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白痢的病因分析 犊牛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白痢又称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二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白痢的病因分析犊牛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经由母牛乳汁以及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抵抗力较弱(尤其是没有吮食足够初乳的犊牛)或者出现消化不良时,就能够出现发病。一般来说,母牛缺乏营养、运动较少,导致乳汁品质较差,或者新生犊牛护理不当、牛舍小气候突然发生改变、卫生条件恶劣等不良因素,都能够引发该病,并促进传播。该病通常是在冬春季节采取舍饲期间发生,且往往呈地方性流行,而在放牧季节基本不会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败血型。通常是3日龄内的新生犊牛容易发生,呈急性经过。患病犊牛表现出精神萎靡,往往卧地;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1.5c;发生腹泻,排出类似蛋白汤样的粪便,呈淡灰白色,混杂气泡,并散发腥臭味;鼻、耳、四肢发凉,眼窝明显下陷,体质消瘦,心跳加速,一般24h内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80%。如果病犊能够耐过败血期,经过1周可能会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者脑膜炎。

肠炎型。该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通常是7~10日龄的犊牛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先出现腹泻症状。患病犊牛表现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达到39.5~40℃。初期排出淡黄色的粥样粪便,散发恶臭味,接着排出浅灰白色的水样粪便,往往伴有腹痛。发病末期,体温恢复正常或者略微偏低,明显脱水,由于体质衰竭而卧地不起,排粪失禁,后躯黏附大量的粪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往往由于虚脱或者继发肺炎而发生死亡。少数病牛能够自愈,但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

肠毒血症型。病犊呈急性经过时,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的病犊,由于肠道内滋生有大量病菌,分泌过多的肠毒素,并侵入血液,从而出现中毒性神经症状,初期明显兴奋,后期明显萎靡,最终陷入昏迷,并发生死亡.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发病犊牛排出的粪便和病死犊牛的肝脏进行抹片,经过革兰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阴性杆菌.且菌体两端钝圆。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犊牛的肠内容物、脾脏、肝脏,分别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温度下进行24h培养,会长出浅灰色的半透明圆形菌落,直径在2~3mm,明显隆起,表明光滑、湿润。挑取以上菌落接种到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温度下24h培养,会长出红色菌落。挑取红色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两端钝圆,没有荚膜。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主要是通过给妊娠母牛免疫接种疫苗,用于预防后代犊牛发生白痢。一般来说,妊娠母牛要选择接种由当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株制成的疫苗。另外,对于新生犊牛也可及时注射适量的大肠杆菌高免血清等,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该病。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妊娠期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搭配合理的饲料,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确保摄取足够的营养,从而使其分娩后泌乳充足,促使后代犊牛所需的营养能够得到满足。另外,母牛妊娠期还要保持适量运动,使其产出健康强壮其抵抗力强的犊牛。生产时,要对母牛外阴部、乳房周围以及助产人员手臂、接产用具等都进行清洗消毒。

食饵疗法。如果患病犊牛具有食欲或者食欲已经恢复,可采取饥饿治疗,也就是在8~10h内停止吮乳,只供给口服补液盐溶液,任其自饮或者采取灌服。也就是在发病期间逐渐减少吮乳量或者吮乳次数,在恢复阶段逐渐增加吮乳量,直到完全恢复。采取该方法治疗,能够避免犊牛胃肠内容物不断增加,防止由于饮食过多而导致胃肠负担过重,并能够减小对胃肠道的刺激,还能够促进消化以及吸收机能的恢复。

西药治疗。抗菌消炎,病猪可分解注射5~10mL浓度为1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3~5mL浓度为2%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25mg复方磺胺甲嗯唑片(其中含有400mg磺胺甲嗯唑、80mg甲氧苄啶)、0.3g乙酰甲喹,再取1~3g硫酸链霉素粉针,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温水混合均匀后灌服,每天2次;如果伴发瘤胃臌胀,可适当添加10~20g鱼石脂。全身疗法,即取500~1000mL林格尔注射液,250~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1~3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10mL2.5%维生素B1注射液,5~10mL10%维生素C注射液,10N20mL强心安钠注射液,10~20mL能量合剂注射液,如果存在便血还可再添加5~10mL止血敏注射液或者30~6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完全混合均匀后给病牛一次性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

犊牛白痢的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诊断技术

可根据临床症状、流行情况、饲养状况及剖检变化等综合分析判定。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类型:

(1)败血型:也称脓毒型。潜伏期很短,仅数小时。主要发生于产后3天内的犊车;大肠杆菌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引起急性败血症。发病急,病在短。表现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吃奶,多数有腹泻,粪似蛋自汤样,淡灰白色。四肢无力,卧地不起。多发生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败血型发展很快,常于病后1天内死亡。

(2)中毒型:也称肠毒血型,此型比较少见。主要是由于大肠杆菌在小肠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急性者未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不安,兴奋,后沉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也称肠型,体温稍有升高,主要表现腹泻。病初排出的粪便呈淡黄色,粥样,有恶臭,继则呈水样,淡灰白色,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严重者出现脱水现象,卧地不起,全身衰弱。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个别病例也会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剖检主要呈现胃肠炎变化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

(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1000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150~200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10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养好妊娠母牛: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

(2)及时饲喂初乳:为使犊牛尽早获得抗病的母源抗体,在产后30分钟内(至少不迟于1小时)喂上初乳,第一次喂量应稍大些,在常发病的牛场,凡出生犊牛在饲喂初乳前,皮下注时母牛血液30~50毫升,并及早喂上初乳,对预防犊牛大肠杆菌是重要的一环。

