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高热症的临床症状 猪高热症的防控措施

猪高热疾病是一种以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等为特征的高热疾病,此类疾病疫情传播比较快、流行区域比较广,严重影响我国生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结合本地生猪高热病的病原体、流行特征,总结分析猪高热病的临床症状,深入探讨预防和治疗猪高热病的有效措施,以此来最大限度控制并治愈病猪,确保生猪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损失最小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高热症的临床症状猪高热症的防控措施。

1、发病特点

该病一般集中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发生,即夏秋季节比较容易出现发病。该病的病程能够持续较长时间,通常为5-20天,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大多数发病猪场的发病率低于50%,其中妊娠母猪的发病率能够超过60%,且患病后会发生流产,流产率可达到40%左右。当猪场发生该病后通常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甚至会导致整个猪群都发生此类病症。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尤其是没有采取严格封闭管理和消毒的猪场,且猪群自身没有及时进行清洁发病后相对比较严重。尽管大部分大中型猪场具有完善的保健和清洁系统,也比较容易发生该病。猪群通常呈分阶段发病,即同一猪场中一般先发病的是中、大猪或者母猪,经过2-5天就会蔓延至全群。根据体重不同,通常体重达到20-80kg的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根据猪群成长周期不同,哺乳后的母猪和刚刚断奶后的仔猪具有最高的发病率。

2、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2.5℃,精神萎靡,减少采食或者完全停止,体表皮肤发红,耳边缘、耳后发绀,腹下及四肢末梢等多个部位的皮肤存在紫红色的斑块;呼吸困难,往往卧地,有些会呈现明显的腹式呼吸,气喘加速,有些会表现出喘气或者呼吸无规则;有些病猪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且眼分泌物增多,发生结膜炎;有些发生粪便秘结,往往排出球状粪便,排尿量减少,且尿液呈黄色,颜色加深,质地浑浊。病程持续较长的病猪,被毛粗乱,发生贫血,全身皮肤苍白,有些病猪的后肢软弱无力,少数在临死前无法站立,最终全身发生抽搐而死亡,具很高的死亡率。有些母猪在妊娠后期(100-110天)会发生流产、形成死胎,或者产出木乃伊胎和弱仔。

3、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要采取封闭式的管理,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且对不同猪群采取分群隔离饲养,并控制舍内的温度、湿度适宜,饲养密度合理,能够有效的避免猪群发生高热症或者呼吸道疾病。在高温季节,要注意加强通风,采取防暑降温。另外,饲养密度可适当减小,每栏饲养数量最好控制在大约10-12头,确保每头生长猪具有超过0.8mz的生活空间,育成猪最好具有1.2mz的生活空间。另外,要尤其重视饲养环境卫生条件良好,因此要对清出的粪便、尿液采取规范的无害化处理。猪场内不允许饲养其他动物,并加强杀虫灭鼠。猪群要定期监测免疫抗体,以便随时了解猪群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代谢情况,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促使猪群能够健康生长。为使猪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要求得到满足,要合理搭配饲料,补充适量的营养、能量,不允许饲喂发生霉变的饲料。

严格消毒。猪场必须对猪舍定期进行消毒,使感染病菌的途径及时被切断。对于猪舍以及周围生活区,每天都要进行1次全面消毒;对于全场大环境,每周要进行1次消毒;对于场内主要道路及舍内走道,每周要进行2次消毒,并保证消毒效果良好。对于空栏猪舍,要先进行清洗,干净后采取全面消毒,经过一段时间的通风再次进行消毒,之后才能够进猪。猪场门口要设置消毒池,旁边要设有专门用于工作人员消毒的设施,在猪舍区入口处还要设置消毒池。

