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季节河蟹养殖户如何防控软壳蟹?


高温软壳蟹防控要点
进入高温期,池塘环境开始剧烈变化,螃蟹进入一个危险而重要的时期。众所周知,螃蟹的习性是怕热不怕冷,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河蟹的活力、食欲、抵抗力逐步下降,特别是水位过浅、水草过早衰败的塘口,中下层温度较高,河蟹易焦虑、急躁、活动量大,消耗体内能量,而吃食较少,,营养得不到补充,最终导致蜕壳无力,出现软壳现象。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的螃蟹体质较差,活力不强,呼吸频率下降,造成生理性缺氧,易爆发疾病,水温过高也是水瘪子蟹的诱因之一,要引起重视。
近期有许多养殖户反映草边上出现大量软壳蟹、有的还有点活力,缓慢爬行,大多数处于高温昏迷状态,不久便伤亡。特别今天天气不正常,上半月阴雨较多,到了中下旬温度一下子上来,水温、PH、溶氧等变化较大,出现大量软壳蟹。其实高温季节受水温和水质影响,加上伊乐藻为主的塘口,进入7月水草大量上浮腐烂,失去水草的天然遮阴净水作用,河蟹很少出现大量蜕壳,等到温度降下来后再蜕最后一壳(白露前后)。而我们看到的高温期蜕壳的螃蟹许多是应激性蜕壳,这类螃蟹体质较差,受光照、温度、底热、低溶氧等刺激后提前蜕壳,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营养积累,缺少钙质和能量,导致蜕壳不遂和软壳现象,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的情况下,蜕完壳后螃蟹上草,表层水温高,直接引发高温伤亡。
水过浅、过瘦,应激性蜕壳多
哪些池塘易出现软壳蟹?
1、水位过浅、没有水草的池塘。导致水温过高,水体缺氧,亚硝酸盐偏高,应激反应重,河蟹蜕壳生长受阻。
2、透明度过高,水质较瘦的塘口。此类塘口光照过强,对河蟹造成较大刺激,引起生理活动紊乱,同时营养不足,水体缺乏钙、磷等蜕壳必须物质,导致营养积累不够,出现大量软壳蟹。
3、蓝藻爆发、水草腐烂的塘口。螃蟹蜕壳过程中对溶氧的要求比平时更高,高温季节晚上蜕壳较多,此时水体缺氧易导致蜕壳无力,出现软壳现象。
水草衰败造成河蟹软壳现象居多
4、高温杀蓝藻的塘口,导致缺氧和慢性中毒,影响螃蟹蜕壳,造成软壳。
蓝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粘性大,缺氧
轻度水瘪子病的螃蟹有时也能蜕壳,但蜕完后甲壳硬化时间比正常螃蟹长,营养补充不到位基本以软壳居多,部分水瘪子螃蟹蜕壳时将所有体力和能量消耗在蜕壳上,若蜕完后水环境变化过快及营养补充不到位,极易引发大量伤亡,需引起重视。
防控高温软壳蟹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维持水位、不可过浅,太浅的没草的塘口晚上及时打水,补充新鲜水源。
2、气温较高、闷热天气晚上及时开增氧机,防止缺氧。
3、经常杀蓝藻的塘口(高温不建议大规模杀蓝藻)一定要及时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同时稳定水体PH值。
4、出现少量软壳蟹时,及时全池泼洒金维安+离子钙,补充河蟹营养,防止应激性蜕壳伤亡,提高河蟹体质,增强食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瘪子病。
5、水草烂的塘口建议高温期每个星期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减少底部耗氧,防止缺氧和毒素杂菌蓄积,降低河蟹发病率,同时移栽水花生或从其他塘口拉点水草过来,帮助螃蟹蜕壳。
6、水草大量上浮后(尤其是伊乐藻),不要过度捞除(把发黑腐烂的捞吊就行),否则水面上没有水草覆盖容易导致下层水温过高,建议及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急救水草,提高其活力和抗逆性,减少腐烂。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养殖户解决问题,欢迎转发。

相关知识

高温季节养殖户要谨防河蟹疾病高发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一、.黑鳃病
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1、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2、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面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三、甲壳溃疡病
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1、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二是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2)治疗:一是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二是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三是用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四、烂肢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1、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2、防治方法:
(1)预防:一是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二是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三是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2)治疗:一是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二是用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三是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河蟹养殖户如何轻松迎战高温?



