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乳房炎是母兔哺乳期常见疾病之一,少数见于母兔妊娠阶段。多因饲料营养不合理、仔兔护理不当、管理不善等引起,以母兔乳房红肿热痛、化脓、少乳和拒绝哺乳为特征。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母兔败血病而死亡。

一、发病原因

1.饲喂不合理。母兔临产前没有及时适当减少精料,产后泌乳过多、乳汁过浓,仔兔吃不完,过多的乳汁滞留于乳房内引发感染;或母兔体况较差,产后饲料喂量过少,营养不足,乳汁不足,仔兔饥饿咬伤乳头造成感染。

2.仔兔护理不当。母兔产仔过多时未将部分仔兔进行寄养或人工哺乳,过度刺激母兔的乳房引起咬伤感染。此外,突然给仔兔断奶易诱发乳房炎。

3.管理方法不善。兔笼设计不合理,运动场内有玻璃碎片、铁丝等尖锐物,都会导致母兔乳房外伤,进而感染发炎。

二、临床表现

母兔乳房炎多于产后5~20天内发生。发病初期,食欲基本正常,体温升高到40℃,常伏卧不动,精神委靡,乳房红肿,乳头焦干,发热,乳房皮肤发亮,触之有热感、疼痛,拒绝哺乳。发病中期则表现精神沉郁,步行困难,乳汁呈淡黄色、有纤维状物,乳房肿胀加剧,触摸有硬结节,皮肤呈暗红色至蓝紫色,肿胀破溃流出豆渣样脓汁,有的愈合后又形成新的脓肿。发病后期以败血症为主,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体温41℃以上,长时伏卧不动,便秘,排鼠粪样粪便,有的带有黏液;乳房皮肤呈紫色,逐渐变为黑色,蔓延至整个腹部,触摸乳房肿胀部位变得柔软成化脓状,如刺破患部则流出褐色的血水,严重的在2~3天内死亡。

三、预防措施

1.科学饲喂母兔。母兔分娩前、后5天内,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减少精饲料的用量,增喂青绿饲料,保证母兔泌乳量合理和乳汁浓度适中,以后逐渐恢复饲料蛋白质的含量和精饲料的用量。如果母兔体况瘦弱,泌乳不足则要增加精饲料的用量,保证家兔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以利正常的乳汁分泌。

2.加强仔兔护理。母兔乳汁供给不足时,需将部分仔兔实行寄养或人工哺乳,防止仔兔咬伤乳头。仔兔要分批断奶,这样既能保证仔兔的成活率,又有利于母兔逐渐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房炎发病率。

3.重视日常管理。母兔产前3~4天,要全面清洗产仔箱和各种用具,并进行严格消毒。产房要保持安静,清除污染的垫草,保持清洁卫生,加强防寒保暖。及时清除兔笼内的铁钉、木块等尖锐物,防止损伤母兔的皮肤和乳房,避免病菌感染而发生疾病。加强日常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做好药物预防。在母兔分娩前、后2~3天,给母兔喂服磺胺嘧啶片1~2片或复方新诺明1片,每天1次,连用5~7天,可以极大地降低乳房炎发病率。母兔分娩后喂给母兔新鲜的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钱草、野菊花等青饲料,对预防乳房炎有较好的效果。

四、治疗方法

1.毛巾冷敷法。适用于病症较轻,发病24小时以内的母兔。用冷水或2%硼酸溶液浸湿毛巾后对母兔乳房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次;也可以用冰块直接冷敷。同时,每千克体重用磺胺噻***0.1克,土霉素和酵母片各1片的量给药,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

2.毛巾热敷法。适用于发病24小时以后,病症较轻,乳房内没有硬结块,也未发生化脓的母兔。方法是先用手挤出母兔乳房内的乳汁,再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浸38℃左右5%硫酸镁溶液对乳房患部进行热敷,约5分钟后挤出纱布内的水分,再浸药液热敷,每次20~25分钟,每天2次。每次热敷后患部涂上鱼石脂软膏,同时内服复方新诺明,0.1克/千克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

3.花椒洗浴法。适用于发病较早,病症比较轻的母兔。取花椒50克,加水3升,煎煮取药汁,待药汁冷却到40℃时对母兔乳房进行洗浴,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同时,取青霉素80万单位、痢菌净注射液10毫升和地塞米松1毫升分2次肌内注射,早、晚各1次,连用3天病症可消除。

4.封闭治疗法。主要适用于母兔乳房发生肿胀但没有出现化脓的病例。取0.25%~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10~20毫升,青霉素5万~10万国际单位,氟美松注射液2毫升,注射用水10毫升,混合均匀后注射于乳房基部。每隔2天1次,连用2~3次;并用5%硫酸镁溶液局部温敷患部,每天1~2次。此外,可取鲜蒲公英6克,鲜薄荷3克,芦根6克,水煎取汁内服,每天1剂,连用3~4天。

5.手术治疗法。适用于破溃流脓或脓肿成熟未破溃的病例。方法:将患病母兔仰卧固定,剪去患部四周的兔毛,用5%碘酊消毒后在脓包的两端各切1个小口,轻轻挤压将脓汁排出,再用1%新洁尔灭或3%双氧水冲洗(致富经:/),然后将80万单位青霉素粉撒入脓腔内。同时,肌内注射青霉素20万~40万国际单位,每天2次,连续3~5天。

6.全身药物治疗。发病后为防止母兔继发全身感染而造成败血症,应及时进行全身治疗。患病母兔每千克体重用青霉素5万单位、链霉素2万单位、安痛定注射液0.5毫升,混合后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或每千克体重用庆大霉素1万单位、维生素1注射液0.5毫升、安痛定注射液0.5毫升、大青叶注射液0.5毫升,混合后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

7.中药治疗法。金银花、连翘各9克,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水煎取汁内服,每天2次,每只每次15~20毫升。

8.民间验方法。①蒲公英鲜全草25克,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5天可痊愈。②金钱草100~150克炒熟,捣烂后加白酒50~100毫升拌匀,趁热敷患处,并用纱布固定好,每天1次,连用3天。

9.仙人掌治疗法。仙人掌具有清热解毒、镇痛之功效,对家兔乳房炎有很好防效。方法:先将患处的兔毛剪掉,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并用碘酒棉球对患部皮肤彻底消毒,用消毒的大号缝衣针平刺乳房四周红肿有硬块处(针刺深度以0.5厘米为宜),刺入后用手轻轻挤压患部,使脓汁全部排出,再用酒精棉球擦净,然后将适量的仙人掌去刺剥皮捣碎成糊状或对适量白酒(或95%酒精)调匀,涂抹于患处,每天1次,一般3~4天可痊愈。对于病情严重的,结合口服消炎药物或肌内注射抗菌消炎药物,效果更佳。

(作者联系地址: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凤仙路99号周家中学邮编:404040)

