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养殖中后期危险水色的防控技术


黄鳝养到中后期,在水质的管理与养护上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中后期不用追肥,因为有大量的有机物沉于塘底是种植水草很好的肥料。其实不然。水草、藻类对营养的需求有其特殊的个性,除氮、磷、钾外,还要补充一些必须的微量元素。中后期塘底的有机质除了耗氧腐败底质外,对水草、藻类的营养作用不大,所以不能单纯依靠它作为促进水草、藻类生长的营养。下面列举一些中后期容易发生并对养鳝、养鱼造成危害的几种危险水色供大家识别,并就这类水质提供一些改良的经验和办法供大家参考运用。

酱红色、黑褐色:这种水中含大量的原生动物和赤潮生物(鞭毛藻、裸甲藻等),主要原因是投料不科学,管理失常,中后期残饵及粪便增多,改底排污不及时,用药不科学缺技巧,导致水体中悬浮有机物的增加,水质富营养化。赤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并抑制有益藻类的生长。这些赤潮生物分泌的麻痹神经的毒素,很容易造成养殖对象中毒并死亡。这种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有腥臭味。养殖对象食欲不振,活力明显减弱。这种水质如处理不及时得当,肯定会引发严重的病害,如中毒症、肝肿大、肝坏死等。

浓绿浑浊(又称蓝绿或暗绿水色):这种水色的表面有时会产生一些漂浮物,水体中存在大量的悬浮颗粒,水面呈现油污状,水质浓浊、色死、粘滑,泡沫拖尾难消失,这说明有害藻类的浓度大,并开始死亡。下风处泡沫堆积的表面有明显污物粘附,并伴有腥臭味,增氧机打起的水为暗绿或暗蓝绿色。这种水质中的黄鳝减料明显,活力减弱、鳝体瘦弱,如不及时得到妥善的改良处理,同样会导致如前所述的疾病危害。

酱红色、黑褐色、浓绿浑浊水处理对策:排换水250px左右,泼洒百安威或绿康露(每瓶2~3亩.米),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泼洒解毒超爽,中午10点左右按4亩泼洒新生态1包+藻健康1包,傍晚时泼洒六控底健康+粒粒神,3~4天后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稳定水质。

暗黄色:这种水色是以甲藻为优势种群的水体。这是由于池中存积的有机物被有害生物分解,底质酸化、pH值下降所引起。这种水是致病水质。

白浊色(又称乳白色):水中有害微生物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纤毛虫过剩繁殖,藻类被浮游动物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较多,这种水质属致病性的水体。

暗黄色、白浊水处理对策:用百安威或绿康露(1瓶2~3亩)泼洒,傍晚用纳米氧(1瓶3~4亩),第二天上午进3~125px的含藻新水,按6~8亩将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王1瓶+清源2瓶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

青苔、泥皮、丝状藻:造成青苔在鳝池中蔓延的主要原因有:①水位较浅和光照较强,导致青苔暴发。②水源中有较多的青苔。鳝池进水时,水源中的青苔随水流进入池塘并大量繁衍。③大量施肥。养殖户发现水草长势不够理想或发现已有青苔发生,采用大量施无机肥或农家肥的方式进行肥水,施肥后青苔生长加快,直至全池泛滥。④过量投喂。黄鳝养殖过程中投喂饲料过多,剩余饲料沉积在池底,发酵后引起青苔孳生。⑤清塘不彻底。若上一年池塘发生过青苔危害,第二年养殖前又未清塘或晒塘,则青苔发生率很高。此外,防止鳝病时乱用药物造成水质污染,过量施用碳酸氢铵、磷肥和未经发酵的有机肥使鳝池生态受到破坏,或在移植水草时将青苔带入鳝池,均会造成青苔泛滥。
青苔大量发生后,由于池塘中有大量的水草需要保护,因此常用的硫酸铜及含除草剂类药物的使用受到限制,人工捞除往往又会加快青苔扩散,因此青苔的控制应重在预防。常见的预防措施有:①种植水草和放养鳝苗前干塘曝晒1~2周;②清塘时每亩鳝池用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③消毒清塘5天后,务必用黑金神和粉剂活菌王进行生物净化,不仅消除养殖隐患,同时还消除青苔和泥皮;④种植水草时水体施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适度肥水,防止青苔发生;⑤合理投喂,防止饲料过剩,饲料必须保持新鲜。
对策:按5亩.米用黑金神1包+粉剂活菌王1包+藻健康2包浸泡1晚于第2天上午泼洒,第3天上午按6亩.米用酵素钙肥1包+六抗培藻膏1桶尽快肥起水色。

