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口疮的临床症状及预防冶疗方法

感谢阅读《羊口疮的临床症状及预防冶疗方法》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养羊的预防

羊口疮,学名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人畜共患病,此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速度快。因此,发生该病后应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

1发病情况

榕江县某羊场2007年10月6日从四川省南江县引进种羊1133只,其中公羊33只,母羊1100只,下车时发现4只母羊和1只公羊发病,由于环境有限,加之饲养员经验不足,上报不及时,1个星期后,大部分羊只感染,发病率达52%。

2流行特点

羊口疮多发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程一般2~3周。病羊多因采食困难而衰竭死亡,严重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给养羊户造成极大的损失。

3发病原因

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购人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

4临床症状

病羊以口唇感染为主要症状。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唇等部,形成大面积具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组织增生,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突起,口腔黏膜也常受损害,黏膜潮红。在口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也常发生水疱(/),继而发生脓疱和烂斑。若伴有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则恶化成大面积的溃疡,深部组织坏死,口腔恶臭。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现流涎、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减少,被毛粗乱无光,日渐消瘦。体温可达40℃以上,病情严重的,卧地不起,最后死亡。

5病理变化

病变开始为表皮细胞肿胀、变性和水肿。后表皮细胞增长并发生水泡变性,气球样变溶解坏死,形成多房的小水泡,有些可融合成大水泡。真皮内淤血的血管周围有大量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中性粒细胞向表皮移行并聚集在表皮的水泡内,水泡逐渐转变为脓疮。真皮浅层无明显变化,真皮深层含有若干个充满红色角蛋白的腔,大小不一,呈椭圆形或圆形,有些角蛋白呈实心状。随着病理的发展,角质层白包囊越集越多,最后与表皮一起形成瘤肿块。

6羊口疮的治疗

(1)首先隔离病羊,对圈舍、运动场进行彻底消毒。

(2)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3)用碘伏100ml+紫药水100ml,然后加入敌百虫酒精溶液(其中敌百虫10g,酒精10ml)混匀,外用。用时先把痂垢清除干净,然后用1%高锰酸钾清洗伤口,早晚各1次,3d即可。此方法效果显著,且易操作,适宜于普遍推广。

(4)在病羊嘴角四周皮下注射油剂土霉素4针,每针注射1ml,共注射4ml,注射时从嘴角向中间注射,让其形成1个菱形的封闭圈。此方法一次见效,但技术含量较高。

(5)中药辅助治疗。用车前草20g、龙胆草10g、苦参10g、柴胡15g、葛根15g、黄连10g,熬汤候温灌服,或让羊自行饮用。

7羊口疮的预防

(1)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现可疑病羊要及时隔离,对引进的羊只隔离观察15d以上,确认无病后,再混群饲养。

(2)羊口疮主要通过受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因此要保护好羊的皮肤和黏膜,不使其发生损伤,尽量不喂干硬的饲草,挑出其中的杂质、尖硬物。给羊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羊啃墙损伤口腔。

(3)平时做好环境卫生和圈舍的消毒工作。在此病流行地区,用羊口疮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8注意事项

(1)羊口疮没有特效药,通常采取对症治疗。

(2)控制羊口疮的发生,重点在预防,发病后要及时治疗,防止疫情暴发、蔓延。

(3)该病易复发,平常应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

(4)该病可感染人,饲养员须注意自身防护。

小编推荐

养羊知识:羊口疮的防治方法


羊口疮又称为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结成疣状结痂为特征,不同地区分离的病毒抗原性不完全一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羊口疮的防治方法吧!

羊口疮的临床症状

1、病羊:病羊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口腔升温,齿龈红肿。眼周围、口角、上唇和鼻镜上出现散在的小红斑,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泡、脓泡,其破溃后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1~2周后病情较轻的病部痂皮干燥、脱落,留下红斑,病情严重的,齿龈、舌面及颊部黏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继而形成丘疹、水泡、脓泡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积痂垢。痂垢不断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羊整个嘴唇肿大、外翻,呈桑葚状隆起,严重影响采食。

2、死羊:病死山羊极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结痂,结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内有水泡、溃疡和糜烂,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结痂、溃疡,气管环状出血、充血,肺脏充血、肿胀,颜色变暗,心肌和心外膜有点状出血,小肠壁变薄,轻度出血,其他部位无特征性变化。

羊口疮的预防措施

1、在本病流行地区,可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相同的弱毒疫苗株作免疫接种。我国甘肃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犊牛睾丸细胞连续传代的方法,育成的弱毒株制成冻干活疫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绵羊、山羊下唇粘膜划痕接种,每头接种量0.2毫升,亦可于股内侧皮肤划痕接种,免疫期3个月,野外大面积使用时,保护率达80%以上。

2、在本病流行区还可采集自然发病羊痂皮,经研磨后用50%的甘油盐水缓冲液制成1%的病毒液,在健羊的尾根无毛处作划痕接种,经7天左右接种处发生炎症或脓疱性病变,随后结痂,数周后痂皮脱落,此法免疫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母羊接种应在分娩前3~4周完成。本法有散毒危险,因而仅限于疫区采用。

羊口疮的治疗方法

1、哈拉(旱獭)油1千克溶化后与300克敌百虫混拌均匀,涂擦患部,经1天即可痊愈,用此法曾治疗12000多只羊,全部治愈。

2、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毫克/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克/毫升,按2:1混合肌注,成年羊3毫升,羔羊减半或2毫升,局部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擦。一般用药2~3天,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严重病例要配合每天使用青、链霉素2次。

3、用消毒外科剪和摄子去掉患羊痂皮、脓疱皮,用强力消毒灵溶液消毒创面后,将冰硼散粉末(冰片50克、硼砂500克、元明粉500克、朱砂30克,研末,混匀)兑水调成糊状,涂沫患部,隔日涂药1次,连用2~3次,治疗7~10天,至患部痂皮或结痂脱落,共治疗20例,全部治愈。

4、创面可选用以下药物涂擦:2%龙胆紫或3%碘酊甘油(碘3克、碘化钾5克、75%酒精10毫升溶解后加甘油10毫升)或碘松石合剂(碘酊1份、松馏油1份、石蜡油1份),每日2次,连用3天。

5、清除痂垢后,创面先用0.1%高锰酸钾水洗,再用3%碘酊、松榴油、石蜡油(1:2:2)合剂,调匀后使用,或者碘甘油(7%碘酊70毫升、加无水甘油30毫升),均按每日1次,连续7天,隔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6、中药涂敷溃疡面