疾病防疫。该病通常是由于混合感染几种病原而引起,为此要加强疫苗免疫,这是有效预防疫病发生的一种措施。猪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其进行免疫防病。猪群主要是对猪瘟、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易发病毒病进行疫苗免疫。同时,也可合理使用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转移因子等,使猪抵抗力提高。另外,猪群在高温高湿季节使用磺胺类药物会比较严重的刺激肾脏和胃肠道,因此要慎重使用。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猪要注射高热绝抗,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症状有所改善,则不能够再次注射,而是改成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药物喂服即可,一般选择使用黄芪多糖、土霉素以及电解多维等,连续使用5-6天,停药2天再次用药。病猪采取以上治疗措施,主要是促使机体体液恢复,提高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尤其是电解多维能够有效地缓解应激反应。发病中期,病猪可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清瘟败毒”,缓解症状。如果发现病猪的后肢出现瘫痪,要按体重肌肉注射o.2mLjkg抱克林,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如果发现病猪表现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要按体重肌肉注射o.2mLjkg长效米先,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发现病猪表现出神经症状,要在使用清开灵的基础上,配合注射圆蓝五肽;如果病猪发生便秘,可添加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如果病猪症状严重,要先调节机体电解质平衡,及时补充适量的能量,此时可静脉注射适量由生理盐水、5%葡萄糖、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溶液。

1、猪高热病特征
1.1病原因素
病毒病:主要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其次是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细菌病: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附红细胞体。原虫病:猪弓形体。
1.2非病原因素
主要是应激因素,其次还有营养不良、原料品质下降、生物安全措施不力、低劣药物及消毒剂大量使用、滥用抗生素药物等。
1.3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
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较长,一般在5~20d左右,病死率高。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和母猪发病。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1.4临床症状
发病猪只体温升高至40.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病猪皮肤发红,耳后耳边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病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大部分病猪有泪斑,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病猪群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2、预防措施
2.1加强饲养管理
要加强猪场工作人员防疫知识培训,牢固树立防重于治观念,严格落实猪场卫生管理和防疫措施。规模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动物防疫制度;散养户和规模较小的猪场,要结合实际,努力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群的影响。做好驱虫、消毒、圈舍的通风防暑降温及环境卫生等工作。要保证充足的干净饮水,并在饮水里添加保健液,同时在饲料中适当多添加点保健液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2.2严格检疫,加强抗体监测
严格执行规模场、生猪市场、屠宰加工厂的生猪检疫和防疫。加强对大型规模场猪的主要疫病进行抗体监测,及时防控可能发生的疫病。
2.3严格把好引种购猪关,不准从疫区疫场引猪
从引种购猪前应对猪群进行观察和检疫,合格猪回场后应隔离观察饲养3~4周,坚持测温和临床检查,及时补注相关疫苗,确认无病后方可混群。
2.4强化免疫接种,确保免疫效果
猪高热病是一种由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症候群。养殖场(户)应加强对猪瘟、猪链球菌病等疫苗的免疫注射,提高整群的免疫水平,对新购进的生猪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
2.5合理用药,减少损失
病毒性疾病使用抗菌素药辅以治疗,防止细菌性继发感染。应用维持营养类药物,维持机体耐过疾病,使用清瘟败毒类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对症下药,尽快选用有效的药物按剂量并一定遵守疗程的规定使用。


小编推荐

猪流感的症状 猪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流感是一种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但致死率较低。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感的症状猪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猪流感主要是导致病猪呼吸系统出现病症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季节交替、忽热忽冷、温度骤变时候容易发生。猪场只要ILIJ现发病,就会快速呈现流行,且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发生后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往往具有2~7天的潜伏期,主要传染源是病猪以及带毒猪。凶此,有时该病不容易被发现,也无法及时被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大规模传染。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的鼻液以及呼吸系统(如气管、肺脏等)内都含有流感病毒,且通过其污染的饮食器具、飞沫以及呼吸系统分泌物不断传播。尤其在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的猪舍中,该病毒更容易蔓延、扩散。只要猪的呼吸系统感染流感病毒,就会导致呼吸道以及支气管、气管发生病变,从而使其表现出流感的相应症状。

