.5c;发生腹泻,排出类似蛋白汤样的粪便,呈淡灰白色,混杂气泡,并散发腥臭味;鼻、耳、四肢发凉,眼窝明显下陷,体质消瘦,心跳加速,一般24h内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80%。如果病犊能够耐过败血期,经过1周可能会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者脑膜炎。

肠炎型。该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是7~1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先出现腹泻症状。患病犊牛表现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达到39.5~40℃。初期排出淡黄色的粥样粪便,散发恶臭味,接着排出浅灰白色的水样粪便,往往伴有腹痛。发病末期,体温恢复正常或者略微偏低,明显脱水,由于体质衰竭而卧地不起,排粪失禁,后躯黏附大量的粪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往往由于虚脱或者继发肺炎而发生死亡。少数病牛能够自愈,但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肠毒血症型。病犊呈急性经过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的病犊,由于肠道内滋生有大量病菌,分泌过多的肠毒素,并侵入血液,从而出现中毒性神经症状,初期明显兴奋,后期明显萎靡,最终陷入昏迷,并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发病犊牛排出的粪便和病死犊牛的肝脏进行抹片,经过革兰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阴性杆菌.且菌体两端钝圆。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犊牛的肠内容物、脾脏、肝脏,分别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会长出浅灰色的半透明圆形菌落,直径在2~3mm,明显隆起,表明光滑、湿润。挑取以上菌落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温度下24h培养,会长出红色菌落。挑取红色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没有荚膜。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主要是通过给妊娠母牛免疫接种疫苗,用于预防后代犊牛发生白痢。一般来说,妊娠母牛要选择接种由当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制成的疫苗。另外,对于新生犊牛也可及时注射适量的大肠杆菌高免血清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妊娠期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搭配合理的饲料,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确保摄取足够的营养,从而使其分娩后泌乳充足,促使后代犊牛所需的营养能够得到满足。另外,母牛妊娠期还要保持适量运动,使其产出健康强壮其抵抗力强的犊牛。生产时,要对母牛外阴部、乳房周围以及助产人员手臂、接产用具等都进行清洗消毒。

食饵疗法。如果患病犊牛具有食欲或者食欲已经恢复,可采取饥饿治疗,也就是在8~10h内停止吮乳,只供给口服补液盐溶液,任其自饮或者采取灌服。也就是在发病期间逐渐减少吮乳量或者吮乳次数,在恢复阶段逐渐增加吮乳量,直到完全恢复。采取该方法治疗,能够避免犊牛胃肠内容物不断增加,防止由于饮食过多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并能够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够促进消化以及吸收机能的恢复。

西药治疗。抗菌消炎,病猪可分解注射5~10mL浓度为1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3~5mL浓度为2%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25mg复方磺胺甲嗯唑片(其中含有400mg磺胺甲嗯唑、80mg甲氧苄啶)、0.3g乙酰甲喹,再取1~3g硫酸链霉素粉针,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温水混合均匀后灌服,每天2次;如果伴发瘤胃臌胀,可适当添加10~20g鱼石脂。全身疗法,即取500~1000mL林格尔注射液,250~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3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10mL2.5%维生素B1注射液,5~10mL10%维生素C注射液,10N20mL强心安钠注射液,10~20mL能量合剂注射液,如果存在便血还可再添加5~10mL止血敏注射液或者30~6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完全混合均匀后给病牛一次性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

犊牛白痢的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诊断技术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犊车;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自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天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乳,第一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犊牛在饲喂初乳前,皮下注时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乳,对预防犊牛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来苏儿液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







仔猪黄白痢的病因、症状及其防治


摘要:仔猪黄白痢也就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是肠道感染疾病,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生,通常哺乳期的仔猪容易发生。无论是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还是农村散养户,该病都是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容易导致仔猪发生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应加以防治。

