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蛋鸡产异常蛋的因素 蛋鸡产异常蛋的预防措施

蛋鸡所产鸡蛋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实际生产中常出现蛋鸡产异常蛋的现象,引起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鸡群的营养失调、应激、代谢障碍、疾病、饲养管理不当等,在养殖过程中要了解产异常蛋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导致蛋鸡产异常蛋的因素蛋鸡产异常蛋的预防措施。

1、导致蛋鸡产异常蛋的因素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引起蛋鸡产异常蛋的主要原因,蛋鸡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营养的需求量与需求种类是不同的,在产蛋期为了维持产蛋的需求其日粮的供给要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其中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钙、磷等,如果日粮中钙的供应量长期不足会导致蛋鸡体内的钙含量不足而产薄壳蛋,当骨骼中的钙不能再度调用时则会导致蛋鸡直接产无壳蛋;日粮中缺锌会造成蛋鸡产软壳蛋,另外,缺锌还会引起鸡体内碳酸酐酶活性降低,使蛋壳钙沉积不均匀而产沙皮蛋;磷的摄入水平会影响到蛋壳的韧度,当蛋壳在形成的过程缺乏有效磷时会导致蛋壳的韧性变差,脆性较大,抗破裂的强度降低,因此在蛋壳胶护膜形成前,蛋鸡受到外界一定程度的挤压碰撞或者子宫收缩性振荡时,就会形成裂纹蛋;当钙的摄入水平过高,而磷的量不足时会使蛋鸡产波皮蛋;皱纹蛋的形成多是由于日粮中缺铜引起的;另外,当日粮中的营养不协调时会使生殖器官的发育不均衡,从而会加大产双黄蛋或者超大蛋的几率。

管理因素。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善会导致蛋鸡受到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蛋鸡的健康,如果发生在产蛋鸡则直接的表现为蛋鸡的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的数量增加。如当产蛋鸡发生急性应激反应时就会使蛋在子宫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影响了下一枚蛋进入子宫内部形成蛋壳,从而产出无壳蛋;另外,如果饲养环境不适宜,会影响到蛋壳腺碳酸钙的沉积功能而使其产出薄壳蛋、软壳蛋或无壳蛋;当产蛋鸡的饲养管理不当,如光照不合理等,会使蛋鸡生殖器官的发育不均衡,而产出双黄蛋或超大蛋;另外,蛋鸡在育成期不进行限饲,而使体况过肥,会导致生殖器官内脂肪大量沉积,从而影响了排卵和产蛋,会产出血斑蛋或血壳蛋。

代谢障碍。营养不适宜、饲养管理不良、疾病等因素使蛋鸡出现代谢障碍,当发生与产蛋相关的代谢障碍时就会表现出产异常蛋的现象。如饲料中黄曲霉素超标会影响到蛋黄前体物的转运和卵泡的成熟;机体转动和吸收钙磷的机能发生障碍时会影响到蛋壳的形成。

疾病因素。当蛋鸡感染了细菌或者病毒后,如感染了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后,病原菌在蛋鸡的肠道内大量繁殖,从而使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钙严重不足。当蛋壳腺细胞受到病毒侵害后,会使蛋壳的形成受到障碍,会导致蛋鸡产薄壳蛋、软壳蛋或者无壳蛋;当蛋鸡的输卵管感染病毒后,其子宫部上皮细胞被破坏,会出现沙皮蛋、管形蛋;当输卵管感染发炎后,会导致蛋白形成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输卵管脱落黏膜混入而形成肉斑蛋。

2、预防措施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为了避免和减少蛋鸡产异常蛋的数量要做好预防工作,在品种选择上要注意选择高产的蛋鸡品种,所选择的品种除了要有较高的生产性能,还要求遗传性能稳定、适应强、产蛋率高、饲料报酬率高。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态提供适宜的营养,要求日粮中的营养全面且配比均衡,尤其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钙、磷、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的供应,并且要求比例合适。要根据蛋鸡的实际产蛋量来及时的调整饲喂量和饲料配方,避免出现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的现象。饲料的质量要有保障,不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根据季节变化及时的增减饲喂料量。

做好环境的调控工作。蛋鸡的饲养环境要求相对的稳定,以避免其受到严重的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中要减少对鸡群的惊吓,工作人员要固定,并且不得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不随便的让生人接近鸡群,并要防止飞鸟、走兽、老鼠进入鸡舍。保持好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合理的通风,排除引起蛋鸡发生啄癖的诱因。每天都要做好鸡舍卫生的清扫工作,并定期的消毒。要固定好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可随意的改变光照程序。

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控制好蛋鸡的体况,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的按照工作程序以及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在捉鸡、放鸡时动作要尽量的轻,不可粗暴对待,以将应激降到最低的程度。

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及时的防治各种疾病,尤其是与生殖系统相关的疾病,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工作,但是要注意在产蛋期避免或者尽量的减少接种疫苗。

鸡产异常蛋的分析原因

一、疾病概述:
母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能够产生很多种不正常的蛋,统称为异常蛋(也叫变态蛋或畸形蛋)。其中最常见的是软壳蛋。
二、临床症状:
现将各类异常的成因分...
三、疾病概述:
母鸡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能够产生很多种不正常的蛋,统称为异常蛋(也叫变态蛋或畸形蛋)。其中最常见的是软壳蛋。
四、临床症状:
现将各类异常的成因分述如下:

又称薄壳蛋,这种蛋的厚度较正常的薄,轻轻撞碰或蛋压蛋会立即破磁针。它的成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饲料中缺乏制造蛋壳的矿物质,主要是缺乏钙或维生素D,或长时间不断高产,饲猜中钙质已不能满足鸡体合成蛋壳的需要。
2、饲料搅拌不匀,搭配分歧标准,或钙磷不按2:1的比例配记念品,妨碍了钙的吸收。饲猜中缺乏锰,影响了钙磷的代谢。
3、环境温度过高,鸡食欲减退,采食量相对减少,摄入鸡体内的钙质数目不能满足鸡体形成蛋壳的需要。
4、鸡舍狭小、污秽、湿润、鸡群密度过大,母鸡缺乏运动,致血管收缩,影响到局部的血液循环,使钙磷不能正常地输送到供给蛋壳组成部。
5、卵壳腺的性能不正常,不能分泌充足的壳质。
6、母鸡在产蛋前受到惊吓,生殖系统神经性能受到干扰而发生紊乱,影响壳质的分沁。
7、由于霉菌毒素中毒,引起生殖道性能错乱,卵巢性能丧失或退化,从而使枰鸡产软壳蛋,或产蛋量降低或失去继续产蛋的能力。严重的鸡群在清除这种毒素后也不能完全康复。
另外,发生疾病、用药量、接种疫苗后短时间内也会产软壳蛋。

相关推荐

蛋鸡产蛋异常可添喂小苏打粉


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时,一部分蛋鸡养殖场(户)中常常会出现部分蛋鸡产蛋异常现象,如产软皮蛋、产薄壳蛋和产变形蛋的的比例增高,且蛋鸡的产蛋量也随之而有所下降。如遇到这种情况,养鸡场户一般会给蛋鸡增加补钙,但仅单纯地给蛋鸡增加补钙是不够的,尤其是在秋季气温较高时节,如果养鸡场(户)能在给蛋鸡补钙的同时,及时给蛋鸡补喂适量的小苏打粉,则可获得满意的防范效果。
养鸡场(户)给产蛋鸡补喂适量的小苏打粉,不仅可使鸡体血液中的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升高,有利于其蛋壳的形成,而且可提高蛋鸡饲料中磷的活性,增加饲喂蛋鸡所产鸡蛋的蛋壳硬度,同时还可提高蛋鸡日粮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蛋鸡的产蛋量。一般给蛋鸡补喂小苏打粉的方法是:当鸡舍内温度处于26℃以下时,如发现蛋鸡产蛋异常,可给蛋鸡补喂日粮总量0.1%左右的小苏打粉;如环境温度超过26℃时,则可根据环境温度的升高,将补喂的小苏打粉增至日粮总量的0.3%左右,但不可无限度地增加小苏打的补喂量。
在给蛋鸡补喂小苏打粉的同时,()应适当地减少饲料中食盐的补喂量,特别是蛋鸡配合饲料中配有鱼粉时,则更应减少饲料中食盐的补喂量,以防蛋鸡因食入过多的钠,而引起中毒。当鸡舍内温度达到30℃时,一般蛋鸡日粮中以补喂0.25%左右的小苏打粉和补喂0.2%左右的食盐较为适合。补喂合适的小苏打和食盐,既可防止蛋鸡因碳酸钙供应不足而引起其产蛋异常,又可防止鸡体因食入过多的钠而引起中毒。此外,由于小苏打的性质不稳定,遇热后会很快的分解,并影响其给蛋鸡的补饲效果,因此,养鸡场(户)在给蛋鸡补喂小苏打时一定要做到现拌现喂,以免影响其补饲效果。

蛋鸡产蛋期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处理方法


在蛋鸡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异常情况,如鸡群产蛋高峰缓慢上升、无法达到产蛋高峰或者产蛋高峰持续时间较短。引起产蛋期异常的因素比较复杂,导致产蛋量减少或者蛋品质降低,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遇到这种情况只要了解了异常原因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期出现异常的原因及解决处理方法。

1、原因分析

自身因素。品种不纯,即使用商品蛋鸡受精后产出的种蛋用于孵化,这些后代雏鸡品种通常发生退化,成熟后产蛋量只能够达到大约70%,且采取任何措施也无法使产蛋量提高。后备鸡培育较差,即由于气候炎热或者育成阶段饲养管理较差等阻碍生长发育,尤其是在12周龄以前的阶段,如果没有加强饲养管理,缺乏营养,体重无法达到品种标准,且鸡群体重大小存在明显差异,均匀度较差,即使达到开产周龄体重依旧没有达标,且仍然存在明显差异,胫骨非常短,就算更换饲喂产蛋高峰期高蛋白质饲料,产蛋量依旧无法升高。

饲养管理因素。舍内通风较差,而饲养数量过多,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氨气等,导致蛋鸡无法正常产蛋,甚至发生某些疾病。蛋鸡适宜温度为13~23℃,过低或者过高都会对产蛋造成影响,如果蛋鸡在夏季的产蛋量通常会有所降低,甚至停止产蛋,就是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蛋鸡适宜的湿度是60%-70%,如果湿度过低,就会造成皮肤干燥、羽毛蓬松杂乱等,并导致鸡体出现脱水而使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如果舍内湿度过高,会导致机体呼吸困难,抑制空气中水分的排出,使鸡体过于污秽,容易滋生大量病菌而发生疾病,都会影响生长发育,体成熟均匀度降低,造成产蛋量存在明显差异。

饲料因素。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比例不合理,且没有根据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合理搭配饲料,导致营养水平过低过高或者忽低忽高,使其发生较大的应激。例如,蛋鸡饲喂高营养饲料,往往会由于能量过剩而导致脂肪沉积,使卵泡发育受到影响或者发生形成脂肪肝,而高蛋白还会引起肾脏疾病;饲喂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导致蛋鸡正常产蛋所需的营养无法得到满足,且缺乏胆碱、蛋氨酸以及维生素等,还会导致机体发生脂肪肝综合症等都会对产蛋产生直接影响。

