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一:水草老化
养殖过程中,水中肥料营养不足,水质不清爽,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败坏水质、底质。对老化水草要打头或割头处理,然后按8~10亩用1桶健草养螺宝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释后泼洒,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常见问题二:水草过密
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分块,“打路”处理。一般6~8米打一宽2米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照射,利于水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护苗露或应激宁缓解河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
常见问题三:水草过稀
影响水草过稀的原因: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上附着大量污物,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亩),第3天用黑金神+健草养螺宝。
②河蟹割草:水质老化浑浊,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河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增加投料量;同时用解毒超爽(1瓶3~5亩)解毒,3小时后按8~10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黑金神1包。若河蟹大量割草,是河蟹饲料不足或者河蟹发病的征兆,可用活性蒜宝+本草大康预防,并每亩撒黄豆50克左右,第2天将六抗培藻膏+黑金神(经浸泡1夜)使用。
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大量投饵或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极易腐烂、霉变,致水草枯萎、死亡。应及时处理: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1包3~5亩)对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抑制、消除有毒有害物,保护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蚀,真正做大强壮水草,从根部做起。同时内服活性蒜宝、清源、金肽康各5克。每天1次,连喂3~5天,避免河蟹误食腐烂水草中毒。
④水草病虫害:特别是梅雨季节,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早晨可看到很多飞虫扑向水面,将受精卵产在水草上孵化。孵化出来的幼虫通过噬食水草来获取营养,致水草慢慢枯死。预防水草病虫害,可用活性蒜宝兑水与食醋混合后喷洒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宝兑50公斤水与2公斤食醋混合后可喷洒2~3亩水草),活性蒜宝是经过天然大蒜发酵的,能有效驱虫和溶化分解虫卵。
⑤高温季节:高密度、高投饵、高排泄、高残留、低气压、低溶氧,水质、底质易变坏,不利于水草的健康生长,是养蟹的高危期。建议每5~7天在水草生长区和投饵区抛洒六控底健康或底舒安,通透水质,防止底质腐败,消除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水草健康。
⑥大量用硫酸铜和农药除草剂杀灭青苔:抑制水草生长,致其死亡;此时,应用解毒超爽解毒,第二天用健草养螺宝+降解灵,复活水草。
水草的养护:放养池在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健草养螺宝追肥健草;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保持水草占塘口面积的2/3。二是保证水草生长不要没过水面,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防止风雨天气对水草的破坏及有害飞虫产卵,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日常养护水草,应定期按3~4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部,按6~8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特力钙1包增加水草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相关阅读

