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

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牛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牛、羊、猪、人等多种动物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和消瘦。病原是一种寄生于血浆和红细胞的血液寄生虫。油镜下可以看到单个、数个寄生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浆内。血液抹片,经姬姆萨染色,红细胞呈粉红色,附红细胞体呈淡蓝色,多数为半月状。牛附红细胞体对干燥和化学药物抵抗力较弱,耐低温,一般常见消毒药均可将其杀灭。该病常发生于夏秋温暖季节,寒冷季节较少发生。这种病是由蚊虫及吸血昆虫传播的,牛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死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检验及防治措施。

1、宰前症状

病牛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顿,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机体日渐消瘦,症状严重时体温会明显升高,往往可超过40℃,且持续较长时间。反刍减弱或者完全停止,四肢无力,行走不稳,且往往卧在地上,眼角膜潮红,并不停流泪,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发生黄染,腰背及四肢末端存在淤血。初期发生便秘,后期发生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排出混杂黏液或者呈血红色的粪便。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初期排出绿黄色或者浓黄色的尿液,频繁排尿,但不会排出血尿。发病后期,病牛眼睑、尾根等处形成不同大小的血斑,且发生血红蛋白尿,排出棕色或红棕色尿液。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生殖力能力降低。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在发病后经过1~2月会发生死亡。妊娠母牛患病后容易发生流产、早产以及胎衣不下等。yz023.cOM

2、宰后病变

病牛血液如水样稀薄,不容易凝固,伴有弥漫性血管炎。胸腹腔存在积液,淋巴结发生肿大。浆膜、黏膜发生黄染。肝脏明显肿大,达到正常大小的1~2倍,质地如泥样柔软,发生脂肪变性,并出现实质性炎性变化以及坏死。胆囊也发生肿大,含有质地浓稠的胆汁。脾脏发生肿大,被膜存在结节,结构不清晰。心脏、肺脏、肾脏发生程度不同的炎性变化。胃肠黏膜局部发生水肿。皮下组织以及肌间发生水肿、黄疸。

3、实验室检验

细菌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牛的肝脏、肾脏、脾脏以及淋巴用于检查微生物,无论是涂片镜检还是接种培养,都没有发现细菌。

染色镜检。取耳尖血制成血液涂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后滴加几滴甲醇进行2~3min的固定,再添加足量的姬姆萨染色液进行30~60min染色,用清水清洗,吸干后进行镜检,能够在红细胞内看到圆形以及变形虫样的虫体。通过瑞氏染色,放在1000倍油镜下进行镜检,能够发现红细胞中有60%~70%发生变形,呈锯齿状、星芒状,且红细胞表面存在大量淡蓝色虫体,呈椭圆形、圆形、月牙状。

浓集法。也叫做离心血涂片法,即从病牛静脉处取1.OmL血液,添加2倍比例的1%盐酸,完全混合均匀后在500r/min的速度下进行5min离心,然后取上清液在2500r/min的速度下进行10min离心,取沉淀物使用pH值6.2的PBS液进行3次洗涤离心,接着稀释到0.5mL,用于涂片染色和压片法检查。该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碘制动试验。在病牛静脉处取一滴血液滴加在载玻片上,再添加等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在看到作运动(如摆动、翻滚、扭转、下降、上升等)的附红体细胞时,滴加适量的0.1%碘溶液,就能够使其停止活动。之后使用生理盐水或者PBS液进行洗涤,发现附红细胞体无法恢复活动力,也没有被碘着色。这也是附红细胞体具有的能够用于与其他血液寄生病原微生物区别的特征,能够作为鉴别诊断的依据。

动物接种试验。取l头健康无病的牛(确保经过检验呈附红细胞体感染阴性)和3头病牛各2mL血液,都添加1000万IU青霉素和1000万IU链霉素,混合均匀后分别给2只2~3月龄健康兔(附红细胞体阴性)接种,进行2周的观察。发现兔接种病牛血液经过4天,表现出精神萎靡,被毛松乱,减少活动,经过7天进行血检,发现有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且大小、形态以及运动性都与以上病牛血片中所见一致,红细胞中有60%~80%发生感染,经过10天可视黏膜苍白,机体明显消瘦,红细胞中超过80%发生感染;兔接种健康牛血液后,没有表现出临床表现,进行血检也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可使用贝尼尔、黄色素,并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疗效。病牛可静脉注射由1500mL10%葡萄糖生理盐水、100mL5%黄色素、50mL10%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取120g金银花,90g葛根,45g常山,90g柴胡,60g大白,30g苦参,120g生地,120g党参,60g元参,150g青蒿,30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经过3天治疗,病牛症状逐渐好转,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食欲有所恢复,此时要停止使用上述药物,改成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片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然后随机抽血进行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附红细胞体,且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即表明痊愈。

