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池塘中水草栽植方法及养护管理


一、主要作用
1.天然饵料。水草具有鲜、嫩、脆、滑的特点,符合河蟹的天然食性,在河蟹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水草密集的地方,可以吸引螺蛳、小鱼、小虾等众多饵料生物供河蟹捕食。
2.净化水质。水草的自身代谢功能,可吸收淤泥中氨氮和无机盐类等,防止水质富营养化,有效改良底质,从而起到净化水质,提高透明度之目的。另外,水草的光合作用能产出大量氧气,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3.栖息隐蔽场所。河蟹具有爬上浮叶植物休息和嘻戏的习性,蜕壳时又喜欢在水位较浅、水体安静的地方进行,池中水草正好能满足河蟹的这一要求,让其躲避敌害,减少互残。
4.遮阳降温。高温季节大面积的水草可以遮挡和吸收部分光照,起到降低水温的作用,为河蟹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二、栽植方法
1.水草种类。蟹池中的水草应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漂植物为辅,以达到调节互补作用。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蒲草、芦苇、茭白等;浮漂植物的主要品种有:荇菜、莼菜、菱角、水花生、空心菜、浮萍等。
2.总体布局。蟹池深水区以栽植沉水植物及浮叶和漂浮植物为宜,浅水区以栽植挺水植物为佳。
3.栽植方法。伊乐藻:伊乐藻发芽早,长势快,在早期其它水草还没有长起来的时候,只有它能够为河蟹生长、栖息、蜕壳和避敌提供理想场所,适宜在冬春季栽植,覆盖率应控制在20%左右,养蟹者可将其作为过渡性水草。栽植方法是以3~5株为一束扦插入淤泥下3~5cm,淤泥以上为15~20cm;株行距50cm×50cm;用量为10~15㎏/667㎡。轮叶黑藻:轮叶黑藻被河蟹夹断后节节生根,生命力强,不会败坏水质,因此这种水草覆盖率可达40%~50%。栽植采取移栽植株法,在谷雨前后采集水草,用湿粘土包根或包茎节捏成团,投入水域,用量为30㎏/667㎡。苦草:苦草在养蟹水域中有“水下森林”之美誉,其覆盖率为20%左右。在清明前后,将草籽装入蛇皮袋中浸种7d后,连袋捞起晒1d,再放入水中泡1d,之后拌入泥土均匀播洒,用量为50g/667㎡左右。水花生:水花生适应性强,河蟹喜在上面栖息、摄食,覆盖率为10%~20%。水花生在养蟹水域中都采取移植法,在蟹种放养前后移植,用竹桩、木桩或三角架固定。浮萍:浮萍的生存适应性强,冬芽沉入水底越冬,早春浮至水面,萌发为新个体。浮萍是河蟹喜食的植物饵料。浮萍可采用培养法,一般按照20~30㎡固定一个1~2㎡的三角架,将浮萍固定在蟹池水面上使其生长繁殖,以补充其它水草的不足。
三、养护管理
1.前期养护。养殖前期要稳定并促进水草根系生长,使水草植株矮壮、叶面宽大。根系好,水草长得好,不易漂浮、吸收池底养分也多,水草生长健康。前期水位以水草基本达到水平面为准,以后随着温度上升,水位慢慢抬高。3~4月份,保持水深50㎝左右,以利水温上升。水体偏瘦,水草长势差,要增加水体肥度,为水草生长提供必需养分。
2.中期养护。养殖中期要抑制伊乐藻快速生长,防止塘内养分被过度消耗。5月份,可割除水草上部20~30㎝,以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高温季节来临前,可再次割除伊乐藻,仅留根部10~15㎝左右,既能净化水质、降低水温,又能保持水体流动,同时还能防止伊乐藻高温烂草。6~8月份,若水草过密,则应人工割除;若水草偏少,则以水花生和浮萍作补充。
3.后期养护。养殖后期(9月份以后)主要以轮叶黑藻为主,保持水草覆盖率达50%以上。要增加养分,促进水草生长,同时打捞死草、浮草,避免造成水质恶化。