疾病原因。雏鸡阶段感染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导致生殖系统发育不良或者被严重破坏,尽管鸡群外观一切正常,但部分鸡的鸡冠收缩或者苍白,经过剖检可发现输卵管完全没有发育或者存在过少的卵泡。隐性感染某些疾病的,如蛋鸡开产前进行新城疫免疫时不合理,就会经过大约150天发生感染隐性,造成机体进入高峰期后的抗体水平下降,从而容易导致产蛋量持续无法升高。感染寄生虫病,如鸡蛔虫病和鸡绦虫病都比较常见,以上会导致产蛋量无法升高,且会产出薄壳蛋、沙皮蛋和血斑蛋等。

2、主要表现

鸡群饮水、采食基本正常,有时少数会表现出轻度的呼吸道病症状,往往产出蛋壳发白的鸡蛋,还比较容易产出软皮蛋、畸形蛋、沙皮蛋,甚至零星发生腹泻,排出黄绿稀粪,且鸡群中逐渐存在鸡冠萎缩的现象,但没有出现死亡。

3解决方案

加强饲养管理。蛋鸡适时进行限饲,定期测量体重,并根据实际体重情况,即超重或者达到标准,来对配方进行适当调整,确保育成蛋鸡在开产时体重达到开产体重的80%以上,且胫骨长度也符合品种要求的长度。采取以上措施能够确保鸡群高产,产蛋量快速升高,及早达到高峰。

对产蛋量由超过90%以上高峰期急剧下降到低于600/的蛋鸡群,通常是由于感染病毒性传染病或者发生特殊应激而导致,此时卵巢和输卵管因感染病毒会导致产蛋功能出现急剧减弱,从而导致产蛋量明显降低,且更容易产出畸形蛋。蛋鸡可按每50kg饲料添加0.5~0.8kg激蛋散,充分混合后任其自由采食,连续使用7天;也可按每100kg饮水中添加0.2kg5%强力霉素、59维生素C,完全混合后任其全天饮服,连续使用3天;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要提高半倍,或者连续饮服3天电解多维。

对于产蛋量已经超过90%,但开始逐渐降低到大约80%,且长时间不会升高的蛋鸡群,属于慢性产蛋降低,病因相对比较复杂,通常是由于同时感染多种呈慢性经过的传染病,较难进行确诊,或者由于没有及时、正确、彻底采取应对措施,导致某些严重感染的蛋鸡逐渐停止产蛋。蛋鸡可按每100kg饲料添加0.25kg激蛋散、0.25kg康呼散、0.25kg克菌,连续使用7~10天;也可按每100kg水添加0.2kg5%强力霉素、59维生素C,任其自由饮用,连续使用3天。

对于产蛋量长时间在80%以下的蛋鸡群,通常是由于育成期感染疾病或者饲养管理不合理,或者长时间缺乏营养等因素,导致鸡群的整体水平降低,产蛋功能减弱,且不容易达到产蛋高峰期。蛋鸡可按每50kg饲料添加0.25kg激蛋散、0.25kg康呼散、0.20kg克菌灵、0.25kg三仙保,连续使用7~10天;也可在饮水中添加强力霉素或者恩诺沙星,每间隔15天更换1种药物,每次连续使用3天。采取上述措施后,可按每100kg饲料添加0.25kg激蛋添加剂、0.25kg三仙保,长时间使用。

鸡产蛋异常的原因及防治
1、软壳蛋
1.1日粮中钙含量不足
钙对形成蛋壳极为重要,饲喂低钙日粮(1.5%~2%)2d内蛋壳质量就要下降,所以产蛋鸡日粮中应适当增加钙含量,当产蛋率大于80%时,鸡日粮中的含钙量为3.5%左右;产蛋率为60%~80%时需钙量为3%,过多过少都影响蛋壳质量。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在饲粮中加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至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粮。
1.2维生素D3含量不足
维生素D3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维生素D3缺乏时蛋壳质量和产蛋量均受影响,并可导致蛋畸形。有试验证明:饲料中加入1500IU/kg饲料效果好。
1.3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
一般动物钙、磷正常水平保持在1.5~2:1,而产蛋鸡的比例为5.5:1,比例不当,不但蛋壳质量下降,还会发生佝偻病和软骨病。

2、产蛋率异常
2.1产蛋异常的原因
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为开产后最初5~6周内产蛋率迅速上升至高峰后则平稳地下降,到产蛋末期形成一条“产蛋曲线”,其特点是曲线向高峰过渡是陡然上升的,习惯把产蛋率达90%以上持续的2~4月时期称“产蛋高峰期”,它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但直接反应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下降程度,产蛋率异常的主要表现是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率突然下降和产蛋率缓慢下降。
2.2疾病方面
引起产蛋下降的有关传染病很多,常见的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症、禽流感等。新城疫的强毒感染时,鸡群产蛋率可由70%~90%降到20%~40%,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使产蛋率减少一半,若是雏鸡或育成鸡感染,可使输卵管发生永久性萎缩、变细变短,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称“假母鸡”,禽流感最严重时产蛋率可从90%降到0,甚至使整个鸡场毁灭。
2.3营养方面
长期使用未经脱毒的棉籽饼和发霉变质的饲料,或没有及时更换饲料,或饲料中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添加剂伪劣所导致的鸡群产蛋量下降已屡见不鲜。
2.4环境方面
如突然停止光照、缩短光照时间、减小光照强度、通风不良、温度过高、遭受寒流等都可使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
2.5饲养管理方面
饲养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后备鸡培育不良,鸡群整齐度差,饲养人员或作业程序发生变动,疫苗接种等都可使产蛋率异常。

3、防治方法
3.1严格免疫制度
按鸡群的免疫程序做好疾病的预防免疫工作,开产前的各种免疫是保证获得较好产蛋率及维持较好产蛋高峰的必要措施,根据不同鸡蛋品种、鸡只的具体情况在不同日龄进行免疫接种,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另外产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其营养多用于产蛋和增加体重,这期间尽量不要进行免疫和驱虫,以免影响产蛋率。
3.2营养方面
避免饲喂劣质饲料,棉籽饼要脱毒,且不宜超过饲料量的3%。蛋鸡进入产蛋期后应给予较高能量,提高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加至19%,提高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含量,这期间绝对不能限饲,应尽量满足高产需要,让鸡充分采食优质饲料,增加喂料次数。
3.3环境控制
光照制度产蛋期光照原则上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光照时间的延长应根据18或20周龄时抽测的体重而定,若鸡群达到标准体重,则在18或20周龄每周延长光照1h直至增至14~16h,如达不到标准体重可将延长光照时间往后推迟一周。温、湿度管理:首先要有良好的鸡舍,温度的调整前已论述,相对湿度为60%~70%。
3.4饲养管理
可以通过定期教育、制度约束、承包等形式来调动饲料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并且要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程序,不能随意改变,以减少应激。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几个原因 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蛋鸡养殖的目的是确保蛋鸡生产出量多且优质的鸡蛋,才可获得最佳的养殖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蛋鸡养殖过程中常会出现产蛋量突然下降的现象。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或者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对蛋鸡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从而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几个原因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一、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

饲料。饲料因素主要是指饲料的营养成分、饲料的质量以及饲料的加工。蛋鸡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量以及需求种类不同,如产蛋鸡因产蛋的需求,要求日粮中钙的含量要相对的高一些,并且还要求钙、磷的比例适宜,如果营养不足或者比例不合理就导致产蛋量下降,鸡蛋的品质也会受到影响。另外,如果经常的更换饲料原料的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也会导致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而使产蛋量下降;饲料原料的保存不当易发生霉变,如果坚持给蛋鸡饲喂这种发霉变质的原料会使饲料的质量变差而影响到蛋鸡的产蛋量,严重时还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在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如饲料添加剂添加过量或者添加不足,会导致蛋鸡出现营养性疾病而使产蛋量下降。由于饲料的加工粒度不合理,而影响了蛋鸡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使营养达不到需求量,同样会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给鸡群添料和添水要按照饲喂标准来执行,但是还要考虑到饲料中的能量水平、环境的变化以及鸡群开产时的体重大小,避免给料、给水不足而引起鸡群的采食不足,使产蛋量下降;温度对鸡群的影响较大,当环境温度过高时会使鸡的采食量减少,易出现营养不良,而引起产蛋量下降;光照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影响较大,如果出现突然断电的情况,在来电后还不及时的补充光照,或者自然光照的时间变短后没有进行补光,而导致光照时间不足或者光照时间忽长忽短,而使蛋鸡的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产蛋;鸡舍内空气质量过差,通风不良,会诱发蛋鸡呼吸道疾病,再加上鸡舍内相对湿度过大,会引起蛋鸡中暑,使产蛋量下降;投入药物以及免疫接种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但是如果长期用药或者免疫不当,会使蛋鸡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鸡群中毒,使产蛋量急剧下降;鸡易发生应激反应,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较多,当鸡发生应激反应后生理机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产蛋量减少。

疾病因素。当鸡群感染一些疾病后会引起产蛋量下降,如在产蛋期患产蛋下降综合症时,虽然蛋鸡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产蛋量会迅速下降,并且鸡蛋的质量也大幅度降低。另外,当蛋鸡患有一些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后也会导致产蛋量下降。

1、疾病方面
鸡群感染传染病后会引起产蛋量突然下降,如遇产蛋下降综合征侵袭时,鸡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产蛋急剧下降和蛋壳变薄,畸形蛋,褐色蛋增多,产蛋率下降的幅度通常会达10%左右,严重的会达到50%左右。另外,病毒性疾病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鸡痘,淋巴白血病,禽流感等,还有各种细菌性疾病,霉形体以及寄生虫病都会引起产率下降。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的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细菌性疾病的防制应侧重于净化,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诊断并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可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2、饲料方面
2.1蛋白能量比例失调,经常更换饲料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例如:饲料中加入很高比例的棉籽饼;熟豆饼突然更换生豆饼;进口鱼粉突然更换国产鱼粉使用了假豆粕,劣质鱼粉,假氨基酸等,都会使饲料的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或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鸡群产蛋下降。
2.2饲料发霉变质或放置时间过长遇有阴雨天气,原料或饲料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易淋湿或吸湿结块,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加工结束后均有一定的保质期,如果饲料放置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里,饲料中的多种维生素很容易发生分解失效,同时其它原料也容易发生霉变,这样势必影响饲料的质量,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2.3饲料加工管理不完善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致使食盐;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这些微量成分的添加量过剩或不足,导致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有时由于机组出现故障,使饲料的粒度发生变化,这样饲料的适口性大大变差,鸡只不愿采食,营养达不到需求量,从而导致产蛋下降。因此,在饲料方面,应首先科学配制饲料,保证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保证原料品种丰富、稳定,严禁饲喂发霉变质饲料。此外,应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饲料中钙比例应适当,变更饲料应有3-5d的过渡期,防止鸡群发生消化不良,引起产蛋下降。
3、饲养管理方面
3.1供料不足有的客户给料时虽然加到了标准料量,但由于没有考虑饲料能量水平、环境变化、鸡群开产时体重大小等,往往造成料量供给不足。有的由于人为原因计算料量或称料不足失误,也会引起少给料。另外,新老工人交换或一次喂料过多、过满等,使饲料浪费较多,均能引起鸡群采食量不足,产蛋量下降。
3.2供水不足当停电时,饲养人员忘记打开饮水阀门;水压低、供不上水;水线堵塞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均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产蛋量下降,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对鸡的危害更加严重。3.3温度的变化产蛋鸡最适宜的温度为10-25度。温度过低,特别是初冬时,寒流突至,鸡群受冷风刺激引起脱羽,进而停产。温度过高,特别是炎热夏季的连续高温,使鸡只采食量锐减,营养达不到需要,引起产蛋下降。另外,一天之内的温差不应超过8度,否则也会影响鸡群产量的变化。
3.4光照不合理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停电时间较长,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然缩短。有时由于饲养人员的疏忽忘记关灯,光照时间猛增。另外,只注重光照时间而忽视光照强度,灯泡(管)长时间不擦,光强度减弱,这些均能导致产蛋鸡生理机能紊乱,影响了产蛋性能的正常发挥。
3.5通风不良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或遇冬季为了保暖关闭所有通风口,致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不仅影响产蛋量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如不加大通风量,就会引起产蛋鸡中暑。
3.6免疫、用药不当产蛋期接种疫苗或连续数日投土霉素、氯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或驱虫药,由于应激和药物的毒副作用会抑制产蛋量的上升,同时,如果饮水中消毒剂的浓度过大,也会使鸡群发生中毒反应,致使产蛋量急剧下降。
3.7应激因素飞鸟及老鼠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应激。同时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在舍内外造成大的响动、强光忽然照射,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下降。在饲养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人员,尽量保持饲养人员的稳定。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鸡舍尽量做到冬天保暖夏天防暑,注意通风换气,严格消毒措施,加强光照管理,使光照保持在16-17小时,不随意增减。防止人为惊吓,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以保证产蛋鸡体况良好,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

