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治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一种新型腺病毒引起的雏鹅传染病。可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目前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1 流行病学

自种蛋孵出的小鹅自3日龄以后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 日龄以后基本上不发生死亡.死亡率在25%~ 75% ,甚至100% 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80% 的病例在盲肠往十二指肠方向.这一小肠段出现了典型的类似于小鹅瘟的香肠样病理变化.所以一般人们认为该病就是小鹅瘟,但这些种鹅在产蛋前用小鹅瘟弱毒疫苗免疫的后代雏鹅仍然发病.抗小鹅瘟高免血清对该病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该病无论是自然发病还是人工感染.其死亡高峰期均集中在10~ 18日龄。

2 临床症状

该病自然感染潜伏期3~5d 自然病例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2.1 最急性型 病例发生在3~7日龄雏鹅,常常没有前驱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即极度衰弱.昏睡而死或临死前倒地乱划.迅速死亡.病程几小时到1d。

2.2 急性型 病例多发生在8~15日龄.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群采食时往往将所啄草丢弃,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鹅掉群,行动迟缓,嗜睡不采食,但饮水似不减少:病鹅出现腹泄.排出淡黄绿色或灰白色或蛋清一样的稀粪.常混有气泡,恶臭.病鹅呼吸吃力.鼻孔流出少量浆液性分泌物.喙端及边缘色泽变暗.临死前两腿麻痹不能站立.以喙触地昏睡而死或临死前出现抽搐症状。病程3~5d。

2.3 慢性型 病例多发生于15日龄以后的雏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间歇性地腹泄.最后因消瘦营养不良和衰竭而死.部分病例能够幸存.但生长发育不良。

3 剖检

肠道病变最具有特征性 4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肿胀、发亮、蓄积大量粘液 7~12日龄死亡的雏鹅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上出现少量黄白色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并有少量片状坏死物。14日龄后死亡的雏鹅.小肠后段开始出现包裹有淡黄色假膜的凝固性栓子.小肠外观膨大,比正常大1 2倍.肠壁变薄.没有栓子的小肠段严重出血.粘膜面呈红色 栓子主要出现在小肠中后段至盲肠开口处 栓子与肠壁不粘连。

早期死亡的雏鹅.盲肠与直肠出现肿胀、充血后期出现较多的粘液.泄殖腔充满稀薄的黄白色内容物 10日龄内死亡的雏鹅呈现皮下充血、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暗红色,肝脏瘀血呈暗红色,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较正常大3~5 倍,胆汁呈深墨绿色:肾脏充血,外观呈暗红色。其他器官无明显异常。11日龄后的死鹅.除肝脏瘀血,肾脏轻度充血、出血外,其他器官无明显异常。

4 防治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重在预防关键是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有该病发生、流行的地区.必须接种疫苗免疫和采用高免血清进行防治。平时做好清洁、消毒、隔离工作。

4.1 疫苗免疫

4.1.1 种鹅免疫 在种鹅开产前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弱毒疫苗.进行两次免疫.在5-6个月内能够使后代雏鹅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不发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这是预防该病最为有效的方法.

4.1.2 雏鹅免疫对雏鹅1日龄时.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弱毒疫苗口服进行免疫.3d即可产生部分免疫力.5d可产生100%免疫保护。

4.2 高免血清防治

4.2.1 对出壳1日龄雏鹅 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0.5mL.即可预防此病的发生。

4.2.2 对发病的雏鹅群使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皮下注射1.0 1.5mL/只.治愈率可达60%~100%。

另外.在确诊该病时.一定要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确诊.注意与小鹅瘟进行鉴别诊断。在治疗过程中,肠道往往发生其他细菌感染,故在使用血清进行治疗时.可适当配合使用其他广谱抗生素、电解质、维生素C、维生素K 等药物,以辅助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关知识

中西医结合治疗雏鹅感染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是幼龄雏鸭的一种高度致病性的急性传染病,但据文献报道该病主要感染鸭,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鹅。然而今年来,在河南驻马店、周口等周边地区雏鹅频发病毒性肝炎,根据病鹅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调查、治疗性诊断、实验室检查,初步认为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

1病例介绍

正阳县一肉鹅养殖户王某共养殖肉鹅4 000只,雏鹅 9日龄时,突然出现异常,发病初期表现精神萎靡、缩颈、翅下垂、行动呆滞,常蹲下,厌食,发病半日即发生全身性抽搐,两脚痉挛性地反复踢蹬,有时在地上旋转,头向后扭转。然后在数小时内全群发病,发病后当天死亡20只,立即在饮水中添加抗菌药物,但未见好转;第2日又死亡40 只,于是户主带10只病鹅到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诊为雏鹅病毒性肝炎,建议王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 w后鹅群逐渐恢复正常。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例常无明显症状,病雏鹅突然倒地死亡或仅见有踢腿、抽搐、很快死亡。多数病鹅表现精神极度沉郁,呆滞,食欲废绝。闭眼昏睡,缩头拱背,扎堆或离群独处。有的软脚站立不稳,几小时后出现神经症状,全身抽搐,倒向一侧,头弯向背部,两腿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有的出现腹泻,多呈角弓反张而死。

3主要剖检变化

病死雏鹅剖检可见特征性病变在肝脏。肝肿大,质脆,色暗或发黄,肝脏表面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等的小如针尖大,大如绿豆的紫红色或鲜红色出血斑点,有的出现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不一的淡黄或灰黄色坏死斑;胆囊胀大,胆汁充盈而稀薄;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胰脏也有不同程度出血或出血斑,肾肿大充血,出血。有些病鹅肠道充血、出血。

