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放苗那些事儿


近几年河蟹养殖越来越火,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虽然养殖成本越来越高,但河蟹的亩产量并没有增加多少,按照最近几年的市场行情看,要么你的产量足够高,要么你的规格足够大,否则赚钱很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池塘的情况、养殖习惯,确定自己的养殖模式。但苗种是根本,水草是关键,水质环境是保障。下面就河蟹放苗问题与大家稍加探讨。
1、苗种
苗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与失败,因此选择好的蟹苗至关重要。好的苗种应该是体格健壮,体表干净,食线饱满,膏头好,无磨爪的。虽然这几年,个别外地苗也有不俗的表现,总体上还是没有本地苗成功几率高。为了方便管理,最好是规格(80-100只/斤)均匀统一的一批苗。
2、种草
“蟹大小,看水草”。水草是养蟹过程中除了苗种外,影响成功率的第二大关键因素。水草布局,因地制宜,根据池塘自身而定。但由于前期温度低,容易出现水草长势缓慢、挂脏、扎根不牢等问题。可使用“草根生”、“肥水肽”提早肥水,促进水草扎根生长,同时培养池塘中的有益藻类,起到遮光保温净水等作用。
3、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池塘的稳定直接关系到苗种的成活率及后期的产量。保证早期成活率的前提就是保证池塘水体的稳定。
河蟹具有胆小怕光的生物学特性,水浅容易造成其钻泥打洞,不吃料,形成懒蟹。同时水浅光照强,青苔容易泛滥,影响水草生长。
早春时节,昼夜温差大,水浅极易造成应激,甚至缺氧造成水浑。如果池塘水体越大,水位越深,相对温差会越小,池塘也越不容易缺氧。由此,深水位优势显而易见,如果池塘条件允许,放苗前一周请加水至80cm以上,做到老水放苗,深水放苗,同时使用利洋明星产品“碧水安”解毒,为苗种提供一个安全无毒的环境。
4、放苗
冬天温度低,苗种摄食较少,体质本身就弱,有的苗种还经过运输,转塘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直接下塘,相对应激较大,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我们建议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3分钟左右,增强苗种免疫力,补充能量,减少应激。泡苗后,将苗放在船头,任其自行爬走,对于差的苗种,可直接扔掉。
如果您想买外地苗,宁早不晚,外地苗拿的越晚,质量差的苗或者药水苗相对越多。外地苗买回家后,先用池塘水泡一两分钟,反复两三次,使蟹苗吐出胃里和鳃上的杂质,并适应本地池塘水质,减少应激,之后泡苗下塘,本地苗可直接泡苗下塘。晚上注意巡塘,观察苗种情况。
不建议使用食盐,碘等刺激性大的药物泡苗。
5、投喂
苗种下塘后,早期可以投喂些冰鲜鱼和高蛋白饲料,越早投喂,蟹苗体质恢复也越快,营养积累的也越多,一壳蜕壳也越大越顺利,早期成活率也越高。
养殖早期尽量少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杀青苔药、复合碘等),多使用“碧水安”解毒。
图1蟹苗体表纤毛虫较多
图2肝脏较好,营养积累丰富的蟹苗,成活率高
图3体表干净,活动能力强,体格均匀统一的好蟹苗
图4解毒不彻底,河蟹中毒上岸
图5水草被青苔缠住,影响水草生长
图6水位太浅,青苔泛滥
图7水浅蟹苗缺氧