①白芨粉、植物油、冰片(10:5:1)合剂,调匀。

②人中白、人工牛黄、青黛、冰片、石膏、儿茶等份,共为末。

③青黛9克、黄柏9克、黄连6克、桔梗6克、儿茶6克、薄荷3克为末。

④口疾灵:用青黛、黄柏、地丁、枯矾、百药煎等十余味药研成细末,以水调成糊状。

⑤儿茶15克、枯盐12克、人中白9克、川莲9克、飞矾9克、青黛6克共为细末涂敷或喷入口腔,上述药物每天涂敷1~2次,用浸蘸50克/L硫酸铜水溶液的棉花擦掉硬痂,然后在患处涂上碘甘油(50克/升碘酒100毫升、甘油100毫升)。

羊口疮病的诊治


羊口疮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口膜炎,是一种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绵羊、山羊接触性传染病。患病羊只表现为口腔、唇部黏膜及鼻部、眼部皮肤出现溃疡、脓疱,极易引发由病原菌引起的二次感染。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常会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了一起羊口疮病的诊治方法和体会,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 病例

2014 年12 月10 日, 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某养羊户发现自家养殖的23 只羔羊发病,病羊口腔、唇部黏膜出现溃疡、脓疱,采食困难、流涎、逐渐消瘦,部分病羊死亡。用碘酒、冰硼散对患处涂抹治疗无效,且病羊死亡数量不断增加。经共和县恰卜恰镇兽医站兽医工作人员初步诊断为羊口疮病。

2 发病原因

由羊口疮病毒感染引起。该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为主,羔羊发病后死亡率较高。病羊口腔黏膜受到损伤, 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或采食困难,造成其饮水量和采食量下降, 进而出现逐渐消瘦,甚至死亡。该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3 临床症状

病羊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或废绝,咀嚼缓慢,流涎,有时吐草;口腔黏膜潮红,肿胀,部分病羊出现水泡或溃疡,口腔、上下嘴唇内侧及其周围出现红疹、脓疱,逐渐干裂后形成大面积结痂;口中有涎沫,口温高,口臭,有舌苔,舌色红,齿龈部充血,日趋瘦弱,直至死亡。

4 诊断

典型症状是口腔、唇部黏膜及鼻部、眼部、乳房和其他部位的皮肤出现水疱和溃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可对其进行诊断。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羊口疮病毒主要通过受伤的口腔黏膜感染羊,因此,应避免口腔黏膜受到损伤。尽量不要饲喂干硬的饲草及茎刺, 多饲喂一些易消化、柔软、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饮水充足、清洁。此外,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机体抵抗力。不从疫区或有该病流行的地区引进羊只及其产品,对引进的羊只应隔离观察15 d 以上,确诊无病后再混群饲养。定期进行羊口疮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种,接种时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

5.2 西药治疗 首先应对病羊进行隔离饲养,对发病羊只所在的圈舍及运动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再进行药物治疗。可采用如下方法对该病进行治疗:

①病羊口唇部的结痂用5%食盐水清洗后,喷雾或擦拭痘疮5 号(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或用碘甘油和青霉素拌成稀糊状物涂擦于口腔及唇面,每日2 次,连用3 d。

②口腔黏膜溃烂严重时,可用氯霉素3 g、氢化可的松0.2 g、10%葡萄糖液500 mL, 混合静脉注射,每日1 次,连用3 d。

③用1%黄连素20 mL, 或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液(10 mL,300 万IU),或注射用链霉素2~3 支(100 万IU),每日肌肉注射2 次,连用3 d。

④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病羊的口腔水疱和溃烂部位后,再用豆面粉或香豆草(葫芦巴)研成的细末,撒布于口腔溃烂部位,每日2 次或数次,直至痊愈。

5.3 中药治疗 中兽医称该病为口疮、舌疮、心热垂涎,大多是由心经积热与胃火亢盛上攻于舌而引起,以清心利水、清胃解毒为治疗原则。口舌损伤时以口腔用药为主,可采用以下中药组方对该病进行治疗:

①青黛散:薄荷6 g、青黛3 g、白矾1 g、大黄 1 g、磺胺10 g、呋喃西林1 g、冰片3 g、苏打3 g,混合研末后加蜂蜜噙于病羊口内,每日2 次,连用2~3 d。

②冰硼散:用冰片3 g、硼砂25 g、元明粉25 g、朱砂3 g, 研成细末后涂布于患部, 每日2 次或数次,连用2~3 d。

③黄连解毒汤:黄连35 g、黄芩40 g、黄柏 40 g、栀子40 g、玄参30 g、麦冬30 g、生地40 g、升麻45 g、当归20 g、丹皮30 g、二花40 g、甘草30 g,煎服,每日1 剂,连用2~3 剂。

6 小结

羊口疮病是由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绵羊,多发于幼畜,其典型特征是口唇黏膜和眼部、鼻部、乳房等处的皮肤形成丘疹、脓疱、溃疡,而后结成厚痂。在诊断该病时,应与口蹄疫等其他疾病加以鉴别。羊口疮病毒传染性极强,因此,一旦发现病畜,应立即对其进行隔离、治疗。此外,还应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搭配饲草、饲料,多饲喂容易咀嚼且含有丰富蛋白质的粗饲料,如麦麸、煮熟的青稞等。羊群发病时,除了对疫区未发病的羊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外,还可利用发病羊只的血清抗体进行紧急治疗,以中和体内的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还可将发病羊口唇的痂皮取下,研成粉末,用甘油和生理盐水稀释成溶液,对未发病羊只做皮肤划痕接种,接种后7~10 d 即可产生免疫力,预防效果良好。

如何诊冶羊巴氏杆菌病冶疗实例


黔西县某饲养场的羊发生一起急性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等诊断为羊巴氏杆菌病,通过及时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发病情况

该羊场从四川引进205只大耳羊,体重在10~20kg,到场后按常规饲养,未见异常。第4日清晨饲养员发现突然死亡4只,并有20余只羊精神不振,不肯吃草,伴有咳嗽等症状,误以为是长途运输及不能适应新环境等应激因素所致,用头孢类药物盲目治疗多日无效,才来就诊。至15日该批羊共发病43只,发病率20.98%,死亡18只,死亡率8.78%,病死率41.86%。

2临床症状

羊只突然发病,体温一般为40~42℃,精神沉郁,呆立或卧地不起,食欲较差或不食,反刍停止。病羊体态一般,部分消瘦,被毛脏乱,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有的羊可视黏膜发绀,两眼流泪,鼻镜干燥,打喷嚏,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气喘、呼吸困难。另外,有29只病羊腹泻,粪便中有鲜红色血液,1只病羊尿血。

3剖检变化

对9只病死羊及3只濒死羊进行剖检,发现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出血点,咽喉、气管黏膜肿胀发炎,胸腔内积有黄色渗出性浆液;肺充血、瘀血、肿大,颜色暗红,有小出血点和肝变,切面外翻,流出淡粉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心包腔内有黄色浑浊液体,心腔扩张,有的冠状沟处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瘀血,有的有灰白色针头大小坏死灶;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水肿;其他脏器水肿和瘀血。

