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口腔炎的发病原因 牲畜口腔炎的防范和治疗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齿龈炎和舌炎,临床上以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和溃疡性口炎较为常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牲畜口腔炎的发病原因牲畜口腔炎的防范和治疗。

1.发病原因
机械性损伤,如粗硬饲料、异物、锐齿、整牙时的伤害;化学性刺激,如有毒植物、霉败饲料、石灰水、氨水、某些药物浓度过高(如水合氯醛)等;物理性刺激,如过热的饲料或药物。另外舌伤、咽炎、急性胃卡他、维生素A缺乏症、佝偻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氟中毒)和传染病(如口蹄疫)也会发生口腔炎。
2.主要症状
(1)卡他性口炎。口腔黏膜潮红,硬腭肿胀;唇部黏膜的黏液腺阻塞时,有散在的小结节和烂斑;舌苔为灰白色或草绿色;重剧病例的唇、齿龈、颊部和腭部黏膜肿胀甚至发生糜烂,大量流涎。
(2)水疱性口炎。在唇部、颊部、腭部、齿龈和舌面的黏膜上有散在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蚕豆大的透明水疱,2~4天后水疱破溃形成鲜红色烂斑,间或有轻微的体温升高。
(3)溃疡性口炎。门齿和犬齿的齿龈部分肿胀,呈暗红色,疼痛,出血。1~2天后病变部位变为苍黄色或黄绿色糜烂性坏死。炎症常蔓延至口腔其他部位,导致溃疡、坏死甚至颌骨外露、流涎和混有血丝带恶臭。
3.诊断要点
病畜咀嚼缓慢、流涎,有时吐草。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卡他性口炎),有的出现水泡(水泡性口炎)或溃疡(溃疡性口炎),病畜口中不洁,口温高,有口臭和舌苔。体温、呼吸、脉搏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4.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排除病因,采取消炎和收敛,口腔有恶臭味时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分泌物多时用1%明矾或鞣酸冲洗。患溃疡性口炎时,冲洗后再涂碘甘油(1∶9)或2%龙胆紫。大家畜重剧性口腔炎,可用磺胺类药加明矾装入布袋内给病畜绑在口中,饲喂时取出,每天1次。中药可用青黛散、冰硼散和西瓜霜等中药,辅以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及时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防止尖锐的异物和有毒植物混于饲料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时,一定要按照要求使用。正确使用开口器。定期检查口腔,牙齿磨得不齐时要及时修整。

防范:由于非传染性原因而引起的口腔炎,最好的办法是首先除去病因。在怀疑是传染性原因时,要迅速隔离病牛,要防止通过饮水器或饲槽等的传染。要避免给予有刺激性的饲料和坚硬的饲料,应给予柔软饲料和清净饮水。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用1%的盐水、1%的明矾、2%的硼酸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口腔进行消毒,溃疡面涂布碘甘油或龙胆紫。对严重病例,要全身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用胃导管补充水分,通过静脉补液。有继发症时,应重点早期治疗原发病。

相关阅读

种公猪睾丸炎的发病原因 种公猪睾丸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种猪睾丸炎主要由于阴囊外伤化脓、尿道或输精管炎症化脓、布氏杆菌病转移等引起。种公猪的好坏,是否有疾病是配种的关键。为了提供优质精液,保证受胎率,预防种公猪发生睾丸炎很重要。本文介绍睾丸炎发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种公猪睾丸炎的发病原因种公猪睾丸炎的治疗与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外伤。一是由于猪圈的基础设施和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种公猪群数量过多,没有单独的活动圈,公猪与公猪之间互相咬伤、踢伤所致。二是人为凶素,在采精、诱情等过程中种公猪不配合,工作人员用坚硬物体敲打、刺伤所致。

感染。公猪睾丸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泌尿系统化脓感染导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工作人员对圈舍的打扫和消毒工作做的不完善,导致圈舍中有大量的细菌生长繁殖,然后入侵动物体,这时候会导致公猪的泌尿系统受到细菌感染,使公猪发生睾丸炎。二是猪场的防疫措施不到位或从另外猪场引种时,种猪群携带各种传染病,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睾丸炎也会随之出现。

