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塘年前如何合理放苗?


随着近几年河蟹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很多地区河蟹上市的比较早,清塘工作结束后,很多养殖户朋友会选择在年前放苗。一方面可以让蟹苗提前适应水环境减少损伤,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脱壳周期,年前放苗三月底基本就结束一壳,比年后放苗提前10天左右。有的地区还会选择年前小塘暂养,等到来年5月份左右,蟹苗经过2-3次脱壳,根据规格大小将其分到大塘中,那对于年前放苗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上水解毒
解毒一方面是解清塘残留的毒素,另一方面解外河水的毒素。但是,解毒应该怎么解,你真的了解吗?每一类清塘或者消毒药物相对应的解毒方式也不同。针对含氯制剂的消毒剂(漂白粉、强氯精等)应使用解毒爽水宝(2亩/袋)解毒;针对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等)应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对水体进行解毒,第二天使用底居速解安(2亩/袋)对于塘底部进行解毒;针对菊酯类,必须彻底排换池水,然后使用解毒爽水宝(2亩/袋)进行解毒;针对重金属(硫酸铜等),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袋)并搭配靓水(6亩/袋)进行生物降解。
2.种植水草
种植伊乐藻时,保持颗距1.5米行距1.5米以上,保持水草间水流畅通,不要过于计较成本栽种的水草比较小,一方面长不起来二次栽种麻烦,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避免河蟹因为外在因素引起的损伤。种植好水草以后,使用众草乐(5亩/袋)提供水草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水草根须增多且发达。
3.肥水
放苗前做好肥水工作,产氧量丰富,保障藻相菌相的平衡。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池塘以后会出现吃食较少或者不吃食的现象,体质弱的还会出现死亡,肥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蟹苗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减少损伤。另一方面提前肥水可以有效的防控青苔,使用低温肥水组合藻肽(2亩/瓶)+藻乐肥(5亩/袋),保持养殖池塘藻相菌相的平衡,预防青苔,给水体提供小肽、维生素等物质,在被藻类吸收利用的同时,也可直接被蟹苗利用。
4.试苗
在放苗之前采取可先放养少量青虾或蟹苗,若活动正常,没有出现中毒或者死亡的现象,即可安全放苗。
5.泡苗消毒
蟹苗拿回来以后要先“吐水”再放苗,将苗种在塘里浸1-2分钟,然后提起,让其充分吐水吸收本塘水,提高自身适应性。将蟹苗连同网袋一起放入苗种浸泡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泡苗药物选用蛭菌110+金维安,蛭菌110每瓶兑半船水。
6.放苗
放苗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晴天的早上或者傍晚,尽可能避免阴雨冰冻天气。放苗的时候应选择池塘浅水区多点分散放养,不要集中一点投放,使其自主爬入水中。
7.防抗应激,强化体质
放苗5-7天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全池泼洒,以满足蟹苗第一次脱壳的营养需求,保证顺利脱壳。
南京仕必得友情提醒:每一类清塘或者消毒药物相对应的解毒方式也不同,含氯制剂的消毒剂使用解毒爽水宝解毒;含有机磷的杀虫剂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水体解毒第二天底居速解安底部解毒;含菊酯类的必须彻底清换池水后使用解毒爽水宝解毒;含重金属类的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解毒+靓水生物降解。种植水草以后使用众草乐提供水草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水草根须增多且发达。越冬苗,较肥的水质可起到保温作用,防止蟹苗冻伤,防控青苔提供天然饵料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使用低温肥水组合藻肽+藻乐肥。放苗之前用少量青虾或者螃蟹放入塘中,没有出现中毒或者死亡即可放苗。泡苗的时候使用蛭菌110+金维安消毒增强体质,放苗的时候选择晴天的上午或者傍晚,分散放养,放苗5-7天以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强化体质保证顺利脱壳。在此,预祝大家大吉大利养殖成功!