4实验室检验

(1)取病羊心血、肝脏、具有典型病变的淋巴结、肠系膜做触片和涂片,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2)取病羊肝脏深部组织接种于营养肉汤、血液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37℃培养24h。结果可见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无溶血的小菌落;营养肉汤培养基呈轻度浑浊,有沉淀,轻轻震荡呈条絮状上升;麦康凯琼脂培养阴性。菌落及肉汤培养物经涂片镜检,有蓝绿色荧光,均检出两极浓染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

(3)将分离菌株划线接种于血红素琼脂薄层板上,37℃培养18h,于45折射光低倍显微镜下检查,菌落呈蓝绿色带金光的Fg型强毒株。

(4)将该菌纯培养物接种于生化试验管,37℃培养24h。结果显示,该菌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甘露糖、蔗糖及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rǔ糖、鼠李糖、肌醇。可产生过氧化氢酶,能生成硫化氢和靛基质,不液化明胶,M.R试验阴性,V-P试验阴性。

(5)取体重15~20g的健康小鼠16只,将分离菌的营养肉汤培养物分别接种小鼠腹腔,0.2mL/只。另设空白对照4只,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mL/只。经48h观察,试验组小鼠全部死亡,剖检呈典型败血症变化,所分离的菌株同试验菌。对照组小鼠全部健活。

(6)采用常规药敏试验,对12种抗菌药物进行筛选。结果表明,该菌对氟甲砜霉素、恩诺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最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氟哌酸较敏感;对环丙沙星、痢菌净、土霉素等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5羊巴氏杆菌病治疗措施:

(1)对病死羊消毒、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加强饲养管理,清除舍内和运动场积粪,对病畜活动的圈舍、场地、接触过的用具以1∶400新申抗毒威喷雾并清洗。对粪尿等排泄物用20%漂白粉彻底消毒。百毒杀溶液以1∶3000清洁用具和舍内外喷雾消毒,同时加强通风换气。采取上述措施3d后疫情得到控制,未再复发。

(2)对健康羊及周边羊群接种。用生理盐水洗掉纯巴氏杆菌菌落,加入肉汤中继续增菌培养24h,加入0.8%甲醛灭活培养12h,再加入铝胶制成简易菌苗,全群紧急接种,皮下注射2mL/只。发生疫情时不得外卖和引进羊只,防止疫情蔓延。

(3)对病羊采用氟甲砜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氟甲砜霉素20mg/kg体重,硫酸卡那霉素1.5万IU/kg体重,地塞米松磷酸钠4mg/只,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并用复方新诺明拌料,3g/次/只,2次/d,连用5d。同时全群用百毒杀溶液1∶10000自由饮水。

对食欲废绝、高热不退的重症病羊加用30%安乃近3~5mL肌注,5%糖盐水250~500mL、安钠咖1g、维生素C5mL混合静滴,同时配合口服补液盐,调节电解质平衡。上述药物在体温、呼吸等生理指征恢复正常后巩固1~2d,防止复发。

采用上述措施进行治疗,4d后病情得到控制,1周后病羊基本恢复正常。

6体会

(1)寒冷、潮湿和刺激性气体以及突变的气候是羊场本次羊巴氏杆菌病发病的诱因。羊巴氏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存在于健康羊呼吸道及消化道内,当羊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受侵染,造成内源性感染并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羊只发病后畜主未能及时采取隔离、消毒等有效措施,使该病迅速传播,导致全群发病。

(2)养羊户在冬季尤其要搞好圈舍卫生,及时清除粪尿及污物,保持舍内干燥,经常通风换气,定期消毒,做好保温措施,给羊群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3)饲料中增加精料及矿物质、维生素,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有条件的可添加益生素等保健药品,抑制有害菌群,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控制该病的发生效果极佳。

(4)做好免疫工作。由于巴氏杆菌血清型较多,不同型间多不发生交叉免疫,市售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在预防时采取本场发生疫病分离的菌种制成简易苗,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

羊食道阻塞的临床症状 羊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农牧业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我国畜牧养殖业也顺势而起,成为我国产业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食道阻塞正是当前养殖业中养殖牛羊的一种常见疾病。羊食道阻塞是由于食团或者异物突然阻塞食道,主要特征是吞咽障碍。根据阻塞程度,临床上分成两种类型,即不完全阻塞和完全阻塞。该病通常是由于采食过多块根类饲料,吞咽过急或者突然受到惊吓,导致食管被食物阻塞。病羊主要是出现吞咽障碍,无法正常进行嗳气,流涎、摇头,应采取有效的治疗。下面具体了解一下:羊食道阻塞的临床症状羊食道阻塞的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原发性食管阻塞主要是由于羊在采食块根类饲料时,如萝卜、马铃薯、甘蓝、甘薯、苹果或者西瓜皮等,由于采食速度过快而出现发病。或者采食玉米棒、花生饼、大块豆饼、谷秆以及青干草、谷草等后,没有经过充分咀嚼,且快速吞咽或者吞咽时受到惊吓,也能够引起发病。或者由于饥饿而快速采食、用力吞咽,也能够引起发病。另外,还可由于误咽胎衣、塑料手套、毛巾等异物而出现发病。继发性食管阻塞,通常是由于食道麻痹、扩张和狭窄,或者由于中枢神经过于兴奋,引起食管痉挛,从而继发该病。

羊食道被食物阻塞时,会导致喉部产生大量的唾液用于促进吞咽,直接造成食道发生痉挛性收缩,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导致收缩强度和频率也不断加重,且朝向贲门延伸。病羊由于受到食道阻塞物的刺激,会导致食道肌肉发生逆蠕动,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生瘤胃鼓气现象,此时就会导致机体胸腹腔压力过大,影响血液循环,且呼吸加速等,加之胃部气体膨胀会导致酸中毒,最终由于窒息而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

病羊会突然停止采食,伸颈摇头,惊恐不安,伴有疼痛,有时还会表现出咳嗽、持续作吞咽动作。如果阻塞物存在于食道上部,病羊会持续有大量泡沫状的白色涎液从口腔流出,并附着在下唇端.不断垂涎,此时就会导致鼻腔内有涎液流出的现象。如果阻塞物存在于颈中下部,病羊会间歇性出现伸直头颈,且左颈沟出现逆蠕动波,接着有大量的清亮水样黏液从口鼻流出,这是羊发生颈中下部食道阻塞典型的临床症状。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牛肋部会明显隆起,呼吸急促,脉搏加速,结膜发绀,直到呼吸困难,最终运动失调,无法稳定站立,并倒地发生死亡。

