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如何有效防止水韭菜漂浮?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韭菜高温天气生长活力很强,净水,产氧,调水能力强,在河蟹养殖中后期相当重要。每年河蟹养殖在七月都会夹草漂浮严重,我们如何防止夹草:
1.提供充足的饵料。河蟹养殖到7月中旬以后,基本上蜕完四壳,河蟹对饲料需求增加,所以可以投喂充足的饲料,保证河蟹有充足的饲料摄食,在喂料的同时可以内服肝肠舒颗粒或是肝胆泰勒+生命元+高稳维西促进河蟹消化和吸收。
2.保证充足的溶氧。河蟹养殖进入高温天气,水体的饱和溶氧相对较低,可以通过增加水位来提高水体总溶氧量,一般最少1.2m以上。有增氧机的塘口在夜晚十点以后开动增氧机,没有增氧机的可以过水或者用原子氧。
3.定期做好改底。河蟹养殖到中后期,随着摄食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河蟹残饵粪便增多,池塘底部有害细菌增多,耗氧物质也增多。全效底改或是强效底净可以充分分解残饵粪便,而且不耗氧,也可以抑制底部细菌繁殖,一般五到七天一次。
4.及时补充微量元素。河蟹养殖到中后期,水体钙含量及其维生素都在降低,但河蟹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在增加,所以我们需要定期使用抗激灵+黄金多糖+应激硬壳灵及其补钙素。
5.适当投放螺蛳。河蟹养殖到中后期池塘大部分螺蛳被摄食,而且河蟹喜欢摄食螺蛳。在螺蛳缺少的情况下,河蟹会摄食水韭菜,建议一亩投放200斤螺蛳在田面。
6.促进水韭菜活力。最近部分塘口水韭菜易漂浮,是扎根不牢,可以用护草灵颗粒和蟹草肥B促进水韭菜生根。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户防止水瘪子形成的关键在预防


“水瘪子”是对河蟹肝胰脏坏死症的俗称,已成为养殖中后期爆发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比较复杂,基本上能引起河蟹肝胰脏病变的因素都能诱导“水瘪子”的产生,死亡率较高,即使不死亡也会大大降低商品蟹的规格,无膘无膏难以上市。今年的水鳖子蟹爆发得较往年早(三壳后即开始),苏北地区尤为严重,苏南部分地区(高淳、宜兴)也开始逐渐蔓延,造成较大损失。
一、主要症状
长期伏在水草下不动,摄食量骤减,不蜕壳、蜕壳困难、即使蜕壳甲壳也难以硬化。肝胰脏发白、糜烂呈水溶状,腹腔大量积水,鳃部表面完好,镜检发现鳃丝毛糙损坏严重,偶尔夹杂少量气泡(气泡病),肌肉萎缩(附肢里肉少),腹部发白部分透明,肠道基本无食或充满黄色物质(肝胰脏排泄)。
二、产生原因
1.苗种问题。苗种培育后期动物性饵料投喂不足,体质下降,同时在育苗过程中没有及时添加营养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抵抗力差,第二年下塘后活力不足,导致胰脏前期就开始病变,但由于气温低很难发现,一旦3壳后,就开始大量死亡
2.水草过密导致河蟹摄食困难,中后期严重缺氧导致活力下降、懒蟹形成。
3.今年天气变化较频繁,忽冷忽热、晴天阴雨转变较快,应激反应过重,导致河蟹不吃料、抵抗应激消耗大量能量,同时水中溶解氧变化过快,使得河蟹鳃部发生病变(气泡病),影响呼吸。
4.细菌感染,在许多水瘪子蟹的肝脏、肌肉细菌分离培养中可见大量致病菌,证明细菌感染是导致水瘪子蟹产生重要原因,尤其是长期投喂动物性饵料(冰鱼)而不注重改底的塘口,发病率明显较高,高温期饵料浪费严重,直接滋生大量有害菌。
5.饵料营养不均衡。饵料营养结构单一也是造成河蟹肝胰脏病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蜕壳期,体质差,肝脏最容易受到损伤,适量补充维C、钙、磷以及其他微量元素能及时补充消耗的营养和能量,促进肝脏修复。
6.药残、毒素的长时间积累,导致慢性中毒,直接破坏肝胰脏细胞,中毒症状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发展到后期基本无药可救,因此建议平时就要定期解毒,合理使用杀虫消毒剂,以及抗生素,减少体内毒素积累。
三、如何预防
对于水瘪子蟹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病理学研究和治疗方案,其原因复杂,实践中很难做到对症下药,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尽量降低其爆发几率,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损失。
1.把好苗种关,根据选苗原则(详见24节气养蟹法)挑选优质苗种,下塘后一定要进行营养强化,杜绝前期苗种肝胰脏营养性和应激性损伤。
2.严格控制中后期伊乐藻密度,保持水流畅通,割草、拉草、补肥一个都不能少。
3.二壳以后随着气温回暖,河蟹食量增加,是强体防病的最佳时机,在饵料中添加适量营养物质(多维、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增强抵抗力。
4.经常投喂动物性饵料的塘口一定要注重改底,促进残饵、粪便的及时转化,切勿长时间堆积塘底,一旦温度升高,很容易引起病变(细菌、毒素、缺氧)
5.高温期严格控制饵料投喂量,切勿盲目投饵,每天检查河蟹吃料情况,遇恶劣天气、水质突变要第一时间减料,及时采取措施(增氧、调水改底等)应对。
6.中后期尽量少杀虫,使用安全性高的消毒剂(蛭弧菌、碘制剂等)消毒,及时解毒,勤换水,处理蓝藻要谨慎,尽量不要全塘杀。
7.高温季节以,水草密度过高的塘口一定要经常开增氧机曝气,促进水体对流,防止溶氧变化幅度过大。

