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日常管理要点


如何科学地养好一塘河蟹?常言说得好“三分养,七分管”。巡塘工作是了解河蟹生长情况最直接和最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每天的巡塘次数最好不低于3~4次,分别在黎明、午后、傍晚或午夜各巡查一次。巡塘时应注意观察:
1.注意蟹情动态,观察河蟹活力情况,是否有病害或其它反常行为;
2.观察河蟹是否蜕壳,蜕壳是否顺利,蜕壳的数量是多是少;
3.查看河蟹的摄食情况,检查饲料流失和消耗状况;
4.检查养殖池塘的阀门是否严密,堤坝有无缺口;
5.注意观察蟹池水位、水质与水色的变化;
6.观察蟹池内的水草与螺蛳的生长情况;
7.注意观察蟹池内的丝状藻类与蓝藻繁殖生长情况;
8.观察河蟹上岸等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
9.注意观察同一蟹池内河蟹个体有无出现大小悬殊的情况;
10.注意查看蟹池内有无敌害生物,并随时消灭掉。
认真做好了河蟹养殖日常巡塘工作,才能及早发现各种问题,并及时加以科学解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河蟹的成活率,达到提高河蟹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关推荐

池塘养殖海参的日常管理要点


日常管理

1.常规监测

坚持早、晚巡池,检查海参的摄食、生长、活动及成活情况;监测水质变化,重点监测水温、盐度、溶解氧这些容易波动的指标,定期测定其他水质指标,如非离子氨、有害重金属离子、化学污染物等,如果本单位不具备测定能力,可以委托有关单位测定。养殖场应配备用于常规水质指标监测的仪器,如盐度计(或比重计)、溶氧仪、水温表等。

2.换水

换水的目的是为了改善水质,换水量的多少应根据水质情况确定,在保证水质良好的前提下,可以少换水。如果是自然纳潮,应尽可能把进水口和排水口设置在养参池相对的两端,以有利于提高水的交换率。换水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池内水质状况不佳、水温较高时可以多换水,否则应少换水,一般日换水量可掌握在10~30%之间;应保证进水的质量,大雨过后,地面径流入海,农药等有害物质带入海中,海水盐度也可能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应暂停换水;水源中有害重金属离子的含量较高时,也应适量少换,或经鳌合处理以后再进入池内。

3.流水养殖

大洋中的海水,受潮汐、海流、波浪、温度、盐度等的影响处于不停的运动中,养参池内的水也不宜处于静止状态,应尽可能实行流水(动水)养殖。流水养殖实际上扩大了池水的养殖容量,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促进腐败物质的氧化和循环,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具备人工提水设施,易于实施流水养殖,可以持续流水,也可以间断流水,一般日流水量可在10~40%之间。

4.水位和水温的调节

在池水水温超过17℃时,养参池水位尽可能加深,减缓光照和气温对水温的影响,尽可能降低水温,以延长海参的生长期,确保海参渡夏安全;冬季在池水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也要尽量加深水位(www.nczfj.Com/),尽可能提高和保持水温,创造海参正常摄食生长的水温条件。在极端水温条件下,提高水位有利于稳定水温,降低外界温度对养殖水温的影响。在适宜水温(10~15℃)条件下,可适当降低水位,以有利于喜光生物和好氧的有益菌群的生长繁殖。

如能利用地下海水水温较低而又稳定的特点,通过注入地下海水将水温调节至海参适宜的范围,夏天酷暑季节降低水温,缩短夏眠时间,冬天严寒季节提高水温,加快生长速度,将会大大提高一年中海参的生长时间,缩短养殖周期,提前达到商品规格。

5.饲料的投喂

要坚持海参饲料来源的多元化,以培育天然饲料为主,必要时适量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如果池内天然饲料能够满足需要,可以不投喂配合饲料。