3、治疗方法

药物法。病羊发生不完全阻塞时,不管阻塞部位高低,都能够采取该法治疗。病羊通常可在颈部皮下注射2mL盐酸山莨菪碱,5mL3%普鲁卡因,注意要在食道阻塞处的周围采取分点注射,然后经由口腔灌入50mL液体石蜡油,通常在用药的1-2h内阻塞物就能够滑入胃中,如果经过2h依旧没有滑下,则要配合推送法等进行治疗。

掏取法。选择一根长度为2-2.5m的新铁丝,注意其粗细得当,直径最好为2.5-3.omm,且软硬适中,不能够使用铜丝、钢丝等替代新铁丝。用清洁毛巾擦拭新铁丝,以将其表面存在的倒刺等除去,接着对折铁丝,根据病羊食道阻塞物的大小及形状,将其弯成相应大小的勺状套环,并涂抹医用酒精进行消毒。对病羊胸下以及腹部后方使用吊带进行绑定吊牢,接着按体重大小肌肉注射适量的静松灵注射液,一般按体重注射o.5mgjkg左右。病羊头部用绳索绑定在栏上,向前推送颈部的阻塞物,在使用开口器将其口腔打开。兽医将左手套在铁丝勺中,经由口腔慢慢伸入,确保铁丝环到达阻塞物下面,用勺状铁丝套牢阻塞物,然后两手一起用力拉出阻塞物,如果一次没有成功即可进行多次操作。

捶击法。如果为脆性的阻塞物,且阻塞较紧,如马铃薯、红薯、苹果等,可采取该法治疗。病羊呈侧卧姿势保定,将头部垫好,接着在阻塞部位铺垫几层软布,而下方放置木头,注意避开气管,然后使用小木捶对阻塞物进行均匀击打,当异物破碎后即可经由胃导管灌入液体石蜡油50mL,再用胃导管将破碎物推送到胃内。

打气法。如果病羊食道阻塞部位偏下,且比较严重,适宜采取该法治疗。将胃管一端插入病羊食道阻塞物处,然后用手将胃管与食道相连处牢牢捏住,将自行车打气筒进气与胃管外端口相连,之后进行适当打气,促使食道在手捏处的下方由于充气而明显扩大,从而使异物下移到胃内。

手术法。如果无法将阻塞物取出或者咽下时,要立即通过手术将其取出。病羊保定牢固,并选择适宜的手术部位,按照外科手术规程,剪去局部被毛后进行清洗、消毒,接着再注射适量的o.25%的普鲁卡因采取局部浸润麻醉。完全麻醉后,术者持刀将皮肤切开,剥离肌肉以促使食管壁暴露,用套有细胶管的止血钳将距离阻塞物前后大约1.5cm处的食管夹住,注意不能够过紧,接着在纵行切开阻塞部位将阻塞物取出,然后对该处使用O.l%的雷佛奴尔进清洗消毒,接着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再次进行冲洗,之后先对黏膜与肌肉层进行缝合,再对肌肉与浆膜层采取内翻缝合,然后缝合肌肉,最后对皮肤进行结节缝合,可涂抹适量的外伤膏,以避免污染。手术后,病羊可肌肉注射由80万IU青霉素、10mL安痛定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同时,肌肉注射0.5g维生素C,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病羊手术后要进行1天禁食,避免发生感染,第2天可饮喂少量的小米粥,第3天开始饲喂少量的青干草,直到康复。手术时,注意不能够损伤与食管并行的动、静脉管壁。

概述
由于食道被食团或其它异物阻塞所致。
表现
表现食物通过障碍,流涎,瘤胃膨气。
医疗措施
治宜移除阻塞物。
处方1
(1)复方氯丙嗪注射液400mg用法:一次肌肉注射。
(2)石蜡油300ml用法:胃管灌入。
处方2
2%的卡因30ml石蜡油200ml用法:胃管投入阻塞部位,10-15min后用探子推送阻塞物。说明:上方如下奏效,尽早手术取出。

羊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1致病作用

毒素作用:由于机体红细胞内寄生有虫体,其在生长与繁殖过程中,会分泌形成很多的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在一定程度上毒害红细胞,造成机体中枢神经以及各个器官出现病变,破坏系统之间的正常运转,引起整个机体发生病症,导致病羊临床上表现出体温升高,同时会引起精神、造血、呼吸、脉搏以及胃肠等方面发生异常现象,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且淋巴结会出现明显的肿大,最终导致机体的全部功能丧失,从而发生死亡。

机械性破坏:机体血液红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会不断进行增殖,从而导致红细胞被破坏,使其发生裂解,进而引发溶血性贫血。另外,由于红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血红蛋白流入肝脏,并生成胆红素而流入血流,造成黄疸症状;红细胞被破坏后,导致血红蛋白经由肾脏排m,形成血红蛋白尿,还会损伤造血器官,导致严重的贫血症状。

2.流行病学

该病通常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任何品种、年龄的羊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羔羊和幼龄羊只相对比较容易感染,青壮年羊只则较少感染发病;与本地羊只相比,引起的外地羊只更容易感染该病;与常年舍饲羊相比,放牧饲养的羊只比较容易感染该病。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病高峰期是每年的6~9月份,这可能与该阶段传播该病的媒介(即蜱)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就是蜱在高温潮湿环境下频繁活动,从而传播病原体,造成大量羊只死亡。

3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呈急性症状,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呈典型的稽留热,精神严重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呼吸困难,少数会发出鼾声;眼睑发生水肿,眼结膜先是明显潮红,接着呈苍白色,并伴有轻度的黄疸,从口腔和鼻腔会流出铁锈色的脓性黏液,胃肠和反刍蠕动缓慢或者完全停止,开始会排出比较干燥的粪便,之后发生腹泻,且有血样黏液混杂在其中,还会散发腥臭味;排出呈黄色或者浓茶色的尿液,少数甚至会排出血尿。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病羊体质快速消瘦,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尤其是肩前淋巴结非常明显,严重贫血.其血液变得稀薄,可视黏膜呈苍白色或者发生黄染。发病后期,病羊走动困难,只能够卧地不起,口吐涎沫,最终会由于心肌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7~15天,部分急性病例会在2~3天内发生死亡。

4防治措施

特效药治疗:血虫净能够很好的杀灭病羊血液内寄生的原虫,取适量药物配制成7%的药液后给机体进行深部肌肉注射,每天使用1次,连续使用3天,通常用药后机体会表现出一些轻微的副作用,如容易嗜睡,但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该药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控制剂量适宜。一般2月龄左右且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小羊,用药量控制在中等剂量,即适宜按每千克体重使用5~7mg。锥黄素,也叫做黄色素,病羊按每千克体重使用3~4mg,配制成0.5%~1%溶液后进行静脉注射,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药液外漏而导致血管外的组织发生坏死,还要注意机体注射后要防止直射强光,这是由于存在光敏现象,会导致灼伤,通常根据病情经过1~2天再注射1次。复方盐酸吖啶黄注射液,也叫做血虫敌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使用0.08~0.16mL,给病羊进行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每天给药1次,1个疗程是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羊体质较差,可在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灌服加减八珍汤,即取12g茯苓,12g木香,12g川芎,12g甘草,12g白术,12g白芍,12g当归,lOg黄芪,12g陈皮,20g党参,12g熟地,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治疗效果较好。

