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早期断奶仔兔的成活率的措施

1吃足初乳。仔兔出生后两周龄体重可达到初生重的3倍,所需营养全靠母乳,如果仔兔吃不足母乳,会影响其生长和体质,给早期断乳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母兔产仔后要经常观察仔兔是否吃足奶水,如果母兔的母性不强,要强制哺乳或寄养,对缺奶的母兔要加强营养,适当增加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使母乳能充分满足幼兔需要。
2适时补料。仔兔开眼后,母乳越来越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如不及时补料,势必使仔兔体质瘦弱,所以,在仔兔16日龄时,就应给少量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饲料,如豆浆、牛奶或优质的嫩草和青菜叶等。仔兔到18日龄时开始喂给少量的配合精料。加强其胃肠消化机能的锻炼。到21日龄时,在饲料中添加食母生。以促进仔兔体质强壮,为早期断乳打好基础。
3防止应激。在仔兔断乳前后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断乳前后采用相同的饲料,以后逐渐缓慢过渡,不至于因急剧改变饲料而降低食欲或引起消化不良,当仔兔19日龄时把母兔从原笼中取出。将母兔与仔兔分开饲养,早晚定时把母兔送回原笼,让母兔给仔兔喂奶,防止仔兔断乳时产生孤独感,断乳后的仔兔最好仍在笼中饲养两个星期,以后再分笼饲养,以减少刺激。
4控制采食。仔兔断奶后生长发育快,采食量大,但消化力弱,如果不定时限量,任其自由采食,就会使胃内整天处于充满状态,加重胃肠负担。定时定量喂料,可避免过食和胃扩张,使腹泻发病减少。有助于断乳仔兔成活率的提高。
5加强管理。仔兔对外界环境较为敏感,应避免在兔舍周围燃放鞭炮,或高声喧哗等。兔舍内的灯光切忌忽明忽暗,仔兔以在狭小黑暗的环境中生活为佳。严格仔兔分群,将仔兔按大小、强弱、公母分为3群,以利于区别饲养,保证仔兔快速生长发育和群体长势一致。严防猫、狗、鼠等动物侵袭仔兔。
6预防疾病。首先要观察仔兔粪便,如发现变软,()不成团粒,预示可能发生腹泻,应立即补充干草,减少精料,酌情投给肠道消炎抗菌药物:如发生便秘,应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并加强运动;其次是观察精神、动态,如发现不愿活动、食欲不振等,应进行检查,及早查明原因,适时采取治疗措施:第三要经常观测兔舍的温度、湿度和氨气含量,加强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第四要搞好卫生防疫。圈舍、兔笼及用具要用消毒药物严格消毒,保持地面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在饲料中要适量加入三字球虫粉、氯苯胍、磺胺二甲基嘧啶等药物,可预防兔球虫病的发生。同时要定期注射兔瘟、兔巴氏杆菌等疫(菌)苗,防止兔瘟、巴氏杆菌等疫病发生。
胡真静
不好好学习的后果
儿子对爹抱怨道:我们家的房子怎么这么小啊!
爹说:儿啊,现在房价太高了,爹没有那么多钱。
紧接着爹又说: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挣钱买大大的房子!
儿子听后,疑惑地问:那你小时候为啥不好好学习?
面试事件
有人来面试。
我:你学什么专业的?
面试者:计算机。
我:那好啊!从事软件开发还是硬件维修?
面试者:搬运。

相关推荐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我国的养殖业有着良好的竞争力,在国际的市场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如何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让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避免犊牛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
二、加强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便于犊牛呼吸与吮乳,若犊牛吸入黏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犊牛两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干净再进行人工呼吸,帮助犊牛恢复自主呼吸。犊牛脐带若没有自然扯断需人工断脐,断脐后,为防止犊牛受凉,尽快将其被毛擦干。鉴于犊牛自身各器官和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没有适应能力,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疾病而死亡。因此,为确保犊牛健康,增强其抵抗力,必须让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三、注重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够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给犊牛喂奶,通常会造成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会溢入前胃,而犊牛前胃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极易引起异常发酵,严重时可导致犊牛死亡。建议犊牛出生4周后使用奶桶喂奶,且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及时擦除犊牛口角的乳汁,防止犊牛反舔自身脐带和乳头。
常乳可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然而其维生素C、铁质的含量较少且能量也不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在饲喂常乳时还应加强补饲管理,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后1周,在饲槽内添加优质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仅可以锻炼犊牛消化器官,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而且也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采食植物性饲料时,难免有各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这些寄生虫在犊牛体内繁殖生长,汲取犊牛机体的营养,导致犊牛机体代谢不良,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为此,一定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采用广谱驱虫药有较好的效果。
四、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
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对于轻度脐带炎病牛,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粪便。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黏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
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条件,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生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牛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细菌。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通风、及时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疗。