大闸蟹池塘中水草栽植方法及养护管理



一、主要作用
1.天然饵料。水草具有鲜、嫩、脆、滑的特点,符合河蟹的天然食性,在河蟹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水草密集的地方,可以吸引螺蛳、小鱼、小虾等众多饵料生物供河蟹捕食。
2.净化水质。水草的自身代谢功能,可吸收淤泥中氨氮和无机盐类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有效改良底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之目的。另外,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产出大量氧气,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栖息隐蔽场所。河蟹具有爬上浮叶植物休息和嘻戏的习性,蜕壳时又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池中水草正好能满足河蟹的这一要求,让其躲避敌害,减少互残。
4.遮阳降温。高温季节大面积的水草可以遮挡和吸收部分光照,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栽植方法
1.水草种类。蟹池中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漂植物为辅,以达到调节互补作用。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蒲草、芦苇、茭白等;浮漂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荇菜、莼菜、菱角、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
2.总体布局。蟹池深水区以栽植沉水植物及浮叶和漂浮植物为宜,浅水区以栽植挺水植物为佳。
3.栽植方法。伊乐藻: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其它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适宜在冬春季栽植,覆盖率应控制在20%左右,养蟹者可将其作为过渡性水草。栽植方法是以3~5株为一束扦插入淤泥下3~5cm,淤泥以上为15~20cm;株行距50cm×50cm;用量为10~15㎏/667㎡。轮叶黑藻: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节节生根,生命力强,不会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覆盖率可达40%~50%。栽植采取移栽植株法,在谷雨前后采集水草,用湿粘土包根或包茎节捏成团,投入水域,用量为30㎏/667㎡。苦草:苦草在养蟹水域中有“水下森林”之美誉,其覆盖率为20%左右。在清明前后,将草籽装入蛇皮袋中浸种7d后,连袋捞起晒1d,再放入水中泡1d,之后拌入泥土均匀播洒,用量为50g/667㎡左右。水花生:水花生适应性强,河蟹喜在上面栖息、摄食,覆盖率为10%~20%。水花生在养蟹水域中都采取移植法,在蟹种放养前后移植,用竹桩、木桩或三角架固定。浮萍:浮萍的生存适应性强,冬芽沉入水底越冬,早春浮至水面,萌发为新个体。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饵料。浮萍可采用培养法,一般按照20~30㎡固定一个1~2㎡的三角架,将浮萍固定在蟹池水面上使其生长繁殖,以补充其它水草的不足。
三、养护管理
1.前期养护。养殖前期要稳定并促进水草根系生长,使水草植株矮壮、叶面宽大。根系好,水草长得好,不易漂浮、吸收池底养分也多,水草生长健康。前期水位以水草基本达到水平面为准,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水位慢慢抬高。3~4月份,保持水深50㎝左右,以利水温上升。水体偏瘦,水草长势差,要增加水体肥度,为水草生长提供必需养分。
2.中期养护。养殖中期要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防止塘内养分被过度消耗。5月份,可割除水草上部20~30㎝,以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高温季节来临前,可再次割除伊乐藻,仅留根部10~15㎝左右,既能净化水质、降低水温,又能保持水体流动,同时还能防止伊乐藻高温烂草。6~8月份,若水草过密,则应人工割除;若水草偏少,则以水花生和浮萍作补充。
3.后期养护。养殖后期(9月份以后)主要以轮叶黑藻为主,保持水草覆盖率达50%以上。要增加养分,促进水草生长,同时打捞死草、浮草,避免造成水质恶化。

