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蟹中期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扣蟹养殖进入中期养殖阶段,扣蟹生长速度快,但又处在夏季高温季节,晴雨天气交替,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作为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提醒广大养殖户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防池底富营养,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随着扣蟹个体快速生长,投饵量增加,池底排泄物、残饵及水草、青苔死亡在水底腐烂,池底富营养,水体溶氧不足,酸碱度下降,产生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可致扣蟹慢性中毒,影响摄食和生长。建议平时注意养护底质,及时清除残饵、粪便、老化藻类及死亡的水草,同时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防天气晴雨交替,水色变化的影响
由于天气晴雨交替,池内容易出现倒藻,导致水质恶化、缺氧,有害藻类过快繁殖。水色呈现黑色水、酱油水、暗红水、蓝藻水等危害水色。因此,建议(1)平时应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在5~250px,同时提高池塘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抗应激能力;(2)通过换水,施用培藻膏,繁殖有益藻类;(3)稳定透明度,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750px;(4)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改良水质。
三、防有害细菌和病毒影响
由于高温季节底质腐败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建议一方面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另一方面确保水体溶氧5mg/L以上,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培育好池内水草,不仅要使水草覆盖面达60%以上,还要保持水草正常生长,水草既能遮光降温,又能净化水质,还是天然饵料。
2、如有增氧设备的池塘,每天都要正常开机,确保充足的溶氧,溶氧含量高后,可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相关知识

成蟹池套育扣蟹技术要点



扣蟹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的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具体技术要点为: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能高排低灌、面积15—20xx养殖,蟹种由外地购进或全部购苗培育扣蟹外,从第二年开始,蟹种则自行供给。蟹种为上年存池,一般规格为100—200只/公斤,平均亩放15—20斤,多余扣蟹可销售。
2、蟹苗放养
于5月下旬至6月15日进行,最好是最后一批人工繁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苗。在蟹池的西北角用聚乙烯网片进行圈围,网高1米并设有倒檐,向里10厘米,向外20厘米,面积视放苗多少而定,一般每20—30平方米放苗1斤,面积15—20亩的池塘放2斤蟹苗,圈围60—80平方米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以控制扣蟹规格。
三、饲养管理
1、投饵
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摄食池塘中的水花生外,主要靠人工投喂。大眼幼体培育至Ⅰ、Ⅱ期幼蟹,主要泼洒豆浆,Ⅲ期以后逐步投喂玉米粉、粗黄豆粉、麸皮等。7月底以前,主要投喂煮熟的小麦、玉米,8月份以后,除投喂小麦、玉米外,每2—3天投喂一次低值的鱼虾。饵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高温季节则应推迟投喂时间,且投在深水区。
2、撒网
7月份以后,水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撤去围网,并入大塘饲养。以免浅水区的幼蟹耐不住高温。
3、水质调节
水位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1米以内,夏季1—1.5米,秋冬季1.5米。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先放后进,每次20厘米,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15公斤。
四、收获
于11月上旬陆续捕蟹上市,一般每亩可收获商品蟹100斤、蟹种1500只。
五、体会
在成蟹池中围网培育扣蟹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其原因在于:自行培育蟹种,减少了因外购蟹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且蟹种在原来水体中养成成蟹,没有适应阶段,保证了成蟹养殖的顺利进行。利用成蟹养殖池套育蟹种进行河蟹养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条降本增效的好途径。

扣蟹种安全越冬管理要点



冬季是蟹种越冬季节,如何提高蟹种低温下的成活率,减少在冬季的死亡,让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
1、强化投喂:在蟹种进入越冬冬眠期前,水温在10℃以上时,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的能量,以供冬眠期的消耗。投喂营养全面,可利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为整体吃食量的下降而过早地停止饲喂。
2、调节水质:蟹种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体中。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范围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蟹种蜕不下壳。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溶解氧过低,蟹种产生应激反应,会导致饲料系数升高甚至不吃食、不蜕壳,严重的会导致蟹种窒息死亡。
3、防寒保暖:蟹种自身打洞的能力较弱,而对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坡度,蟹种打洞越冬的难度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帮助蟹种防寒保暖,度过严冬。如加深水位,增加水草(如水花生等)覆盖面积;人工设置蟹岛以供蟹种栖息;或者在背阳面建筑挡风墙,有条件的可以建温棚。
二、越冬期的池塘管理
当水温达5℃以下,蟹种进入冬眠状态。蟹种所在越冬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要防止一切外在因素打扰河蟹冬眠。保持适宜的水位,水深增加到1.5米左右,适时换水,并定时施用适量生石灰,以防止水质偏酸。要应及时破冰,以防止缺氧。如果棚架上积雪比较多,应该及时清除,同时避免雪水流入蟹种池中。坚持每天巡塘,防鼠,防盗,做好塘口记录。
三、越冬后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冬眠后,蟹种的体质较弱,所以不能提早分池和长途运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要及早开食,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扣蟹后期的养殖管理技术