(3)保持清洁卫生:产房要彻底消毒,接产时,母畜外阴部及助产人员手臂用1~2来苏儿液清洗消毒。严格处理脐带,应距腹壁5厘米处剪断,断端用10%碘酚浸泡1分钟或灌注,防止因脐带感染而发生败血症。要经常擦洗母牛乳头。







相关阅读

犊牛白痢的流行特点 春季犊牛白痢的防治


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牛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过食、感冒、饮水不洁、食物急变、过早采食青贮料、圈舍湿冷等原因可诱发白痢。临床上以肠炎败血症、肠毒血症或组织器官炎症等为特征,引起犊牛发病及死亡或生长发育受阻,对养牛业危害极大。春季是产牛犊的高峰期,也是犊牛白痢发病的高峰期。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白痢的流行特点春季犊牛白痢的防治。

1.流行特点
该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2周内的犊牛,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季多发。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为主,也可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犊牛受营养不良、饲喂初乳不及时、厩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喂乳用具不洁、气候寒冷等因素影响,往往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本病。
2.临床特征
本病可分败血型、肠毒血型、肠炎型。
(1)败血型。常在出生后3天内发病,呈急性过程,常于发病后数小时或1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多数有腹泻,粪似蛋白汤样,淡灰白色,有时伴有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状。耐过败血时期的犊牛,1周后可能出现关节炎、脑膜炎或脐炎。
(2)肠毒血型。急性者不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后抑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临床较为多见。以最先出现腹泻症状为特征。起初排出的粪便淡黄色、粥样和恶臭,继而出现水样,浅灰白色,污染后躯及腿部,常有腹痛。后期高度脱水、衰竭及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个别病例可能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3.病理变化
肠胃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心内外膜出血;肝、肾肿大、变性和有坏死灶。病程长的病例有关节炎和肺炎病变。
4.治疗方法
(1)抗菌。土霉素15~35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3天。也可用土霉素或链霉素内服,初次剂量为35~60毫克/公斤体重,12小时后酌情减半,连服3~5天。
(2)补液。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口服补液盐,即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温水1000毫升。轻度脱水60~90毫升/公斤体重,中度脱水90~110毫升/公斤体重,重度脱水120毫升/公斤体重。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用5%碳酸氢钠溶液80~100毫升,但注射速度应缓慢。
(3)调节肠胃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灌服5~6毫升/次,2~3次/天。也可用复方新诺明,55~60毫升/公斤体重。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酌情内服乳酶生、促菌生等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5.预防措施
(1)改善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母牛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此外,母牛临产时用温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围污物。
(2)对犊牛床、护栏、运动场等,用2%来苏儿水等消毒液彻底消毒。
(3)春季要做好防潮和防寒措施,以减少病原菌的入侵机会。
(4)犊牛出生1小时左右喂初乳,2公斤/次,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发病犊牛应及时隔离饲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临床症状
本病依据症状可分败血型、肠毒血型、肠炎型三种。
1.败血型。常在出生后3天内发病,呈急性过程,常于发病后数小时或1天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多数有腹泻,粪似蛋白汤样,淡灰白色,有时伴有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症。耐过败血时期的犊牛,1周后可能出现关节炎、脑膜炎或脐炎。
2.肠毒血型。急性者突然死亡。病程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后抑郁,直至昏迷,进而死亡。
3.肠炎型。以最先出现腹泻症状为特征。起初排出的粪便淡黄色、粥样且恶臭,继而出现水样,浅灰白色,污染后躯及腿部,常有腹痛。后期高度脱水、衰竭及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个别病例可能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
二、病理变化
肠胃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心内外膜出血,肝、肾肿大、变性和有坏死灶。病程长的病例有关节炎和肺炎病变。
三、治疗方法
1.抗菌。土霉素15~35毫克/公斤体重,肌肉注射,2次/天,连用3天。也可用土霉素或链霉素内服,初次剂量为35~60毫克/公斤体重,12小时后酌情减半,连服3~5天。
2.补液。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口服补液盐,即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20克、温水1000毫升。轻度脱水60~90毫升/公斤体重,中度脱水90~110毫升/公斤体重,重度脱水120毫升/公斤体重。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溶液1000~1500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用5%碳酸氢钠溶液80~100毫升,但注射速度应缓慢。
3.调节肠胃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灌服5~6毫升/次,2~3次/天。也可用复方新诺明,55~60毫克/公斤体重。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酌情内服乳酶生、促菌生等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犊牛脐疝的病因分析 犊牛脐疝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犊牛脐疝通常是先天性因素导致,主要是由于机体脐孔发育不健全,无法正常完全闭合,或者是犊牛出生后脐带发生感染而导致,或是脐孔部发生感染、溃烂、化脓等因素导致。根据疝内容物是否能够还纳于腹腔,脐疝一般由分成可复性疝、黏联性疝以及嵌闭性疝,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犊牛脐疝的病因分析犊牛脐疝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犊牛脐疝是指脐部发生疾病,非常常见,且通常为先天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脐孔没有及时闭合而引起。通常来说,该病是由于劣性遗传基因导致,还有就是断脐不合理导致。犊牛断脐不合理,主要是指脐带结扎时留有断的血管及尿囊管,导致腹壁脐孔无法完全闭合,再加上腹内压升高,就会导致腹腔内容物经由脐孔进入到皮下,从而引起脐疝。还有一些是由于脐部感染细菌而发生化脓,导致腹部肌肉形成坏疽状,或者由于膨胀而导致腹压升高,或者前胃刺人异物等,也能够发生脐疝。

