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鸡产蛋的因素

1 产蛋周期与产蛋率

优良品种蛋鸡一般可以连续产4~6 个蛋,然后休产1~2 天,呈现周期性产蛋现象,称之为产蛋周期。产蛋率是指某一段时间内鸡实际产蛋的个数。鸡产蛋率的高低与产蛋周期内连产的个数有关。鸡一般是白天产蛋,通常是前一个蛋产出约30 分钟,开始下次排卵,产蛋周期和连产特性主要受遗传因子决定。产蛋周期越长,则产蛋量越高,反之产蛋周期越短则产蛋量越低。

2 季节和光照

春季不论高产蛋鸡或是低产蛋鸡,产蛋周期都较长,而夏季则短,冬季较稳定,要想多产蛋,一定抓好春季饲养管理,使产蛋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光照对产蛋也有重要影响,鸡要保证高产必须给足14~16 小时光照(自然或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用普通的电灯光为好。

3 营养均衡

蛋鸡的营养水平是保证高产的先决条件,其中以蛋白质、矿物质中的钙、维生素A 为主。而蛋白质是营养的主要部分。所以,鸡的日粮中必须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才可能保证鸡蛋高产。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若缺少就产量少,或产软皮蛋,同样维生素A 也不可以缺少。

4 温度
冬季低温或夏季高温均影响产蛋率,通常认为鸡蛋产蛋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3~23.6℃。

5 年龄
早春孵出的雏鸡通常当年产蛋量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产蛋量逐年递减,每年开产时间逐年延迟,则停产时间逐年提前。

6 换羽
换羽是鸡的正常生理现象,同时对产蛋也有较大的影响。目前,多采用人工强制换羽,缩短换羽时间,减少停产期。

7 小结
影响蛋鸡的产蛋因素较多,以上是主要的几点常见因素。此外,还有遗传因素,如性成熟早晚等,为达到高产,稳定的生产目的,避免不利因素,为蛋鸡创造最佳的生态环境。

延伸阅读

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因素有哪些?影响蛋鸡产蛋率的四大因素


蛋鸡养殖是目前在养殖中比较热门的一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鸡蛋的需求量在逐渐增加。有养过蛋鸡或者稍微了解蛋鸡的朋友会知道,蛋鸡生产性能受品种、环境、疫病与饲养管理等影响。品质纯正、环境适宜、防止疫病,并做到体质量、喂料与鸡只分布均匀,一定会取得优良的生产成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影响蛋鸡生产的一些因素。

一、基因:品种品质

种苗承载品种遗传的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由种苗的质量来体现,种苗的质量通常用品质纯洁性与健康纯洁性评测。品质纯正指的是品种血统纯正非杂交,健康纯洁指的是健壮不带有寄细菌病毒。实际经营中往往只注重价格不注重品质,只关注体质量不注重验血。因此,选择好的品种是关键:一是选择大品牌;二要做好前期调研考察;三是进行指标量化检验检测。

二、管理:日常饲养

饲养管理影响鸡只生产性能的各个方面:管理水平是软实力,需要时间与实践去积累;人是饲养管理的执行者;制度、经验、激励与情绪影响人的饲养行为;饲养标准是饲养管理的操作指南;体质量、喂料、鸡只数量三均匀是饲养管理的基本要求。

鸡只体质量均匀度严重影响鸡群产蛋性能,青年鸡培育过程应以均匀度为导向,产蛋过程也应持续关注群体均匀度。

饲料营养水平要符合饲养标准,而饲喂均匀更重要,后备期饲喂均匀才能保证体质量均匀,产蛋期饲喂均匀才能保证产蛋率平稳。饲喂均匀才能发挥饲料的最大功效,确保喂料均匀是减少饲料隐性浪费的方法。