夏季如何防止河蟹池塘缺氧


6月份至8月份,是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年气温、水温最高时期,也即将进入梅雨季节,蟹池很容易缺氧,那么将如何防止蟹池缺氧呢?
1、合理进行饵料投喂
按照“四看”、“四定”投喂的原则,确保河蟹吃好、吃匀。投饵量一般按体重的2-10%之间,前期为2-3%、中期为5-8%、后期为8-10%。日投喂量,白天的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傍晚投喂量占全天的投喂量的70%。
2、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
通过开动增氧机搅水,无水草深水处设置叶轮式增氧机,无水草浅水区设置水车式增氧机,其它区域设置底层管道增氧设施。按照“三开两不开”原则,晴天中午开增氧机、阴天次日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要开增氧机,阴雨天中午不要开增氧机。白天晴好天气中午使用搅水式增氧,午夜使用管道增氧。
3、使用光合细菌等生物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按时使用底改和光合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全池泼洒,分解池底残饵、粪便、降低化学耗氧,使水体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4、做好水草管理工作。
严格控制池塘水草密度。池塘水草面积占全塘水面的40%—70之间。水草过多蟹池夜间长期处于缺氧,因此要准确判断水草数量是否合适。水质清澈,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应持续少量逐渐删减水草,直到透明度降低时停止。另外水草分布要利于水面起风浪以及有明显的高低错落层次,便于提高溶氧。(

