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鳝重防病


对于任何养殖动物的疾病都就树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采用比较科学的养殖方法其实就是预防疾病的最好办法,否则即使用药不断,也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养殖效果。黄鳝适应能力强,在野生条件下很少发生疾病,但在人工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过大、操作不当、水质变化等诸多原因,常遭受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的侵袭而感染疾病。养鳝要成功,必须抓好种源、水质、消毒、饲料等多方面的工作。

一、选好苗种

很多农户从市场收购野生黄鳝养殖,黄鳝往往出现陆续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这主要是因为捕鳝者捕鳝方法不当且出售之前在家里贮存了一段时间,致使大量黄鳝受伤、中毒,甚至感冒、发烧。应该购买笼捕、徒手捕捉、电捕的黄鳝并做好贮存,或收集天然苗,购回的鳝通过10-15天观察养殖,进行消毒、驯食、驱虫,淘汰弱、残、病鳝后再进行催肥。规模养鳝应引进良种鳝,坚持自繁自养、获得优质鳝苗是养鳝成功的基础。

二、保持良好水质

水质不佳是黄鳝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鳝池腐烂物过多,不采取生物处理也不清池致使水质变坏,给病源体繁殖侵染创造适宜条件。池中有机质过多,产生氨态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致使黄鳝皮肤吸入有害气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天气突变,池中浮游生物大量死亡;长时间不换水,致使PH值发生较大变化,引起黄鳝不适而患病。

新建鳝池投鳝前应加水浸泡或用冰醋酸“脱碱”。黄鳝适宜生活在PH值为7-8的微碱性环境中。长时间养殖,水体易酸性化,需要泼洒生石灰水进行调节。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饵、黄鳝粪便以及鱼药残留物,可采取微生物处理。夏天每3—5天泼洒1次光合细菌,其他季节每隔7天泼洒一次EM菌,可有效吸收氨态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合成有益的微生物,抑制其他病源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净化水质、防病和增产的目的。为了避免水质恶化要经常换水,同时注意换水时水温相差不得超过±3℃,否则易造成黄鳝感冒。水源缺乏的养殖户可把鳝池换出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泼洒光合细菌净化处理后与新鲜水混合使用。

三、做好消毒防病

防病药物选择通过国家GMP验收的专用药物,“鳝宝”系列药物专注于黄鳝养殖,在药物的选取、制剂的处理等方面,充分考虑黄鳝的生理特点,解决了由于鱼药刺激性强、异味重等原因,导致在养殖中引起死亡等弊端。

刚购回的鳝苗,笼捕鳝或从野外收集的鳝苗,入池养殖前应用“鳝宝杀毒先锋”浸泡消毒。养殖过程中经常添喂大蒜素能有效的防治肠炎、赤皮、出血症,以及暴发性传染病等常见病。每10-15天进行1次鳝体消毒,用“鳝宝杀毒先锋”和生石灰交替使用。每月投喂1次“鳝宝烂皮出血散”、“鳝宝病毒清”和多种维生素(连喂3天)。每隔50-60天左右在喂料中添加“鳝宝肠虫清”,防止体内寄生虫。

四、合理饲喂

饲喂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原则,以免造成黄鳝吃食无规律、饥饿、过量进食、不适应饲料口味等现象,导致黄鳝体质下降,诱发疾病。

培育蚯蚓、蝇蛆所用的猪粪等畜禽粪便,一定要加入EM菌进行充分发酵处理。生产出无菌饵料喂鳝,以免带入病菌引起黄鳝感染。投喂蚯蚓、蝇蛆等饵料,喂前须冲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液消毒。黄鳝入池先用蚯蚓、蝇蛆开食,待采食正常后逐步投喂配合饲料,并最终达到动物饵料和配合料各占50%的比例。

相关推荐

深水无土网箱养鳝



深水无土网箱养鳝,一般是在水面宽阔、水位较深的水域中置箱。网箱没水深度为70厘米左右,网箱底部无土,黄鳝完全栖息在箱内水生植物浮排上。其优点是:黄鳝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