相关推荐

甲鱼养殖疥疮(穿孔)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甲鱼疥疮病又叫穿孔病,内陆地区也有叫打印病。
症状:背甲、腹甲、裙边、四肢表面形成芝麻至蚕豆大小的白色圆形状病变,周围有出血。疥疮在前期多表现白色点状,中后期点状增大,并伴有脓血,挑开疥痂,有空洞并伴有出血,挤压可见血液流出。该病病程较长,易复发,久治不愈会因为长期出血导致甲鱼白底板,严重时可见和腐皮并发。
病因: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产碱菌等致病菌引起,在以下两种条件下,极易发病:一是养殖环境上,多因水体低温或温差过大,特别是在分池以后极易发生;外塘一般在5-7月(气候不稳定,温差大)是发病高峰期,温室发病高峰期在10-2月,尤其是靠近温室门口的几个池子;二是甲鱼自身免疫能力低下,肝脏及肠道预防工作做不到位也容易发生该病。
流行与危害:疥疮病主要发病在幼鳖及成鳖阶段(稚鳖体现症状为白点病),该病病程较长,从发病到死亡可以可以维持到15天以上,在发病后期,甲鱼会出现肝灰色、脾肿大、肺黑褐色、胆汁浓稠发发黑,死亡率可在30%以上。
防治方法:
温室防治:做好保温,并将水温尽量维持在30-32℃高温。
1、外用:泡泡清3克(或菌毒清1.5克)+氟苯尼考5克/立方水,一般连续泼洒2次;
2、内服:氟苯尼考2-3克+保肝胆5克+水产复合B粉5-10克/公斤饲料,连续使用7-10天。
外塘治疗:
1、水体泼洒泡泡清2克+增氧剂3克/立方水,24小时后再泼洒一次;
2、内服:同温室治疗。
病例分析:本病在通过水体消毒可以有效的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所内服的氟苯尼考是一种氯霉素类的抗生素,其具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嗜水气单胞菌、产碱菌有害菌功能,但同时氟苯尼考及其他抗生素如喹诺酮类产(如氟哌酸)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毒害。保肝胆含有高活性的保肝利胆成分,具有维护肝脏两大机能:一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提高鳖体的抗病免疫力;二是增强肝脏分泌胆汁机能,还可促进鱼油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水产复合B粉为水溶性B族维生素,含有VB1、VB2、VB6、VB12、烟酸、泛酸钙、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在代谢方面,其具有溶解于水,不溶解于脂肪的特点,即其在甲鱼每天的摄取中,必须都有补充,过多的B族维生素不会储存在甲鱼体内,即会随着粪尿等代谢物排出体外。二是在生理功能方面,其参与细胞的生长代谢,是肌体组织代谢和修复的必须营养素。在甲鱼发生疥疮、腐皮、烂头烂爪子的时候,增加补充B族维生素,会对甲鱼疾病恢复,促进皮肤愈合起到很好的作用,犹如人发生口腔溃疡或脚气病的时候,补充B族维生素能够快速愈合。

牲畜口腔炎的发病原因 牲畜口腔炎的防范和治疗


口腔炎是口腔黏膜炎症的总称,包括齿龈炎和舌炎,临床上以卡他性口炎、水疱性口炎和溃疡性口炎较为常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牲畜口腔炎的发病原因牲畜口腔炎的防范和治疗。

1.发病原因
机械性损伤,如粗硬饲料、异物、锐齿、整牙时的伤害;化学性刺激,如有毒植物、霉败饲料、石灰水、氨水、某些药物浓度过高(如水合氯醛)等;物理性刺激,如过热的饲料或药物。另外舌伤、咽炎、急性胃卡他、维生素A缺乏症、佝偻病,以及某些中毒病(如氟中毒)和传染病(如口蹄疫)也会发生口腔炎。
2.主要症状
(1)卡他性口炎。口腔黏膜潮红,硬腭肿胀;唇部黏膜的黏液腺阻塞时,有散在的小结节和烂斑;舌苔为灰白色或草绿色;重剧病例的唇、齿龈、颊部和腭部黏膜肿胀甚至发生糜烂,大量流涎。
(2)水疱性口炎。在唇部、颊部、腭部、齿龈和舌面的黏膜上有散在或密集的粟粒大至蚕豆大的透明水疱,2~4天后水疱破溃形成鲜红色烂斑,间或有轻微的体温升高。
(3)溃疡性口炎。门齿和犬齿的齿龈部分肿胀,呈暗红色,疼痛,出血。1~2天后病变部位变为苍黄色或黄绿色糜烂性坏死。炎症常蔓延至口腔其他部位,导致溃疡、坏死甚至颌骨外露、流涎和混有血丝带恶臭。
3.诊断要点
病畜咀嚼缓慢、流涎,有时吐草。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卡他性口炎),有的出现水泡(水泡性口炎)或溃疡(溃疡性口炎),病畜口中不洁,口温高,有口臭和舌苔。体温、呼吸、脉搏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4.治疗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排除病因,采取消炎和收敛,口腔有恶臭味时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分泌物多时用1%明矾或鞣酸冲洗。患溃疡性口炎时,冲洗后再涂碘甘油(1∶9)或2%龙胆紫。大家畜重剧性口腔炎,可用磺胺类药加明矾装入布袋内给病畜绑在口中,饲喂时取出,每天1次。中药可用青黛散、冰硼散和西瓜霜等中药,辅以维生素B6和维生素C。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应及时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搞好平时的饲养管理,合理调配饲料,防止尖锐的异物和有毒植物混于饲料中。不喂发霉变质的饲草、饲料,服用带有刺激性或腐蚀性的药物时,一定要按照要求使用。正确使用开口器。定期检查口腔,牙齿磨得不齐时要及时修整。

防范:由于非传染性原因而引起的口腔炎,最好的办法是首先除去病因。在怀疑是传染性原因时,要迅速隔离病牛,要防止通过饮水器或饲槽等的传染。要避免给予有刺激性的饲料和坚硬的饲料,应给予柔软饲料和清净饮水。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用1%的盐水、1%的明矾、2%的硼酸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冲洗口腔进行消毒,溃疡面涂布碘甘油或龙胆紫。对严重病例,要全身给予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用胃导管补充水分,通过静脉补液。有继发症时,应重点早期治疗原发病。