相关知识

螺蛳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养殖技术也日趋成熟,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作为在河蟹养殖业中奋斗了两年的技术人员来讲,一直觉得螺蛳投放是河蟹养殖过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近两年的市场调研过程中缺发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虽然人人都知道要放螺丝,但就其放养量、何时放、螺蛳的选择及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很多养殖户朋友都不太清楚。就此笔者在此总结以下几点望能对广大养殖户朋友有所帮助。
螺蛳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前期不仅净化水质,而且可以为河蟹提供优良的饵料从而弥补人工饲料营养成分的不足,;作为底栖性生物能及时清除底部残饵粪便改善底部环境防治底部细菌滋生;在中后期作为河蟹喜食的一种生物饵料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河蟹夹草的发生率;而且螺蛳性寒,在高温期可以帮助河蟹驱热,从而提高河蟹耐高温的能力,减少河蟹死亡。
一、蟹塘常见螺蛳种类
1、田螺
学名中国圆田螺,俗称螺蛳。软体动物门,中国各淡水水域均有分布。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卵胎生,体内受精发育,雌螺怀卵数10-100个不等。发育成仔螺后,陆续排出体外,幼螺在水中行自由生活,幼螺生长至一年左右即达性成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xx养殖环境不断恶化,浮螺生长繁殖受阻。浮螺壳薄,肉嫩河蟹喜食,卵生,10度以上便可繁殖产卵,缺氧时,浮在水面。池塘如有较多浮螺,常常是一个好兆头,年底河蟹规格产量都不错。据了解,在去年没有干过塘,旁边水环境水草较好的河沟,打水后出现很多浮螺概率较大,当然这种情况,可遇不可求。
二、螺蛳投放时间;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螺蛳投放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选择在清明节前后投放20xx投放量的1/3左右。投放量过大,极易导致前期水清、难肥;严重的还会暴发青苔。
冬天放当年成熟的薄壳小中成螺为好,因为清明时它们就是最好的产子螺种源,而塘中成螺所产的仔螺,也将是春苗最好的开口料;春螺选大字,开春后放螺,螺丝已经开始进入生长期了,个体越大,营养物质越多,是二次蜕壳后,蟹的最好活饵,充足的螺丝供应,将是蟹成长的基础保证。
2、螺蛳尽可能选择空壳少、泥污少的,同时尽量避免螺蛳携带青苔入塘;②甲壳较薄用脚踩易碎;③最好选用人工捕捞的甲壳无破损成活率相对较高
3、投放螺蛳第二天要及时消毒,防止带入有害菌。
4、投放螺蛳后视水质情况酌情肥水。
5、投放螺丝时尽量避开阴雨沉闷天气防止螺丝投放后由于天气气温等影响而导致螺丝死亡坏底成活率低。冬天5℃以下,放螺蛳会冻伤;夏天28℃以上,放螺蛳在运输过程中会缺氧而死,还有在运输过程中淋雨也容易导致螺丝死亡等等,
6、由于早期气温较低螺丝不易爬行投放时应注意不要成堆的投放防止螺丝堆积造成缺氧死亡。
7、投放前做好解毒工作防止螺蛳投放后上岸、潜入底泥严重时造成死亡增大养殖成本。
四、养殖过程中螺蛳钻土原因
①冬眠:当塘口的水温低于5℃时,螺蛳会潜入泥穴中冬眠;
②高温:当塘口水温高于33℃时,螺蛳也会潜入泥土中或群集于阴凉水草处一边摆龙门阵,一边避暑;
③药物中毒:当塘口水体药物过量的时候,螺蛳也会为了寻找合适的环境,所以选择钻入泥土中。
④养殖水体营养元素缺乏螺蛳缺食少吃摄食底泥中的有机质。
五、养殖过程中关于螺蛳的几大误区
1、螺蛳不要喂,认为蟹料剩下的就可以被螺蛳吃了,其实不是的,蟹料价格高这样无疑加大养殖户的成本,而且残饵量少,螺蛳还是处于半饥饿状态。加上螺蛳是公母比1:9,想要螺蛳繁殖好,公螺的营养是要跟上的。而且螺蛳是一次交配七次产卵,故清明节左右交配期尤其重要,故因做好前期肥水工作培养优势藻类供螺蛳摄食
2、螺蛳越多越好,有养殖户把螺蛳放到每亩1000斤,养殖水体不仅肥不起来而且长期透明见底,导致河蟹打洞,青苔滋生,水体不稳定。我们建议养殖户分两到三次投放,第一次放200-300斤/亩,第二次在上大水10天后放200斤/亩。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在7/8月份补放200每亩左右。

河蟹塘年前如何合理放苗?