二、蛋鸡产蛋量的提高措施

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保证饲料的质量。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和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质量,避免饲料发霉、变质,发生霉变的饲料不可继续使用。蛋鸡养殖要根据蛋鸡所处的生理阶段,合理饲喂,科学的控制鸡群饲料的饲喂量,不可营养过剩,也不可营养不足,饲喂过量或者过少都会使产蛋量下降。饲喂时要根据蛋鸡的体重和产蛋量合理调整饲料的营养浓度,注意保证饲料的全价性,除了要保证营养的全面外,还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比例也要合理。在饲喂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频繁的更换饲料,注意观察好蛋鸡的实际养殖情况,如果产蛋率正常、体重正常,则说明饲喂量、营养的浓度等都符合生理的需求,则没有必要换料。另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给蛋鸡提供充足的饮水,不可以出现断水的情况,否则也会影响产蛋量。

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鸡舍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鸡舍的温度保持在25℃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55%-70%。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这就要求做好鸡舍的夏季降温和冬季的防寒工作,以做到冬暖夏凉。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工作,良好的通风换气可保证鸡舍内空气质量,除此之外还要控制好鸡群的饲养密度,及时清理舍内的粪污,注意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鸡舍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消毒。制定科学的光照制度,并严格的执行,从18-36周龄开始在自然光照的前提下每周增加0.5h的光照时间,直到16h恒定为止,光照强度保持在3W/m2,注意做好光照的管理工作,避免突然的断电,也不可随意的改变光照的时间、颜色和强度。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尽量避免鸡群出现应激反应。

疾病对蛋鸡的产蛋量影响极大,尤其是各类传染性疾病、病毒以及细菌都会对蛋鸡产生较大的威胁,使产蛋量下降,因此为了避免蛋鸡疾病的发生,要做好蛋鸡的疾病预防工作,除了要加强日常的卫生清理外,还要定期进行严格的消毒,包括鸡舍的各个部分、工具等,以有效的杀灭病原菌。除此之外,还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

产蛋好不好,关键看卵巢!
现代高产蛋鸡一般在120—140日龄时达到性成熟,并开产170日龄左右时产蛋率达到95%以上,随后产蛋率缓慢下降,产蛋率在90%以上可以维持5--10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在90%以上产蛋的时间差距在5个月左右,这与卵巢生命周期及活力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延长卵巢的生命周期及活力,是本篇主要探讨的内容。
雏鸡出生时大约有480万个原始卵泡,快速发育阶段为60—120日龄,从3.5克左右快速发育到60克左右。但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大约99%以上的卵泡发生闭锁,只有少数发育成熟。
卵巢内的卵泡根据形态和发育时间可分为原始卵泡、小白卵泡、大白卵泡、小黄卵泡以及等级卵泡。等级卵泡按选择时间早晚可分为F1—F6,其中F1最早发育成熟,体积最大,最先排卵,之后为F2,按顺序依次排卵。大约每天有些大白卵泡发育成为小黄卵泡,但是只有一个小黄卵泡经选择进入等级发育阶段,其余的都逐渐闭锁。
颗粒细胞位于卵泡中层,在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颗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颗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决定了卵泡的生长、选择和闭锁。
原始卵泡募集过程中,一些卵泡开始表达少量的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在促卵泡激素(FSH)的刺激下,颗粒细胞逐渐增殖,卵泡缓慢生长。当卵泡发育至小黄卵泡阶段时,大约每一天有一个卵泡颗粒细胞大量表达FSHR,在FSH的刺激下颗粒细胞快速增殖,同时开始表达促黄体素受体(LHR),这一股过程被称为卵泡的选择。小黄卵泡经过选择后就进入到等级阶段。卵泡选择开始的标志是卵泡颗粒细胞FSHR大量表达。
进入到等级阶段后,颗粒细胞分化能力旺盛,在FSH刺激下,大量表达LHR,颗粒细胞开始大量分泌孕酮(P4),在P4与促黄体素(LH)共同协调下卵泡排卵。
蛋鸡卵泡闭锁主要发生在初级原始卵泡,大白卵泡和小黄卵泡阶段,颗粒细胞凋亡直接导致卵泡闭锁。
老龄蛋鸡在连续产蛋周期内产蛋缺失频率增加,表明卵泡闭锁或内排卵现象增加。产蛋早期产蛋率下降与卵泡发育速度降低有关,而产蛋后其产蛋率下降,除卵泡发育速度降低、卵泡发育受到抑制外,还与卵泡闭锁和异常排卵有关。以及与蛋鸡卵巢机能衰退与颗粒细胞LHR表达下降有关。
另外卵巢的氧化应激也是导致卵巢生命周期缩短及活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杜仲叶提取物中杜仲黄酮具有弱植物雌激素样作用,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蛋鸡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挥调节作用。蛋鸡内源性雌激素不足,杜仲黄酮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刺激下丘脑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后,垂体产生促卵泡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作用与卵巢,刺激卵巢排卵,还可以降低卵泡闭锁,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增加排卵率,增加产蛋量。同时产生的FSH和LH还对蛋鸡卵泡的发育发挥作用。
另外杜仲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含有一定量的R-OH基,能形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氢自由基,以消除羟基自由基和超阴离子等自由基,从而保护卵巢免受氧化作用的危害是卵巢生命周期延长,活力增加!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直接关系着养鸡的经济效益。要提高商品蛋鸡的产蛋性能,取决于其良好的遗传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在实践中,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很多,只要科学地分析和判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可提高养鸡效益。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1、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饲料因素。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产蛋性能影响较大,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或者不足时会导致蛋鸡摄入的营养不全而出现营养不良,不但会阻碍生长发育,还会使生产性能下降。另外,饲料的质量出现问题,发生霉变或者受到污染,会使饲料的适口性变差,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中毒,从而使产蛋量下降。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不当,会导致蛋鸡的体质较差,均匀度较差,使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的较晚,持续的时间较短,有的甚至没有产蛋高峰期。蛋鸡在育成期,如果光照不合理,光照时间、强度控制不好,补充光照时光照时间、强度不同定等,会使性成熟提前或者推后,出现开产时间过早或延迟,产蛋率低,高峰期短,产蛋的大小不均匀等问题。

环境因素。温度可直接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和营养的摄入水平,如果温度过高,蛋鸡的采食量会下降,营养的摄入量不足;如果温度过低,则用于维持体温的饲料消耗增加,如果不及时的调整饲喂量和日粮的营养水平,会使蛋鸡的营养不足,同样会影响产蛋。当鸡舍内的湿度过低时,粉尘量会增加,蛋鸡易患呼吸道疾病。而湿度过大,则饲料易发生霉变,还会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增加了蛋鸡患病的几率,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应激。鸡天生胆小,对外界刺激表现的极为敏感,当噪音过大、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换料、用药不当、免疫力下降、停水和停电、其他动物闯入鸡舍等都会使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其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而影响产蛋性能,甚至还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疾病。蛋鸡患病后不但会影响到健康,同时还会使产蛋性能下降,其中传染性疾病的危害尤其大。目前随着蛋鸡养殖业规模化的发展,疾病也越来越多,一些疾病发生后不但会使蛋鸡的产蛋性能下降,还会导致蛋鸡大量的死亡,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用药不当。鸡易患病,在预防和治疗时使用药物不当会影响到鸡的消化吸收功能,使产蛋性能受到影响。如长期的使用磺胺类的药物会加大产薄壳蛋和软壳蛋的数量,还会使产蛋量下降;长期使用抗球虫病药物会使药物蓄积在体内引发中毒而影响产蛋性能。

2、解决办法

加强饲养管理。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淘汰老、弱、病、残以及生产性能不佳的蛋鸡,以提高整个群体的产蛋性能。做好蛋鸡体重的监测工作,掌握体重的变化,根据实际的体重和目标体重及时的调整饲喂方法、饲喂量以及营养浓度,以培育出高产蛋鸡,同时还可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一般要求鸡群的均匀度要达到85%以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蛋鸡开产时间一致,产蛋高峰期到来一致,高峰期持续的时间长。

进行合理的光照管理,促进蛋鸡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达到性成熟。在育成期要严格的执行8h光照制度,并注意光照强度不易过高,否则易引发啄癖,从18周龄起,当蛋鸡的产蛋率达到5%时可进行人工补光,第一周增加th的光照时间,以后每周增加0.5h,一直到16h后保持恒定不变。在产蛋期要注意光照强度,以3~3.5W/m2为宜,灯间距3m,距笼顶0.5m。

提供适宜的营养。产蛋鸡蛋鸡对营养的需求以及对饲料的质量要求较高,所提供的饲料要优质且全价,才可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还要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防止发生霉变和受到污染。在产蛋高峰期到来前要提高营养的浓度,或者换产蛋期饲料,在产蛋量下降后则要减料或使用产蛋后期料,注意更换饲料要逐步的进行,以免产生换料应激。

加强环境控制。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要求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8-23℃,在冬季温度较低时要做好保温、升温的工作,可在舍内设置火炉,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鸡舍内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要勤换垫料。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工作,不但可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还可以避免鸡舍内过到潮湿,在夏季要加大通风量,冬季则要处理好通风与保温之间的关系。

减少应激。对鸡群的管理要特别的细心,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避免噪音、不适宜温度、断水、断电、断料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缓解应激,可以在蛋鸡的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还可在免疫前后的2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提高免疫效果。

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充足的营养以提高蛋鸡的抗病能力,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预防疾病的发生。在鸡只患病后要及时的正常诊断并且对症用药,把握好用药的方法、剂量以及疗程,做到科学用药。定期的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使鸡群产生免疫力。