想要在今年中秋时吃上肥美的大闸蟹,前期的养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大闸蟹的养殖过程中,扣蟹的养殖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扣蟹养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熟大闸蟹的质量和品质,在扣蟹养殖过程中,后期的扣蟹养殖一定要管理好,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扣蟹后期养殖管理的技术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培育规格扣蟹。确保上市扣蟹规格在60-80头/斤之间。目前苗种规格掌握在每斤80头左右为宜,进入10月份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后期应加大投喂量和提高饲料档次,确保扣蟹储存足够能量,保证安全越冬和保证规格。苗小更增加投喂量,最好早、晚各投喂一次,要勤注水,促进河蟹脱壳生长。
2、保护水质,创造扣蟹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3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要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石灰施用量做到逐渐增加。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3、预防疾病,提高扣蟹的成活率。10月上旬要预防扣蟹的纤毛虫,每亩使用纤虫净一袋500克,每月使用一次二氧化氯(或碘制剂),每亩使用量120-150克,晴天上午使用。
4、坚持巡塘,观察扣蟹蜕壳、饵料的剩余等情况,预防敌害,并常规检查防逃设施,修补裂缝。
5、及时掌握扣蟹市场,常与技术人员和典型示范户沟通,出售优质扣蟹。

高温之后连续暴雨大闸蟹稚蟹(扣蟹)养殖管理要点



前期高温、天气干燥,近日来普降暴雨,我们走进养殖户、细看养殖塘口和典型户交谈,发现有多种因素对扣蟹生长带来不利条件。根据专家组技术指导意见,针对扣蟹养殖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
1、保持池塘水位,防止小蟹逃跑。
2、为使池塘适应扣蟹生长栖息的要求,水花生要分布均匀,水花生要占池塘面积1∕2,不足的要补足,长势过旺、过密的要清理部分出池,防止懒蟹的产生。浮萍过多的要清除部分,没有浮萍的可适当补一点,利于扣蟹生长。
3、投喂的时间和方法:7月中旬——8月底每天投喂一次新鲜适口饵料,时间宜放在傍晚,每日早晨要细看是否有余料,防止污染水质,做到中期要控,后期要涌,高温时以植物性饵料为主,防止肠炎发生。
4、扣蟹5壳后,迅速用茶籽饼每亩(667立方米水体)25斤浸12小时后上午全池泼洒,防止杂鱼、蛙苗的产生。用量要准,确保效果。
5、调节池水PH值宜在7.5-8.0,可用每亩5-10公斤生石灰溶化后配水立即全池泼洒。
 6、预防疾病,采用每隔20天用二氧化氯和生石灰水交替使用,用量二氧化氯每亩100-120克,生石灰每亩10-15公斤。8月底使用纤虫净每亩一袋500克,预防扣蟹的纤毛虫病。