一、网箱制作

网箱应制成长方形,面积15平方米~100平方米。网箱长为宽的3倍以上。网箱的总高度为1.5米左右,即没水深度0.5米~0.7米,出水高度0.8米~1米。网箱材料应采用聚乙烯网片,网目0.8毫米~1.2毫米,网箱上下钢绳直径为6毫米。

二、网箱安装

网箱应安装在阳光充足、水质清洁、较安静的水域中。如塘、堰以及水位基本稳定的河、湖和水库等。在套置网箱时,根据水体的深度,灵活确定网箱没水深度和出水高度,一般没水0.5米~0.7米,出水0.8米~1米;其次是要将支起网箱的竹竿插紧,并将网箱四周的钢绳绷紧;然后用4只袋子分别装入25公斤黄泥,压在网箱没水的底角。如果水位太深,网箱底部不能落入池底,可将4只装有黄泥的袋子放入网箱四角附近的水底,用4根长短适宜的绳子分别拉系住网箱的四角,使网箱上下的网片垂直于水面或水底。

三、水草移植

此法养殖的黄鳝,完全栖息并活动在水生植物浮排上。因此,要选择生长快、能形成浮排的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移植和培植水生植物浮排时,最好是在网箱的两端各取1/3的位置,分别培植出厚20厘米~30厘米的浮排,中端留出1/3空白水面。

具体做法是:先在岸上将水草藤蔓一根一根地理顺,并堆积成堆,然后用脚在堆上踩实,再用5股铁叉将堆积的水草藤蔓一块一块地竖立于网箱内。一般每平方米可竖立25公斤左右。

四、鳝种投放

经10天~15天浸泡,待网箱内水草成活后,即可在水温18℃~20℃时,选晴天投放鳝种。鳝种要笼捕野生、体呈黄色、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的,规格为每层30克~40克。投放前用浓度为2%~3%的食盐水浸浴5分钟~8分钟,或用20毫克/升~30毫克/升聚维酮磺浸浴10分钟~15分钟消毒。投放密度应根据网箱内水生植物浮排的面积决定,一般每平方米可投放2公斤~2.5公斤鳝种。

五、驯饲投食

鳝种入箱后2天~3天即可投喂蚯蚓、鲜鱼、小虾、蚌肉等动物性饲料,摄食正常后开始驯饲。驯饲前停食1天,而后将鱼浆、蚌肉或蚯蚓与配合饲料按9∶1的比例搭配使用,然后在4天~5天内逐渐将配合饲料的使用比例提高,最终确定配合饲料的用量在60%~70%,动物性饲料的用量在30%~40%。每100公斤黄鳝日投食量为5公斤~6公斤。最好在傍晚投食,一般都投于水生植物浮排上。

六、日常管理

深水无土网箱养鳝的不足之处是在捞取残食、清除死鳝等方面难度较大。为此,应采用“推排法”进行操作和管理。即将一端的水生植物浮排缓缓推向另一端,使网箱两端的水生植物浮排在一端合并。这样就使网箱的一端出现1/3面积的空白水面,以利操作。如果需要操作另一端时,可将合并的排再缓缓推向另一端。如果需要检查中端,可将合并的排分开,回归原位。这种方法方便整个网箱内轮换检查或进行日常管理。

七、防病治病

此法养鳝,只要严格把好鳝种质量关,定期做好消毒和驱虫工作,一般很少发病。消毒:每20天1次,可用25毫克/升的生石或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箱泼洒;驱虫:每40天一次,可用0.45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箱泼洒。如发生肠炎,可每100公斤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口恶唑拌饵,连喂5天~7天即愈;如发生出血病,可每100公斤黄鳝用2.5克氟呱酸拌饵,连喂5天~6天即愈。

八、安全越冬

因网箱内无泥层,此法养殖的黄鳝不能安全越冬,需在12月上旬以前将其全部出售。如果需要留种或等到春节前后淡季上市,则必须将网箱内的黄鳝在秋末冬初转入专用的越冬池越冬。越冬池的面积按每50公斤黄鳝挖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土池计算,其深度为1米。池挖好后,将原网箱迁置于池内,进土20厘米~30厘米,注水浸泡2天~3天即可投放越冬鳝。黄鳝投放后保持20厘米的水层深度为10天~15天,然后缓缓排干池水。霜冻开始时,在池内铺稻草、茅草等防寒物,确保黄鳝安全越冬。