加强体外寄生虫防治:蜱作为羊焦虫病的传播媒介,不仅是由于其能够长时间在冬季滋生,长时间存在带虫羊也是导致夏、秋、冬季发生羊焦虫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羊只不仅要供给充足的营养,增强体质,创造舒适的饲养环境,还要加强灭蜱、灭蚊等T作,且发现羊体存在蜱要立即进行处理,及时将传播途径切断。运动场、圈舍墙壁等要定期采取严格喷雾。羊体每年要进行l~2次药浴,防止发生该病。羊只引进后,必须采取15~30天的隔离观察,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并群。如果羊场曾经发生过该病,可在每年4~5月份采取1次预防性给药。每年10月初,羊只可使用伊维菌素和多拉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对于容易流行羊肝片吸虫病的地区,则要适时使用特效药物进行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在该病高发阶段,尽可能停止从外地引进羊只,如果必须引进则要加强隔离观察,严格药浴,并进行涂片镜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投服焦虫片或者药物注射用于预防该病。羊只要饲喂容易消化的饲料,缩短放牧距离,同时在饮水中添加加适量的葡萄糖、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如果贫血严重还要补给抗贫血药物,如硫酸亚铁和维生素B12等。

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科艾美耳属的球虫寄生于羊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发病羊只呈现下利、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死亡,主要危害羔羊。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球虫病是山羊常见的一种原虫疾病。1-3月龄的山羊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粪不成形或拉稀,食欲下降,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下面具体来看看:羊球虫病的临床症状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特点

任何品种的绵羊、山羊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羔羊最容易感染,且比较容易发生死亡,成年羊通常作为带虫者传播该病。羊主要是由于食人有活力的孢子化卵囊而发生该病,如被带虫羊排出粪便污染过的土壤、饮水、饲料或者饲养用具等,都存在卵囊。另外,饲养人员和野鸟也可能作为该病的机械传播者。该病通常在春、夏、秋季节发生,尤其是在春季,往往在1~2月龄羔羊排出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球虫卵囊。各地气候条件及感染球虫种类决定羊是否能够感染该病以及感染强度。例如,冬季温度低,卵囊较难继续发育,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发病。

在规模化养羊场,往往容易发生该病,且能够发现球虫病卵囊。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羊场球虫卵囊数量与羊群的饲养密度呈正相关,也就是饲养密度越大,则能够检出更多的球虫卵囊,检出率越高。因此,羊场没有采取高架养羊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球虫病。另外,羊舍铺设新垫料,经过3~4周就能够积聚很多的球虫卵囊。这是由于羊舍和垫料进行消毒只能够有效控制人舍初期的卵囊数量,加之球虫卵囊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外界恶劣环境以及消毒剂的能力,通过消毒的方式很难有效预防该病。

据报道,山羊球虫大约有15种,绵羊球虫大约有14种,羊感染虫体种类、感染数量以及感染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所产生的危害也有所不同。该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在较大程度上受品种、日龄、气候条件、环境卫生条件、饲料、垫料管理情况以及应激因素等。通常在饲养管理条件较差条件下容易诱发该病,且一般会快速蔓延至全群。

2、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

病羊排出松软粪便,粪球无法形成粒状,有时混杂黏液,但精神、食欲状况基本正常。经过3~5天开始发生下痢,粪便从粥状逐渐变成水样,呈黑褐色或者黄色,混杂黏液,黏附在尾根、大腿内侧以及跗关节以下的皮毛上,散发腥臭味。体温通常为39.5~40℃,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但增加饮水。发出哀鸣,只能够卧地不起,机体快速消瘦,急性型一般在2~3天内发生死亡,病程持续较长会在7~lO天发生死亡。病羊即使耐过也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成年羊通常呈隐性感染,临床不会表现出异常现象,但往往能够在粪便中检出卵囊,最多时每克粪便中含有100万枚卵囊。

病死羊尸体明显脱水,极度消瘦。内脏中主要是小肠发生病变,肠管出现充血、出血,肠壁发生水肿,肠腔内积聚黄白色的黏液,肠黏膜上存在黄白色的粟粒大小或者条状斑块、结节。部分结节能够在黏膜表面突出,且表面圆整光滑。挑取结节进行压片,然后使用显微镜下检查,能够发现处于不同阶段的虫体。病变至空肠后段逐渐减轻,至回肠段完全消失。大肠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病变。肠系膜淋巴结呈灰白色索状,有所增粗,切面湿润。其他脏器只出现贫血现象,没有其他特殊病变。

3、防治措施

药物防治。病羊可按体重口服1.2mL/kg3%磺胺氯吡嗪溶液,每天1次,通常连续使用3~5天即可。也可按体重服用25mg/kg氨丙啉,连续使用14~19天,或者每天按体重服用50mg/kg,连续使用4天。也可按体重口服25~50mg/kg复方敌菌净,每天2次;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0.1~0.2mg/kg10%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天1~2次。如果病羊症状比较严重,还要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如口服适量的小苏打,也可腹腔或者静脉注射适量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在梅雨季节或者秋雨季节,可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5mg/kg氨丙啉混饲,连续使用21天;或者按体重在饲料中添加1mg/kg莫能菌素混饲,连续使用33天。

加强饲养管理。羊舍要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的土坡上,且排水条件良好,背风向南的地方搭建。羊舍最好采取高架羊床养殖,最好不让羊直接在地板上栖息。羊休息的地方,可使用水泥砌成高度超过60cm的漏缝高架,或者使用木条钉成高架,从而使其排出的粪尿能够经由漏缝漏到睡床下面,确保睡床干燥、卫生。另外,羊采食舍饲时,要确保羊场建有适当大小的运动场,确保其在天气晴朗时能够到户外晒太阳。羊群每天不适宜过早出牧,要在太阳出来后,牧地没有露水后才能够进行放牧。成年羊不仅是带虫者,也能够传播该病,因此必须对成年羊与羔羊采取分开饲养,避免发生传染。每天要对羊的精神状态、运动、采食以及饮水情况进行观察,如果出现球虫病症状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尤其是在发病初期往往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更要加强注意,必须对出现的细小变化也仔细进行观察,便于及早发现、尽快防治。羊场禁止混合饲养兔或者其他家禽,且羊群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状况以及个体大小进行分群。