2、临床症状

猪突然出现发病,基本上全群同时发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0~42℃,精神极度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呼吸加快,伴有阵发性痉孪性咳嗽,眼、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由于关节、肌肉疼痛,往往躺卧在地,拒绝站立或者走动,或者钻卧在垫草中,呈现跛行,在对其进行捕捉时往往会发ILIJ惨叫。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没有ILIJ现并发症,大部分病猪会在6~7天后恢复;如果继发出现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会促使症状加重,甚至造成死亡。

3、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以及病猪的临床症状,即主要在气候骤变时大量出现发病,尤其是夏季来临温度突然急剧升高超过35℃,且持续3~5天高温时,能够呈地方流行性,据此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取急性发病经过2N3天病猪的鼻分泌物、气管或者气管渗ILIJ物,添加适量经过灭菌的缓冲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3000r/min进行15min离心,将上清液吸取到另一个干净容器内,在每毫升添加1000万IU青霉索和1000万IU链霉素,放入4℃冰箱处理1h,之后给9~11日龄SPF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分别接种0.1mL,或者在MDCK细胞接种,在33~35℃温度下进行18~96h孵育,之后按常规操作取羊水和尿囊液或者细胞液,分成三份,一份保持在低温条件下,一份用于红细胞凝聚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凝血素,另一份进行传代,若盲传三代依旧没有出现血凝素,则判定呈阴性结果;如果出现血凝素即可进行病毒鉴定,使用新分离的病毒作为抗原,冉与日前已知的各个亚型毒株的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另外,该病还可采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琼脂扩散(AGP)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免疫荧光技术(IF)、病毒中和试验(SN)以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其中RT-PCR、IF以及核酸探针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鉴别诊断。猪流感在诊断时要注意与普通感冒、猪传染性脑膜肺炎、猪肺疫等进行区别。患有普通感冒的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略微升高,发病比较缓慢,病程持续时间短,往往呈散发。猪患有传染性脑膜肺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且耳、鼻以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具有高死亡率,主要发生脑膜炎和肺炎病变。急性猪肺疫往往呈散发,具有高死亡率,病猪主要出现败血症,咽喉部发生肿胀,呼吸困难。

4、防控措施

合理免疫。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一般仔猪在2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瘟活疫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在25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在3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在56日龄冉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在60日龄冉使用猪口蹄疫灭活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在70日龄冉使用猪瘟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对于成年猪,还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对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疫病进行免疫接种。

中西药结合治疗。由于猪流感会导致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10~/12℃,主要采取解热镇痛治疗,可肌肉注射3~5mL30%安乃近或5~10mL复方奎宁、复方安基比林。也可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方一是取薄荷、陈皮、防风各18g,枳壳、伏苓皮、蒿本各12g,16g紫苏,6g柴胡,15g菊花,以生姜为引,加水煎煮后给病猪灌服;方二是取陈皮、连翘、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柴胡、甘草各10~15g,加水煎煮后内服。同时,病猪饲料中可添加有些的红霉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并能够有效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减少发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肌肉疼痛,不愿站立,眼和鼻有黏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个别病猪关节疼痛,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
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流行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呼吸顿挫,一般称这为打嗝儿。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很重,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
病理变化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类症鉴别由于猪的流行性感冒不一定总是以典型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又很相似,所以,临床诊断只能是假定性的。在秋季或初冬,猪群中发生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行性感冒。
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以将猪流行性感冒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猪气喘病和本病的区别,二者最易混淆。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在发病中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
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防治措施
一、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营养需求,定时清洁环境卫生,对已患病的猪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2.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按每千克体重0.2毫升~0.5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
3.在饲料中混入抗病毒I号粉(400千克料/袋)+强力霉素300ppm,混合均匀。连续拌料10天;同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3天后全群恢复健康。
4.中药荆防败毒散防止猪流感有特效。
二、
1.及时隔离,栏圈、饲具要用2%火碱溶液消毒、剩料剩水深埋或无公害化处理,在猪的饲粮中加入0.05%的盐酸吗啉胍(病毒灵)饲喂1周。
2.用绿豆250克、柴胡、板蓝根100克,煎水10公斤饮猪,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
对病猪要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15%盐酸吗啉胍(病毒灵)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30%安乃近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3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如全群感染,可用中药拌料喂服。中药方:荆芥、金银花、大青叶、柴胡、葛根、黄苓、木通、板蓝根、甘草、干姜各25~50克(每头计、体重50千克左右),把药晒干,粉碎成细面,拌入料中喂服,如无食欲,可煎汤喂服,一般1剂即愈,必要时第2天再服1剂。
猪流行性感冒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多突然发病,体温40-41.℃,呼吸困难,咳嗽,眼鼻流出浆性液体,一周内可康复.治疗:①百尔定注射液4-6ml肌肉注射;或安乃近注射液4-1Oml肌肉注射,每天一次.②酵母片20-60片、人工盐10-30g,共研成末混入饲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3天.
猪群发病是由于气候变化,畜主饲养场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猪群发生流行性感冒,同时因病情时间稍长,以致病猪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对患猪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要按疗程用药。