黄鳝的养殖模式与典型经验-使用竹制鳝巢养鳝



根据黄鳝穴居的习性,湖北省京山县吴曰杰(2000)介绍了竹制鳝巢养鳝的试验。

1.鳝池条件与竹巢制作

(1)鳝池鳝池是12.5米x2米的长方形水泥池。池壁高70厘米,上方砌有倒檐防逃,池底为3厘米厚的混凝土,池水pH为6.5~7。

(2)竹巢制作将旧楠竹据成2米长一段,打通竹的两头竹节,中间是长节的在其一端锯一洞口,是短节的在两节间锯一洞口,使两节各有一洞口。洞口视竹粗细和鳝体而定,但要求适当大一些为好。

(3)竹巢设置使竹巢排在竹竿顺水流方向,每两排竹子相靠而置,洞口方向向相反的两边或都朝上。全池共设5排竹巢,每排间距20厘米左右,每排竹巢下垫长15.5米竹竿2根,一头1根,与竹巢相垂直,竹竿两端用砖1~2块平搁。这样,竹巢下面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流水排污。

2.鳝种放养鳝种于1998年9月市场收购。1999年的鳝种是4月29日至5月6日水田捕捞。放种量为117.2千克。放种时进行体外消毒。

3.试验结果经过20天试验(水温20~24℃),试验池黄鳝为113千克,平时捞起的弱鳝、死鳝6.4千克,总重量比放养数117.2千克增重2.2千克,死亡率为5.5%。对比池放种64.1千克,出池(含死、弱鳝)63.9千克,减少0.2千克,死亡率为9.6%,比试验池高4.1%。

4.经验与体会

(1)竹巢养鳝能减少黄鳝体能消耗,相对生长快。

(2)便于水质管理,排污效果好。

(3)便于观察检查和防治鳝病

(4)提高饲料利用率,有利于科学安排喂养。

(5)起捕方便,减轻体力劳动。



上海地区养鳝法



上海人喜欢吃黄鳝,市场需要量很大,因此,上海地区很重视黄鳝天然资源的保护和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

上海地区的黄鳝池长3米,宽1.5米,半地下式。池底,池壁抹黄砂、水泥,使之不漏水,在距池底50厘米和70厘米池壁上,设两个排水孔,分别做为稳定和排放池水用。池底铺泥土,还铺入一定数量的畜粪和农家堆肥。泥肥之比为8:1,混合后堆放在池中,混合土的厚度约为50厘米,然后加适量水搅和,让混合土在池中充分发酵,促使水生昆虫等孳生,为黄鳝提供穴居条件和鲜活饵料。但混合土中农家肥不宜过多,也不宜迟放,以免投入鳝种后肥料陆续发酵影响水质,一般在鳝种入池前一个月放混合土。

上海地区人工饲养的鳝种,主要靠天然捕捉,少量由亲鳝自行繁殖。放养鳝种的规格一般以每尾50克为最佳,这种规格的幼鳝成活率与增重率最高。饵料丰富时,每平方米可放1.0千克,饵料供应不足,则适当减少。

上海地区人工饲养黄鳝的主要技术经验:

(1)鳝种选择黄鳝体色橙黄的比青灰的生长快。黄鳝要装在鳝篓里,避免太阳照射,并尽快投入池中饲养。

(2)放养要求饲养黄鳝可当年放当年收。关键是要投足饵料和保持良好的水质。在投放鳝种之前,池中间或沿池壁要筑起高6~9厘米的小田埂,水位要略低于田埂,以便黄鳝钻洞穴居。鳝种刚投放的一星期内不必喂食,给它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

(3)水位水质在初春和秋末气温不高时,水深可控制在6厘米左右,夏天控制在12厘米左右,这样,有利于提高水温,水质也较稳定。鳝池内种植一些水生植物,通过它们的光合作用,既净化了水质,又降低了水温。夏季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换水。