河蟹养殖早期管理重点及常见问题



河蟹早期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青苔、水浑、水浓等各种水质问题的发生,也影响到水草生长的基础环境,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池塘管理,及时解决好池塘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早期池塘管理重点工作和常见的问题。
一、投喂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投喂要把握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河蟹开口料,投喂地点选择在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二、肥水
蟹苗放苗后池塘温度较低,水体藻类繁殖较慢,一般水体比较清瘦,容易滋生青苔,而且养殖初期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清瘦的水体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也大,对河蟹的应激大,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体中饵料生物少,影响青虾生长,因此放苗后需要及时肥水。肥水时选用正确的肥料,如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这类肥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具有溶解性好、营养全面、吸收率高、高碳低氮、无毒害等特点,而且肥起来的水比较稳定。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用完肥料后最好当天晚上要开增氧机。
三、病害防治
为了防止进苗后蟹苗或青虾苗携带致病菌,放苗后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不能过早,一般在放苗后一周左右,等待蟹苗已经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而且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以刺激小的碘制剂消毒为主如“永乐碘”。
四、早期常见问题
1、蟹苗上岸、挂网
(1)蟹苗的应激过大。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加上环境改变,蟹苗不适应新的塘口造成的;
(2)清塘过程中施用毒性大、残留重的药物(如敌杀死等菊酯类药物),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使河蟹中毒爬边,甚至死亡;
(3)苗种的质量。一般弱苗、差苗都会不适应环境而爬边;
(4)放苗方法不正确,没有进行“吐水”或者天气选择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
(1)在选苗时一定要挑选质量好、体质较强的蟹苗;
(2)放苗之前全塘泼洒“碧水安”(3亩/瓶)+“激活”(2亩/包)起到解毒和抗应激的作用;
(3)苗种下塘时进行“吐水”,提高河蟹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选择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放苗,放苗之前尽量加深水位。
2、青苔
青苔常见种类有刚毛藻和水绵;刚毛藻为深绿色,容易被捞起,也容易缠绕到水草茎叶上;水绵颜色为浅绿色,俗称“烂苔”,不容易捞起,不耐高温,易腐烂坏水。
河蟹池塘一般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本地区大都有杀青苔习惯,用完杀青苔药物后,出现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白粉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诱发河蟹厌食等现象,所以不建议用这些药物杀青苔。前期青苔的预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位,肥水的方式来防青苔生长,当水草生长后青苔会慢慢与水草因竞争营养被水草压制。
3、水红
这一时期水红大多是由于老塘草没有拉出,经过冻晒后直接上水导致,这种情况下水体中有机质过多,表现为水浓,严重的水发红。
处理方案:“碧水安”(3亩/瓶)降解有机质,调节水质。“底居安”(5亩/包)降解池塘有机质。
4、水浓
表现为水色浓绿,藻类和有机质大量存在于水体中,透明度低,肉眼观察不能看到水草,经常出现水草挂脏,附着大量杂质或青苔。
原因:
(1)水草长势缓慢,净化能力差;
(2)选择肥水产品不正确如使用菜饼、粪肥等;
(3)经常投喂豆粕的池塘容易出现水浓。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露出水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长时间水浓导致的烂草过多时要及时补栽水草;
(3)勿乱施肥,肥料以可溶性有机肥为主;
(4)投放螺蛳;
(5)使用爽水型药物“碧水安”,分解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5、黄浑水
原因:颤藻、鱼腥藻水华。在显微镜下镜检能看到大量杆状带有异形胞的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在低温期也可大量发生,在河蟹池塘早期主要影响水草生长,对蟹苗、青虾危害较小。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
(2)多栽种水草;
(3)定期使用“新威灭”,控制老化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
6、枝角类过量繁殖(俗称“小白虫”)
原因:
(1)池塘底泥中存在虫卵,待条件适宜、饵料充足时自然生长;
(2)使用利用率较差或者化肥肥水,导致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给枝角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3)外源水打入。
处理方法:
(1)枝角类是虾蟹优质的生物饵料,慎用杀虫药物,以防杀虫带来毒素残留影响虾蟹生长;
(2)枝角类是水中正常存在的生物,定期解毒、改底缩短枝角类生命周期,坚持肥水、增氧,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草活力,保障水质不浑浊、水草正常生长。

高温季节螃蟹养殖常见问题及管理技术


摘要: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排泄物多,有机物的分解发酵速度较快,会导致水质变差,水草的净化作用降低,甚至会发生腐烂,这种条件会使螃蟹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为了减少螃蟹的死亡率,提高成活率,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夏季的高温季节,螃蟹养殖的水体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较为旺盛,加上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螃蟹的排泄物增多,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的环境下的分解发酵速度加快,水质易变质,水草在这种环境下的净化能力减弱,甚至会发生死亡、腐烂。螃蟹养殖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会导致螃蟹的体质下降,自身的免疫力减弱,患病害的机率加大,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会导致螃蟹大量患病、死亡,严重影响螃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1养殖常见问题

水质变差。水质变差的表现主要是水体浑浊、水体分层、水质败坏。其中引起水体浑浊的主要原因是饵料的投喂不足,或者是由于螃蟹对高温水环境不适应或者感染病害引起的;水体分层是指虽然水体看起来透明度高,但是水质不活,水体的底层恶化,这样的水质对螃蟹的危害极大;水质发生败坏的原因是动物性饵料投喂量过大,排泄物增多,难以被水体分解,而发生水质迅速恶化。