随着近几年河蟹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太多,很多地区河蟹上市的比较早,清塘工作结束后,很多养殖户朋友会选择在年前放苗。一方面可以让蟹苗提前适应水环境减少损伤,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脱壳周期,年前放苗三月底基本就结束一壳,比年后放苗提前10天左右。有的地区还会选择年前小塘暂养,等到来年5月份左右,蟹苗经过2-3次脱壳,根据规格大小将其分到大塘中,那对于年前放苗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1.上水解毒
解毒一方面是解清塘残留的毒素,另一方面解外河水的毒素。但是,解毒应该怎么解,你真的了解吗?每一类清塘或者消毒药物相对应的解毒方式也不同。针对含氯制剂的消毒剂(漂白粉、强氯精等)应使用解毒爽水宝(2亩/袋)解毒;针对有机磷杀虫剂(敌百虫等)应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对水体进行解毒,第二天使用底居速解安(2亩/袋)对于塘底部进行解毒;针对菊酯类,必须彻底排换池水,然后使用解毒爽水宝(2亩/袋)进行解毒;针对重金属(硫酸铜等),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袋)并搭配靓水(6亩/袋)进行生物降解。
2.种植水草
种植伊乐藻时,保持颗距1.5米行距1.5米以上,保持水草间水流畅通,不要过于计较成本栽种的水草比较小,一方面长不起来二次栽种麻烦,另一方面就是尽量避免河蟹因为外在因素引起的损伤。种植好水草以后,使用众草乐(5亩/袋)提供水草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水草根须增多且发达。
3.肥水
放苗前做好肥水工作,产氧量丰富,保障藻相菌相的平衡。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到达池塘以后会出现吃食较少或者不吃食的现象,体质弱的还会出现死亡,肥水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蟹苗提供了天然的饵料,减少损伤。另一方面提前肥水可以有效的防控青苔,使用低温肥水组合藻肽(2亩/瓶)+藻乐肥(5亩/袋),保持养殖池塘藻相菌相的平衡,预防青苔,给水体提供小肽、维生素等物质,在被藻类吸收利用的同时,也可直接被蟹苗利用。
4.试苗
在放苗之前采取可先放养少量青虾或蟹苗,若活动正常,没有出现中毒或者死亡的现象,即可安全放苗。
5.泡苗消毒
蟹苗拿回来以后要先“吐水”再放苗,将苗种在塘里浸1-2分钟,然后提起,让其充分吐水吸收本塘水,提高自身适应性。将蟹苗连同网袋一起放入苗种浸泡液中,浸泡10分钟左右。泡苗药物选用蛭菌110+金维安,蛭菌110每瓶兑半船水。
6.放苗
放苗的时候应该尽可能选择晴天的早上或者傍晚,尽可能避免阴雨冰冻天气。放苗的时候应选择池塘浅水区多点分散放养,不要集中一点投放,使其自主爬入水中。
7.防抗应激,强化体质
放苗5-7天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全池泼洒,以满足蟹苗第一次脱壳的营养需求,保证顺利脱壳。
南京仕必得友情提醒:每一类清塘或者消毒药物相对应的解毒方式也不同,含氯制剂的消毒剂使用解毒爽水宝解毒;含有机磷的杀虫剂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水体解毒第二天底居速解安底部解毒;含菊酯类的必须彻底清换池水后使用解毒爽水宝解毒;含重金属类的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解毒+靓水生物降解。种植水草以后使用众草乐提供水草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促进水草根须增多且发达。越冬苗,较肥的水质可起到保温作用,防止蟹苗冻伤,防控青苔提供天然饵料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使用低温肥水组合藻肽+藻乐肥。放苗之前用少量青虾或者螃蟹放入塘中,没有出现中毒或者死亡即可放苗。泡苗的时候使用蛭菌110+金维安消毒增强体质,放苗的时候选择晴天的上午或者傍晚,分散放养,放苗5-7天以后使用金维安+离子钙强化体质保证顺利脱壳。在此,预祝大家大吉大利养殖成功!