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因素
主要因素发生疾病在产蛋期,鸡发生疾病会影响其产蛋性能,而传染病危害更大,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近年来,商品蛋鸡市场行情较好,鸡来源渠道很多,养鸡数量剧增,加之农村鸡舍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伴随疾病也越来越多。如发生鸡新城疫、禽流感疫病,可使鸡群在短时间内大批死亡。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白痢、减蛋综合征等病,可使鸡群出现产蛋数量锐降和死亡。鸡发生大肠杆菌、禽霍乱病可引起蛋鸡输卵管炎、腹膜炎,并侵害鸡体组织器官,危害巨大。

体重不均养鸡户一般只重视鸡的数量和成活率,而忽视了鸡在育成期、产蛋期的体重变化,出现蛋鸡个体体重相差较大,均匀度差,造成开产时间不整齐,产蛋高峰期来得迟,持续时间短,甚至无高峰期,影响产蛋性能。

光照变化在育成期,由于光照时间控制不好,造成鸡性成熟较晚或提早。在产蛋期间,因停电和光照强度、补充光照时间忽长忽短不固定等问题,引发鸡生理变化,出现开产过早或延迟,产蛋大小不均匀,产蛋率低,高峰期短,经济效益不佳。

温湿影响温度高低直接影响着鸡的采食量和鸡体对营养的需求。产蛋期温度过高,会引起鸡采食量下降,温度太低,维持体温所需的饲料消耗增加,如不及时增加饲料喂量或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会造成蛋鸡营养相对不足,影响产蛋。湿度太高鸡舍过于潮湿,饲料霉变,易引起病菌滋生,诱发球虫病和大肠杆菌疾病,而使鸡群发病。湿度太低,鸡舍干燥,粉尘增加,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

通风不畅通风是影响产蛋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产蛋期通风不畅,会造成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从而影响鸡的正常心肺、胃肠及神经功能,导致鸡发生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抗病力下降,严重的引起蛋鸡窒息死亡。

饲料质量当饲料原料出现质量问题、营养成分搭配不合理或在保存期出现饲料霉变、被化学有毒物质污染等问题时,造成鸡适口性差、采食量下降,引起营养不足,甚至中毒,导致产蛋下降。

滥用药物许多药物会影响鸡体消化吸收,对产蛋产生影响。如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会使鸡产出薄壳蛋、软壳蛋和产蛋下降,长期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影响鸡采食量和钙的吸收及卵黄蛋白的形成,长期使用抗球虫药物鸡体会产生药物残留和蓄积,甚至中毒,影响产蛋率。

应激因素蛋鸡对各种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噪音、通风、冷热、换料、用药、免疫、停电、停水等都会发生应激反应,造成生产性能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蛋鸡死亡率增加。

遗传因素不同蛋鸡品种都具有不尽相同的生产性能,而且一些疾病会通过种蛋发生垂直传染,因此种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都会影响商品鸡的产蛋性能。

防治措施影响商品蛋鸡产蛋性能的因素,结合生产实际,采取科学应对措施。

选择优良蛋鸡目前,较好的品种有罗曼伊沙、海赛克斯、海兰、罗斯等,其500日龄平均产蛋15千克-19千克。因此,在订购商品蛋鸡苗时,应深入了解种鸡场、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情况,查看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种畜禽合格证及检疫合格证明,查看生产记录档案,了解防疫、发病、用药及治疗情况,孵化场要信誉度好、技术精湛、设备配套齐全。在商品蛋鸡的育成期、产蛋期应严格选留,适时淘汰残疾鸡、寡产鸡、停产鸡、病鸡,提高产蛋性能。

做好体重监测蛋鸡在8周龄-17周龄期间,饲养管理十分关键,特别要掌握体重变化情况,根据实际体重和目标体重,适时调整饲养管理,培育高产蛋鸡。坚持每两周随机测量一次鸡重,测检率在2%-5%之间,万只以上鸡群测重2%,小群鸡测重5%,最少不低于50只以上。测重易在早晨空腹时进行,间隔周期尽量接近。当鸡群均匀度达85%以上时属理想鸡群,其开产日龄接近,产蛋高峰到来时间一致,高峰期到来快,持续时间长。如果鸡群均匀度太差时,应做好分组调群,超过目标体重的鸡群适当进行限饲,轻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2%-93%,中型鸡每日供给正常喂料量的90%。低于目标体重鸡群应降低鸡群密度,增加饲料喂量,改进饲料质量,力争达到阶段目标体重。

合理控制光照农村鸡舍以开放式为主,在育成期要严格执行8小时光照制度,光线较强时应采取适当遮挡阳光,减少啄羽、啄肛现象,促进正常生长发育。从18周龄开始,当鸡性成熟、体成熟且产蛋率达到5%时,进行人工补充光照,采取日出前、日出后两头补光。第一周增加光照1小时,以后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16小时恒定不变,形成固定的光照制度。产蛋期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3瓦-3.5瓦,灯交错排列间距3米,灯高距笼层最高顶部0.3米-0.5米处。在产蛋高峰过后,光照增至17小时,直至鸡群淘汰。

调控好温湿度利于商品蛋鸡产蛋的理想温度为18℃-23℃。鸡舍温度低于8℃就会影响产蛋,可采取添设密闭火炉、火道,用塑料(10975,70.00,0.64%)薄膜封闭窗户、挂棉门帘等措施提高鸡舍温度,做好保温工作。鸡舍温度高于25℃时,鸡采食量下降,采取增加通风量、降低鸡群密度、安装水帘、喷水、剪羽、供给清洁凉水等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湿度应控制在50%-60%为佳。

加强通风换气产蛋鸡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应加强鸡舍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夏季屋顶打开天窗,安装吊扇,启用换气扇,鸡舍周围栽树绿化,冬季宜在中午外界温度较高时,打开门窗进行适当的通风换气。鸡舍通风量,夏季为每秒0.5米-1米,冬季为每秒0.25米,春秋季为每秒0.5米。当环境温度升至30℃以上时,舍内风速为每秒2米,降温效果最佳,且有助于提高夏季鸡的生产性能。

供应全价饲料产蛋期间鸡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只有优质的全价饲料才能满足鸡体对产蛋的需要。饲料要做好保存,防止有霉变、有异味或被鼠类带菌污染。育成期采用限制饲喂为主,产蛋前期、中期以自由采食为主,日添加饲料两次,并在熄灯前1小时-1个半小时给蛋鸡补给足够饲料,保证夜间无剩料。产蛋率达5%时用产蛋期饲料,产蛋率达50%时换产蛋高峰期饲料,产蛋高峰期过后4周且产蛋率较高峰时下降4%-6%时,适当减料或改用产蛋后期料,降低饲料消耗,直至蛋鸡淘汰。为促进鸡对饲料的吸收、消化,可按每只鸡在饲料日粮中加入4.5克的纯洁细砂饲喂。

正确途径给药给产蛋鸡用药时,首先要对症用药,把握好药物使用剂量,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准确给药。蛋鸡一般间隔3周-4周进行药物预防一次,用药后,可在饲料中添加1.5%的甲酸钙和益生素、乳酸菌素,调整肠道菌群,提高用药期间饲料转化率。为预防蛋鸡肥胖,可在日粮中添加0.1%的氯化胆碱、氨基维,有助于血液脂肪转流,预防脂肪肝病。在采取拌料给药方式时,应严格剂量,由少到多拌匀。在采取饮水方式给药时,应根据季节情况,适当对鸡群停水2小时-5小时,一般是在夜间停水,清晨饮水。按每只鸡每日200毫升-300毫升饮水量计算鸡群日饮水总量,并准确加入药物和0.1%-0.5%脱脂奶粉,由少到多,分次饮用,防止暴饮,提高药物效果。

减少鸡群应激鸡对应激表现十分敏感,因此饲养管理中要特别细心。产蛋期间饲料变换时要有5天-7天的过渡期。避免噪音、打针、高温、寒冷、驱虫、断料、停电、湿度、通风及有害气体影响。为缓解鸡群应激,可在应激前2天-3天让鸡充分采食,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00毫克维生素C或饮水中加入1∶500维生素C,万分之一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免疫前后两天在饮水中加0.1%黄芪多糖、电解多维,提高免疫效果。蛋鸡发生热应激时,在日粮中添加0.1%氯化钾和0.3%-1%小苏打及乙酰水杨酸有助于鸡体散热。

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办法


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性能,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科学的饲养管理是其根本途径。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蛋鸡产蛋量下降的防治办法