受夏季高温的影响,水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会导致水草的代谢缓慢,对营养盐的吸收减少,净水能力减弱,从而加速了水质的恶化。另外,螃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会使水草的损耗加速,还会使池塘漂浮大量被夹断的水草,如果不及时捞起,会发生腐烂沉入塘底,使水体发生污染、败坏。

饵料及用药不当。在每年6月底、7月初的这段时间,螃蟹会完成4次脱壳,每只的重量可以达到100g左右,代谢活动旺盛,活动力强,摄食量大,因此要喂饱,以免将水搅浑。如果在高温到来前饵料的供应不足,或者消毒不彻底,会导致螃蟹的体质变差,抗病能力降低。

2.管理要点

饵料投喂。在夏季的7月份左右,塘内螃蟹数量增多。要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可根据池塘的条件以及养殖的规模来调整饵料的投喂。如果出现水体混浊或者水草被大量采食的现象,就有可能是饵料的投喂量不足,这时就要适当的增加投喂量。在夏季高温季节,饲料的投喂量以投喂后5~6h吃完为宜。螃蟹属于杂食性的动物,偏爱动物性饲料,但是在高温季节,为了避免水体变质,应少投喂动物性饲料,而加大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动物性饲料为辅。可以投放一些螃蟹喜食的水草、浮萍等。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投喂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下午的4~5时进行,在投喂时要尽量的做到全池泼洒,以保证螃蟹都能吃到充足的饵料。

水质管理。进入夏季后要密切观察水质的变化,随时调整水质的状态。塘内的平均水位要控制在70cm,在高温季节可以逐渐加高水位至1m左右。夏季水温较高,水体易变质,塘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升高,要做到勤加水,每2~3天加水1次,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炎热天气每隔5天换水1次,注意换水时要避开中午时段,选择较为凉爽的傍晚进行。高温季节为了保持水质良好,除了要勤加水、换水外,还要及时将水中的剩料、污物捞除,防止底层的水质败坏。可以用底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并定期按照用生石灰来泼洒全池,这样可以保持水质清澈,对螃蟹的健康生长有益。

3改善池塘环境

蟹塘中要严格的控制水草的数量以及疏密程度,以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在夏季可以在塘内放养一些浮萍类的水生植物,这样可以为螃蟹提供阴凉的栖息场所,另外,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要控制好数量和疏密,这样才能确保水草生长有力,还可以为螃蟹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一般塘内水草的种植面积以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为最佳,如果过多会造成水中缺氧,引起螃蟹大量死亡,还会出现水草大面积腐败而破坏水质,此时需要人工清除多余的水草。如果过少,则要及时的补充。要及时的挥除塘内腐烂及被螃蟹夹断的水草,以免破坏水质。

充足的氧分可以保证螃蟹的健康,提高生长速度以及成活率,并且可以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夏季蟹塘内易缺氧,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可以在塘内设置增氧机,并在炎热、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延长开机的时间,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防治病害和防逃工作

人工养殖螃蟹易患多种病害,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螃蟹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出现体质下降,易感染病害的现象。除了要通过水质改良剂以及微生物等将水质控制在最佳的状态外,还可以辅助一些药物和杀菌、杀虫剂来加以预防,可以使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纤虫净等药物,防止螃蟹出现细菌性感染或患纤毛虫病。另外,还可定期的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高温季节还要做好螃蟹的防逃工作,在此期间要每天都巡查蟹塘,以了解螃蟹的摄食以及活动情况,检查好防逃脱设施,及时堵塞漏洞以及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尤其是在大风以及暴雨的天气,更应做好防逃工作。

母猪接产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为保证母猪安全分娩,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在母猪分娩过程中细心照料母、仔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母猪分娩时的主要内容。对母猪接产时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避免仔猪的死亡,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母猪接产时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1、母猪难产