1病因分析

机体肠胃功能不健全:仔猪容易发生黄白痢的主要原因是其肠胃消化功能发育不健全,机体只能够分泌少量的胃酸,具有非常弱的杀灭细菌的能力,因此只要仔猪食人污染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物质,就会导致病菌在肠道内开始大量繁殖,引起消化道机能发生紊乱,导致肠炎。另外,肠道内容物进行发酵时会生成大量的气体,刺激肠道加速蠕动,从而严重影响吸收功能,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的腹泻。此外,如果仔猪吮食的母乳治疗较差,或者较晚饲喂饲料,都会导致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较弱,从而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该病。

饲养管理水平较差:仔猪容易发生黄白痢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母猪饲养管理较差。如果母猪体内含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当病原菌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就会导致仔猪能够接触到这种病菌,从而发生感染。另外,也有个别母猪产后才感染病菌,引起乳房炎,在仔猪吮乳时发生感染。此外,母猪产后如果发生产褥热,会导致母乳发生变性,引起仔猪出现消化不良,免疫力减弱,促使病原菌容易出现增殖,从而引发该病。如果母猪饲喂高能量水平的日粮,会导致母乳中含有过高水平的乳脂,仔猪吮食后非常容易发生黄向痢。

环境不良:当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如温度急剧降低,加之没有对仔猪及时加强保暖,就非常容易导致仔猪发生该病。另外,由于仔猪无法良好的适应这种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该病的发生。

2.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主要是新生仔猪容易发生,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的黄白色或者黄色稀粪,并散发腥臭味,其中往往混杂凝乳小片,由于肛门比较松弛,在对其进行捕捉时也会有稀粪从肛门冒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严重消瘦、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向痢:临床上的特征是仔猪突然LI现腹泻,通常排出灰白色、乳白色粪便,部分还会排出黄绿色或者淡黄色粪便,呈糊状、浆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且排粪次数明显增加,严重时甚至导致排粪失禁或者发生脱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机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非常怕冷。病程一般持续2~3天,长时能够持续大约1星期。病猪基本能够白行康复,较少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母猪妊娠期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妊娠期间必须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特别是妊娠后期84~114天非常重要,必须确保饲喂全价妊娠后期料,日喂量适宜控制在2.25~2.50kg,用于满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另外,可在母猪确定妊娠后的30~40天,肌肉注射5mLl%亚硒酸钠维生素E,从而可确保胎儿能够正常发育,促使初生重增加,避免产出弱小仔猪,提高抵抗力,增强体质。

仔猪加强饲养管理:母猪分娩结束后,要立即对乳房使用0.1%高锰酸钾液进行清洗,并将头几滴乳汁挤掉,之后才能让仔猪吮吸足够的初乳。另外,仔猪吮乳前30min可口服适量的微生态制剂,确保胃肠道能够形成正常微生物群体,防止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生长繁殖。控制舍内温度适宜,一般1~3日龄可控制在30~33℃,4~7日龄控制在28~30℃,8~21日龄控制在25~28℃。因此,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温,如可在高床内安装保温箱,并使用红外线灯(250W)进行保温;室内也可通过锅炉蒸汽管进行保温,保证温度适宜,同时保持卫生良好,避免过于干燥或者潮湿,确保通风良好,促使有害气体及时排除。仔猪在3日龄内要适时进行断齿、断尾,并注意补铁,促使体质增强。

药物治疗:西医治疗,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4~llmg庆大霉素,每天2次,或者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5~15mg卡那霉素,每天2次;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10.Omg乙基环丙沙星,每天2次;还可内服由于8万IU青霉素和80mg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还可取0.5g磺胺脒和0.lg甲氧苄氨嘧,研成粉末后充分混合,每次按每千克体重口服5~lOmg,每天2次;还可按每千克体重口服0.2mL庆增安注射液,每天2次。中草药治,病猪可使用白龙散治疗,即取1份龙胆末和2份白头翁,研成粉末后充分混合,每头每天服用lOg;也可使用大蒜酊进行治疗,即取lOOg大蒜和lOOmg95%酒精,捣碎大蒜至泥状,放入酒精内浸泡15天,然后取ImL大蒜酊溶液添加4mL冷开水,混合均匀后给病猪灌服,每天2~3次。