让每个小笼内装的鸡只数量一致,保证青年鸡体质量发育一致,以及产蛋鸡采饲量一致,通过每一次的免疫来调整鸡群,通过巡查及时挑选出病残弱鸡。

三、环境:工艺环境

饲养工艺决定了鸡只的生产环境。由于科技进步与技术突破,全国各地自然环境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已经不大,目前,商品蛋鸡饲养工艺正从简单原始的低密度全阶梯向高密度叠层笼养转型,开放式笼养正被人工调控环境舍养替代,鸡舍内环境直接影响鸡只生产性能的发挥,将温湿度调控在适宜范围,满足最小通风量的要求,做好鸡舍内有害气体与粉尘的管控工作。

四、健康:疾病防控

做好免疫接种、杜绝群发病是确保蛋鸡生产性能发挥的前提,而细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都不容忽视。疫病防控的措施是,建立体系、综合防控,死苗与活苗兼用,重复免疫,选对毒型,交叉保护,重点季节封闭饲养。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就是影响蛋鸡生产的重要因素,在蛋鸡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户想要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是必不可少的。在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率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选择优质蛋鸡,提高基因品质,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增强蛋鸡营养,三是做好环境管理,为蛋鸡生产提供优质的环境,四是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保障鸡的身体健康。

蛋鸡什么时候开始产蛋?蛋鸡产蛋过早的危害


蛋鸡养殖最希望的还是蛋鸡早日进入生产,为鸡场提供收益。所以很多养鸡人非常关心蛋鸡很忙时候开始产蛋。不过这蛋鸡产蛋还是有讲究的,如果产蛋过早,便犹如拔苗助长,对鸡和养鸡场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那么蛋鸡产蛋过早有什么危害。

蛋鸡按其生产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其中,育成期是蛋鸡性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个时

蛋鸡按其生产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其中,育成期是蛋鸡性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母鸡体重、光照对蛋鸡性成熟早晚(开产早晚)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光照。

有些地方的养鸡专业户,使用的都是开放式鸡舍,采用的多是自然光照法。利用此法,如果是春夏季(4月15日~8月底)引进的雏鸡,在育成期正好处于日照渐短或较短时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性成熟和开产期理想。相反,如果是秋冬季(9月1日~次年4月14日)引进的雏鸡,到育成期则正好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如仍旧完全利用自然光照,不采取其它措施,则会刺激母雏性器官发育加速,使之性早熟、早开产、产小蛋和早衰。这正是某些养殖户冬季引进的那几批蛋鸡早开产、产小蛋的根本原因。

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增强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机能,促进卵子的形成和加速排卵,对蛋鸡的性成熟、体成熟、产蛋量、开产日龄等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育成期的光照控制非常关键。

在育成期,当母雏长到10周龄后,光照时间延长会刺激其性器官的快速发育,造成性成熟过早,对以后产蛋不利。因此,这阶段的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

然而,自然界的光照时间,却不是恒定的,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光照时间有着周期性的年变化。我国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45之间。一年中,冬至日照时间最短,夏至日照时间最长;冬至到夏至日照时间逐渐延长,而夏至到冬至又差渐缩短,纬度越高这种变化趋势越明显。从地图上看,我们当地就正好处在北纬36这条线上,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年变化很大。

为防止蛋鸡开产过早,对9月1日到次年4月14日出壳的雏鸡,应采用人工补充光照,改变育成期自然光照规律,从而避免光照时间逐渐延长所造成的性早熟。具体办法有以下有两种:

1、育雏育成期恒定光照,产蛋期渐增光照法。根据当地日出日没时间,从孵出之日算起,查出鸡群到20周龄以前的最长日照时数作为恒定光照时间。除4~7日龄内采用每天24小时连续光照外,8~140日龄均保持上述恒定光照时间,日照时间不足时,采用人工补充。从21周龄开始,每周递增0.5小时,一直增到每天16小时为止。该法简单易行,但控制性成熟效果不佳。

2、育雏育成期渐减光照,产蛋期渐增光照法。4~7日龄内每天连续24小时光照。8~140日龄的光照方案是:查出该鸡群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然后加上7小时作为8日龄至2周龄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从第3周龄开始,每周减少23分钟,至20周龄时共减去7小时,正好减到自然光照时数;21周龄开始,每周递增0.5小时,一直增到每天16小时为止。该法在生产中施行不太方便,但控制性成熟效果较好。