母猪生产的顺利与否和母猪的体质、妊娠期运动等有较大的关系。一般运动量充足、体质健壮的母猪能够顺利快速的完成产仔,相反的母猪则需要较多的时间,且容易出现难产。母猪难产的原因为还可能是后备母猪过早配种,骨盆狭小,过度肥胖或瘦弱,胎位不正、胎儿畸形,年龄太大等。对难产母猪的处理应注意以下的一些要点。接产时用双手将母猪后腹托住,往臀部方向进行推送,辅助胎儿娩出。然后是当仔猪的头或腿出现时,进行拉拽,注意用力要轻。如果仔猪经母猪努责仍然无法生产,助产人员将右手消毒后,涂擦润滑剂后伸入子宫进行拖拽仔猪,但需注意不要导致母猪产道受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生产变得顺利,可以让其自行分娩。还可以注射催产素或者采取剖腹产来完成母猪难产的分娩。

2、假死仔猪

有时刚娩出的仔猪会出现全身发软,张嘴抽气,无呼吸,有心跳存在,这种情况就是仔猪假死。出现该情况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黏液将气管堵塞住了,仔猪呼吸困难,或者是母猪体重过胖,仔猪停留产道时间过长,或者是胎位不正,脐带受挤压。通常假死仔猪心跳还在的话,抢救成功率比较高,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点。①使用消毒后毛巾或纱布快速将仔猪的口鼻内黏液清理干净,然后向鼻部吹气。②拽住仔猪后腿,然后进行拍打,让堵塞的黏液可以排出呼吸道,当仔猪发出叫声即可。③让仔猪仰卧,为其进行胸部按压以及人工呼吸。④将仔猪经浸于40℃左右的温水,漏出口鼻,半小时后可以活过来。一些仔猪娩出后还会包裹胎衣,要将其撕破,避免窒息。

3、母猪吃仔

娩出的仔猪吃掉或咬死的情况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对该种情况的预防应该要对母猪为何有这样的行为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处理。第一,母猪的饲喂量太少,饲料单一,日粮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严重,母猪因为无法获得这些营养物质,在饥饿的影响下就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该情况在年老、瘦、弱的母猪中发生率比较高,但可以通过改善母猪的饲养条件来进行避免。第二,是母猪吞食过胎衣、流产胎儿或死猪,因而养成吃仔恶癖。第三,母猪的母性强,曾经吃过其他串圈的别窝仔猪或涂过药有异味的仔,养成吃仔习惯。第四,产仔前未喝足水,产仔过程中口渴而吞吃初生仔猪。第五,一些初产母猪没有见过仔猪,因恐惧和害怕而出现的行为,一般集约化的养猪场比较容易出现。

对以上的这些因素研究后,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来进行饲养。对母猪妊娠期的加强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饲料营养全面性,使用混合饲料,合理配比进行饲养,不选择单一饲料;接产工作要提前做好准备,母猪整个妊娠期都专人进行观察,对死胎进行清理,胎衣排出及时处理,避免母猪吞食;做好仔猪的管理,避免其串圈;生产之前让母猪多喝水,产程较长时,还要喂水解渴;将仔猪放在护仔箱内,不要和母猪放在一起。对于初产的母猪,让母猪在远处观看仔猪,逐渐移近,消除其恐惧感,反复的进行几次之后,母猪对仔猪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就会消失,就不会有因恐惧而出现吃仔的情况。

4、母猪产后不食

母猪产后不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初产母猪多见,一般多由以下原因造成:第一,产后精饲料添加太早,喂量太多,致使母猪消化不良而“顶食”,或吞食了胎衣引起消化不良。第二,青粗饲料喂量不足,肠胃蠕动减弱,引起母猪便秘,食欲减退。第三,母猪产道感染,患子宫内膜炎或阴道炎,引起体温升高而不吃食。第四,产后腹压突然降低,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第五,母猪产前营养失调,产仔后过度疲劳,消化紊乱,食欲不振。在预防上,除平时注意营养调节,产后1周内适当控制喂量,饲料调制稀薄以外,日粮中最好保持一定量的青粗料,以防发生产后便秘。做好产房中产床消毒工作,防止母猪产道感染。尽量避免母猪吞食胎衣。如已出现产后食欲不振,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促进食欲:①用一个猪苦胆加100~200g醋,煮开放温后喂母猪。②用100~150g醋加1枚生鸡蛋喂母猪。③可试用中草药治疗,处方如下:赤丹参20g,全当归15g,党参5g,枳壳Sg,麦冬lOg,白茅根lOg,水煎1次灌服。