加强饲养管理。牛舍加强卫生管理,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合理饲养。夏秋季节,要定期喷洒消毒药,用于将环境中生存的蜱消灭,避免其叮咬牛体。对于在牛体上寄生的蜱,要采取人工捕捉或者人工擦药、药浴,每天5~7次,以将圈舍内寄生的蜱完全消灭。

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发病情况
河北省巨鹿县官厅镇张某饲养7头黄牛。2006年8月26日,一头8月龄的母牛发病,以后又有3头牛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黄疸、贫血、消瘦等症状。当地兽医用青霉素、链霉素、安痛定治疗,不见疗效。最后全部发病,遂到邢台市兽医院诊治,经临床诊疗,剖检病变,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病。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只有第一头发病早的牛由于治疗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其他牛均治愈。
临床症状
病牛最初为食欲减少,反刍减弱,行走无力,双眼流泪,随着病情发展,病牛体温高达41℃左右,呈稽留热,呼吸加快,心律快,瘤胃蠕动音减弱,病牛出现便秘,继而腹泻,排出稀软或水样带血的粪便,尿量减少,尿中带血,眼结膜苍白。病牛逐渐消瘦,四肢无力。病后期体温下降至常温,可视黏膜苍白、黄疸,严重者卧地不起至死亡。
剖检病变
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色淡,凝固不良;皮下、浆膜下及全身脏器有出血点;腹水多呈淡黄色;肝肿大、边缘钝圆、质软,呈土黄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肿大出血,呈土黄色;心肌扩张、质软;皱胃及小肠黏膜呈弥漫性出血、水肿。
实验室检验
1.取抗凝血1滴于载玻片上,用等量的生理盐水稀释混匀,在600倍显微镜下镜检,红细胞呈月牙状、星芒状等多形性,细胞边缘附着球形、短杆状、星状和闪光状的小体,有的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有的游离于血浆中摇摆游动。
2.采病牛的耳尖血涂片,(1)瑞氏染色,在1000倍油镜下镜检,可见70%左右的红细胞变形,呈锯齿状、星状,红细胞表面附有大量圆形、椭圆形、短杆状、月牙状等紫蓝色虫体,亮晶发光,最多的一个红细胞表面附有十几个虫体。一般为3个~7个,血浆中也有,但量少。(2)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呈粉红色,附红体呈淡蓝色,多数为半月状。
3.无菌操作,取病死牛的心血、肝、脾、肾、淋巴结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将以上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普通琼脂、鲜血琼脂培养基中,未见细菌生长。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牛附红细胞体病。
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隔离病牛,圈舍及周围环境用绿威霸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用溴氢菊酯消灭吸血昆虫。
2.对病牛进行有效的治疗。(1)应用美达欣(主要成分为贝尼尔等)按每公斤体重0.1毫升,肌肉注射,两天1次,连用2次~3次。(2)肌肉注射红净(主要成分为土霉素),每公斤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5天。(3)病重牛辅助治疗:5%葡萄糖生理盐水1500毫升~20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毫升~200毫升,10%碳酸氢钠100毫升,维生素B120毫升,维生素C20毫升,1次静脉滴注,上下午各1次,连用3天。(4)粪便、尿液呈潜血,1次肌肉注射止血敏20毫升。(5)饲草与饲料内混合0.05%四环素,连用3天,并增加多种维生素。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5天后除一头病情比较严重的牛死亡外,其他牛全部痊愈。
小结
1.本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附红细胞体病,通过采取以上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使病牛很快康复。
2.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经过吸血昆虫传播,特别是夏秋季,是各种昆虫活动的高峰期,吸血昆虫叮咬,促使本病发生与流行。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全价饲料,增加多种维生素,增强机体的抗病力。消灭吸血昆虫,经常消毒,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3.牛发病后,要早诊断,早治疗,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避免滥用药。选用特效药物,才能使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相关知识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1临床症状

奶牛在不同年龄出现发病,由于发病有早有晚,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犊牛往往突然出现发病,精神严重萎靡,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左右,停止采食,呼吸急促,出现咳嗽,并发出湿哕音,有混杂血液的泡沫从口鼻流出,肛门会有血液流出,快速发生死亡。成年奶牛发病后,在初期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可视黏膜明显苍白或者发生黄染,后期表现出腹痛,并开始发生下痢,排出稀薄粪便,并混杂黏液、黏膜片以及血液,且散发恶臭味;体质迅速消瘦,之后被感染的牛表现出结膜苍白、贫血、肠炎以及血凝不良等症状。