相关阅读

河蟹放苗那些事儿



近几年河蟹养殖越来越火,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虽然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但河蟹的亩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按照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看,要么你的产量足够高,要么你的规格足够大,否则赚钱很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池塘的情况、养殖习惯,确定自己的养殖模式。但苗种是根本,水草是关键,水质环境是保障。下面就河蟹放苗问题与大家稍加探讨。
1、苗种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选择好的蟹苗至关重要。好的苗种应该是体格健壮,体表干净,食线饱满,膏头好,无磨爪的。虽然这几年,个别外地苗也有不俗的表现,总体上还是没有本地苗成功几率高。为了方便管理,最好是规格(80-100只/斤)均匀统一的一批苗。
2、种草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是养蟹过程中除了苗种外,影响成功率的第二大关键因素。水草布局,因地制宜,根据池塘自身而定。但由于前期温度低,容易出现水草长势缓慢、挂脏、扎根不牢等问题。可使用“草根生”、“肥水肽”提早肥水,促进水草扎根生长,同时培养池塘中的有益藻类,起到遮光保温净水等作用。
3、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池塘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苗种的成活率及后期的产量。保证早期成活率的前提就是保证池塘水体的稳定。
河蟹具有胆小怕光的生物学特性,水浅容易造成其钻泥打洞,不吃料,形成懒蟹。同时水浅光照强,青苔容易泛滥,影响水草生长。
早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水浅极易造成应激,甚至缺氧造成水浑。如果池塘水体越大,水位越深,相对温差会越小,池塘也越不容易缺氧。由此,深水位优势显而易见,如果池塘条件允许,放苗前一周请加水至80cm以上,做到老水放苗,深水放苗,同时使用利洋明星产品“碧水安”解毒,为苗种提供一个安全无毒的环境。
4、放苗
冬天温度低,苗种摄食较少,体质本身就弱,有的苗种还经过运输,转塘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直接下塘,相对应激较大,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3分钟左右,增强苗种免疫力,补充能量,减少应激。泡苗后,将苗放在船头,任其自行爬走,对于差的苗种,可直接扔掉。
如果您想买外地苗,宁早不晚,外地苗拿的越晚,质量差的苗或者药水苗相对越多。外地苗买回家后,先用池塘水泡一两分钟,反复两三次,使蟹苗吐出胃里和鳃上的杂质,并适应本地池塘水质,减少应激,之后泡苗下塘,本地苗可直接泡苗下塘。晚上注意巡塘,观察苗种情况。
不建议使用食盐,碘等刺激性大的药物泡苗。
5、投喂
苗种下塘后,早期可以投喂些冰鲜鱼和高蛋白饲料,越早投喂,蟹苗体质恢复也越快,营养积累的也越多,一壳蜕壳也越大越顺利,早期成活率也越高。
养殖早期尽量少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杀青苔药、复合碘等),多使用“碧水安”解毒。
图1蟹苗体表纤毛虫较多
图2肝脏较好,营养积累丰富的蟹苗,成活率高
图3体表干净,活动能力强,体格均匀统一的好蟹苗
图4解毒不彻底,河蟹中毒上岸
图5水草被青苔缠住,影响水草生长
图6水位太浅,青苔泛滥
图7水浅蟹苗缺氧