黄泥色(俗称泥浊):源于塘底老化,底泥中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底泥丧失应有的生物活性,遇到天气变化就容易“泥浊,且极其难调。养殖户大多采取聚合氯化铝、硫酸铝钾等化学净水剂处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只能使泥浊水的处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即:泥浊—聚合氯化铝等—泥浊—聚合氯化铝等。近两年来养殖形势在全国来说一年更比一年难,与有些养殖户不理性的用药,导致养殖环境恶化不无关系。
对策:泥浊水质要耐心地渐进处理:引进250px左右的含藻水源;按8~10亩.米将特力钙1包+六抗培藻膏1桶+清源2瓶混合浸泡1个小时于晴天上午9点全池泼洒。待培起水色后,再用黑金神+藻健康追肥以稳定水相。
一旦遇到泥浊水确实难调或无法调好时,要有平和的心态,按照解毒和养护的思路顺势而为,同样可以养殖成功:每10~15天1次,将粒粒神和解毒超爽错开使用增加底氧或解毒,2小时后按每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特力钙1包+降解灵2包养护水质。

分层水:有水体表层呈带状或云团状水色不同的分层;有水体上层水浓下层水清分层;有水体表面洁净,但中下层水很混浊,这些分层水质容易导致溶氧分层、pH值分层、盐度分层。主要是因气候恶劣.底质恶化,气压低,水面张力大,水体上下层交换能力差.底质变坏,微生态循环受阻,用药施肥不当生态循环被破坏所引起。
对策:如气压低或阴雨天前后,按3亩泼洒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1瓶破坏水面张力,促进恢复水体上下层的生态循环;天晴时按6~8亩用量将六抗培藻膏1桶+新活菌王1瓶+清源1瓶浸泡混合泼洒可有效解决水体分层的问题。

油膜水:
起因:水质恶化,底部恶化产生大量有毒物质;大量浮游生物死亡,尤其是藻类的大量死亡,在下风口水面形成一层油膜;过量投喂鲜活饵料、劣质饲料;形成残饵等物质漂浮在水面上;水草腐烂、霉变产生的烂叶、烂根;岸边垃圾等漂浮在水中与水中悬浮物构成一道混合膜。
对策:巡塘时,把烂草、垃圾等漂浮物打捞干净;排换水5~10公分,按3~4亩用六控底健康1包+得立康1包改良底部,消除有毒物质,第二天上午用解毒超爽,3小时后按8~10亩用六抗培藻膏1桶+黑金神1包修复水色,强壮水草,净化底质。

相关推荐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如何强化河蟹养殖中后期质量管理
经对示范户塘口服务,周边乡镇养殖情况调查,以及市场销售情况了解来看,今年的河蟹与去年相比,规格却要小上许多,硬度也不是太好,价格一般。而规格大、品质好的河蟹不但售价高,且好卖,但数量和比例却不是很多。
原因分析:一是由于今年不少养殖户增加了放养密度,蟹种投放量由以前的800只/亩,普遍增加到了1000只/亩左右,密度虽然增加了,但在放养条件、生态环境、增氧设施、饲料投喂等方面却没有改变多少,从而影响了河蟹的生长;二是天气因素。今年上半年气温较低,而且不稳定,尤其是5、6月份(水产动物最适生长期)雨水较多,光照少,水中溶氧不足,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吃食与生长;三是病害因素。今年河蟹“水瘪子病”呈不断上升势头。为防病、治病,许多塘口用药较多,影响了河蟹的生长。
根据目前不少示范户塘口河蟹规格比往年偏小的情况,要增加河蟹的上市规格,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投喂精料,加强营养,增加体重;二是调节水质,即使河蟹开始转塘,水质变混浊,也要增加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使水体有一定的水色,保证溶氧充足;三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四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五是勤巡塘,观察河蟹活动与吃食情况,对投饲质量和数量做及时调整。