河蟹池塘放苗前后的管理重点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养殖也是同样的道理。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非常关键,池塘管理好,蟹苗的成活率高,病害的发生也会减少。如何做好放苗前后的池塘管理,本文就此进行介绍,供大家参考。
1、清塘
一年的养殖期结束后,池塘四化问题就会突显出来,即毒性化、酸化、还原化、有机化。大量有害菌、还原性有害物质、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的增多,给我们来年养殖造成很大障碍,所以我们需要彻底清塘。
(1)晒塘
排干池水,露出塘底进行晒塘,提高塘底的氧化还原电位,同时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减少有害菌群的数量。一般晒塘时间为7-15天,根据天气情况适当调整,以塘底淤泥出现裂缝为宜。
(2)消毒
冬季温度低,建议使用氯制剂进行清塘消毒,消毒效果优于其它消毒剂。如“清塘修复安”,以三氯异氰脲酸为主要成分,杀菌效果好,且使用方便。
2、解毒
一些清塘药物或茶籽饼等残留,或外源水污染,都会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有的池塘放苗后出现蟹苗上岸、吊网、打洞等现象,除蟹苗应激因素外,池塘药物残留也会有所影响,因此在放苗前3-5天需要解毒。早期温度低,选择解毒药物时要注意,使用多元有机酸类解毒剂最好,如“碧水安”,解毒效果好。
3、肥水
放苗期间昼夜温差大,水体不稳定,蟹苗易应激,影响成活率,因此水体的稳定性也是影响蟹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水位深(平均60-80公分)、有一定肥度的水体是最稳定的。所以放苗之前要适当加深水位,同时要及时肥水,建议使用全价可溶性有机肥进行肥水,如“肥水肽Ⅱ”,肥水效果持久、稳定。
4、放苗
科学的放苗方法能够提高蟹苗的成活率,经过几年的操作实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具体放苗方法如下:
(1)吐水(试水)
吐水非常关键,一定要做。蟹苗到池塘后放在岸边等1-2分钟让其适应一下本地气温,之后开始试水,除去蟹苗体胃、鳃部的污物。(提示:进外地苗的池塘,有条件的在蟹苗上车之前最好吐下水。)
(2)泡苗
使用能够使蟹苗迅速恢复体质、抗应激的营养保健药物,如“LY-生命素”+“营养快线”,泡苗200斤/组。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去泡苗,如高锰酸钾、食盐等,因为这些药物能够增加蟹苗的应激性,降低成活率。
(3)抗应激
蟹苗放好后,第二天全塘泼洒抗应激药物,如“激活Ⅱ”,该产品含有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调节剂等,有助于蟹苗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4)蟹苗消毒
为防止蟹苗携带致病菌或运输过程中机械损伤感染细菌,建议放苗3-5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如“永乐碘”。
5、早投喂
蟹苗在越冬期时进食少,放苗后待蟹苗适应环境后尽早投喂,一般放苗2-3天后即可投喂。投喂时采取定点投喂,深水区域为宜。投喂量控制在蟹苗重量的1%左右,有青虾混养的池塘适当增加。