2、临床症状及诊断

犊牛脐部附近的皮肤发生肿胀,呈鹅卵大甚至垒球大,有时肿胀直径能够达到大约20cm。一般来说,犊牛在2~3月龄左右,由于脐孔周围结缔组织不断增生,会使脐孔彻底闭合。在该过程中,要对脐部经常进行观察,看是否存在突出物,一般可每间隔大约2~3周将手指插到脐孔内检查,判断脐孔是否发生闭合,通常在2月龄就能够闭合。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如腹压过大、脐孔发生感染等)的影响导致脐孔依旧无法闭合,就非常容易形成疝。刚形成的脐疝,疝孔呈一般大小,随着机体不断生长,腹压逐渐增大,就会导致脐孔不断增大。如果疝孔较大,由于疝孔周围形成厚且致密的板样结构,加之表面光滑,且弹性丧失,采取常规方法缝合,往往无法使疝孔发生愈合。但如果脐孔的大小随着日龄的增长依旧无法缩小,反而越来越大,就会使其无法自愈。如果犊牛脐孔直径达到能够插入4根手指大的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小肠进入到疝囊内,并存在柔软的波动感,对其进行按压不会产生疼痛,此时通常比较容易推送到腹腔内。在疝囊内容物无法推送回到腹腔,而是在脐孔部位嵌入,就会出现全身症状,因此必须采取整复手术。

3、鉴别诊断

脐疝要注意与脐部脓肿进行区分,但诊断时尽可能不采取针穿刺,这是由于只要肠管被穿破,就会导致疝内容物与纤维囊附着处非常容易发生污染,导致脐疝手术成功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引发弥漫性腹膜炎。临床诊断时,发生脐部脓肿时,肿胀处不会随着腹压增大或者减小发生变化,肿胀处进行触诊具有波动感和坚实感,但不会触摸到疝轮;但发生脐疝时,肿胀处会随着腹压的增大或者减小发生变化,内容物存在明显的回纳性现象,且能够触摸到表面光滑的明显疝轮,对肿胀物进行听诊有时能够听到肠蠕动音。

4、治疗措施

保守疗法。在刚发生脐疝且疝孔较小时,可及时在脐部缠绕压迫绷带,促使疝囊内容物尽快恢复,一般绷带要吊在背部进行固定,同时采取限制饲喂,促使腹内压减小;也可在疝轮四周使用10%氯化钠溶液或者95%酒精进行分点注射,每点注射3~5mL,促使疝轮尽快愈合。

手术治疗。犊牛要进行48h禁食,但发生嵌闭疝时可不采取禁食,供给充足饮水,确保体表清洁卫生。病牛呈侧卧或者后躯半仰卧状保定,接着进行麻醉,术部采取常规方法进行剪毛、清洗以及消毒。对于较小的可复性疝,可沿着脐疝基部对皮肤作环形切口,接着将皮下组织、疝囊壁及其腹层切开,促使囊内容物暴露。使其还纳到腹腔内,在疝轮上覆盖浸有适量复方氯化钠溶液的纱布,避免内容物脱出,然后将疝轮的纤维性瘢痕环用手术刀或者手术剪除去,接着先采取垂直褥式缝合,再采取间断缝合,最后依次对皮下组织和皮肤进行缝合即可。如果发生黏连性脐疝,在皮肤囊切口要比形成的疝轮大,切开依旧呈棱形,沿着切口两侧对皮下组织进行钝性分离,直到疝轮周围位置,促使结缔组织囊被充分暴露,然后采取充分止血,查找疝囊没有发生黏连的地方将疝囊小心切开。之后经由小切口将手指伸到囊内,探查是否发生黏连,然后才可使用手术剪或者手术刀使手术切口进一步扩大,促使疝内容物和增生肥厚的疝轮被完全显露,对黏连部分要进行彻底剥离,接着使内容物还纳到腹腔。根据疝轮大小进行适当缝合,如果疝轮较小可采取纽孔缝合或者荷包缝合。如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已经发生纤维瘢痕化,且组织硬固、肥厚,要采取手术修整。疝轮闭合后,再对囊壁进行分离,形成左右两个纤维组织瓣,其中一侧要缝合到对侧疝轮外缘上,接着使另一侧缝合到对侧组织瓣表面上。然后在两个纤维组织瓣上撒布80万IU的青霉素2支,避免发生感染。将多余的皮肤囊切除后才能够采取间断缝合,术口消毒后包裹绷带。术后病牛可肌肉注射链霉素和青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病牛要单独饲养,饲喂少量的精料和青草,通常前2天饲喂正常喂量的1/4,第3天喂量逐渐增加,在第7天时达到正常喂量。牛舍保持安静,避免发生剧烈运动,一般在第10天就可将皮肤缝合线拆除。