母猪接产时几种常碰到问题的处理技术

1、母猪难产的处理
母猪能否顺利分娩,与母猪体质的好坏、妊娠期的运动有密切关系。凡是经常运动的母猪,体质结实,产仔较快;否则,体质较弱,子宫收缩无力,分娩时间延长。此外,母猪难产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后备母猪过早配种,产仔时骨盆腔狭小;母猪过肥或过瘦,过肥造成产道狭窄,过瘦则体弱,分娩无力;胎儿过大或有水肿的死胎堵塞产道;胎位不正或胎儿畸形;母猪年老体弱,子宫收缩无力等。
处理难产时,要熟练地掌握“五字”措施。一是“推”,接产人员用双手托住母猪后腹部,随着母猪的努责,向臀部方向用力推送,促进胎儿产出。二是“拉”,看见仔猪头或腿部时出时进,可用手抓住仔猪的头或腿,随着母猪的的努责,轻轻地拉出仔猪。三是“掏”,母猪用力努责,仔猪还是产不下来,这时可将右手用肥皂水洗净再消毒,剪短指甲并锉光,涂上润滑剂,五指并拢成锥形,随着母猪的努责,慢慢伸入阴道再到子宫,当摸到胎儿时,抓住后腿或头部,随着母猪努责,将仔猪拉出产道。切记不可硬拉,以免损伤产道。仔猪掏出后,如母猪转为正常生产,就不必再掏了,掏后用手把40万单位青霉素注入产道,防止引起子宫内膜炎。四是“注”,肌肉注射催产素3~5mL,促进胎儿产出。五是“剖”,如果以上措施无效,就请兽医进行剖腹产。

2、假死仔猪的处理
在母猪产仔时,有时会碰到刚产下的仔猪,全身发软,张嘴抽气,或停止呼吸,但脐带仍在波动,触摸胸部心脏仍在跳动,这样的仔猪叫做假死仔猪。造成假死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粘液堵塞气管,透不过气来;有的是母猪过肥,仔猪在产道停留过久;有的是胎位不正,产仔时胎儿脐带受到压迫或扭转;有的是胎儿尚未吸到空气,脐带在产道被拉断。对于这样的假死仔猪,要立即抢救。一般来说,凡脐带基部波动历害的、心脏还在跳动的,大都能救活,抢救的方法有4个:

⑴应迅速用毛巾或消毒旧布擦干仔猪口鼻部的粘液,再对准仔猪鼻部吹气。

⑵倒提仔猪后腿,促使粘液从鼻腔中排出,并用手连续拍打仔猪胸部,直到发出叫声为止。

⑶使仔猪仰卧垫草上,用手拉住前肢令其前后伸屈,一紧一松地压迫胸部,实行人工呼吸。

⑷把仔猪浸在40℃的温水中,口鼻露在水面上,约30min也能救活。个别仔猪产下后包在胎衣中,应立即将胎衣撕破,以免闷死。

3母猪吃仔恶癖的防止

有时碰到母猪把自己生下的仔猪吃掉或咬死,给生产带来损失。要防止这种现象,首先必须了解其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由于母猪长期喂料不足,饲料单一,日粮中缺乏全价蛋白质、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母猪对这些物质非常需要,再加上饥饿,所以吃仔猪。这多发生在年老瘦弱的母猪和初产母猪。一旦改善饲料条件,就可避免吃仔现象。