当然,控践表明,按限饲要求,单纯通过控制鸡的体重来控制性成熟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凑效。因此最好根据蛋鸡的标准体重把限制饲养与光照管理结合起来,做到适时开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现代高产配套杂交品系蛋鸡已具备了提早开产能力,适当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鸡开产时间适当提前,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因此,上述两种方法必须结合品种特点而灵活运用。

春季蛋鸡产蛋怎么管理?春季蛋鸡产蛋的8个管理要点


春季气温回升,是蛋鸡产蛋的重要季节,在春季,蛋鸡的产蛋率可高达80%,这就预示着蛋鸡产蛋已经进入了高峰期。在蛋鸡产蛋期间,养鸡户应该采取措施,保证蛋鸡正常的产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讲一讲关于春季蛋鸡产蛋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吧。

春季蛋鸡产蛋管理方法

1.免疫接种。随着春季的到来,病原体和传播疫病的动物、昆虫开始滋生、发育,继而进入疫病的高发区,所以春季应搞好相关疫病的免疫接种。

2.带鸡消毒。为了更进一步搞好鸡病预防,在搞好相应疫病免疫接种的基础上应通过带鸡喷雾消毒消灭传染源,气温较低的初春应在喷雾消毒前先将鸡舍内温度升高2℃~3℃,且每连续3次所用消毒药成分不能相同。

3.温度和湿度控制。北方地区春季气温极不稳定,为防止影响高产期蛋鸡的产蛋性能应在搞好疫病预防、饲料营养的基础上通过增温保暖或通风降温严格将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分别控制在18℃~25℃和55%~60%。

4.合理光照。春季随着自然光照时间的延长应逐渐缩短补光时间,防止因光照时间太长使鸡群出现产蛋疲劳综合征和产蛋率降低、破损蛋增多,严禁光照时间超过17小时。

5.搞好卫生。为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流行和暴发应在搞好其他管理和营养的基础上,定期按时清扫,搞好鸡舍内的环境卫生,并无害化处理,既可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又可减少二次感染和传播。

6.喂料拣蛋。为减少应激、稳定产蛋率和减少破损蛋,每天应定时饲喂3次,并且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拣蛋,每天分别在6~7、12~13、18~19点进行饲喂,分别在12~13、17~18点进行拣蛋。

7.防虫、鸟、鼠、兽。虫、鸟、鼠、兽在偷食、偷饮过程中不仅可以造成饲料浪费还可通过其携带的病原体给饲料、饮水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污染,所以春季应通过杀虫、灭鼠、驱鸟、赶兽等降低疫病的传播几率。

8.人员管理。严加管控和消毒进入鸡场的人员和车辆,外来人员严禁进入鸡舍,工作人员应分工明确、操作熟练、爱岗遵纪,发现病鸡应及时诊治或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扑杀、销毁或无害化处理。

以上就是关于春季蛋鸡产蛋阶段,养殖户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对于养殖户来说,春季是蛋鸡产蛋的高峰期,这时候应该对蛋鸡进行全方位的保护与管理,争取产蛋率的提高,从而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春季是一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这时候在给蛋鸡进行管理时,要注意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蛋鸡产蛋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方法


导语:蛋鸡养殖最重要的就是鸡群的产蛋率,而鸡群产蛋率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也十分复杂,那么,蛋鸡要怎么养殖才能提高产蛋率呢?下文,小编为您介绍了影响蛋鸡产蛋率的五大因素和各种提高产蛋率的方法,希望对广大养鸡朋友有所帮助。

一、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蛋鸡具有各不相同的遗传性能,因而产蛋率也各不相同,要选用繁殖性能好的品种,如海兰褐、京红1号、京粉1号等。

二、营养因素

1饲料卫生不达标

严禁使用卫生标准不达标的饲料,特别是不能使用发霉变质的劣质饲料,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平衡或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