河蟹养殖中后期如何解决水草上脏的问题



河蟹养殖一般在五月中下旬以后,我们要求水质开始慢慢的清爽,不能像前期水质那样肥,一般透明度要保持在30-40公分。如果水质不能保持清爽,养殖中后期水草会出现生长缓慢,水草自净能力变弱,从而导致水草上脏的问题。
一般水草上脏有三种情况:
1)由于养殖中后期池塘的投饲量增加,残饵碎屑增多,不断积累在水草的叶面上,而水体又是静止状态,久而久之就不容易脱落。养殖中后期天气突变以及其他情况,会导致池塘中出现倒藻情况,而大部分养殖户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点,藻类死亡后会沉积在水草的叶面上,从而导致水草脏。还有一个是前期水质浑浊,水草在晚上呼吸作用强,会吸附大量的悬浮颗粒。
如果是这种情况,第一天使用绿百多池底清道夫(6亩/袋)或水底双改颗粒(6亩/袋)底改产品彻底改善底质,第二天使用绿百多黑金刚(1亩/袋)或蟹安神(1亩/袋)化水全池泼洒,然后连续使用两次绿百多草洁浊水净(2-3亩/瓶)对水草叶面的脏物进行分解,同时配合使用绿百多旺草长根粒粒肥(3亩/袋)+蟹草皇(2-3亩/瓶)为水草提供足够营养,促进水草生长,可有效改善水草脏的问题。
2)水草上长有许多类似青苔的绒状物。这种情况一般是比较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是在杀灭这些绒状物的同时会对水草有一定影响。一般可使用一些表面活性剂类产品,但是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要控制好用药量。杀灭以后,还是要注意使用绿百多旺草长根粒粒肥(3亩/袋)+蟹草皇(2-3亩/瓶)为水草提供足够营养,促进水草生长,可有效改善水草脏的问题。
3)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如果两种情况都有,可先使用表面活性剂类产品将其杀灭,然后第一天使用绿百多池底清道夫(6亩/袋)或水底双改颗粒(6亩/袋)底改产品彻底改善底质,第二天使用绿百多黑金刚(1亩/袋)或蟹安神(1亩/袋)化水全池泼洒,然后连续使用两次绿百多草洁浊水净(2-3亩/瓶)对水草叶面的脏物进行分解,同时配合使用绿百多旺草长根粒粒肥(3亩/袋)+蟹草皇(2-3亩/瓶)为水草提供足够营养,促进水草生长,可有效改善水草脏的问题。

河蟹中后期气温逐渐下降 加强养殖管理措施



盛夏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河蟹生长较为适宜,也是河蟹促肥增量的关键时期,如何调控好水质,营造好生态环境,科学投喂,控制好病虫害,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为此,抓好河蟹后期管理至关重要,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水质调控。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好水质。蟹池水质一般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因此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今年高温过后,特别是近期雨水较多,且天气气温变化较大,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水草下沉,腐烂死亡,恶化底质,导致水质变坏,致使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河蟹后期生长,为此,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1)定期注换新水(雨水较多要排水),一般7~10天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适中”的原则,一般控制在1-1.2m。
(2)科学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调节好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硫化氢、氨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二、水草管理。
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池中水草不足,人工投入少量消毒后的水草供河蟹摄食,并为其提供栖息、蜕壳场所,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
三、病害预防。
病虫预防是河蟹中后期管理的关键,病虫害控制的好坏是减少后期因病“趴塘”减产减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为了确保河蟹增重育肥直至上市,减少危害,建议在9月中旬之前,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灭纤毛虫,相隔1~2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水体,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危害。
四、科学投饵,促肥增重。
高温过后,是河蟹最后的脱壳、增重育肥期,河蟹的摄食强度大,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饲料营养直接决定了河蟹的品质和丰满度。因此,在做好生态环境维护的基础上,要科学合理投饵,以满足河蟹增重育肥、快速生长的需求,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目的。
中后期河蟹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饲料占60%,植物约占40%,日投饵量为蟹总体重8%-10%,以投饵后2小时吃完为准,达到催肥增重加大规格的目的。
五、预防“秋老虎”
虽然立秋已过,还是要多看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以便及时做出预防,防止温度冷热剧变应激,尤其是脱壳期前后;同时,增强底部溶氧并维持良好的水色以及藻相都可以减少应激的危害。
六、加强防逃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河蟹一旦成熟就会上岸,养殖户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要提前做好塘埂渗漏的检查,防逃设施的维护,及时检修,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加强夜间巡查,防止偷盗。
七、适时捕获上市
养殖户要根据市场行情与河蟹养殖情况,适时抓捕上市,俗话说:“会养殖还要会卖”。养殖户不仅河蟹要养殖的好,还要抓住行情,尽量在高价时卖出也是关键。

黄鳝越冬养殖常见问题及防控方法介绍



黄鳝为何要越冬养殖?