(4)投喂饵料尽量多投些鲜活饵料,使黄鳝吃饱吃好,但不宜投喂过多,以免浪费饵料,影响水质。

(5)其它措施夏天可在池的周围种植丝瓜等攀缘植物遮荫降温。冬天黄鳝入洞后,洞口不要堵塞,池水必须排干。严寒期间,可在池上覆盖麦秸防冻。另外,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老鼠等敌害生物危害黄鳝。

黄鳝养殖-休稻养鳝



1、何为“休稻养鳝”?
休稻养鳝即将稻田稍加改造成养鳝土池,专业用于养鳝而停止栽种水稻的一种新型模式。

2、为何要开展“休稻养鳝”?
在以粮为主的粮食紧张时期,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曾大力提倡稻田养鱼,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被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誉为“小粮仓”、“小银行”,为我国的养鱼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近年来,随着粮食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政府及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新方针。同时,随着养鱼业的高速发展,逐步向专业化及密集型、生态型发展。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及时提出了“休稻养鱼”的新思路,并经实践推广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再加之以前开展的稻田养鳝存在着众多的突出矛盾,因此我们建议各位欲开展稻田养鳝的朋友,最好采取“休稻养鳝”。

3、稻田养鳝有哪些突出矛盾?
稻田养鳝既要考虑黄鳝的正常栖息、生长,又要考虑水稻的营养需要及病虫害防治,因而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矛盾。而解决矛盾的方法多数是以放弃一方的最佳效果而得以协调。其主要矛盾有:①排水晒田是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此期间却正是黄鳝的吃食生长旺季。解决方法一般是要么放弃排水晒天,要么放干水让黄鳝放弃吃食生长的黄金时节而入洞“夏眠”。②喷洒农药是稻田养鳝者较难处理的一个矛盾。对黄鳝危害较小的药物其杀虫效果可能又不理想;杀虫效果好的又怕对黄鳝造成危害,思前顾后,往往让稻田养鳝者难于决策。③水稻生长后期,又正是黄鳝的吃食生长旺季,大量投食会使稻田肥度上升,从而导致水稻“疯长”造成倒伏减产;而减少投料又不能获得满意的黄鳝增重量。④水稻收割后,给黄鳝提供遮荫条件的水稻没有了,而此时光照仍然较强,黄鳝钻入洞中躲藏。环境的突变往往使黄鳝的采食量明显下降,从而影响黄鳝生长。

4、“休稻养鳝”有哪些优势?
与稻田养鳝相比,休稻养鳝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能够给黄鳝提供良好的栖息和吃食生长条件,可动用一切资源满足黄鳝生长吃食需要而不必像稻田养鳝一样还要顾及水稻。②停止种植水稻而改建成养鳝土池后,无论是放养密度还是单位产量,都能比稻田养鳝大幅度的增加。③黄鳝生长更快,成活率更高。土池养鳝能够使黄鳝的采食量尽可能达到最大化,因而生长迅速。土池养鳝时,黄鳝栖息较为集中,防治黄鳝的病虫害施药成本低,防治更彻底,鸟、鼠等敌害较易发现和消除,黄鳝存活率更高。④日常管理更加方便。黄鳝饲养于土池内,集中栖息于水草丛中,平时投食及观察均非常方便。⑤捕捞容易。土池养鳝可采用堆草诱捕等简便方式进行捕捞,一般捕尽率可达95%以上。不会损伤鳝体,劳动强度低。而稻田养鳝一般采取挖泥收捕,不仅劳动强度大,且捕尽率不高,一般仅60-80%,尤其是鳝体损伤严重挖断挖死黄鳝多,极大地降低了商品质量,影响养鳝的效益。

第一页 1 2 下一页 最后一页

池塘河沟网箱养鳝试验



黄鳝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有滋补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养黄鳝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高,是一项很好的农村副业。利用现有的养鱼池及河沟进行网箱养鳝,既不影响常规养殖产量,又能将小规格的黄鳝培育成大规格的商品鳝,不占土地,节约建池费用,增加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我市于1999年利用宁界乡3.2hm2养鱼池塘和河沟进行网箱养鳝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条件与方法