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犊牛消化机能障碍统称为消化不良,是犊牛哺乳期容易发生的一种胃肠疾病,主要特征是发生程度不同的腹泻。犊牛发病后会严重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应立即采取治疗。因此,必须查明引起该病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犊牛消化不良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不当。犊牛消化不良通常是在产出后吮食初乳不久或者1~2天之后出现发病,大于3月龄则会逐渐减少发病。通常认为是由于妊娠母牛饲喂营养不全面,导致胎儿发育受到影响,这是犊牛发生消化不良的先天性原因。尤其是妊娠后期,饲料中含有较少的营养,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时,会导致机体营养代谢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在犊牛产出后必然会存在体质衰弱、发育不良、吮乳反射较晚出现、抵抗力较低的症状,从而非常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引起消化不良。另外,妊娠母牛没有进行合理饲养,不仅会导致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还会造成母乳品质变差,特别是初乳的质量。但是,母牛前几个小时分泌的初乳是犊牛产生免疫球蛋白抗体的重要来源,如果新生犊牛无法及时吮食足够的初乳或者初乳品质较差时,就会导致体内无法形成充足的免疫球蛋白抗体,使机体抗病力减弱,从而非常容易发生消化不良。如果犊牛吮食不卫生的母乳或者乳具较脏,如饲具、饲槽污秽不干净,舍内卫生较差,导致其容易出现发病。此外,犊牛采取人工哺乳时没有采取定时、定量的原则,或者乳温过低或过高,也会导致消化机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发病。

饲养环境较差。犊牛机体受寒或者牛舍过于潮湿,由于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很敏感,无法很好的适应寒冷和潮湿环境,从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2、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以腹泻为特征,初期犊牛精神比较正常,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就开始出现相应的症状。小于15日龄的新生犊牛患病后会排出黄色的稀水样粪,往往混杂奶瓣,并会黏附在肛门周围、尾根,精神较差,但体温基本正常,吮乳减少,往往卧地。大于15日龄的幼犊患病后会排出稀粥样或者水样粪便,呈暗绿色、灰黄色或者黄色,往往黏附在尾部;肠音高朗,并伴有腹痛和鼓气症状;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下降,精神沉郁,减少吮乳或者完全停止,眼结膜发生充血或者轻度充血。如果肠内容物发生腐败,会形成大量毒素,当机体吸收后就会引起中毒性腹泻,机体渐进性消瘦,排出的粪便散发恶臭味,严重时粪便中混杂血液;体温略微升高,眼结膜发生充血;呼吸加快,心跳数增,全身震颤,有时会做出抽搐动作,病程后期耳尖、鼻端、四肢下端冰凉,陷入昏迷,最终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为减轻患病犊牛胃肠负担,可进行1~2天的禁食,此时只供给适量的补液盐即可,一般按每千克喂服50~100mL,并确保其处于温暖、干燥、清洁的舍内。同时,可取5~10g酵母片、2~5g胃蛋白酶,添加适量温开水冲调给病犊一次性内服,每天1次,连用3天。为避免继发肠炎,抑制肠内腐败发酵,可肌肉注射0.5~1g乳酸环丙沙星菌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或者内服0.2~0.3g痢特灵,每天3次;或者内服1~3g磺胺脒,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天3次。为避免发生脱水,初期可给患病犊牛饮用适量的糖盐水或者复方盐水,症状严重时要采取静脉注射补液,即由60mL40%葡萄糖注射液、200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l%~3%碳酸氢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液,每日1次。

中药治疗。取25g陈皮、35g连翘、20g知母、25g莅粉、20g地骨皮、25g大黄、25g枳壳、35g生石膏、25g玄参、25g建曲、35g黄芩、25g甘草,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或者饮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1~3天。也可取25g炒白术、35g当归、35g党参、25g厚朴、30g枳壳、25g砂仁、35g陈皮、25g肉蔻、35g益智仁、30g高良姜、30g木香、25g干姜、25g炙甘草、35g桂心、15枚大枣,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25g白芍、35g大黄、25g黄柏、25g黄芪、25g黄连、35g诃子、35g郁金、25g栀子,混合后添加适量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加强饲养管理。母牛处于妊娠后期必须供给足够的营养,要确保满足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要,并分别在产前20天和7天肌肉注射30~40mL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犊牛产出后,要确保在30min内吮食2kg左右的初乳,每天进行4~6次哺乳,并注意定时、定温、定量,尽可能选择使用奶瓶(壶)进行哺乳,并定期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春夏秋三季要加强防蝇、灭蝇,舍内粪尿要及时清理,并经常更换垫草。犊牛舍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避免犊牛抢食精料,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粗饲料。日常加强对犊牛的精神、运动和饮食状态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异常要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并仔细检查,采取相应的处理。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牛群或者发病旺季,要坚持隔天进行1次带牛消毒。

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白痢的防治措施


仔猪白痢,又名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仔猪在哺乳期内常见的腹泻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10~2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达80%,致死率不是很高。在农村养殖中这种疾病广泛流行,如不能及时正确的治疗,重者仔猪脱水死亡,轻者愈合发育不良成为僵猪,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仔猪白痢的临床症状仔猪白痢的防治措施。

1、临床症状

特征症状。仔猪往往突然出现腹泻,开始时腹泻次数较少,之后不断增加,排出糊状或浆状粪便,呈黄白色、灰白色或乳白色,有时呈绿色,有时还会混杂气泡,散发腥臭味。

一般症状。病猪体温有所升高,精神萎靡,眼结膜苍白,食欲不振,背腰拱起,走动缓慢,体表较脏,被毛粗乱没有光泽,非常怕冷,不停战栗,粪便黏附在肛门周围以及尾根处。

病程与转归。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能够超过1星期,较短时只有2~3天,尽管患病仔猪能够自行康复,但通常由于严重脱水、缺乏营养而变成僵猪。如果发病后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猪通常经过5~6天发生死亡,部分拖延至2-3星期。病死猪体质消瘦,体表苍白,剖检后能够发现肠道内存在不同数量的食糜,肠黏膜发生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胀,肠壁菲薄。