一、饲料方面
1.饲料配制不合理
蛋白质能量比失调,经常更换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使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质量不佳,导致营养性疾病,使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2.饲料品质不佳
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豆粕、劣质鱼粉等饲料,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高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原料发霉、变质等,使用后导致蛋鸡发生疾病。因而在饲料方面,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要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并要保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恒定,然后根据本品种饲养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
二、饲养方面
1.饲养的连续性较差
蛋鸡从育雏到产蛋,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3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饲养不当,都会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就是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各个饲养阶段应环环相扣。如育雏、育成期营养过剩,就会导致产蛋期蛋鸡肥胖,产蛋一个阶段后,积累脂肪更多,从而影响产蛋;如育雏、育成期营养不良,采食量低,鸡体瘦弱,开产后由于产蛋的营养负担重,使蛋鸡致残、停产。
2.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固定
特别是农村养鸡户,每到农忙季节,往往什么时候想起喂鸡就什么时候喂,能喂几次就喂几次,往往一次加满料槽,致使蛋鸡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剩料,影响鸡的正常采食,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饲养方面,每阶段、每环节都要认真、科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以保证蛋鸡体况良好,能发挥正常生产性能。
三、管理方面
1.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
一是喂料不均,忽多忽少;匀料不及时,鸡时饱时饥。二是饮水不足,当水压低时,供不上水,特别在夏天缺水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三是未能定时观察鸡群,了解鸡群情况,没有及时淘汰病、残、弱鸡,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太差。
2.光照时间不合理
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导致蛋鸡生理机能紊乱。
3.鸡舍通风不良
如果鸡舍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易使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蓄积。夏天湿度大,温度高,易使蛋鸡中暑。天气突变,未及时关好门窗,使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4.鸡舍封闭不严
飞鸟及小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成激。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工作人员,尽量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奖罚措施。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新建鸡舍应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尽量做到冬天保温、夏天防暑。严格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
四、药物使用方面
在养鸡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应多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中寻找出路。化学药品只能作应急措施,但有些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往往是鸡群有病乱投医,认为使用化学药品见效快,对所添加的药物的副作用又不够了解,在蛋鸡开产后,添加了一些具有抑制产蛋作用的药物,导致鸡群的产蛋量急剧下降。
1.磺胺類药物
当用于鸡群消炎时,在饲料中添加了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等。
2.抗球虫药物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时,使用了克球粉等。
3.其他药物
如呋喃类药物中的痢特灵、呋喃西林,喹恶啉类药物如痢菌净,抗菌类药物如北里霉素、金霉素,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如地塞咪松、甲基睾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4.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如有强、野毒株,细菌,病毒侵入,导致鸡群发生疫病,此时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一周内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注射造成应激而引起产蛋量下降,软皮蛋、脆皮蛋也会增多。因此,在鸡群开产后,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首先使用不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或使用集保健、治疗于一体的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免造成鸡群产蛋量的下降。
五、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1)鸡马立克病。因防疫方式不当,用药剂量达不到要求,疫苗质量差,药物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育雏时环境封闭条件差,在雏鸡未产生抗体时就已感染病毒,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病和相当高的死亡率,也易导致开产后产蛋量下降。马立克氏病的防治特点是注重消毒、两次免疫和早期隔离。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清除蛋壳上的羽毛和粪便,放入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7毫升水的比例关闭门窗喷雾消毒30分钟,入孵前再用高于蛋温3~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种蛋5分钟;孵化器应用0.1%新洁尔灭水洗净,孵化室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进雏前48~7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雏鸡1日龄和14日龄接种经检验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日龄雏鸡应分舍隔离饲养,以防大日龄雏鸡感染小日龄雏鸡;饲养员不能兼喂雏鸡、成鸡,以防交叉感染;雏鸡料应与成鸡料分开,防止成熟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污染雏鸡饲料。
(2)鸡新城疫病。如患温和型新城疫,蛋鸡一般死亡率较低,常为2%~4%;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大,一般在10%~70%;持续时间长,多为1~2个月。生产中也见急性和非典型性新城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免疫存在问题,包括疫苗质量良莠不齐,生产、运输、存诸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某种疾病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免疫失败。二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较多,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超强毒株侵入,导致鸡群发病。因此,搞好免疫和隔离是防治新城疫的重点。
(3)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虽然蛋鸡死亡率较低,但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预防本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避免鸡群过冷、过热和拥挤;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消毒,严防传人本病。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目前所用的疫苗虽然不能有效预防,但可减少发生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用0.5%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
(4)产蛋下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对产蛋影响极大,可使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薄壳、无壳、褪色蛋增多的趋势。但鸡群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一般无死鸡现象。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30%。发生这种情况的防治重点是做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尽量使用生产日期较近、正规销售渠道销售的药物和疫苗。应按操作规程稀释、保存和接种疫苗,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地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疫苗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2.细菌性疾病
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病后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下降。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本身带有病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因素造成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寄生虫病
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白冠病、螨虫病等。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多在夏季流行,因此应及早进行预防,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只要勤于观察,发现后立即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驱虫和搞好环境卫生,但给鸡驱虫时不能使用敌百虫。
综上所述,造成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在生产中如发现蛋鸡产蛋量下降,要根据饲养管理、免疫、药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迅速治疗、提高产蛋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蛋鸡产蛋量下降怎么办?
蛋鸡产蛋量下降的症状表现
1、大群采食量、精神、粪便正常(细看可见早晨鸡冠发紫,中午恢复正常),蛋壳颜色、质量正常,产蛋率下降20%左右。
2、初期出现个别鸡只甩鼻,且带有鼻液(稀薄透明如水),1~2天后流鼻液的情况增多,个别鸡只出现呼噜音,此时采食量开始下降,产蛋率下降速度较快,蛋壳颜色变浅,蛋壳质量变薄,蛋重变轻。
3、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突然出现蔫鸡,随病情发展蔫鸡逐渐增多,产蛋率下降幅度在20%〜30%,蛋壳质量变薄、蛋壳颜色变浅。解剖多伴有卵黄性腹膜炎。
4、鸡群白天采食量、精神正常,夜间可听到呼吸道音,初期拉音,随之出现呼噜(多发生在靠近门口的位置),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持续时间可以达到一周左右。蛋壳质量差,出现软皮蛋、沙皮蛋。
5、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上午产蛋量少,下午产蛋量增多(正常上午多下午少),蛋壳颜色个别出现变浅,有软壳,沙皮的出现。
6、鸡群采食量、精神正常,但突然的出现产蛋率下降,下降幅度不大,但是幅度呈波浪式,蛋壳颜色正常。
饲养管理不善导致产蛋量下降

1、育雏期、育成期的鸡群饲养管理不善,如饲养密度过大,太拥挤,生长缓慢,体重不足,体成熟和性成熟晚,开产及产蛋高峰形成晚。有的养鸡户在育在期将公母鸡、蛋鸡、肉鸡混养,甚至不同年龄的鸡混养在一起,使强弱悬殊,饮食不均,生长快慢不等,因此,鸡的均匀度很差,产蛋高峰的到来既慢也很鸡长时间维持高的产蛋率,表现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
2、入冬以来,外界环境温度很低,鸡舍内外温差较大,有一部分养鸡户只注意保持鸡舍内温度,而忽视通风的重要性,较多的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鸡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浓度很高,不仅通风不良,氧气相对不足,而且有害气体过多,浓度很高,时间过长,易刺激损伤鸡的呼吸道粘膜,抵抗力降低,诱发呼吸道疾病,反过来又影响气体交换,发生氧的进一步不足,障碍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所以,影响产蛋鸡的生产性能,使产蛋率下降。
3、光照不足:光照对刺激性腺的生理机能、对产蛋的影响较大。光照不足,性腺机能减弱,卵泡形成慢,促使产蛋减少,有的养鸡户只用自然光,没有用灯光补光,使光照在16小时以下。有的虽然补充光照,但灯泡太少或度数太小,虽有15W的灯泡,但不及时擦净被粉尘等掩盖,光照也不足,对产蛋率造成不利的影响。
4、有的养鸡户,饲料、饮水定时定量供应,实行限饲,存在着食料、饮水不够,能量及蛋白质等不足的问题。
5、产蛋高峰期后换料过快,应激反应较大,影响采食及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蛋的形成,使产蛋减少。
6、鸡群突然受到应激,如异常的声响、突然晃动的光影、注射疫苗和抗体、投喂捉鸡及饲养程序和环境的改变等因素也可引起产蛋率的下降。
针对以上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合理的饲养,加强管理,注意饲养密度不宜过大,适当的通风和光照等。总之,使鸡生活在适宜良好的环境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优良的遗传生产性能。
饲料的配制不合理,营养成分不全或不平衡

1、饲料原料稳定性差,特别是自配料,更易出现生产性能的改变,如经常调换预混料、浓缩料或将杂粕代替豆粕或豆饼等,影响饲料的质量及有效成分的平衡,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蛋的生成性能。研究证明,使用杂粕时,应补充赖氨酸、铁、铜、VB6、VB12等。
2、饲料加工不好,拌料不均匀,有的养鸡户用铁锨拌料,达不到高度混合均匀的要求,有效成分分布不均匀,有的鸡吃的多,有的鸡吃的少,影响部分鸡的生产性能,产蛋率下降。
3、能量不足:大宗原料用新玉米喂鸡,新玉米含水量太高,能量物质减少。标准玉米含水量为14%。但新玉米含水量达19-20%,甚至更高,作为主要能量物质的玉米含水量太高,实际上就等于减少能量物质,造成能源不足,能量不够,所以在冬季天气寒冷,饲料能量不足,再加上限饲均可使产蛋率下降,因为鸡体所获得的能量是在去除鸡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外,才能支付产蛋所需要的能量。能量不足,必将产蛋减少。
4、由于蛋鸡生产的鸡蛋价格不高,市场不景气,部分养鸡户在配制饲料时,过于追求降低成本,图省钱,选用质量差的不合格的饲料或原料,营养成分不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不足,特别在育成期就没有很好的饲养,使鸡生长发育不好,体质差,抵抗力低,优良的遗传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使鸡在产蛋期生产性能差,产蛋率不高或产蛋不稳,产蛋率下降。
5、有的养鸡户由于使用霉败、变质的饲料,含有多量的细菌、毒素、变性蛋白等,发生肠炎、拉稀或中毒,引起消化紊乱及吸收障碍,也将成为产蛋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对于以上饲料配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按科学的饲料配方,选用优质的原料合理的配制,使鸡能吃到符合营养需要的全价饲料,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不断的调动、发挥、提高和保持良好的生产性能。
蛋鸡的错误用药导致产蛋量下降

产蛋鸡发病后,治疗不当、用药错误,使用产蛋鸡忌用的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及新霉素类药物等,对机体造成损害,抑制生殖机能,产蛋减少,产蛋率下降。

由于疾病的干扰导致的产蛋量下降

由于季节性变化,大气候温度太低,部分养鸡户对冬季舍内的保温和通风的矛盾处理不好,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鸡舍内环境很差,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霉形体病等,均可不同程度的引起产蛋率的下降。在引起产蛋率突然下降,幅度较大时还应考虑有如下传染病的干扰存在:
1、新城疫
【诊断方法】生产中较常见,多发生在长期未免疫或免疫效果不好或免疫失败的鸡群,采食量下降(10-20%),产蛋率下降(20-30%)。蛋的质量降低,蛋壳变白、变薄、畸形蛋增多、排绿色稀便,有的有神经症状。病理剖检,多见胃肠道有该病毒的有特征性的病变。
【防治措施】对病鸡群可实行综合性防制措施。如紧急免疫,加强消毒管理,使用立克宁、毒克1号、克毒特乐等抗病毒药及特杀、环丙沙星、蒽诺沙星、强力霉素等抗菌药、补充营养(增加金维他用量),提高机体抗病力等。
2、禽流感
【诊断方法】有时表现地方性流行,病鸡采食量和产蛋率下降(30-60%),精神沉郁,冠发紫,个别鸡冠、眼睑、肉髯水肿,腿部鳞片呈紫黑色出血斑,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气管环有大量粘液,拉绿色粪便,腺胃乳头出血或有大量粘液,肌胃角膜易剥离,肠道呈片状或条状出血,输卵管水肿,有脓性物,卵泡变形,出血,易破裂。肾肿大出血。肝肿大,常伴有脂变或破裂出血。
【防治措施】对病鸡群采取综合性防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隔离消毒,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预防其他断发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生产损失,大群可用板兰根冲剂,抗病毒药(山农大药业公司的立克宁,克毒特乐或病毒灵、病毒唑)饮水或拌料。也可用金刚烷胺VC、强力霉素等药物以减少死亡和防止继发病。发病后期,可用金维他或金蛋散,促进恢复产蛋。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诊断方法】成年鸡呼吸道症状明显,但产蛋率明显下降,严重的可减少一半。产畸形蛋、薄壳蛋、褪色蛋、蛋白稀薄、蛋黄与蛋白分离。一般10天后产蛋渐恢复。产蛋鸡变异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由冠状病毒引起,此病毒发生于产蛋鸡群,多于200日龄爆发。本病与应激关系密切,各种强应激均可诱发本病。发病鸡群初期有以呼噜为主的呼吸道症状;无混合感染时,无咳嗽或甩鼻,呼吸道症状约5-7天,采食量下降5-20%。粪便变软或拉水样粪便。
①新开产鸡发病后,产蛋上升缓慢或徘徊不前或下降。复康后达到原有水平。
②产蛋高峰期发病前1-2天产蛋呈现波动,2-3天后迅速下降,一般下降20-25%。康复后也达到原有水平。
③老龄发病后,产蛋率迅速下降,回升很慢。在产蛋下降的同时,蛋的质量降低,蛋壳表面粗糙,蛋壳变薄,色变白,蛋重小,畸形蛋多,异常的蛋约占510%。
【防治措施】本病防治无特效疗法,因发病与应激密切相关,只有尽力减少应激,加强饲养管理,消毒提前免疫等综合措施。120日龄可注射复全ND+EDS76+IB+变异传支四联苗一头份,可控制其发病及流行。
4、减蛋综合症
【诊断方法】减蛋综合症又称产蛋下降综合症,是青年母鸡发生的病毒性传染病,产褐壳蛋的鸡最易感,特征性变化是产蛋鸡群不能如期达到产蛋高峰或产蛋率大幅度下降。产蛋下降通常发生在24-36周龄,产蛋率下降20-30%,甚至50%。产白壳蛋、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等异常蛋、蛋白呈水样,蛋黄色淡,有时蛋白中混有血液等,产蛋下降持续4-10后可恢复。产蛋突然下降,异常蛋增多,尤其产蛋褐壳帽鸡在产蛋下降交1-2天出现蛋壳褪色,蛋壳变薄、变脆等,可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作进一步化验诊断。
【防治措施】可采用加强管理和免疫接种,产蛋下降综合症油苗一般开产前20天或120日龄注射,整个产蛋期有较好的保护。
5、鸡脑脊髓炎
【诊断方法】各种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均可感染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季和冬季多发。发病鸡群精神、采食、饮水、粪便基本正常,个别鸡群发病期采食下降5-10%。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蛋的大小、形状、颜色、蛋壳的厚度无明显变化。鸡群产蛋量从下降到恢复均约需5-15天,产蛋下降幅度差异较大,产蛋高峰期及临近高峰期的鸡群发病后,产蛋下降幅度大,高峰日龄的鸡群产蛋下降幅度小,一般在10-40%间。
【防治措施】本病无特效疗法,要在饮水中加立克宁、克毒特乐、病毒灵,板兰根冲剂,加大维生素用量。最佳方法是免疫接种。将弱毒苗和油苗结合使用。在70-100日龄青年鸡用弱毒苗免疫(因为弱毒苗在产蛋期使用可引起产蛋下降)。油苗可在开产前20天皮下或肌肉注射,经15-20天可产生免疫保护。