河蟹脱壳不遂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脱壳不遂:又称顶壳拉脚带帽,是影响螃蟹每年成活率的罪魁祸首之一,由于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出现脱壳不遂时,一定要找明原因,不要随意下药,因为此时螃蟹正处于大量脱壳,诊断不准确乱用药,往往会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流行情况:脱壳不遂往往伴随着养殖全程,流行于螃蟹的一壳、二壳的时候。
发病原因:一是水体环境恶劣。水草覆盖面小,水中有机质过多造成水质恶化,溶解氧含量偏低。二是气候突变。由于早春气候不稳定,对于螃蟹的应激致使螃蟹体质严重下降,导致脱壳困难。三是营养元素缺乏。保水性差的塘口,钙、磷、铁、锌、硒等营养元素严重缺乏;饲料中没有补充矿物质元素、复合维生素和蜕壳素,都会使河蟹因营养不良而造成脱壳障碍。四是病敌害侵袭。带病带伤的河蟹极易发生脱壳不遂。五:池塘毒素较重,每年大面积清塘药物的使用,导致池塘池塘底泥毒素较重,养殖密集区外水源的毒素.
图片一:顶壳
图片二:脱壳不遂(带帽)
症状:河蟹脱壳不遂症发生较为严重,有的病蟹有“抬壳”现象,甲壳与腹部交界处有裂缝,但不能脱壳,或者壳脱下后不久就死亡;有的无“抬壳”现象,揭开甲壳可见新壳皮已形成,但附在外壳上,多因不能脱壳而致死。
防治方法:1.一壳前期一定注重解毒(解毒灵),保证池水的肥活爽,只有水质好,才能保证有充足的溶氧,才能保证脱壳顺利。2.内服营养套餐60斤每袋。保证螃蟹自身体质。3.发现脱壳后三天开用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一组3亩,一星期后再使用一次。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 犊牛腹泻的防治方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养牛业也越来越发达,传统的养牛模式已经慢慢被淘汰,现在更多的是群养式、大规模地生产。随着养牛业的发展,犊牛疾病也越来越多。犊牛腹泻又称犊牛拉稀,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新生犊牛腹泻是犊牛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高,对犊牛的危害很大,是犊牛死亡的主要原因。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犊牛腹泻的防治方法。

1、微生物感染

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

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另外有链球菌、梭菌、芽孢杆菌等。这种感染往往是由于食物、饮水等原因导致犊牛身体内菌落失调,从而引起潜藏在肠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腹泻。

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是冠状病毒、黏膜病病毒、轮状病毒等。由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犊牛一般死亡率都较高,很难治疗。

引起犊牛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隐孢子虫、蛔虫、球虫等,这些寄生虫也往往引起人类腹泻。有寄生虫感染诱发的犊牛腹泻常表现于粪便带血、恶臭。

2、自身条件

犊牛因为发育不足导致自身身体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不成熟,以及犊牛对各种应激的反应,所以很细微外部原因就容易引起犊牛腹泻。

免疫力低下,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很低,一般都是从母乳中摄取免疫球蛋白以抵抗微生物。所以一旦母乳不足,犊牛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腹泻;消化系统不成熟,由于犊牛没有很成熟的消化系统,所以适合的饲料很重要。犊牛腹泻有时会因为摄入过量的奶,消化不完的奶会在其肠道内发酵,有时奶和代乳制品的日粮配比不均衡会使其营养不良,断奶后的犊牛饲料调配不适当会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应激反应;犊牛对一些环境变化很敏感,天气骤冷骤热、去角、断奶等都可能诱发腹泻。

3、饲养环境

犊牛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对引发其腹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犊牛腹泻是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常发病,属于严重影响犊牛发育生长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犊牛的死亡,对养牛场的经济也是极大的威胁,所以要从其发病原因入手,探其根源,做好防治措施。犊牛腹泻是指因各方面原因导致犊牛消化系统不正常、下痢的症状。本病常发于10日龄左右的犊牛,并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尤其到了四季交替变化时发病率更高,对犊牛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犊牛栏舍如果阴冷潮湿、缺乏光照、通风不良、消毒不严很容易引起微生物孳生,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犊牛若从不干净的乳头、食槽或水槽中喝奶、吃食、饮水,很容易让致病微生物钻入其身体内而引发腹泻。

4、防治措施

对于犊牛腹泻,我们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准备适当药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保持牛舍干净卫生。每天进行清理,及时开窗通风,让犊牛在牛舍内晒晒太阳,还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包括牛舍和饮食器具),这样可以避免因环境条件差导致犊牛感染而腹泻。主要是从犊牛的饮食调配入手。首先,应保证哺乳母牛的健康,让其产出高质量的奶水以供犊牛食用。第二,犊牛出生后应在6~12小时内饲喂母乳,提供免疫力,并且在出生后3天内都提供母乳喂养,以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成熟。第三,适当地增加代乳粉含量,减少母乳,最后以饲料代替。减少应激反应。要注意犊牛的生活环境变化,尽量减少应激,让犊牛维持在平稳的生长过程中。

对于已发病的犊牛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发现犊牛的不良反应。犊牛发病时常表现为厌食、腹泻、脱水、无力,严重时行动困难、身体衰弱、粪便带血。首先应查明病因,判断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饮食过量。第二,综合治疗法,先停食1天,然后补充体液以缓解脱水现象,促进血液循环排除毒素,可采用静脉、腹腔、口服输液的方式。第三,对症下药,发热的使用解热剂,粪便恶臭的使用利泻剂,粪便无臭的使用抗生素。若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进行输血,补充免疫球蛋白。

5、小结

为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我国养牛产业的发展,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管理,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

犊牛腹泻发生的原因及防治
犊牛腹泻是新生10日龄左右犊牛所发生的一种急性腹泻,是由于肠道内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或者是营养性因素、环境性因素致使犊牛免疫力低下综合表现出来的一种征兆。笔者现将犊牛腹泻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犊牛腹泻发生原因
1.1环境应激因素致使出生犊牛的抵抗力降低
新生犊牛消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够完善,加上中枢神经系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在某些饲养管理上的不利因素诱发下,条件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此时肠道菌群出现变化,特别是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正常优势菌与致病型大肠杆菌、产肠毒素型大肠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发生变化,致使犊牛腹泻病的发生。
1.2集约化牛舍的环境污染
集约化畜牧生产不仅导致了动物舍内外空气微生物和尘埃含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影响牲畜的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发挥,而且也导致传染性、条件性感染疾病的蔓延和环境的生物污染。据报道,牛舍空气中含有葡萄球菌、链球菌、需氧芽孢形成菌、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和霉菌;也有研究表明,牛舍空气中需氧菌总数为31~562个/立方米,包括非致病菌、致病菌及选择性致病菌。高含量的选择性致病菌可以借助于非微生物因素引起敏感动物体的传染性条件性疾病。在集约化动物生产过程中,选择性致病菌对动物健康比传统的传染病更具有威胁性。
1.3病原的控制
现有资料表明犊牛腹泻是由病毒、微生物、寄生虫、细菌引起的疾病。虽然有预防犊牛腹泻的疫苗制剂,但是抗轮状病毒和抗冠状病毒疫苗往往激发犊牛群发生暴发性胃肠炎;而大肠杆菌有许多血清型,若牛场存在的致病大肠杆菌与制作疫苗所用的菌种血清型不符,预防大肠杆菌的效果并不理想。
2、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2.1.增加犊牛机体抵抗力,促进犊牛肠道内快速形成正常菌落,提高肠道菌落维持平衡的能力。
2.2.采用不同的方式净化舍内环境,降低舍内空气微生物(尤其是致病微生物)含量,使犊牛避免感染致病微生。
目前采用加强通风和消毒是降低牛舍内微生物最常用的方法。牛舍内消毒常用方法是喷雾消毒或薰蒸消毒。喷雾消毒往往不均匀,还可能导致舍内湿度增加;薰蒸消毒刺激性较大,不能带畜熏蒸。
2.3利用疫苗或兽药防治犊牛腹泻。
养牛场应用疫苗预防犊牛腹泻时,不仅要注意疫苗的类型和选择合适的菌种,还要注意疫苗的副作用。对于引起犊牛腹泻的大肠杆菌,规模化牛场应注意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利用分离菌株自制疫苗,往往达到预期的目的。采用抗生素防治犊牛腹泻,用药前最好做药敏试验。
2.4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
定期清理牛舍,保证环境的安静清洁;定时定量饲喂优质饲料,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在断奶前后,适当补充抗应激物质。