相关知识

河蟹池塘水草的日常管理与养护



“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河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池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在高温季节,水草能起到遮阴降温作用,有利河蟹的快速生长
河蟹养殖过程中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水草老化
伊乐藻、轮叶黑藻经过2-3个月的生长,在水中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生长过于旺盛,叶片发黑、漂浮于水面的水草发黄腐烂,水草根部渐渐腐烂,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沉陷于水底死亡。处理方法:对于生长停滞的水草进行“打头”处理,打头后第一天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刺激其生长,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护草,同时使用增根粒粒肥壮根护草。
二、水草过密、疯长
对于生长过密的水草,要进行“打路”处理,开“草沟”,一般每6-8米打一条宽2米的通道,保持水体的流通,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用改底立爽或清底安全池改底。
三、水草有污垢
这是水草活力下降的表现,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越早发现越容易处理。处理方法:
第一天增加水草自身的活力用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
第二天清理水草表面污垢用碧水清
第三天用菌宝或菌乐
四、水草根部腐烂
蟹池中的伊乐藻密度较高,透光性和通气性极差,就会发生烂根现象。此情况要注意开“草沟”,捞除过密的草。第一天上午用改底立爽,下午干撒增根粒粒肥;第二天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
五、水草的病虫害
水草虫害一旦发生,3-4天整搪水草都难以幸免。处理方法:先用1%伊维菌素60—80毫升每亩全池泼浇,严重的地方多浇,三天后可见虫子基本死亡,然后用爽水解毒酸或多能活力酸解毒,后用氨基黄金肽或高乐膏,三天后再用一次高乐膏或氨基黄金肽;一周后用一次增根粒粒肥。
六、河蟹夹草
河蟹大量夹草是饵料投喂不足或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要注意改底和适当消毒。
高温季节每半个月施用增根粒粒肥和改底立爽,护理水草的同时保证良好的水环境,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水草养护