2、临床表现

急性睾丸炎。患病猪一般表现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睾丸肿大的程度也不一致,一般大于正常1~1.5倍左有,阴囊皮肤红肿,体温升高到4l℃左右。前期一般不影响食欲,后期食欲不断减退。患病公猪由于睾丸疼痛导致站立时拱背,后肢运动障碍,拒绝采精或配种,严重者两侧睾丸高度肿胀,为避免疼痛,发病公猪走路时两后肢张开前行,运动步伐僵硬、行走困难。触诊敏感疼痛,睾丸发热体积增大。病理学检查,鞘膜腔内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精索变为原来的5~7倍,切面潮红充血、出血和坏死,萎缩时睾丸多硬化并与阴囊黏连。

外伤型睾丸炎。通常发生在睾丸周围,并使睾丸周围发生炎症,导致睾丸与总鞘膜或阴囊黏连,导致睾丸失去可动性,根据病情的不同,临床症状不同。如果病情严重除基本的临床症状外还可以引起精神沉郁,卧地不起,食欲减退,发热等全身症状。

化脓性睾丸炎。公猪的睾丸肿胀将变得更加明显,皮肤紧张发亮,阴囊皱纹消失,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睾丸出现化脓、坏死的现象,甚至是溶解,导致脓灶成熟软化,脓液积蓄在总鞘膜内,从而引起公猪睾丸炎。

3、治疗措施

急性睾丸炎。可先用明矾溶液冷敷,待炎症有所改善后改用温敷,同时用鱼石脂软膏涂布患处,配合注射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按2万IU/kg在精索根部注射。

慢性睾丸炎。涂布鱼石脂软膏,用阿莫西林钠按10mg/kg加鱼腥草注射液10mL稀释,肌肉注射,连用3天。

化脓性睾丸炎。手术切开排脓,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然后在创口撒上青霉素,对创口进行消毒包扎处理,防止细菌和异物进入导致二次感染。抗菌消炎用药和慢性睾丸炎相同,同时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

其他治疗方法。对于上述各类型的睾丸炎病症也可以选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治疗,用法如下:按10mg/kg在患部分点注射,每个点注射5mL,一般选注三个点,从上到下分布均匀,使其充分被吸收,1次/天,连用7天。

4、预防措施

改善圈舍环境,搞好环境卫生。种公猪圈舍要保证良好的通风,确保圈舍内空气新鲜和阳光照射,应用必要的设施来改善圈舍的温度,使其拥有冬暖夏凉的生活环境。圈舍地面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异物,防止外伤和细菌感染,炎热的夏季防止蚊蝇叮咬传播疾病。

公猪正确的饲养管理方式。注意营养平衡,在每天饲喂过程中注意公猪所需要的营养,公猪体内营养成分的缺失会严重影响公猪的体形、活动和精子的质量。一般每天投喂2.5~5kg公猪料,过多容易导致种公猪过胖,太少则导致种公猪过瘦。加强公猪运动,使公猪有充足的运动,大概每天0.5~1h,有效的运动能够提高公猪的精子活率。合理利用种公猪,每头公猪在采精时必须达到8个月以上或者体重达到120kg以上才可以采精或者自然交配。人工授精的公猪与本交的公猪分开,严禁既人工授精又本交。定期检察精液,确保种公猪的精液处于健康状态没有受到应激影响而导致死精。农家饲养的公猪在加料的同时还可以投喂一些青储食料,配种或采精后饲喂鸡蛋,有利于提高精子的活力

合理使用疫苗,做好免疫工作。疾病的免疫预防T作应做好记录,按每个地方疾病的流行特点制定属于本地的免疫程序。

5、小结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猪的精神状态,采食量的变化和炎症的大体情况。如经过治疗种公猪的睾丸肿大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饮食采食量有所提高,行走时姿势慢慢接近与正常,冉观察一段时间后临床症状消失即可判定为好转。但要注意,虽然病情得到好转,也会留下相应的后遗症,初期公猪的精液的数量和品质会减少和下降,必须注意做好后期的调理保健以保证种公猪的生产性能恢复正常。