河蟹养殖户如何让水韭菜清爽一夏



水韭菜,学名苦草,有匍匐茎,叶片狭长如带状,叶片长度随水位深浅而有差别。生于溪沟、河流等环境之中。水韭菜能够耐高温,却不耐低温,喜欢弱碱性的环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是目前蟹塘滩面种植较为受欢迎的一种水草。每到七、八月份,正是水韭菜生长旺盛的季节,长势极快。而在七、八月份,水韭菜的一些问题也就凸显了出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水韭菜到底该怎么伺候。
在接触了一些蟹塘之后,潜移默化之中,我似乎理解那句话: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水草,真的就是这么神奇,“可喜可恨”。很多时候,每当我和周哥站在塘口上,望着冒出水面的水韭菜时,都能在耳边听到养殖老板说上这么一句话:“我家水韭菜,不丑吧。”淳朴的口音满载着得意,这就好像在说:“我儿子,全县,第一。”我和周哥本不应该打断别人的喜悦,但本着我们的职业素养,我们必须要告诉他:“你家水韭菜,该割了。”很多人都会不解,我家的水韭菜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割?类似这样的疑问,很多。接下来,我将把这二十天以来遇到的水韭菜中出现的问题拿出来好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1.问:水韭菜为何不能长出水面?
答:炎炎夏日,水韭菜长得飞快,一旦割得不及时,整个滩面上趴满了水韭菜。的确,看上去很壮观,水色好的不得了。但这样真的存在了很大的隐患:第一,来,看看咱家滩面上还能刮起浪了么?这么闷的天,没了浪可是会缺氧的。第二,我们不妨捞起水韭菜,看看上面脏不脏,一旦挂脏,水草的自净能力势必会下降,同时也阻碍了其光合作用的面积,产氧能力也会大打折扣。
面对这种问题,我们的建议是割就割,一旦长出水面,起码要割二十公分。很多人可能会说,小伙子你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水韭菜越割长得越快,想累死你大爷啊。的确,这么热的天,我们也于心不忍。你说用药吧,谁又能预测得了使用药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难道用控草的药剂就能够一劳永逸吗?有时候,药物真的不是万能的,万一弄坏了水,得不偿失。你说不割吧,也有人不割,硬是挺了三五天,见势头不对,马上跑到塘里推着割草机埋头苦干。总之一句话:叔叔大爷们辛苦了,能动手咱尽量别瞅着。
图一水韭菜长出水面
2、问:螃蟹为什么总是夹/刨水韭菜?
答:不知道大家听没听过这么一句话,“孩子淘气怎么办,多半是惯的,揍一顿就好了。”螃蟹夹草也是同理,螃蟹天生就喜欢夹草并吃掉草根,摄取身体中所需的一些物质。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有水韭菜的塘口就一定会有些夹草。当然,这和水韭菜没什么关系,但是夹草的情况却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当水韭菜被大量夹断时,我们就该注意了。第一,是否投饲量过少,饿到宝宝了;第二,天气突变,也可能造成这种情况,这时候不妨泼洒抗激灵,帮助螃蟹度过难关;第三,底部生存环境变差,螃蟹也会夹得很猛,这时候就要使用全效底改勤改底,还能增增氧;第五,是不是缺氧啦,赶快给咱家螃蟹吸吸氧吧。如果有增氧设备,我们就秉着“三开两不开的原则(晴天中午后开机、阴天次日清晨开机、出现浮头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傍晚不开机)”增增氧气,当然,没有增氧设备不要紧,平时多备些原子氧就好啦。稳定住螃蟹的情绪,水韭菜也就不怕长不好。
图二螃蟹夹草
水草就好比是塘口的脸面,既然我们选择了水韭菜,那我们就应当精心的呵护。同时,通过水韭菜,我们也能将水下的情况看得更加清晰透彻。

稻田养殖河蟹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



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
稻田养蟹,如果投放豆蟹,当年起捕的成蟹规格小,卖不出好的价钱;如果投放扣蟹,当年起捕的成蟹一般每只在100克~150克,规格大,价格高。但是,由于扣蟹比豆蟹大,而刚栽下田的嫩秧,正是扣蟹的适口饵料,因此扣蟹喜食,轻则将嫩秧苗吃得残缺不全,严重的会将嫩秧苗吃得所剩无几。
那么,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呢?可采取的措施有:1.培育壮秧秧苗壮,茎叶老健,可减少扣蟹噬食。2.控制扣蟹投放时间应在秧苗插后的半个月至20天左右,向稻田投放扣蟹。并通过栽插前施足基肥、栽插后浅水勤灌等方法,促进秧苗早活棵、早分蘖,形成根深叶茂的群体,使扣蟹进入稻田后吃不动,或吃不了很多。3.提前在窝沟内栽种扣蟹适口的水草如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使扣蟹在窝沟内有充足的水草可食,不需要噬食秧苗。4.坚持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精料让扣蟹吃饱吃足,可避免因饥饿而进入稻田伤害秧苗。5.适当扩大窝沟面积窝沟面积一般应占稻田总面积的35%左右,不可以太小。太小了扣蟹会因拥挤而进入稻田,造成对秧苗的危害。(完)