2、鉴别诊断

仔猪黄痢。二者相似处是具有传染性,病猪都发生腹泻,但不会呕吐,剖检后发现胃肠内都存在凝乳块,且都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引起。区别是通常小于7日龄的仔猪容易发生,且产仔季节高发,病猪排出黄色稀粪,混杂凝乳小气泡,散发腥臭味。粪便或者肠内容物能够分离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且大部分菌株都存在黏着素K抗原,并能分泌毒素。

仔猪红痢。二者相似处是具有传染性,且产出后不久就会出现发病,主要症状是发生腹泻。但仔猪红痢通常是小于3日龄的新生仔猪容易发生,而大于7日龄基本不会发生,并排出黏性粪便,呈红色,散发臭味,混杂小气泡;剖检能够发现空肠内含有大量血液,取新鲜粪便制成涂片后染色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阳性的单个或者双个杆菌,且两端钝圆。

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者相似处是具有传染性,患病仔猪会发生腹泻,剖检能够发现胃内存在凝乳块,肠壁菲薄。区别是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往往是寒冷季节容易发生。发病初期,病猪发生呕吐,排出灰黄色稀粪,并混杂凝乳块,机体快速消瘦,严重脱水,成年猪会呈喷射状排出水样便。大部分病猪能够在短时间内康复。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病猪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2~0.3ml_/kg长效治菌磺,或者肌肉注射2~4mL痢疾沙星、2-4ml_百痢净,每天2次。病猪也可每头肌肉注射2~5mg黄连素、痢菌净,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如果病猪症状严重,可按体重使用2-4mL/kg强牲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2~4mL/kg强牲恩诺沙星注射液,均匀混合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2次。

中医治疗。取龙胆草、陈皮、麦皮、山渣、六曲各10g,全部研成细末,过筛后分成3次调制呈糊状,每天1次,以上药量为1头仔猪的用量。取适量的鲜韭菜,洗净后晾干,然后将其捣烂,每头仔猪每次服用6g汁液,每天2-3次,连续使用2天。取适量的草木灰和大蒜泥,添加适量水混合均匀,每头服用5~10mL,每天2~3次,连续使用2天。取500g乌梅和500g茶叶,添加2000mL水煮沸至剩余1000mL药液,然后去渣,每头内服5~10mL,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取2份红糖、2份菜油、2份锅底灰,均匀混合后给每头病猪每次灌服2~3小勺,每天1次,通常2次就能够康复。取1份龙胆草、2份白头翁,混合均匀后研成粉末,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头仔猪每次用量为15g,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取2-3kg鲜马齿苋,放入猪栏内任仔猪何哺乳母猪自由采食,每天2次,连续使用3-6天。

加强饲养管理。母猪要加强饲养管理,并根据不同饲养阶段合理搭配饲料,并确保猪场干燥清洁,保持适当通风。同时,对于后代仔猪要及早喂料,适当增加运动,供给充足的饮水。圈舍保持卫生良好,及时清扫粪便和排出污水,尽可能避免形成环境刺激,注意保暖。另外,由于仔猪在15日龄到1月龄阶段非常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缓慢,抵抗力较弱,因此此时最好肌肉注射2mL5%右旋糖酐铁1次,并确保其中存在100mg左右的铁,促使其生长发育,防止发生白痢。

坚持严格消毒。为避免该病大面积发生,猪场内的全部用具都要选择使用适合的消毒药物进行消毒,通常使用1%-2%来苏儿溶液和10%—20%石灰乳,每星期进行1次消毒。母猪产仔必须每天对圈舍粪尿进行1次清除,并使用2%的煤酚皂溶液每星期进行1次消毒。当仔猪出栏后,要对圈舍用水冲洗干净,接着使用2%煤酚皂溶液进行消毒,然后才能够再次使用。母猪分娩时,要先对乳房和乳头使用o.1%的高锰酸钾进行擦拭,尽可能将每个乳头中存在的少量乳汁挤掉,然后尽可能使后代仔猪及早吮食足够的初乳。

简介
病因复杂,主要为生活条件不适宜,体质衰弱,大肠杆菌等乘机活动所导致。病猪大便稀薄,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有腥臭,后期排便失禁,日渐瘦弱而死,或成为侏儒猪。如能改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治疗,绝大多数能康复。磺胺脒、链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等均有一定疗效。平时应注意母猪饲养管理,适当补充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养或加入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并经常对猪舍消毒
仔猪白痢又叫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以内的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诊上以下痢、排出灰白色粥状粪便为特征。剖检主要为肠炎变化。仔猪白痢在我国各地猪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引起仔猪白痢的大肠杆菌血清型,主要是O8:K88,O5:K88,O60,O115,O141,O147血清型次之,有的地方与仔猪黄痢、猪水肿病的血清型相同。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本病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仔猪多见:一窝仔猪中陆续或同时发病;有的仔猪窝发病多,有的发病少或不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严冬、炎热及阴雨连绵季节发生较多;每当气候突然变坏(如下大雪、寒流等)时,发病数显著增多;母猪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如圈舍潮湿阴寒、缺乏垫草、粪便污秽、温度不定等;饲料品质差、配合不当、突然更换饲料、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泌乳过多、过浓或不足等等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增加严重性。
2、临诊症状体温不高,排出白色或灰白色粥状稀粪。
3、剖检变化胃肠卡他性炎症。
4、细菌学检查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血清型鉴定。
防治方法
1.对于初产母猪,做好预防接种,建议使用大肠杆菌6价苗预防接种。
2、早期及时治疗治疗白痢药物和方法较多,要因地、因时而选用。如白龙散、大蒜甘草液、金银花大蒜液、矽炭银、活性炭、调痢生和促菌生、补充硫酸亚铁或硒、埋线疗法等等,以收敛、止泻、助消化为主药,必要时,投服痢特灵等抗菌药物。
3、主要是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积极改善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包括:
(1)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做好仔猪的饲养管理;
(3)改进猪舍的环境卫生;
(4)预防性给药。