蛋鸡产蛋期如何预防疫病


近年来,鸡病流行趋势日益复杂,防控难度越来越大。生产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产蛋前期免疫而忽略产蛋期免疫的现象,开产后怕影响产蛋而不再免疫,造成抗体水平低,保护力不够,以至于发生疫情。目前低致病性禽流感或非典型性新城疫,是困扰蛋鸡行业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要高度重视产蛋期防疫,重点做好这两种病的预防。产蛋期接种疫苗首先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其次注意接种方法,有利于减少应激。下面介绍一例规模养殖户成功防疫的例子。

在病毒性疾病的防制中,由于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制定一个科学的免疫程序显得尤为重要。本县一规模化养殖户按县兽医站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在周边环境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几年来从未发生疫情。采用的程序是:

蛋鸡开产前注射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三联疫苗,禽流感H5、H9灭活疫苗,220日龄接种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每只鸡0.8~1毫升颈部皮下注射,同时用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4倍量饮水。1周后接种禽流感H5灭活疫苗,每只鸡0.8~1毫升。以后每隔3个月加强免疫1次新城疫、禽流感H9二联灭活疫苗和H5疫苗,1个产蛋周期至少重复免疫3次,每2个月监测一次抗体。实践证明,以上免疫是有效的,能有效预防疫病发生。

此免疫程序较为合理的理论依据如下:

1.新城疫保护需要体液免疫及局部免疫。灭活疫苗接种同时使用Ⅳ系或克隆30滴鼻可增加局部免疫,只注射灭活疫苗,不进行点眼、滴鼻是不科学的。虽然体液免疫血清抗体较好,但缺乏局部免疫,抵御新城疫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不牢固。新城疫局部免疫效果最好的方法是气雾,也司滴鼻、点眼。但气雾免疫要求雾化程度高,环境卫生好,农村养殖户受条件限制难以开展。

2.据了解,一般蛋鸡免疫程序末次免疫为产前120日龄左右,产后免疫不重视或较混乱。经抗体监测,鸡群220日龄后抗体开始下滑,所以应在蛋鸡220日龄时开始再度接种新城疫、禽流感H5及H9疫苗。灭活疫苗的保护期为3~4个月,间隔3~4个月应重复免疫1次。

3.有条件的鸡场可定期监测免疫抗体,依据血清抗体值大小确定是否接种免疫,如果抗体值在免疫临界值5~6个孔之间,就需要接种免疫,如果在6孔以上可以不加强免疫。

4.通过大量的血清学监测比较,灭活疫苗适当增加注射剂量和正常量相比同期抗体要高1~2个滴度。所以在此程序中灭活疫苗都是注射0.8~1毫升。

另外,蛋鸡产蛋期正确的免疫接种方法同样重要,它有利于减少应激反应。据了解,有些养殖户虽然定期进行免疫接种,但是在免疫接种时部位不准确,如直接对准鸡的头顶部或腿部注射疫苗,使鸡出现较大的应激反应,造成产蛋率下降。又如在鸡颈部注射位置靠上时,鸡只低头采食或饮水,油rǔ剂疫苗会流到头部,出现肿头肿脸的现象。在胸部注射时,如果注射过深,会造成肝破裂,鸡只当场死亡。在腿部肌肉注射的,常出现鸡因腿痛而采食减少的现象,严重者可导致鸡只瘫痪。所以免疫技术好坏,直接影响鸡的应激反应大小及产蛋率高低。

注射疫苗的部位应选择在颈部皮下(下1/3处)或胸部两侧浅层肌肉。禽流感免疫接种以颈部皮下注射为最好。油rǔ剂疫苗免疫前应摇匀并注意预温。注苗时对鸡只要轻拿轻放,抓鸡动作不能粗暴。由于鸡群的产蛋集中在上午进行,下午鸡舍光线较暗,不易造成鸡群炸群。因此,选择在下午特别是16∶00以后注射较好。在鸡群接种免疫前后各3天,应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或白细胞介素等,以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同时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生素,防止接种部位感染。

只要注意了上面的问题,在产蛋期注射灭活疫苗对鸡群的产蛋率无明显的影响。即使在免疫后产蛋率下降,幅度也不会很大,一般在5%左右,免疫后很快会恢复至原有水平。

蛋鸡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1.适时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在转群前做好鸡舍及设备检修、消毒工作。转群前让鸡停食半日,但要供给充足的新鲜饮水。转群宜在天气晴朗时进行,冬季可在暖和的中午进行,夏季在凉爽的早晨进行。入笼时,要按鸡的大小、强弱分笼,并做到轻抓轻放。同时,将病弱的鸡淘汰。为避免过大的应激,在转群前、后应投放电解多维等抗应激药。上笼后,立即让鸡喝上水,吃上料。2.产蛋前期

鸡进入17~18周龄时卵巢基本发育成熟,体重还在持续地增长,对钙的需求量在增大,所以应适时地更换产蛋前期的饲料,更换晚了可能会出现软皮蛋和瘫痪等现象。

光照也要适时延长:6~20周,8小时;21周,9小时;22周,10小时;23周,12小时;24周,14小时;25~26周,16小时;27~40周,16小时。

产蛋前期是个最重要的时期,需要消耗机体的大部分体力,需要增加体重500克左右。生殖器官生长发育成熟,对环境的变化要求非常敏感(环境的温度,通风,密度,光照,饲养人员的变化等)。

3.产蛋高峰期最关键的时期

产蛋高峰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在商品蛋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即使育雏、育成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前后的饲养管理做得好,但如果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则产蛋高峰维持的时间短,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

(1)保证环境良好

蛋鸡在进入鸡舍之前,必须对鸡舍进行严格、全面、彻底消毒,并要保证13~23℃的温度、60%~70%的相对湿度、每笼3~4只的饲养密度(平养时6~7只/平方米)、3~5瓦/平方米的光照强度、16小时的光照时间(18周龄转群后第1周仍维持育成后期的光照时间。从19周龄开始,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每周增加光照时间15~30分钟,直到每天的光照时间达到16小时恒定不变;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日粮数量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及通风良好。另外,要定期对鸡舍和鸡舍周围环境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干净、设备用具干净、日粮干净、饮水干净、蛋鸡本身干净和饲养人员干净。

(2)满足营养需要

①提高蛋白质水平。在产蛋率达到80%时,应喂给蛋鸡蛋白质含量为18%的日粮,以后产蛋率每提高10%,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应相应提高1%左右,同时要注意日粮中的蛋白质数量与氨基酸平衡,在鱼粉质量有保证且价格不高于2倍豆粕价格时用鱼粉替代部分豆粕,要将棉粕、菜粕的用量分别控制在5%和3%以下。此外,当预计产蛋率上升时,要提前1周喂给含较高蛋白质的日粮,促使产蛋高峰迅速到来。当产蛋率开始下降时,使用的日粮蛋白质水平也要退后1周再降低,以使产蛋率下降的速度减缓,产蛋高峰期延长。

②控制能量浓度。能量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蛋鸡对日粮的采食量相应减少或增加0.5%。所以,在日粮中能量高时蛋鸡就吃得少,造成蛋白质的不足,产蛋减少;若含能量低,虽吃得多,但易造成浪费。因此,日粮能量与蛋白质及采食量之间要科学地平衡(/),当产蛋率达90%时,日粮代谢能应在11.34~11.55兆焦/公斤,这样增加日粮蛋白质就能促进产蛋高峰的迅速到来。另外,对产蛋高峰处于夏季的鸡群,应通过提高日粮中能量物质的浓度来改善由于高温引起的采食量减少,目前较为理想的方法是用1%~2%的脂肪代替部分碳水化合物。

③补充钙、磷和维生素。在鸡群进入产蛋高峰期时,即产蛋率大于80%时,应及时用碳酸钙、贝壳粉、蛋壳粉、磷酸钙或其他钙源在每天的12~18点单独补钙,使其比例达到3.5%~4.0%。生产实践表明,即使钙供给充足,破蛋问题仍十分严重,如果额外补充1~2倍的维生素D,能够很好地解决钙的吸收问题,有效改善蛋壳质量。补磷要以保持饲料中1∶5~6的磷钙比例为前提,常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进行补充。维生素的补充一般是在日粮中添加0.01%的多种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氯化胆碱、微量元素以及生长素各0.1%。

④供给充足饮水。饮水对蛋鸡生产十分重要,缺水的后果往往比缺料更严重,饮水不足可使产蛋率下降2%。通常情况下,每只蛋鸡在春秋季、夏季和冬季的日需水量分别为200毫升、270~280毫升和100~110毫升,且产蛋率越高日需水量越大。所以,对进入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应根据不同季节适时调整供水量,并在每天的6点、12点和18点需水高峰期足量予以供给。同时,还要合理放置和及时维修饮水器具,以防止漏水或断水,有条件的养鸡场(户)还应尽量将饮水的水温控制在15℃左右。

蛋鸡产蛋期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


产蛋期是鸡群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养殖者应详细了解此期肉种鸡的生理发育特点,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案,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提供足够的营养,以保证鸡群健康,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群生产性能,从而获得丰厚的生产效益。

一、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前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15周龄后周增重比前期明显增大,所以,应按照体重增长曲线,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内。②17周龄后激素分泌迅速增加,性器官也开始发育,体重若比标准低5%,就会造成性成熟不均匀。③从17周龄开始,耻骨间隙由1指宽逐渐加大至1指半宽,22周龄耻骨开到两指宽。④开产前三周要保证体重曲线直线上升,这非常重要,因为体重增加的重量基本上是生殖系统迅速增加的重量。⑤在21周龄左右母鸡输卵管呈线状,21~24周龄快速发育成管状,同时卵巢迅速发育。开产前12天,卵泡迅速长大。