提高牛养殖中牛犊成活率技术的方法
1、完善牛犊的营养结构
牛犊的营养所需物质较成年的牛来说更为复杂,牛犊自身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较多。如果在牛犊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对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牛犊将不能完善自身的各系统机能,最终严重的情况会致使牛犊死亡。牛犊在哺乳期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母乳喂养,牛奶中含有很多牛犊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营养物质是天然进行配比的,对提高牛犊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牛犊成长一段时期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使其进行饲料的喂养。在牛养殖业中牛犊的养殖最为注意营养结构,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就要将牛犊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其饲料中各种成分进行严格的配比,保证供给牛犊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2、为牛犊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牛犊在成长后期要进行放牧,草场的气候特点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犊的成活率,所以依草定畜,科学利用草场,发展持久畜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目标。草场资源应用不尽合理,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草场退化,畜群体质下降,成活率降低。所以现阶段找到适合气候的草场是十分困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充分利用夏秋季草场初级生产力高,营养丰富的优势,开展季节性放牧,夏秋牧场应集中在高山、边远地区,克服这类草场的“轻牧”现象,同时也可减轻冬春季草场的“过牧”现象,使冬春季草场自然贮草量增多。这种放牧的方法会将增加我国的牧场数量,对牧场的气候条件的改善也有良好的影响。只有科学利用草场资源才能使畜牧业持久稳定地发展,所以我国需要珍惜现有的草场资源。
3、预防牛类疾病
在牛养殖业中预防牛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养殖的牛一旦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就会在整个牛群中进行扩散,最终使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犊在刚出生不久后的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对外界的病毒进行预防与抵抗,所以牛犊是最容易患得牛类疾病的。牛犊出生后两星期内是患病的高峰期,大多数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细菌滋生。是肺炎和下痢这与其所处牛舍的环境有关。牛舍要尽量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以保证牛牛犊的哺乳过程要根据牛犊的生长过程而改犊有新鲜、充足、卫生的饮水冬季时则应饮温水。预防牛类疾病就要从牛犊时期开始,对刚出生的牛犊进行所有易感染类疾病疫苗的注射,防止牛犊在出生不久后就感染传染性疾病,最终导致牛犊的大批死亡。结语
我国的养殖业是所有产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它的发展在近些年中也是较快的。但在发展的历程中仍会出现一些制约我国养殖业继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找出相应的制约因素,利用现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找出解决的办法,严格的按照解决办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养殖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才能越来越顺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提高河蟹早期成活率的两大法宝