高温来临,水温由凉转烫,底部温度也由29℃上升至32℃左右,晚上螃蟹上岸越来越频繁。螃蟹正式进入发病高峰期,池塘伤亡已经由一天几个上升到一天一亩1-5个多。
众所周知螃蟹伤亡是由内外环境恶化引起。往年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伤亡较常见,今年情况有所不同,养殖户吃了去年草烂死蟹的亏,对上浮伊乐藻的重视性高于一切,早早的就把上浮烂根发黄发红的草清除。再加上近几年养殖户对底质改良的重视,今年高温外环境恶化引起的大面积上岸死亡情况不多见。
然而前中期气候太适宜螃蟹生长,前两壳弱苗基本没淘汰,加上近几年苗种整体的退化以及对螃蟹内环境的忽视,导致今年出现新的淘汰方式--进笼不出笼,空肠空胃,抓脚零星死蟹。虽然今年气候到目前为止还是很适宜螃蟹生长的,但同样也适宜病菌的生长,有害菌在底部水中大量繁殖,直接影响螃蟹正常蜕壳生长,螃蟹出现伤亡。
螃蟹伤亡严重
轻松渡过高温,以下几点一定要注意:
1、每天在凌晨(表层水温降低后)开始加水,视池塘情况,确定加水时间。
2、收起地笼,减小螃蟹损伤。
3、缺草的池塘,要补水花生、水葫芦及金鱼藻等,建议草窝要大些,能遮挡太阳光降低水温的同时也能提供栖息地。
4、改善池塘池塘环境,使用仕菌皇或者蛭菌110控制病原菌,再用底立安或底福康改底;改底后使用藻澎湃或水金膏调节藻相,养护促进水草抗高温能力;建议10-15天使用一次。
5、喂料可以改为2-3次,傍晚一次,晚上9-10次(为主)使用甘舒康+丁克+仕菌皇/蛭菌110内服调理内环境,每次5-7天。

低温季节河蟹养殖户如何肥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早春时节是我们播种的季节,也是河蟹养殖户前期比较重要的时节。很多有经验的养殖老板在栽完伊乐藻后选择在晴天的时候肥水,但是我们发现早期肥水难肥。
早春肥水一直肥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阴雨天气比较多,气温偏低,水温也会偏低,藻类殖速度慢,新陈代谢慢,藻类起不来。
2:缺乏藻种,缺乏藻类必需的营养元素。
3:青苔,泥皮,水体有机质过多。
4:浮游动物过多
5:清塘药物的残留毒素较多,毒素太多会将藻类杀死导致其无法繁殖和生长。
6:池塘ph过高或者过低。
7:池塘漏水比较严重。
8:水体比较浑浊,悬浮物多会吸附营养物质。
我们还要明白放苗前的培藻肥水是河蟹养殖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蟹苗的成活率,还关系到养殖过程中河蟹抗应激和抗病害的能力及河蟹的回捕率。
肥水的意义是为了培育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促进池塘的正常循环,促进浮游动物的繁殖,为河蟹提供天然的饵料,还能解毒净水,稳定水质减少对蟹苗的刺激,降低病害的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加快水草的生长,预防青苔。
春季低温肥水我们该如何肥水有那些方法:
在晴天太阳光照比较好的时候肥水,可以选择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肥料。
肥水时搭配钠米黑金使用,预防青苔,促进肥水。主要成分是腐殖酸钠,在早期水质清瘦时可以起到遮光的作用,富含大量碳源有利于水草的生长。
早期肥水很有必要,各位养殖老板要重视起来,虽然早期肥水比较难,但是只要掌握了方法,根据塘口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水产品。