2饲料中矿物质元素的影响

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考虑饮水硬度的因素。

3日粮中钙的含量不足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4%,蛋鸡产蛋期每天摄入的钙主要是满足产蛋需要,一只鸡每天约需钙3~3.5克,过低过高都会影响蛋壳质量。因此,在产蛋期必须选择含钙量较高的饲料,且补充的钙盐有利于机体的吸收。添加方法及时间:当鸡群中见第一枚蛋时或开产前2周(约18周龄),为照顾已开产母鸡,日粮中可加入一些贝壳粉,让开产鸡自由采食,直到鸡群产蛋率达5%时再改换为产蛋饲料。

4磷的含量不当

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生产中计算磷的含量,须计算饲料中的有效磷。植物饲料中磷大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不易被分解吸收,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或加入植酸酶促进植酸磷的分解,保证血液中一定的含磷量,使产蛋鸡日粮中钙磷比例达到5.5∶1。

5维生素D含量不足

维生素D是钙吸收的辅助因子和促进因子,可提高血浆中钙和磷的水平,保证正常骨骼的矿物质和机体的其它机能。当血液中钙浓度低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就会增加。但维生素D不能代偿钙、磷的缺乏。所以,产蛋鸡的饲料中必须有充足的维生素含量,这种较高的含量可使钙、磷比例的重要性降低。但作为脂溶性维生素,还要注意过量引起的中毒。此外,维生素E和维生素A与产蛋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三、疾病因素

新城疫:病毒从呼吸道或消化道侵入后,先在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液扩散至全身。在生殖道研究中发现,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输卵管炎和卵巢炎能使蛋壳的厚度和重量受影响长达50天,功能上最大的损害是在子宫部,影响了蛋壳的正常形成导致出现薄壳蛋。

减蛋综合征: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可在输卵管狭部蛋壳分泌处大量复制导致黏膜分泌功能紊乱。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后,可使子宫部的蛋壳腺细胞变形,使蛋壳颜色受影响。

禽流感:病毒可使病鸡体温升高,破坏生殖系统,致使卵黄充血,甚至破裂出血,可造成输卵管炎症甚至输卵管的萎缩等。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氏杆菌等:通过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致使肠道菌群失调,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导致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钙量不足,此外,还可引起细菌性输卵管炎、卵黄性腹膜炎。

需要注意的是,产蛋鸡病后,免不了用药,下列药物不能用于产蛋鸡:一是磺胺类药物,对机体有毒害作用,连用3天后降蛋明显。二是呋喃类药,如恩诺沙星等有抑制产蛋作用。三是金霉素因与血中钙形成难溶的钙盐排除体外,影响产蛋。四是氨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产生的哮喘,但用于蛋鸡降蛋明显。五是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抗球虫药(如克球粉等)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等)也影响产蛋。

四、管理因素

影响产蛋较大的是温度、光照、鸡舍内氨的浓度以及外界各种应激。

蛋鸡最适宜产蛋的温度是15~22℃,要采取冬季保温、夏季降温的措施。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不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质元素,以免在体内产生拮抗作用。环境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高温季节应注意降温。除通风外,还可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如屋顶刷白、喷水,舍内采用喷雾降温或安装电风扇均有效。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光照的作用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固酸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产蛋鸡的光照时间16~17小时/天,强度2.7~3.5瓦/平米。鸡舍通风不良,舍内有害气体达到很高的浓度。由此造成的不利影响往往超过低温的影响。因此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更换饲料要有个过程,至少7天渐进更换。否则,突然换料会严重影响产蛋。

严防噪音、天气突变、饲养员换衣等,不过这些外界应激对产蛋率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只要这些应激消除了,产蛋率就会自动回升。如果鸡群受到应激特别厉害,产蛋率迟迟不回升,可是适当饲喂抗应激产品,有助于产蛋率的回升。

五、实用验方

重视蛋鸡产蛋期保健,使用功能性添加剂是提高产蛋率的有效方法。

添加大蒜或海带粉可提高产蛋。大蒜中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大蒜素能增加采食量,提高消化能力,经验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可增蛋5%。海带粉含丰富的碘化物、矿物质和维生素及促生长的活性物质。

在特定条件下,添加适量麦饭石、色氨酸、胆碱等也可提高产蛋率。

人工强制换羽,延长产蛋周期,提高蛋鸡的利用价值,达到增蛋的目的。

蛋鸡冬季如何均衡产蛋?