养蟹就是养草,水草养护是池塘养蟹的基础;蟹大小看水草,水草的好坏决定着池塘养蟹的成败。
1、合理施肥以保持适宜的透明度
栽种水草时可结合土壤翻耕施用发酵鸡粪50kg~100kg/亩,促进水草生根、出芽、生长;5月上旬以前,施用“藻神+EM菌或光合细菌+氮磷肥”,促进水草快速生长;5月上旬以后,残饵、粪便积累增多,应杜绝含氮肥的施用,施用“有机酸活水解毒液+活力66+磷酸二氢钙”;7月~8月份持续高温期,轮叶黑藻容易出现疯长,应杜绝各种肥料的施用。
合适的透明度是水草正常生长的保障。河蟹养殖塘如透明度过低会降低透光率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使水草发黄或死亡;如透明度过高会使丝状藻类如青苔等的大量繁衍。透明度过低时可选用“水立爽”或“底立爽”全池泼洒,透明度过高时可适量施肥。
投放适量的螺丝不仅可维护适宜的透明度,以保证河蟹池水体的透光率,促进水草正常生长,螺丝更是河蟹优良的鲜活饵料。通常情况下,以清明节前投放一次抱卵螺300kg~500kg/亩为宜。
2、合理调节水位
合理的水位与水草的生长密切相关。蟹池正常水位以水草顶端离水面10cm~15cm为标准。一般在4月中上旬,浅水区水位控制在10cm~20cm,5月份时水位控制在20cm~50cm,6月份时保持50cm~80cm水位,7月份保持80cm~120cm水位,持续高温期控制在120cm~150cm深水位。
3、及时刈割水草
水草一旦露出水面,就必须及时刈割水草。刈割水草一是及时割去露出水面的水草,割去后的水草保持20cm~40cm株高;二是分区割出河蟹的投食区域,割去后的水草保持0cm~30cm株高;三是割除青苔生长较多区域的水草或生长不良区域的水草。刈割后的轮叶黑藻面积应始终占到池塘面积的3/5以上。为避免因水草的刈割引起水质浑浊或水色发黑、发红等,刈割水草后应及时捞出漂浮的水草,并适时全池或局部定点泼洒“活力66+藻状素”。
4、控制水草粘泥
水草粘泥(图1)是水草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水草粘泥后,严重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草会发生叶片卷缩、发白、发黑、腐烂,进而水草整个植株死亡。水草粘泥现象比较常见的是水草表面大量附着有机物、大型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原生动物纤毛虫、绿藻、蓝藻等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图2)。
预防时可通过清除过多池塘淤泥,放足花鲢(30~80尾/亩,5~20尾/kg)、白鲢(30~50尾/亩,250g/尾)、细鳞斜颌鲴等混养鱼类,控制浑浊水的发生、确保水草的种植密度和水草对矿物质营养盐的需求等综合方式进行预防。
控制办法为:首先使用1次“中博高”或“水立爽”,如果浮游动物过多则再使用1次“硫酸锌粉”或“艾维”,最后追用1次“活力66+有机酸活水解毒液”和磷酸氢钙。
5、控制水草虫害
水草的虫害主要以蜻蜓幼虫、卷叶虫、摇蚊幼虫(图3)为主,虫体通过噬食水草叶片,使水草光秃仅剩茎秆(图4),有的甚至直接噬食根茎,导致水草腐烂死亡。预防时可通过放足花鲢摄食幼虫,及时刈割露头水草防止虫体变态滋生,也可利用成虫趋光性的特点进行灯光诱杀。
水草虫害严重时,根据虫害变态的特点,选择“艾维”或“双效鱼鳋静”或“鱼宁”,采取分区域杀灭方式,连续用药2-3次,每天1次。
6、控制蟹池水色浑浊
浑浊水(图5)不仅直接导致水草光合作用减弱,而且也是水草粘泥的主要诱因之一。蟹池浑浊水的发生常见以下四类原因:
一是水草种植密度小、生长状况差,水体自净力差,残饵粪便大量积累使水体有机负荷加重,水质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肥皂水的“寡水”现象,严重时水体散发出阵阵腥臭味。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提高水草的种植密度,增加“活力66”和磷酸氢钙的使用次数。改良时先使用“中博高”或“底立爽”1~2次,然后使用“活力66”和磷酸氢钙1-2次,特殊时再使用“净水宝”1次。
二是因水体大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桡足类等大量滋生(图6),出现白浊水的现象。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放足花鲢和适度放养黄颡鱼的办法进行预防。改良时可采用沿池边泼洒“艾维”或“双效鱼鳋静”1次,特殊情况下再使用“净水宝”1次,然后再使用“活力66”、磷酸氢钙各1次。
三是由于暴雨后雨水冲刷形成泥浆水浑浊现象,呈黄浊水状态。少数情况下通过自然沉降2~3天即可恢复原有水质状况,为了不影响水草的正常生长,应及时使用“净水宝”1~2次。
四是水体野杂鱼过多,加之缺乏野杂鱼的饵料而形成的浑浊水,一般中下层浑浊明显。预防此种浑浊水可通过套养适量的鳜鱼(15~30尾/亩,5~8cm/尾)进行预防,改良时可加强笼捕野杂鱼或喂食含茶皂素的药物饵料诱杀。
7、控制青苔过度繁衍
青苔(图7)是绿藻门水绵藻属、双星藻属、转板藻属的一种丝状藻类的总称,青苔容易在水质清瘦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而河蟹养殖所追求的就是通过水草的种植创造水清蟹肥的生态养殖模式,所以河蟹生态养殖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青苔。
河蟹池水草生长的早期阶段,少量的青苔有助于提高水体透光率,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4~5月份轮叶黑藻生长的早期阶段可保留一定青苔量;至5月后待轮叶黑藻形成合适的生物量时,一方面可适度将水质培育成淡绿色,抑制青苔的过量生长,另一方面可结合水草的分区刈割,将致密区的青苔和水草进行刈割清除;至6月份以后,青苔大量生长时最好是及时人工捞除成团上浮的青苔,特殊情况下选择低毒、无残留药物进行定向杀灭。