1.池塘、河沟情况。池塘面积2hm2,河沟面积1.2hm2,养殖季节平均水深在1.8m以上。池塘、河沟均照常放养鱼种。养殖水体的水质良好,无污染,pH值在6.8左右,溶氧较丰富,其中池塘水的透明度约35cm,河沟水的透明度约50cm。
2.网箱规格。网箱长8m,宽3m,高1m(水上、水下各0.5m)。采用质地好、网目密、网条紧的聚乙烯网片。网目大小视养殖黄鳝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鳝且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
3.网箱设置。在3.2hm2水面中共设置70个网箱,其中池塘内38个,河沟中32个。网箱间距在3m左右。在池塘中,每个网箱用6根毛竹桩固定,河沟因水位变化大,采用浮架式网箱,使箱体随水位的变化而自然升降。黄鳝放养的一周前,将新制作的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使其变得柔软些,以免黄鳝因体表擦伤而患病。每个网箱中各设置l一2个面积lm2左右的食台,食台距水面20cm左右。
4.人工移植水草。在网箱内移植水花生,其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80%左右。这样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利于生长。移植的水花生最好去根洗净,然后放在50g儿的食盐水中浸泡10min左右,以防止蚂蟥等有害生物随草带入箱中。
5.放养(1)鱼种放养。放养鱼种前先用生石灰清塘。干池清塘每千平方米用120kg生石灰,待药性消失后于元月25日放养1200kg鱼种,平均每干平方米60kg。鱼种下池前用40g儿的食盐水浸浴15min。河沟在元月28日直接放养鱼种,共放养260kg,平均每千平方米26.75kg,鱼体消毒同池塘。(2)鳝种放养。放养的鳝种主要是从稻田、沟渠等水域中用鳝笼捕捉的野生苗种,平均体重在35g以上,大的达100g以上。每个网箱中放养的规格尽量一致,以防止互相残食。要求放养的鳝种活泼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具亮泽。鳝种体色有黄、青、红三种,黄色大斑点鳝最好,长得最快;青色鳝次之。70个网箱内先后共计放养黄鳝3040kg,其中池塘中38个网箱内放养鳝种1824kg(每箱平均48kg,每平方米2kg);河沟内32个网箱中共放鳝种1216kg(每箱平均38kg,每平方米1.6kg)。另外,每个网箱中还放养2—3kg泥鳅,利用泥鳅上下游窜习性起到部分增氧作用。泥鳅与黄缮不争食,可清除黄鳝的残饵,还能防止黄鳝因密度大在静水中互相缠绕,减少病害的发生。放养工作从1999年4月15日开始到9月25日结束。每次放养前都用20mg/L的KMnO4或30g/l食盐水对鳝体消毒,浸泡消毒时间根据水温与黄鳝的实际忍受能力确定。用KMnO4一般浸泡20min,食盐水一般5—10min。
6.投饲方法。网箱养黄鳝首先要做好驯食工作。刚放养的黄鳝,应等3—4d后再投饲。开始时投饲量要少,将蚯蚓掺入日后长期使用的常规饲料中,如小麦粉、蚕蛹粉、小杂鱼、螺蛳肉等。一般将几种饲料拌匀后做成条状为好,再将其定时投放到食台上。投喂时间起初是每天日落前1h左右,日投一次;驯食结束后日投2次,即上午9:00增加一次。上午的投饲量占全天的30%左右,具体的日投饲量主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黄鳝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般以每次投喂后2h左右吃完为度。
7.日常饲养管理。一是要做好投饲工作。每个网箱内的鳝种最好是同一天放养的,最多不要超过2d,否则会造成驯食困难。驯食成功后,按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原则投饲。二是要有专人负责饲养管理,4月一10月底的主要生长期,应每日早晚2次巡视网箱,检查网衣是否破损,网眼有否堵塞。经常观察黄鳝的活动和吃食情况,大雨过后要根据水位状况调整池塘中网箱的入水深度。汛期更要注意防止被大水冲来的树枝、杂物等将网箱划破,引起逃鳝。三是要定期清除网箱中的污物,及时捞出死鳝,定期洗刷网箱,以保证箱内外的水体交换。已经枯死的水花生要及时捞出并换上新的,及时清除食台上的残饵,以免其腐烂变质而影响水质。
8.病害防治。野生黄鳝很少发生病害,但在人工高密度饲养情况下,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易发生病害,所以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贯彻“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方针。在1999年的养鳝试验中,少数网箱的主要病害是轻微的出血、烂尾、肠炎和蚂蟥病,由于采取了预防措施,发现病害后又能及时治疗,使病害得到了控制。预防鳝病,除应选择好的鳝种和放养时对鳝体进行消毒外,5—9月份每半个月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挂袋,每箱挂2个袋,每袋放药150g;另外在饲料中加入“鱼康达”或“痢特灵”投喂,每半个月一次,连投3d。一旦发生病害,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因池塘中水交换慢,故可直接用药物对网箱水体进行消毒。而河沟中由于水体流动,在网箱中泼洒药物时,需事先用塑料薄膜或彩条布等将网箱包围好,使水体暂时不能交换,然后按药浴浓度对箱内水体进行消毒,消毒时间视黄鳝的忍受能力而灵活掌握。

