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节受灾的河蟹池塘可以补养青虾


每年夏秋季节,不少地区大闸蟹病害暴发,尤其是较为严重的“抖抖病”,导致养殖蟹死亡率极高,还有因暴雨致使养殖蟹大量逃逸。为了弥补损失,受灾蟹池可养殖一茬青虾,如果饲养得法,每亩池塘可产青虾30公斤左右,增加效益1000元左右。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池塘消毒。9月中下旬,每亩用50公斤茶饼(因茶饼对存塘蟹没有影响)打碎浸泡捣烂后,全池均匀泼洒,以杀死池中野杂鱼及有害生物。
二、合理施肥。每亩施经发酵的粪肥20xx5月上旬,搞好饲养管理工作;定期换注新水,使水中保持较高的溶氧,防止青虾浮头,尤其是凌晨发现虾游爬靠岸应立即采取增氧措施;定期用漂白粉、强氯精等药物消毒;视天气、水温情况适量投喂麦粉、饼粕粉、麸皮等粉状饲料,并适当增加轧碎的螺蛳等肉食性饲料,有条件的可投。喂青虾配合饲料。
五、捕捞销售。视青虾的长势情况,春节期间可选捕部分达规格的大虾上市,大部分青虾经过一个冬天和早春的饲养,在次年3至4月份,青虾一般均可长到5厘米左右,达到上市规格,起捕出池销售,腾塘作下一个周期(可养蟹、罗氏沼虾或培育鱼种)的养殖。

相关阅读

河蟹池塘的夏秋季节管理技术措施



蟹大小,看水草,说明水草是影响河蟹捕获规格及产量的重要因素,在夏季高温期,水草除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隐蔽、脱壳场所及植物性饲料外,还可以起到遮荫、降低水温、改良水质等作用。种植的水草以水葫芦、菹草、苦草等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为佳,面积应占蟹池的1/3~1/2。
3、保持良好水质水环境是河蟹养殖的第一制约因素,水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质清新,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搞微流水养蟹。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易发生缺氧现象,并使池中产生大量青苔,影响河蟹生长。在夏季应每15~20天,泼洒过磷酸钙(2~3ppm)、生石灰(10~15ppm),以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为河蟹补充钙质,促进蟹体蜕壳生长(注意两者施用时间应隔3~5天)。
另外,高温期最好每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以不超过原池水的1/3为宜,并保持1~1.5m的水位,透明度控制在35~40cm。由于秋季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初秋时应勤换水。随着水温降低,换水次数应逐渐减少,最好保持透明度在45cm左右,水位1~1.5m左右,保证水温较稳定以利河蟹越冬。
4、科学投饵夏季是河蟹生长旺季,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在此阶段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南瓜等)的比例,以利河蟹聚积体能,并防止性早熟。秋季正值河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两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5%~8%,投喂时间以8:00~10:00、17:00~18:00为宜,其中傍晚的投饵量占全天的70%,每次投喂量应以上次稍有剩余为度,具体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河蟹的摄食等情况灵活掌握。
5、加强病害防治夏秋季节为蟹病的高发季节,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大规模的病害发生。定期采用内服和外用相结合预防蟹病,外用药物有甲壳净蟹安;内服药有板兰根、脱壳素。夏季最好每半个月泼洒1次生石灰。

夏秋季节养蚕技术要点有哪些?


《蚕妇》,其中一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道出了养蚕业的艰辛。小时候很流行养蚕,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养上一些,直到它破茧成蝶。现在,有很多人讲养蚕当作一个项目在认真研究。那夏秋季节养蚕技术要点有哪些?养蚕前景如何?

一、夏秋季节养蚕技术要点有哪些?

1、注意农药的使用

注意防药物中毒蚕对农药非常敏感,农田治病虫要远离桑地、蚕室,更不能污染桑树;在蚕室附近喷药,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人们施药后要洗净、换衣才能进入蚕室;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以免其熏蒸作用导致蚕中毒;采集的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可大量喂蚕。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中毒。

2、注意老鼠入侵

注意防鼠养蚕前要做好药物灭鼠,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还要防止蝇类进入蚕室危害蚕。

3、注意及时清理病蚕

及时清理病蚕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不可乱丢,应将其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

4、注意降温

注意防热夏秋季气温较高,早上要在蚕室内喷洒井水、挂湿布或草帘,白天关闭门窗,防止热气流进入室内,夜里气温低,要整夜开门窗。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5、注意控制细菌生长

注意合理贮叶夏秋季高温高湿,病原繁殖快,要注意计划采叶、及时运叶,不能让其堆积过厚,防止发热变质而诱发蚕病;不喂过夜桑叶,忌喂湿叶;贮存桑叶不能往其上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

6、注意卫生

不能乱倒蚕沙蚕沙中含有大量病原,因此不能乱倒,更不能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二、养蚕前景如何?