河蟹池塘放苗前后的管理重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养殖也是同样的道理。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池塘管理好,蟹苗的成活率高,病害的发生也会减少。如何做好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本文就此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清塘
一年的养殖期结束后,池塘四化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即毒性化、酸化、还原化、有机化。大量有害菌、还原性有害物质、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增多,给我们来年养殖造成很大障碍,所以我们需要彻底清塘。
(1)晒塘
排干池水,露出塘底进行晒塘,提高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一般晒塘时间为7-15天,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以塘底淤泥出现裂缝为宜。
(2)消毒
冬季温度低,建议使用氯制剂进行清塘消毒,消毒效果优于其它消毒剂。如“清塘修复安”,以三氯异氰脲酸为主要成分,杀菌效果好,且使用方便。
2、解毒
一些清塘药物或茶籽饼等残留,或外源水污染,都会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有的池塘放苗后出现蟹苗上岸、吊网、打洞等现象,除蟹苗应激因素外,池塘药物残留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在放苗前3-5天需要解毒。早期温度低,选择解毒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多元有机酸类解毒剂最好,如“碧水安”,解毒效果好。
3、肥水
放苗期间昼夜温差大,水体不稳定,蟹苗易应激,影响成活率,因此水体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蟹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水位深(平均60-80公分)、有一定肥度的水体是最稳定的。所以放苗之前要适当加深水位,同时要及时肥水,建议使用全价可溶性有机肥进行肥水,如“肥水肽Ⅱ”,肥水效果持久、稳定。
4、放苗
科学的放苗方法能够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经过几年的操作实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具体放苗方法如下:
(1)吐水(试水)
吐水非常关键,一定要做。蟹苗到池塘后放在岸边等1-2分钟让其适应一下本地气温,之后开始试水,除去蟹苗体胃、鳃部的污物。(提示:进外地苗的池塘,有条件的在蟹苗上车之前最好吐下水。)
(2)泡苗
使用能够使蟹苗迅速恢复体质、抗应激的营养保健药物,如“LY-生命素”+“营养快线”,泡苗200斤/组。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去泡苗,如高锰酸钾、食盐等,因为这些药物能够增加蟹苗的应激性,降低成活率。
(3)抗应激
蟹苗放好后,第二天全塘泼洒抗应激药物,如“激活Ⅱ”,该产品含有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调节剂等,有助于蟹苗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4)蟹苗消毒
为防止蟹苗携带致病菌或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感染细菌,建议放苗3-5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如“永乐碘”。
5、早投喂
蟹苗在越冬期时进食少,放苗后待蟹苗适应环境后尽早投喂,一般放苗2-3天后即可投喂。投喂时采取定点投喂,深水区域为宜。投喂量控制在蟹苗重量的1%左右,有青虾混养的池塘适当增加。

蟹塘放苗前的管理工作


临近放苗前期,做好蟹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也是在螃蟹养殖前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做好这些前期工作,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苗种的成活率,而且也为来年拥有一个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放苗前期应该把握住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解毒工作必不可少
不管是新开挖的池塘还是养殖年限较久的老塘,养殖户每年都会根据自身塘口情况使用一些清塘药物,如生石灰、漂白粉、甲氰菊酯、有机磷等,这些清塘药物使用过后都会有药物残留现象,大部分会被吸附在土壤中,而池塘经过开垦、泡塘等工作后,其土壤中的毒性也会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大量释放出来,所以做好这些解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建议一般在池塘上水过后,可使用解毒灵或者是水博士进行泡塘,把池塘中的毒素泡出,三天后可放水排净,若池塘中的毒素较重,可多次使用解毒灵直至毒素全部解除。避免后期因池塘毒素残留过重而影响蟹苗的成活率。
二、放苗工作须仔细
1、如何挑苗
一般挑选体色一致,体表干净,无斑点,无残肢、磨爪,活力较强的蟹苗。可打开甲壳观察肝脏颜色和肠道食线,以及饱满度,无黒鳃、烂鳃等情况则为好苗。
2、运输
运输前做好在清水中吐水工作,如蟹苗鳃部挂脏则会影响其呼吸从而导致死亡,运输时间不宜过长,可根据运输时间的长短。来调节蟹苗的干湿程度,可在运输车底部放入湿布或者是湿润的水草,来保持蟹苗的水分。
3、试水
放苗前可挑选少量无病无伤的花白鲢鱼苗进行试水,若48小时内没有死亡,则可放苗。
4、抗应激
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放苗,下塘前可进行吐水工作,可将苗袋放入水中静置1-2分钟,然后提出重复2-3次,最后在静置水中5-10分钟。下塘后可使用黄精多糖+抗激灵+应激硬壳灵全池泼洒,以减少应激反应补充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存活率。
三、肥水工作尤为重要
放苗前期,由于温度较低天气变化较大,较容易影响蟹苗的吃食情况以及成活率,严重时可导致蟹苗死亡。那么在放苗前期进行肥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肥水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水色而且也能在池塘中培育出丰富的藻相,这写丰富的藻类不仅能给池塘水体带来充足的溶氧,而且也能为蟹苗提供天然的饵料。同时肥水也能维持池塘内的水体环境平衡,减少因天气变化带来的应激反应,从而提高蟹苗的成活率,增强其体质。
四、投食
蟹苗适应环境后,当水温超过4℃可以开始进行少量的开口投喂,这样都对蟹苗体能的恢复以及成活率有着很好的帮助。