二、试验结果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饲养,到2000年元月30日常规放养池鱼和网箱饲养的黄鳝全部上市。经统计核算,3.2hm2的池塘、河沟及其网箱共产成鱼、黄鳝13345.6kg,总产值269648元,实现总利润164258元。其中成鱼产量9120kg,产值58368元,获利32278元,成鱼的产量和产值比未养黄鳝的1998年均有增加。而70个网箱共产黄鳝4225.6kg,产值211280元,去除养殖成本,获利131980元,投入产出比为1:2.7。其中池塘内38个网箱共产黄鳝2644.8kg,平均每箱72kg,每平方米达3kg;河沟内32个网箱共产黄鳝1580.8kg,平均每箱49.4kg,每平方米达2.1kg。从试验结果看,在河沟和池塘中用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沟塘的成鱼产量,而且可以提高成鱼产量。更主要的是黄鳝产值高,充分利用水体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池塘和河沟的养殖经济效益。

三、小结
1.从试验结果看,在池塘、河沟内设置网箱养黄鳝,不但不影响原有的成鱼产量,而且能增加产量,原因是黄缮的残饵和排泄物能起到一的肥水作用,可提高“肥水鱼”的产量。另一方面,沟塘内养“肥水鱼”能净化水质,对黄鳝的生长有利。利用现有沟塘开展网箱养鳝,不需要投资专门建池,却能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
2.本试验池塘网箱于4月份放养鳝种,其增肉倍数为1.45;而河沟网箱于6月上旬才放养鳝种,增肉倍数仅1.3。4月份放养的鳝种平均体重为200g,到11月底平均体重达0.4kg。由此可见,放养时间越早,鳝种规格大,产量和经济效益越高。 
3.试验网箱都是敞口式,虽未发生逃鳝现象,但为了有效地做好防逃工作,今后尚需改进,即应在网箱上口的四周制作一个10-15cm宽的倒檐。
4.利用灯光诱蛾,可部分解决鳝的动物性饵料。5-10月份在网箱上方距水面10cm处挂1盏10W的节能灯,以引虫落水让鳝直接吞食。为增加诱虫效果可在其上方装一盏100W的白炽灯。
5.黄鳝最喜食的饵料是蚯蚓,进行大规模网箱养鳝,应配置蚯蚓培育场地,选用大平2号和赤子爱胜蚯蚓等优良品种,以解决适口的高质量饵料。

