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陈奇文1龚珞军2程咸立2
(1.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水草既是河蟹的食物之一,也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同时它还具有改善水质,降低高温期间水温的作用。实践证明,养蟹水体种植水草,是提高养蟹成活率、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20xx的雪灾,冻死了一些养蟹水体中的水草。因此,抓紧农时,在养蟹水体补种或种植水草是抗灾复产的技术措施之一。现介绍河蟹生态养殖池水草种植技术。
1.伊乐藻。伊乐藻原产北美洲。上世纪80年代从日本引进,具有速生耐寒,逢节生根,容易成活的特点。伊乐藻的植株可长达1.5米,产量高,每平方米可产草40公斤,可为河蟹早期生长、栖息、蜕壳避敌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但该草易疯长,不耐高温,水温超过30℃易发生烂草现象。
种植和管理技术。清塘10-15天后,将草茎切成15cm长的小段,10株左右为一束,插入泥中。行距为5-8m,行间可种植其它水草。伊乐藻的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30%左右。每667平方米水面种草20xx11月河蟹捕出后,从湖泊、池塘捞出天然金鱼藻进行全草移栽,每667平方米种草75—100公斤,到4-5月份可获得大量金鱼藻。需要提出的是,金鱼藻再生能力较强,易恶化水质,故适宜湖泊和面积2公顷以上的池塘栽种。
3.轮叶黑藻。轮叶黑藻具有耐高温,生命力强,逢节生根,不易败坏水质的特点,是河蟹、草鱼最喜食的水草之一。轮叶黑藻的生长速度比伊乐藻、金鱼藻的慢。
种植和管理技术。
1)芽苞种植。冬季与伊乐藻同时进行。按行株距0.5m×0.5m,每穴3-5粒芽苞插入泥中。每667平方米用芽苞1公斤。来年4月份可长到15cm,5月份可长到50cm以上。
2)营养体繁殖。在4月份,将轮叶黑藻切成长10cm的茎节,每10根左右为一束,用塘泥裹其一端,按行株距1m×0.5m种植。每667平方米用量为30-50公斤。需要注意的是,河蟹喜食轮叶黑藻,因此在轮叶黑藻种植初期,必须采用围拦的方式,将河蟹与轮叶黑藻草隔离开来,到6月再初拆除围网,以免河蟹将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
4.苦草。苦草具有易播种,耐高温,生长快,净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叶片表面易沾浮泥;河蟹主要吃白茎,草叶上浮易造成烂草而恶化水质。
种植和管理技术。苦草的种子似长豆荚。水温回升到15℃以上,开始晒种1-2天,然后浸种12小时,捞出后搓出果荚内种子,再用细土或细沙拌种后,播种在池塘中。池塘水位最好保持在40cm;大水面水深不宜超过1m,以确保苦草苗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一般每667平方米(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用种150克。需要强调的是,苦草与轮叶黑藻一样,要采用围蟹种草的方法。
5.水花生。在沉水水草种植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不要移植水花生。水花生移植的方法是:离池埂3米左右,用塑料绳夹一丛水花生,用竹杆固定,使池周围形成一圈水花生,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作为隐蔽物和饵料,同时有防浪护堤的作用。水花生的移植面积不能超过总水面的10%
种植水草的合理搭配原则。为充分发挥水草的作用,养蟹水体水草的覆盖率应保持在50~70%。为扬长避短、注意茬口,在养蟹水体中必须多品种套种。套种原则是:早春以伊乐藻为主,早期覆盖率在30%左右,进入夏天需割茬。生长期:池塘小水体以轮叶黑藻为主,占40-50%;大水体以金鱼藻为主,占40-50%。中后期以苦草为主,占20%。