1.做苗种:由于黄鳝养殖用的都是野生苗,大家都集中在5~6月份放苗,造成价格高,苗种参差不齐,加上天气原因,风险非常大。然而改用秋苗来养殖,价格相对便宜,天气比较稳定,苗种成活率高,养殖周期长,产量相对也较高。

2.等价格:行情是影响很多黄鳝要越冬的重要因素,养殖户都希望来年黄鳝有个好价钱。

3.养殖管理不善:造成损苗或是长速慢,没有产量,不愿意出售。

黄鳝越冬时出现的严重问题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发现,黄鳝在越冬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死亡,要么在腊月时出现问题(尤其是结冰天气),要么在来年4月份分箱时,上草发病非常严重,黄鳝将损失一半甚至全军覆没。

原因分析以及防控方法:

第一.最为重要是观念问题:黄鳝停食前很多养殖户都能做到细心养殖,一有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但往往停食后,很多养殖户认为不投喂了水质就不会变差,自然不用护水、护底和护草,尤其是漫长的冬、春季,越到后面越是松懈,导致问题日积月累,最终爆发。所以,改变冬季不管理的观念是黄鳝成功越冬的首要条件。

第二.定位好到底是做当年鳝鱼还是隔子:有些养殖户没有分清楚,前期猛攻,后面价格不行又不想卖,结果喂狠的鳝鱼是很难过冬的。

第三.注重增强黄鳝体质:平时投喂的都是高蛋白的蚯蚓、鲜鱼、饲料等,容易造成黄鳝的肝脏和肠胃负荷过重,在冬季不能出售的情况下,由于黄鳝体质太差,应对不了环境的变化而造成死亡。因此,养殖户平常就要根据情况,适时交错投喂如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促长灵、健长灵、金多维、酶解多糖、清源等保健营养品,养护黄鳝的肝脏和肠胃,增强其体质。

第四.水草和水质的维护:冬季水花生基本都已枯萎,而黄鳝还要在水花生中栖息,若水花生太少,黄鳝没有良好的栖息场所,加上网箱里残渣烂饵等腐败产生毒素,黄鳝最后有可能落入网箱底部因中毒缺氧导致死亡。因此,在越冬时应适时使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或特力钙)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并及时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或粒粒神)除臭,分解网箱底部的腐败物,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的产生,以免黄鳝中毒。同时我们还可泼洒一些营养药,如金多维、酶解多糖、金肽康、保肝促长灵等,黄鳝可以依赖已退化的鳃和皮肤来吸收这些营养,从而可以增强黄鳝的体质,防抗环境变化带来的应激。

第五.在水面结冰时期:要尽快除掉网箱中的冰块,以免黄鳝缺氧,同时也可以减少化冰时的低温对黄鳝造成冻伤。

第六.来年2月份以后的管理:要加大频率使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或粒粒神)及解毒超爽(或净水王),避免水花生腐烂而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3月份以后,除了注重网箱的维护外,在水温达到10℃以上时,要考虑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等提高水质肥度,保持清新的水质。4月份后,水温已经上来,开始恢复投饲,这时候千万不能喂多,要循序渐进,慢慢把饵料加起来,同时内服健长灵、活性蒜宝、金多维、酶解多糖、清源等进行修复肠胃,帮助消化,还要加大六控底健康+得立康(或粒粒神)、净水王、新菌克的用量,以防腐败菌的滋生。待天气稳定后,尽快除掉网箱中腐烂的水花生或分箱。分箱时可使用解毒超爽+应激宁或护苗露等防抗应激。需注意的是,分箱应尽量在5月初完成,否则黄鳝产卵时动箱会造成大量的死亡。分好箱后就进入正常的养殖阶段。

如有疑问或更多养殖难题,请致电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湖北仙桃、洪湖片区业务经理罗荣和。欢迎您的咨询!


