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蟹池套育扣蟹技术要点


扣蟹质量是成蟹养殖成败的关键,在成蟹池中围网将大眼幼体培育成扣蟹,保证来年成蟹养殖的蟹种需求,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具体技术要点为:
一、池塘条件及防逃设施
1、池塘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无污染、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能高排低灌、面积15—20xx养殖,蟹种由外地购进或全部购苗培育扣蟹外,从第二年开始,蟹种则自行供给。蟹种为上年存池,一般规格为100—200只/公斤,平均亩放15—20斤,多余扣蟹可销售。
2、蟹苗放养
于5月下旬至6月15日进行,最好是最后一批人工繁殖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苗。在蟹池的西北角用聚乙烯网片进行圈围,网高1米并设有倒檐,向里10厘米,向外20厘米,面积视放苗多少而定,一般每20—30平方米放苗1斤,面积15—20亩的池塘放2斤蟹苗,圈围60—80平方米为宜,面积不宜过大,以控制扣蟹规格。
三、饲养管理
1、投饵
河蟹的整个生长阶段,除摄食池塘中的水花生外,主要靠人工投喂。大眼幼体培育至Ⅰ、Ⅱ期幼蟹,主要泼洒豆浆,Ⅲ期以后逐步投喂玉米粉、粗黄豆粉、麸皮等。7月底以前,主要投喂煮熟的小麦、玉米,8月份以后,除投喂小麦、玉米外,每2—3天投喂一次低值的鱼虾。饵料投喂一般在傍晚进行,高温季节则应推迟投喂时间,且投在深水区。
2、撒网
7月份以后,水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撤去围网,并入大塘饲养。以免浅水区的幼蟹耐不住高温。
3、水质调节
水位随着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春季1米以内,夏季1—1.5米,秋冬季1.5米。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一次,先放后进,每次20厘米,每10—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亩用量10—15公斤。
四、收获
于11月上旬陆续捕蟹上市,一般每亩可收获商品蟹100斤、蟹种1500只。
五、体会
在成蟹池中围网培育扣蟹大大提高了养殖成活率,其原因在于:自行培育蟹种,减少了因外购蟹种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且蟹种在原来水体中养成成蟹,没有适应阶段,保证了成蟹养殖的顺利进行。利用成蟹养殖池套育蟹种进行河蟹养殖,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一条降本增效的好途径。

相关阅读

蟹池套养青虾技术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甲号和乙号塘,面积分别为8.3亩和10亩,水深为1.2米和1.3米,淤泥均少于10厘米,防逃设施完善,池中有一定量的水草。

二、放养前的准备

甲号和乙号塘口,分别在1月11日和16日干塘后,清除过多淤泥,加固加高池埂,建好防逃设施。2月22日,每个塘口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对水全池泼洒消毒。

三、苗种放养

甲号塘3月10日投放规格1500尾/千克的虾种35千克,亩均4.2千克;3月28日,投放规格80只/千克的蟹种3800只,亩均458只。乙号塘3月10日投放规格1600只/千克的虾种45千克,亩均4.5千克;3月26日投放规格100只/千克的蟹种4500只,亩均450只。

四、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4~6月份,河蟹个体较小,在保证河蟹饵料的前提下,有意识地强化青虾的投喂,增加一些青虾喜食的饵料,如豆饼、麸皮、小麦、米糠等,坚持量少勿多的原则。6~9月份加强河蟹的饲料投喂。4月1~2日,两个塘口亩均放螺蛳200千克。

2.水质调节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保持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透明度保持在35~40厘米,定期每亩用15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换新水次数要比单一养蟹的池塘多些,两个塘口,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闷热天气每天换水一次,秋季每5~7天换水一次,保持水中较高的溶氧,防止青虾浮头。

3.病害防治青虾一般很少生病,在搞好蟹病预防的前提下,可以不必对青虾采取任何预防措施,但预防蟹病用药物应特别慎重,对青虾敏感的药物如敌杀死、敌百虫等不要使用,平时经常用生石灰15千克/亩化水全池泼洒,对虾蟹均有利。

五、养殖结果与分析

1.结果12月12日,对养殖场两个塘口测产、核产和统计,甲号池塘收获河蟹348千克,平均规格为126克/只,亩均产量为41.9千克;青虾102千克,平均规格为310尾/千克,亩均产量12.3千克。乙号池塘收获河蟹381千克,平均规格为130克/只,亩均产量38.1千克;收获青虾152千克,平均规格为360尾/千克,亩均产量为15.2千克。