很多人的逻辑很简单,要想饭多,就多放米,同样,要想蟹产量高,就多放苗。基于这种思维,在刚刚过去的20xx,湖区围网养殖增加到1000只每亩以上,以高产为代表的常州武进、儒林地区密度增加到20xx底各地区河蟹产量来看,大部分地区没有因为高密度带来高产量,反而减产。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大家不重视早期管理,光顾着自己逍遥自在,把小蟹苗忽视了,结果蟹苗的成活率大打折扣。这时,有人要说话了,不是我不管,实在不知道怎么管。那如何做好早期管理,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呢?实践证明:强化营养和稳定水质是两个关键点。
强化营养
营养是蟹苗生长的必要条件,早期如果营养缺乏生长速度就会下降,甚至体质弱,抗应激能力差,经常出现“拉脚”、“顶壳”等蜕壳不遂现象,而蟹苗吃得饱,营养才有保障。因此早投喂、投喂足尤其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1、人工投喂。早期投喂最好以适口性好的饵料为主,比如早期的开口料、冰鲜鱼、豆粕等,保证蟹苗正常摄食。温度低时,深水区投喂;温度高时,可以扩大投喂面积。由于蟹苗个体小、体质弱,消化能力不足,我们可以人为加入一些诱食剂和一些助消化、营养保健类的产品来提高消化率和吸收率。
2、培养天然饵料。比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这些非常优质的活饵料,对小虾、小蟹生长极为有利,所以早期我们要多肥水,保持藻类的丰度。肥水产品的选择是很有讲究的,要选择一些营养全、溶解好、易吸收、高碳低氮的有机肥料。切忌乱肥,因为质量差的肥料会残留于池塘底部,造成一些氨氮、亚硝酸等毒性增加。
3、多向池塘中泼洒一些营养物质。比如氨基酸电解质多维、超Vc、营养增强剂、复合有机钙等,也会提高虾蟹苗的营养积累,强化体质、促进蜕壳。我们熟悉的一些高产地区宜兴新建、金坛儒林等等一些养殖较好的客户,在早期虾蟹苗饵料摄入少,营养不足的时候,每年都大量地泼浇营养,尤其蜕壳前后,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冰冻活鲫鱼
投喂的牛肝
冰鲜鱼添加“营养快线”
稳定水质
首先,保持较深水位。水位尽量提高至60-80公分,甚至更深。由于早期天气多变,昼夜温差大,水温也会忽高忽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都容易感冒,何况我们的小蟹呢。为了他们能够活下来,还是要保持适当的水深,水深了水温变化会缓慢一些,能够给他们一个适应的时间。理由是水深水体相对大,水体大水就稳定,想想我们的湖区围网养殖或者是江河湖泊中的虾蟹,大风大雨对他们影响就很小。所以建议养殖朋友们提早加深水位,尤其是这几天会大幅度降温,水浅、水瘦的池塘虾苗蟹苗会产生强烈应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其次,注意肥水。水肥的池塘比水瘦的池塘水质更稳定,我们早期要尽可能的早肥水、定期追肥,以培养大型的藻类、优质藻类为主,刚刚肥起来的水由于小藻类多,看起来很清爽、很嫩,但是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出现倒藻。定期的追肥,可以把藻类逐渐向着大型化、多样化方向培养。藻类种类越多、越大水质就越稳定,池塘中生物链越复杂水质就越稳定,有时候池塘有点虫子也不要过分担心,除了它可以作为虾苗蟹苗的优质饵料外,也是生物链的一部分,消灭池塘的一些有机质。杀虫会破坏水质稳定,产生药物残留,毒害虾苗蟹苗。
然后,减少人为破坏水质。早期蟹塘中最常见的就是青苔、水浑、草脏、颤藻等问题,见到这些问题很多养殖朋友“很有经验”,采取杀灭的措施,殊不知这些杀苔、杀藻药物同时也杀掉了有益藻类、提高了氨氮、亚硝酸盐等一些指标,破坏了水质。产生的药物刺激和过量的毒素残留也会影响到蟹苗的成活。另外注意就是下雨前后、用药前后注意解毒稳水,补充碳源,稳定水质,防止倒藻。
综上所述,河蟹养殖早期提高成活率重要措施就是强化营养、稳定水质。