4实验室检查
4.1 细菌的分离鉴定

4.1.1涂片镜检。取心血涂片,肝、脾分别触片,经革兰氏染色,镜检,未见细菌。

4.1.2细菌的分离培养。无菌采心脏血,肝脏,脾脏和脑等病理变化材料,接种于巧克力琼脂、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平板上,放入37度恒温箱培养24~48后,三个平板上均未观察到有菌落生长。

4.2病毒的分离鉴定

4.2.1病毒的分离。无菌采病、死鹅的心、肝、脾、脑等组织等量混合、剪碎、研磨,用无菌生理盐水作1:5稀释制成悬液,反复冻融3次后按1 000 IU/mI加入青、链霉素混匀,静置处理30 min后,取上清液接种9 Et龄鸡胚10枚,72 h 全部死亡。接种健康雏鹅10只,48 h全部死亡。剖检可见肝脏、气管与死亡病雏鹅的病理变化一致。

4.2.2血清学鉴定。取10只7日龄鸭病毒性肝炎敏感鹅,分为2组。一组为试验组,每只皮下注射1 Tnl鸭病毒性肝炎精致高免卵黄抗体;另一组为对照组。24 h后两组每只均皮下注射0.2 ml已制作的病毒上清液,结果试验组存活 90%,而对照组全部死亡。

经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确诊该鹅群感染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5防治措施

立即对整群鹅紧急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精致高免蛋黄抗体,每瓶鸭病毒性肝炎精致高免蛋黄抗体(500 ml/瓶)中加入10支庆大霉素(8万IU/支)剂量按每只2 ml。对养殖和活动场地彻底清扫和消毒;对料槽、水槽要彻底刷洗和消毒;用消毒水带鹅消毒,每天1次,连续3~ 5 d。

使用清肝热解毒的中草药,配方如下:板蓝根、茵陈各 100 g,银花、连翘、龙胆草、栀子、柴胡、甘草各60 g,田基黄50 g(以上为100羽雏鹅用量),水煎后加150 g葡萄糖饮服,病重者用滴管滴服,每只10~12滴,每日2次,连用 3~5 d。

采取了以上的相应措施,经过3~5 d的治疗,除发病严重的病鹅又死亡30余只外,其余大群鹅精神好转,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6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认雏鹅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I型病毒感染所致,患病雏鹅经I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紧急注射,疫情能够平息。

该病发病突然,传播迅速,死亡率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这是因为:第一,肌肉注射高免蛋黄液和西药病毒灵对病毒有强烈抑制其复制的作用,故对消除该病的病因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二,板蓝根、银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清热解毒的作用;连翘、栀子利三焦,通大便,泻火;茵陈、田基黄具有保肝利胆的作用;龙胆草、柴胡清热燥湿,泻肝胆实火;甘草调和诸药,配合使用可达到清热解毒,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的功效。中药治疗有很好的疗效,不仅对病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且对健康鹅有预防作用。

防治该病时,必须改善鹅舍内条件,如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适当的饲养密度,每天清除粪便和垃圾,清洗饲槽、水槽,保持舍内的清洁干燥等,有助于鹅群早日恢复健康。

鸭病毒性肝炎及其防治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常因饲养管理不善,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阴湿,鸭群拥挤等均可促发本病发生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3月,四川省嘉陵区某鸭场发生了一起以20日龄雏鸭大面积死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剖检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肿大,呈黄红色或花斑状,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该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鸭病毒性肝炎病。

1 临床症状

鸭群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7日龄内的龄雏死亡率达 90%,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两腿伸直向后张开呈特殊姿势。部分病鸭未见任何异常,而突然抽搐痉挛死亡。

2 病理变化

发病鸭肝脏肿大、出血、质地脆弱;雏鸭的肝组织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有增生性病变;脾脏肿大呈斑驳状;肾肿大,输尿管沉集大量白色尿酸盐;法氏囊肿大;大脑水肿,脑膜血管呈树枝状充血,呈非化脓性脑炎;肠黏膜充血、出血。

3 病原体检测
3.1 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10只病鸭肝脏分别触片,固定,革兰氏染色,镜检,见4只病鸭的肝脏触片有少量革兰氏阴性菌。用接种环勾取病鸭脑和肝脏组织划线接种于普通培养基和巧克力平板上,置37 ℃ 恒温箱培养24 h,结果普通培养基上长出圆形、半透明、灰色的菌落。勾取单个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见红色长杆菌。接种的巧克力平板上未见细菌生长。

将分离菌接种于5日龄雏鸭,结果被接种鸭无异常。

3.2 病毒检测

将病死鸭肝脏匀浆后按1:5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冻融3次,高速离心,上清液用Trizol提取病毒RNA。PCR引物为:上游引物:5-ACAAAGAAAGCGACATAACTTG-3,下游引物: 3-CCTAAACAATCATGGGGGTAAA-5,由宝生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合成。经RT-PCR检测,能检测到预期大小的DNA 片段。

4 防治

确诊鸭病毒性肝炎后,对鸭群进行高免血清注射(0.5 ml/羽),并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的中药以及抗生素,在饮水中添加速溶电解多维,鸭群病死率大幅下降。


4.1 疫苗接种

在种鸭开产前免疫2次,间隔2周,其母源抗体可维持4周,对发病或受威胁的雏鸭群,可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治疗。

4.2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制度。

4.3 药物治疗

病鸭感染本病后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或流感,可采用接种高免血清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可选用(金银花、黄檗、茵陈、板蓝根、龙胆草、黄芪)等为组方的中药饮剂,西药以消炎保肝、增强机体抵抗力、恢复肝功能为原则,可选用(泰乐菌素或磺胺嘧啶粉、VC、VB1、赖氨酸、酵母粉)均匀拌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0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黄颡鱼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