蟹苗培育的中期管理



《强化大眼幼体的前期管理,培育优质蟹苗》一文中讲述大眼幼体的前期管理要点,现在来探讨一下蟹苗中期的细节管理。每个养殖户都希望能育出产量高、规格整齐、品相好、个体大的优质苗。要想达到这一理想,必须抓好每个阶段的细节管理,才能顺利的培育出优质的蟹苗。
大眼幼体经过15~20xx收益。
在评估了池塘存苗密度后,就要提供一个无敌害、适合蟹苗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确保成活率,确保高质量。而具备培育高产高质量蟹苗的客观条件是,必须解决溶氧、水温、底栖空间以及投饵等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1.水生植物品种要丰富。
一般以水花生为主,辅以伊乐藻、金鱼藻、轮叶黑藻等,提供蟹苗的植物饵料和空间选择以及隐居场所,减少因密度高引起的底栖面积拥挤而造成水浑、互残。
对于占主导地位的水花生需特别维护,其种植方法有多种,一般选择分行或分块种植。分行种植就是在池塘四周距拦网1~1.5米处,根据宽度种一行或两行水花生,坂田上最好是东西方向种植,多束合并成一行,行距6~8米。此种植方法利于蟹苗划分领地,减少打洞,蟹苗分布均匀,投饵面开阔,底部通透性强,有机物质分解快,懒蟹少,而缺点是立体空间不大,缺氧时供选择的附着点少。分块种植就是在池塘四周距离拦网1~1.5米处,纵向或横向按4~6米宽分块种植,每块3~5垄,每垄数束水花生;坂田上也按每块4~6米宽种植3~5垄,每两块种草区之间留空4~6米。此种植方法管理简单,立体空间大,隐蔽性强,投饵方便,而缺点是吃料不均匀,种草区底质难维护,蟹苗规格有差异,懒蟹多。
两种培植方法各有利弊。无论哪种方法,其管理要点都必须在夏至前后根据长势进行割头,用割草绳或拖刀沿水面割掉出水的水花生,让其多分叉,多生须,提供蟹苗更多的附着点和植物饵料。进入高温期时,保持水花生出水30~40公分。
2.有条件的苗塘,加装增氧设备更好。
但无论有增氧或无增氧设备,都必须保持水体藻相和菌相的平衡,经常少量排换水,勤改底,多用蛭弧菌。如发现密度太高,应降低水位,保持坂田上的水位可以走船喂料即可(大概40公分左右);水花生出水30公分左右,以防水温升高。这样做既解决了因密度高而导致的溶氧不足,又防止水温升高而造成的蟹苗早熟。
3.饵料选择要合理,投喂要均匀。
蟹苗进入Ⅲ期仔蟹阶段后,食性已与成蟹相似,可以投喂一些开口料,以强化营养;到Ⅴ期蟹后,气温逐渐升高,蟹苗的新陈代谢加快,摄食量增大,水体中耗氧因子增多,此时可选择低耗氧、低污染的麦芽或麸皮进行投喂,建议提前用乳酸宝浸泡,减轻水体的分解压力,提高采食均匀度,降低池底还原性。同时也有利于蟹苗消化吸收。
4.养护好水质和底质环境。
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是蟹苗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尤其是育苗塘。其密度高,投饵量大,代谢产物多,消耗溶氧快,水质很容易老化,致使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有机体失衡,直接影响蟹苗的健康成长。轻者抑制苗的生长蜕壳,使其规格偏小;重者则导致蟹苗缺氧或发病死亡。所以,要想保质保量养育好蟹苗,必须加强水质和底质的“养护”。经常用黑靓+六抗培藻膏调节水质,用黑臭净净化底质;遇阴雨或恶劣天气,应及时泼洒降解灵+离子对钙;傍晚抛撒六控底健康+粒粒神;进入梅雨期时,必须定期使用特力钙+纳米氧,以提高水体总碱度,疏通水环境,增强池塘水体的缓冲能力。在预防疾病上,必须保证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新噬菌皇或新菌克,最好交替使用。
5.在管理上坚持做到“两控一防”,即控料、控温、防缺氧。
控料就是控制蟹苗饵料的蛋白和脂肪摄入量,防止过量营养在蟹苗体内积存,形成脂肪肝或早熟蟹。投喂量也要严控,蟹苗贪食,代谢旺盛,喂的多,吃的也多。我们不能任其摄取,应做到根据水体生物量和水草消耗量,酌情定量投喂,坚持用键长灵+酶解多糖拌料。
控温就是根据天气变化控制水温。高温季节保持水花生种植密度和出水高度,每天排换少量池水,保持水质清爽,透明度以40~50公分为宜。
防缺氧就是防止因蟹苗密度大、投饵多、代谢产物多以及天气变化,而导致池塘缺氧,最终致苗死亡。溶氧是影响育苗产量的关键因素。如发现上草的蟹苗多,应及时换注少量新水,然后用净水王解毒调水,傍晚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抛撒。同时,经常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在大风大雨后,应及时检查围埂和进出水口是否有渗透,发现问题随时修补,因蟹苗的涉水打洞能力特别强,容易漏苗,所以防蟹苗逃逸至关重要。
6.蟹苗进入Ⅴ期后,可根据各池塘情况,对苗塘实施清除野杂鱼和青蛙。
野杂鱼和青蛙的存在,会严重影响蟹苗产量和池塘环境。其会捕食幼体和软壳蟹苗,而且鱼多时会消耗大量水体溶氧,尤其在底部觅食时,让底栖的蟹苗无法安静地隐居,还会造成蟹苗打洞。所以,杀灭野杂鱼和青蛙很有必要!只是方法要正确,不能影响蟹苗。建议:用茶籽饼清除。使用时先降低苗塘水位至坂田上10公分左右,然后按每亩.米水深用茶籽饼18~20xx成蟹养殖的成败。所以,培育蟹苗是事关两面的养殖,责任重大,细节管理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优质蟹苗,让育苗人和养苗人双丰收!