妙用产品解决黄鳝养殖池塘水色难题



底质腐败导致水发红

庆丰林老板:有4亩鳝鱼池,80口网箱,由于青苔大量死亡后底质腐败导致水发红。处理方法:用六控底健康、得立康、粒粒神各1包连改两次底,第三天用解毒超爽2瓶解毒,再用黑金神1包+活菌王(粉剂)1包+藻健康2包+降解灵2包。五天后回访,水有透明度,呈黄褐色,当时天气较好,建议又用六抗培藻膏(5公斤)+肥水王1包+绿藻源2包泼洒。过几天电话回访,水色转好,呈黄绿色,非常好看,而且鳝鱼吃食正常。
鳝鱼池水发红

鳝鱼池起一层“黄面子”

马口周老板:有一口4.5亩鳝鱼池,插80口网箱,六月中旬鳝鱼池起了一层“黄面子”,像铁锈一般,差不多快把池塘封住。建议:用生石灰75斤+纳米氧2瓶对着“黄面子”(死亡的甲藻)泼。过两天周老板高兴地
打电话来说,“黄面子”少了很多,水也变得活爽!

以上实例由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湖北仙桃、洪湖技术专员李垒垒提供

控制河蟹养殖中后期水草过多十分重要



俗话说:蟹多少,看水草。这说明水草的种植与保护对于养殖河蟹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蟹池中水草也不能过多,在养蟹中后期蟹池中水草过多,易导致水质恶化,人工割除时又极易造成躲藏在水草中的软壳蟹和将要脱壳的蟹死亡,且费工费时。所以控制河蟹养殖中后期水草过多就显得十分重要。
造成河蟹养殖中后期蟹池中水草过多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养蟹户担心水草长不起来,盲目加大水草种植量;二是养蟹户过分爱护水草,本来河蟹可以吃掉过多水草,但养蟹户护草心切,加投大量的精饲料、冰鲜鱼,导致水草疯长。
防止蟹池中水草过多,一是适量种草,二是水草生长旺盛季节,少投精饲料,让河蟹吃掉部分水草,三是养殖前期发现水草疯长要及时刈割。如果河蟹养殖中后期蟹池中出现水草过多的情况,可采用人工捞除水草,放养一定数量的草鱼。
水草过多的养蟹池塘放养部分草鱼种,不仅可以控制水草疯长,而且还可收获部分商品鱼;同时放养部分鲢鳙鱼夏花滤食浮游生物,可净化水质。需要注意的是,放养草鱼的时间、苗种规格、数量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草吃光。

泥鳅养殖池塘甲藻的危害及防控技术



赣榆地区的泥鳅养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池塘有机质特丰富,硬度大多高于400,所以许多养殖塘水体多以甲藻为优势种。

泥鳅塘内甲藻过多会引起如下几种症状:

1、甲藻过多的泥鳅塘一直伴随有水肿病,水肿病前期并发肝胆综合症。

2、气泡病反反复复的发生,气泡病治好后,隔几天又出现了。

3、会发生“一点红”疾病,每天不断有死鳅从塘底泛上来。

所以,泥鳅养殖过程中,甲藻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控制甲藻过量繁殖的方法有:

1、甲藻大量繁殖时,立即换水,改变池塘的水温,抑制甲藻的繁殖。

2、全塘均匀泼洒“多能酸素”1L/亩,2个小时后再泼洒“三联噬菌皇”进行分解或用裸藻精杀灭。第二天全塘泼皮洒芽孢杆菌+增氧剂+矿物质底改。三天后,全池泼洒渔用磷肥(2~3斤/亩),增加水体内磷的比例。

黄鳝超高密度控温养殖技术


黄鳝超高密度控温养殖技术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主要弥补网箱养殖和普通无土流水养殖的不足,其优点在于:面积小(0.45~2平方米);水位浅(5~18厘米);密度大(每平方米放种苗2.5~7.5千克);产量高(每平方米产出50千克左右)。现将其技术要领介绍如下,供黄鳝养殖爱好者参考。

一、池址选择

养殖场选择建址要求周边无污染源,地势平坦并有充足、清洁的水源条件,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供电持续有保障,交通便利,如果能将废弃的甲鱼养殖温棚加以改造,既可简化建池难度,又节省了养殖成本。