河蟹放苗无小事 提高成活是关键



放苗是河蟹养殖的重中之重,有些养殖户发现,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并没看到多少河蟹伤亡,但成活率却不高,问题就出在养殖早期阶段。通过近几年对本地区河蟹养殖的跟踪,我们发现放苗初期的成活率是决定河蟹最终养殖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放苗时应该把握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苗种
首先苗种的好坏是个关键因素,水质、管理再好,如果苗种有问题,养殖最后可能都以失败而告终。选苗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苗种规格建议在60~80头/斤为宜(自育苗、本地苗60头/斤,外地苗80头/斤),过大的苗免疫力差,成活率低,过小的苗不容易长大,影响规格。
2、苗种质量:选择体色一致、无斑点,无杂苗,体表无挂脏及寄生虫,活力强的苗为宜。
3、本地苗较外地苗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下塘后应激小,成活率高,更容易出大规格。
其次是对放养密度的把握,今年大规格行情较好,但由于放养密度过高(120xx偏小,因此我们想要达到大规格、高产量的目的(规格在3.5两以上,亩产量180斤以上),只需放苗800~1000只/亩,保证50%~65%的成活率即可,这样还不会增加管理难度,风险也不会过大。
二、天气
天气对苗种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对苗种的影响。首先,放苗时不一定要选择晴朗的晴天,而是选择连续几天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的天气放苗,以降低天气对放苗的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加深水位来降低温差对苗种的影响。早期要想池塘生态系统足够稳定,简单做法的就是加深水位,甚至可以是满塘水放苗。
三、水质
水质对早期苗的成活率至关重要,部分养殖户反应,苗种下塘后前两天,都往岸边爬,这种现象,多数是水质出了问题,那么放苗前如何调控水质,以提高早期成活率呢?合理正确的肥水,可以培养藻类产氧,增加水体生物量,稳定水体环境,进而提高放苗成活率。反之,肥水不当将带来底质水质的恶化,影响放苗成活率。
如何合理正确的肥水?(1)水深好肥水(80公分以上),水深水温昼夜变化小,藻类生存空间大,容易繁殖,建议水位与坂田齐平(或者采用深水位放苗);
(2)肥水前可以适当的进水,引进外源水中的藻种,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田里有了种子,我们适当的下肥,才能长出庄稼。
(3)肥水前使用“碧水安”彻底解毒:去除水体中毒素、清塘药残等抑制藻类菌类生长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补充碳源,促进肥水(使用过农药清塘的需要多次解毒)。
(4)使用肥料时要选择营养全面、全溶解的有机肥(例如:“肥水肽Ⅱ”),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培养的藻类种类丰富、不易倒藻、稳定性高,溶解性高可以避免肥料的残渣污染底质水质,以达到肥水无副作用的效果。
目前还存在哪些肥水误区?(1)使用大包肥、农家肥等肥料肥水。这些肥料水溶性差,易污染底质和水质。蟹苗主要住在底层,底层环境被这些肥料污染之后,放苗成活率会受影响。而且大包肥、农家肥用多了之后,3、4月份温度回升就开始氨氮、亚硝酸盐高,鞭毛藻大量繁殖,而且很容易长浮游动物(沙虫),水还容易浑,所以这些肥料危害大,而且不省钱(底坏、水变后还要花钱改底调水)。
(2)使用化肥肥水。起效快、时效短、培养的主要是小型藻类。此类水体不稳定变化大易发生“气泡病”(青虾红鳃等),天气突变时易倒藻,易引起蟹苗和虾苗缺氧、应激大等问题。此外,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氨氮剧烈升高,引起蟹苗、虾苗氨中毒,影响成活率。
(3)过量施肥。很多养殖户喜欢超几倍的量肥水,往往造成水体变化大,易出现水浓、缺氧等现象,有时候如果池塘的水里缺少藻种,下多少肥都肥不起来,进而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这些都严重影响早期苗种成活率。
由此可见适度肥水可以稳水,提高放苗成活率,但是盲目过量的肥水不但不能稳水,还会起反效果。
四、营养
冬季温度偏低,苗塘过冬停食过早,易缺乏营养。因此蟹苗进塘时补充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抗应激。整个出苗、运输和下塘过程都是蟹苗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是应激较大的过程,部分体质稍差的蟹苗就容易损伤。建议蟹苗下塘前2~3小时全塘外泼增强体质抗应激的营养物质,减缓蟹苗下塘应激带来的损伤。
2、早投喂。早期开口投喂对蟹苗的成活影响大,蟹苗在下塘之后,早一天投喂,蟹苗就早一天恢复体质,长势也好。大部分人认为温度低,河蟹不吃食,也就投喂很少或者不投喂。其实,只要环境稳定,温差小,河蟹在4℃就开始进食。
还是那句话,河蟹放苗无小事,提高成活是关键!

