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养殖户水库围栏培育1龄蟹种技术


水库围栏培育1龄蟹种是利用水库特有的大水面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与大水体集约化养殖方式相结合的一项培育蟹种新技术,与池塘培育蟹种相比具有规格大、品质优良、性成熟比例低的优点,发展前景广阔。
1、围栏水域的选择
水域是进行围栏培育蟹种最基本的条件,不同的水域蟹种的生长速度、育成规格、饱满程度、性成熟率以及成活率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水域的选择十分重要。根据幼蟹的生物学特性,水域环境应符合以下条件:①水面开阔,水质良好,pH值7.5~8.5,溶氧5mg/L以上,有微流水;②水面比较平静,风浪较小,远离入口和航道,来往船只少,环境安静;③长期水深保持在0.8~1.0m,水位落差小;④水底平坦,以软沙壤为佳,淤泥要少;⑤水生植物丰富,以轮叶黑藻、菹草、马来眼子菜为主,水草覆盖率达到70%以上,以便幼蟹栖息、隐蔽、摄食和脱壳;⑥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为主,小型鱼类和虾类资源相对丰富。
2、蟹种围栏设施建设
2.1围栏建设要求
围栏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培育蟹种的成败,因此,围栏的建设要求牢固,防逃性能要好,同时还要经济实用。
2.2围栏形状
围栏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型、正方形或长方形,为了便于施工和生产管理,我们选择建设正方形围栏。但是为了防逃,围栏的四个角设计成圆弧形,以防止逃蟹。
2.3围栏结构
围网材料采用密目聚乙烯网布,网目为1.5~2.0mm,上端露出水面0.5m,加缝0.2m的钙塑板,下端缝制石龙,埋入泥中,围网的高度以常年平均水深为依据,围网制成后,围绕既定的养殖区,每隔2~3.0m插入一根毛竹作桩,将网布固定于毛竹上,四角再打桩固定,即可建成培育蟹种围栏。
3、幼蟹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3.1清除敌害
天然水域围成的围网区内往往有乌鳢、鳜鱼、鲶鱼和蛙类等凶猛肉食性鱼类,影响蟹种的生长、摄食、脱壳和栖息,它们往往摄食正处于脱壳期的幼蟹,严重地影响了蟹种的成活率。因此在放种前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用7.5mg/L的巴豆或者用20xx就可以养成100g/只的成蟹。因此,作为为大水面培育大规格的1龄蟹种,为防止蟹种规格过大和性早熟,应尽量缩短幼蟹的生长期,推迟购入幼蟹的时间,最好在6月中下旬购入V期幼蟹进行投放。
4.3投放规格与放养量
幼蟹的放养规格和放养量与养殖模式、饲养管理水平和要求达到的1龄蟹种的规格和产量差系密切,为满足水库围栏养蟹需要的大规格优质蟹种的要求,最好选择投放V期幼蟹,投放规格为5000只/kg,投放密度为4500只/亩。
4.4投放方法
幼蟹投放前要进行药物消毒,具体做法为采用广谱抗菌新药蟹宁,将其配置成浓度为1~2ppm的水溶液,运到的幼蟹首先进行药浴,时间为5分钟。消毒后的幼蟹选择蟹种围栏中水草和饵料丰盛处,连同包装袋一同沉入水中浸泡2~3分钟,冲去泡沫,取出放置5分钟后,再放入水中浸泡2~3分钟,待幼蟹吸足水分后再打开包装,让幼蟹自行爬入水草中。
5、饲养管理
5.1饵料投喂
5.1.1饵料河蟹为杂食性动物,喜食水草和商品饲料,但更偏爱动物性饲料。其植物性饵料主要有天然的各类水草、菜饼、豆饼、玉米、小麦、土豆、南瓜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小鱼、小虾、螺、蚬、蚌等,也可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我们主要以天然的水草和螺蛳为主,同时前期辅助性地投喂部分小鱼和玉米、麦子等。