种公猪睾丸炎的防治

1.及时正确治疗睾丸损伤(挫伤、压迫)及阴囊皮肤外伤,防止继发睾丸炎。
2.合理使用种公猪,避免配种过度,引发睾丸炎。
3.每年给种公猪定期注射乙型脑炎疫苗、布氏杆菌疫苗,防止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继发睾丸炎。
4.加强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圈舍内金属器械棱角保持钝圆,避免划伤睾丸。如安装鸭嘴式自动水器,安装前应磨圆鸭嘴。

1.急性睾丸炎的初期,可采用醋酸铅、明矾液冷敷或将栀子粉用蛋清调糊以及用安得利斯涂抹。待炎症稍有缓和之后,可湿敷,亦可局部涂抹鱼石脂或樟脑软膏。同时配合普氯卡因青霉素(青霉素80万单位,0.25%-0.5%盐酸普氯卡因20毫升-40毫升),在精索根部封闭,或0.25%盐酸普氯卡因100毫升静脉封闭,疗效更为显著。
2.有全身症状的可采用抗菌素疗法,有助于控制感染,消除睾丸的炎症肿胀。
如氨苄青霉素(10mg/kg),配合20ml-3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一日两次,连用一周。在使用抗菌素的同时,可用正红花油涂抹睾丸,一日5次—6次,效果很好。
3.内服下列中药,也有良好效果。
处方一:酒黄芩20g,酒黄柏20g,酒知母20g,苍术15g,香附子10g,甲珠10g,木香15g,川楝子25g,研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处方二:酒知母25g,酒黄柏25g,川楝子15g,盐炒小茴香40g,黄酒150毫升为引,研为细末,开水冲候温灌服。
4.对化脓性睾丸炎,手术切开,双氧水冲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必要时可将睾丸摘除。

蛋鸡输卵管炎的发病原因 蛋鸡输卵管炎的预防措施


蛋鸡卵巢炎、输卵管炎及腹膜炎是蛋鸡,特别是产蛋鸡的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卵巢、输卵管、腹膜发炎为特征,严重时卵泡变形、充血、出血,呈红褐色或灰褐色,甚至破裂,破裂于腹腔中的蛋黄液,味恶臭,有时卵泡皱缩,形状不整齐,呈金黄色或褐色,无光泽,病情稍长时,肠道粘连,输卵管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病因比较复杂,是威胁养鸡业健康发展多发病之一。现将蛋鸡输卵管炎的发病原因蛋鸡输卵管炎的预防措施介绍给大家!

1、发病原因

营养因素。主要指饲料中的营养不足或者配比不合理,例如如果饲喂过量的动物性饲料,产蛋过大或者产双黄蛋而使输卵管破裂,饲料中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也会引发该病的发生。

管理因素。畜舍的卫生条件过差,会导致舍内病原微生物大量的滋生与繁殖,从而使蛋鸡的泄殖腔受到污染,病菌侵入输卵管后而引发输卵管炎。由于蛋鸡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表现的极为敏感,如果在产蛋期的饲养管理不当,如实行抓鸡、换料、免疫、停水、生人或动物进入鸡舍、异常的声音和颜色等都会引起鸡群发生应激反应而引发该病。另外,蛋鸡开产、产蛋高峰期对蛋鸡来说也是一种强大应激,因此初产蛋鸡患输卵管的几率较大。

病原入侵。所有的病毒都会引起蛋鸡的产蛋率和蛋的品质下降,最为严重的是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对输卵管有很强的亲嗜性,可导致输卵管发生水肿,尤其是壳腺部位,一经感染则很难完全清除输卵管内的病毒而引起较为严重的破坏;细菌感染,其中沙门氏菌的影响最为严重,会影响激素的正常分泌而使鸡群不产蛋;衣原体感染,衣原体会导致输卵管水泡变性,表现为肠系膜、输卵管伞部以及膨大部的黏膜面出现水泡囊肿,从而导致卵巢不排卵、产蛋率上升缓慢。