每日投喂量可按海参体重的1%~10%投喂,每日1次,傍晚投喂。在海参经常大量出没的地方,设置观察点,观察掌握海参的摄食情况,以便及时调节投喂量。

要根据实际摄食情况调节投喂量,一般在下次投喂时,上次投喂的饲料应有少量剩余,如果没有剩余全部吃光,可能饲料不足,应适当增加投喂量;如果剩余很多,可能饲料过多,应适当减少投喂量。

6.光照强度的调节

海参对光线强度改变的反应灵敏,如果光线过强,海参呈回避反应;光线过强,直射池底,还容易使喜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海参喜弱光,常在夜间或光线较弱的白天活跃,摄食和活动明显增强,因此在养殖池内应设置足够的隐蔽物,如石堆、大型海草、海藻等。

7.夏眠管理

池塘水温超过20℃,大个体海参陆续夏眠。夏眠期间,基本停止摄食和活动,代谢水平降低,应急抗病能力减弱,因此管理上特别要加以精心呵护,而不应放松管理。管理的重点是调控环境条件,优化水质,预防病害,确保海参安全夏眠。要注意水温不应长时间超过28℃;要避免水质的急剧变化,夏眠期间正值雨季,应密切关注雨水的进入引起的盐度变化和可能的水质污染。

有的养参池,夏眠期过后大量海参不见了,损失惨重,究其原因是海参夏眠期间放松了管理,环境条件没有控制好,导致海参大量化解死亡。

8.防止雨水大量流入

雨水大量流入会急剧改变池水的盐度,盐度持续过低将会导致海参大量死亡,不可掉以轻心。有的养参池建在沙滩上,雨水的大量渗入,也会改变池水的盐度,应采取防止措施。

9.防止污染物入池

在生产操作中,要严防油污等污物带进池中;在投喂饲料、施用药物时,要严把质量关,不得使用劣质产品、过期产品、冒牌产品,防止违禁化学品、违禁药物入池。

10.边生产边试验

在做好大面积生产管理的同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小试验。如在更换饲料时,或在大型养参池内设置饲料台(点、框),或在小型水体(如水泥池、水族箱等)中进行喂养试验观察,了解海参的摄食情况和效果,有的饲料按照有关标准检验属于合格产品,但海参不爱摄食,甚至有厌食、避食现象,或摄食以后生长缓慢,发生异常;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饲料原料不适或加工质量差引起的,这种情况下饲料的效果也只能通过喂养试验来检验。

在水质发生大的变化时也应进行试验。现在应用的一些水质控制指标,多是在实验室内单因子短时间试验得到的,有一定局限性。有些化学毒物,如分子态氨氮、一些重金属离子等的毒性作用是缓慢的,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试验才能表现出来;随时进行观察试验可以及时察觉水质变化带来的危害。

11.注意养殖过程的异常现象

在海参养殖过程中,有时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成活率过低

有的池塘养殖海参几年以后,根据放苗量计算密度在100头/米2以上,而根据放苗量和池内海参实有数量计算成活率很低,有的甚至不到20%,池内海参数量寥寥无几。分析原因,环境条件不适合,纯沙底,水很瘦,饵料生物很少,又不投喂,饵料明显缺乏;投石太少,池底覆盖面仅10%左右,太阳强光直射池底,海参却无处藏身;鱼类、蟹类等大量繁殖,有些鱼类、蟹类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捕食海参,但在饵料奇缺、处于饥饿状态的情况下,海参苗种和夏眠海参则成了它们的盘中餐。诸多因素导致成活率过低。

(2)生长缓慢

养殖海参多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上市的海参很少,大多数像小老头,个体偏小。这种情况,有的是因为饵料不足,自然饵料没有或很少,又没有投喂配合饲料;有的是因为密度过大,甚至在80头/米2以上,海参生活空间小。在自然海区海参苗经2~3年可长到商品规格200克左右,在人工控温养殖条件下1~2年可长到商品规格。目前,在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条件下,秋天放养的当年苗和次年春天放养的大苗,养殖一年左右应有部分能够达到商品规格,养殖二年应该大部分达到商品规格,否则,应分析生长缓慢的原因。