羊球虫病的防治技术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多种球虫寄生于肠道所引起的以下痢、便血为主要特征的羊原虫病,本病危害山羊和绵羊,其中对羔羊危害严重。
⑴流行特点:各品种的绵羊、山羊对球虫病均有易感性。羔羊极易感染,时有死亡。成年羊一般都是带虫者。流行季节多为春、夏、秋潮湿季节。冬季气温低,不利于卵囊发育,很少感染。羊舍不卫生,草料、饮水和哺乳母羊的奶头被粪便污染,都可传播此病。在突然变更饲料和羊抵抗力降低的情况下也易诱发本病。
⑵症状:1岁以内的小羔羊表现的症状最为明显。病羊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饮欲增加,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重症者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后下降。主要症状为急剧下痢,排出黏液血便,恶臭,并含有大量卵囊。时见病羊肚胀,被毛脱落,眼和鼻在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贫血迅速消瘦,常发生死亡。死亡率通常在10-25%。急性经过为2-7天,慢性的可延到数周。耐过羊可产生免疫力,不再感染发病。
⑶剖检病变:剖检可见小肠有明显病变,肠道黏膜上有淡白、黄色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大小如粟粒到豌豆大。有时在回肠和结肠有许多白色结节,都是由大配子浓集形成的病灶。尸体消瘦,尸体后躯被稀粪或血粪污染,有恶臭,天暖时还可能含有蛆。
⑷诊断:可应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新鲜羊粪,能发现大量球虫卵囊。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等,可作出诊断。
①预防:应采取隔离、卫生和预防性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a、成年羊是球虫的散播者,最好将羔羊隔离饲养管理。b、羊球虫以孢子化卵囊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一般消毒药很难将其杀死,对圈舍和用具,最好用70-80℃以上热水或热碱水(3%消毒),经常保持圈舍及周围环境的卫生,通风干燥,每天清除粪便,进行堆积生物热消毒。c、也可采取提前使用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②治疗:a、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千克体重第1天为0.2克,以后改为0.1克,连用3-5天,对急性病例有效。c、磺胺与甲氧嘧啶加增效剂:按5:1比例配合,按每天每千克体重0.1克剂量内服,连用两天有治疗效果。d、磺胺喹恶啉:按每千克体重12.5毫克,配成10%溶液灌服,每天2次,连用3-4天。e、氨丙啉:按每天每千克体重20毫克,连用5天。f、鱼石脂20克,乳酸2毫升,水80毫升,配成溶液,内服,每次每只羊5毫升,每天2次。g、硫化二苯胺:每千克体重0.2-0.4克,每天1次,内服,使用3天后间隔1天。

专业养羊:羊食盐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盐富含钠和氯物质,这两种物质都是动物机体必不可少的矿物质,有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在养羊时,我们都会喂食少量的食盐,加快羊的生长。但是如果食盐摄入量过大,会出现食盐中毒的现象,甚至导致羊死亡,那么羊食盐中毒有什么症状?又该如何防治?一起来养殖致富网看看吧。

1、中毒症状

羊在食盐中毒后变现为口渴、食欲减弱或停止进食,瘤胃蠕动消失,胃部胀气,口中流出大量的泡沫,瞳孔扩散或失明,呼吸困难,腹泻,有时还伴有便血。病羊在中毒初期变现为兴奋不安,出现磨牙,肌肉抽搐,开始满目行走或不断的转圈,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为行走困难,后肢无力拖地,到底痉挛,四肢无目的的划动。严重时病羊出现昏迷得状况,最后窒息而死,体温无异常变化,和平常体温一致,发病时间一长可能会出现皮下水肿的症状。

2、预防方法

在喂食食盐时一定要注意量,既不能过少,否则易出现盐饥饿现象,影响羊的食欲和生长发育,但喂食量过大,又会导致羊出现食盐中毒现象。所以这个喂食量的把握什么重要,一般每只成羊每天的食=食盐摄入量在10克左右,而羔羊则在3-5克之间,超过这个剂量,可能会出现中毒问题。在饲料中加食盐时,一定要充分的搅拌均匀,以免应搅拌不均匀,导致某些羊摄入量过多,导致中毒,有有些羊的摄入量过少,影响生长发育。在喂食食盐后,要保证饮水充足,否则羊口渴而影响采食。

3、治疗方法

在发现羊出现食盐中毒症状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停止食盐饲料喂食和控制饮水,再判别是否真的是食盐中毒,待确诊后,要立即提高充足而清洁饮水,饮水时要控制,每次量少,但次数多,加强护理。在中毒初期,给病羊服用黏浆剂及油类泻剂,饮水还是要控制,忌暴饮,以免加重病情,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和维生素,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毒主要是钠和氯矿物质过量,所以为使这两种物质排出,抑制肝肾对其的吸收,在静脉注射同时,可肌肉注射速尿注射液,如果出现病情较重的情况,出现心脏衰竭时,可注射强心剂,出现脱水时则要立即进行补液。

以上是养殖致富网带来的羊食盐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关于羊食盐中毒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想了解更多的,敬请关注养殖致富网。

羊阴道脱的原因 羊阴道脱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羊阴道脱出,病症名,是指阴道壁的一部分或全部从阴门内向外脱出。羊阴道脱是指整个或者部分阴道外翻到阴户外面,导致阴道黏膜发生充血、炎症反应,甚至存在溃疡或者发生坏死,是母羊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产科疾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阴道脱的原因羊阴道脱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

1、发病原因

母羊产前、产后都能够发生该病,其中产后比较容易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病因引起。营养及年龄因素,即妊娠母羊饲养管理水平低下或者年老、体弱,由于体质较差,会造成阴道周围组织以及韧带过于弛缓,从而容易发生该病。妊娠母羊后期由于腹压过大而引起发病,这种情况通常在临产前多见。症状较轻时,只会在阴道入口部存在大小如桃子的脱出物;症状较重时,会脱出长度达到20cm的阴道。另外,妊娠母羊在分娩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发生阴道脱,主要是由于分娩或者出现胎衣不下时用力努责,从而引起发病。此外,母羊发生难产而采取人工助产时,由于操作不当,如胎儿强行被拉出,导致阴道不能够恢复原位,从而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部分阴道脱。通常在产前也就是妊娠后期容易发生,发病母羊饮水、采食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只是在阴门之间存在一个粉红色瘤状物,或者露在阴门外面。初期在病羊卧地时,脱出部分会黏附其他污染物,如土渣、粪渣等,但在其站立或者行走时脱出部分能够自行缩回,且在咳嗽时阴道不断露出、缩回,之后病程后期不容易缩回,且阴道黏膜往往会变得干燥、发生红肿,并伴有努责现象。