2.分析4~5月份,河蟹个体较小,若在此阶段强化对青虾的养殖,可大大提高青虾的成活率。蟹、虾套养需要清新的水质、丰富的溶氧,要经常加换新水,才能促进蟹、虾的生长,提高产量。青虾到成熟季节要坚持勤捕,捕大留小,不能年底一次起捕,这样有助于提高产量。养虾的蟹塘要谨慎用药,防止药物引起青虾意外死亡。

入冬前扣蟹育壮措施



9月中后旬至10月上中旬扣蟹在当年最后一次脱壳后摄食旺盛,积聚能量,让自己能抵御寒冷,安全越冬。一只健壮的扣蟹第二年的2-3月能顺利迅速脱壳生长。摄食不足,体质不壮的扣蟹来年容易因脱壳而死亡。因此,10月份也是育壮扣蟹的关键时机,对下年生长至关重要,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调节好水质
1、使用生态制剂、生石灰浆,调节好水质,使池水透明度保持25-35之间。PH值7.8-8之间。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成份不超标。营造一个适宜生长生态环境。
2、及时添加水草。为扣蟹提供栖息、脱壳、摄食、躲避和防止相互残杀平台。
二、育壮增重
1、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放。动物性饵料的投放要占饵料投放量的70%以上。饵料蛋白质含量达40%。确保扣蟹越冬前健壮,增加重量,提高产量。
2、有条件可投放新鲜小杂鱼,投喂量占饵料量的10-15之间,育壮增重效果明显。因此在充分利用扣蟹还未封口停食前天气暖和机会,能投则投,让扣蟹吃饱、吃好。促使河蟹生长快,增重快,健壮有力,个体重量大,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秋季扣蟹培育池管理的四个技术要点



秋季既是幼蟹生长旺季,也是病源生物和有害物质容易形成危害的时候。秋季扣蟹培育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生产者一年的养殖效益。因此要做好幼蟹培育工作,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生产管理。
一、强化投饲管理,培育规格扣蟹。从九月开始适当提高饲料蛋白含量,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正常觅食。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药物可有效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觅食量而灵活掌握。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
二、改良水质,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4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每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三、加强疾病预防,提高幼蟹成活率。进入秋季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在晴好天气杀虫1—2次,并做好杀菌消毒工作,杀虫、消毒应避开幼蟹蜕壳期。
四、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失。一要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要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要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

扣蟹中期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扣蟹养殖进入中期养殖阶段,扣蟹生长速度快,但又处在夏季高温季节,晴雨天气交替,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作为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提醒广大养殖户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防池底富营养,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随着扣蟹个体快速生长,投饵量增加,池底排泄物、残饵及水草、青苔死亡在水底腐烂,池底富营养,水体溶氧不足,酸碱度下降,产生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可致扣蟹慢性中毒,影响摄食和生长。建议平时注意养护底质,及时清除残饵、粪便、老化藻类及死亡的水草,同时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防天气晴雨交替,水色变化的影响
由于天气晴雨交替,池内容易出现倒藻,导致水质恶化、缺氧,有害藻类过快繁殖。水色呈现黑色水、酱油水、暗红水、蓝藻水等危害水色。因此,建议(1)平时应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在5~250px,同时提高池塘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抗应激能力;(2)通过换水,施用培藻膏,繁殖有益藻类;(3)稳定透明度,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750px;(4)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改良水质。
三、防有害细菌和病毒影响
由于高温季节底质腐败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建议一方面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另一方面确保水体溶氧5mg/L以上,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培育好池内水草,不仅要使水草覆盖面达60%以上,还要保持水草正常生长,水草既能遮光降温,又能净化水质,还是天然饵料。
2、如有增氧设备的池塘,每天都要正常开机,确保充足的溶氧,溶氧含量高后,可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网围培育扣蟹要点


一、水域条件
水域要求湖底平坦,有微水流,沉水植物茂盛,底栖动物丰富,水质清新,环境安定,正常水位在80-150厘米之间。
二、网围设施建设与规模
网围设置分二种类型:
(1)如设置在成蟹网围内的,为单层网结构;
(2)单独设置的,双层网结构。
换行网片采用网目为0.3厘米的无结网。网围外侧用竹桩固定,底部用石笼埋入泥中,上端架设以防设施,高度2.5米左右。如单独设置,外围再设一层保护网。扣蟹网围规模要与成蟹养殖相配套,一般比从事贸易掌握在1:20左右。
三、放养前的准备