2、主要症状

发病鸡群的外观正常,但是没有产蛋高峰期,有的病鸡鸡冠变厚,颜色鲜红,腹部下垂,大多数病鸡的卵泡发育正常,有的腹腔内会有6~7个成熟的卵子,但是没有完整功能的输卵管而无法产蛋。病鸡会排泄黄白色脓样分泌物,因此可见病鸡肛门周围的羽毛污秽。感染蛋鸡输卵管炎的病鸡在产蛋时会表现出疼痛不安,产蛋困难。产出的蛋壳上常带有血迹、血斑,输卵管内经常有黄色或者白色的脓样分泌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开始疼痛不安,开始发热,体温升高,等退热后蛋鸡会呆立不动,有的呈昏睡状,常卧地不起,双翅下垂,羽毛松乱,有的走路会腹部着地。当炎症蔓延到腹泻后会引起腹膜炎,或者会引起输卵管破裂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3、剖检变化

对病鸡进行剖检可见卵泡变性、变形、充血、出血、坏死或者发生萎缩。输卵管因水肿而变粗,其中有大量的黄白色分泌物,腹膜发炎、充血、浑浊,严重的病例卵泡会掉入腹腔,而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内有大小不等的水泡,小的仅有几毫升,大小可达600mL,积液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的蛋鸡的输卵管内没有积水,但是有盲端或者输卵管狭窄,有的则没有输卵管口。病鸡的肠道与腹膜会发生黏连,或者发生肠道与脏器发生黏连;腹腔内有浑浊的积液和黄白色的干酪样物质,有恶臭味,当表现有卵黄性腹膜炎时,输卵管会变薄,其中有变形的蛋样物,蛋的表面粗糙,切面呈轮状。

4、实验室检查

无菌取病死鸡的排泄物接种在琼脂平板、肉汤和麦康凯培养基,37℃培养培养24h,在琼脂培养基上可见边缘整齐、灰白色的半透明单个菌落,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肉汤混浊均匀;麦康凯培养基上出现红砖色菌落。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看引起蛋鸡输卵管炎是由细菌引起的。利用病料悬浮液接种健康鸡过3~5天可出现明显症状,则可证明是由病毒引起的。

5、预防措施

该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因此要采取综合的措施预防该病的发生。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发生。控制适宜饲养密度,避免产蛋期鸡群过于拥挤,控制好舍内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换气,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工作,勤换垫料,定期进行舍内消毒及带鸡消毒,保证不断水断料。在换料时要注意逐渐的进行,防止发生换料应激。避免在产蛋期进行抓鸡、免疫等工作。如果鸡群发生应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等以增强抵抗力。给蛋鸡提供适宜的营养,减少或者不用动物性饲料。可定期在饲料中投放消炎药以防止发生感染。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以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

6、治疗方法

引起该病的病因复杂,对该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从疾病、营养、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治疗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在发病后要立即隔离病鸡,如果发现有蛋停留在泄殖腔内则要向泄殖腔内灌入润滑剂,促使蛋排出,然后再用注射器吸入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注入泄殖腔和输卵管进行部洗。再判断是由何种病原引起的,如果是病毒引起的则要以抗病毒为主,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果是细菌引起的则以抗菌为主,结合抗病毒,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