2.剖检变化

对病死牛进行剖解,发现可视黏膜、浆膜发生出血;胸腔存在胶胨样的淡红色物质;心外膜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血液凝固不良,呈暗红色;肝脏色泽深浅不均,边缘发生肿胀;肺部出现纤维素性胸膜炎和肺炎病变,导致整个肺部如同肝样肉变;脾脏质地较脆;淋巴结发生肿大、出血;关节明显肿胀,且切开后发现存在化脓灶。

3实验室诊断

附红细胞体。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牛颈静脉血液进行抗凝处理,接着吸取一小滴抗凝血滴加在载玻片上,再滴加1~2倍的生理盐水进行充分混合,然后均匀涂布,并立即盖上玻片,制成血液悬滴压片,室温下静置1~2min后再使用400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红细胞无法保持球形立体形状,而呈星形、菠萝形等,且附着有不同数量的点状物质,呈现典型的附红细胞体感染,大约有60%~80%红细胞发生感染。另外,还要采取血涂片姬姆萨染色法进行检查,即再取少量抗凝血滴加在载玻片上,立即推成薄层,在室温下经过自然干燥进行姬姆萨染色,放在油镜下能够发现有附红细胞体寄生的细胞呈不规则形状,如星状、锯齿状和菠萝状等,且每个红细胞上也有不同数量的虫体寄生,虫体一般呈逗点形,球形,且具有折光性。

巴氏杆菌。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牛的肺脏组织进行触片,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的瑞氏染色液,为防止其快速变干,可稍微多滴加一些染色液,经过3min再滴加等倍的双蒸馏水进行稀释,再经过5min直接用清水进行冲洗,禁止将染液提前倾去,晾干后再使用油镜观察细菌形态,通常能够看到大部分菌体呈卵圆形,中央着色较浅,两端着色较深,呈现典型的巴氏杆菌特征。

4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只要在牛群中发现病牛,由于两种病混合感染要立即进行实验室诊断和治疗。发病奶牛立即进行隔离,提高饲养管理,对运动场及圈舍内存在的粪便及时进行清理,并使用菌毒敌或者百毒杀进行全面消毒,且每天灭虫1次,持续进行1星期。一般来说,周围环境要使用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使用按1:1600稀释的百毒杀对饲槽等饲养用具采取喷雾消毒,还要按1:1600比例在饮水中添加一定量的百毒杀。对于假定健康的牛群,可使用血虫净、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进行预防。

西药治疗。病牛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mg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或者按每千克体重使用lOmg长效土霉素,每2天1次,连续使用2~3天;或者按每千克体重使用4mL恩诺沙星和0.ImL血虫净,充分混合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病牛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05~0.08mL红弓链康注射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4天。如果病牛体温持续较高,可静脉注射由300mL25%葡萄糖注射液、lOOOmL5%葡萄糖注射液、500mL5%碳酸氢钠、lOmL10%安钠咖、20mL30%安乃近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牛心脏衰弱,可皮下或者肌肉注射20mL10%安钠咖;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可口服补液盐,或者在饲料中添加0.1%维生素C、3%红酒多糖酵母,并按每千克体重添加20mg维生素K3,混合均匀后饲喂,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调整发生损伤的肠道功能,促进恢复。

中药治疗。取30g甘草、20g红花、90g生石膏、60g当归、30g赤芍、60g白茅根、60g黄芪、40g苦参、60g仙鹤草、30g蒲黄、60g熟地、30g川芎、20g炮姜、30g桃仁、60g柴胡、30g桔梗,药物放在锅内先添加10L开水进行浸泡,经过30min再用文火进行煎煮至剩余4~5L药液,可直接灌服或者添加饲料中混饲,每天早晚各使用1次,连续使用3~5天。以上药量适合体重在100~150kg左右的病牛使用,其他病牛可根据具体体重和数量相应加减。

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 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焦虫病是由焦虫引起的有季节性的寄生虫病。有的把焦虫叫梨形虫或血孢子虫。脾是本病的传播媒介,脾吸血时可将焦虫接种到牛的血液中。焦虫的种类较多,牌的种类也较多,而且随着地区的温度不同,出没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病也不一致。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焦虫病的临床症状肉牛焦虫病的实验室检验和防治方法。