持续闷热高温天气,养殖户如何保障河蟹最后一壳



进入处暑,温度虽略有所降,但闷热高温天气仍然持续,河蟹也进入最后一壳的关键时期。河蟹的最后一壳(一般第五壳,少数还有一壳)直接决定了上市的规格、品质,特别在发大水、持续高温的大环境背景下,今年水体情况较往年都复杂,很多塘口水草衰败较早、蓝藻问题突出,螃蟹蜕壳造成了很大压力,尤其最后一壳,许多受水灾影响的池塘水草已所剩无几(伊乐藻大量上浮、腐烂),而水草在螃蟹蜕壳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河蟹最后一壳顺利蜕完,并且控制住损伤,把好养殖最后一关。
如何提高最后一壳成功率?
1.防止缺氧。
河蟹在蜕壳过程中对溶氧的要求比平时要高(5mg/l以上),越到后期池塘水质恶化越严重,尤其是没草的塘口,水草大量衰败及蓝藻老化死亡,导致水中有机物不断蓄积,耗氧因子增加,同时经常喂冰鱼的塘口后期往往易出现油膜,进一步加剧了溶氧压力。近期天气变化快,使得早晚温差较大,溶氧溢出,“氧债”过多导致晚上池塘缺氧,螃蟹大量上岸.闷热天气水体流动性差,使得上层溶氧饱和溢出而下层水溶氧严重不足,因此要及时打开增氧机,促进水体对流,缓解氧债压力。
建议:
上浮有腐烂迹象的草及时捞除,外源水好的话晚上换点水,及时开增氧机,出现大量上岸等严重缺氧情况的,可使用卫底(2亩/袋)连撒两次(分两天用),可有效缓解缺氧,特别是针对草烂水浓的塘口,同时把鱼停掉,有油膜的塘口可用解毒应激精华液(1.5亩/瓶)于油膜集中处泼洒。
2.营养要跟上。
河蟹最后一壳翻倍率较大,直接决定了上市规格。然而在高温季节河蟹吃食往往不太好,为避高温部分螃蟹伏于池底不上来吃食,仅靠池底有机碎屑、螺蛳等为食,时间一长导致营养不良,体质骤降,这也是最近出现突然性伤亡的一大原因。机体营养储备不够直接导致蜕壳无力,即使勉强蜕壳也会在短时间内伤亡(软壳蟹),营养不足导致蜕壳后死亡的螃蟹肝脏颜色较淡(发白、发灰或淡黄色),四肢肉少、腹水较多,注意区分。
营养不足、肝脏萎缩
建议:
若平时很少发现螃蟹晚上(上半夜)上草活动,残饵较多,或者前两壳出现过软壳蟹,可于处暑或者白露连泼两次金维安+离子钙(节气前后各一次),若食欲较好的,建议先泼一次,然后拌料内服三天,可增加河蟹蜕壳营养储备,促进保证顺利蜕壳。池塘环境好的(有草、蓝藻少、水有透明度)可将动物性饵料、商品料及粗饲料搭配投喂,保证营养全面不单一。
3.保持水草覆盖面
河蟹蜕壳需要有隐蔽的蜕壳场所,特别是中后期,高温导致伊乐藻为主的塘口水草衰败严重,存塘量低,水草过少一方面不利于水质的净化、导致有机物污染物过多,耗氧因子增加,另一方面使得河蟹缺少遮挡物,影响活动和蜕壳,同时会导致中下层水温较高,严重影响河蟹摄食和蜕壳。
适当补水草、保持覆盖率
建议:
水草部分上浮的,根部还没发黑的,建议及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急救保草,若伊乐藻大量腐烂,池塘没草的,可先用FS活力菌(2亩/袋)净化水质,然后再移栽些水花生,或者补点轮叶黑藻等耐高温的水草。
4.控杂菌、防病害
河蟹最后一壳往往是池塘环境较差的时候,水草腐烂、蓝藻死亡、底质发热、发酸等因素导致有害菌大量滋生(特别是池底),河蟹在蜕壳期体质是最虚弱的时候,病菌趁虚而入,导致病害爆发(烂鳃、水瘪子、水肿等)。河蟹病害的防控还是要坚持“内外结合”的原则,养殖后期水环境复杂,除了日常通过内服来强化体质,外环境(水质)的处理也要跟上,尤其是后期蓝藻较多及水草腐烂的塘口,藻毒素、缺氧、杂菌是导致最后一壳伤亡的三大诱因,因此要从里到外全方位防控,并不是简单地拌点内服药就行了。
建议:
水质恶化的塘口建议于处暑及白露时节各使用一次卫底(2亩/袋),同时泼洒一次蛭菌110(2亩/瓶),与卫底分开使用,立体抑制杂菌,在蜕壳前定期使用金维安拌料,强化体质。
5.蓝藻、纤毛虫慎处理
今年蓝藻滋生较严重,特别是受水灾影响的塘口,草烂后导致蓝藻爆发,高温期处理蓝藻风险较大。蓝藻大量繁殖的塘口不建议杀,尤其是蜕壳期,更是不能动,缺氧和藻毒素会直接引发河蟹伤亡,可以等温度降下来后再处理,平时晚上注意溶氧。但蓝藻不杀并不代表就不用解毒,蓝藻也是一种藻类,也会自然老化、死亡,特别是天气突变的时候,出现倒藻,此时就会耗氧产生毒素,因此蓝藻较多的塘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当看到下风口有一层蓝绿色悬浮物时,及时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精华液(2亩/瓶)解毒,同时做好增氧工作。
随着温度的稍降,很多池塘开始出现纤毛虫,粘附于螃蟹身体上,时间一长导致水中其他脏物也一同粘附在上面,螃蟹看上去很脏。如果是临近蜕壳期,建议不要使用刺激性药物去杀,只要螃蟹体质好能正常蜕壳,问题不大。有纤毛虫的塘口水体有机物较丰富,建议到了后期每隔4-5天使用一次FS活力菌+底福康,分解有机物,净化水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能帮助更多养殖户解决问题,欢迎转发。