2.相应的管理措施

①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是影响肉种鸡开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应通过增加料量来加速肉种鸡的生长,获取适宜的周增重。体重不断增长会促进种母鸡生理变化逐渐趋于性成熟。随着肉种鸡进入生殖系统快速发育阶段,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及时调整饲料的能量,建议17周龄左右开始使用预产料,见蛋后更换为产蛋料。15周龄到光照刺激阶段,如果每周的周增重不达标,即增重不足,会造成以下影响:开产推迟、产蛋前期蛋重偏轻、不合格蛋和畸形蛋比例增加、受精率下降、抱窝倾向增强、均匀度下降等。反之,如果此期周增重过多,也会造成早产、蛋型较大、双黄蛋增多、受精率下降、产蛋期喂料量增加、产蛋高峰较低、总产蛋量减少、由脱肛造成的死淘率增加等。

②17周龄称重时检查耻骨间隙。此时耻骨间隙应逐渐开启到1指半宽以上,如有10%以上鸡只耻骨间隙还在1指宽就要推迟加光时间,同时推迟加料时间。另外,进行光照刺激前还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22周龄之后;体重最少达2.3千克;鸡只丰满度呈半U形;脂肪沉积适宜(体脂太少或丰满度不够则母鸡产蛋推迟,体脂太多则刺激排卵造成双黄蛋比例增加,从而影响产蛋高峰和产蛋持续性)。每两周增加1小时光照,26周龄时光照时间加到15小时。加光后光照强度一定要大于育成期10倍以上,这样才能让鸡只感觉到光刺激。

③21周龄以后应尽量减少应激并供给充足的营养。正常情况下,21周龄母鸡第一个卵泡开始发育,23周龄产蛋。如果由于应激或营养不足导致卵泡停止发育,下一个卵泡要等停止发育的卵泡被吸收后才发育,在此期间鸡只会超重。

二、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1.蛋鸡产蛋期的生理发育特点

①开产后,母鸡见到人或公鸡有下蹲动作,耻骨间隙开到3指多宽;公鸡有交配行为。此时会出现争抢饲料的现象,公鸡表现较突出。

②产蛋高峰前加料不应考虑高峰产蛋率的高低,主要考虑不要使鸡只超重,确保后期产蛋持续性,使鸡群充分发挥生长潜能。

③鸡蛋形成需要23~26小时,排卵一般在上午,钙的沉积在下午。排卵后24小时鸡开始找蛋窝产蛋。产蛋多的一般在加光后2小时左右产蛋,产蛋少的一般在下午产蛋,如果检查发现下午产蛋的多,说明这群鸡的产蛋性能不好。鸡只每产3~8个蛋要停1~2天(歇窝)。

④母鸡的能量储存足以使其维持产蛋高峰,因此,高峰料量无须维持很长时间。一般鸡群在32周龄左右达到产蛋高峰,此后产蛋率开始减少,营养需要也随之降低。

2.相应的蛋鸡管理措施

①准确称取总料量并均匀分配到各个料箱。料线使用前要调整出料口,使每个料桶下料量相同。人工加料时,要确保每个料桶下料相同并防止料桶倾斜。

②产蛋率5%至产蛋高峰期间的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为125~130克,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2~3克,直至产蛋率达到35%;产蛋率35%以后,产蛋率每升5%增加料量4~5克;产蛋率65%~70%时,采用高峰料量。此期间17~21天。还有一种加料方法:产蛋率5%时料量125克,产蛋率65%时采用高峰料量165克,此期间大约20天,每天大约加料2克【(165-125)20】。产蛋高峰前加料方式、速度以及高峰料量的确定,应根据不同鸡群的实际情况而定,这主要取决于体重、蛋重、产蛋率、采食时间这四项指标。鸡群体重在见蛋前三周直线上升/,每周加料150克或170~180克甚至200克,此时输卵管和卵泡在发育,给料越集中越好。在30周龄左右,鸡群每周增重由150克逐渐降低为70~80克,以后每周保持增重15~20克。如果体重减轻,产蛋率肯定下降。正常情况下,产蛋率每天增加2%~5%,如果均匀度高,产蛋上升快。蛋重的变化趋势可作为鸡群采食的总营养成分是否恰当的指标,如果鸡群的饲料量不足,蛋重将在4~5天内不会增加,应提前加料或适当增加高峰料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蛋重连续4~5天的下降趋势,将会导致产蛋高峰水平下降。高峰鸡群产蛋率在50%~70%之间,容易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如果日产蛋率超过75%发生蛋重不足的现象,建议不要采取任何加料措施,否则极易产生鸡群体重超重问题。

③高峰后期减料的速度和时间应取决于以下因素:蛋鸡日产蛋率和产蛋趋势、每日蛋重和蛋重变化趋势、鸡群的健康状况、饲料质量、高峰料量、育成和高峰期的生产性能、舍内环境温度以及季节变化、采食时间的变化等。因此,应有计划地减料。一般在产蛋高峰过后2~3周开始减料,产蛋率在85%以上时,34周龄以前不能减料,使蛋鸡鸡群周增重稳定保持在15~20克,35~50周龄最多减料25克,50周龄后停止减料,使料量保持在150克左右。如果鸡群未换羽,在淘汰前10周试探加料、加光,还可以挖掘一下其生产潜能。

减料应参考蛋重、产蛋率和体重。蛋重是最敏感因素,减料过快蛋重下降,减料不及时蛋重超标。如果发现蛋重不增加,用现有料量维持1周,再考虑降料,这对后期的体重维持很重要。产蛋期的料量70%用于体重维持,其次用于蛋鸡产蛋,最后用于增重,所以开产后体重大的需要的料量多,高峰料量也高。高峰料量不能太注重数据,应结合检测胸肌等来确定。

④产蛋窝的管理。18~20周龄安装产蛋窝,若是镀锌板的产蛋窝,窝顶要刷1~2次废机油,这样就可以防止鸡粪腐蚀蛋窝。每天要检查窝底和垫料情况。30~35周龄每天关灯前要抓出窝内鸡只,并关闭蛋窝,早晨开灯后打开,35周龄后鸡只习惯了就可以不关闭蛋窝。蛋窝踏板一般是用木条制作的,很容易损坏,应有备用的,可以用油漆点一下踏板的螺丝,以免松动。每月应彻底更换蛋窝垫料,因垫料中的细菌和病原微生物含量易超标。

⑤减少窝外蛋的措施。蛋鸡蛋窝设计要合理,踏板距地面高度应小于45厘米。光照强度要高于60勒克斯,且光照均匀。要在开灯后30分钟内或开灯后5~6小时喂料,因开灯后鸡群开始产蛋。要严格控制早期公母鸡比例,避免过度交配,一般在加光1周后再放性成熟的公鸡入鸡群。开产时蛋放在蛋窝内不捡出来,发现窝外蛋赶紧捡到蛋窝内,发现在窝外产蛋的鸡要抱起放到窝内。

⑥种蛋管理。每天捡蛋6次,每次捡蛋前消毒双手,将好蛋、脏蛋、淘汰蛋分开放,可以一人捡好蛋一人捡脏蛋,避免在捡蛋时交差感染。如种蛋上有面积小于1平方厘米的赃物可用钢丝球或小刀将其刮掉,脏物面积大的就剔除。种蛋捡出后立即熏蒸,否则细菌就会进入种蛋内。

⑦光照管理。加光不能太快,第一次由8小时加到12小时,如果均匀度不好可以加到10小时,如果均匀度特别好可以直接加到14小时,否则会导致双黄蛋增多。实践证明,产蛋期15小时光照就可以了。使用节能灯时由于光衰厉害,所以最好每月检测光强,每周擦1~2次,并及时更换不亮的灯。

⑧饮水管理。及时调整水线高度和水压,使鸡脖与水线呈70度角。水线高度不适宜,鸡喝1滴漏3滴,极易造成舍内湿度过大。每天检查乳头,及时更换滴水或不漏水的。每天冲洗水线,每月清洗过滤器、水箱,清洁的饮水才能保证鸡群消化道正常,这也是养鸡成功的秘诀之一。

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鸡进入高峰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和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要了解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对蛋鸡产蛋量持续有很大的帮助。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养管理。

1、产蛋高峰期的生理变化

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通常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在开产前就转入产蛋鸡舍,蛋鸡体重开始迅速的增加,生殖系统的发育速度也较快。此时蛋鸡在生理上已经做好产蛋的准备。卵巢上的卵泡开始大量的快速生长,输卵管的重量增加,并且变粗变长,蛋鸡此时体重的增长与生殖系统的成熟是同步的。有部分蛋鸡已经开始产蛋,并且发育良好的鸡群的产蛋率增长快速,在24周龄时即可达到80%,因此加强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给鸡提供营养充足的饲料,控制良好的养殖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十分的重要。另外,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产蛋率高达90%以上,这在肉体和精神上都是一种应激反应,再加上蛋鸡经过转群、免疫、改变生活环境等,机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这阶段易患各种疾病。因此产蛋高峰期除要加饲养管理,还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2、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转群管理。在转群前2周要对鸡舍、工具以及用具等进行全面的清洗与消毒,消毒完成后要空舍1周左右再进鸡。在转群的同时对鸡群进行严格的挑选,将老、弱、病、残和发育不良的鸡淘汰,并对初产蛋鸡进行断喙处理,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接种相关的疫苗。为了减少和缓解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可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抗应激类的药物。在转群凌晨要空腹转群,因此要停料2-4h。转群的时间宜选择在夜间进行,此时灯光昏暗,便于操作,在转群时要轻抓轻入,以免惊群。转群后要尽快让鸡饮水和吃料,待鸡吃饱后再让其休息。

环境控制。做好蛋鸡产蛋高峰期的环境控制工作,调控适宜的温度,将温度调整到最适宜的范围,因此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保温工作。通风对于畜禽养殖来说非常的重要,良好的通风可以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且可以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保证鸡舍内的空气新鲜。尤其是在冬季,有些养殖场为了保暖而忽略的通风,这样有害无利,冬季也要做好通风工作,但是要权衡好通风与保温间的关系。可选择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通风,并且在通风前适当的提高舍温。因蛋鸡的性成熟受到光照的影响,并且其影响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因此要进行科学的光照管理,通常在产蛋高峰期,一天的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5-16h为宜,光照强度为10-14lx。光的颜色以红色和绿色为主,在自然光照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补光,每天早上天不亮时进行补光,注意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影响到产蛋高峰期的产蛋性能。

加强管理。鸡群达到产蛋高峰期是一个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要采取措施来加强管理,以保证蛋鸡高产、稳产。蛋鸡进入产蛋高峰期后代谢旺盛,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影响到自身的健康和产蛋性能,因此要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进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操作时动作要尽量的轻。禁止陌生人进入鸡舍,并防止其他动作,如老鼠、飞鸟等窜入舍内引起鸡群受惊。鸡舍的附近要保持安静,防止噪音过大。注意鸡舍日常卫生的清扫工作,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好各项的工作记录,并按照饲养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定点的开关灯、给料,并要固定养殖人员,不可随意更换。

