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河蟹养殖管理要把握四个要点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气温水温适宜,是河蟹生长最后冲刺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年底的产量。此阶段同时也是河蟹发病高峰时段,切不可掉以轻心。具体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水质调控。池塘中的残剩饲料等废物会败坏水质。为保证水质清新要勤换水,蟹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5厘米左右。池水透明度小于20厘米的,每亩可用生石灰15公斤全池泼洒;大于40厘米的,酌情施用有机肥,培肥水质。由于河蟹经历了春、夏季养殖,生态条件受到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残饵、排泄物的沉积,底层水体和整体水质需要加强管理,注排水应比夏季增强,一般3~5天注排水一次(20厘米)。换水后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公斤全池泼洒,以15天泼洒1次为宜。
二是饵料投喂。8月下旬至9月初,应根据气温变化和河蟹长势及时应对第二生长旺季的到来,适时投喂动物性饵料如小鱼、全价颗粒饲料,既不能过早开荤,又不能延误时机。过早则易性早熟,部分蟹最后一次蜕壳结束后规格小,甚至少部分在10月发生死亡。同时温度过高,易腐坏水质,而影响正常生长和诱发疾病。过晚则可能仅蜕壳一次,造成上市规格受限,而且增重量有所下降。9月份河蟹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每天投喂量是蟹体重的8-10%饲料中仍需添加0.5-l%生物制剂,改善河蟹体内环境,提高消化率和自身的抗病力。
三是病害防治。秋季是蟹病的高发季节,要以防为主。定期采用内服药和外用药相结合的预防办法。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宁、光合细菌等泼洒全池。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等拌饲投喂,连喂3—5天,使河蟹健康生长。
四是科学管理。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入秋以后,昼夜温差大,河蟹已接近性成熟时期,河蟹活动力增强,容易上岸,此时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注意河蟹有无外逃现象,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相关阅读

黄鳝养殖之春季管理四个重点


春天养殖黄鳝的朋友注意,春季黄鳝的发病率较高,必须对黄鳝精心饲养。现将春季黄鳝养殖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建好养殖场养殖场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地方。水泥池、土池、稻田养殖都行。
养殖黄鳝的池子面积根据养殖规模大小而定,一般2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70厘米,池壁高出水面约30厘米,以防黄鳝逃跑。池底放30厘米的肥泥,池塘水面面积的二分之一种植水草,供黄鳝隐藏栖息。池塘建好后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消灭病原体,以免养殖黄鳝时传染疾病。
种苗放养种苗最好来自人工培育驯化的优良深黄大斑鳝。选体质强壮、无损伤、规格整齐、大小均匀的种苗,每公斤60~80尾。每平方米放黄鳝苗1公斤左右。
饲养管理黄鳝是肉食性动物,在野生状态下,以小鱼虾、蚯蚓等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用蚯蚓喂养效果较好。还可用配合饲料喂养黄鳝。黄鳝的最佳投喂季节为4~9月,投饵量为鱼体重的3%~5%。随着黄鳝体重的增长,投饵量也要按比例增加。
病害防治春季黄鳝最易流行的几种病害:烂尾病 病初,黄鳝尾部充血发炎,肌肉出现坏死溃烂,反应迟钝,严重时尾部烂掉,最后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方法:在运输时防止损伤种苗。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注意勤换清洁水源。用鳝病灵全池泼洒。
腐皮病 病初,黄鳝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红斑,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病鳝表皮点状溃烂,体表有形状不规则的小洞,并感染内脏而死亡。
防治: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灭病原体,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春季每立方米水体用鳝病灵5~10毫升全池泼洒,连用3天为一个疗程。
感冒因春天气温变化大,容易导致黄鳝感冒。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能过大,可预防该病发生。
肠炎病 病鳝食欲减退,游动迟缓,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局部或全肠充血、发炎。
防治:加强饲养,不投喂腐烂的饵料。每立方米水体用1~2克漂白粉或10克生石灰浸洗5分钟,用鳝鱼转立停拌饲料投喂,连用3天。