1、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8-15天的潜伏期,一般分成两种类型,即轻型和重型。轻型,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达到39.8-41℃,呈稽留热,但经过3-5天就能够恢复正常。眼结膜充血,体表淋巴结发生轻微肿胀,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往往伴有便秘现象,但通常转归良好。重型,病牛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40.6-41.8℃,大部分呈稽留热。初期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经过2-5天症状加重,反刍缓慢或者完全停止,食欲废绝,泌乳量急剧降低,肩部淋巴结往往呈鸡蛋大小肿大,初期触感较硬,按压存在疼感,之后逐渐变软。贫血不断加重,交替发生便秘和腹泻,尿液呈黄色,但不会发生血尿。可视黏膜初期潮红,之后变得苍白。症状严重时,机体快速消瘦,缩腹弓腰,往往卧地不起,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另外,妊娠母牛患病后通常会发生流产。

2、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牛,发现尸体消瘦,血液稀薄如水,凝固不良,皮下、肌肉内存在如胶状水肿的黄色脂肪和结缔组织。胸腔积液和腹水呈淡黄色,小肠浆膜发生黄染,并含有大量血液,有时局部会存在淤血斑块;真胃和皱胃等部位存在不同大小的溃疡斑点。内脏被膜发生黄染。心包积液,心肌呈红色和黄色.质地柔软;心脏外膜存在出血斑点,并散布有出血斑;心脏冠状沟也散布有出血斑。肝脏呈黄棕色,胆囊发生扩张,含有大量浓稠的胆汁。脾脏明显肿大呈圆形,一般能够达到正常大小的3-4倍,脾髓为红色。肺脏发生充血、水肿。支气管含有大量淡红色的泡沫。

3、实验室检验

直接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牛耳静脉血制成抹片,经过姬姆萨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小不均匀的红细胞,红血球内存在杆状形、逗点形、环形的虫体,一般一个红血球内含有1-4个虫体,染虫率超过70%。这是诊断该病最准确、最主要的方法。需要注意,诊断时必须鉴别病原体的形态,要注意虫体所处的位置、大小、排列,虫体中染色团块的数目和存在位置,以及不同形态虫体的数量比,尤其要注意某种虫体所特有的特殊性构造,也就是典型虫体,是诊断某种焦虫不可缺少的一个特征性依据。例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的特点是虫体呈竹芽状、杆状,且长度要比红细胞半径小。

血清学诊断。主要是采取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试验、补体结合反应等诊断该病,其中可供常规使用的方法是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对染虫率较低的带虫牛进行检疫,以及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补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环形泰勒焦虫病的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主要用于瑟氏泰勒焦虫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特异性、高敏感性,适宜在口岸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首先要使用1%马拉硫磷溶液来杀灭蜱虫,防止疫情蔓延。接着进行抗血液原虫,可选择使用市场有售的血虫净(主要成分是三氮眯),按体重使用5-7mgjkg,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10%溶液后进行肌肉深部注射,间隔24小时1次,连续使用2-3次,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感染该病的妊娠母牛,还要配合使用黄体酮,每次注射100mg,可有效进行安胎,避免发生流产。另外,还可进行强心补液,可静脉注射由2000mL25%葡萄糖溶液、200mL维生素C注射液、20-30mL10%安钠咖注射液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用3-5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输血疗法。如果病牛症状严重,且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输血治疗。输血前要先采取生物试验,即取100mL供体牛血,经过10-15min后将血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观察其反应。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牛反应比较迟钝,要进行2次静脉注射。如果病牛输血后没有出现异常反应,则可取1500-2000mL供体牛血液,注意分成多次采集,每次适宜采集大约450mL血液,放在添加有10%氯化钙抗凝剂的贮血瓶中储存,且在采集过程中不断轻轻摇晃瓶体,防止发生凝血。采集血液结束后,就可给病牛进行输血。

及时灭蜱。加强灭蜱,一般可分成2次进行,第一次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进行,此时牛体上的若虫处于越冬时期;第二次在5-7月份进行。牛体灭蜱可选择使用1:400倍稀释的敌百虫溶液或者螨净水进行喷浴,连续进行2次,每次间隔15天,但要注意在夏季降雨后进行补喷,直到度过感染季。圈舍灭蜱一般选择在4-5月份和8-9月份进行,主要是用水泥或者泥土堵塞墙缝,以将雌蜱幼虫堵塞闷死,同时还要喷洒药物消灭幼虫。另外,也可按体重使用3mgjkg贝尼尔,配制成7%的溶液用于深部肌肉注射,每间隔20天用药1次,能够有效预防该病。