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的。主要危害幼畜,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影响生长和造成死亡,二者都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仔猪死亡,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黄白痢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

1、病原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为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中等大小的杆菌,有鞭毛,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60℃15min死亡,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其杀死。

2、致病因素及临床症状

2..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发病较早,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侵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较少发生,此病发病急、症状明显、往往是一窝一窝地发病,死亡率高。无季节性,但寒冷时发病率较高,产房潮湿,卫生条件不好时发病率更高。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黏膜上,借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猪脱水腹泻,特征为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并迅速脱水。大肠杆菌抗原复杂,有菌体抗原0、鞭毛抗原H、荚膜抗原K三种抗原;血清型多,有几千种;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取决于它在小肠黏附、定植、增殖的能力和它产生毒素的能力,黏附因子或纤毛决定细菌定植的能力,一旦发生细菌定植,就会因毒素的产生而导致腹泻,最重要的黏附因子是F4(K88ab、K88ac)、F5(K99)、F6(987P)。病猪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带菌母猪为主要传染源。圈舍内随处可见水样稀粪,黄色或灰黄色,内含凝乳小片和小气泡。捕捉仔猪时,因为挣扎从肛门冒出粪水,病猪口渴,不吃乳。

2..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发病较迟,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该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发病最多,30日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而致死率不是很高,但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病因复杂,尚不能完全肯定,一般认为猪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该病的重要原因。现已证实,猪轮转病毒是仔猪白痢的病原之一。诱发和加剧仔猪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母猪饲养管理不当,猪舍卫生不良,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少、浓稀变化太大,无季节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阴雨或保暖不良,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如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发病仔猪下痢,一窝中相继发生,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腥臭、糊状或浆状。病猪畏寒,吃奶减少或者不吃,有的还有吐奶现象。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如及时治疗能痊愈,治疗过程中会因护理不当反复发作而形成僵猪。

3、病理变化

3.1仔猪黄痢

剖检时急性突然死亡的往往看不到明显的病理变化,病程稍长的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脱落。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明显,肠内容物呈黄色,混有血液。心、肝、肾有出血点,有的地方有凝固性坏死。

3.2仔猪白痢

病死仔猪的剖检特征为脱水、消瘦、皮肤苍白。胃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灰白色,酸臭或混有气泡。肠壁变薄半透明,肠黏膜充血、出血、易剥脱,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常有继发性肺炎病变。

4、综合防治

由于新生仔猪机体中能量贮备不多,能量代谢的激素调节机能不健全,对温度环境适应力弱,所以仔猪护理是关键;其次仔猪出生以后应尽早吃到初乳,而且越多越好,因为初乳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还含有大量的免疫蛋白,是初生仔猪获得免疫力的重要来源。第三,一般大规模猪场管理水平好的可以在15天左右断奶,尽量减少仔猪在断奶时产生的仔猪断奶、饲料改变、新生环境、新群体形成等的应激。

无论是在产房还是在保育舍,都要保证仔猪适宜的生活温度,一般为33℃左右,避免仔猪着凉。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产房要保持通风、干燥、光线充足,及时清除污物并及时消毒;正确处理干燥、卫生和消毒的关系,圈舍的干燥比卫生重要,卫生又比消毒重要。

做好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工作,在产前饲料营养要均衡,运动要适量,避免其产下的仔猪弱小,抵抗力低,对妊娠母猪在产前30天和15天接种,产后要保证母猪乳房的干净卫生。

中药预防与治疗:仔猪出生后,给母猪喂服四黄止痢颗粒,净化乳汁,可有效预防仔猪腹泻;哺乳仔猪腹泻,同样给母猪喂服四黄止痢颗粒,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西药预防与治疗:仔猪初生后12h内口服敏感抗菌素。①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10mL。仔猪出生后在第一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o.5mL,以后每天2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猪继续投药,药量加倍。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2mL,8万IU。仔猪生后第一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2次,连服3天,如有猪发病继续投药,药量加倍。

微生物制剂预防:使用促菌生、调菌生、乳康生等通过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从而抑制大肠杆菌。

治疗时应采取抗菌止泻(硫酸庆大霉素、阿莫西林、泻立停)与补液(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种维生素)等综合措施。