冬季的时候气候寒冷气温较低,家禽产蛋率会飘忽不定,忽高忽低,这种状态对鸡来说并不好对其产能来说也不是什么太好的情况,蛋鸡均衡产蛋采收最关键的,小编这里和大家探讨蛋鸡均衡产蛋的问题,那么蛋鸡冬季如何均衡产蛋?

冬天气候多变,气温较低,母鸡的产蛋率容易忽高忽低,怎样才能使蛋鸡均衡产蛋呢?

首先要防寒保温,但如果过分强调保温,易导致鸡舍内通风不良,灰尘增加,氨味浓度增大,鸡特别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因此,在保温的前提下,要把鸡舍的空气调节好,可在温度较高的上午11时至下午2时进行通风,注意通风口要错开,以防穿堂风。

其次要补光补料。产蛋鸡需要光照时间一般每天为16个小时,自然光照不足要补充,并防止疲劳症。更重要的是还要往料槽中补料,且料的能量水平要比夏秋季高,最好能补充一些油脂。如果光照时间长,料糟中又没有料,鸡在笼里来回不断地走动,很容易得疲劳症,出现瘫鸡,甚至死鸡。

最后要预防疾病。有些人认为,冬天温度低了,病毒、细菌滋生少,对鸡舍的消毒有所忽视,导致像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鼻炎、鸡瘟等病的发生,所以一定要注意消毒。因为天气冷,消毒时最好采用饮水消毒。这样在冬季才会有较稳定的产蛋率。

蛋鸡产蛋时间过早怎么办?蛋鸡产蛋过早有什么危害?


在养殖蛋鸡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蛋鸡过早产蛋的情况,对于养鸡户来说在,这一方面不仅会损害蛋鸡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鸡蛋质量差以及产蛋率低等情况。那么,蛋鸡产蛋时间过早是什么原因呢?要怎么办?

蛋鸡按其生产周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育雏期(0~6周龄)、育成期(7~20周龄)和产蛋期(21~72周龄)。其中,育成期是蛋鸡性器官发育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母鸡体重、光照对蛋鸡性成熟早晚(开产早晚)有着重大影响,尤其是光照。

蛋鸡为什么会出现产蛋过早的情况?

有些地方的养鸡专业户,使用的都是开放式鸡舍,采用的多是自然光照法。利用此法,如果是春夏季(4月15日~8月底)引进的雏鸡,在育成期正好处于日照渐短或较短时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性成熟和开产期理想。相反,如果是秋冬季(9月1日~次年4月14日)引进的雏鸡,到育成期则正好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如仍旧完全利用自然光照,不采取其它措施,则会刺激母雏性器官发育加速,使之性早熟、早开产、产小蛋和早衰。这正是某些养殖户冬季引进的那几批蛋鸡早开产、产小蛋的根本原因。

光照对鸡的繁殖机能影响极大。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增强卵巢和输卵管的活动机能,促进卵子的形成和加速排卵,对蛋鸡的性成熟、体成熟、产蛋量、开产日龄等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对育成期的光照控制非常关键。

在育成期,当母雏长到10周龄后,光照时间延长会刺激其性器官的快速发育,造成性成熟过早,对以后产蛋不利。因此,这阶段的光照管理原则是:光照时间不能逐渐延长,光照强度宜弱。

然而,自然界的光照时间,却不是恒定的,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光照时间有着周期性的年变化。我国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45之间。一年中,冬至日照时间最短,夏至日照时间最长;冬至到夏至日照时间逐渐延长,而夏至到冬至又差渐缩短,纬度越高这种变化趋势越明显。从地图上看,我们当地就正好处在北纬36这条线上,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时间年变化很大。

蛋鸡产蛋过早要怎么办?