二、建池设计

选择一块地势平坦、地基扎实的场地,池场面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应在100平方米左右,池场设计为长方形。四周用砖砌实,高70~80厘米,池底用砖和水泥抹平,长方形池场两头砌成高2米左右的圆拱形,然后将池塘纵向用砖砌成若干个面积为1平方米左右,高为30厘米的小池子,每个小池子可用水产专用防水涂料粉刷,既能防止池子渗水,清洁方便,又能使细菌失去寄生场所。每两行池子共一排水管和进水管,排水管用两通的塑料管弯头,弯头口朝上安装在池底的一角,进水管直径为3厘米的塑料管,整体与蓄水池相连,在进水管通过每一池子的初始位置开一出水小孔,在温控大棚的顶头砌一个3~4米、1~1.5米的蓄水池并配备一个抽水泵和一个水位升降接角器,在蓄水池底或池中设计安装一个加温炉(可自行设计)在每个池子中放一块面积0.7平方米,厚度为2厘米的泡沫板,池中进水处不要让泡沫覆盖,让水直接流入池中,温室用木条、竹竿、泡沫、塑料薄膜覆盖。

三、鳝种放养

1.选种。最佳时机为3月底至4月底,7月上旬至9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以笼捕的鳝苗为最优,凡有外伤感染,肛门红肿,头肿大,粘液脱落的鳝种应坚决剔除,鳝苗体色以深黄大斑为好。特别注意下雨前后3天时间不宜收购鳝种,农田大量喷施农药、化肥时不能收种。

2.消毒。将已收购的鳝苗放入装有等温水的铁皮箱中,每箱装黄鳝25千克左右,加水以覆盖黄鳝12厘米为宜,向箱中加入50毫升的黄鳝保护神;将收回的黄鳝,再次等温换水,将免疫王30~50克溶入铁皮箱中,20分钟后发现黄鳝精神萎靡、痉挛,有浮头不下沉等现象时应立刻清理。每隔20分钟清理一次,持续1~2小时后按大小规格放入池中。

3.密度。经过严格选种消毒后的鳝苗应放在水深为5~8厘米池中,每小时每平方米保证有30千克的水流量。由于在选种消毒时要剔除部分黄鳝,所以在放养密度上应超过计划放种的20%,鳝苗入池后经10~15天,才趋于稳定。

4,再次消毒。鳝种入池后3天应坚持药物处理,以防细菌、病毒感染和生理机能失调。第一、二天用免疫王每池2~3克,停水3小时;第三天用黄鳝保护神每池5~10克泼洒,停水3小时。

5.投饵驯饲。待黄鳝入池后的第二天开始驯饲,方法是将蚯蚓或鲜鱼(绞碎)按黄鳝体重的0.5%~1%投放在池中的注水处,以便让黄鳝沿水流寻味而来,没有吃完的饵料应捞出,如果7天后仍不开口吃食,应向池中泼撒保肝宁和速食净。正常摄食:15天后,即可开始加入粉状的配合饲料,鲜鱼与配合饲料比为20∶1,以后逐渐增大配合饲料的比例。待15~20天后,配合饲料基本上可代替鲜鱼。投喂时间以每天早上6~7点、下午5~6点为宜,投喂总量为黄鳝体重的3%~6%。

四、日常管理

“养鱼先养水”。高密度控温养殖,水与温度的管理尤为重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是衡量水质的基本条件,黄鳝的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6%。鳝鱼吃剩的饵料应尽快捞出,以免污染水体,若饵料吃完后仍有少量黄鳝还在投饵处巡游,说明投饵量过少应适当增大投饵量。要注意观察注排水情况,注排水要均衡流畅,严禁蓄水池断水,待黄鳝正常吃食后要及时驱杀寄生虫卵,同时拌入肠炎平、利胃散,调整胃肠功能增进食欲。每隔半月或天气骤变应及时用免疫王泼洒一次,养殖全过程使用保肝宁、免疫王来提高鳝体的抗病能力和解毒排毒能力,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及时清除残饵和粪便以防水质污染腐败,水温一般控制在25~28℃。夏季温度过高应及时向蓄水池中加注深井水,冬季应注意加温和保暖。病害防治方面与其它养殖模式相同。