5、病例介绍

治疗措施:庆大霉素,每次2万IU,每日2次,肌肉注射,连用3天,对严重脱水的,猪采取补液,经过3天的治疗,病猪好转。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肠道传染病,它严重危害养猪生产,尤其是现代化、集约化的养猪场饲养密度高,调运频繁,更易受到传染及侵害,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预防该病发生尤为重要。现将本人多年来控制仔猪黄白痢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例分析
1.1白猪育种场病例
2012年凉州区白猪育种场存栏基础母猪46头,产种仔猪86窝,产活仔数972头,平均产仔数为11.3头,其中在哺乳期下痢39窝,发病率45.3%,产仔ld—3d发病7窝,发病率7.1%,死亡率49%,病仔排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样小片,很快消瘦,剖检尸体严重脱水,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状分泌物,肠粘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产仔7d~30d发病32窝,发病率37.2%,其中7d~10d发病28窝,10d~30d发病4窝,病仔突然腹泻,排乳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状、糊状粪便,腥臭,腹泻次数不等,病程2d—3d,长的一周左右,剖检尸体消瘦,肠粘膜卡他性立症,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胀,死亡较少,病仔多发病于秋末冬初。
1.2防治措施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初步诊断为仔猪黄白痢,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
1.2.1加强消毒卫生工作
发病产房内彻底清扫,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产床及床下,每天消毒1次,特别对下痢仔猪的粪便要彻底j中洗,彻底消毒,以防继续传染。
1.2.2免疫
给怀孕母猪产前20d注射K88、K99基因工程苗。
1.2.3抗菌素
(1)给哺乳母猪服用土霉素片、氟哌酸胶囊等。
(2)给下痢仔猪整窝灌服氟哌酸1粒,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
(3)同时采取所有生产仔猪一律在吃初乳前灌服一支庆大霉素。
1.2.4初步效果
经过2~3个月的控制治疗,凉州区白猪育种场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发现,仔猪黄白痢的控制重在预防,要从卫生消毒工作入手,2012年凉州区白猪育种场重点进行了卫生消毒,对初生仔猪灌服庆大霉素等预防方法,对抗生素的应用,则应尽最大限度降至最少利用,以防止破坏肠道正常菌群。
2、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黄白痢发病的规律
2.1仔猪的生理特点
2.1.1环境条件
仔猪出生后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母腹中的恒温环境到外界的常温环境,由原来的被动获取营养和氧气到自主吸食母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等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这一特定阶段减少仔猪死亡率、增加仔猪体重成为仔猪管理的重中之中。
2.1.2体温调节能力
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在较低的环境下,不易维持正常体温。
2.1.3消化系统
由于仔猪阶段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差,需要逐步诱食、开食,适当增加饲喂次数,来保证仔猪获得足够的营养。
2.1.4免疫系统
仔猪缺乏先天性的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足初乳,以获得尽量多的免疫球蛋白,使一周内仔猪获得足够有效的免疫力。
2.1.5营养需求
此外仔猪阶段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对营养不全的反应非常敏感。
2.2初生仔猪发生黄白痢的规律
2.2.1仔猪黄痢阶段
第一个腹泻多发期,仔猪黄痢阶段,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1—6日龄多发,以拉黄白色或黄色稀便为特征,且同窝仔猪发病率高达90%以上,在寒冬和早春多发病。分析原因: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体内能源贮备有限;初生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快,胃内排空时间较短;仔猪本身没有保护免疫机能,抗病、抗微生物入侵能力弱;主要是其生理特点的原因;加之猪舍内污染严重,阴冷潮湿,气候变化频繁,吃乳不足而易致病。
2.2.2仔猪白痢阶段
仔猪白痢阶段,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阶段,以排乳白色糊状或浆状粪便为特征,一窝内发病率可达50%,对仔猪的体质和生长速度影响严重。分析原因: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加之诱食开料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其次寒冷、保温差、湿度大和自体抵抗力低是主要诱因。

雏鸡白痢的流行特点 雏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以雏鸡排白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1~30日龄的雏鸡是易感群体,其中以3~4周龄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会导致雏鸡的生长发育受阻、育成率降低,严重危害养殖业,因此要做好雏鸡阶段该病的防治工作。下面一起来看看:雏鸡白痢的流行特点雏鸡白痢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雏鸡白痢主要发生在1~30周龄的雏鸡,其中以3~4周龄的雏鸡发病率最高,并且死亡率也最高。雏鸡感染此病后主要特征是白痢和急性败血症,而育成鸡和成年鸡也会感染此病,但是因成鸡的抵抗力较强,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并且死亡率较低,会出现偶发性死亡。当雏鸡感染此病后,其生长发育受阻,因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因此一旦发病,危害极大。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菌鸡,如耐过雏鸡或者感染此菌的成年鸡,主要通过交配、卵等途径传播,还可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该病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因该病为细菌性疾病,不良的饲养环境与粗放的饲养管理方法是诱发此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感染此病的成年鸡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饲料利用率会降低,而当雏鸡感染此病后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鸡一般会表现精神萎靡,体质衰弱,不喜欢活动,低头缩颈,闭目呈昏睡状,羽毛蓬乱没有光泽,呆立不动,体温升高,畏寒怕冷,喜扎堆休息,食欲下降,饮水量减少。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是下痢,在发病初期会排泄含有气泡的稀便,然后逐渐转为排泄灰白色的稀便,病允的泄殖腔周围常因下痢而黏满粪便,严重时会出现排便困难,因此可见发病后期的病雏鸡在排便时会尖吃。个别病鸡还会出现关节肿大,行走不便,严重时会发生瘫痪或者呈劈叉状。还有的病鸡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扭转、歪头转圈、头朝下等。

