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黄鳝疾病预防技术


引发黄鳝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与消毒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病害的发生。任何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必定有病原体的存在。因此,预防疾病应从控制或消灭病原体着手。有些疾病在传播过程中有一系列环节,如能打断其一个环节,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病原的目的。



1.生态预防

鳝病预防宜以生态预防为主。生态预防措施有:
①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养鳝场建造合理,满足黄鳝喜暗、喜静和喜温暖的生态习性要求。
②加强水质、水温管理:日常管理中做好环境的改善工作,为黄鳝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由于鳝粪、残饵以及肥料渣等,在饲养过程中日积月累,使池水水质过肥,黄鳝容易生病。反之,过瘦也会导致黄鳝患病。因而,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培肥、加水和换水等有效措施。
水温高于30℃,应采取加注新水、搭建遮阳棚、提高凤眼莲的覆盖面积或减小黄鳝密度等防暑措施;水温低于5℃时,应采取提高水位,搭建塑料棚或放干池水后也在泥土上铺盖稻草等防寒措施。
③在鳝池中种植挺水性植物或凤眼莲、喜旱莲子草等漂浮性植物,在池边种植一些攀援性植物。水草不仅能起到防暑御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为黄鳝提供隐蔽场所,有明显的净化改良水质的作用,可有效降低黄鳝的发病率。
④在池中搭配放养少量泥鳅以活跃水体。同时,每池放入数只蟾蜍,以其分泌物预防鳝病。


2.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措施有
①鳝种消毒:放养前鳝种应进行消毒,一般可选用以下消毒剂:食盐,浓度为2.5%~3%,浸浴5~8分钟;聚维酮碘(含有效碘1%),浓度为20~30毫克/升,浸浴10~20分钟;四烷基季铵盐络合碘(季铵盐含量50%),浓度为0.1~0.2毫克/升,浸浴30~60分钟。
②环境消毒:周边环境用漂白粉喷洒;土池和有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150~200克/立方米消毒,再注入新水;无土水泥池在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75~100克/立方米消毒,或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0~15克/立方米,全池泼洒消毒;网箱在放养前15天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5~20分钟。
③定期消毒:饲养期间每10天用漂白粉(含有效氯28%)1~2毫克/升全池遍洒,或生石灰30~40毫克/升化浆全池遍洒,两者交替使用。
④饲料消毒:动物性饲料在投饲前应洗净后在沸水中放置3~5分钟,或用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泡15~20分钟,或5%食盐浸泡5~10分钟,再用淡水漂洗后投饲。
⑤食台、工具消毒:养鳝生产中所用的食台、工具应定期消毒,每周2~3次。用于消毒的药物有高锰酸钾100毫克/升,浸洗30分钟;5%食盐,浸洗30分钟;5%漂白粉,浸洗20分钟。发病池的用具应单独使用,或经严格消毒后再使用。



3.病鳝隔离

在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巡池检查,一旦发现病鳝,应及时隔离饲养,并用药物处理,当连片鳝池的某一个池子发生传染病时,一定要做好“封池”隔离工作,即在该池用过的网具等,要经过消毒后,才能再在其他池中使用。死鳝要挖坑埋好,切勿乱丢,同时应避免该池水流入其他鳝池,以防传播蔓延。
药物处理方法按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执行。

相关阅读

无公害种草养鱼技术


无公害种草养殖草食性鱼,具有鱼生长快、产量高、成本低、产品无公害和产品售价高等特点。667平方米池塘配套种植相同面积的一茬黑麦草、一茬狼尾草或苏丹草,一般可产出草食鱼400~500千克、滤食性和杂食性鱼150千克,可获纯利3000~4000元。

1.养鱼饲草的高产栽培技术种草地应选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土壤水源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饲草生产要尽量用无污染的腐熟农家肥,少用或不用化肥。饲草一般不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不得已防治时,也要用无污染的高效生物或植物农药。只要不受旱害和涝害,各种土壤都能种植黑麦草和杂交狼尾草,但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易获高产。