病因概述
禽舍卫生条件太差,泄殖腔被细菌(如白痢沙门氏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污染而侵入输卵管;或饲喂动物性饲料过多,产蛋过大或产双黄蛋,有时蛋壳在输卵管中破裂,损伤输卵管;或产蛋过多、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D、E等均可导致输卵管炎。家禽患输卵管炎,往往会引起输卵管脱垂、难产等。
临床症状
1、鸡群外观一切正常,但产蛋无高峰期
2、病鸡冠厚,鲜红,腹部下垂
3、输卵管内有大小不等水泡,大的有600多毫升,小的有几毫升.积水是清凉,无色,透明,无味的液体.有些鸡输卵管无积水,但有盲端或输卵管狭窄或无输卵管口
4、大多数病鸡卵泡发育正常.有的鸡腹腔内有6-7个成熟的卵子,但是没有完整功能的输卵管,无法产蛋,其他器官无异常
病禽主要表现为疼痛不安,产出的蛋其蛋壳上往往带有血迹。输卵管内经常排出黄、白色脓样分泌物,污染肛门周围及其下面的羽毛,产蛋困难。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禽开始发热,而后热退,痛苦不安,呆立不动,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有的腹部靠地或昏睡,当炎症蔓延到腹腔时可引起腹膜炎,或输卵管破裂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主要剖检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是卵泡变性、变形、充血、出血、坏死或萎缩;输卵管水肿、变粗,内有大量分泌物,腹膜发炎、充血、浑浊,严重的卵泡掉入腹腔,形成卵黄性腹膜炎,肠道与腹膜发生粘连或腹腔肠道、脏器发生粘连;腹腔积有浑浊液体,恶臭或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当表现卵黄性腹膜炎时,输卵管壁会变薄,内有异形蛋样物,表面不光滑,切面层呈轮状。
预防措施
平时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禽舍卫生条件,合理搭配日粮,并适当喂些青绿饲料。由于本病大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因此,痊愈后的家禽不宜留作种用。
治疗方案
1、发病后应立即隔离检查,如有蛋卵停留在泄殖腔内,向泄殖腔内灌入润滑剂类,促使将卵排出体外。然后用注射器吸入温水或者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注入泄殖腔和输卵管下部进行冲洗,
2.抗菌药:治疗输卵管炎,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类药或环丙沙星)等。若同时兼用抗病毒病中药惠农博沙,效果更好。

初产牛乳腺炎的发病机理 初产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初产牛乳腺炎是奶牛常见疾病,其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奶牛产奶量,更会造成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受损,若其泌乳功能丧失,奶牛可能存在被淘汰的危险,再加上牛奶品质受到影响,将会直接威胁到人类健康。笔者通过对初产牛乳腺炎的发病机理、诱因进行分析,对隐形乳腺炎和临床型乳腺炎进行诊断,在完善挤奶设备和做好挤奶工作的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和中药治疗,实现了治疗初产牛乳腺炎的目的。虽然,目前各国已采取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救治措施,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良好解决。因此,无论是国外专家还是国内学者,都已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致力于对该病深入的研究。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初产牛乳腺炎的发病机理初产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初产牛乳腺炎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严重影响奶牛产业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初产牛临床或亚临床乳腺炎的流行和发病率均显著高于经产母牛,尤其是在其泌乳初期,发病率更高,鉴于初产牛和经产牛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各不相同,若想有效控制初产牛乳腺炎的发展,就必需加强对初产牛乳腺炎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初产牛各时期的发病因素、危害及相应的救治措施等方面,希望为初产牛乳腺炎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1、发病机理

初产牛乳腺炎是由各种非特定性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按照具体种类可将其病原分为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4类。据报道,奶牛乳腺炎的病种约80多种,其中有23种最为常见,但绝大多数都是由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等细菌感染导致的,上述病原菌中,多以链球菌、葡萄球菌为主。

2、诱因

初产牛乳腺炎除细菌感染发病原因之外,还包括各种以饲养管理不良为主的诱因或遗传因素。这些诱因可导致奶牛乳房的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附着或侵入乳房,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引起乳腺增生损伤,随着病灶不断扩大,炎症会随之发展,因此,防止初产牛乳腺炎的关键在于消除上述不良诱因。

由异常原因导致的不规则乳头,会使挤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也容易因为践踏而诱发此病。除此之外,高泌乳能力、乳腺组织构造以及个体吞噬细胞功能等都是导致不同程度的乳腺炎。

挤奶卫生不合格,挤奶设备不完善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操作都会导致病原体在奶牛间扩散和发展,侵入到乳头管口,这是比较常见的诱因。

奶牛乳房或乳头出现任何损伤都会诱发此病,特别是乳头管的构造和机能不健全,都是导致乳房降低细菌感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随着泌乳年龄和挤奶应激能力的逐渐增强,这种细菌侵入的解剖学结构和生理预防机能会随之不断减弱。