猪口蹄疫的症状 猪口蹄疫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泔水、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的症状猪口蹄疫的诊断和综合防控措施。

1、病原特性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特点,根据其血清学特征,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7个主型:A、0、C型,南非SAT-1、SAT-2、SAT-3和亚洲1型。每一主型内又分若干亚型,各型之间的抗原性不同,不同型之间不能交叉免疫,但临床症状和病变基本一致。这就给该病的检疫和防疫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目前流行的主要是“0”型和亚洲-1型。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不怕干燥。在自然情况下,含毒组织和被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至数月之久。病毒在30--70℃或冻干保存可达数年。在50%甘油生理盐水中,在5℃能存活1年以上。但高温和直射阳光(紫外线)对病毒有杀灭作用。病毒对酸和碱十分敏感,易被酸性消毒药或碱性消毒药杀死。因此2%-4%氢氧化钠溶液、3%-5%甲醛溶液、0.2%~0.5%过氧乙酸、1%强力消毒灵(主要成分为二氯异氰尿酸钠)或5%次氯酸钠、5%氨水等均为口蹄疫病毒良好的消毒剂。食盐对病毒无杀灭作用,而酚类、酒精等对口蹄疫病毒作用不大。

2、流行和症状

患畜和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患猪于潜伏期即可大量排毒,以发热期排毒量最多。该病可通过各种途径(消化道、破损皮肤和黏膜等)感染。最危险的传播媒介是病猪及其制品、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养猪用具、运猪工具等。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病猪以蹄部水疱为主要特征。病猪口腔黏膜、鼻吻部皮肤发生水疱;在蹄冠、趾间、蹄踵部皮肤有水疱和烂斑。该病发病快(潜伏期为1-2天),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成年猪死亡率低,哺乳仔猪大量死亡。

3、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在黏膜和皮肤上。病猪口腔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和蹄冠、趾间、蹄踵的皮肤出现水疱、烂斑,仔猪心包积液,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恶性病例主要损伤心肌,如心肌松软、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条纹或斑点,故称“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熟状,心脏病变对该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胃肠黏膜呈出血性炎症。仔猪心肌呈现出血性坏死性心肌炎。

4、诊断要点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猪鼻盘、口唇处和蹄部的典型病理变化——水疱)及示病性病理变化(心肌松软、“虎斑心”、胃肠黏膜出血性炎症),并结合流行病学(不仅猪发生感染,而且附近的牛、羊也发生此病),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检验阳性才能认定,但要与水疱病、水疱疹、水疱性口炎进行鉴别诊断。口蹄疫病毒在水疱皮、水疱液及其淋巴组织中的含量最高。当发生口蹄疫时,病料最佳采集时间为发病后5天左右。实验室检查项目有:①病毒分离,可鉴定出病毒血清型。②血清学检查,常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诊断。