5.1.2投喂技术由于幼蟹的活动能力相对成蟹要弱,特别是刚投放的幼蟹经过长途运输,体质较弱,因此前期幼蟹的投喂要采取定点投喂与分散投喂相结合的方法;每天傍晚投喂一次,日饵量为蟹种重量的3%~6%,以次日上午基本吃完为原则,在投喂小鱼时,前期要将小鱼剁碎,后期将其切成两段投喂,螺蛳要砸碎:投喂小麦、玉米等谷物时事先煮熟或者充分浸泡再进行投喂。为控制蟹种营养的过分积累,防止其性早熟,在经过一个月的投喂后,便停止人工投喂,让其自行摄食围栏内的天然饵料。
5.2日常管理
蟹种的日常管理要认真细致,坚持做好四查、四勤、四定和四防工作。
5.2.1四查四查是查蟹种的摄食情况,查水质、查生长、查防逃设施。在围栏养殖河蟹工作中,防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幼蟹的投放初期更应注意防逃工作,每周检查一次围网,发现漏洞应立即修补,在暴雨、大风及汛期更应日夜巡查,必要时加高和加固拦网设施。
5.2.2四勤勤除杂草、勤巡塘、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勤做工作记录。
5.2.3四定日常投饵要坚持四定的原则,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5.2.4四防防敌害生物侵袭、防水质恶化、防蟹种逃逸、防止偷盗行为,特别是要防止敌害生物的危害,经常检查围栏区内有无水老鼠、青蛙、水蛇等对河蟹危害较大的天敌进入,一但发现要马上消灭。
5.3水质管理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水草茂盛、微碱性水域中。大水面围栏养蟹使得蟹种围栏和外荡水体经常保持了微流水状态,因此水质条件有充分的保证,但要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要经常检查食场,不断捞除残饵、烂草和死亡的幼蟹,防止疾病蔓延和败坏水质,经常清理围网内的杂物和浮沫,以防堵塞网目,影响围栏内外的水体交换。
5.4幼蟹脱壳期的管理
在幼蟹的集中脱壳期要保持环境安静,禁止使用机动船,巡视时要尽量减少响动,以免惊扰幼蟹脱壳。禁止打捞围栏区的水草,保证河蟹有优良的脱壳环境;同时还要增投优质饲料,增加未脱壳和已脱壳幼蟹的能量,以趋向集中脱壳;还要适当泼洒生石灰,用量为每次每亩10~15kg,以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同时改善水质。
5.5病害防治
由于水库自然环境优良,天然生物饵料丰富;另一方面从围栏的选址、蟹种的选购、菌种投放的方法和密度、饲料的投喂、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和管理等方面都严格把关;同时每一个月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0~15kg/亩,不但能预防蟹病,还可以补充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以利于蟹种的生长。因此,水库围栏培育蟹种基本上可以杜绝蟹病的发生。
6、蟹种的捕捞
当年投放的幼蟹生长至9月底平均规格可以达到10g左右,10月份就可以进行捕捞。一般采用地笼进行捕捞,在围栏区内投放多条地笼,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各收获一次,捕出的蟹种可马上销售,也可以进行暂养。暂养最好用土池,暂养密度为500kg/亩。对于建在成蟹养殖大围栏内,为养殖成蟹直接配套的蟹种可以不用捕捞,待来年5月份,大围栏内水草生长起来后再进行捕捞,或直接拆除蟹种围栏,让其自行进入大围栏内即可。