牛焦虫病防治措施
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
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5—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本病多发生于1~3岁牛只,成年牛发病较少,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根据湖南天华实业有限公司三个牛场的经验,国外纯种安格斯牛比安本杂交牛发病率高60%以上,安本杂交牛比本地牛发病率高17%以上。感染过焦虫的牛可对同种虫体产生带虫免疫,但不同焦虫之间没有交叉免疫现象。
引起牛焦虫病的焦虫可分为牛巴贝西焦虫病和牛环形泰勒焦虫病两种。
1、牛巴贝西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为9—15天,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以上,呈稽留热。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消失,反刍停止,呼吸和心跳增快,可视黏膜黄染,有点状出血,初期拉稀,后期便秘,尿呈红色乃至酱油色。红细胞减少,血红素指数下降,急性病例可在2—6天内死亡。轻症病畜几天后体温下降,恢复较慢。
2、牛泰勒焦虫病
该病潜伏期14—20天,病初体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到40.5—41.7℃,呈稽留热,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精神萎顿,结膜潮红。中期体表淋巴结显着肿大,为正常的2—5倍。反刍停止,先便秘后腹泻,粪中带血丝。可视黏膜有出血斑点。步态蹒跚,起立困难。后期结膜苍白,黄染,在眼睑和尾部皮肤较薄的部位出现粟粒至扁豆大的深红色出血斑点,病牛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
焦虫病的诊断
1、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断
首先要作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当地气候环境、自然条件、饲养方式等;然后调查蜱的种类,通过蜱的种类调查可以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病原。根据患畜的表现进行临床诊断,虽准确性不高,但在基层有其实用意义。必要时可用抗焦虫药物(如贝尼尔等)进行治疗性试验,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血涂片检查。
2、血液涂片检查
无菌采患牛耳缘静脉血抹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内有环形、逗点形、杆状形虫体,一个红细胞内有虫体1~4个,染虫率达70%以上,这是最主要且较准确的诊断方法。诊断时,病原体的形态鉴别非常重要,要仔细观察虫体的大小、所处位置、排列、染色团块在虫体中的位置和数目以及各种形态的虫体数量比,特别应注意某种虫体所具有特异性构造(典型虫体),这一特征是诊断某种焦虫必不可少的依据。如牛瑟氏泰勒焦虫特点:虫体呈杆状、竹芽状,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牛双芽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染色质有团块状、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锐角;牛巴贝斯焦虫特点: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多位于红细胞边缘或偏中部,双梨子型虫体以其尖端相连呈钝角;边虫镜检的特点:虫体80%以上位于红细胞边缘,圆形,边缘整齐。一个红细胞可以附着1~16个虫体,甚至更多,个体较小。当它在繁殖阶段时,虫体呈多样性,有圆形、三角形等,但在带虫阶段一般呈圆形;附红体镜检的特点: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或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色虫体,折光性很强,除寄生在红细胞表面还可寄生在血浆中,且姬氏染色中环行体较多见。
如果焦虫处于感染的旺盛期,在细胞外也可能镜检到少量的虫体,应注意与边虫、附红体感染相区别。镜检时应逐个视野、逐个细胞地进行,如细胞染虫率不高,通常一个视野中只有很少几个染虫的细胞,还要正确的区分虫体和杂质,切不可操之过急,草率做出结论,以免漏诊或误诊。
患病牛要及早治疗,扑灭体表的蜱。良好的饲养管理和护理对愈后有良好的效果。防治方法如下:
1、治疗:
(1)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4毫克,配成10%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可有效保护3--4个月。
(2)贝尼尔,每公斤体重用3.5-3.8毫克,配成5%—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轻症1次即可,必要时每天1次,连注2—3次。水牛对此药较敏感,一般用药1次较安全,连续使用,易出现毒性反应,甚至死亡;黄牛偶尔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等副作用,可很快消失。
(3)黄色素,每公斤体重3—4毫克,配成0.5%—1%溶液静脉注射,症状未减轻时,24小时后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的数日内须避免烈日照射。注射时,切忌将药液漏到血管外。
(4)阿卡普林,每公斤体重用0.6—1毫克,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有时注射后数分钟出现起卧不安,肌肉震颤,流涎、出汗、呼吸困难等副作用(孕牛可能流产),一般于1—4小时后自行消失。若不消失,可皮下注射阿托品,每公斤体重10毫克,能迅速解除副作用。
(5)在选用以上药物(一种或两种药物配合)治疗的同时,还应该采用对症疗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如用维生素B12治疗贫血,中等个体的牛1次皮下注射1—1.5毫升(80—120毫克),有条件的,可应用输血疗法,效果更好。
2、预防:
(1)有蜱的地区应定期灭蜱,牛舍内1米以下的墙壁,要用杀虫药涂抹,杀灭残留蜱。
(2)对牛体表的蜱要定期喷药或药浴,以便杀灭之。
(3)不要到有蜱的牧场放牧,对在不安全牧场放牧的牛群,于发病季节前,定期药物预防,以防发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8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