5、综合防控

预防。主要采取“四要”措施:第一,要加强检疫和普查工作。预防该病首先要加强进出境检疫,禁止从有该病国家输入活畜(偶蹄动物)或动物产品,杜绝境外疫源将该病传人我国境内。第二,要严格隔离、消毒。严禁从疫区(场)买猪及其肉制品,不准使用未经煮沸的洗肉水、泔水喂猪。第三,要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和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适宜的槽位,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改善环境卫生,增强猪自身抵抗力。第四,要搞好预防接种。应用安全有效的疫苗,进行确切的免疫预防是控制和扑灭口蹄疫的主要技术措施。可选用与当地流行的相同病毒型、亚型的弱毒疫苗或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例如,猪0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其免疫程序是:①种猪(种公猪、后备公母猪、母猪)每年接种高效灭活疫苗3次(3、9、12月份各注射1次),耳后肌内注射,每头3mL。②种母猪断奶时、配种前接种猪0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头3mL。③仔猪40-45日龄首免,耳后肌内注射猪0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头1mL。④生长猪70-80日龄二免,耳后肌内注射猪0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头1-1.5mL。⑤育肥猪出栏前35天,三免,耳后肌内注射猪0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每头3mL。

发病后就地快速扑灭措施。一旦发生猪口蹄疫疫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就要启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案》,采取“双轨”运行、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措施,坚持依法灭病、科学灭病、火速扑灭疫情。

2007年1月28日,在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景泰农牧公司饲养的牛中18头发病,未发生死亡。2月2日,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为亚洲I型口蹄疫。2010年3月14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镇发生1起输入性疑似口蹄疫疫情,206头猪发病,7头死亡。30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为O型口蹄疫。频繁猪牛口蹄疫病给牧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使得我国甘肃地区对外贸易与旅游业遭受惨重损失。
1、猪口蹄疫病的概况
口蹄疫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是由牛、羊、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与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2、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表现出蹄冠、蹄踵、惊厥、相互嘶咬、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病初体温升至40.3~42.0℃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少部分病猪鼻端和蹄冠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大约30~40%的病猪在鼻镜和口腔粘膜上有水泡和烂斑,尤其是鼻盘和母猪的乳头,并且带有流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死亡率可达80%以上。而吃奶乳猪发病,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这类病对于吃奶乳猪死亡率达100%,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3、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猪厂的饲养管理,减少相互接触,杜绝到疫点、疫区或者是就近市场交易牲口、购买畜产品。新购进的猪牛应进行隔离观察21后,确认是健康的猪后,再进行合群饲养。猪厂应严格消毒,尤其是染疫的畜舍、用具、粪池、料草、饮水、道路等地方可用3%大碱、10%~20%石灰乳、20%漂白粉喷洒。猪厂的消毒是根据口蹄疫病毒的特性而采取的,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所以采取隔离观察,严格消毒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是做好免疫接种和扑杀工作。在发生过口蹄疫的地区,进行强制性疫苗注射,需要选择与流行类型相应的疫苗。每年都需要定期注射1次疫苗,尤其是冬春季到来之前。口蹄疫病毒严重的地区应就地扑杀病猪和同群猪,立即报告政府部门或者是当地畜牧部门,由政府或者畜牧部门进行划定疫点,和封锁令下达。才能“早、快、严、小”的原则通知邻近地区,组织联防。在肉尸、头、蹄、下货严格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进行无害处理,数量大的可以加盖火碱后深埋处理。
三是治疗措施。猪口蹄疫病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以降低口蹄炎症蔓延。用三氯异氰尿酸钠粉以3g/L水溶液喷淋。用青黛、冰片、明矾、黄连、地榆、黄柏、儿茶等混合研成细末,撒布患处。蹄部可用3%来苏尔液冲洗,冲洗后,口腔、鼻子等患部可涂调制而成的碘甘油。水疱黏膜采用0.1%的高猛酸钾溶液洗涤患部。连续使用3天~5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