相关推荐

箱培育1龄、2龄鳙鱼种


(1)用网箱培育1龄鳙鱼种采用二级饲养法。第一级饲养,网箱网目为1 cm。在5月底至6月初,将体长4-4.8 cm的夏花放入,经45-60天时间可养成体长12-13 cm的鱼种。第二级网箱网目为2.5-3.0cm.在7月中将一级箱鱼种(体长12- 13 cm)放入,经3-4个月培育,可饲养出19 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采用二级网箱培育鱼种的好处是:一是有利交换水体、促进鱼的生长;二是网目增大可减少藻类及附着物的堵塞,也可减少清洗网箱的次数;三是网目大,箱体成本也相对减少,可节省费用。采用二级网箱培育鱼种,可以充分利用5-10月份鱼类生长最佳时期,当年育成50 g以上大规格鱼种,有利于第2年养殖成商品鱼。

(2)用网箱培育2龄鱼种鱼种进箱时间一般在10月份以后。放养密度:富营养水域放养5080尾/m',较差水域放养30- 50尾/m2,每箱应搭配10%吃食性鱼类。2龄鱼种饲养到第2年 6-7月份出箱,每尾可达100^250 g.

池塘养殖大闸蟹之培育优质蟹种新技术



1、控制放养时间。近年来,绝大部分的人工繁殖蟹苗出池时间都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用这部分蟹苗培育一龄蟹种,由于放养时间过早,生长时期过长,通常蟹种的出池规格都在20克/只以上,且有相当一部分蟹种性腺发育成熟。培育一龄优质蟹种,应用5月份出池的繁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长江口天然蟹苗发苗时间通常在5月上中旬至6月上旬,这些蟹苗培育蟹种最好,应充分利用。
2、控制放养密度。一般情况下蟹苗放养密度过大,蟹种生长速度缓慢,出池规格越小。培育一龄优质蟹种,每亩蟹池可放养蟹苗0.3~0.5千克,必要时还可以多放。只要蟹苗质量好,饲养管理得法,不仅蟹种出池规格可以达到要求,而且回捕率可达10%以上。
3、控制饲料质量。优质蟹种的培育,首先应通过施足基肥,栽好水草,培育基础饵料来满足蟹种摄食需要。同时根据蟹种生长速度和基础饵料状况,适时适量投喂。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按在池蟹体重的4%~6%统筹安排。生长后期,为了促进蟹种体内营养物质的积累,增强体质安全越冬,可以适量投喂一些动物性饵料。
4、调节池水水质。在控制蟹苗放养密度和控制投喂量的情况下,搞好水质管理十分重要。一是调节好培育池的水位。放养初期,为提高水温、培养好基础饵料,水深保持在0.5米左右即可。以后逐步将水位增加到0.8~1米,并保持水位相对稳定。二是调节好水质。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水质清新活爽。三是搞好水动态管理。根据天气、水质变化以及蟹种吃食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7~9月份高温季节,定期冲水或换水,通常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定期泼洒生石灰水,调节水质。
5、调种池塘水草。栽种水草以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蕹菜等为好。水草移栽要求在蟹苗下塘前20~30天栽好,平时加强管理,及时补栽,确保水草覆盖面积始终占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满足蟹种隐蔽和摄食需要。
6、调整管理措施。各项管理措施一定要到位。蟹种池要有完整的防逃设施,严防蟹种逃逸。平时通过换水、控料等措施,促进蟹苗、蟹种蜕壳基本保持一致,避免相互干扰。大批蟹蜕壳后,多投喂一些优质饲料,同时做好蟹病预防和治疗工作。
通过上述方法,保证蟹种培育有适当的单产水平,每亩蟹种产量达到80~120千克;适当的出池规格,每千克80~160只;适当的出池时间,12月中下旬起捕。

草鱼1龄鱼种的培育


草鱼1龄鱼种培育就是把全长2. 5~3 cm的夏花鱼种培育成 12-30 cm的1龄鱼种,在培育过程中,无论采取何种养殖方式,都要精养细管,培育成肥满优良的1龄鱼种,为养成商品鱼奠定基础。

1.饵料的投喂

1龄草鱼抢食凶、食量大、消化力差,生长快的草鱼往往会因暴食而患肠炎死亡。所以,对草鱼的投饵要控制食量,喂细喂匀。草鱼的投喂方法除每天投喂1次豆渣或其它麦麸料外,还要每天辅助投喂浮萍或嫩水(旱)草等青饲料,平均每天每万尾鱼种投精饲料10-15 kg,青饲料50^60 kg草鱼的配合饵料,在8. 2 cm以前,饵料蛋白含量应在400%-45%10 cm以后,草鱼食性转为摄食嫩水生植物,饵料蛋白含量可减少为30%左右。投喂部分幼嫩青饲料能弥补配合饵料的维生素不足。草鱼的饵料系数为1. 3^- 1.5,外加青饲料系数为8-10。

混养模式

为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增加鱼种的单位产量,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鱼类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对水质、饲料的不同要求,进行混养来达到这一目标。

以1龄草鱼为主的塘中可以混养鲢、鲤夏花。如单养1龄草鱼种,往往池水过肥,对小草鱼生长不利,搭配混养鲢后,因鲢吃浮游植物,使水质清新再搭配混养鲤则起清扫食场的作用,有效控制小草鱼的暴食,减少疾病。但草鱼要先放5-10天,待吃食正常,再搭配其它规格比草鱼小的品种。一般亩放草鱼夏花5000-6000尾,混养鲢或鳙夏花3 000尾、鲫5000尾.