河蟹塘水韭菜的日常管理


“蟹大小看水草,蟹多少看水草”,大家对水草对于河蟹的重要性就从这一句话中可以提现。水韭菜在养殖后期7-8月的高温期间很重要,主要原因是它高温天气生长活力很强,净水,产氧,调水能力都比较不错,所以深受养殖户的喜欢。但是目前水韭菜在种植过程的问题比较多,什么出芽率低,虫害严重,夹草等一系列问我导致水韭菜没能在兴化区域河蟹塘里保住。本文将重点讲述水韭菜方面原因。
一、介绍:水韭菜学名苦草,俗称面条草、扁担草,是典型的沉水植物,具匍匐茎,叶基生,叶片狭长如带状,叶片长度随水位深浅而有差别,叶片碧绿半透明状,对水质的适应性较强,喜弱碱性水质,耐高温,不耐低温,最适温度20xx备用。
水韭菜种子
四、注意事项:
早期滩面围网,防止螃蟹爬到滩面把水韭菜幼苗破坏,一直到水韭菜幼苗长到10公分时,可以撇开围网。
2、注意防虫(毛蠓幼虫),
沟里的虫子会随滩面上水上到滩面上,及时杀虫。
还有就是水蚯蚓,它主要生活在有腐殖质,腐烂东西,和有机质多的土壤里。建议上水后可以勤用全效底改等氧化底改对有机质氧化。减少水蚯蚓的生长条件进而预防水蚯蚓大量生长危害水韭菜的发芽,造成水韭菜扎根不牢而飘草。
3、五月下旬,高温期螃蟹因为其自身的生理原因或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应激,容易夹草,观察螃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注意饲料投喂足量,因为苗中期上田面的数量不多,时间也比较长,河蟹在田面没有驯食,不会再食路子里吃饲料,所以很多养殖户在一方面投喂量少,很多螃蟹吃不到饲料,进而出现夹草的。可以适量的投喂冻鱼预防螃蟹夹草。建议早起投喂饲料的时候在草区边上撒饲料,饲料量可以大一点,浪费一点饲料也没有太大关系,只要上田面的河蟹能吃到饲料就好,慢慢往食路子上引。
4、六月上旬,水韭菜生长较快要注意控草,不然水韭菜生长过多的话,一个是影响水体流动晚上水韭菜呼吸作用耗氧严重容易缺氧,还有就是水韭菜长出水面叶片容易腐烂从而败坏水质,可以用蟹草肥B型控制或使用割草的方法来控制。
5、水韭菜池塘可以少量搭配轮叶黑藻,同属高温草高温期可与水韭菜形成竞争,防止生长过密,不好投食。

夏季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河蟹生长的水体环境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与发育,从而影响到河蟹产量和经济效益。由于夏季高温容易引起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甚至水草大面积的死亡,再加上天气容易变化引起水体中有机质大量耗氧,从而引发河蟹呼吸缺氧,体质下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严重的塘口甚至造成河蟹的大面积死亡。入夏以来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降水稀少,河蟹的安全度夏已经成为广大河蟹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建湖县水产局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塘口,有针对性开展以夏季高温季节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为重点指导内容的技术服务工作,具体指导措施:
一、加强水草管理。水草管理以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60-70%。水草太多的塘口,开展以人工清除为主的措施,把多余水草清除,力求保证水草的分布为“#”字型,确保通风、透气。水草少的塘口以补栽伊乐藻为主的水生植物,也可适量补种一些水花生、水浮萍。 
二、加强池塘消毒。对河蟹食场进行定期(10—15天)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控制有害病菌的生长。
三、施用EM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全池泼洒,EM菌一般为15天/次,用量为1斤/亩。
四、加强水体增氧。正常情况下在晚上的10点到翌日的6点进行水体增氧,当天气突变时,及时开动增氧机,则将有效地缓解水体中氧气不足的现象,确保水体溶氧充足。
总之,高温河蟹池塘管理措施主要以控制水草、调节水质,确保水质“嫩”、“活”,为河蟹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河蟹顺利地生长和发育。