母猪乳房炎的原因分析 母猪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猪乳房炎是规模化猪场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乳腺受到微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炎性变化,通常在泌乳期发生。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会严重影响后代仔猪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通常会导致母猪停止哺乳,并对仔猪进行啃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猪乳房炎的原因分析母猪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乳房肿胀。母猪主要是由于饲喂过多的精料,大量泌乳,后代仔猪无法完全吮吸,使乳腺内积聚较多的乳汁,导致乳腺内细菌大量繁殖;或者后代仔猪在哺乳期发生死亡,此时饲养者没有将乳汁及时挤出,导致乳房过度肿胀,且乳腺内的细菌大量繁殖;或者母猪产仔数量过少,导致某些乳房没有仔猪进行吮吸,从而使这些乳房明显肿胀,从而引起乳房炎。

乳头损伤。母猪由于管理不当或者饲养环境卫生较差,导致乳房发生损伤,从而经由伤口感染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乳房链球菌等,或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传染性病原菌,进而发生乳房炎。

继发感染。母猪分娩后感染病菌,发生子宫内膜炎或者发烧,往往也会引发乳房炎。母猪发生隐性乳房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转变呈临床型乳房炎,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我国母猪中大约有30%发生临床型乳房炎,70%左右发生隐性乳房炎。

内分泌失调。在养猪业中,依旧存在比较严重的滥用、乱用兽药的现象,直接会导致猪只发生药源性内分泌错乱。如使用氢氯噻嗪不当会导致母猪乳房发生肿胀,并分泌脓性乳汁样分泌物,引发乳房炎;在临床上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也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临床症状

急性型。主要在潮湿季节发生,病猪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有所升高,部分或者所有乳房明显肿大、发红,拥有触摸会产生痛感,使其躲避按压;泌乳量下降,乳房发生变质,呈米泔水样,并混杂絮状乳或者含有血块,停止哺乳仔猪,或者仔猪吮乳后发生下痢,体质消瘦,并容易死亡。如果病程持续较长时间,乳房会形成不同大小的脓肿。

慢性型。通常是由急性乳房炎转变而成,病猪乳区发生轻度肿大,质地较硬,分泌稀薄乳汁,呈灰白色,并混杂脓汁,乳房胀痛、暗红,触摸感到微热,乳房内形成不同大小的结块,挤压时只流出少量乳汁或者乳汁不通,导致后代仔猪过度饥饿,体质消瘦。病猪食欲不振,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升高,长时间后乳房内的结块逐渐变硬,紧缩不散。

3、防治措施

热敷疗法。如果病猪患有非化脓性乳房炎,乳房只发生红肿,存在硬结,可在患病乳房上敷盖浸有38-42℃药液的毛巾或者纱布等进行热敷,每次持续30-60min,每天2-3次。一般选择使用O.1%的呋喃西林溶液、10%-20%的硫酸镁溶液、1%-3%的醋酸铅溶液等。

西药治疗。病猪可静脉注射由15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lg阿莫西林钠、20mL10%双黄连、9g安乃近、15mg地塞米松磷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用3-5天。也可肌肉注射由15mg地塞米松磷酸钠、500万IU硫酸链霉素、600万IU青霉素钾、20mL安痛定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可配合使用白细胞介素Ⅱ,按体重每20kg肌内注射1mL,作为免疫增强剂能够明显增强抗菌素的疗效,有效缩短疗程。

中药治疗。可取紫花地丁、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各10g,甘草、木通、黄柏、知母、大黄各6g,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也可取透骨草、赤芍、花椒、当归尾、防风、荆芥、黄柏、皂刺、连翘各5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清洗乳房,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还可取10g甘草,30g银花,30g牛蒡子,40g天花粉,30g连翘,30g柴胡,20g栀子,60g瓜篓壳,15g皂角刺,加水煎煮后给病猪灌服。

局部治疗。病猪可采取乳房基部封闭治疗,在乳房根部与腹壁间注射30mLo.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400万IU青霉素钾的混合药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也可在患病乳房表面涂擦适量的10%鱼石脂软膏,或者5%-10%碘酊,或者樟脑软膏,还可取250mL75%酒精和1支云南白药,混合均匀后涂擦在乳房局部。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母猪舍的卫生条件良好,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促使乳房、乳头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等。母猪分娩时加强护理,尤其是在产前必须对产房和乳房进行严格消毒,尽可能缩短助产时间,分娩后对乳房经常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确保泌乳通畅。母猪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并适当增加多汁饲料和青绿饲料的喂量。母猪要根据泌乳状况、膘情体况以及仔猪数量、大小等灵活调整补料量,避免营养过剩或者不足。正常情况下,母猪分娩后的初期最后不要过早补料,更要禁止饲喂含有高水平蛋白质的饲料。如果母猪已经发生泌乳性过剩,要适时增加粗饲料的喂量。