河蟹养殖放苗期的四个注意事项



河蟹近期正值河蟹养殖放苗高峰期,“平地起高楼”,蟹苗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年的养殖收获。就今年放苗期,给养殖户朋友提几点建议:
一.解毒
去年用菊酯类药物清塘,范围广,用量大,所以今年放苗前一定要做好解毒的工作,石灰用量用到80斤/亩以上,上水后加大量地使用果酸、有机酸(解毒超爽、净水王)解毒,防止苗下塘后出现打洞、中毒死亡、应激上岸等现象。
二.肥水
随着外河水源的逐年恶化,有益藻类基本无法生存。进水入塘后给养殖户“水很肥”的假象。建议大家在有温度的天气情况下,选择品牌膏状肥(六抗培藻膏)肥水,定向培育有益藻相,使水色肥而不泽,清澈而不透明。这样既能控制青苔的生长,又能减少河蟹下苗后上岸、打洞现象。
三.选苗
去年养蟹的朋友都知道,在成蟹养殖过程中出现拉黄、水瘪子等严重现象,同样蟹苗也会出现此问题,所以在选苗时,首选要选择食线清晰的蟹苗,其次蟹苗大小要均匀,防止黑心苗场出售假苗,放置水杯中观察,甲壳上无白毛(纤毛虫)。
如何选择优质蟹苗:
1.看体表:体表无附着物、斑点,颜色以光亮淡黄色为好。
2.看附肢:爪子无断爪、磨爪、黑爪;爪尖较长为好。
3.看肝脏:肝脏以菊黄色为好,肝脏发白、糜烂为劣质苗。
4.看腸道、鳃部:肠道食线清晰饱满为好;鳃部洁净以白色较好。
5.看活力:以反应敏感迅速爬行,能连续翻身15次以上为好。
四.放苗
河蟹放苗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选择晴天上午,气温10℃以上投放为宜;
2.苗要分散投放,不要集中一点投放,使其自主爬入水中;
3.放苗前水体要保持一定的肥度,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可明显提高苗的成活率;
4.苗下水前进行泡苗:用金多维+新噬菌皇兑水后浸泡,可消除体表细菌增强体质,减少损耗;
5.苗下塘后,随即泼洒抗应激产品,如护苗露、应激宁、超C;
6.下塘2天后,每隔半个月使用蛭弧菌(新噬菌皇)进行生物消毒,既不破坏水平衡,又能呵护苗的健康成长。

池塘养殖河蟹秋季管理要抓好四个关键词



闷热潮湿的夏季已经过大半,接下来会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季,秋季是池塘养蟹最重要的时节,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投足饵料
秋季是螃蟹生长最快的阶段。此期饵料的配备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饵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饵料有小杂鱼、螺蛳及蚌肉、鱼粉、蚕蛹等,投喂量占投饵总量70%以上;可利用的植物性饵料有豆饼、大豆、麦类、瓜果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饵料。各种动、植物性饵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到有水草的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塘蟹量的5%左右,每天投饵2次,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总投饵量的70%。对吃不完的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二、改善水质
秋季,要求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水深在1.5米以上。此期应每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减少螃蟹逃逸和洞蟹的形成。每10天每亩池水施用生石灰15公斤,以增加水体钙质,满足螃蟹由黄壳蟹转化为绿壳蟹对钙质的需求。蟹池内也应移栽一定量的水草,有利于净化水质,又可作为螃蟹的植物饵料。
三、严防逃逸
“秋分”后池塘螃蟹活动较为频繁,因此每天夜间及清晨要有专人巡塘,同时对已破损的防逃设施要及时修补。
四、注意防病
螃蟹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病等。防治措施是:每7~10天,全池泼洒0.5mg/L强氯精液消毒水体;平时可在给河蟹喂料时添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的发生。当发生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每米水深泼洒1公斤蟹安。一旦发现死蟹,要立即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并深埋死蟹,以防疾病蔓延。另外,如发现养蟹池中出现老鼠、蛇等敌害,应及时清除。

怎样保存兔毛的四个方法要点


兔毛保存要做好四防兔毛易缠结、易受潮、易受虫蛀,太阳暴晒后又易变脆,保存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兔毛的质量。在兔毛保存过程中,必须做好四防,即防压、防潮、防晒和防虫蛀。

1.防压。兔毛在潮湿、温热和压力的影响下,容易相互缠结。因此,剪下的兔毛应装入专用的木柜或纸箱中,避免重压或用力揉搓,以免兔毛缠结。为了保持兔毛的光洁度,最好用油光纸衬住存放兔毛箱柜的内壁及箱底。

2.防潮。兔毛的吸湿性很强,阴雨季节和潮湿地区一定要注意防潮,因为兔毛吸湿返潮后,易使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使兔毛变色、变质。所以,除了对盛放兔毛的箱、柜等用具进行密闭外,也不能将它们着地或靠墙存放,在墙角、地面可撒一些生石灰以利于吸收水分,还应尽量做到室内通风干燥。

3.防晒。兔毛在日光暴晒或高温条件下,其毛纤维中的角质蛋白会发生变化,使兔毛变色、变脆,纺织性能降低。因此,兔毛不能在阳光下暴晒,即使在兔毛受潮或霉变时,也只能在阳光下晾晒1~2小时,然后在阴凉通风处晾干装箱。