阴雨时节河蟹养殖户池塘防控要点



河蟹养殖有时候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最关键的就是要温度、光照等适合河蟹生长,然而近期很多地区雨水不断,连绵阴雨天气对池塘环境及河蟹产生多方面的变化,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雨后的管理工作,导致雨后水质、底质情况出现较大波动,对正在或即将蜕壳的河蟹来说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阴雨天池塘会出现哪些变化:
1.阴雨天光照不足,水中藻类及水草光合作用弱,导致水体溶氧不足,尤其是伊乐藻过旺及水色过浓的塘口。
注:阴雨天并不是没有光照,而是光照较弱,水草及藻类仍然有一定光合作用。
2.阴雨天池塘生物及化学耗氧量增加,而水体总产氧不足,尤其是底质恶化的塘口,产生“氧债”,易导致河蟹及青虾青虾缺氧,出现上岸、浮头等现象。
3.阴雨天池塘氮素循环受阻,氨氮、亚硝酸盐易偏高,造成水产动物慢性中毒。
4.阴雨天河蟹食欲不佳,往往产生大量残饵、剩饵,败坏水质。
5.阴雨天河蟹应激反应较重,易上草、上岸,同时剧烈活动导致水质变混,搅动底泥,将底质中的有害物质释放到水中。
6.阴雨天光照不足,同时呼吸作用强烈,导致水体缺碳,易引起倒藻、特别是水浓的塘口,一旦倒藻就会引发缺氧及藻毒素中毒。
7.阴雨天遇水呈酸性,长时间下雨会改变水体PH值、碱度等理化因子,导致水体应激,进而引发水产动物强烈的应激反应。
因此,在阴雨前后,我们要加强防控工作,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阴雨天来临前,建议适当降低水位,缓解水草上浮现象,增加中下层水光照。
2.阴雨天前要提前控制饵料投喂,适当减少投喂量,暂时停喂小鱼。
3.阴雨前后泼洒解毒应激精华液+金维安,内外结合,防控应激反应,同时降解池塘毒素。
4.雨后水浓、水混的塘口建议及时使用卫底(2亩/袋),缓解溶氧,分解雨天死亡藻类尸体,同时防控亚硝酸盐偏高。然后第二天使用FS活力菌(2亩/袋)+全能(4亩/袋)净化水体,提高透明度,防止雨后水草挂脏。
5.水草活力不强或稀疏的塘口在下雨前后各使用一次众草乐(3亩/袋),增强根部抓地力,减少雨后上浮现象。
6.一旦出现雨后河蟹大量蜕壳,此时建议第一时间泼洒金维安+离子钙,可大大减少应激性蜕壳河蟹的损伤。

高温期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有效增氧,防缺氧!



近日多数塘口出现蟹爬边上草的现象,有的伴有蟹的夹草增多现象。主要是由于上下水温温差过大,水体分层带来的缺氧。
近期夏日高温白日早,在早晨10点左右已酷热难耐,水温烫人,而下面底层水温却尚是冰凉,这种现像在越水深处越明显。热水轻向上上浮近水面溶氧高,冷水下沉水深处蟹多耗氧重,上下水体出现隔层水体交换少,上层的高溶氧难以下去提高底层溶氧,下层的冷水上不来不能降低池塘表层水温,随高温时间延长水位居高不下,这种上层水体溶氧高水质好,底部原有氧气逐渐消耗,新氧补充不足,底层缺氧日益严重(根据每个塘口的水草情况,前面水质有所不同),蟹难以忍受底层缺氧状态便开始向中上层和两边扩散迁移。
从而出现夜间不同的爬边上草现象,高温不退水位不下无大风落雨,那底部的环境也在逐渐恶化,蟹在沟里呆不下自然上田面增多,加重田面的负担,水草的保护难做,喂食吃食也因此受到影响(蟹在那边多,沟里田面还是斜坡依乐草里)。
由此延伸出重点在于解决因为温越层出现上下水体交换少带的缺氧和延缓底层的恶化,改善沟里环境。即重在增氧,促进上下水的交换氧气扩散。
一、有翻水式增氧机的可以白日短暂开启打破隔层,有微孔增氧的塘口开机时间要加长,晚上不停机。
二、通过表面活性剂类(底加氧,速解安)增氧药品,帮助上层溶氧向下扩散,沟里高温多次使用。利用全塘的上层水溶氧去改善底层环境增,而不是单单的药品和水反应产生的氧气(于此条件可能杯水车薪,无法满足需求)
三、增氧片式药品可以多用于伴食短时增氧急救。
四、沟里依乐草适时的调整(夜间也是耗氧,溶氧高可以减缓腐烂老化),根据塘里情况谨慎调整。
以此做到短期周期不断的改良池塘的整体环境,与高温同步调减缓高温天气面对突发变天时的影响。
五、关于急性大缺氧急救,“速解安”+“高力氧”,增氧速度快!