提高肉仔狗成活率的管理方法


仔狗由母体产出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还不健全,对外界不良因素抵抗力很弱,很容易得病。据统计,仔狗在前八周的死亡率高达34%,给饲养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要提高肉仔狗的成活率,需把好以下六关:
一、把好妊娠母狗免疫驱虫关
在母狗妊娠45天、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进行1次免疫注射,可让胎儿得到有效的被动免疫,从而增强幼狗的抗病能力。同时,妊娠母狗应勤运动,每天至少保证早晚运动两次,每次运动时间为1小时。妊娠母狗应喂给全价配合饲料,所用原料要求新鲜、营养丰富,不能用腐败变质原料,以防母狗中毒和造成胎儿流产、死亡等。
二、把好初乳关
仔狗出生后要立即吃上母乳并且吃饱吃足,尤其是3~5天的初乳。初乳不足是仔狗感染和肝肺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所以仔狗出生后要及早吃到初乳。仔狗在眼睛未睁开之前,只能靠触觉寻找乳房,需要人工辅助寻找和固定乳头。将出生的弱狗调整并固定在泌乳量多的后两对或后3对乳头上,把健壮的仔狗调整并固定在泌乳量少的前边两对乳头上,这样可使仔狗生长发育均匀一致。
三、把好开食特补关
当仔狗出现哺乳后不能安静休息和睡眠,到处乱爬,茫然寻找乳头而母狗又不愿意继续哺乳时,说明母狗乳汁已不足。这时饲养人员要训练仔狗开食,最好先给一些流食,以新鲜牛奶为佳,经煮沸用消毒奶瓶喂给,奶温在27~30℃,当仔狗睁眼后,就可把牛奶倒在小盘子里让其舔食,通过自由舔食能够锻炼胃肠功能,使其逐步适应以后的独立生活。出生15天以内的仔狗,每只补给50毫升牛奶,15~19天的仔狗每只补给100毫升,至20天时增至200毫升,可在牛奶中加入少量米汤或稀饭。25天后再加入一些浓的肉汤,稀饭和肉汤喂量可由20~30克逐渐增加至200~300克,每日分3次或4次喂给。30天后,可加入切碎的熟肉,每次15~20克,每日早晚补给两次,以后逐渐增加补饲量。补饲的食物主要是牛奶、鸡蛋、碎肉、稀饭等加在一起的半流食,含蛋白量应高些,可以适当地供给鱼肝油、骨粉等。一般在6周左右断奶。另外,仔狗在哺乳期容易缺铁,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铁铜合剂、铁钴合剂等。
四、把好旺食断奶关
仔狗30日龄后,消化机能渐趋增强,食量大增,体重迅速增加,开始进入旺食阶段。为了提高断奶体重,应喂给哺乳母狗适口性强、香甜、口感细腻的优质饲料,饲料全价多样化、营养丰富,以促使母狗发挥最大的产奶性能,力争仔狗40~50天断奶时,个体重在4.1千克以上。
1.做好两维持仔狗断奶后l~3周,由于生活条件突然改变,往往精神不安,食欲不振,增重缓慢甚至体重减轻或得病,尤其是哺乳期内开食晚、吃补料少的仔狗更为明显。()断奶时可让母狗离开原圈,让仔狗留养,待仔狗适应生活环境后再转入仔狗舍,并且断奶半个月内应保持原饲料不变。
2.实行三过渡应做好饲料、饲养制度和生活环境的过渡。在断奶前要使仔狗习惯采食断乳后所用的饲料,每天替换一小部分原饲料,断奶半个月后逐步过渡到新的饲料。断奶半个月内应保持原哺乳期补饲次数和时间不变,同时经常供给清洁饮水。对断奶仔狗的饲养是否适宜,可从粪便和体况的变化判断。另外,做好环境过渡也非常重要。为了减轻仔狗因脱离母狗的不安,最好采取不调离原圈、不分群的办法,根据生产需要非调离不可的,应在断奶后10~15天进行。分群前3~5天,让仔狗在一起运动和同槽采食,使其相互熟悉,然后根据不同饲养要求,以及仔狗的性格、体重大小、采食速度等分群,一般以4~6头或10~12头1群为宜。
3.坚持六定饲养方面要做到定时、定量、定温度、定人员、定地点、定用具。定时是每天按指定的时间饲喂,让狗形成习惯。定量指的是少给勤添看槽添,每餐让吃七八成饱,下次饲喂之前使狗有饥饿感。食物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更不能喂带冰碴的饲料,适宜的食物温度为35~38℃。定人员是指不能随意更换饲养员。狗有在固定位置吃食的习惯,定点饲喂有利于仔狗集中精力安静采食,也能防止狗群争食现象。饲养用的饲槽、水槽、清理圈舍的各种用具要固定在某一个圈内或专狗使用,不能随意串换使用,还要定期消毒,剩食及时清理,食具用后要洗刷,放在日光下暴晒或蒸煮,夏季更要坚持,以防止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五、把好疫病预防关
通常仔狗出生后吃到母狗初乳即产生很强的免疫能力,增强了机体对传染病的抗病力。但是这种免疫力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机体抗病能力随之下降,为保持机体不受传染病的威胁,仔狗45日龄之后就要开始免疫,2个月龄以上的幼狗做好五联苗或六联苗的免疫接种。
六、把好驱虫关
寄生虫对仔狗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所以,仔狗在20日龄时就要开始驱虫,以后每月定期抽检和驱虫1次,可用盐酸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1次口服10毫克,1周后再服1次,或用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次口服100毫克,连服3天,驱虫率可达到95%。
此外,还应设护仔栏,防止仔狗出生后被母狗压死、踩死;保持狗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和污物;定期消毒,垫草要经常更换和日晒,防止病原传播,减少疾病发生,从而提高仔狗的成活率。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农业技术高级中学邮编:063306)