投苗季节开始,河蟹养殖户如何合理选择购买优质扣蟹



优质扣蟹的选择
1、规格整齐,以120~300只/公斤为宜。
2、体格健壮,活动有力,反应灵敏,无伤病,无残肢。
3、扣蟹抽样检测-巴大911
九看
看额齿:额齿呈凹凸不平波浪型的即好,平直的就不好。
看侧齿:第四侧齿能肉眼看清,否则就不好。
看前节:第四节足的前节长而狭窄就好,短而宽的就差。
看刚毛:每节步足的刚毛少、短、稀就好,多而稠密的就差。
看长节:看第二步足长节,雪花纹多,肉质透明就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脐部:辨别“小老蟹”。
看肝脏:揭开背壳,肝脏呈金黄色而且有光泽即好,如是土黄或苍白色就差。
看鳃丝:揭开背壳,鳃丝紧密、鲜亮就好,如鳃丝发黑、疏松的就差。
看底板:扣蟹的底板如有锈斑或乌黑就说明培育池的水含盐量高或水质很差。
—拨
拨脐部:如脐步紧贴腹部,不易拨开,说明蟹种好。
—镜检
显微镜检测扣蟹步足的刚毛和鳃丝,主要检测细菌和寄生虫。也可检测肠道。
购买扣蟹五不要
不要买来路不明的扣蟹
不要贪图便宜
不要一味贪大
不要贪数量多
不要购买了网箱越冬扣蟹种