药物预防:仔猪产后24h内,整窝最好能够使用适量的抗菌素类药物用于预防该病,如每次每头肌肉注射3mL黄连素液,每天3次,连续使用5天,效果良好。也可取6g白头翁,3g龙胆草,2g黄连,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米汤调制呈糊状舔剂,取适量在母猪乳房上涂抹,使仔猪在吮乳时食人。平均每头仔猪每次使用1~3g,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各种年龄、不同品种的鸡均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是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鸡白痢的临床症状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鸡都可感染患病,但以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常呈流行性暴发,随着鸡年龄的增加,抗病能力增强,成年鸡偶有发病死亡,但是主要表现为隐性或者慢性感染。病鸡和带菌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的流行呈散发性和区域性,因此该病的传播时间长、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该病主要是经过种蛋垂直传播,也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水平传播。不良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方法会加剧该病的病情,还易诱发其他疾病,从而加剧了该病病情,使死亡率升高。

2、发病原因

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首先是养殖者对于该病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一些喹诺酮类抗生素即可有效控制该病,可是实际上,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鸡沙门氏菌的感染。只有经常对鸡群进行阳性筛查,彻底的净化种鸡场,减少种蛋的传播,才可杜绝该病的发生。

养殖环境差。多年来,鸡白痢发病率的高低与养殖场的环境好坏都有着重要的关系。通常鸡白痢为阳性的鸡场,鸡舍的条件一般较差,卫生清扫不达标,鸡舍的温度不适宜,过高或者过低,通风不良等,这些都是诱发该病发生,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该病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用具等进行传播。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如果对养殖环境消毒不或者清理粪污不彻底,就会扩大受病菌污染的面积,从而使鸡群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

3、临床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来进行初步诊断。因鸡的日龄不同,在感染发病后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雏鸡。当雏鸡感染患病后,雏鸡多为体质较弱,脐部发炎,在出壳后不久发生死亡。一般在7-10日龄会达到死亡高峰期。随之着雏鸡年龄增长,死亡率减少。病雏鸡常表现为精神不振,低头缩颈,羽毛松乱无光泽,食欲下降,甚至废绝。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病鸡下痢,排泄物为石灰浆状的粪使,使肛门周围受粪便黏污,有时还会堵塞肛门。对病死鸡进行剖检可见明显的病理变化,病死鸡会脱水,表现为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脏肿大,卵黄吸收不全,有未吸收完全的卵黄,状态变为棕黄色奶酪样。肺变为灰褐色,肺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坏死灶。盲肠肿大,肠内有凝结物,病程较长的病例,心肌、肌胃以及肠管的部位可见白色白痢结节。

青年鸡。主要发生在40-80日龄的鸡,青年鸡患病多为病雏鸡在患病时没有彻底的治愈,从而转为慢性。青年鸡患病后会发生突然的精神不振,食欲下降,下痢,病鸡常发生突然的死亡。但是这种现象并不连续发生。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肝脏会显著的肿大,质地变脆而易碎。被膜上有出血点,或者灰白色的坏死灶。心脏也发生病变,表现可见肿瘤样的黄白色白痢结节,较为严重的病例,心脏变形。另外,白痢结节还可见于肌胃、肠管。

成年鸡。成牛鸡感染此病多是由于雏鸡白痢的带菌者转化而来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常发现不及时。但是仔细观察可见病鸡的精神不佳、食欲减退,贫血,消瘦,有的还会发生贫血,鸡冠苍白,缩头垂翅,缩减闭目,产蛋率会降低,病鸡表现为下痢,会在肛门周围黏有白色或者黄色的粪便,这一阶段的鸡患病死亡率不高,如果治疗不及时则会将病菌带入场内,危极整个鸡群的健康,母鸡的产蛋率、受精率以及孵化率均有所增加。病理变化主要的病变位置是肝脏、脾脏发生肿大、质脆易碎,表现有坏死点,肾脏充血。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停止产蛋。

4、实验室诊断

对于该病的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初诊,最终的确诊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方法是取病料接种于培养基中,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学的鉴定,通过生化试验以及挑取病料制成悬液,取悬液适量注射健康鸡,可分离出沙门氏菌,可确诊为该病。利用纸处法可以选择出敏感药物以治疗疾病。其中该菌对新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