以下几种混养模式,都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各地养殖场可参考。

以1龄大规格草鱼和团头鲂为主的混养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养殖成本低,产量高,收益大收益好

大闸蟹养殖之蟹种培育控与促技术



蟹种培育,关键是控制好规格。生产上需要培育成规格为每只重5~10克的“扣子蟹”。因此,在蟹种培育过程中,要采取控制和促长技术。
控制:控制阶段一般在9月10日前,要使蟹种的规格控制在每公斤3000只左右。这段时间以投喂青绿饲料为主,即投喂苦草、浮萍、水花生等,投喂量占蟹体重的50%左右。精饲料一般每周喂1~2次。
促长:促长阶段一般在9月上旬~12月中旬,要使幼蟹通过3次蜕壳,规格由每公斤3000只长至每公斤100~200只。这一阶段要正常投精料,人工饵料以少量小杂鱼加小麦、大麦、米糠、南瓜配合投喂,日投喂量占蟹体重的3%~5%,应在傍晚投喂。每次蜕壳前,要增加投喂动物性饲料或添加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同时投喂水草,日投喂量占蟹体重的20%~30%。
管理:一、给蟹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蟹种生活的环境。二、种养结合,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三、高温阶段必须控制水温,提高水位,防止产生小绿蟹。四、合理选择和投喂饵料,严格分阶段控制或促长。五、促进蟹种集中同步蜕壳,保护软壳蟹。六、控制水质,既要防止幼蟹性早熟,又要防止产生懒蟹。七、坚持巡塘检查蟹种活动、摄食、生长等情况,注意防逃。

太湖大闸蟹养殖之幼蟹、蟹种的培育设施



(一)土池
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600平方米~3000平方米。面积小,精养程度高,可获较高的单产,其缺点是水质易变化。面积大,水质较稳定,但难以管理。选择池埂宽、无渗漏、保水力强、东西向、长方形,坡比为1:3~1:4,有进、排水系统,水深1m~1.2m的浅水池塘,沿池埂的四周浅水区种植茭白、茨菇、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池埂上用砖、玻璃钢、钙塑板、聚乙稀网布建成防逃设施,高50cm,飞檐20xx保持在40cm~50cm,田埂和滩池埂内侧四周开挖50cm深、60cm宽的水沟。田埂和滩地埂上建防逃设施。埋入土中10cm,高出地面50cm,飞檐20cm,每隔2m用一根竹杆撑住并固定上纲绳,进出口处安装防逃网。
(四)网箱
用0.2mm单丝织成目大10mm~15mm的聚乙烯网布,制成4m×2m×1m带盖网箱。上口边缘一侧开口,用铁夹或细绳扎紧,便于投饲和观察。箱内每平方米投入1.5kg~2.0kg轮叶黑藻或菹草、水花生等。网箱设置在离岸边较远、水深1.2m左右的池塘、河道、湖泊内。箱高1m,其中40cm在水中,呈交叉形棋盘式排列。箱距2m~3m,行距4m~5m,箱可移动,可随水位高低升降。
(五)网围
面积600平方米~3500平方米。网围结构由墙网、底敷网、石笼、毛竹桩等组成。

河蟹养殖户培育蟹种的关键要控制好规格



培育蟹种关键要控制好规格。规格过大,性早熟蟹比例大,影响养殖成活率;规格过小,养成的商品蟹偏小,价格低,影响养殖经济效益。要育成只重5~10克规格的扣子蟹,培育过程中必须采取控制和促进生长的技术措施。在9月10日以前,应采取措施控制蟹种生长,将蟹种规格控制在每公斤3000只左右。饲料以苦草、浮萍、水花生等青饲料为主,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50%左右,根据蟹的生长情况适当投喂精饲料,一般每周喂1~2次。9月上旬至12月中旬,要促进蟹种生长,保证幼蟹通过3次蜕壳,规格由每公斤3000只增加至每公斤100~200只。期间正常投喂精饲料,用少量小杂鱼加小麦、大麦、米糠、南瓜配合投喂,日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3%~5%,傍晚投喂。每次蜕壳高峰来临前,增加投喂动物性饲料或投喂添加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同时投喂水草,日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20%~30%。培育期间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为蟹种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生长要求的环境条件。(2)种养结合,建立一个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3)高温期间控制水温,提高水位,防止产生小绿蟹。(4)合理选择和投喂饲料,严格分阶段控制和促进蟹种生长。(5)促进蟹种集中同步蜕壳,保护软壳蟹。(6)控制水质和促进平衡,既要防止幼蟹性早熟,又要防止产生懒蟹。(7)坚持巡塘观察蟹种活动、摄食、生长情况,注意防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培育一龄蟹种的池塘有哪些要求?