母猪乳房炎发病原因及防治

母猪乳房炎是哺乳母猪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母猪乳房炎症,红、肿、热、痛,乳房出现硬结,乳汁发生变化。哺乳仔猪后常发生腹泻,继而脱水死亡。据对停乳期母猪尸体剖检统计表明,母猪出现肉眼可见的乳房炎病变高达82%,发病母猪哺乳的仔猪其死亡率为55.8%,而正常母猪哺乳的仔猪死亡率仅为17.2%。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母猪乳房炎的肠道菌主要包括艾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枸橼酸菌属,这些细菌普遍存在于母猪和周围环境中,并且随时能够污染乳头,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它就可能迅速繁殖并导致母猪发病。在受感染的乳腺组织中,细菌以游离或在巨噬细胞内的形成存在于腺腔,但细菌并不一定从乳腺腔中侵袭乳腺组织,有若干病例从髂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中分离到细菌。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环境因素及母猪体的状况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病原微生物分为两类:①传染性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②环境性病原菌。这类病原菌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此外,还有真菌如念珠菌属、毛孢子菌、酵母样芽状菌、胞浆菌属以及病毒等。
1、病因多发生于初饲养母猪者,因担心母猪泌乳供应不足,采取的补饲方法不当,补饲时间早,往往在母猪分娩后就补饲,且补饲的饲料质量过好,数量过多,导致泌乳量过多,加之仔猪小,吮乳量有限,乳汁滞积而致发乳房炎。猪舍卫生差,湿度大,母猪分娩后,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细菌通过松驰的乳头孔进入或乳房、乳头受体表寄生虫侵袭,诱发乳房炎。母猪分娩后,泌乳不足,加之仔猪较多时,不容易固定乳头,仔猪抢咬伤乳头后感染所致。有些品种猪脊背过于凹陷,或老年经产母猪,腹部松驰、下垂,妊娠后期乳头触地磨擦而感染。圈舍不卫生,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引起,特别是乳头损伤更易发生细菌侵入而致病。圈舍面积小,地面粗糙不平,乳房受到挤压,磨擦,或母猪发烧以及患子宫内膜炎时,也易发生乳房炎。上述因子的协同作用。乳头口侵入,这是主要的途经。病原菌经乳头口侵入乳头管使乳腺组织感染。②血源感染。即病原菌经血液循环而侵入乳房,使其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时,乳房炎为其继发症。③淋巴感染,一般是由乳房创伤而引起。受伤的原因为仔猪牙齿,受污染的垫料及粗糙的地板。
2、症状通常在母猪分娩后1~2天,有时在第3天发现最初症状,患猪体温上升,但很少超过42℃,精神沉郁,虚弱无力,对仔猪漠不关心,胸部伏地。严重者僵直、不能站立、甚至昏迷。饲料和饮水消耗量下降或食欲废绝。仔猪频繁吸乳,并不断变换乳头,啃食垫草并舐吃地上的尿液;吸过乳后,仔猪间不是相依而卧,而是到处游走。哺乳母猪乳房炎的症状比较明显,易被诊断:母猪拒绝哺乳、伏地,乳房压置于腹下,不让仔猪吮乳;仔猪团团围转,发出阵阵哼哼叫声;驱赶母猪不肯站立,即使站立,因站立后仔猪有机会抢吮乳头后,又迅速伏地;乳头及乳房潮红、肿胀、皮肤紧张,触之有热感,在乳房基部弹捏有微弱的波动感。患病乳房可见潮红、肿胀、触之热感而有疼痛,母猪拒绝仔猪吮乳。转为慢性乳房炎时,乳房硬肿并不发热。全乳区发炎后,体温升高到40℃以上,高达41℃,乳房分泌黄色黏稠水样脓汁乳,常引起仔猪腹泻。时间一久,乳房肿胀部位会化脓、溃烂,甚至流出腥臭脓汁。
3、治疗
1糖盐水500毫升×2~3瓶,氨苄青霉素0.5克×5~8支,地塞米松磷酸钠5毫克×2~4支,安痛定10毫升×1~2支,混合一次静脉注入,2次/天,连续3~5天。
2青霉素80万单位×1~3支,链霉素1克×2~3支,注射用水10~20毫升,混合一次肌注,2次/天,连续3~5天。
对局限性乳房炎的治疗。
(1)热敷:在乳房肿胀初期,可在肿胀下部的血管上针刺放血,后配合使用浸透热烫温水的毛巾(温度一般为50~60℃)按摩乳房,每隔几小时挤乳10~15min,有助于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补充体液,以防脱水和中和酸中毒使用氟哌酸合剂(氟哌酸散25g、葡萄糖粉50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加温水至750mL),现配现用,每头仔猪口服20~40mL。或用5%碳酸氯钠0.5~1mL,加入5g葡萄糖生理盐水至15mL左右进行腹腔注射。
4、预防科学饲养与管理(1)首先要掌握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喂养方法:一般于产前5d开始减料至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第2d喂料0.5kg,以后逐渐加料,至第5~7d达到2.5kg。第8~14d要达到哺乳母猪喂料标准,即每天饲喂基础料2.5kg+(0.3~0.5kg)×仔猪数。日喂3次,饮充足清洁水,避免或减少母猪分娩后泌乳过多而发生乳房炎。(2)母猪于断乳前3d开始减料喂养,至断乳当天不喂料,断乳后第2d喂少量饲料,3d后实行短期优饲,给予饱食,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减少母猪断乳前后发生乳房炎。(3)规模猪场要注意母猪产房或高床设备不要过于粗糙,以防擦伤乳房皮肤被细菌感染而引发乳房炎。(4)仔猪出生后3d内要做好“断齿、断尾、补注铁制剂”,以防贫血、咬架等现象,可避免仔猪吮乳过程咬伤乳房皮肤被细菌感染而引发乳房炎。
严格消毒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一般舍外环境用2%~4%氢氧化钠溶液,每15d消毒1次,舍内环境(包括产房)用百毒杀、消特灵或消毒威等每7d消毒1次,要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强消毒效果。母猪入产房前,猪体要清洗干净,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喷洒猪体,分娩后母猪乳房、乳头、胸腹和臀部要洗干净,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擦干,可避免或减少母猪乳房被细菌感染而发生乳房炎。

奶牛不孕症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营养缺乏症:奶牛在生长、繁殖、泌乳时对各种所需的营养元素具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饲喂单一性饲料或者搭配不合理的饲料,无法摄取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而导致机体瘦弱,此时产出明显大于吸收,随之就会使其继发出现不发情、安静排卵、卵泡停止发育、早期流产等不孕症状。

肥胖型不孕:有些养殖户过于追求奶牛高产而饲喂大量的精料,导致摄取过多的营养、过高的能量,再加上大多数奶牛运动不足,引起气血不调、子宫积聚过多脂肪而无法受孕。另外,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其受胎率也会逐渐降低。特别是奶牛采取分散饲养,由于饲养空间过小,长时间采取拴栏饲养,运动不足,也会影响卵巢机能而出现障碍。

疾病性不孕: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都能够导致奶牛发生不孕。引起不孕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结核病、布氏杆菌病、胎弧菌病、滴虫病等,会导致其出现早期流产或者产出死胎,还能够导致子宫内膜炎;引起不孕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卵巢炎、子宫囊肿、子宫积脓等。

管理不当:奶牛长时间卧在湿地或者采食大量冰冷水草,饲喂不合理或者采食发生霉变的饲料,会导致流产;不够重视早期妊娠检查,误配、惊吓、牛体彼此碰撞等,也会导致流产,单纯追求产奶量而没有加强干奶期的饲养管理,产后没有严格进行消炎清官而导致疾病,都能够引起不孕。

过度催奶:奶牛生产后过早增加饲料,促使奶量增加过快,就会导致大量营养经由乳汁排出,使营养成分严重透支,尤其是能量和蛋白质长期出现负平衡,容易造成生殖系统缺乏营养,使卵巢机能发生衰退而引起不孕。

2.防治措施

合理搭配饲料:根据奶牛不同阶段的营养状况合理调整日粮组成,确保供给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促使机体保持体况正常,防止过瘦或者过肥。育成奶牛主要饲喂品质优良的混合干草,通常由容易消化且没有发生霉变的各类青干杂草与麦草混合而成,一般饲草在60%左右,精料在40%左右;泌乳期,当平均日产奶量达到20kg则调整饲草在45%左右,精料在55%左右;干乳期再次调整饲草在60%左右,精料在40%左右。在确保奶牛采食足够品质优良饲草的情况下,每分泌lkg乳汁则饲喂0.30~0.40kg配合精料。干乳期要控制每天饲喂7~9kg混合干草,3.0~5.5kg配合精料。