5、防治措施

预防。对该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鸡舍要保持清洁、卫生、干燥,调控环境温度,保持相对的恒定,勤换垫料。保持鸡群适宜的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营养,防止鸡群发生啄癖。

治疗。如果鸡群患病要及时的隔离饲养与治疗。病鸡可使用新霉素进行治疗,在用药时要注意不可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要交替使用不同的药物。另外,还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注意在使用微生态制剂的前后4-5天,不可以使用抗菌类药物,以免影响使用效果。

鸡白痢的病变特征
1.雏鸡:病死鸡脱水,眼睛下陷,脚趾干枯肝肿大、充血,较大雏鸡的肝脏可见许多黄白色小坏死点(图13-3)。卵黄吸收不良,呈黄绿色液化,或未吸收的卵黄干枯呈棕黄色奶酪样。有灰褐色肝样变肺炎,肺内有黄白色大小不等到的坏死灶(白痢结节)。盲肠膨大,肠内有奶酪样凝结物。病程较长时,在心肌、肌胃、肠管等到部位可见隆起的白色白痢结节(图13-4)。
2.育成鸡:肝脏显著肿大,质脆易碎,被膜下散在或密布出血点或灰白色坏死灶.心脏可见肿瘤样黄白色白痢结节,严重时可见心脏变形.白痢结节也可见于肌胃和肠管.脾脏肿大,质脆易碎
3.成年鸡:无症状感染鸡剖检时入肉眼可见病变,病鸡一般表现卵巢炎,可见卵泡萎缩、变形、变色,呈三角形、梨形、不规则形,呈黄绿色、灰色、黄灰色、灰黑色等异常色彩,有的卵泡内容物呈水样、油状或干酪样(图13—5)。由于卵巢的变化与输卵管炎的影响,常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阻塞,输卵管膨大。内有凝卵样物。病公鸡辜丸发炎,睾丸萎缩变硬、变小。
实验室诊断
取肝脏坏死灶与白痢结节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局部组织坏死崩解、淋巴细胞、浆细胞、异嗜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增生。将病、死鸡的心、肝、脾、肺、卵巢等器定局定局官采集的病料,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学诊断。24小时后,可长出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闪光、灰白色半透明、直径为1厘米的小菌落。取待检鸡血与诊断抗原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临床特征
1.雏鸡:孵出的鸡苗弱雏较多,脐部发炎,2-3日龄开始发病、死亡,7—I0日龄达死亡高峰,2周后死亡渐少。病雏表现精神不振、怕冷、寒战。羽毛逆立,食欲废绝。排白色粘稠粪便,肛门周围羽毛有石灰样粪便粘污,甚至堵塞肛门。有的不见下痢症状,因肺炎病变而出现呼吸困难,气管,伸颈张口呼吸。患病鸡群死亡率为10%—25%,耐过鸡生长缓慢,消瘦,腹部膨大。病雏有时表现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或原地不动。
2.育成鸡:主要发生于40—80日龄的鸡,病鸡多为病雏未彻底治愈,转为慢性,或育雏期感染所致。鸡群中不断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差的鸡和下痢的鸡,病鸡常突然死亡,死亡持续不断,可延续20-30天。
3.成年鸡:成年鸡不表现急性感染的特征,常为无症状感染.病菌污染较重的鸡群,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处于低水平。鸡的死淘率明显高于正常鸡群。
防治方法
1.预防:
(1)检疫净化鸡群:通过血清学试验,检出并淘汰带菌种鸡,次检查于60—7D日龄进行,第二次检查可在16周龄时进行,后每隔1个月检查1次、发现阳性鸡及时淘汰,直至全群的阳性率不超过0.5%为止。
(2)严格消毒:①种蛋消毒。及时拣、选种蛋,并分别于拣蛋、入孵化器后、18—19日胚龄落盘时3次用28毫升/米3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0分钟。出雏达50%左右时,在出雏器内用10毫升/米3福尔马林再次熏蒸消毒。②孵化室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③育雏舍、育成舍和蛋鸡舍做好地面、用具、饲槽、笼具、饮水器等的清洁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④加强维鸡饲养管理,注意药物预防。在本病流行地区,育雏时可在饲料中交替添加0.04%的痢特灵、0.05%氯霉素、0.005%氟哌酸进行预防。
2.治疗:
土方:
花椒15g,蜂蜜30g,大黄、甘草各6g,加水200ml,煎汁100ml和面粉做成小丸,每只小鸡1d喂3次,每次1-3丸。也可煎汁两次,浓缩汁为30ml,每天鸡服3-5滴,或稀释3倍自饮。
展望
目前,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疾病也越来越复杂,使用的药物种类也增多,抗生素的过多、过量使用,造成了抗生素药效下降、体内残留和过量的抗生素排泄到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另一方面人类对生活质量和健康的重视,要求更多的绿色食品供应市场,因此生态方法防治畜禽疾病是一条方便、有效的途径。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推广与应用,对推动我国饲料业的绿色进程,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实现动物源性食品绿色化,提高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雏鸡白痢的流行特点 雏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雏鸡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1~30日龄的雏鸡是易感群体,其中以3~4周龄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会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育成率降低,严重危害养殖业,因此要做好雏鸡阶段该病的防治工作。下面一起来看看:雏鸡白痢的流行特点雏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雏鸡白痢主要发生在1~30周龄的雏鸡,其中以3~4周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并且死亡率也最高。雏鸡感染此病后主要特征是白痢和急性败血症,而育成鸡和成年鸡也会感染此病,但是因成鸡的抵抗力较强,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并且死亡率较低,会出现偶发性死亡。当雏鸡感染此病后,其生长发育受阻,因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病,危害极大。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如耐过雏鸡或者感染此菌的成年鸡,主要通过交配、卵等途径传播,还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为细菌性疾病,不良的饲养环境与粗放的饲养管理方法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感染此病的成年鸡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饲料利用率会降低,而当雏鸡感染此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鸡一般会表现精神萎靡,体质衰弱,不喜欢活动,低头缩颈,闭目呈昏睡状,羽毛蓬乱没有光泽,呆立不动,体温升高,畏寒怕冷,喜扎堆休息,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下痢,在发病初期会排泄含有气泡的稀便,然后逐渐转为排泄灰白色的稀便,病允的泄殖腔周围常因下痢而黏满粪便,严重时会出现排便困难,因此可见发病后期的病雏鸡在排便时会尖吃。个别病鸡还会出现关节肿大,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瘫痪或者呈劈叉状。还有的病鸡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扭转、歪头转圈、头朝下等。