全部阴道脱。通常是由部分阴道脱发展而成,或者由于母羊持续努责而导致。发病时,病羊可见圆形、拳头大小的紫红色的阴道脱出,部分可见子宫颈口外悬挂灰白色的条状黏液,且努责明显加重,排尿困难,体温升高,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脉搏增数。全部阴道脱通常无法自行缩回,长时间之后就会存在淤血、发炎、水肿,表面干裂、糜烂,甚至发生坏死。如果母羊产后就出现以上症状,少数可能继发引起子宫脱出。另外,某些母羊要到妊娠末期就会出现发病,叫做习惯性阴道脱。

3、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母羊患有部分阴道脱时,由于站立时脱出部分能够自行复位,且在分娩时随着阴道壁扩张也能够自行消失,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因此当脱出部分较小时无需采取治疗,主要是避免脱出进一步加重或者发生损伤。对于症状较重的病羊,可在阴道周围使用O.l%新洁尔灭(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或者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并在阴道脱出部分涂抹适量的碘甘油溶液或者金霉素软膏。然后将脱出的阴道使用消毒纱布捧住,从脱出基部缓慢推送到骨盆腔内,在基本送完时,可用拳头将其顶进阴道,接着对阴道使用阴门固定器进行压迫,直到固定牢靠。母羊发生全部阴道脱时,可先进行尾部硬膜外麻醉,避免发生应激,可选择使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可持续几个小时,如果需要长时间进行麻醉和止痛(即超过36h)可选择使用赛拉嗪和利多卡因。复位前,要先使用温热的2%明矾水、浓盐水或者低浓度消毒剂仔细清洗脱垂的阴道黏膜,操作要尽可能轻柔,避免肿胀的外阴发生伤裂。清洗干净后,术者一只手的四指并拢将脱出的中间部位顶住,同时用另一手沿着周围向内推压,使其逐渐复位。复位后,可伸入两指进行适当捋顺。如果病羊膀胱明显扩张,还要对其进行轻柔按压,使其完全排空,如有需要可经由皮下插入注射针头来排空尿液。阴道复位,必须进行固定,避免再次发生脱垂。固定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将一根棉线缠绕系在外阴部,缝缀或者使用疝带以及其他固位体装置使其固定,注意要选择使用既能够防止脱垂,且危害性最小的方法。一般来说,早期阶段母羊还没有出现应激时,适宜使用由压捆合股线组成的带状疝带进行固定,疝带需要每天进行检查,并适当调整,保证疝带没有发生移位或者擦伤、割伤组织。为避免再次发生阴道脱,大多数兽医采取在进行硬膜外麻醉后缝合阴唇,一般常选择进行横褥式减张缝合,或者在阴户周围皮下采取荷包缝合。需要注意的是,缝线要进入会阴部皮下,但不能只缝合黏膜,不然会继发感染细菌而使机体在排尿时产生灼烫感。

术后护理。病羊术后要改善饲养管理,保持术部清洁,饲喂富含营养、质地柔软且容易消化的草料。进行适量运动,促使全身组织紧张性增强,防止长时间卧地,适宜将其拴系在前低后高的坡地上,减轻后驱负担,促进恢复。

辅助治疗。发病初期,病羊可内服补中益气散,即取60g陈皮、40g柴胡、45g党参、40g当归、40g白术、60g炙黄芪、60g升麻、45g炙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服用;同时在阴门外使用防风汤,即取10g防风、10g五倍子、10g艾叶、10g蛇床子、10g川椒、10g荆芥、10g白矾,加水煎煮后进行温洗。

加强饲养管理。母羊采取舍饲时,确保饲料品质优良,合理搭配饲草料,含有充足的矿物质,保持机体状态良好,并坚持适量运动,促使子宫肌肉的张力增强,能够有效避免发牛阴道脱或者子宫脱。

羊腐蹄病的病因 羊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腐蹄病的病因羊腐蹄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节瘤拟杆菌是导致该病的病原,其具有较弱的抵抗理化因素的能力,如使用2%的甲醛溶液、1%的高锰酸钾处理15min就能够将其杀死,在60℃温度下经过30min或者煮沸条件下经过1min就会死亡。但是存在于污染的土壤中的病菌能够生存长达10-30天。该菌是绵羊、山羊以及牛蹄的严格寄生菌,从蹄部脱离后无法长时间存活于自然界中。据报道,该菌落入草地后,就算草地湿度非常大,也只能使其存活数天。病羊经过治疗痊愈后,往往会遗留下非常少的损害,该菌能够在其中存活长达数月,这也是导致该病很难彻底消灭的一个主要原因。该菌只能够导致非常小的炎性损害,但其能分泌一种活性极强的蛋白酶,能够使角质消化,从而容易损伤蹄的表面及基层。因此,只有在坏死梭杆菌等细菌的共同作用下,才会造成明显的腐蹄病症状。

一般来说,羊群在湿热多雨的季节或者潮湿低洼的放牧地,放牧过程中容易被竹条、石块、铁钉等尖锐的异物刺伤,或者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发生碰撞、踩伤,通过伤口感染坏死梭杆菌和节瘤拟杆菌,从而引起发病。另外,羊长时间严重拥挤,环境过于潮湿,彼此践踏,都容易损伤蹄部,从而有利于感染细菌。此外,草场潮湿、泥泞且排水不良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一个因素,但如果草场中没有存在病原菌,且羊蹄部没有发生损伤或者被潮湿浸软,不能够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羊出现轻度跛行,通常是一肢患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会出现严重的跛行。如果病羊的两前肢患病,一般会出现爬行;如果两后肢患病,往往会将病肢置于腹下。对蹄部进行检查,开始是蹄冠、蹄匣以及蹄间隙发热、红肿,伴有疼痛,之后发生溃烂,挤压时会流出脓液,并散发恶臭味。如果病羊症状非常严重,甚至会导致蹄部深层组织发生坏死,蹄匣发生脱落,使其往往跪下采食。有时如果病羊继发引起坏死性口炎,还会在唇、鼻、口腔、舌甚至眼部形成结节、水疱,之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如果羔羊断脐后没有进行严格消毒,还可继发引起坏死性脐炎。在个别情况下,还能够继发引起阴唇炎或者肝炎。该病的病程持续较长时间,大部分会持续数十天,甚至数月出现跛行。另外,由于该病会影响采食,导致机体逐渐消瘦。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由于继发感染而导致死亡。