蟹种池由一级池(又称仔蟹培育池或发塘池)和二级池(又称一龄蟹种池或扣蟹池,或采用稻田)组合而成。蟹种池的有如下建设要求:
(1)形状、面积与水深
池塘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面积2亩~4亩,包括2个池塘:即一级池和二级池。一、二级池之间由一低埂相隔(埂高0.9m,埂宽1m),其比例为1:7。以4亩为例:一级池0.5亩,池深1m,水深0.4m~0.8m,池塘坡度2:1。二级池3.5亩,四周为一环沟,沟宽3m,深1.5m,水深十廿的蟹沟,沟宽和沟深均为15cm;池塘坡度为2:1。
如采用稻田,则在稻田四周离田埂1.5m~2m处开挖环沟,环沟宽1m,深0.7m,其挖出泥土将周围田埂加宽、加高。一般田埂宽0.5m,高0.6m。根据田块大小在田中开挖廿的蟹沟,规格同前。
进水口在一级池一侧,在二级池设出水口,与进水口呈对角线排列。进、出水口均安置防逃网。
(2)防逃设施
在惊蛰后,用聚乙烯网片(4目/cm2)将池塘四周围起,网底部埋入土内10cm,网高1m~1.1m,以防止青蛙、蟾蜍、克氏螯虾等敌害生物爬入蟹池内。
在聚乙烯网片内侧(相隔1m~2m)用铝皮或塑料薄膜作为防逃墙,防逃墙高0.5m~0.6m,埋入土中0.1m,并稍向池内侧倾斜,其内侧光滑,无支撑物。防逃墙拐角处呈圆弧形。一、二级池之间的池埂用塑料薄膜作为临时防逃墙。安置方法:先以木桩为支柱,以铅丝或塑料绳为骨架,用双层薄膜对折后,二个下端合并压入泥中0.1m,上端架在铅丝或塑料绳上,要求薄膜绷紧、平直。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防控懒蟹的形成



在蟹种放养前期,由于池塘环境、水温、水质因子的变化,蟹会栖居洞穴里或水草丛中,不肯出来活动和觅食,体色深黑,甲壳硬,生长缓慢,慢慢的就成了“懒蟹”。
 
一水体溶氧量太低:
 
河蟹要求每升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当每升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时,河蟹会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建议使用:氨基肥肽+碧水硅藻旺肥水培藻,稳定水体,提高溶氧。
 
二是养殖水位变动频繁:
 
养殖水位时高时低,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徙,只得长期居于洞中。建议前期少量换水,保持水位稳定。
 
三、池中缺乏水草、附着物:
 
河蟹有攀附和隐居的习性,在有水草、芦苇的池塘,白天和夜间均能观察到有大量的仔幼蟹攀附在水草、芦苇,甚至竹筒、草袋上等处觅食和玩耍。如果水中缺少这些附着物,就会有部分河蟹离水上岸,使之穴居的机会增多,产生懒蟹的机会便增加了。建议前期合理种植水草。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
 
河蟹养殖过程中投喂饵料不均匀,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建议:饵料投喂充足,做到均匀投喂,可使用维康高稳vc+维康乳(3~5亩)全池泼洒,増强体质,补充营养与能量。
 
五、水质变化:
 
1.前期使用过多无机肥料(尿素、磷肥),使氨氮、亚硝酸盐增加,影响摄食出现懒蟹。建议:碧水源+攻底亚硝净;
 
2.ph:水体碱度过高,影响摄食活动,形成懒蟹。建议:氨基金解霸(或解毒王)+生态活水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0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