1、清害除野
在幼蟹放养前采用地笼、丝网等多种方法彻底清除网围内的野杂鱼类,以少敌豁对河蟹的侵袭,提高河蟹成活率。
 
2、改造及天然饲料生物的培育
在春季着重做好水草的移植、种植及保护工作,确保良好的海洋污染体环境。同时在4月份之前每亩投放抱卵螺蛳不低于200千克。
四、幼蟹放养

1、放养时间
应根据不同水域的水文放松抽刀断水水更流民,一般应6-8月间放养。

2、幼蟹质量要求
幼蟹要求为长江水系苗种,且规格整齐,活动能力强,无伤无病,附肢齐全。小规格幼蟹的游泳能力相我强,在汛期极易发生逃逸,因此合适的放养规格为1500只/千克。

3、放养量
放养量应根据水域天然饵料资源状况确定,一般掌握在1.5万只/亩。
五、饲料投喂
在蟹种培育过程中,以补充新鲜水草为主,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40%-60%。9月底10月初可适当补充人工饵料,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3%-5%,以增加蟹种体内的营养积累,增强蟹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六、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逻
白天主要观察水温、水质变化情况,傍晚和夜间主要观察河蟹活动、吃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2、网围护养
定期检查、维修、加固网围设施。特别是在汛期和台风季节,更要加强巡逻检查,及时做好设施的加高加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河蟹逃跑。
 
3、加强对软壳蟹的护理
在蟹种脱壳高峰期,要给予适口的饵料,提供良好的隐蔽环境,以减少自相残食。
 
4、保持环境整洁
及时将网围内的水草残渣及杂物清除干净,保持环境良好。
七、防病1、每20天左右用10毫克/升生石灰泼洒一次,以改善水体环境,调节pH值。2、保证饲料质量,合理科学投饵,防止因水划、饵料腐烂变质而对河蟹及环境产生影响。

河蟹亲蟹池管理技术要点



1.越冬池的选择。亲蟹一般在室外土池中越冬,越冬池应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环境相对安静的地方,东西走向,长方形或正方形土池,水深1.5米以上,土质以泥沙土或粘土为好。
2.水质调控。抱卵亲蟹越冬期间,水体封冻时,要插入适量草把,并在每天早晨太阳升起以前要破冰,及时清扫冰上积雪。重点保持水环境的相对稳定,其主要水质指标每隔半个月监测一次,盐度25‰左右,溶解氧每升5毫克以上,pH值7.8~8.7为好。
渗漏的土池每隔5天~7天添水1次,每次换水量应不超过总水体的30%,以保持水位在1.5米以上。当达到5℃以上时,要定时添加和更换新鲜海水。
3.饲料投喂。选择营养丰富的鲜活饵料,如沙蚕、鲜杂鱼、麦芽等。亲蟹抱卵后,随着水温的不断变化,视摄食情况,日投喂量一般控制为亲蟹总体重的2%~10%。不论表层水温如何变化,只要发现有亲蟹活动,就要适当投喂。每天在日落前投喂1次,沿土池四周将饲料投入水位以下,第二天巡池检查摄食情况,清除残饵,同时调整投喂量。多种饵料种类要交替投喂。水温8℃以上要投喂新鲜饵料和配合饵料。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亲蟹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及水色变化等;检查防逃设施是否破损;每隔半个月要定期镜检抱卵亲蟹的受精卵发育情况,及时采取和调整管理措施,以保证抱卵亲蟹顺利越冬。

高温季节扣蟹养殖技术管理要点



进入7月正是气温、水温最高,雷雨、低压闷热天气最多,养殖池塘生物量处于过饱和,水质极易变坏,病害大规模爆发和流行的季节,大闸蟹养殖户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池塘水位,对有些池塘因外河水源较差的可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应选择在睛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进行。
2、扣蟹此阶段正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但一定要严格控制投饲量,防止剩饵过多引起水质污染,投喂的饲料要保证质量,营养全面的,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在1.5小时内吃完为宜。
3、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扣蟹健康生长,定期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定期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定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生物添加剂,增强河蟹的抗病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