如何合理育肥压黄增加河蟹规格



中秋之后,鲜美的大闸蟹陆续开始上市,不少养殖朋友都期待着自己池塘的螃蟹早上市卖好价,但是由于今年湖北地区高温干旱,这对于河蟹养殖来说严重影响河蟹蜕五壳和后期的压黄育肥,增加了养殖管理压力,提高了养殖成本,长期的高温污染影响着后期压黄育肥管理,下面就简单聊一下对于今年的气候情况,育肥压黄管理该如何进行!
一、合理投喂保证营养,促进育肥压黄
河蟹五壳之后开始成熟,这个阶段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来促进性腺(膏、黄)发育。河蟹发育性腺是一个持续生长的过程,通过饵料投喂补充营养,性腺的发育每天都会变化,直到性腺成熟为止。对于本地区河蟹养殖来说,每年池塘冰鱼和饲料都投喂都是在五壳之后一周就陆续停止,这对于河蟹育肥压黄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河蟹育肥压黄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保证河蟹良好的生长发育,才能提供最美味的大闸蟹,今年湖北地区秋分之后温度依然较高,这对于河蟹育肥压黄来说比较有利,河蟹五壳之后有充足的时间育肥,但后期的冰鱼和饲料的投喂时间需要延长,高蛋白饵料投喂需要坚持到10月上旬。
二、预防缺氧,确保育肥压黄的良好水质
立秋之后,温差变大,易造成水体倒藻、返底缺氧,缺氧不仅会造成河蟹伤亡,还会影响蜕壳后的育肥压黄,所以我们后期一样要及时关注池塘水质变化,预防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后期池塘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稳定水位(水深1米)养殖后期温度下降,多数养殖朋友不在注重水位,这对于管理非常不利,立秋之后温差较大,水位过浅时昼夜温差会影响池塘水温变化,水体上下温差过大会出现水分层,天晴时出现晚水温高于气温现象,造成水体有机质发酵导致池塘夜晚耗氧量增加,晚上缺氧。建议池塘加深水温,维持水位在1米以上为好,同时晴天中午时开增氧机2-3个小时,搅动水体,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部溶氧,预防夜晚缺氧,稳定水温防止水分层。
2、草多池塘健康的水草在养殖中可以产氧净化水质,如何水草浮于水面、根部发黄发黑,这样不但不能产氧,反而加重池塘污染耗氧。温度下降后灯笼泡(轮叶黑藻)活力下降,开始老化死亡,过多的水草严重的污染水质,导致养殖后期缺氧,河蟹黑底板、长线毛虫,水草占比大的池塘建议及时拉出要老化死亡腐烂的水草,捞草同时改善环境,捞草后使用“碧水安”解毒,“底居安”改底一次,降解烂草毒素,分解有机质。
3、改底、解毒、调水养殖后期池塘污染严重,养殖动物密度大,池塘负荷大,大量的冰鱼和饲料等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对池塘污染更加严重,易导致后期的氨氮、亚硝酸盐升高,出现水质问题,影响河蟹的育肥压黄,同时还会出现河蟹打秧死亡现象。后期的水质调控同样要重视,定期的改底、解毒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建议定期10天使用“底居安”改底,分解残饵粪便转化污染,改底可有效预防黑底板和纤毛虫问题,“碧水安”解毒稳水,降解毒素,减少水中毒素积累,预防河蟹起爬后打秧。

养殖户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蟹苗成活率



有的池塘放苗后蟹苗爬边、上岸,有的池塘前期未见死蟹,但到了后期却没有产量,回捕率低。这都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影响了蟹苗的成活率和回捕率?答案就是放苗方法,正确的放苗方法是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的重要因素。下面就此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放苗准备
1、加深水位
放苗前水位不应低于80-90cm,水位越深,水体越稳定,且更利于低温期的肥水;水位越浅,受到天气影响就越大。水位深,可减缓昼夜温差变化对水温的影响,减小对蟹苗的应激,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水位深,池底光线弱,青苔不容易生长;水位深,可以减少水体浑浊、白浊带来的影响。
2、彻底解毒
清塘、杀野杂鱼等药物的残留,及池塘中各种毒素和化工废水的污染,都可以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严重时会引起蟹苗打洞、上岸、甚至死亡。所以彻底解毒是重中之重,建议放苗前7天左右,全池泼洒“碧水安”,用量10亩/瓶。
3、肥水下塘
水肥后,不仅能够培养水草、藻类,有效控制青苔生长,而且水肥的池塘水质稳定,蟹苗适应快,有利于提高成活率。肥料的选择则尤为关键,最好具备全溶解、营养全、易吸收、不生虫、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可溶性有机肥为最佳选择,如“肥水肽Ⅲ”。在放苗前5-7天将水肥起来,早期温度低,肥水需多次多量才能达到效果。放苗后也需多次追肥,稳定水质。
二、放苗方法
放苗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吐水”、恢复体质和减少应激。蟹苗,尤其是外地苗,经过长途运输后体质下降,直接放入塘里应激大,易容易出现上岸、爬边等现象。若放苗时遇到天气不稳定或下雨时,常常造成大量死亡。
建议:①蟹苗先放于塘边适应气温;②使用池水淋洒或浸泡蟹苗3-5分钟,反复2-3次,使其吐出胃、鳃上面的泥巴或杂质,适应水质;③每80斤蟹苗使用1包“LY-生命素”+1包“激活Ⅱ”,浸泡10分钟恢复体质,过后可将浸泡液泼洒于池塘;④将蟹苗放到塘边浅水区,让其自由爬行,剔除活力差的。
三、注意事项
①传统的消毒方法常使用食盐、碘制剂、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蟹苗刺激较大,常常雪上加霜,影响成活率,所以不建议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
②放苗后应及时投喂。大部分蟹苗在运输前都不喂食,体质较弱,所以建议放苗后第5天开始投喂,以开口料、鱼浆为主,恢复体质,提高抵抗力。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早春肥水放苗