河蟹塘水韭菜的日常管理


“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大家对水草对于河蟹的重要性就从这一句话中可以提现。水韭菜在养殖后期7-8月的高温期间很重要,主要原因是它高温天气生长活力很强,净水,产氧,调水能力都比较不错,所以深受养殖户的喜欢。但是目前水韭菜在种植过程的问题比较多,什么出芽率低,虫害严重,夹草等一系列问我导致水韭菜没能在兴化区域河蟹塘里保住。本文将重点讲述水韭菜方面原因。
一、介绍:水韭菜学名苦草,俗称面条草、扁担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具匍匐茎,叶基生,叶片狭长如带状,叶片长度随水位深浅而有差别,叶片碧绿半透明状,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喜弱碱性水质,耐高温,不耐低温,最适温度20xx备用。
水韭菜种子
四、注意事项:
早期滩面围网,防止螃蟹爬到滩面把水韭菜幼苗破坏,一直到水韭菜幼苗长到10公分时,可以撇开围网。
2、注意防虫(毛蠓幼虫),
沟里的虫子会随滩面上水上到滩面上,及时杀虫。
还有就是水蚯蚓,它主要生活在有腐殖质,腐烂东西,和有机质多的土壤里。建议上水后可以勤用全效底改等氧化底改对有机质氧化。减少水蚯蚓的生长条件进而预防水蚯蚓大量生长危害水韭菜的发芽,造成水韭菜扎根不牢而飘草。
3、五月下旬,高温期螃蟹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原因或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应激,容易夹草,观察螃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饲料投喂足量,因为苗中期上田面的数量不多,时间也比较长,河蟹在田面没有驯食,不会再食路子里吃饲料,所以很多养殖户在一方面投喂量少,很多螃蟹吃不到饲料,进而出现夹草的。可以适量的投喂冻鱼预防螃蟹夹草。建议早起投喂饲料的时候在草区边上撒饲料,饲料量可以大一点,浪费一点饲料也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上田面的河蟹能吃到饲料就好,慢慢往食路子上引。
4、六月上旬,水韭菜生长较快要注意控草,不然水韭菜生长过多的话,一个是影响水体流动晚上水韭菜呼吸作用耗氧严重容易缺氧,还有就是水韭菜长出水面叶片容易腐烂从而败坏水质,可以用蟹草肥B型控制或使用割草的方法来控制。
5、水韭菜池塘可以少量搭配轮叶黑藻,同属高温草高温期可与水韭菜形成竞争,防止生长过密,不好投食。

养殖户如何提高螃蟹密度与水韭菜养护技术



【老汪论蟹】最近与兴化大规格高产高效养蟹人的交流收获,与大家分享,请养蟹人思考:
提高螃蟹密度与水韭菜养护技术
一、当前问题:最近在兴化螃蟹养殖技术调研中发现,一些客户亏损的原因是螃蟹放养密度过高,导致水韭菜在养殖过程中被过早破坏,从而导致螃蟹规格小产量低亏损大!
二、思考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客户密度放到1100只,甚至1350只每亩的塘口,水韭菜都能保持到养殖结束?
2、随着大规格螃蟹价格的回归,未来养蟹人盈利比的就是规格大、产量高和早上市,这也将是兴化螃蟹模式的改良方向和需求,但螃蟹密度提高,导致水韭菜养护风险大大增加,我们如何应对?
三、明年养蟹人面临的问题:
1、不增加密度,按照目前的800--900只每亩养,规格大,产量低,养蟹人难以盈利?
2、增加密度到1000—1200只每亩,水韭菜难以保住,光草风险大,养蟹人怎么办?
四、养蟹高手9大经验小结
1、蟹塘面积和塘型结构及环沟比,对水韭菜养护有哪些的影响?
2、蟹塘底质土壤,对水韭菜养护的影响?如何改造?
3、水韭菜种植密度?
4、水韭菜发芽保护措施?
5、各阶段水深,对水韭菜密度及生长的影响?
6、水虫、浊水、青苔、除杂等蟹塘管理,对水韭菜生长的影响?
7、水韭菜割草方式对生长保护的影响?
8、饲料投喂管理对水韭菜保护的影响?
9、水韭菜管理对螃蟹早上市和红膏的影响?