饲养方式、牛床或牛舍结构等外在环境因素也是导致此病发病的间接诱因。若牛舍的牛床过窄或过硬、潮湿等,都会使奶牛的乳头受到不同程度的擦伤,病原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生长繁殖,若奶牛乳头受到细菌感染,本病的发病几率会更高。

3、诊断

3.1隐形乳腺炎

乳房和乳汁的任何变化,肉眼都是看不见的,因此诊断的重点在于加强整体监测。通常情况下,将隐形乳腺炎的诊断方法归纳为4类,即: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乳汁pH值检查、乳汁病原微生物学检查、乳汁氯化物检查。

乳汁细胞检查乳房感染细菌后,细菌的代谢产物会诱导其他多形白细胞进入到乳腺细胞之中,与此同时,因损伤而脱落的上皮细胞会进入乳腺之中,使得乳汁中的体细胞增加,尤其是白细胞数量增加明显。因此,可通过检查奶牛乳汁中体细胞多少判断奶牛是否存在隐性乳腺炎。乳汁细胞检查法包括荧光电子细胞计数法、直接显微镜细胞计数法等,另外还包括兰州乳腺炎检验法、美国加州乳腺炎检验以及杭州乳腺炎检验等多种方法。

3.2临床型乳腺炎

临床型乳腺炎的症状一般比较明显,根据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可直接作出诊断。乳房或乳汁的变化则可反应出疾病的变化情况。临床行乳腺炎的患病区域通常会表现出红肿热痛等比较明显的炎性症状,病情严重者,肿胀痛感会明显增加,食欲不振,产奶量会大大下降甚至停止产奶,乳汁中会出现血液、絮状凝块。确诊之后,需要进行病原体细菌分离培养试验、生化试验或动物致病性试验等。

4、预防和治疗

4.1完善挤奶设备,做好挤奶工作

由于挤奶设备不完善造成的病原感染和传播均可导致乳腺炎,所以完善好挤奶机器和做好挤奶卫生工作尤为重要。正确的挤奶顺序可显著降低乳腺炎的发病率,挤奶前处理-清洁乳头-干燥乳头-避免挤奶被滑动情况-挤奶结束后消毒乳头。然而,任何消毒剂和挤奶程序都难以抵制不清洁环境造成的感染,最好选择一牛一巾清洗,可在洗液中加入碘25~75毫克/升。于第1个和第2个泌乳期使用药浴,可起到消灭肠杆菌和乳房链球杆菌的消毒效果。

4.2抗生素和中药治疗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抗生素应用于初产牛乳腺炎的治疗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抗生素治疗与抗生素本身性质以及用药时间、次数都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均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从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再加上药物残留会对人体有害。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治疗时要慎重。

中药治疗奶牛乳腺炎效果比较明显,特别是一些中草药复方制剂和提取物均在奶牛乳腺炎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中药的治疗效果甚至和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治疗效果相当。研究发现,中草药主要是通过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和抗菌能力,实现乳腺炎治疗目的。

5、结语

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再加上对初产牛CM、IMI流行病学以及其他病因和相关元素的深入研究,针对初产牛乳腺炎的防治措施也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但是,鉴于此种疾病致病因素性质错综复杂,生产系统的多样性和系统间表现出的经济学也同时表明,加强度初产牛的经济评估和深入探讨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针对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初产牛乳腺炎,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做好卫生方面的基础工作,从根本上降低牛乳腺炎的发病几率,保障牛奶质量和人民身体健康。