3、病理变化

对病鸡进行剖检可帮助对该病进行诊断。部分急性死亡的病鸡剖检一般没有明显的病理变化。有的病死雏鸡可见脐环的愈合不好,卵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可见淡黄色、油脂状和干酪样的内容物。有的病鸡会出现化脓性关节炎。有的病理变化会发生肝脏肿大、出血、呈土黄色,表现有玉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心包积液,心肌、肺脏、肌胃上有白色坏死灶或者灰白色结节;部分病鸡的肾脏肿大、盲肠膨大、胆囊增大,在输尿管内有灰白色的尿酸盐沉积。另外,有的病死鸡的胃肠道浆膜表面和黏膜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大肠和小肠有出血性病变。

4、实验室诊断

对雏鸡白痢的诊断可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诊断,确诊则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病原菌分离鉴定。无菌采集肝脏、肺脏等病料组织,将其剪碎研磨成匀浆液备用。分别配制麦康凯、SS和血液琼脂平板培养基,取适量匀浆液分别接种在以上三种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h后进行分离鉴定。可见麦康凯和SS琼脂平板上的病原菌菌落为圆形、无色透明、光滑的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则出现不溶血、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对该病原菌进行美蓝染色后镜检可见两端稍圆的细杆菌。

血清学诊断时取1滴该病原菌全价血清于清洁玻片上,再从普通琼脂斜面上挑取少许分离的病原菌纯培养物与该血清混匀,再轻轻摇动玻片,如果在25℃条件下,约2min后出现凝集现象,则结果为阳性,可判定为雏鸡白痢。

5、防治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因雏鸡感染此病的途径较多,并且传染源不易清除,因此要想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该病就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的饲养管理。在鸡的各个生长期都要做好消毒、检疫和药物预防等工作,以进行全面的防治。首先要提高雏鸡自身的抵抗力,因此要加强营养的供应,给雏鸡提供全面配比合理的营养,另外,还要减少不良的环境与饲养管理对雏鸡的刺激,以免产生应激。要做好鸡舍环境的控制工作,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质量、饲养密度等。保持鸡舍的环境卫生,并要定期对鸡舍、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将环境中的病原菌杀灭。因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卵传播,因此在孵化前要对孵化环境和孵化器进行彻底的消毒,给刚出壳的雏鸡饮用1~2天的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另外,还要做好鸡群的净化工作。

对该病进行预防时可选择药物预防,可在雏鸡开食后给其饮用适量的抗生素、葡萄糖与电解多维的混合液,连用6天。此后则要尽量少用抗生素,以免鸡群产生耐药性。而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溶液可长期供给,对于增强鸡群抗应激能力有利。另外,使用本场分离的菌株制成灭活疫苗对雏鸡进行接种,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如果确诊雏鸡患有此病后,应加强消毒的力度,并配合使用痢菌净进行治疗,一般每天1次,连用3天后可起到治疗和净化的作用。对于严重感染者则可皮下注射头孢曲松钠用生理盐水稀释液。对于发病鸡群可使用一些中药制剂或者生物制剂以促进病雏快速恢复,可起到预防作用。同时还要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蛋雏鸡白痢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白痢是危害养殖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几年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种蛋的净化不合理,给雏鸡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为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进而对后期的产蛋率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
最近笔者在市场上成功地处理了一例蛋雏鸡白痢的感染,下面将处理的过程做以如下介绍:山东德州某养殖户饲养海蓝褐4000只,在育雏期用磷霉素钠进行开口,虽有零星死亡但大群并无大碍所以并未引起注意。在第七天防疫完新城疫疫苗以后死亡率有所升高,而且大群打蔫的逐渐增多,随即用恩诺沙星进行治疗,治疗三天后死亡不但没减少,而且大群中打蔫的还有增多的趋势,随后找到我处进行就诊。
临床症状:大群精神沉郁,怕冷,扎堆。病鸡食欲减少,腹泻,排出白色浆糊样的粪便,泄殖腔周围的羽毛上粘有白色、干结成石灰样的粪便,并且个别鸡发出“叽叽”的叫声,且呼吸困难、张口喘息。
病理变化:病鸡机体消瘦,肝脏肿大,呈典型的青铜色,且肝脏上布满了大量的小米粒大小的黄白色坏死灶,蛋黄吸收不良,卵黄囊皱缩,内容物变硬;在肺、心脏上有多量的黄白色坏死结节,盲肠中有灰白色的干酪样物堵塞;肾脏肿大充血,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

诊断:沙门氏菌引起的雏鸡白痢

体会:因为沙门氏菌对鸡群的危害性比较大,所以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1、建立无白痢种鸡群:因为通过种蛋的垂直传播是造成该病发生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做好种鸡群白痢的净化是至关重要的。定期采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净化。同时定期用治疗沙门氏菌的药物进行预防。

2、严格执行消毒制度:种蛋应取自无病鸡群,2小时内用0.1%新洁尔灭喷洒消毒,或用0.5%高锰酸钾浸泡1分钟,或用1.5%漂白粉溶液浸泡3分钟,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30分钟。孵化器,孵化室及用具再用前应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

3、加强对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室温应根据日龄调整,温度不能忽高忽低。饲槽和饮水器应及时清洗消毒,并注意通风换气。

4、药物预防:出壳后的雏鸡应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饮水2-3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的抗菌药物(如西力欣)等连用3-5天,有利于控制雏鸡白痢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36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