1、育雏育成期恒定光照,产蛋期渐增光照法。根据当地日出日没时间,从孵出之日算起,查出鸡群到20周龄以前的最长日照时数作为恒定光照时间。除4~7日龄内采用每天24小时连续光照外,8~140日龄均保持上述恒定光照时间,日照时间不足时,采用人工补充。从21周龄开始,每周递增0.5小时,一直增到每天16小时为止。该法简单易行,但控制性成熟效果不佳。

2、育雏育成期渐减光照,产蛋期渐增光照法。4~7日龄内每天连续24小时光照。8~140日龄的光照方案是:查出该鸡群20周龄时的日照时间,然后加上7小时作为8日龄至2周龄的光照时间,自然光照不足时人工补充光照;从第3周龄开始,每周减少23分钟,至20周龄时共减去7小时,正好减到自然光照时数;21周龄开始,每周递增0.5小时,一直增到每天16小时为止。该法在生产中施行不太方便,但控制性成熟效果较好。

当然,控践表明,按限饲要求,单纯通过控制鸡的体重来控制性成熟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凑效。因此最好根据蛋鸡的标准体重把限制饲养与光照管理结合起来,做到适时开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现代高产配套杂交品系蛋鸡已具备了提早开产能力,适当提前光照刺激,使新母鸡开产时间适当提前,有利于降低饲养成本。因此,上述两种方法必须结合品种特点而灵活运用。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蛋鸡怎么提升产蛋量?


【常见问题】怎么提升蛋鸡产蛋率?

【专家解答】

蛋鸡高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于四方面因素:一是要有优质的品种,这不仅包括品种遗传上的优势,也包括没有垂直传播的疾病;二是要有优质的饲料,即满足鸡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要求配方合理、科学,原料质量可靠;三是要有科学的免疫程序,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鸡的生产潜力;四是饲养管理,因为鸡苗、饲料、免疫程序是可以人为选择的,一旦三者确定以后,蛋鸡能否发挥最大潜能,饲养管理在整个饲养期是最重要的。而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及噪音等。

温度影响

蛋鸡适宜生产温度为16℃-27℃,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常年温度多在-10℃-35℃。因此,需要通过采取一些技术措施来保证适宜的温度环境。实验证明,对于产蛋鸡而言,冬季鸡舍只要合理设计施工,靠鸡自身体热,基本可以保证适宜的温度环境,即使是短时的低温天气,只要鸡舍内温度不低于5℃,鸡体也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系统和提高采食高能饲料来达到体温平衡。

从生理角度看,由于鸡体没有汗腺,身体覆盖羽毛,其排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呼吸频率和饮水量加快排泄带走部分热量,而这两种排热方式在高温天气下是微不足道的。因此,降低鸡舍温度才是安全之策。

湿度影响

湿度对蛋鸡产蛋的影响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据报道,冬季相对湿度在85%以上对产蛋有不良影响。产蛋鸡产蛋所需的上限温度(恒定)随湿度升高而下降;气温高于33℃,相对湿度30%时,无论日粮如何配合,都不能避免产蛋量下降。

在温度恒定的情况下,湿度过大,空气的灰尘、被毛碎屑、饲料残粒可形成微粒被鸡吸入呼吸道内,对黏膜发生刺激作用,如微粒中夹带病原微生物,可使鸡体感染引起咳嗽、支气管炎等。如果鸡舍内湿度再大,微粒便可吸收空气的水气,亦可吸附一部分氨和硫化氢等。此类混合微粒同样可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损伤。光照影响

光色种类。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各种光色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红光效果最好,白光次之,紫色几乎没有作用。