提供适宜营养。产蛋高峰期应饲喂蛋鸡全价饲料,如果是自配饲料要注意各营养物质的充足且配比均衡。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蛋鸡产蛋率的高低及时合理的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尽量保证整个产蛋期饲料的相对稳定。蛋鸡在产蛋时每产1枚蛋需要蛋白质12-15g,并且随着产蛋量的增加,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在产蛋率达到90%时要饲喂高蛋白日粮,要求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9%。对于能量的供应则要满足适宜的能蛋比。蛋鸡在产蛋高峰期因形成蛋壳的需要,对钙的需求量增加,如果钙的摄入不足,蛋鸡就会动用骨骼中的钙,长期下来不但会降低产蛋率,还会导致蛋鸡易发生骨折、瘫痪,使蛋壳的质量下降、破损率增加。因此在产蛋高峰期要给蛋鸡补钙。当产蛋率达到90%时,日粮中钙的水平应为4%。要注意日粮中的含钙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下降,影响采食量,导致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严重时还易引起钙中毒和痛风等病。除此之外,在产蛋高峰期还要给蛋鸡提供适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电解质的平衡。

产蛋高峰期蛋鸡易患病,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坚持每天打扫圈舍,每周消毒,并每隔半个月对鸡群进行预防性的投药,以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类的药物以预防蛋鸡发生应激反应。另外,还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疫苗。

一、生理变化特点
1.育成鸡从18周龄左右进入产蛋周期,体重迅速增加,生殖系统也迅速发育。卵巢上的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也迅速变粗变长、重量增加。体重增长和生殖系统成熟同时进行。这时部分鸡开始产蛋,发育好的鸡群产蛋率在20周龄达5%,22周龄达50%,24周龄达80%,所以这个时期鸡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外界环境条件均要求十分严格。
2.产蛋鸡进入预产期后,鸡的体内发生了很大的生理变化,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处于一种生理应激状态,再加上转群、免疫、驱虫等影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容易发生各种疾病。
二、饲养管理措施
1.适时转群,按时接种、驱虫。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在上笼前或上笼的同时应接种新城疫油苗加活苗,减蛋综合征灭活苗及其它疫苗。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的方法。对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毫克/公斤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拌入料中服用。转群、接种前后在料中应加入多种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
2.适时转换产蛋料。为了适应蛋鸡体重的增加、生殖系统的生长和对钙的需求,可在18周龄开始喂产蛋鸡饲料,20周龄起喂产蛋高峰期饲料。同时在料中额外添加一倍量多种维生素。这个时期应当取消限制饲喂的方法,让鸡自由采食。在开灯期间要保证槽中始终有料。
3.增加光照时间。农村专业户养鸡在育成期多采用自然光照法。在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达到标准,可每两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到产蛋率达到最高峰时光照总时数达到每天15或16小时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到20周龄增加光照时间。在产蛋期间光照的原则是时间不能缩短,强度不能减弱。
4.为鸡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产蛋鸡最适合的温度是13℃~23℃,冬季最好能保持在10℃以上,夏天最好能保持在30℃以下。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和喂料、饮水、光照等稳定性。
5.搞好疫病防治工作。(1)蛋鸡入笼后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4~5周投药一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2)定期在饲料中额外添加倍量多种维生素,以适应鸡的产蛋需要和减轻各种应激反应,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3)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注意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密切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任何微小影响。

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不断扩大,问题也逐渐增多,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蛋鸡产蛋率下降。蛋鸡在正常情况下,开产后5-7周进入产蛋高峰期,高峰期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产蛋按照自然规律平稳下降。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开产、高峰和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产蛋率不稳定,达不到高峰;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原因何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1、影响蛋鸡产蛋量的非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因不同品种的蛋鸡所具有的遗传性能不同,产蛋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品种对于产蛋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蛋鸡品种是获得较高产蛋量的基础,因此,在选择品种时要注意选择繁殖性能良好的蛋鸡品种,如生产上常用的海兰褐壳蛋鸡、京红1号等。

营养因素。饲料品质差,在购买蛋鸡饲料时使用劣质饲料或者饲料原料发生霉变等,使饲料的营养水平较低,适口性较差,从而导致蛋鸡的采食量下降,或者采食到霉变饲料后发生疾病等而使产蛋量下降;在配制饲料时原料不稳定,会导致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的比例不当,饲料中矿物质、维生素等不足或过量等会导致蛋鸡发生营养性疾病而使产蛋量以及蛋壳的质量下降,如饲料中的矿物质铁、镁、锰等的含量会影响到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的质量,钙的含量不足或者过高会影响蛋壳的形成,而钙和磷的吸收是协同的,磷的含量适宜会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饲料中的钙磷比要适宜,而维生素D的含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因此,饲料中营养物质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饲养管理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对蛋鸡的产蛋量的影响较大,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即使再优良的蛋鸡品种也不会充分的发挥其产蛋性能。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某一环节的饲养不当会对以后造成影响,例如在育雏阶段的营养过剩或者不良都会导致蛋鸡在产蛋期的产蛋量下降,所以蛋鸡养殖要注重连续性;蛋鸡较为敏感,对饲养时要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如果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同定,过于随意,会导致蛋鸡采食不规律,出现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过剩的情况发生,从而影响正常的采食,使产蛋量下降。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喂料不合理,喂料不及时,蛋鸡的饮水不足,尤其是在夏季,蛋鸡缺水,都会造成蛋鸡的产蛋量下降。

环境因素。鸡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打扫舍内卫生不及时,会导致舍内的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如果再加上通风不到位,会使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大量蓄积,对蛋鸡的健康以及产蛋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鸡舍内的温度过高、过低或者不稳定也会使产蛋量下降,如果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蛋鸡会中暑,产蛋量会明显的下降。

应激因素。蛋鸡天性较为胆小,任何不良的因素都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从而使蛋鸡的产蛋量下降,如鸡舍封闭不严,外来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到惊吓。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程序发生变化。接种疫苗不当,突然的断水、断电以及突然换料、噪音过大等都会使蛋鸡产生应激而使产蛋量下降。

2、提高蛋鸡产蛋量的措施

在蛋鸡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充分了解引起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T作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选择优良的蛋鸡品种,良好的品种是提高产蛋量的基础,再结合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使该品种的生产潜能充分的发挥。

给蛋鸡提供适宜的饲料。在选购饲料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如果是全价料要注意营养的全面且均衡,购买饲料原料时要注意饲料质量,不购买劣质饲料,并且要注意在妥善保存,防止发生霉变,不可以给蛋鸡饲喂霉变的饲料。

给蛋鸡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意夏季的防暑以及冬季的防寒工作,尤其是在冬季,辽宁地区的温度较低,如果饲养条件不良会严重影响蛋鸡的产蛋量,因此要注意加强保温工作,同时也不可以忽略通风,防止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在通风时要防止贼风侵袭。做好鸡舍日常的卫生清扫工作,及时清理粪便以及污物,防止舍内有害气体过量以及湿度过大。

合理饲喂。按照产蛋鸡的产蛋量合理的调整饲喂量以及日粮。在寒冷季节为了提高产蛋量要多饲喂一些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如豆饼、菜籽饼等。要提供充足的饲料以及饮水,保证饲料以及饮水的卫生。

科学的光照管理。对蛋鸡进行人工补光可以提高产蛋量。注意舍内的灯泡要分布均匀,灯与灯的间距以3m为宜,距离地面的高度也要适宜。每天开灯2次,固定每天开关灯的时间。光照程序一旦建立就不可以轻易的改变。做好灯泡日常的维护工作。

加强管理,防止应激。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工作,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外来动物侵入鸡舍,不可以随意的改变1一作程序以及更换工作人员,饲养员在工作时不可以穿鲜艳颜色的衣服。舍内外的噪音不能太大,在产蛋期要避免进行免疫接种工作。如果要更换饲料要注意逐渐的进行,不可一次性的将饲料完全替换,以防止蛋鸡发生应激反应,使产蛋量下降。可以在蛋鸡的日粮或者饮水中添加维生素以减少应激的发生。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方法:
一遗传因素不同品种的蛋鸡具有各不相同的遗传性能,因而产蛋率也各不相同,要选用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海兰褐、京红1号、京粉1号等。
二营养因素
1饲料卫生不达标严禁使用卫生标准不达标的饲料,特别是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劣质饲料,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平衡或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
2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影响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考虑饮水硬度的因素。
3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钙3~3.5克,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因此,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机体的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4磷的含量不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生产中计算磷的含量,须计算饲料中的有效磷。植物饲料中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分解吸收,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保证血液中一定的含磷量,使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5维生素D含量不足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它机能。当血液中钙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所以,产蛋鸡的饲料中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含量,这种较高的含量可使钙、磷比例的重要性降低。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还要注意过量引起的中毒。此外,维生素E和维生素A与产蛋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疾病因素

新城疫: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后,先在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在生殖道研究中发现,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输卵管炎和卵巢炎能使蛋壳的厚度和重量受影响长达50天,功能上最大的损害是在子宫部,影响了蛋壳的正常形成导致出现薄壳蛋。
减蛋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可在输卵管狭部蛋壳分泌处大量复制导致黏膜分泌功能紊乱。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后,可使子宫部的蛋壳腺细胞变形,使蛋壳颜色受影响。
禽流感:病毒可使病鸡体温升高,破坏生殖系统,致使卵黄充血,甚至破裂出血,可造成输卵管炎症甚至输卵管的萎缩等。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氏杆菌等:通过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钙量不足,此外,还可引起细菌性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需要注意的是,产蛋鸡病后,免不了用药,下列药物不能用于产蛋鸡:一是磺胺类药物,对机体有毒害作用,连用3天后降蛋明显。二是呋喃类药,如恩诺沙星等有抑制产蛋作用。三是金霉素因与血中钙形成难溶的钙盐排除体外,影响产蛋。四是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的哮喘,但用于蛋鸡降蛋明显。五是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抗球虫药(如克球粉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也影响产蛋。

四管理因素
影响产蛋较大的是温度、光照、鸡舍内氨的浓度以及外界各种应激。
蛋鸡最适宜产蛋的温度是15~22℃,要采取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的措施。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不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质元素,以免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环境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高温季节应注意降温。除通风外,还可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如屋顶刷白、喷水,舍内采用喷雾降温或安装电风扇均有效。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光照的作用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固酸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产蛋鸡的光照时间16~17小时/天,强度2.7~3.5瓦/平米。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超过低温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更换饲料要有个过程,至少7天渐进更换。否则,突然换料会严重影响产蛋。严防噪音、天气突变、饲养员换衣等,不过这些外界应激对产蛋率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这些应激消除了,产蛋率就会自动回升。如果鸡群受到应激特别厉害,产蛋率迟迟不回升,可是适当饲喂抗应激产品,有助于产蛋率的回升。
五实用验方
重视蛋鸡产蛋期保健,使用功能性添加剂是提高产蛋率的有效方法。
添加大蒜或海带粉可提高产蛋。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大蒜素能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能力,经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可增蛋5%。海带粉含丰富的碘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及促生长的活性物质。
在特定条件下,添加适量麦饭石、色氨酸、胆碱等也可提高产蛋率。
人工强制换羽,延长产蛋周期,提高蛋鸡的利用价值,达到增蛋的目的。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