长体鳝


中文名称 长体鳝
拉丁名称 Thrysoidea macrura(Bleeker)
英文名称 slender giant moray,giant slender mo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鳝科
拉丁科名 Muraenidae
中文属名 长体鳝属
拉丁属名 Thyrsoidea Kaup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35.6~46.5倍,为体宽52~64.2倍,为头与躯干部长2.1~2.6倍;为头长10.8~12.2倍;头长为吻长7.5~12.6倍,为眼径17.6~24.4倍,为眼间隔9.5~14.6倍。尾部长为头与躯干部长1.4~1.5倍。
体特别延长,躯干部圆柱形,尾部较侧扁。头中大,锥形。吻短,圆钝。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呈短管状,位于吻端两侧下方,接近上唇;后鼻孔微具皮瓣,位于眼前缘上侧方。呈小圆孔状。眼小,圆形。眼间隔宽阔,较平坦。口大,口裂伸达眼的远后方,口裂长几为头长的1/3。上下颌约等长。牙尖锐,侧扁;上颌牙2行,内行牙较大,8~10个;下颌牙2行,前方内行牙较大,4~6个;前颌骨具6~8个大犬牙,排列成弧形牙丛;犁骨齿1行,犬牙状;两颌及犁骨前方牙可倒伏。舌附于口底。鳃孔窄小,斜形。肛门位于体前部2/5处或稍前方。

体完全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续,埋于皮下。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前上方;臀鳍起点位于肛门后方。无胸鳍。尾鳍较发达,尖长。

体棕灰色,尾部后方褐色。背鳍臀鳍边缘和尾鳍均黑色。

纹裸胸鳝


中文名称 网纹裸胸鳝
拉丁名称 Gymnothorax reticularis Bloch
英文名称 Net moray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鳗鲡目
拉丁目名 Anguilliformes
中文科名 海鳝科
拉丁科名 Muraenidae
中文属名 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 Gymnothorax
分布类别 海水
形态特征 体长为体高16~24倍,为体宽22~30倍,为头与躯干部长1.4~2.2倍,为头长6.2~7.5倍。头长为吻长5.8~7.9倍,为眼径12.6~14.8倍,为眼间隔6.4~9.2倍,为口裂长2.9~3.1倍
体中长,较侧扁,尾部长略大于头与躯干部长。头中大,锥形。眼小而圆,被半透明的皮膜。眼间隔宽,隆起。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短管状,近吻端;后鼻孔较大,无皮瓣或短管,位于眼前缘上方。口大,前位,口裂伸达眼的后方,口裂长几为头长1/3。上下颌约等长,或上颌稍突出。牙尖锐,侧扁;上下颌牙一行,前方牙的前后缘具锯齿,后方牙锯齿不明显;前颌骨齿一行,与上颌牙同形,中间具1~3个大犬牙,可以倒伏;犁骨牙一行,较小。舌附于口底。鳃孔窄小,裂缝状。肛门位于体中部稍前方。

体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孔不明显。

背鳍起点在鳃孔的前上方。臀鳍起点在肛门后方。背鳍、臀鳍和尾鳍较发达,相连续。无胸鳍。

体淡白色,由头部至尾端具15-22条绿褐色横带,有时呈断续现象。体背侧方横带之间和头部均散布不规则绿褐色斑点,腹面无斑点。

黄鳝鳝苗来源-捕捞天然鳝苗



捕捞天然鳝苗进行种苗培育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它节约成本,减少生产开支,是容易在广大农村推广的方法之一。

在长江中游地区,每年5~9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此时,自然界中的亲鳝在水田、水沟等环境中产卵。刚孵出的鳝苗体为黑色,具有相对聚集成团的习性。捕捞天然鳝苗的关键是寻找黄鳝的天然产卵场,当发现鳝苗孵出后,应立即进行捕捞,若发现亲鳝将成团的小苗吸入口中时,不要惊动,待亲鳝吐出小苗时再捕捞。若发现成团的小苗绞成一团,或四处散开,说明水质环境恶化,应迅速捕捞至新水中,有时黄鳝会将小苗吸入口腔后转移水域,但不会转移太远,应跟踪捕捞。鳝苗入池后,可人为地在鳝苗池内放养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水葫芦的发达根须为鳝苗创造了一个栖息钻空穿游的良好环境,可加速鳝苗的生长。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方法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本所水池、水沟放养水葫芦引诱鳝苗,捞苗前先在地面铺一密网布(筛绢),用捞海将水葫芦捕到网布上,使藏于水葫芦根须中的鳝苗就自行钻出到网布上。另一种方法是,6月中旬,利用鳝喜食水蚯蚓的特性,在池塘水池靠岸处建一些水土埂,土埂由一半土、一半牛粪拌和而成,这样便长出很多水蚯蚓,自然繁殖的鳝苗会钻入土埂中吃水蚯蚓,这时可用筛绢小捞海捞取鳝苗。