河蟹养殖水草养护——底质养护



河蟹营底栖生活,蟹池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存与生长,底质又是河蟹残饵、粪便集中区,直接决定着河蟹池水质的好坏,也是水草根系生长好坏的决定因素之一。河蟹池积累的残饵、粪便等有机污物只有不断通过有益微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被水草吸收利用,在这一过程中同时需要及时补充磷、钾、钙等营养盐,平衡水草对各种营养盐的需要,改善底质的通透性,消除池底氧债,消除水草“黄根”、“黑根”现象,促进水草根系发达,才能维持河蟹池良好的底质和水质状况。河蟹池底质养护的主要措施为:
1、定期使用“活力66”或“双效粒粒底改素”或“活力58”。特别是定期使用“双效粒粒底改素”,水温18℃~28℃时每15~20天使用1次,水温超过28℃时,每7~10天使用1次。
2、适时施肥,平衡水草生长需要的矿物质营养盐。为促进水草生长或调节水质,应适时施肥,尤其是含磷、钾、镁、硼、钙、硅、锌等无氮肥料(如“藻壮素”)的施用,4~5月份和9~10月份时每15~20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天使用1次。
3、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与改良底质。尤其是定期使用“中博高”或“水立爽”、“底立爽”或“中博金珠”等,加速对池底有机污物的氧化分解,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衍。一般在4~5月份时每20~30天使用1次,6~8月份时每10~15天使用1次,9月份后可随时根据河蟹底板发黑状况灵活使用。

大闸蟹养殖池塘中水草的移植与栽培技术



水草在养蟹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增殖养蟹池中的水草是养蟹农户十分关心的一件事。为了创造人工养殖河蟹的自然环境,人为模拟自然生态,增加河蟹对池塘环境的适应性,移植与栽培水草便成为池塘养蟹的一项重要内容。
首先在选定养蟹池的基础上,进行清塘消毒。
其次,根据河蟹对水草利用的优越性,确定移植水草的种类和数量,一般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浮叶和漂浮植物为辅。即深水处为沉水植物及一部分浮叶植物,浅水区为挺水植物。
三、根据河蟹食性,移植水草,从人工养蟹中投喂的苦草、轮叶黑藻、细金鱼藻是河蟹爱吃的种类,可以多移植,其它品种水草适当少移植,起到调节互补作用,对改善池塘水质,增加水中溶氧,提高水体透明度有很好作用。
四、移植方法,有三种:1、在冬季河湖干涸的底部将预先选定的苦草、轮叶黑藻等,用鳅铲取底土和根运到养蟹池内,放到深水区用土埋好,防止将水草根冻死,春夏之交自动生长起来。2、轮叶黑藻根系发达,每株长短不一,有很多茎节均能发根生长,春夏之交采集整株水草,用湿粘土包根或包茎节捏成团,投入蟹池中,栽培一次后便可每年生长。移植苦草必须将根刨起,用泥土包根捏成团投入蟹池中。3、每年8月下旬,采集水草种子。苦草于6月份开花,果实结于细长的柄上,呈线形。轮叶黑藻也在6月份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种子两端有尖刺,连同水草采集晒干,揉碎后于第二年春播撒,使其自然生长。
五、适当移植一些荇菜、莼菜或菱角之类的浮叶植物,这些植物根系发达,生命力特强,但不可移植太多,覆盖水面,以免影响水对空气的复氧。六、浅水区多栽培一些挺水植物,如蒲草、芦苇、茭瓜等,这些植物容易栽培,成活率很高。对改善河蟹生活、水质环境有很好效果。养蟹池内移植与栽培的水草,任其自然生长,一般不施粪肥,可适当施点化肥。通过水草吸收水中氨氮,淡化水的肥度,增加水中溶氧和透明度,满足河蟹生长发育需要,促进生长。这样,对河蟹的肉味品质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大闸蟹池塘水草栽种技巧及两个注意事项