提高亲蟹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过程中亲蟹的培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亲蟹的抱卵率、抱卵量以及胚胎质量直接影响河蟹育苗的成败。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提高亲蟹成活率和胚胎质量的技术措施,并在育苗生产中取得成功,现将技术要领总结如下:
一、亲蟹的选购与强化培育
亲蟹最好在10月初,当水温低于18℃时选购。选购亲蟹时一定要避开养蟹多发病的地区,最好由大水面养殖区选购,并应注意异地选择雌蟹和雄蟹,以避免近亲繁殖。选择亲蟹时不要选择大规格雌蟹做亲蟹,以免亲蟹催产交配后抱卵率低,在升温催熟过程中死亡率高。雌蟹应选择体重在90g-130g之间,腹背交接处饱满为好;雄蟹应选择体重在100g-150g之间,大螯强壮有力为好;雌雄比例为2-3:1比较合适。选蟹时应挑选肢体齐全完整、活力好、青背白肚、体表洁净且无粘附物的健康二龄蟹作为亲蟹。
亲蟹入池前用淡水冲洗,然后用200ppm福尔马林浸泡30分钟,以杀灭
蟹体所附的寄生虫和致病菌;亲蟹下池后,培育时间应在20天左右,以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并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免疫多糖和Vc。
二、亲蟹的交配
水温12℃-14℃时进行河蟹的交配工作最好,放养密度不宜过大,应控制在350kg/亩为宜;池底最好为稍硬一些的泥底,以便雌蟹产卵时能把身体半埋进去,避免雄蟹的干扰而停止产卵;交配所用的海水盐度最好控制在20‰左右,经过15天即可获得90%以上的抱卵蟹,其抱卵量平均在20万粒/只左右。
三、室外土池越冬
实践证明,未经过室外低温越冬的抱卵蟹,其受精卵的胚胎发育不同步,以致造成育苗工作的失败,因此,要把交配好的抱卵蟹拣出放到土池中进行低温培育,以保证抱卵蟹胚胎的同步发育,并达到生理成熟。
在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有:首先,越冬池池底铺5cm-8cm的沙,并应放置一些隐蔽物以减少抱卵蟹爬动,放养密度为50只/平方米-60只/平方米,水深保持在1.0m以上,盐度20‰,且根据水质情况适时适量换水,以保持水质清新;其次,要坚持投喂新鲜、不变质的饵料,以沙蚕为好,并在饵料中适量添加免疫多糖和Vc,以提高抱卵蟹自身的免疫机能;最后,坚持每周施用20ppm生石灰1次,兑水化浆全池均匀泼洒,以增加抱卵蟹钙质。
四、室内升温培育
把抱卵蟹由室外土池捕出,经蟹体消毒后进入室内车间升温培育,放养密度一般为20只/平方米,池底设置有隐蔽物,饵料以活沙蚕为主。培育用水要经过10ppm漂白粉处理,再用200目进水网袋过滤后方可使用,一般每隔3天-4天换水1次,并且清除池内死蟹、残饵、污物。此时,水温由8℃-12℃每天升温1℃-2℃,升至16℃时维持,到胚胎发育至新月透明期后再升至19℃维持,直到出苗,此过程约25天,抱卵蟹成活率在90%以上。
五、分析与讨论
1.在选购亲蟹前要对养殖区多做一些调查,看亲蟹是否发过病,是否患有拟阿脑虫病。此病对亲蟹的危害极大,若购回的亲蟹有拟阿脑虫病,其越冬的死亡率可高达70%。
2.在抱卵蟹培育的换水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调节池水的盐度,使盐度始终保持在20‰,且一日之内的盐度差控制在±1‰之内。尤其当胚胎发育到新月期之前更应注意,否则盐度忽高忽低极易造成抱卵蟹脱卵。
3.在抱卵蟹室内培育过程中,要坚持每天投喂前吸污1次,保持水质清新。坚持“少投勤投”的投喂原则,在整个亲蟹培育中,饵料始终坚持添加适量的免疫多糖和Vc,可以有促进抱卵蟹胚胎发育和提高亲体免疫抗病力的功效。每天应坚持观察抱卵蟹的摄食情况和胚胎发育的情况,如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诊断清楚,对症采取相应措施。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我们今天就邀请到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博士,继续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现在王教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王教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在上次的节目时间里呢,王教授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种母猪的选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种母猪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父母代母猪。还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注重个体选择和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王教授还按照不同的饲养阶段介绍了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节目的最后呢您还介绍了哺乳母猪接产和难产的处理要点,哺乳母猪饲养管理还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掌握呢?