细斑裸胸鳝


中文名称细斑裸胸鳝

拉丁名称Gymnothorax fimbriatus (Bennett)

英文名称Dark spotted moray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鲱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Clupeomorpha

中文目名鳗鲡目

拉丁目名Anguilliformes

中文亚目名鳗鲡亚目

拉丁亚目名Anguilloidei

中文科名海鳝科

拉丁科名Muraenidae

中文属名裸胸鳝属

拉丁属名Gymnothorax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形态特征
头与躯干合长稍长于尾部长。两颌齿锥形,稍侧扁,各1行。前上颌骨中央有3个可倒的大锥形牙,下颌骨前方有2-3个大锥形牙,犁骨齿细小,1行。无胸鳍和腹鳍。体上散布有小于眼径的黑褐色斑点,尾部斑点常连成横斑纹。

生活习性
暖水性鱼类。生活于珊瑚礁区浅海。海(水)生。

利用网箱育鳅养鳝的方法



在水质良好的池塘设置网箱育鳅养鳝,泥鳅上下游窜有利于增氧,并能防止黄鳝相互缠绕发生死亡。这种养殖模式管理方便,见效快,效益高。

1.环境条件。

要求池塘水质无污染,水位稳定,水深保证在1米以上,面积1亩~20亩均可。

2.网箱设置。

选择网眼密的聚乙烯网片制作网箱。网目大小以不跑鳝、鳅且利于网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原则。单箱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规格一般为长5米~7米,宽2米~3米,高1.5米~2米。网箱沿池边用竹竿固定,箱口高出水面0.5米~0.6米,箱与箱之间相距1.5米,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面积的10%。放养苗种前7天~10天,将新网箱放在水中浸泡,让网衣表面附着一层藻类生物膜,以免擦伤鳝体。将经曝晒或消毒处理的泥土投入网箱,厚约0.2米,以便鳝、鳅冬季潜入泥土中越冬。在箱内移栽水花生,覆盖面占网箱面积的70%~80%。

3.种苗放养。

池塘在放鳝养鳅前按常规养殖要求放养苗种。鳝、鳅4月~11月均可放养,鳝种规格为20克/尾左右,同一网箱的黄鳝尽量规格整齐,以免互相残食。尽量提早放养,以利于提高出箱规格。每平方米网箱放养规格为25克的黄鳝2千克、泥鳅0.5千克;或者放养规格为50克的黄鳝3千克~4千克、泥鳅1千克。放养苗种前3天~5天,箱内水花生及水体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鳝、鳅苗种消毒可用10ppm的亚甲基蓝水溶液浸泡10分钟~15分钟或用20ppm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5分钟~10分钟,也可以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泡3分钟~5分钟。

4.饲料投喂。

以小鱼、小虾、蚯蚓、蝇蛆、蚕蛹、猪血以及动物内脏等鲜活饲料为佳。泥鳅饲料可通过培肥水质解决一部分,并需要适当投喂。开始投喂量要少,以后逐步增加。每天喂两次,上午8时~9时喂一次,下午5时~6时喂一次。养殖期间日投喂量一般为鳝、鳅总体重的8%~10%,饲料要新鲜,质量要相对稳定。每10平方米网箱设1个~2个食台,食台距水面0.2米,饲料应投在食台上。

5.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检查箱体,防逃、防鼠、防盗、防汛,及时除去箱内生长过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长出箱外致使鳝、鳅逃逸。11月以后,箱中没有设泥土层的,可以将水花生加厚到0.3米,然后用重物压沉,让鳝、鳅潜伏其中越冬。

中国渔业报/2007年/9月/10日/第005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