加强分娩护理:奶牛分娩时要加强产房护理,从而保证其产后能够再次发情配种,这是由于护理情况会对泌乳、子宫恢复以及下一胎的配种受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奶牛要尽可能采取自然分娩,防止过早进行人工助产。如果必须进行助产时,要由专业的兽医人员进行操作。助产时,要注意加强卫生消毒,避免损伤产道,防止产道发生感染。另外,奶牛分娩后要注意对其恶露和胎衣排出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发现奶牛分娩后24h(夏季12h)依旧没有排出胎衣,则要按胎衣不下处理。只要奶牛发生胎衣不下,都可在剥离后向子宫内灌注适量的抗生素。如果胎衣粘连过紧,不容易进行剥离,则可反复向子宫灌注适量的宫康1号注射液,间隔1天或者每天1次,直到流出清亮的分泌物时停止。如果奶牛分娩结束后15天依旧排出恶露,则要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此外,奶牛在出产房时还要加强健康检查。奶牛从产后第2天开始就要进行产后检查,并详细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使用泡腾类药物进行处理。分别产后第7天和第15天进行1次产道检查。只有产道检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的奶牛,才能够出产房。如果奶牛患有胎衣不下或者子宫内膜炎或都需要在产房进行治疗,直到治愈后才能够m产房。出产房的奶牛必须确保健康无病,泌乳、食欲正常;阴道流出暗褐色或者清亮的分泌物,且没有臭味;子宫完全恢复正常。

对症治疗:如果奶牛出现隐性发情或者不发情,要先进行一定的检查,主要是阴道和直肠检查。其中阴道检查,主要是观察阴道黏膜、黏液状态以及子宫颈口的开张程度;直肠检查,主要通过触摸确定子宫、卵泡以及卵巢的变化情况。另外,使用适当的激素促使奶牛发情,刺激排卵,通常先注射10~20mL孕马血清1次,经过40~48h,能够促使机体性功能活动,使其出现发情或者增强发情过程。如果奶牛患有子宫炎症而发生不孕,可口服适量的子宫净化散或者子宫化瘀散,通常用药1个疗程(即7天)就能够痊愈。如果出现顽固性生殖道炎症,或者症状严重,则可连续进行2~3个疗程的治疗,直到子宫完全恢复正常,包括位置、大小、状态以及收缩反应,且炎症完全消失。如果奶牛由于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卵巢、输卵管m现疾病,则要使用催情促孕散,能够有效调整内分泌系统,确保卵泡发育正常,并正常排卵,利于受精卵着床,从而成功受孕。奶牛由于以上疾病而发生不孕进行治疗时,通常1个疗程是10天,如果过于严重则需要连续进行2~3个疗程治疗,一般停药经过10~20天就能够出现发情,同时就能够进行配种。

甲鱼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问:甲鱼白斑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甲鱼的背甲、四肢、颈部以及尾部等身体部位的皮肤出现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变白、坏死、逐渐脱落或出现溃疡,严重时犹如棉絮般覆盖鳖体。病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爱在晒台或网片上停留。诊断此病,可将病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检查体表有无白斑状的病变,病变部位不突出而略呈凹陷。
问:白斑病主要在什么阶段发病?
答:一般发生在稚甲阶段,确切地说是在放养后3~60天内均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每年的4~6月份及10~11月份阶段的稚甲最为严重。
问:白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真菌和细菌的联合感染为其发病的直接原因,但促使真菌和细菌快速繁殖导致甲鱼发病的间接原因有水温偏低或温差变化大,再者水体偏瘦等。
问:温室甲鱼白斑病的防治办法是什么?
答:提高水体温度至30摄氏度(±0.5摄氏度),并保持稳定,适当调节pH值至7.5~8.2;
水体先泼洒抑制真菌的药物,1至2小时后再泼洒抑菌消炎的药物;
一天后泼洒黑旋风15克/立方米防止复发,并能达到肥水的目的;
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有助于甲鱼皮肤愈合的金鲨乳10克和水产复合B粉5克,可以长期使用。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病原微生物感染:病牛中至少85%是由于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引起发病,如坏死杆菌、支原体、大肠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可经由乳房创伤或者乳头管侵入到乳房,并大量滋生,从而引起发病。

饲养管理不当:牛舍建设不科学,地面无法很好的防滑,导致奶牛经常发生跌倒,排尿排粪不畅,缺乏光照,通风较差;饲养管理不当,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没有及时清理粪便,滋生大量蚊蝇;环境因素的影响,大量降雨,温度升高,相对湿度过大。挤奶机没有及时进行清洗、消毒;清洗乳房时使用不干净的水或者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毛巾;挤奶前没有对乳房进行清洗或者清洗不彻底.挤奶后乳头没有进行药浴。病牛和健康奶牛使用同一套挤奶用具,且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停奶不正确,如停奶时没有挤尽乳汁,没有对乳房进行清洗以及没有消毒乳头等,或者停奶后没有对乳房变化进行检查。上述因素都会引发该病。

挤奶操作不规范:挤奶人员掌握技术不熟练或者操作不当,损伤乳头黏膜上皮;每次使用机器进行长时间挤奶,负压过高或者超压挤奶,抽动过快,过榨以及空榨等都会损伤乳头皮肤和黏膜,从而更容易感染该病。

2.临床症状

病牛感染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会导致其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通常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成两种类型,即急性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

急性型:通常在奶牛产后泌乳早期容易发生,个别会发生隐性乳房炎。病牛症状较轻时,会导致整个感染乳区明显发热、红肿,且伴有疼痛,排出稀薄乳汁。泌乳量降低,混杂絮状物或者凝块,但食欲和体温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病牛症状重患时,会导致病变乳区质地较硬,明显疼痛,排出淡灰色乳汁,产奶量显著减少,且体温明显升高,食欲减退。如果患有恶性乳房炎,会导致病变处大面积发生肿大,质地如石头样坚硬,乳房外观呈暗紫色,极度疼痛;无法挤出乳汁,只能够挤出很少的血水或者黄水;体温升高,且脉搏和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引起化脓,失去泌乳能力,甚至发生死亡。