专家:还有就是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仔猪吃到初乳。关于吃上初乳,我们要求小猪在出生24小时之内要固定奶头吃上初乳。吃上初乳后把仔猪放入保育箱,进行仔猪保温,这是关于固定奶头的事。

还要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一定要保证充足清洁饮水的供给;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特别要注意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再一个就是断奶时间的问题,要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条件好的猪场,如果保育舍的温度可以保证,而且有比较好的仔猪料,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21天以前断奶,断奶体重要求不小于7千克。在夏季或冬季,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或者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可以适当晚断奶几天。所谓的28天左右断奶,也就是说现在生产工艺以周来进行,也就是4周,实际情况来讲超不过28天,平均24、25天就可以断奶,关键是考虑断奶仔猪的体重。这是断奶仔猪体重的问题。

提供良好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没有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我们已经说到了母猪生出小猪了,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吧。

专家:好的。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产房里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产房里适温在20℃左右,大猪比较适合。对小猪来说,仔猪刚出生以后,要求的所适宜的温度在32~34C左右,这就是一个矛盾了,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左右,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

第二要加强分娩护理,减少仔猪死亡。主要做法是正确推算母猪的预产期,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加强护理,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要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最好是出生头一天就吃上,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的方法,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要求在3日内必须固定好奶头。母猪的乳头前后泌乳量是有一定差别的,固定奶头要考虑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前中部泌乳量好一些,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主持人:嗯,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哺乳仔猪在饲养管理上,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另外要加强分娩护理,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还要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王教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还有其他的技术要点吗?

专家:有。我们通常讲母猪在它的一生当中不是总下大窝,还有小窝,大家知道母猪的奶头是固定的,是6对还是7对,每窝的产仔数有时多有时少,比如它只有12个奶头,它这窝下了13只甚至14只,另外的猪尽管奶头多但只下了7,8个怎么办,这就需要调整,就是寄养技术。如果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代养,就是仔猪寄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寄养时,感觉不出来是外面进来的。一般来讲在被寄养仔猪身上涂沫药物或保姆猪粪尿,这样其他仔猪认为它们是同一窝的,避免打架。

还要注意补铁、补料问题。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有利于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以饲喂开食料,主要目的是让仔猪认料,有助于将来母猪的奶不够时,可采用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仔猪断奶重。

还要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主持人: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呢?

专家: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特别要注意清洁饮水的供给问题。

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这样就避免了断奶仔猪转群时的应激问题。

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

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固定采食、躺卧、排便,三点定位,主要目的是便于管理,减少疾病传播。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小公猪去势,肥公猪要去势,去势早一些较好,小公猪在7~10日龄进行阉割。补料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料补好。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尽管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很到位,但也难免会有生下弱胎和小胎,而且新生子猪本身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过挣钱,所以让仔猪都能成活下来是关键。而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子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生产中对初生子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子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做好保温工作:

子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子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日龄~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日龄~14日龄为26℃~28℃。新生子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子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子猪冻僵、冻死。现在已步入晚秋,晚上温度已在18℃以下,此时如子猪再不能及时吃上初rǔ,很容易变成弱子,甚至会造成伤亡。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子,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子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后把猪赶到舍外排粪便,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

采用产床产子母猪采用产床产子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子猪及子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子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子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固定rǔ头吃好初rǔ:

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rǔ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rǔ汁供应。

子猪出生后2天~3天内让子猪及时吃上初rǔ是提高子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rǔ可使子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子猪固定rǔ头,即人为将子猪放于母猪rǔ头边,并帮助其固定rǔ头,吃上初rǔ。让子猪养成固定rǔ头吮rǔ的习惯。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前边的rǔ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rǔ头,因为前边的泌rǔ量比后边的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到足够的rǔ汁,提高子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子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子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子猪死亡。子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子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子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子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子猪健康生长。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子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rǔ期间供给子猪的铁量不足5%时,子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子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

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预防子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子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及早补料:

哺rǔ21天后,母猪泌rǔ高峰期已过,泌rǔ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rǔ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rǔ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子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的饲料,在5日龄~7日龄时对子猪进行补料,即将子猪关在保温箱内,待子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次~4次。子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寄养:

当子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须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子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天~2天的初rǔ。子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子猪和本栏的子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子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rǔ。

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子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633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