3、防治措施

西医治疗。病羊蹄部病变处可先使用O.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将上面的粪便及其他污物清除干净,接着进行修蹄、矫正、扩创,促使创面充分暴露,然后使用3%的双氧水进行冲洗,确保全部坏死组织被消除干净,再次使用O.l%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冲洗,最后使用注射用生理盐水进行多次冲洗。患处清洗干净后,可涂擦适量的青霉素鱼肝油乳剂,即由5mL注射用水、20万IU青霉素、50mL鱼肝油混合而成,接着填充纱布条,再包裹8-10层消毒纱布,最后包裹裁剪成适当大小的自行车内胎,用于防止污水、粪便再次发生感染,每天换药1次。此外,病羊还要采取对症治疗。如为促使炎症进一步消除,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可肌肉注射10mL添加有160万IU青霉素的注射用生理盐水,每天2次;为解热镇痛,可肌肉注射10mL安痛定,每天2次;为增强食欲,可内服20g人工盐,每天1次。病羊用药经过3天,体温能够恢复正常,食欲也基本恢复,跛行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但停止注射安痛定,经过3天就能够彻底康复。

中医治疗。取70g乌贼骨、100g乳香、100g枯矾、100g龙骨,全部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后敷在病羊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散血、生肌等作用。同时,取200g金银花、80g熟地、60g香附、60g川芎、80g连翘、60g桂枝、80g天丁、60g木通、60g腹毛、60g陈皮、60g泽泻、60g木香、100g防风、60g白芍、80g白芷、400g绿豆、40g甘草,加水煎煮后给病羊灌服或者任其自由饮用,每天2次。以上方剂中的药量看根据病羊大小适当加减。

加强饲养管理。羊群要按照强弱分群管理,控制羊饲养密度,避免其经常打斗而发生踏伤和损伤。一般来说,每只可占有1.0-1.5m2空间,既能够避免过于拥挤,确保其具有适当运动,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其发生该病。饲料中要适时添加充足的矿物质,尤其是要确保钙、磷含量平衡。在雨季进行放牧时,要尽可能在高处方面,不允许在低洼地带放牧,如果能够采取人工打草饲喂最好,且圈舍要铺垫木板。羊蹄部每天都要检查是否存在创伤,如果发现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感染病菌。羊舍垫料适宜每间隔3-5天更换1次,要使用经过阳光曝晒的品质优良的干燥垫料。羊舍及其周围地面可喷洒适量的10%漂白粉液或者10%-20%石灰乳等进行消毒。

羊腐蹄病的症状
患腐蹄病的牛羊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牛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病初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跛行变为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进行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匣和蹄冠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更严重的病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下采食。
有时在绵羊羔引起环死性口炎,可见鼻、唇、舌、口腔甚至眼部发生结节、水泡,以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可以发生坏死性脐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肝炎或阴唇炎。
病程比较缓慢,多数病羊跛行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由于影响采食,病羊逐渐变为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为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
诊断
在常发病地区,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发生部位、坏死组’织的恶臭味)和流行特点,即可作出诊断。在初发病地区,为了进行确诊,可由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用消毒小匙刮取材料,制成涂片,用复红一美蓝染色法染色,进行镜检。
如从口腔病变取材,可用黏膜覆盖物及唾液直接涂片。若无镜检条件,可以将病料放在试管内,保存在25%~30%灭菌的甘油生理盐水中,送往实验室检查。
复红一美蓝染色法:
1、将涂片自然干燥,用20%福尔马林酒精固定l0min。
2、用复红一美蓝溶液染色30s。复红一美蓝溶液的配制方法如下:
碱性复红0.15g
纯酒精20.0ml
结晶石炭酸10.0g
1.25%美蓝蒸馏水溶液200.0ml
2、混合均匀,滤过,保存备用。
3、水洗,镜检。
预防
(一)消除促进发病的各种因素:
1、加强蹄子护理,经常修蹄,避免用尖硬多荆棘的饲料,及时处理蹄子外伤;
2、注意圈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羊群不可过度拥挤;
3、尽量避免或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
(二)当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及时进行全群检查,将病羊全部隔离开进行治疗。对健羊全部用30%硫酸铜或10%福尔马林进行预防性浴蹄。对圈舍要彻底清扫消毒,铲除表层土壤,换成新土。对粪便、坏死组织及污染蓐草彻底进行焚烧处理。
发现腐蹄病羊,要及时隔离治疗。健康羊关在一起或在同一草场放牧。
如果患病羊只较多,应该倒换放牧场和饮水处;选择高燥牧场,改到沙底河道饮水。停止在污染的牧场放牧,至少经过两个月以后再利用。
(三)注射抗腐蹄病疫苗“clovax”。最初注射两次,间隔5~6周。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疫苗效果很好,但只有在最好的管理条件下才能达到100%的效果。
该疫苗亦可用于治疗但其将来的主要作用还是作部分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同良好的管理相结合。由于疫苗昂贵,羊主一般只是用于公羊。
对死羊或屠宰羊,应先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剥皮,待皮、毛干燥以后方可外运。
治疗
首先进行隔离,保持环境干燥。然后根据疾病发展情况,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1、除去患部坏死组织,到出现干净创面时,用食醋、4%醋酸、1%高锰酸钾、3%来苏儿或双氧水冲洗,再用10%硫酸铜或6%福尔马林进行浴蹄。如为大批发生,可每日用10%龙胆紫或松馏油涂抹患部。
2、若脓肿部分未破,应切开排脓,然后用1%高锰酸钾洗涤,再涂搽浓福尔马林,或撒以高锰酸钾粉。
3、除去坏死组织后,涂以10%氯霉素酒精溶液,也可用青霉素水剂(每ml生理盐水含100-200iu)或油乳剂(每ml油含1000iu)局部涂抹。
对于严重的病羊,例如有继发性感染时,在局部用药的同时,应全身用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其中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效果最好。
4、用浸透了2%的福尔马林酒精液纱布塞入蹄叉腐烂处,用药用纱布包扎24小时解出包扎。
5、患重病蹄叉内流脓性分泌物,用高猛酸钾液洗净分泌物,用青霉素粉剂塞蹄叉内用纱布包扎24小时解出包扎。
6、在肉芽形成期,可用1:10土霉素、甘油进行治疗;肉芽过度增生时,可涂用10%卤碱软膏或撒用卤碱粉。为了防止硬物的刺激,可给病蹄包上绷带。
7、用1%的高锰酸钾液,浸泡患处5―10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
8、先洗净蹄腐烂物后,用5%碘酊涂擦,外部在用松馏油涂上。每天一次。
9、中药治疗,可选用桃花散或龙骨散撒布患处。
要治愈羊腐蹄病,根据患病程度,坚持几种方法轮换多次治疗。
桃花散:陈石灰500g,大黄250g先将大黄放入锅内,加水一碗,煮沸10min,再加入陈石灰,搅匀炒干,除去大黄,其余研为细面撒用。有生肌、散血、消肿、定痛之效。
龙骨散:龙骨30g,枯矾30g,乳香24g,乌贼骨15g共研为细末撒用,有止痛、去毒、生肌之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