3、病理变化

对病鸡进行剖检可帮助对该病进行诊断。部分急性死亡的病鸡剖检一般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的病死雏鸡可见脐环的愈合不好,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可见淡黄色、油脂状和干酪样的内容物。有的病鸡会出现化脓性关节炎。有的病理变化会发生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表现有玉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心包积液,心肌、肺脏、肌胃上有白色坏死灶或者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的肾脏肿大、盲肠膨大、胆囊增大,在输尿管内有灰白色的尿酸盐沉积。另外,有的病死鸡的胃肠道浆膜表面和黏膜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大肠和小肠有出血性病变。

4、实验室诊断

对雏鸡白痢的诊断可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病原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肝脏、肺脏等病料组织,将其剪碎研磨成匀浆液备用。分别配制麦康凯、SS和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取适量匀浆液分别接种在以上三种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后进行分离鉴定。可见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上的病原菌菌落为圆形、无色透明、光滑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则出现不溶血、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对该病原菌进行美蓝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稍圆的细杆菌。

血清学诊断时取1滴该病原菌全价血清于清洁玻片上,再从普通琼脂斜面上挑取少许分离的病原菌纯培养物与该血清混匀,再轻轻摇动玻片,如果在25℃条件下,约2min后出现凝集现象,则结果为阳性,可判定为雏鸡白痢。