高温天气,河蟹养殖户如何科学应对



自打进入七月份以来,河蟹的养殖面临的问题接踵而至,可以说很多养殖朋友在这个月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很多人以为挺过了蓝藻终于可以稍微松了口气,结果高温来临不仅煮了蟹也伤了人心。那么,这场高温到底有多恐怖,谁又能在这场煎熬的拉锯战里挺到最后?
图一表面水体温度已经很高
其实,高温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一个“久”。想必这些天各位朋友都能够感同身受——热得满地打滚。把手伸入水里,烧得滚烫,这个水温,洗澡都没问题,养殖动物又如何受得了。
持续高温,有蓝藻的塘口已呈摧枯拉朽之势,本来有些漂草的塘口也变本加厉,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螃蟹软壳和蜕壳不遂尤显得雪上加霜。而“爆塘”,在这些天已经是司空见惯事了。
图二大批河蟹因高温缺氧死亡
“持续高温”,难道仅仅只是温度带来的问题吗?所谓高温天气,那么温度带来的问题是一定的,尤其是水质清澈的塘口,阳光直射水底。正常情况下,水越深温度就会越低,这个时候,大多数螃蟹选择爬进环沟里“避暑”。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大量螃蟹上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剩下的两个问题:缺氧和烂底。夏季高温,天气闷热,这里有“热”也有“闷”,既然提到闷,就证明气压过低,水中气压低,溶氧量自然也就降低。同时,温度过高,水中的溶氧也会逸出。这两个过程是导致溶氧过低的关键。当然,水中温度过高,加剧了底质的发酸发臭,烂底就并不奇怪。
“持续高温”,难道仅仅只是温度带来的问题吗?所谓高温天气,那么温度带来的问题是一定的,尤其是水质清澈的塘口,阳光直射水底。正常情况下,水越深温度就会越低,这个时候,大多数螃蟹选择爬进环沟里“避暑”。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大量螃蟹上岸。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剩下的两个问题:缺氧和烂底。夏季高温,天气闷热,这里有“热”也有“闷”,既然提到闷,就证明气压过低,水中气压低,溶氧量自然也就降低。同时,温度过高,水中的溶氧也会逸出。这两个过程是导致溶氧过低的关键。当然,水中温度过高,加剧了底质的发酸发臭,烂底就并不奇怪。
图三傍晚六点外河水溶氧严重不足
面对上述三种情况,本人的建议是:第一,对于水的温度过高的问题,水位要加高,可以将水位加到一米二(在塘口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二,螃蟹上岸的情况无法预测,一旦上岸就说明情况已经相当严重,所以缺氧这种情况要做好预先的判断,一旦螃蟹爬上草头,此时就应当增氧和改底,个人建议在这段时间原子氧不要停,勤泼洒,同时配合全效底改进行改底。(这里说明为何使用全效底改而不用强效底改和超强底净,因为全效底改也有增氧的效果呀)
我们既然在前面提到了蓝藻等几个问题,在这里我也稍微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对于蓝藻,这种天气不能处理蓝藻,杀蓝藻无异于“翻塘”,而缓解这种情况只能是边打水边放水,原子氧和全效底改可以适当的配合使用;漂草的塘口,烂掉的草要及时的捞出,这些草已经失去了作用,只会使池塘缺氧和烂底;相较于前两个问题,螃蟹的软壳和蜕壳不遂的问题在这几天较为常见(毕竟现在是螃蟹四壳退壳的关键时期)。所以,当发现此类问题,可以使用补钙素配合应激硬壳灵进行处理,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图四补钙素和应激硬壳灵
最后,在此祝愿每一位养殖朋友都能挺过难关,坚持到最后,收获喜悦和成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云南半细毛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