秋季扣蟹培育池管理的四个技术要点



秋季既是幼蟹生长旺季,也是病源生物和有害物质容易形成危害的时候。秋季扣蟹培育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一年的养殖效益。因此要做好幼蟹培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生产管理。
一、强化投饲管理,培育规格扣蟹。从九月开始适当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正常觅食。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药物可有效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觅食量而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
二、改良水质,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每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三、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幼蟹成活率。进入秋季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在晴好天气杀虫1—2次,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杀虫、消毒应避开幼蟹蜕壳期。
四、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一要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要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要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

优质扣蟹高产养殖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面积一般2至3亩,池深1—1.5米,池形长方形,南北窄,东西长。池底中间设有一沟槽,东西向,东为进水处,较浅;西为排水处,较东端深0.6米,便于排干池水。池埂坡比1:3,坡上用50厘米塑料板作为防逃栏,并埋入土深15厘米,用水泥桩固定。外河排灌方便,水质清晰。
2.清塘消毒:池塘于3月初干池曝晒1个月,4月中旬即进水3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0天后每亩再用漂白粉60千克带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
3.种植水草:在离池边3至5米处种植三条东西向、宽2米的水花生草带,用竹桩和塑料绳固定,草带间距2米,在未种水花生草带的地方再种植伊乐藻。伊乐藻草墩间距1.5米,这样植草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的80%以上。
4.蟹苗放养:5月中旬放养大眼幼体,平均每亩1.5千克,大眼幼体选择活力强,大小均匀,老嫩一致,光洁度好的优质大眼幼体。
5.饲养管理
(1)投饲管理大眼幼体放养时,因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
一周内无须投饲待至三期开始投饲。进入7月高温季节,采用隔天投饲的办法进行控饲,并投喂天然饵料浮萍,到8月下旬后投足颗粒饲料。
(2)水质调节大眼幼体放养后三周开始调节水质,一般7至15天调节一次,先加注,后调换。间隔时间先长后短,具体视水质肥瘦而定,每隔20天用一次生石灰全池泼洒,用量为20公斤/每亩。
(3)提高溶氧进入7月份,视天气状况,用增氧剂适当给蟹种培育池增加溶氧,改善池中生态环境,每亩每次用粒粒氧500克。
(4)病害防治大眼幼体放养后,每隔15至20天用聚维酮碘带水全池泼洒,进入7月份,每隔20至25天用纤虫净Ⅱ号全池泼洒一次,防治寄生虫及病菌,饵料中伴些大蒜素,防止肠炎病。
6.清除早熟蟹:9月中旬后,采取夜间巡塘,在塘边用灯照捕捉早熟蟹,配合用地笼收捕二龄蟹,捕捉时间将近20天。
7.堆草捕捉:12月下旬,将水花生草带分割成每堆直径1至2米、高0.5至0.8米的草堆40至50堆,1月份开始用抄网抄捕,并用地笼网张捕,起捕率达80%,最后干池捕捉。
二、讨论与小结
1.蟹种培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与苗的质量、放养量、水草种植量、水质管理、投饲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有关,其中关键是苗的质量、水草栽植量及病害防治(包括彻底清塘)。
2.蟹苗放养密度必须根据池中水质及水草资源量而定,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至1.5千克较好,过多会造成水体溶氧低,水质易肥,蟹种出塘规格偏小等;过少易产生早熟蟹过多。
3.水草栽植量过少对蟹苗成活率影响较大,蟹苗在培育池中的蜕壳次数较多,每次蜕壳其生命受侵害的风险较大,因此用种植大量的水草来营造良好的安静的蜕壳环境是提高蟹苗成活率的关键。
4.合理调节投饲品种、结构及投饲量,对提高蟹种规格及控制早熟蟹的产生有较大的作用。在养殖中后期用水草、浮萍等天然植物饵料适当补充,能用效地控制蟹种早熟,同时,能提高蟹种的规格及产量。