5、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因雏鸡感染此病的途径较多,并且传染源不易清除,因此要想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就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的饲养管理。在鸡的各个生长期都要做好消毒、检疫和药物预防等工作,以进行全面的防治。首先要提高雏鸡自身的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的供应,给雏鸡提供全面配比合理的营养,另外,还要减少不良的环境与饲养管理对雏鸡的刺激,以免产生应激。要做好鸡舍环境的控制工作,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等。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并要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将环境中的病原菌杀灭。因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卵传播,因此在孵化前要对孵化环境和孵化器进行彻底的消毒,给刚出壳的雏鸡饮用1~2天的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另外,还要做好鸡群的净化工作。

对该病进行预防时可选择药物预防,可在雏鸡开食后给其饮用适量的抗生素、葡萄糖与电解多维的混合液,连用6天。此后则要尽量少用抗生素,以免鸡群产生耐药性。而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溶液可长期供给,对于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有利。另外,使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疫苗对雏鸡进行接种,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如果确诊雏鸡患有此病后,应加强消毒的力度,并配合使用痢菌净进行治疗,一般每天1次,连用3天后可起到治疗和净化的作用。对于严重感染者则可皮下注射头孢曲松钠用生理盐水稀释液。对于发病鸡群可使用一些中药制剂或者生物制剂以促进病雏快速恢复,可起到预防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蛋雏鸡白痢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白痢是危害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种蛋的净化不合理,给雏鸡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为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进而对后期的产蛋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最近笔者在市场上成功地处理了一例蛋雏鸡白痢的感染,下面将处理的过程做以如下介绍:山东德州某养殖户饲养海蓝褐4000只,在育雏期用磷霉素钠进行开口,虽有零星死亡但大群并无大碍所以并未引起注意。在第七天防疫完新城疫疫苗以后死亡率有所升高,而且大群打蔫的逐渐增多,随即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死亡不但没减少,而且大群中打蔫的还有增多的趋势,随后找到我处进行就诊。
临床症状:大群精神沉郁,怕冷,扎堆。病鸡食欲减少,腹泻,排出白色浆糊样的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粘有白色、干结成石灰样的粪便,并且个别鸡发出“叽叽”的叫声,且呼吸困难、张口喘息。
病理变化:病鸡机体消瘦,肝脏肿大,呈典型的青铜色,且肝脏上布满了大量的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蛋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变硬;在肺、心脏上有多量的黄白色坏死结节,盲肠中有灰白色的干酪样物堵塞;肾脏肿大充血,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

诊断: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白痢

体会:因为沙门氏菌对鸡群的危害性比较大,所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1、建立无白痢种鸡群:因为通过种蛋的垂直传播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做好种鸡群白痢的净化是至关重要的。定期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净化。同时定期用治疗沙门氏菌的药物进行预防。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种蛋应取自无病鸡群,2小时内用0.1%新洁尔灭喷洒消毒,或用0.5%高锰酸钾浸泡1分钟,或用1.5%漂白粉溶液浸泡3分钟,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分钟。孵化器,孵化室及用具再用前应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

3、加强对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温应根据日龄调整,温度不能忽高忽低。饲槽和饮水器应及时清洗消毒,并注意通风换气。

4、药物预防:出壳后的雏鸡应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2-3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的抗菌药物(如西力欣)等连用3-5天,有利于控制雏鸡白痢的发生。

鹅日射病症状和防治


症状

日射病是鹅受阳光照射时间长,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病。

病因:鹅放牧或圈在受强烈阳光直射的地方,天气酷热而无风,活动范围又小,使头部发生充血,神经机能障碍而引起发病。

症状:步行蹒跚,闭目低头,意识不清,痉挛,体温升高,严重可突然倒地死亡。

治疗

(1)炎热的夏季应避免中午放牧,太阳过热时应将鹅赶到树荫下或凉棚下休息。
(2)本病发生较快,发现后应立即移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对病鹅可喷洒些凉水以缓解病情,使其大量饮水,如有红糖水更好,也可赶人水中降温,非常严重的可肌注安钠加0.2ml/只。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7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非洲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