各位养殖朋友中午好,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水产养殖相关工作逐步进行,我们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龙虾已经全面出来活动,特别是去年原塘种虾的塘口,开春要做好青苔预防,青苔预防主要靠定期肥水,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一起使用,五到七天一次,即可培育天然性饵料给小龙虾摄食,又可以抑制青苔大量爆发。
小龙虾在温度超过十二度以上开始大量摄食,我们可以用酵益苗宝配合饲料投喂,促进小龙虾摄食,增加小龙虾的生长,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河蟹大部分地区开始准备放苗,在放苗前我们需要做好早进水,一般大部分塘口开始加水,外河水进入池塘,过一两天适当换一部分,减少池塘毒素。
及时栽草:河蟹塘口进水过后要及时栽种伊乐藻,水草栽种越早,水草生根醒棵越早,净化水质越早。
进水解毒:外河水进入池塘,一定要用解毒碧水安解毒或者解毒灵解毒,减少水体毒素,减少毒素对河蟹苗种的伤害,提高放苗的成活率。
定期肥水:河蟹塘口要定期肥水,河蟹塘口栽草过后,由于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透明度高,容易生青苔和泥皮,建议各位养殖朋友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肥水,减少青苔和泥皮爆发。

河蟹养殖户放苗五步曲,提高放苗成活率



近几年,河蟹价格上涨,效益可观,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户想要通过养殖河蟹获得高收益,放苗的高成活率就是第一步,有了高的成活率才能有高的产量,有了高的产量才能有我们想要的高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河蟹放苗的成活率呢?放苗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良好的后期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步骤来管理。
第一步:水体解毒。在放苗前,检测重金属离子,如铜、铬等。如果水体解毒步骤处理不好,蟹苗会出现上岸、上草等症状,严重的就会导致河蟹中毒死亡。全池泼洒澳华“护水宝”,解除水体中药物残留,重金属、藻毒素等有害物质、避免放苗后由于中毒导致河蟹死亡。
第二步:验底。因为我们知道河蟹是底层生活的动物,蟹苗进入水体之后会与池底直接接触,所以池塘底质好坏决定河蟹的健康与否。
如何验底?首先,取塘底最脏的底泥放入桶内;然后用开水泡,过几个小时后取上清液,测pH、氨氮、亚硝酸盐等各项水质指标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可以安心的放苗。
第三步:试苗、吐水。将蟹苗连袋没入池塘边浅水处2-3分钟,后拿出到岸边3-5分钟,重复2-3次,让蟹苗充分吐水。可以使蟹苗更好的适应池塘的环境。
第四步:稳水抗应激。蟹苗经过长途的运输,进入新的水体中会产生应激,严重的会产生应激损伤。所以在放苗之前,我们可以泼洒微生物制剂“生物净水宝”,调节水体菌相、藻相的动态平衡,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稳定,减少水质变化对蟹苗的影响,同时泼洒抗应激产品“应激宝”,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从而提高其成活率。
第五步:杀菌消毒。这是在放苗之后,因为在放苗过程中,河蟹有部分损伤,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病害发生。很多养殖户在蟹苗拿回来后便使用高锰酸钾、食盐水等对蟹苗直接消毒,这是不建议的。因为蟹苗经长途运输体质很虚弱,而且高浓度的消毒药有很强的刺激性,强行消毒会降低蟹苗活性。所以,蟹苗消毒工作应在蟹苗进入池塘并适应池塘环境后(放苗后3-5天)进行,此时建议使用刺激性较低的碘制剂“碘宝”进行全塘消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