养蚕靠蚕丝、蚕蛹、蛾、蚕粪及其丝绸文化挣钱。桑蚕,又称家蚕,或习称蚕。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吐丝昆虫。以桑叶为食料,茧可缫丝,丝是珍贵的纺织原料,主要用于织绸,是优良的纺织原料,在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用途。蚕的蛹、蛾和蚕粪也可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也可以作植物的养料。

丝绸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古老的丝绸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国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是中国联系世界友谊的纽带,丝绸是友好的使者,历史上多以文绣锦帛作为高级礼品,礼赠友邦,化干戈为玉帛以示友好。丝绸文化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程,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锦是多彩提花丝织物的泛称,锦合金、帛成字,取锦织彩为文,其价如金之意。锦以织造技术复杂,图案古雅,色彩瑰丽成为中国传统丝织物中的精品。

我国的产茧量和产丝量都占全世界的首位。蚕业分布在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浙江地区的农民历来都把这种对人类作出很大贡献的昆虫叫做蚕宝宝,它吐出来的丝有珍珠之光,即使在化学纤维日新月异的今日,丝织品仍被誉为纤维女皇,它具有的一些衣料特性是其他纤维望尘莫及的。中国是最大的丝绸出口国,还会涉及贸易和出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蚕业有着十分光明的前途。

夏秋季节草鱼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


夏秋季正是草鱼养殖的高峰期,很多养殖户前期由于受长时间的干旱影响减少了投喂量,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投喂量有所增加。但根据笔者的了解,一些地方的养殖户盲目增加投喂量造成了草鱼的不适应并导致鱼发病和带来缺氧泛塘的危险,有些养殖户完全不顾草鱼的生长规律随意投喂饲料,还有一些养殖户在增加投喂量的同时不明白该如何进行管理及病害防治等,因此,笔者就草鱼养殖中后期应该注意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增氧

众所周知,溶解氧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进行集约化养殖,由于养殖的区域有限,放养的鱼种数量又多,这样很容易造成溶解氧在局部范围出现不足,严重的就会引起缺氧泛塘等事故。因此,养殖池塘水体溶解氧是关键,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草鱼,在养殖的中后期要满足草鱼的正常生长,必须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水体增氧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空气中氧气的溶解

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没有达到饱和,空气中的氧气就会不断地溶解到水体。但靠空气自然溶解到水体的溶解氧只限于水体的表层,在养殖池塘整体溶解氧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尤其是对流不好的静止水体尤为如此。

2.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

在自然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在溶氧总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概在80%以上。但光合作用增氧会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制约:①光照的时间,仅白天十几小时能增氧,到了晚上由于没有了光照,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没有了,反而要消耗溶解氧;②受水层的影响,由于太阳光能到达的水层有限,在养殖池塘中仅在光线充足的表水层内增氧,而底层水由于光线不足或者全无光线,只能耗氧不能增加溶氧;③增氧的效果不稳定,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由于要受到光照、水温、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水体中二氧化碳、营养盐类的供给状况等多方面的影响,时空变化较大。

3.水体补给增氧以及人为增氧

这个主要靠增氧机、人力泵水、注水、自然流水或者泼洒增氧粉等增氧,但对于整个水体来说,效果不显著。

在养殖过程中,水体的增氧途径大体跟以上几个有关。但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上,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增氧是个不错的方法,建议整个养殖过程晴天中午要开1~2小时,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没风闷热的天气尤其要开。

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能有效促进鱼体对于食物的转化率,大大降低饵料系数。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的中后期要加大养殖水体的溶氧量。

二、调水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养殖池塘水环境恶化很严重,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偏高,蓝藻大量繁殖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发生。尤其是到了养殖的中后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鱼体的排泄物也会增多。这些排泄物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使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同时也会造成水体中有害物质偏高,如氨氮、亚硝酸盐等。

目前养殖户调水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换水如果条件允许,在草鱼养殖的中后期每隔15~20天换一次水,能有效改善池塘的环境,对于水体溶氧的增加,减少有害物质以及对于浮游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作用。

2.使用水质改良剂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调水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具有物理吸附沉淀功能的产品如沸石粉、明矾等,这类产品主要是利用其天然的多孔性能对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二是某些具有氧化功能的化学产品,这类产品施用到水体后能直接进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去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三是水体补充藻类必需的氨基酸营养素及微量元素,有利于有益单细胞藻类的繁殖,维持水体藻相平衡;四是生物降解,这类产品主要是由一些有益微生物组成,如光合细菌、复合芽孢杆菌以及复合EM菌等,但这些有益微生物由于各自的生理特征不同,施用的方法和效果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的方法是目前水产养殖中比较有效的,但一定要注意定期、长期坚持使用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在草鱼养殖中后期经常会出现水质老化、水色偏浓透明度低、氨氮、亚硝酸盐等偏高现象,若养殖户能坚持在养殖中后期每月使用2~3次复合芽孢杆菌,可有效改变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长期保持“肥、活、嫩、爽”。