⑵是母猪吞食过胎衣、流产胎儿或死猪,因而养成吃仔恶癖。

⑶母猪性强,曾经吃地其他串圈的别窝小猪或涂过药有异味的小猪,养成吃仔习惯。

⑷产仔前未喝足水,产仔过程中口渴而吞吃初生仔猪。

⑸个别初产母猪未见过仔猪,以为仔猪要伤害自己,产生恐惧心理,怒视仔猪,进而咬死仔猪。笔者认为在集约化猪场中,这是主要原因。

根据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母猪妊娠期的饲养,尽量饲喂全价妊娠母猪料,或几种饲料按比例混合,不喂单一饲料;认真做好接产工作,做到母猪不产完仔不离人,发现死胎及时清理,胎衣排出后马上清除,不让母猪吞食;不要让仔猪串圈;产前让母猪喝足水,如产仔时间过长,可给予适量温水解渴;有吃咬仔猪恶癖的,可戴上笼嘴,喂食时取下,吃完食再戴上;对于为了防卫而怒视、要咬仔猪的母猪,可把大部分仔猪放在护仔箱内,饲养员捉住一头仔猪,使其离母猪远一些,让母猪观看,待母猪放松警惕时,再移近一些,如此反复几次,母猪觉得仔猪不会伤害自己,就不会咬仔猪了。

4、母猪产后不食的防止

母猪产后不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初产母猪多见,一般多由以下原因造成:

⑴产后加料太早,喂量太多,饲料过浓,致使母猪消化不良而“顶食”,或吞食了胎衣引起消化不良。

⑵青粗饲料喂量不足,肠胃蠕动减弱,引起母猪便秘,食欲减退。

⑶母猪产道感染,患子宫内膜炎或阴道炎,引起体温升高而不吃食。

⑷产后腹压突然降低,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

⑸平时母猪营养失调,产仔过度疲劳,消化紊乱,食欲不振。

防止办法:除平时注意营养调节,产后一周适当控制喂量,饲料调制稀薄以外,日粮中最好保持一定量的青粗料,以防产后便秘。做好产房中产床消毒,防止产道感染。如已感染可连续2~3d注射青霉素,体温升高则降体温。避免母猪吞食胎衣。如已出现产后食欲不振,可用以下几种方法促进食欲:

①用一个猪苦胆加100~200g醋,煮开放温后喂母猪。

②用100~150g醋加一枚生鸡蛋喂母猪。

③可试用中草药治疗,处方如下:赤丹参20g,全当归15g,党参5g,枳壳5g,干地黄g,麦冬10g,白茅根10g

养殖池塘河蟹和水草死亡应该怎么处理



湖北一13.6亩河蟹池塘,近期进入高温期,白天气温一般在33~37℃,夜晚温度在30℃左右。进入七月中旬,河蟹从每天捞起几头的死蟹逐渐上升为近期的30~40几头(臭蟹),所以未照照片。观察池塘情况,如图所示:
池塘水色很浓,说明藻类很丰富,可能以微囊藻或颤藻占优势,水草有上浮的,说明水草一定有烂掉池底的,草烂导致蓝藻的产生。使水色变浓,而同时底部由于草烂发酵,产生有害物质,同时大量好氧,在厌氧条件下,菌相中有害菌(致病菌)占优势大量繁殖,使河蟹感染细菌病死亡。建议:针对死亡病蟹的症状内服+外用。同时加强解毒(碧水安)+改底(底居安),补菌抑制蓝藻的大量繁殖,提高水体透明度,使上浮的水草能够白天上浮晚上下沉。
藻类和水草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藻类生长说明水草功能减退,水草开始大量消耗氧气,导致藻类也无法正常生长。建议大量清除死草,同时使用底居安+底加氧改底,氧速保恢复水体氧气供给!水面油膜多时,使用碧水安减小水面张力,清除油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3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