高温期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有效增氧,防缺氧!



近日多数塘口出现蟹爬边上草的现象,有的伴有蟹的夹草增多现象。主要是由于上下水温温差过大,水体分层带来的缺氧。
近期夏日高温白日早,在早晨10点左右已酷热难耐,水温烫人,而下面底层水温却尚是冰凉,这种现像在越水深处越明显。热水轻向上上浮近水面溶氧高,冷水下沉水深处蟹多耗氧重,上下水体出现隔层水体交换少,上层的高溶氧难以下去提高底层溶氧,下层的冷水上不来不能降低池塘表层水温,随高温时间延长水位居高不下,这种上层水体溶氧高水质好,底部原有氧气逐渐消耗,新氧补充不足,底层缺氧日益严重(根据每个塘口的水草情况,前面水质有所不同),蟹难以忍受底层缺氧状态便开始向中上层和两边扩散迁移。
从而出现夜间不同的爬边上草现象,高温不退水位不下无大风落雨,那底部的环境也在逐渐恶化,蟹在沟里呆不下自然上田面增多,加重田面的负担,水草的保护难做,喂食吃食也因此受到影响(蟹在那边多,沟里田面还是斜坡依乐草里)。
由此延伸出重点在于解决因为温越层出现上下水体交换少带的缺氧和延缓底层的恶化,改善沟里环境。即重在增氧,促进上下水的交换氧气扩散。
一、有翻水式增氧机的可以白日短暂开启打破隔层,有微孔增氧的塘口开机时间要加长,晚上不停机。
二、通过表面活性剂类(底加氧,速解安)增氧药品,帮助上层溶氧向下扩散,沟里高温多次使用。利用全塘的上层水溶氧去改善底层环境增,而不是单单的药品和水反应产生的氧气(于此条件可能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需求)
三、增氧片式药品可以多用于伴食短时增氧急救。
四、沟里依乐草适时的调整(夜间也是耗氧,溶氧高可以减缓腐烂老化),根据塘里情况谨慎调整。
以此做到短期周期不断的改良池塘的整体环境,与高温同步调减缓高温天气面对突发变天时的影响。
五、关于急性大缺氧急救,“速解安”+“高力氧”,增氧速度快!

如何防止螃蟹脱壳不遂


最近一段时间,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较为严重,有的病蟹有“抬壳”现象,甲壳与腹部交界处有裂缝,但不能脱壳,或者壳脱下后不久就死亡;有的无“抬壳”现象,揭开甲壳可见新壳皮已形成,但附在外壳上,多因不能脱壳而致死。
河蟹发生脱壳不遂的原因主要有四种。一是水体环境恶劣。水草覆盖面小,水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恶化,溶解氧含量偏低。二是气候突变。今年夏季气温骤降骤升,立秋后昼夜温差过大,使河蟹产生应激反应。特别是处于脱壳期的河蟹,遇到高温、阴雨、气压低的天气,水中严重缺氧,容易发生脱壳不遂症。三是营养元素缺乏。保水性差的塘口,钙、磷、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饲料中没有补充矿物质元素、复合维生素和蜕壳素,都会使河蟹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脱壳障碍。四是病敌害侵袭。带病带伤的河蟹极易发生脱壳不遂。防止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调节水质。清整池塘时,清除深淤,高温季节使用光合细菌,减少底质中的有毒物质。栽种水草,为河蟹脱壳提供隐蔽场所,提高池水溶解氧含量。定期换水、加注新水,定期杀虫、杀菌。天气突变时,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减轻应激反应。
2、补全营养。蟹池经常施用磷酸氢钙、硫酸锌等,增加水体矿物质营养。蟹饲料中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钙粉、鱼骨粉、蜕壳素以及河蟹专用添加剂,高温季节对处于生长中期的河蟹多投喂青饲料,或者喂给配方专用饲料,确保河蟹各个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全面,脱壳顺利。
3、防病避敌。病害以防为主,定期给河蟹内服高效广谱抗菌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敌害主要有鸥鸟、翠鸟、鱼鹰等,必须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河蟹被伤害。河蟹脱壳期间适当多投饲料,防止相互残杀