近期河蟹池管理不可掉以轻心



国庆节前后,正是河蟹陆续上市的季节,河蟹养殖的饲养、捕捞和贮运管理好坏,对提高品质和销售价位起作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殖者必须从各环节严加防控,此期间管理尤为重要。
投饵。饲料投喂要满足蜕壳和积累蟹黄、蟹膏,提高肥满度对蛋白质的需求,动物性饲料应占饲料总量的60%以上,应以海、淡水小杂鱼,螺、蚌、蚬肉及动物内脏、猪血等为主;植物性饲料有豆饼、、麸皮和浸泡的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定量的南瓜丝、土豆片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和浮萍、蔬菜叶等青绿饲料。投喂时间应在午夜为主和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的5%左右,防止过多残饵败坏水质,忌投喂霉变、腐烂的劣质饵料。
调水。水质要求清新、溶氧丰富。换水不必太勤,水位一般稳定在1.5m左右,为了调节水质、预防病害和增加钙质,促进黄壳蟹向青、绿壳蟹过渡,可泼洒一次生石灰液,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40g左右。蟹池中的一些水草已变老甚至枯死,可从其它水域中捞取一些清洁、新鲜的水花生、水葫芦等投入蟹池,使蜕壳蟹更多地生活在水草上,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同时水草也有调节水质的作用。

防病害。优质商品蟹除要求青壳、白肚、黄毛、金爪外,还要求甲壳光洁,螯足、附肢完整,鳃呈乳白色、半透明状,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因此,在管理上要采取积极的病防措施,控制使用药物。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此时池中河蟹个体大,善上岸,腥味重,容易引来周围的老鼠、蛇、鸟类等敌害,因而要加强巡塘,用吓赶、器械、捕捉、药物等途径消除敌害的侵袭,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蟹的肢壳完整。同时要保持防逃设备的完好。

捕捞。根据上市量大小等因素适时捕捞;防止造成超过捕捞季节“蟹过冬,影无踪”的事故;稻田养蟹的收获宜早不宜迟,可在收割水稻前10~15d捕蟹。捕捞可采取徒手捕捉,地笼、罾簖、抄网、丝网等工具张捕,也可采取排水集蟹法捕捉,无任采取何种捕蟹方法,都要特别小心,以免碰伤螯足和附肢。

暂养。捕起的河蟹可在蟹箱、笼或室内短期暂养,方法是将箱、笼放到预先选择好的水较深的河沟、湖泊中,用木、竹桩固定悬吊在水中,要求箱、笼底不靠泥,定期在笼或箱内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和青菜等;室内暂养每天用新鲜水喷洒1~2次即可。长时间暂养可在水泥池或土池中进行,暂养池事先必须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消毒,暂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kg以内,要保持水质清新,温度高时每隔2~3d换一次水,水温低时加深水位至1.5m,暂养期间投喂适量的动植物性饵料。

包装。河蟹可用网袋、蒲包、泡沫箱等作为包装容器,运前蟹的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雌雄分开盛放。如用泡沫箱包装,一般箱的规格(50×40×30)cm,底部铺上一层无毒的新鲜水草或蒲包,蟹要逐只分层平放,每箱装20~25kg,上部放少量湿润的水草后用箱盖压紧,高温时箱内要放一些碎冰。包装材料和运输工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能对河蟹造成直接和间接污染。

运输。短途运输可用自行车、摩托车拖运,远途运输可用火车、汽车,最好用保温车运输。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防高温。运到目的地后,应及时散放于水泥池、水族箱中,不时淋水保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