河蟹放苗无小事 提高成活是关键



放苗是河蟹养殖的重中之重,有些养殖户发现,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并没看到多少河蟹伤亡,但成活率却不高,问题就出在养殖早期阶段。通过近几年对本地区河蟹养殖的跟踪,我们发现放苗初期的成活率是决定河蟹最终养殖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放苗时应该把握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苗种
首先苗种的好坏是个关键因素,水质、管理再好,如果苗种有问题,养殖最后可能都以失败而告终。选苗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苗种规格建议在60~80头/斤为宜(自育苗、本地苗60头/斤,外地苗80头/斤),过大的苗免疫力差,成活率低,过小的苗不容易长大,影响规格。
2、苗种质量:选择体色一致、无斑点,无杂苗,体表无挂脏及寄生虫,活力强的苗为宜。
3、本地苗较外地苗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下塘后应激小,成活率高,更容易出大规格。
其次是对放养密度的把握,今年大规格行情较好,但由于放养密度过高(120xx偏小,因此我们想要达到大规格、高产量的目的(规格在3.5两以上,亩产量180斤以上),只需放苗800~1000只/亩,保证50%~65%的成活率即可,这样还不会增加管理难度,风险也不会过大。
二、天气
天气对苗种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对苗种的影响。首先,放苗时不一定要选择晴朗的晴天,而是选择连续几天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的天气放苗,以降低天气对放苗的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加深水位来降低温差对苗种的影响。早期要想池塘生态系统足够稳定,简单做法的就是加深水位,甚至可以是满塘水放苗。
三、水质
水质对早期苗的成活率至关重要,部分养殖户反应,苗种下塘后前两天,都往岸边爬,这种现象,多数是水质出了问题,那么放苗前如何调控水质,以提高早期成活率呢?合理正确的肥水,可以培养藻类产氧,增加水体生物量,稳定水体环境,进而提高放苗成活率。反之,肥水不当将带来底质水质的恶化,影响放苗成活率。
如何合理正确的肥水?(1)水深好肥水(80公分以上),水深水温昼夜变化小,藻类生存空间大,容易繁殖,建议水位与坂田齐平(或者采用深水位放苗);
(2)肥水前可以适当的进水,引进外源水中的藻种,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田里有了种子,我们适当的下肥,才能长出庄稼。
(3)肥水前使用“碧水安”彻底解毒:去除水体中毒素、清塘药残等抑制藻类菌类生长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补充碳源,促进肥水(使用过农药清塘的需要多次解毒)。
(4)使用肥料时要选择营养全面、全溶解的有机肥(例如:“肥水肽Ⅱ”),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培养的藻类种类丰富、不易倒藻、稳定性高,溶解性高可以避免肥料的残渣污染底质水质,以达到肥水无副作用的效果。
目前还存在哪些肥水误区?(1)使用大包肥、农家肥等肥料肥水。这些肥料水溶性差,易污染底质和水质。蟹苗主要住在底层,底层环境被这些肥料污染之后,放苗成活率会受影响。而且大包肥、农家肥用多了之后,3、4月份温度回升就开始氨氮、亚硝酸盐高,鞭毛藻大量繁殖,而且很容易长浮游动物(沙虫),水还容易浑,所以这些肥料危害大,而且不省钱(底坏、水变后还要花钱改底调水)。
(2)使用化肥肥水。起效快、时效短、培养的主要是小型藻类。此类水体不稳定变化大易发生“气泡病”(青虾红鳃等),天气突变时易倒藻,易引起蟹苗和虾苗缺氧、应激大等问题。此外,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氨氮剧烈升高,引起蟹苗、虾苗氨中毒,影响成活率。
(3)过量施肥。很多养殖户喜欢超几倍的量肥水,往往造成水体变化大,易出现水浓、缺氧等现象,有时候如果池塘的水里缺少藻种,下多少肥都肥不起来,进而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这些都严重影响早期苗种成活率。
由此可见适度肥水可以稳水,提高放苗成活率,但是盲目过量的肥水不但不能稳水,还会起反效果。
四、营养
冬季温度偏低,苗塘过冬停食过早,易缺乏营养。因此蟹苗进塘时补充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抗应激。整个出苗、运输和下塘过程都是蟹苗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是应激较大的过程,部分体质稍差的蟹苗就容易损伤。建议蟹苗下塘前2~3小时全塘外泼增强体质抗应激的营养物质,减缓蟹苗下塘应激带来的损伤。
2、早投喂。早期开口投喂对蟹苗的成活影响大,蟹苗在下塘之后,早一天投喂,蟹苗就早一天恢复体质,长势也好。大部分人认为温度低,河蟹不吃食,也就投喂很少或者不投喂。其实,只要环境稳定,温差小,河蟹在4℃就开始进食。
还是那句话,河蟹放苗无小事,提高成活是关键!