如何防止蜜蜂越冬死亡


蜜蜂进入越冬阶段,已不能增加越冬蜂数量。所以,在越冬前就要对蜂群作调整工作。北方室内越冬,要有3~4框以上的足蜂,室外越冬应比室内还要强。如果蜂势太弱,可以趁淘汰老王时进行合并。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一般有2~3框蜂即成,如果达到5框左右,就要及早分蜂,以降低越冬期间的死亡率。

蜜蜂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蜂群缺饲料饿死

因蜂群短缺饲料而饿死的蜜蜂,往往在蜂巢的一侧特别多。出现这种情况,就要补加饲料。补加的方法,是将饥饿的蜂群移到14℃以上的室内,把蜜汁喷到蜜蜂的体表,等到被饿得不能活动的蜂群全部苏醒后,再加入蜜脾,喂饲浓糖浆。喂后还要保持较高的室温,待工蜂整理好,再将室温慢慢降低,最后移入越冬室。

蜜蜂在整个越冬期,由于消化后的食料残渣,大多滞留在肠道内,直到几个月后出室或气温回升时才能排泄。因此,越冬饲料一定要纯正的蜜汁,不含甘露蜜,以封盖蜜为主,尤以不易结晶的浅色蜜为好。留蜜数量,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每框蜂需留蜜脾1张以上,长江以北地区需留蜜脾2张。留蜜时间,在最后一个主要蜜源采第1次蜜时,每框要选留巢框结实的褐色脾2~3张,到第2次收蜜时抽出保存。如果蜜源不足,可在蜂王即将停产时进行补助饲喂。补助饲喂可喂蜂蜜,也可喂代用花粉,还可喂上等白糖。喂白糖需加0.1%酒石酸,以促进蔗糖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糖水比例为1比1,蜜水比例为5比1。

二、巢室内太潮湿致死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降低蜂室、蜂箱内的湿度。其方法是,除对蜂室、蜂箱开大出气孔,关闭进气孔外,还应在蜂室地面轻轻铺些生石灰,或干燥的草木灰,让其吸收室内水分,待室内干燥后,再将生石灰或草木灰扫掉。

蜜蜂室内越冬,越冬室要求干燥、通风、安静和黑暗。大小可根据蜂群数确定,一般每箱蜂要有0.6立方米左右的容积。室内要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室温最好能保持0℃以上。如用现有房屋遮挡成暗室,房屋中必须无农药残留,无异味,并适当增加出气孔。室外越冬,可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应将蜂箱放置在高燥、避风和半阳半阴的地方,中、后期应放置在高燥、向阳、避风和安静的地方。三个阶段都不能将蜂箱放置在全阴的地方。

三、天寒冻死

在寒冬季节,如果蜂室内气温太低,降到-5℃以下或雪后初晴,强光刺激,少数蜜蜂出游,落入雪中;或晨间低温,蜜蜂爬到边脾上,遇气温骤降而坠落等,都可以造成蜜蜂冻死。其处理办法是,把在蜂巢中冻僵蜂群的巢脾逐框提出,喷上稀蜜水后放回原处,盖好箱盖,架在两张桌子之间的无烟木炭火盆上,距火约60厘米左右,给蜂室、蜂箱增温,但蜂箱底板的温度不可超过40℃。经20分钟左右,能活的蜜蜂即可复苏。对复苏的蜜蜂,可结合补喂措施,加入温暖的蜜脾或原蜜。

将蜜蜂移入越冬室,宜早不宜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10月底、11月初,就可以开始入室,以便室内断于,提前进入越冬期。一般宜在平均气温10℃左右时入室。东北地区,最迟也应在结薄冰时入室,以防蜜蜂冻死。

四、患下痢病病死

凡因患下痢病病死的蜜蜂,腹部膨大,黑亮发光,粘附稀臭粪便。对已发生下痢病的蜂群,可移入室温15℃以上的室内,关巢门暖和三四个小时,再将四周窗帘拉开,让蜜蜂进行飞翔排泄;然后,再把窗帘拉上,只在巢门处留点亮,使蜜蜂集中在巢门处相继进巢,待蜜蜂安静下来,再将蜂箱移回越冬室。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82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