蛋鸡腹泻的防控


每年季节交替气候多变时,鸡因受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导致机体体质和抵抗力下降,易发大肠杆菌病、肠道型感冒、肠道型新城疫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引发的鸡腹泻病,其原因及防治方法如下:

球虫病

多呈隐性感染,初期可见红粪、料粪、西红柿样粪便,后期易与大肠杆菌病及肠道各种厌氧菌病混感形成肠毒综合症,可见粪便呈红色、黄色、浅绿色及料粪同时存在,后期严重水泻、下痢。剖检初期可见肠道壁增厚,有细小出血点,内有红色内容物,后期发展为肠毒综合症后,可见肠道壁有厚有薄,厚的表面有麸皮样物质,薄的透明发黑,内有黑色、红色、黄色内容物。

防治

治疗本病主要以磺胺喹恶啉钠、盐酸氨丙啉、妥曲珠利为主,根据情况配合肠炎药物黄连素等。

肠道型感冒

前期表现为呼噜、咳嗽,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5%~30%,个别鸡精神沉郁、排水样或绿色便;后期呼吸道症状减轻、采食量回升,大群鸡开始排白色牛奶样或水样粪便,严重的可见黄、绿、红三色水样便。

前期剖检可见腺胃乳头水肿,全身脂肪出血,肌胃壁出血,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肠道增厚出血,内有绿便,卵巢坏死、充血;后期可见肠道变薄透明,内有黄色、绿色麸皮样物质,卵巢坏死。

防治

第一疗程用黄芪多糖+抗病毒药物+退烧解热药物上午饮水,头孢噻肟钠下午饮水,清瘟败毒散和鱼肝油拌料连用5~7天;第二个疗程用抗病毒药物上午饮水,双黄连口服液下午饮水,禽菌灵和鱼肝油混合拌料,连用5~7天。恢复后,定期在料中加入禽菌灵,长期加入微生态制剂预防腹泻病的反复。

肠道型新城疫

前期有呼吸道症状,呼噜有啰音,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5%~30%,部分鸡精神沉郁,普遍排绿色粪便,后期常伴有呼吸道症状,排黄色稀粪,严重的白痢、水泻。一般新城疫比感冒呼吸道症状时间长,剖检可见腺胃乳头明显出血,肠道淋巴滤泡肿胀出血,肠道壁增厚、出血,内有黄绿色物质,严重肠道壁变薄、内有水样物。

防治

紧急接种,对肠道型新城疫治愈率较低。第一个疗程用生物制剂+黄芪多糖上午饮水,阿莫西林下午饮水,用清瘟败毒散+白头翁散+鱼肝油拌料;第二个疗程用生物制剂上午饮水,喹诺酮类药物下午饮水,用禽菌灵+鱼肝油拌料,恢复期定期在料中加入禽菌灵。

大肠杆菌病

初期多表现为排浅绿色稀便、白痢较多,后期严重的呈水泻,病鸡尾部、背部、翅部羽毛变脏,有时可见尾部玷污白色、浅绿色粪便,多在病毒病后期继发感染,单独暴发少见。一般剖检都带有包心、包肝、卵黄性腹膜炎,主要病变在肠道,肠黏膜增厚,内有黄色、浅绿色内容物,后期肠黏膜变薄透明,内有水样、麸皮样物质。

防治

一般在治疗病毒病同时注意预防大肠杆菌病,用禽菌灵或清瘟败毒散配合鱼肝油拌料,连用5~7天;治疗可用喹诺酮类药物,饮水连用3~5天。

应激综合症

由于气温突变、突然惊吓、疫苗接种、饲养管理不当(如密度过大、舍内空气污浊、饲喂方式、光照程序骤变等)各种应激导致,发病快,以水泻为主,伴有料粪。

防治

经常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和维生素C增加抗应激能力,长期在料内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改善肠道环境。

规模养殖猪疫病的防控措施


随着我国养猪规模逐渐的向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发展,猪场的疫情防控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猪场的疫情防治和控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猪的产量和质量,为社会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动物产品。本文主要对猪场疫病的防控措施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希望本次研究能够对猪场的疫情防控有一定的帮助。