小龙虾河蟹养殖户早春肥水放苗



各位养殖朋友中午好,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水产养殖相关工作逐步进行,我们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龙虾已经全面出来活动,特别是去年原塘种虾的塘口,开春要做好青苔预防,青苔预防主要靠定期肥水,各位养殖朋友可以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一起使用,五到七天一次,即可培育天然性饵料给小龙虾摄食,又可以抑制青苔大量爆发。
小龙虾在温度超过十二度以上开始大量摄食,我们可以用酵益苗宝配合饲料投喂,促进小龙虾摄食,增加小龙虾的生长,提高苗种的成活率。
河蟹大部分地区开始准备放苗,在放苗前我们需要做好早进水,一般大部分塘口开始加水,外河水进入池塘,过一两天适当换一部分,减少池塘毒素。
及时栽草:河蟹塘口进水过后要及时栽种伊乐藻,水草栽种越早,水草生根醒棵越早,净化水质越早。
进水解毒:外河水进入池塘,一定要用解毒碧水安解毒或者解毒灵解毒,减少水体毒素,减少毒素对河蟹苗种的伤害,提高放苗的成活率。
定期肥水:河蟹塘口要定期肥水,河蟹塘口栽草过后,由于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透明度高,容易生青苔和泥皮,建议各位养殖朋友用黑土精和氨基酸肥水膏肥水,减少青苔和泥皮爆发。

河蟹养殖户放苗五步曲,提高放苗成活率



近几年,河蟹价格上涨,效益可观,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户想要通过养殖河蟹获得高收益,放苗的高成活率就是第一步,有了高的成活率才能有高的产量,有了高的产量才能有我们想要的高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河蟹放苗的成活率呢?放苗前充分的准备工作和良好的后期管理,可以极大的提高苗种的成活率,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步骤来管理。
第一步:水体解毒。在放苗前,检测重金属离子,如铜、铬等。如果水体解毒步骤处理不好,蟹苗会出现上岸、上草等症状,严重的就会导致河蟹中毒死亡。全池泼洒澳华“护水宝”,解除水体中药物残留,重金属、藻毒素等有害物质、避免放苗后由于中毒导致河蟹死亡。
第二步:验底。因为我们知道河蟹是底层生活的动物,蟹苗进入水体之后会与池底直接接触,所以池塘底质好坏决定河蟹的健康与否。
如何验底?首先,取塘底最脏的底泥放入桶内;然后用开水泡,过几个小时后取上清液,测pH、氨氮、亚硝酸盐等各项水质指标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则可以安心的放苗。
第三步:试苗、吐水。将蟹苗连袋没入池塘边浅水处2-3分钟,后拿出到岸边3-5分钟,重复2-3次,让蟹苗充分吐水。可以使蟹苗更好的适应池塘的环境。
第四步:稳水抗应激。蟹苗经过长途的运输,进入新的水体中会产生应激,严重的会产生应激损伤。所以在放苗之前,我们可以泼洒微生物制剂“生物净水宝”,调节水体菌相、藻相的动态平衡,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稳定,减少水质变化对蟹苗的影响,同时泼洒抗应激产品“应激宝”,提高蟹苗的抗应激能力,从而提高其成活率。
第五步:杀菌消毒。这是在放苗之后,因为在放苗过程中,河蟹有部分损伤,容易导致细菌感染,引起病害发生。很多养殖户在蟹苗拿回来后便使用高锰酸钾、食盐水等对蟹苗直接消毒,这是不建议的。因为蟹苗经长途运输体质很虚弱,而且高浓度的消毒药有很强的刺激性,强行消毒会降低蟹苗活性。所以,蟹苗消毒工作应在蟹苗进入池塘并适应池塘环境后(放苗后3-5天)进行,此时建议使用刺激性较低的碘制剂“碘宝”进行全塘消毒。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4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