光照强度。产蛋鸡所需的光照强度范围为0.1勒克斯-5勒克斯,在0.1勒克斯即可正常产蛋,0.2勒克斯可使产蛋增多,2.0勒克斯使产蛋量达到很高水平,超过5勒克斯,提高产蛋量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光照过强时,容易引起啄羽、啄趾、啄肛和神经质,使生产性能和饲料利用率都受到影响,因此,一般认为蛋鸡产蛋所需的光照强度以5勒克斯为宜,也就是每平方米的鸡舍3瓦-4瓦为宜,灯炮宜多,亮度40瓦最好。

光照时间。1.蛋鸡产蛋前期的最佳光照时间为16小时,后期为16.5小时。温度、饲料等条件的变化虽然会使产蛋受影响,但不会使其发生根本改变。只有光照时间的变化,才是蛋鸡产蛋出现淡旺季的决定性因素。2.光照时间变化较光照绝对长度对蛋鸡性成熟之影响更为重要。在恒定22小时、6小时光照递增(由6小时到22小时)和递减(由22小时到6小时)4种光照条件下,递增光照性成熟最早,恒定长光照次之,然后是恒定短光照,最差为递减光照时间。3.产蛋期间,光照时间的恒定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很重要,忽长忽短的光照时间和不稳定的光照时间设置,不仅产蛋率明显下降,而且使双黄蛋和无黄蛋增加。

空气质量影响

氨气影响。由于氨气大部分分布在鸡舍顶部,没有天窗的鸡舍,随着氨气量加大,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影响也越大。

硫化氢影响。硫化氢大部分是从底层鸡笼开始的。由于鸡本身消化道较短,饲料消化率仅为80%,当蛋鸡采食富含蛋白质的饲料而消化不良时,可由肠道排出大量饲料残渣,其中一部分是含硫蛋白质,这些物质无氧分解出大量的硫化氢。当破损鸡蛋较多时,空气中硫化氢含量显著增加,此时硫化氢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眼结膜炎,表现流泪、鼻炎、支气管炎等,使鸡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死亡率增加。

二氧化碳影响。鸡舍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本身对鸡没有毒性,它的危害主要是造成缺氧,引起慢性毒害,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当二氧化碳浓度再大时表观为呼吸加快加深、呈现昏迷状态、进而窒息死亡。

噪声影响

实验证明:90分贝-100分贝的噪音可引起蛋鸡暂时性产蛋下降,继续下去可逐渐适应。但持续超过这一强度的噪音,会使蛋鸡产蛋量进一步减少。130分贝噪音可使鸡体重下降,甚至死亡。但低强度的轻音乐可使鸡群保持安静、减少惊群发生率,促进鸡体性成熟,从而提高鸡群的产蛋率。

蛋鸡产蛋后期的饲喂管理重点


单纯以及的生理角度来说在产蛋高峰进行优质饲养回报是最高之后饲料的提高无法有效的在增加产蛋率,因此需要对饲料出相对的调整,减少其蛋白质和钙含量,既节约成本也对蛋鸡本身有好处,这里说说产蛋后期的饲喂管理要点。

产蛋高峰过后,在每日下午3:004:00,在饲料中额外添加贝壳砂或粗粒石灰石,可以加强夜间形成蛋壳的强度,有效地改变蛋壳品质,添加维生素D3能促进钙磷的吸收。

这一时期还需要注意,不能有产蛋减少就减少喂料量这样一个错误观念。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盲目减少喂料量,反而会给鸡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产蛋率会降得更快。建议:产蛋高峰期过后,应根据鸡群的日龄结构、日耗以及产蛋情况,适当减少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

另外,日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比例与蛋重成正比关系,当代谢能水平恒定时,日粮蛋白水平越高,则蛋重越大,且在高峰后期尤为明显。显然,对于蛋种鸡养殖户,不希望出现此类情况,因为蛋重过大将直接导致种蛋合格率下降、受精率降低(由于蛋重过大,在孵化过程中破蛋数量将会增加),甚至会引起母鸡因脱肛死亡的比例上升,从而使得种蛋成本增加,给养殖户造成间接损失。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6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