(1)黑麦草的种植。可供选用的优良品种有:赣选1号黑麦草、赣饲3号黑麦草、上农四倍体黑麦草等。黑麦草可在9~11月播种。耕地前,667平方米应施腐熟厩肥1500~2000千克,也可泼施腐熟猪、牛、人粪水2000~2500千克,接着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长任意、宽1~1.2米的畦。播种前,种子应用35~40℃温水浸泡5~8小时,捞起沥干后与适量磷肥或细土或草木灰拌匀待播。黑麦草以条播为最好,撒播亦可;播后在种子上覆一层薄细土,667平方米一般播种2~3千克。当黑麦草发芽后长到10厘米左右时,应除草和追肥1次;此时667平方米施尿素8~10千克,或泼施腐熟对水猪、牛粪200~300千克。当黑麦草长到50~60厘米时可进行第一次收割(第1次收割留桩高5~6厘米,以后每收割1次留桩高4~5厘米),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每次收割后都应按如上追肥1次,如此黑麦草可收割到下年的5月中旬至下旬。如管理中等,667平方米可收割黑麦草4000~6000千克,喂鱼时用多少收割多少。

(2)杂交狼尾草的种植。该草高产、优质、抗旱、耐肥、抗逆性强,多用育苗移栽。育苗在3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地播种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后翻耕耙碎2次并整成宽1米、长适当的畦。播种量667平方米2.5~3千克。播前先用55℃温水浸种1~2小时,捞起沥干后用草木灰拌种并均匀撒播于畦面,最后在畦面覆一薄层细土。幼苗长到2叶1心时移栽大田,667平方米栽植2500~3000株。大田栽苗前,667平方米要施腐熟猪、牛粪1500~2000千克或腐熟猪、牛粪水2500~3000千克,接着翻耙2次并整成宽1~1.2米,长任意的畦。幼苗移栽后的10~15天要拔(除)草1次,然后667平方米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当植株长至70~80厘米可行第1次收割,以后每隔20~30天收割1次,全年可以割7~8次(霜降前停止收割)。收割时要留桩高6~7厘米,否则将减产。每次割草后,667平方米都应追施1次对水腐熟猪、牛粪200~300千克或尿素8~10千克。本草667平方米一般产量6000~7000千克,高产的可超10000千克。

2.无公害养鱼技术

池塘(水库、湖泊)的池泥、池水、水源必须没有被污染并符合无公害养鱼的要求,灌排便利且远离污染源1公里以上。

(1)养殖水域要求和环境消毒。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3334平方米以上为好;要求池深2.5~3米,池底於泥厚10~15厘米,池底不漏水,水质好。水库、湖泊和河道以中、小型面积为宜。水库面积应控制在67公顷以内,湖泊控制在133公顷以内。鱼种放养前的10~15天,池塘堤埂应修整并清除污染物,后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30~150千克遍洒清塘、消毒。

(2)鱼种放养。鱼种多在12月至下年2月底放养,以11月至下年1月放养最好。以放养草鱼、鳊鱼、团头鲂等草食鱼为主,搭配放养一部分鲢、鱅、鲤、鲫鱼等。为获高产,要选用大规格鱼种,要求草鱼250~300克/尾、鳊鱼和团头鲂100克/尾、鲫鱼50克/尾、鲢和鱅鱼500克/尾。池塘667平方米放养总量为400~450尾,其中草鱼占70%、鳊鱼5%、鲢和鱅鱼占15%、鲤和鲫鱼占10%;水库、湖泊等的放养量据情而定。鱼种放养前要用3%~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8~10分钟。

(3)抓好饲养管理。鱼种放养后每天投喂3次青草,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点。每天饲草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4%~5%,以2小时吃完为度。平时每天巡塘2~3次,据情调控水质,保持水透明度30厘米;遇天气闷热、气压低、下雷阵雨和连日阴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投饲场每天要将吃剩的残渣捞起,同时每隔10~15天用250克漂白粉对水12~15千克均匀泼洒食场消毒1次。为预防发病,每隔15~20天667平方米要全池泼洒1次15千克生石灰水等广谱、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药剂,严禁使用强氯精、孔雀石绿、红霉素等有毒、有残留的药物防治鱼病。■

无公害泥鳅黄鳝饲料的选择



(一)动物性鲜活饵料

这类饲料主要有蚯蚓、蚕蛹、黄粉虫、蝇蛆、螺、蚌和小鱼虾等。其中,蚯蚓是泥鳅、黄鳝最喜食的饲料,干体蛋白质含量达61%,接近鱼粉和蚕蛹。这些饲料的共同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转化率高,有利于泥鳅、黄鳝的生长发育,是饲料的最佳选择。

(二)植物性饲料

对植物性饲料大多是迫食性的。其消化特点是对动物蛋白、淀粉和脂肪等能有效消化,对植物性蛋白和纤维素几乎不能消化。在规模化养殖中,需要一定的植物性饲料。这是因为人工养殖环境里的泥鳅、黄鳝,比天然环境中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且吃得多,吃得好,投入一定量的富含纤维素植物饲料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提高摄食强度。通常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麦粉(同时又是黏合剂)、玉米粉、麸、糠和豆渣等。