鳖鳃腺炎的预防和治疗



鳖鳃腺炎俗称鳖大脖子病、粗颈病等。大脖子病为病毒性疾病,传染快,死亡率高。在幼鳖和成鳖的各个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病。其症状是:颈部肿大,头部伸展不动,有时鼻孔出血,初期腹部有红斑,后期消失发白,呈浮肿状。最后爬向食台或晒背处,长久不下水而死于岸上。剖检可见颈部有纤毛状组织突起并溃疡、腐烂;肺、肝部病变,颜色不正常;肠道充血,有炎症。
鳖鳃腺炎重在预防。内服克血灵、甲鱼复合添加剂、肠炎灵等,按说明使用,每隔15天,用药3天~5天;外用甲鱼速康B型、速效菌毒清、高效菌毒消等,按说明使用,春、秋季节每隔20天~30天,高温季节每隔7天~10天,用药2天。对池底淤泥超过50厘米、或2年~3年未干塘的鳖池,需进行清塘,每亩洒150公斤生石灰消毒。
对患鳃腺炎的鳖,应立即治疗。在发病初期,将病鳖集中隔离治疗。口服复方新诺明药片,50克重的病鳖每只服半片,50克~200克的病鳖每只服2片;外用甲鱼速康B型或精碘浸泡。同时使用卡拉或庆大霉素针剂,50克~100克重的病鳖每只用1/2支,150克~200克重的病鳖每只用1支。经过治疗,病鳖一般都能康复。

牲畜养殖安全越冬的“五抓”和“四要”


进入冬季,为防止低温冰冻灾害对牲畜生产的危害,养殖户应采取以下五条措施,确保冬季牲畜越冬安全。

一抓冬草储备。组织专家组深入全县每个乡镇的养殖场(区)和养殖户,指导他们进行饲草料深加工,适时储备饲草料,提高饲草料利用率,保证饲草料供应。

二抓牲畜棚保暖工作。组织养殖户采取垫厚稻草、畜棚遮风等方式,提高牲畜抵御寒冷天气能力。

三抓牲畜疫病防治。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的要求,积极开展牲畜免疫和消毒灭源工作,确保不发生疫情流行。

四抓动物疫情监测。制定应急预案,随时掌握动物疫情和发生低温冰冻灾害后动物监测动态,确保一旦发现疫(灾)情,按照早、快、严、小的方法及时处理。

五抓牲畜出栏工作。在优质生产母畜比例不降低的前提下,适时指导养殖户,抓住春节肉食消费季节,淘汰病、弱牲畜,减轻饲草料压力,减少灾害损失。

冬天由于缺草和寒冷,往往易造成耕牛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而死亡。为了确保耕牛安全越冬,养殖户应该做好以下四项保护措施:

一是要修好牛舍,注意换气保暖。要对耕牛舍进行维修,做到上不漏雨,侧不透风,地不潮湿,地垫禾草,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要避免贼风吹入,及时清除耕牛粪尿,勤加勤换垫草,保持栏舍清洁干燥,保证牛舍温度在10℃以上。要注意耕牛日常的光照,牛舍内可装1~2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早晚给耕牛增加光照。要在天气晴朗的中午适当开窗开门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二是要巧补精料,注意平衡营养。由于冬天饲草枯褐,耕牛放牧往往吃不饱,因此,除加喂稻草等粗饲料外,还要补喂足量的精料,加喂糠麸米粥、块根类饲料和矿物质饲料。一般每头成年牛每天补喂精料l.5~2公斤、骨粉10~20克、食盐10~15克。对瘦弱的耕牛,常喂些酒糟以增加能量。要每天喂足温水2~3次,保证耕牛消化粗饲料以及体内循环所需要的水分。

三是要寻机放牧,注意坚持让耕牛运动。冬季要在晴暖天气的中午,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进行放牧,让耕牛边采食边晒太阳,增加运动量,可以出潮气、散火气,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增强耕牛体质。

四是要重视消毒,注意防病治病。牛舍、用具要定期用10%生石灰水或30%草木灰水喷洒消毒。有针对性地做好耕牛体内外的驱虫工作,入冬前要及时进行驱虫,驱虫药最好选择虫克星配合苯硫咪唑,该组药可同时驱除耕牛体内、体外寄生虫,保膘、增膘效果显著。要做好耕牛的口蹄疫病预防,每头接种牛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苗3毫升,提高耕牛机体抵抗力。平时多观察,发现耕牛患病及时诊断治疗。

(湖北省谷城县畜牧兽医局刘小武邮编:4417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8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