慢性乳房炎:病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处乳房组织弹性减弱,略微僵硬,但能够排出正常乳汁或者比较黏稠且带黄色的乳汁,且里面混杂凝乳块,往往产奶量减少,乳房有所增大。部分患有布氏杆菌病的奶牛,会导致乳房明显肿大,且失去泌乳能力。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没有明显病因前,临床上通常采取乳房内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先对每个病变乳区进行挤奶,然后将由青霉素和链霉素组成的混合溶液(即在150~200mL蒸馏水中添加50万IU青霉素和200mg链霉素)经由乳头管注入到乳房内,每天1~2次。注入药物后,可用手将乳头基部捏住,并轻柔向上进行按摩,促使药液扩散到上面。如果病牛症状严重,可肌肉注射200万~240万IU青霉素,每天2~3次。如果需要可再添加适量的链霉素,或者也可使用庆大霉素和红霉素等进行治疗。如果病牛乳房注入青霉素没有效果时,可注入150~200mLO.1%呋喃西林溶液、O.l%雷夫诺尔溶液。病牛在采取局部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全身治疗,可静脉注射由20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50mg地塞米松、800万~1200万IU青霉素、5g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中药治疗:取lOg甘草、60g没药、50g瓜蒌、120g二花、60g乳香、120g蒲公英、60g通草,加水煎煮后滤去药渣,取药液分成4次给病牛灌服。也可取30g瓜蒌丝、50g二花、30g浙贝母、30g木芙蓉、50g蒲公英、30g丝瓜络、50g连翘,如果存在硬块,则要再添加30g炮山甲、30g皂刺、30g黄柏;如果乳腺增生,其很难清除硬块,则要再添加30g蚤休、40g海藻、30g昆布,全部研成粉末,添加开水冲调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剂。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奶牛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合理调整全价日粮,确保日粮中含有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碘、硒等。分娩前和停乳后期,可适当减少精料以及多汁饲料的饲喂量,缓慢乳房的膨胀程度。奶牛分娩后,要适当限制饮水,并适当增加挤奶和运动次数,且防止乳房出现外伤。运动场、牛舍必须保持干燥、清洁卫生,对尿液、粪便、垃圾、积水以及其他污物要及时进行清理。

乳房加强清洗与消毒:奶牛每次挤奶前,都要对乳房及乳头用温水清洗干净,注意一桶水只能够供1头奶牛使用,清洗干净后要使用经过消毒灭菌的干净毛巾将其擦干。挤奶器每次使用后,最好立即进行清洗,且确保洗净,并进行严格消毒。每次挤奶后,乳房下1/3处要立即进行药浴,每次大约Imm,避免侵入病菌。

母羊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母羊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母羊乳房炎是具有很大危害性的一种疾病,在哺乳期容易发生,主要是乳头、乳池、乳腺发生病变,通常是由于感染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而导致。母羊患病后会导致奶产量下降,且奶品质降低,增加饲料浪费,药物成本加大,严重损害乳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羊乳房炎的病因分析母羊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在中兽医学上,乳房炎也叫做乳痈,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感染外邪等多种因素造成母羊胃热壅盛或者肝郁气滞,促使热毒郁结在乳房,乳络不通,影响乳汁分泌,从而形成乳痈;或者由于产后泌乳阶段乳房发生其他外伤,促使乳房发生一系列病症,乳红、热、肿、痛等。在西医学上,认为乳房炎主要是由于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导致,如体质状况、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滥用药物以及疾病因素等,都能够引起发病,尤其是挤乳操作不规范损伤乳腺,感染环境中存在的病原菌,更容易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乳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有时会存在絮状物,乳房触诊时发现其中存在小块硬结,往往由于症状不明显,轻度炎症,往往会被养殖户忽视。症状严重时,由于乳房严重发炎及浸润,会明显发热、肿胀,呈紫红色或者红色。用手触摸时,机体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触感热烫,但如果形成坏疽,触感就会变得冰凉。分泌稀薄乳汁,泌乳量减少,呈红色或者黄褐色,且存在絮状物、凝乳块,或者混杂血液、脓液,且乳腺淋巴结发生肿大。走动时由于乳房摩擦后肢,会感到疼痛,从而出现跛行或者无法行走。病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头部低垂。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彻底的治疗,还会导致乳房存在后遗症,如乳池狭窄、乳池闭锁、乳腺硬结等,最终失去泌乳机能。

3、防治措施

挤乳与按摩。病羊乳腺充盈、乳房肿胀时,要将乳房中残存的乳汁立即挤出。挤乳前可进行按摩或者热敷,每次持续15~20min,效果更好。根据乳腺充盈情况,每天可进行4~5次挤乳,直到乳房肿胀消退且形成皱褶能够收缩。在挤乳时,要采取轻压慢挤,防止乳腺损伤。在进行挤乳与按摩后,可在乳房皮肤表面涂擦适量的微刺激性松节油搽剂(主要由松节油、樟脑组成),具有消散炎症、镇痛的作用。

对症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乳房炎,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治疗措施。对于卡他性乳房炎,一般采取西医治疗。在治疗前,要挤净乳房内的乳汁,接着向乳头内灌注由50mL生理盐水、5支0.5g氨苄青霉素、5支lg链霉素、10ml。利多卡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能够有效减轻乳房症状。同时,病羊还可使用中草药水进行治疗,即取200mL黄酒、4份大黄、3份冰片、1份雄黄混合而成,在患区乳房部位均有涂抹,加速恢复。对于出血性乳房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乳房炎类型,主要采取向乳房内灌注药物治疗,使用药物同治疗卡他性乳房炎的药物基本一致,同时配合使用1~2mL0.1%肾上腺素。采取西药治疗后,也可使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主要含有地榆、生地、黄精。治疗过程中,要配合清理患区污物,保持清洁卫生。对于隐性乳房炎,适宜采取中医治疗,即取蒲公英、二花、柴胡、紫花地丁、板蓝根、黄芩、连翘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羊灌服,或者煎煮后过滤药液进行注射,减轻症状。对于浆液性乳房炎、纤维蛋白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这三种类型的乳房炎,适宜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白头翁、马齿苋、刘寄奴能够有效治疗化脓性乳房炎,红花、桃仁能够有效治疗纤维蛋白性乳房炎,

辅助治疗。病羊可肌肉注射5mL10%维生素C,能够改善乳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并保肝解毒,提高机体抵抗力。另外,病羊在治疗过程中,可按每头每天在饲料中添加lg亚硒酸维生素E粉和肌肉注射40~50mg硒,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羊舍干燥、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毒、细菌,防止乳房发生外伤,饲养员禁止对羊使用鞭子抽打,避免乳房在寒冷的冬季发生冻伤。妊娠母羊产羔前2周内,适当控制青绿多汁饲料及精饲料的喂量,不能够大量饲喂,防止乳房过于肿胀、增大压力、发生炎症。母羊分娩前,可将乳房周围污毛剪去,避免发生感染,如果条件允许可在临产前对乳房使用消毒水进行清洗。母羊泌乳阶段,要减少饲喂精料,但增加饲喂青绿饲料,同时注意供给适量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微量元素,确保机体获取充足、均衡的营养,从而保持泌乳量适宜、乳汁浓度合理。在羔羊无法吮食干净乳汁时,可适当进行人为挤奶,避免乳房发生肿胀而导致炎症。每次挤奶前,乳房和乳头要先使用温和的消毒液进行清洗,接着用毛巾及时擦干。挤奶要确保干净,防止有乳汁积留在乳房内。母羊要根据实际产奶量的高低制定合理的挤奶次数以及间隔时间,一般母羊每天进行2次挤奶,高产母羊每天进行3~4次,确保每次都将奶挤净。每次挤奶后,乳头要浸泡在消毒液中,避免感染细菌。另外,母羊泌乳阶段可每天对乳房进行1~2次按摩,能够化淤消栓,刺激乳腺细胞,加快产乳和排乳的新陈代谢,预防乳房炎发生。