4.防虫蛀。兔毛是由角质蛋白构成的天然纤维,易受虫蛀。为了防止兔毛被虫蛀,可在箱柜内放置适量的樟脑丸。樟脑丸宜用纱布袋分装,在存放兔毛的纸箱柜四角及中心各放1袋,但切忌防虫剂(樟脑丸等)与兔毛直接接触。兔毛装箱保存后,要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应选择在晴天进行。(湖南苏媛媛)

夏秋季节甲鱼养殖喂料要把握五个关键措施



夏秋季节是甲鱼在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养殖户在给甲鱼投喂饲料时,若能注意以下几点,则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促进甲鱼快速生长发育。
1、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
甲鱼摄食首先咬住食物然后潜入水中吞咽,若饲料颗粒过大则不便摄取,因而制作的颗粒饲料大小要适宜。甲鱼体重不足1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5厘米,长度小于1厘米;甲鱼体重10~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7厘米,长度小于1.2厘米,甲鱼体重50~1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8厘米,长度小于1.4厘米;甲鱼体重150克以上,饲料直径小于1厘米,长度1.5厘米左右。按不同规格投喂适口饲料,饲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
2、添加黏合剂
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如面筋粉、藻胶、魔芋粉等,能增强饲料弹性和黏合性,遇水不易散开,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3、按季节和规格确定投喂量
稚甲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幼、成甲鱼为45%左右。全年投喂应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中间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占全年投喂量的70%~80%。一般幼甲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8%,成甲鱼为其体重的3%~5%。若投喂新鲜动物饲料,则投喂量应占甲鱼体重的10%~15%,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4、摄食环境要保持安静。投喂饲料后,大量的甲鱼会到食台上摄食,若此时遇惊扰甲鱼则会立即潜入水中,造成饲料大量散落池中而浪费掉。因此,为确保甲鱼能够吃饱吃好,减少饲料浪费,投喂饲料后一定要保持甲鱼池周围环境安静。
5、设简易投饲框。为避免甲鱼摄食时来回爬动造成饲料落入水中,可采用简易投饲框投喂,框可用塑料或木材制成,框底板钉上竹制或木质钉,钉间距以甲鱼脖子能伸入而身体不能进去为宜。饲料放入投饲框内,使甲鱼只能将头伸入摄食。

秋季扣蟹培育池管理的四个技术要点



秋季既是幼蟹生长旺季,也是病源生物和有害物质容易形成危害的时候。秋季扣蟹培育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一年的养殖效益。因此要做好幼蟹培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生产管理。
一、强化投饲管理,培育规格扣蟹。从九月开始适当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正常觅食。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药物可有效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觅食量而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
二、改良水质,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每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三、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幼蟹成活率。进入秋季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在晴好天气杀虫1—2次,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杀虫、消毒应避开幼蟹蜕壳期。
四、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一要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要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要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

生态养殖河蟹病害防治的四个常见措施



一、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
1、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
2、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偏低情况下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偏高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有机酸类:绿水宝等进行调节,7——10天全池泼洒,3-5亩/瓶。
3、用菌肽好来调节水质,3-4亩/袋,全池泼洒,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二、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活力钙、液氧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进河蟹生长和顺利蜕壳。
三、改善生态环境
1、清野:在蟹种放养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青鱼、草鱼等食肉、食草类的鱼类捕捉干净。
2、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网金边草)、轮叶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水草糊上泥(尽量减少泥的用量),一般以水草能沉至湖底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法,即每种植水草10米宽左右,留有15米左右宽的空间,然后再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至全池种满为止。
3、放养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放养螺蛳1000斤左右,以做到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
4、放养花白鲢:放养规格3-10尾左右/斤,放养数量30尾左右/亩,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
四、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河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生石灰、五加碘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土霉素、免疫多糖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河蟹蜕壳。寄生虫可用纤虫清、等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碘三氧、五加碘等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四五月份养殖生态河蟹四个关键点



1、调节好水位
水位调节的原则是:前期要保持低水位(20~30cm),便于水草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控制伊乐藻的高度。防止伊乐藻疯长。
2、河蟹病害的预防工作
在4月份河蟹很容易发生烂肢、黑鰓病等,养殖户要及时用中药碘、二氧化氯等进行消毒杀菌,内服蟹病康,防止病害的蔓延。
3、控制水草生长
本月的控草工作是为了防止高温季节水草疯长、腐烂做的前期工作,在四月底的时候将已经长满的草按井字型抽割,抽割的时候留下15~20cm的高度。
4、维护好藻相,控制青苔的滋生
在本月中气温不稳定,早晚温差大,硅藻类容易死亡,因此要培育一些不易死亡的有益藻类作为水体的主要藻相,一般采用抽取老塘池水同时泼洒小球藻、生物肥水素等,这样就能培育水体中有益藻类,控制有害藻类的繁殖,同时对青苔的滋生也会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17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