(三)动物下脚料

动物下脚料可以作为人工养鳝的补充饲料,如猪、牛肺等内脏,但因泥鳅、黄鳝不食腐败饵料,故动物下脚料直接用于饲料喂泥鳅、黄鳝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四)人工配合饲料

要求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在35%~45%之间,甚至更高。同时要求有一定的适口性。当然配合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的比重仍然要求较大。由于饲料特殊性,生产技术上可能有一定难度,批量也小。但在应用上却易被人们接受,因其成本较低,又易于储存。


无公害黄鳝细菌性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由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引起。


2.症状
病鳝离群独游,游动缓慢,鳝体发黑,头部尤甚,腹部出现红斑,食欲减退。发病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管局部充血发炎,肠内没有食物,肠内黏液较多。发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呈红色,肠壁的弹性差,肠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黏液,肛门红肿。患病严重时腹部膨大,如将病鳝的头拎起,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很快就会死亡,死亡率甚高。


3.防治方法
发病期间用1.0~1.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每100千克黄鳝每天用大蒜30克拌饲,分2次投饲,连喂3~5天,或每100千克黄鳝用5克土霉素或磺胺甲基异恶唑,连喂5~7天;每100千克黄鳝用辣蓼5千克、薄荷叶3千克,熬水全池泼洒,15天后重复1次;每100千克黄鳝用干地锦草0.5千克,或鲜辣蓼2~4千克,熬水,全池泼洒,连用3天。


黄鳝无公害水泥池流水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



黄鳝流水养殖是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养殖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规范操作,日常要观察黄鳝的摄食情况,留意鳝池进、排水量是否一致,严防干池现象发生,定期清除残饵,清洗鳝池。

1.水质管理:养鳝池要求水质“肥、活、嫩、爽”,养殖水的pH在6.5~7.5之间。因鳝池的水位浅,只有18~20厘米,投喂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又高,水质容易败坏。因此,养殖期间必须保证微流水和及时换水。

一般养殖池中水的流量应控制在0.01~0.1立方米/小时,春秋两季水温较低时,水流量可小一些;夏季高温时,水流量应大一些。而且,要定期更换池水,清刷养殖池。一般每5~7天换水1次。夏季高温时,要每天吸污,4~5天换水一次;换水温差不能超过3℃。冬季水位要保持在25~30厘米。

在彻底换水的操作中,当水彻底排干后,要将集中于中间空置区的排泄物、食物残渣等清除掉,用刷子将养殖池清洗干净,并将养殖池彻底消毒。同时,将繁殖过密的水葫芦清除一部分,清除水葫芦时注意根系中常有黄鳝潜伏。

2.水温管理: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8~28℃。在夏季水温超过28℃时,应注意遮荫、降温,或加大流水量,以降低水温。冬季鳝种越冬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可加深池水,或池上覆膜保暖,以免鳝体冻伤或死亡。

3.分级饲养:黄鳝在饲养一阶段后,为避免黄鳝相互自残,宜及时按大小规格分池养殖。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种,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

4.防逃、防敌害:要经常检查水位、池底裂缝及排水孔的拦鱼设备,及时修好池壁,堵塞黄鳝逃跑的途径。因黄鳝易循水流逃窜,故在雷雨天更要防止雨水流入池中。并防止鸟、兽、蛇和鼠等危害黄鳝。


无公害黄鳝养殖常见病打印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感染而引起疾病。

2.症状
主要发生在鳝体后部,腹部两侧更为严重,少数发生在体前部,这与体躯后部容易受伤有关。患病部位皮肤先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坏死和糜烂,露出白色真皮,皮肤充血发炎的红斑形成明显的轮廓,好似在黄鳝体表加盖了红色印章,故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糜烂加深,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鳝游动缓慢,头常伸出水面,久不入穴,最后瘦弱而死亡。

3.流行
发病率可达80%以上,以5~6月最为常见。

4.防治方法
用2~4毫克/升五倍子全池遍洒,同时以每100千克黄鳝用2克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投喂,连喂5~7天;水深30厘米的池水,每100平方米水面用水辣蓼200克、苦楝树皮(汁果均可采用)300克、烟叶100克,切碎熬成5千克汁,加食盐10克,全池遍洒,重点在食场周围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池内放养几只蟾蜍,黄鳝患病时,可取1~2只剖开(连皮),用绳系好在池内拖几遍。蟾蜍身体上产生蟾酥分泌物具有防治功能,1~2天即可除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3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