一、优化饲养环境

1.保持事宜的猪圈温度

温度是猪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猪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将猪圈的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于哺乳期的仔猪其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8℃左右,因此,在冬季养猪过程中要做好仔猪的保暖工作,可以使用地暖保温或者小环境升温的方式进行仔猪保温。保育猪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6℃左右,在冬季可以采用锅炉加热的方式对猪圈进行加温,防止因为气温骤变、寒冷刺激而引起仔猪呼吸道疾病。育肥猪圈舍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左右,在冬季季节应该做好封圈的工作。种猪猪舍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5℃左右,冬季做好升温工作,夏季做好降温工作,防治夏季温度过高而引起种猪中暑,导致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2.保持圈舍清洁卫生

做好养殖圈舍的清洁工作是防止仔猪发生腹泻等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在产房和保育舍必须保持清洁和干燥。产房应该设置相应的产床保育舍,应该建设保育栏。对于产房和保育舍来说,应该在最大程度上保其清洁卫生,做好这项工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仔猪黄白痢疾以及流行性腹泻的发生。

3.猪场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在猪场的大门设置专用的消毒池,猪舍门口放置消毒盆,平均每周消毒一次,每一个月要彻底的消毒。猪场有疫病时期要每天进行消毒,一周之后对猪场进行彻底的消毒一次。舍内用高效的低毒的消毒剂进行全面的消毒,舍外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并交替使用各种消毒产品。

4.实行封闭管理

猪场应该实行全面的封闭管理,严谨猪场养殖人员之外的闲杂人员、车辆以及设备进入到养殖区域,人员、车辆必须进入养殖厂时,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之后方可以进入。当前,在养殖过程中,很多猪场不进行封闭养殖或者封闭的不彻底,经常导致病原微生物入侵养殖厂,给养殖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

5.提倡生态养猪

优化猪场的环境,生态养猪是未来养猪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大力推动零排放养猪法是即科学又省时省力的一种养殖方式。

二、规范免疫接种

1.制定规范的免疫程序

目前,生猪养殖过程中必须并做好以下几种传染疾病的预防工作,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以及乙型脑炎的防治,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重点做好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预防工作。在免疫过程中,应该根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确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2.科学的使用疫苗

在使用疫苗过程中应该根据说明书的要求,科学合理的进行使用。弱毒冻干疫苗在保存过程中应该在零下15℃进行保存,使用时应该现配现用。疫苗稀释之后,应该尽快使用完毕,在环境温度15℃到25℃时应该在两个小时之内使用完毕,温度在25℃以上时,应该一小时使用完毕。在对猪接种病毒活疫苗时,不可在同一个时期内使用抗病毒药物,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时,应该在隔一周之后才能使用。接种活菌疫苗过程中,可以与抗生素前后一周以后使用。对于即将分娩的母猪接种疫苗之后,出生后的猪仔在两周之内不需要接种疫苗,但是在仔猪出生之后,应该接种伪狂犬疫苗,接种的时间应该在仔猪出生后的一周之后进行,接种次数为两次,间隔时间为一周。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应该坚持一猪一针的原则,防止在接种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的现象。

三、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的周期一般维持在一周左右,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周期一般在一周之内,磺胺类药物使用过程中最好添加等量的小苏打。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禁止长期小量的向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以免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在注射抗菌性的药物时,其使用的时间一般为5天,注射磺胺类药物的使用周期一般为3天。

四、及时的做好疫情防护工作

猪场发生疫情之后,应该及时的采取措施对疫情进行迅速的控制,一般情况下,猪的疫情防护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告疫情。报告疫情的发病时间、地点、数量、发病情况、病死率等内容。应该积极的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还要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需求技术支持;其次,及时检测诊断。对动物疫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解剖化验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确定病情;再次,紧急接种。在确定疫情的基础上,对未发生疫情的猪进行紧急的疫苗接种,使之能够迅速的产生抗体,防止病情的蔓延;第四,消毒隔离。当猪场发生较大的疫病之后,应该将疫病猪和健康猪及时的进行隔离饲养,以防止疫情快速传播。然后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及时的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消杀;最后,及时处理病死尸体。病死猪应该及时的运出养殖场,进行深埋处理或者焚烧。猪场对于病死猪的问题应该高度重视并妥善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畜牧卫生检疫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确保人畜的健康。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2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