三、加料

草鱼养殖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养殖的中后期要根据草鱼的体重适时调整投饵率,一般情况按照吃食鱼体重的3%~5%进行投喂,但也要根据具体的天气情况适当地增减投喂量。据笔者这几年的观察发现,有些地方的养殖户整个养殖周期都是按照一个投饵率投喂,甚至有的养殖户也不管鱼吃料的积极性如何,随意开动投饵机投喂。这样不光浪费饲料,还影响鱼体肠道的消化吸收,而且很多没有吃完的饲料在水体中发酵产生有害物质,进一步影响了鱼的生长。

草鱼生性贪食,但不是投喂越多越好。由于草鱼是无胃鱼类,消化食物主要在肠道,消化食物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在草鱼养殖的过程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此外,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消化食物时间的长短跟水体温度的高低也有关。进入到养殖的中后期,水温相比于前期有所升高,因此草鱼消化食物的时间也会缩短。而且由于温度升高,草鱼在水体中的运动量也会增加,由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会增加,此时如果投喂量不足,会造成草鱼生长受影响。这就是有的养殖户投喂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鱼体的增重却不理想,根据笔者的了解这主要还是由于养殖户投喂量不足造成的。

四、卖鱼

当前,很多地方的养殖户都在进行高密度草鱼养殖,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很多养殖户发现,在养殖的中后期经常性地出现鱼浮头,有的养殖户白天最后一次投喂稍微多一点,晚上浮头就会提前。笔者认为,这除去和水质不好有关外还跟放养密度有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池塘的载鱼量是有限的,如果人为增加养殖密度,势必会影响养殖水体中溶氧量,而进入养殖的中后期水温也有所增加,鱼体的消化吸收加快,耗氧会增加。因此,对于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在养殖的中后期一定要适时卖鱼,捕大留小,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达到养殖利益最大化。

五、防病

根据笔者的了解,一些养殖户认为在草鱼养殖的中后期由于鱼体规格较大,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增强,因此放松了对疾病的预防工作。但笔者实践中发现,在草鱼养殖的中后期也会有一些疾病造成草鱼大量死亡。如肝胆综合症就是最近几年流行于草鱼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养殖中后期的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此类疾病的流行主要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尤其是长期在饲料中低剂量添加抗生素等药物;饲料酸败变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等,这些都可能对鱼类肝脏造成损害。此类疾病最明显的就是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

此病诊断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发现鱼吃料减少或者有零星死鱼时,应注意观察鱼体内外症状,及时确诊鱼病。②本病最大的特征是肝脏、胆囊异常肿大、变色,同时伴有老三病等传染性疾病症状。③诊断时,因有并发症出现,容易误诊,不能对症下药,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的现象。该病的前期多数鱼肝胆病明显,无其他病症,随着病情的发展,才导致其他病症的出现。但患病鱼体中,肝胆病比其他病变更严重。

以上几点是笔者认为在草鱼养殖中后期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点。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实际的养殖情况,适时调整养殖方法,以保证养殖取得良好的效益。

夏秋季节黄鳝池水体增氧的几个方法



夏秋季节水温高,易造成水体中缺氧,进而引起黄鳝的浮头,严重时会造成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当养殖水体缺氧时,可用以下方法为水体增氧。

一、降温增氧。可在养殖池顶上搭架,盖上稻草遮荫;也可在池周种藤蔓植物,如南瓜、黄瓜等,让藤蔓爬到池顶架上遮荫,以降低水温,从而达到增氧的目的。

二、注水增氧。高温季节,每天向鳝池注入适量新水,排出老水,使池水溶氧充足。

三、植物净水增氧。在鳝池内种植适量的水葫芦、水花生、浮萍等水生植物,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四、物理净水增氧。每立方米水体,取20~30克生石灰,兑水化开趁热泼洒,可清塘消毒,改善水质,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五、光合增氧。夏秋季节夜间,可用碘钨灯或较大功率的白炽灯为光源,促使鳝池内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体溶氧量。

六、药物增氧。高温季节,对养殖密度大的鳝池,选用过氧化钙或漂白粉,每升池水均匀撒2~3毫克,经化学反应释放氧气。

七、清塘增氧。淤泥是池塘主要的耗氧物,因此,每年应及时清淤。

八、机械增氧。有条件的鳝池,可安装增氧机。高温季节,可在凌晨开机1~2小时,增加水体溶氧量。


夏秋季节暂养黄鳝春节前后高价出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且春节前后黄鳝的身价倍增,各地掀起了暂养黄鳝热。暂养黄鳝就是在夏秋两季大规模捕获和收取野生黄鳝暂养到春节前后出售,以获得更高的季节、大小差价。但由于喂养不当及疾病等多种原因,造成养殖失败。现将有关经验介绍给养殖户。