乳房炎是指母羊乳腺、乳池、乳头局部的炎症,多见于泌乳期,为泌乳母羊的常见病。
(一)病因
本病多因挤乳方法不妥而损伤乳头、乳体腺,放牧、舍饲时划破乳房皮肤,病菌通过乳孔或伤口感染;母羊护理不当、环境卫生不良给病菌侵入乳房创造了条件。病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杆菌等。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放线菌病也可引起乳房炎。本病以产奶量高和经产的舍饲羊多发。
(二)症状
急性型患羊乳区以发热、疼痛、红肿为特征,乳房淋巴结肿大,乳汁变稀薄,混有絮状或粒状物,有时混有脓汁、血液,乳汁呈深黄色水样或带有红色水样黏液。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食欲减退,反刍停滞,体温升高达41~42℃,呼吸、脉搏加快,行走时后肢跛行。有的表现关节炎、角膜炎。以后乳房越发肿大,外观有许多小丘,直至化脓溃烂,乳腺组织坏死,病羊急剧消瘦,常因败血症而死亡。急性未彻底治愈即转为慢性。慢性病例常无全身症状,乳区组织弹性降低,触诊乳房内有大小不等的硬块,乳汁显著减少,或挤不出乳汁。
(三)治疗
病初向乳房内注入抗生素效果好,在挤乳后将消毒过的乳导管轻插进乳头孔内,用青霉素40万单位,链霉素0.5克,溶于5毫升注射用水中注入。注后轻揉乳房腺体部,使药液均匀分布其中。也可采用青霉素普鲁卡因封闭疗法,在乳房基部多点注入药液,进行封闭治疗。为促进炎症吸收,先冷敷2~3天,然后进行热敷,可用10%硫酸镁水溶液1000毫升,加热至45℃左右,每天热敷1~2次,连用4次。对于化脓性乳房炎,应排脓后再用3%过氧化氢或0.1%高锰酸钾水冲洗,消毒脓腔,再以0.1%~0.2%雷佛奴尔纱布引流。同时以抗生素作全身治疗。

(四)预防

良好的卫生环境和挤奶方法是预防本病的关键。给羊挤奶时,要用清洁温水和毛巾擦洗乳房,挤出头几把奶要检查有无异常。对乳用羊要定时挤奶,每天挤奶2~3次。有的母羊产奶量较高,羔羊吮吸不完,必须将剩奶挤出。平时要注意防止乳房受伤。分娩前乳房过度肿胀的,应减少精料及多汁料的喂量。

犊牛腹泻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犊牛腹泻是在饲养过程中特别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程度不一,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犊牛的死亡,如果防治不当则会给养牛场带来很大损失。犊牛腹泻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其发病原因有很多,大致分为微生物感染、犊牛自身条件、饲养环境三个方面。为降低犊牛的发病率,减少损失,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做到病前预防、病后治疗。

1、微生物感染

犊牛腹泻主要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主要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①细菌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另外还有链球菌、梭菌、芽孢杆菌等。这种感染往往是由于食物、饮水等原因导致犊牛身体内菌落失调,从而引起潜藏在肠道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腹泻。②病毒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病毒主要是冠状病毒、黏膜病毒、轮状病毒等。由病毒感染引起腹泻的犊牛一般死亡率都较高,很难治疗。③寄生虫感染:引起犊牛腹泻的寄生虫主要是隐孢子虫、蛔虫、球虫等,这些寄生虫也往往引起人类腹泻。有寄生虫感染诱发的腹泻常表现出粪便带血且恶臭。

2、犊牛自身条件

犊牛因为发育不足导致自身身体免疫力低下、消化系统不成熟,以及犊牛对各种应激的反应,所以很细微外部原因就容易引起犊牛腹泻。初生犊牛自身免疫力很低,一般都是从母乳中摄取免疫球蛋白以抵抗微生物。所以一旦母乳不足,犊牛就很容易受到感染而引发腹泻。由于犊牛没有很成熟的消化系统,所以适合的饲料很重要。犊牛腹泻有时会因为摄入过量的奶,消化不完全的奶会在其肠道内发酵,有时奶和代乳制品的日粮配比不均衡会使其营养不良,断奶后的犊牛饲料调配不适当会引起犊牛的消化不良。犊牛对一些环境变化很敏感,天气骤冷骤热、去角、断奶等应激反应都可能诱发腹泻。

3、饲养环境

犊牛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对腹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犊牛腹泻是在其生长过程中的常发病,是严重影响犊牛发育生长的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很有可能导致犊牛的死亡,对养牛场的经济也是一个极大的威胁,从其发病原因入手,探其根源,做好防治措施。犊牛腹泻是指因各方面原因导致犊牛消化系统不正常、下痢的一种症状。本病常发生于10日龄左右的犊牛,并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尤其是四季交替变化时发病率更高,对犊牛的危害很大,死亡率很高。犊牛栏舍如果阴冷潮湿、缺乏光照、通风不良、消毒不严很容易引起微生物滋生,严重影响犊牛的健康。俗话说病从口入,犊牛若从不干净的乳头、食槽或水槽中喝奶、吃食、饮水,很容易导致病微生物钻入体内而引发腹泻。

4、犊牛腹泻的防治措施

对于犊牛腹泻,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并准备适当药物,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牛舍干净卫生。每天进行清理,及时开窗通风,让犊牛在牛舍内晒太阳,还要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包括牛舍和饮食器具。避免因环境条件差导致犊牛因感染而腹泻。主要是从犊牛的饮食调配入手。首先,应保证哺乳母牛的健康,让其产出高质量的乳汁以供犊牛食用。第二,犊牛出生后应在6~12h内饲喂母乳,提供免疫力,并且在出生后3天内都提供母乳喂养,以促进犊牛消化系统的成熟。第三,随后适当地增加代乳粉含量,减少母乳,最后以饲料代替。要注意犊牛的生活环境变化,尽量减少应激,让犊牛维持在平稳的生长过程中。

治疗措施:对于已发病的犊牛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发现犊牛的不良反应。犊牛发病时常表现为厌食、腹泻、脱水、无力,严重时行动困难、身体衰弱、粪便带血。首先应查明病因,判断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也可能是饮食过量。第二,采用综合治疗法,先停食1天,然后补充体液以治疗脱水现象,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毒素,可采用静脉、腹腔、口服输液的方式。第三,对症下药,发热的患牛使用解热剂,粪便恶臭的患牛使用利泻剂,粪便无臭的患牛使用抗生素。若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进行输血,补充免疫球蛋白。

5、结语

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扩大我国养牛产业的发展,做好预防工作,加强管理,保证犊牛的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扎西当周(1982-),男,青海海南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工作。

扎西当周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海南813099)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63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