稻田扣蟹高产养殖技术



(1)蟹沟蟹溜中水草培植:俗语云:河蟹是否养得好,首先看水草。养蟹稻田在插秧之后,在蟹沟和蟹溜中需培植适量的水草,有利于河蟹的栖息。在炎热的夏天,水草可以吸收大量阳光,有效地降低水温,同时可以吸收水体中大量的溶解营养物质,净化水质。水草的嫩叶、根等都是河蟹喜食的饲料,而水草本身则是河蟹蜕壳最佳的隐蔽物。
(2)蟹苗质量的鉴别:稻田养蟹要想获得好的收成,蟹苗质量好坏是关键。蟹苗通常有天然苗和人工繁殖苗两种,其质量鉴别方法通常为“三看一抽样”。一看蟹苗规格是否均匀,个体大小是否一致。二看体色是否一致,蟹苗体呈黄褐色,富有光泽者较佳,颜色不一致或体色透明者较差。三看活动能力强弱,用手抓一把轻捏后放下,能很快散开者较佳,散开慢者较差。最后抽样检查,随机称1—2克蟹苗,折算数量,10—20万只/公斤者为正常苗,14—16万只/公斤者为优质苗,24—26万只/公斤者为劣质苗。
(3)蟹苗运输:蟹苗运输的方法有干、湿两种方法。干法运输是指采用木板制成嵌有塑料窗纱的蟹苗箱,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一定湿度的一种运苗方法;湿法运输,是指采用塑料袋加水,放苗、密封充氧运输蟹苗的方法。蟹苗运输箱的规格,一般长65厘米,宽45厘米,高10厘米。箱的四边各开一长方形(15×3.5厘米)气窗。箱底和气窗各用网目为1毫米的塑料窗纱密封。每5只运苗箱合成一组,最上层加盖,装苗后,用绳扎妥就可启运。运苗箱的木板,一般以杉木为好,可避免箱体受潮后变形,各层不易密接而逃苗。每只蟹苗箱装苗密度以每箱1—1.5公斤为宜。箱内保持一定湿度,运输时间24小时以内成活率可达90%以上。近距离运输多采用塑料密封运蟹苗。方法是,在塑料袋内先注入3—5公斤清洁淡水,放进少量水草作蟹苗的附着物,然后装进蟹苗并充氧,扣口密封,再将密封后的运苗塑料袋放放纸箱,打包启运。每只70×30厘米的塑料袋可装运蟹苗0.5公斤左右,运输时间在10小时以内,成活率也可达到90%以上。
(4)蟹苗暂养:暂养多分两级,一级暂养是从大眼幼体到变态阶段,此期用30目纱网做成网箱暂养;二级暂养是变态后的蟹苗到放入稻田之前阶段,多置于稻田一角的鱼凼中进行暂养。应选择日龄足,淡化程度够,游动快捷的健壮大眼幼体进行一级暂养,网箱保持水深0.6—0.7米,上留0.3—0.4米,箱底距池底0.1米,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苗0.1公斤,3—5天蟹苗变态后,可移入二级暂养池。二级暂养池设在养蟹稻田一端,每公斤蟹苗需水面40平方米,水深0.3—0.4米。暂养池四周应设防逃墙。
不同的暂养期饲养方法也有区别,以大眼幼体到变态时期,以投鲜活的水蚤、卤虫、孑孓为好,不足时可用鱼糜、熟猪血、豆腐代替。投料为蟹苗重量的30%—50%,每天1—2次。变态后,投饲饵料以搅碎的低质鱼虾和熟猪血、豆腐为宜,一天二次,上午8时左右,投饲量占全天的1/3,下午5时左右,投饲量占全天的2/3,投饲量占蟹苗总重量的30%。暂养期要勤换水,1—2天排一次陈水,排掉1/3或2/3,然后补足新水。
稻田各项作业结束后,农药和化肥的残效期已过,即可开始向稻田放苗。将暂养池和养蟹田的田埂挖开,从进水口灌水,蟹苗即随水流进入养蟹稻田。放苗前稻田应灌足新水,水深0.1米,每亩可放大眼幼体0.25公斤,经过暂养后的小蟹苗估计在12000只左右。
(5)饲养管理:培育蟹种的蟹田。应先培育肥水再放蟹苗。蟹苗下田后一个月为促长阶段,饲料要求蛋白质40%以上,另加0.1%脱壳素,粘合剂1.5%的田青粉。日投饲按体重的20%—25%计。上午8点投1/3,晚上6点投2/3。从8月初到9月中旬为蟹种生长控制阶段,一般每天晚上6点投饵一次,前20天日投精料约占体重的7%,青苗占体重的50%,以后改日投精料占体重的3%,青草占体重的30%,9月中旬以后为蟹种生长维持阶段,全部改投植物性饲料,如生南瓜,熟山芋等,占体重的1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