1、暂养场所的准备

暂养场所要求环境无污染,安全卫生;暂养设备在暂养前用生石灰或是漂白粉消毒;暂养过程中所用的水是洁净的水,符合农业用水的质量标准。

少量暂养的容器主要选用水缸、木桶。容量为60千克的缸或桶,气温23~30℃时,可贮存黄鳝30千克,另加清水25千克,每隔6~8小时彻底换水一次,每隔3~4小时需用手或小抄网,伸入容器底部朝上搅动一番,使体弱的黄鳝不会长时间压在底部而死亡。一般来说48小时后成活率为96%。

大量暂养可选用水泥池或土池。水泥池要去碱,并于池底铺上30厘米的壤土。土池要在池底铺上网目,暂养池面积以20~30平方米为宜,每平方米可暂养黄鳝20千克,每天换水1次。为防暑降温,可在池内移植水花生、水浮莲,在池上方搭建遮阴设施,池内注入过滤、无污染的水30厘米左右。

2、黄鳝放养

在黄鳝市场售价较低时,可将无伤、健壮的黄鳝购入暂养,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8公斤。在放养时注意三个问题:(1)要将不同规格的黄鳝分池放养;(2)由于黄鳝体表无鳞,常规的漂白粉易使黄鳝脱粘,不宜使用。如必需进行体表消毒,可用0.5%的低浓度食盐水处理;(3)为防黄鳝互相缠绕需混养10%的泥鳅,使其上下窜动,增加水中溶氧。

3、暂养管理

黄鳝放养后需做好以下三方面的管理:(1)驱除体内肠道寄生虫:一般可用肠虫清拌饵投喂;(2)保证饵料供应:以鲜活蚯蚓为主,投饵量5%~10%;(3)换水:在10月前的高温季节,每隔5~7日需换水一次,10月以后每半月换水一次。换水时将池内老水排尽,注入清新的河水或井水,并尽可能保持水温相近,最好不注入含氧自来水;(4)消毒:夏季定期用生石灰杀菌消毒,每隔10~15天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30~40克化水泼洒。

4、后期管理

当气温降到10℃以下,黄鳝可以停喂。若气温降到1℃~2℃,可适当注水或塔建保温设施,防止黄鳝冻伤。在春节前后视市场售价,将黄鳝起捕出售。

夏秋季节甲鱼养殖喂料要把握五个关键措施



夏秋季节是甲鱼在一年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养殖户在给甲鱼投喂饲料时,若能注意以下几点,则能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浪费,促进甲鱼快速生长发育。
1、饲料颗粒大小要适宜
甲鱼摄食首先咬住食物然后潜入水中吞咽,若饲料颗粒过大则不便摄取,因而制作的颗粒饲料大小要适宜。甲鱼体重不足10克时,要求饲料直径小于0.5厘米,长度小于1厘米;甲鱼体重10~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7厘米,长度小于1.2厘米,甲鱼体重50~150克时,饲料直径小于0.8厘米,长度小于1.4厘米;甲鱼体重150克以上,饲料直径小于1厘米,长度1.5厘米左右。按不同规格投喂适口饲料,饲料利用率可达90%以上。
2、添加黏合剂
在饲料中添加黏合剂,如面筋粉、藻胶、魔芋粉等,能增强饲料弹性和黏合性,遇水不易散开,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3、按季节和规格确定投喂量
稚甲鱼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在50%,幼、成甲鱼为45%左右。全年投喂应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中间投喂量多,一般夏季至秋初占全年投喂量的70%~80%。一般幼甲鱼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其体重的5%~8%,成甲鱼为其体重的3%~5%。若投喂新鲜动物饲料,则投喂量应占甲鱼体重的10%~15%,以投喂后1小时内吃完为宜。
4、摄食环境要保持安静。投喂饲料后,大量的甲鱼会到食台上摄食,若此时遇惊扰甲鱼则会立即潜入水中,造成饲料大量散落池中而浪费掉。因此,为确保甲鱼能够吃饱吃好,减少饲料浪费,投喂饲料后一定要保持甲鱼池周围环境安静。
5、设简易投饲框。为避免甲鱼摄食时来回爬动造成饲料落入水中,可采用简易投饲框投喂,框可用塑料或木材制成,框底板钉上竹制或木质钉,钉间距以甲鱼脖子能伸入而身体不能进去为宜。饲料放入投饲框内,使甲鱼只能将头伸入摄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