在蟹池内栽种适量水草不仅能够增加池中溶氧,调节水温,净化水质,改良底质,为河蟹生长营造良好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而且还能够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弥补饵料投喂的不足。笔者在日常技术推广工作中,对水草栽种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1栽种
1.1清塘消毒
在蟹池冬闲期间,对池塘进行清淤改造,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10cm-20xx12月至当年5月。栽种顺序是:先栽伊乐藻、黄丝草,后栽轮叶黑藻和苦草,伊乐藻、黄丝草可在去冬今春栽种,轮叶黑藻可在早春栽种,苦草可在当年3月-5月栽种,但具体栽种时间可依据水温高低和放种时间早晚而定。
1.4栽种方式
总体方法为在深水区移栽黄丝草和轮叶黑藻,在浅水区种植苦草,在空隙处移栽伊乐藻,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5米×4米。黄丝草栽植方式为:把成草切成长20cm左右的片段,采用抛秧式撒播于池塘中,让其自然沉入水中、着泥生根,也可采取扦插方式;伊乐藻栽植方法为:干栽时挖坑覆土移栽,水栽时扦插入泥移栽;苦草种植时密度要稀,且用略潮湿的泥土拌匀撒种;轮叶黑藻栽植方式为:可选择芽孢,拌土撒种,也可选择3-5cm、5-10cm、15-20cm的植株用泥土包裹根部抛种。
1.5栽种数量
黄丝草、轮叶黑藻栽种数量要多,伊乐藻、苦草移栽时数量要适度,当水温达到5℃左右时,按2:1:1的比例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黄丝草;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在水草空隙处补种苦草。一般每666.7㎡需苦草籽30-50g、黄丝草(成草)40kg、轮叶黑藻植株40kg(或芽孢5kg)、伊乐藻(成草)80kg,确保蟹池水草覆盖率达40%左右。
2注意事项
2.1合理控制植株大小。栽种水草时,根部入泥要实,冬天棵把要小,春天棵把要大;苗种放养前移栽时棵把要小,放养后棵把要大;同时设立水草栽培区,待水草覆盖率达40~50%时撤除围栏设施。
2.2饵料投喂要科学。当饵料投喂不足时,河蟹会摄食水草,甚至会破坏水草根系,引起水草上浮,继而败坏水质;当饵料投喂过多时,大量残饵腐败过程中耗氧,造成底质处于高度厌氧状态,从而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酸等有毒物质积累,毒害水草根系,降低根系活力,引发水草腐烂。

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草的护理技术



20xx夏季的持续高温,使得许多养蟹塘口的水草“全军覆没”,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蟹塘种植水草不仅为河蟹提供蜕壳、遮阴降温的场所,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池塘水质、提供天然植物性饵料的作用。随着高温天气的来临,对水草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高温季节水草常见的问题及建议措施是:
1、水草过密:
塘口水草前期生长较好,到中期时因生长旺盛布满全塘,进入高温季节,由于水草过密,导致水体自我对流能力下降,营养运输功能供应不上,造成水体中溶氧不足,不但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也容易使水草根部发生腐烂,影响池塘水质。
建议措施:及时进行疏稀,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将生长密集的水草进行连根刈割,割草的时候要形成条带行走向,行距以投喂饲料的小船能正常行走为好,刈割后保持水草面积占水面50%-60%即可。需注意的是:水草刈割后要及时捞起移走,以防在池中变质腐烂。
(2)水草腐烂:
高温下,伊乐藻浮在水面的草头会出现发黄枯萎、继而逐渐整株腐烂死亡。
建议措施:及时对伊乐藻进行“打头”处理。具体方法是:在高温来临前半个月,对露出水面的伊乐藻进行人工刈割,割除后高度尽量控制在水下10~30厘米,这样离水面表层的高温水还有一段距离,水温还是适宜伊乐藻生长,否则水草覆盖率就会减少,影响河蟹的栖息和摄食活动。
(3)水草浮根:
高温季节,有部分塘口水草连根浮起,整体漂浮到水面。此情况一是因塘口水位过深,水草茎叶生长过快,而根系的生长不够发达,当河蟹活动或者外界环境突然变化时引起整体连根浮起;二是因投饵不足,塘中蟹及部分鱼类(如草鳊鱼)摄食水草根茎而致。
建议措施:在水草生长过程中定期使用促进水草根系生长的试剂。当水草已出现浮头应及时进行水质改良,确保水体透明度,从而抑制水草腐烂。
(4)草叶污浊:
在养殖中后期,有部分塘口水草出现“草脏”的现象,由于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水草易发黄、萎缩,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草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肥、浑。部分池塘中有机质及其他悬浮杂质较多,杂质附着于水草上造成水脏。建议措施:泼洒表面活性剂进行清洗,同时进行改底。
水草活力差。当水草活力差时,本身自净能力减弱,过多的杂质附于水草表面不能被及时净化。建议措施:使用有机碳并进行肥水,增强水草的营养和活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1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