相关阅读

渔业抗灾复产技术措施: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技术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杨兰松王勋伟龚珞军程咸立
高温季节是河蟹快速生长时期,同时也是病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使广大养殖户防治蟹病,减少经济损失,现将高温季节河蟹疾病防治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黑鳃病
流行情况发病高峰在7-10月份,主要危害80克/只以上的河蟹,发病率达10-20xx龄幼蟹和成蟹,死亡率达100%,流行时间为5-10月份,流行水温为25-35℃,8-10月份夏季高温尤为严重,10月以后,该病也随着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
症状病蟹行动迟缓、停食、上岸不回水,步足痉挛状颤抖、抽搐或僵直,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肝脏呈紫或灰白色,严重者糜烂、肿胀,肛门红肿、无粪便,偶有长条状污物黏附,体腔正常,步足和螯足环于腹下,最后病蟹因神经紊乱、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而死。
防治方法治疗效果不明显,以预防为主。
1)放养前应对池塘和苗种进行严格消毒,水草覆盖率达50-60%,保证水质清洁。
2)定期用1.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
3)发病期间用1.5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用两天。
4)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连用5天。
3.甲壳溃疡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流行于成蟹和越冬期的蟹。在成蟹养殖过程中,4-9月份较为流行,尤其在水温17℃以上的春末夏初,发病较为普遍,任何河蟹养殖区域均有发生。
症状病蟹甲壳上、步足各节、背甲、胸板或腹部有数目不定的黑褐色溃疡性斑点,尤以蟹的腹面较为常见。该病主要由一些能够分解几丁质的细菌所引起。发病早期为一些黄褐色斑点,斑点中心稍凹陷,呈微红褐色。继而溃疡斑点扩大,并互相联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溃疡,边缘变为黑色。到疾病晚期溃疡中心部加深,甲壳被侵袭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最终导致死亡。如果溃疡深度未达到表皮者,在河蟹蜕壳时就随之蜕掉,如溃疡达到表皮层之下时,蜕壳较为困难。
防治方法
预防:
1)防止机械性损伤,发现病蟹及时清除。
2)养殖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能够有效防止该病发生。
治疗:
1)发现病蟹用2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泼洒。
2)用浓度0.05-0.1毫克/升或20-25毫克/升福尔马林连续泼洒两次,隔天一次。
3)0.2%土霉素拌饵连喂5天。
4.烂肢病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幼、成蟹,主要流行季节为6-10月份。
症状病蟹腹部、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活动迟缓,严重时病蟹不摄食,逐渐昏迷或无法脱壳而死亡。
防治方法
预防:
1)幼蟹放养前在2-4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0分钟。
2)养殖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河蟹受伤。
3)定期用生石灰15毫克/升或漂白粉1-1.5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
治疗:
1)用1毫克/升土霉素全池泼洒。
2)15毫克/升生石灰全池泼洒,每周一次,连用2-3天。
3)按1000公斤饲料添加10%氟苯尼考0.5公斤的比例投喂,连喂3天。

罗非鱼抗灾减灾技术措施


罗非鱼保温技术措施

1.在池塘北面搭建用尼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0.3米~0.5米的挡风棚,阻挡北风直接吹到池塘表面,减缓池水交替作用,从而减慢池水降温。
2.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图1)。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1地桩2支撑桩3钢丝4塑料薄膜
3.对于面积较大的成鱼养殖池塘,可采用集中越冬法(图2、图3),通过对池塘局部水域的分隔和保温,使鱼类聚集越冬。


①钢丝两端固定、拉紧作上纲
②钢丝缝入彩条布内或扎紧布边
③缝直径10厘米~20厘米管袋,灌满细沙作沉子
④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⑤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⑥放置增氧机,以防止鱼类聚集引起的缺氧


①打入池底的桩
②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③留1个~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当作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④从深井抽地下温水注入池塘
⑤放置增氧机
4.网箱保温:可将网箱尽量下沉,保持2米以下水深。

恢复生产技术措施

1.气候好转时应尽早清塘、晒塘,并用生石灰等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气温回升后,先注水,并放入适量鲢、鳙等混养鱼种。
2.投放早苗时,应注意降低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以保证上半年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鱼投放市场。
3.对死鱼现象较轻的池塘,由于受长期阴雨天气及为保温大量灌入地下水的影响,应严密注意水质变化,保持水质清新,发现水质偏酸,要用适量的生石灰调水进行全池泼撒,调节酸度,用量为10ppm。
4.加强日常管理和巡塘,发现病鱼、死鱼及时捞出,以防止因长期低温冻伤导致的水霉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并可用碘制剂治疗因低温导致的水霉病。

咨询专家:杨弘研究员
联系电话:13812502987


河蟹塘水草种植管理:澳华成蟹养殖技术节选



俗话说:“要想养好一塘蟹,先得种好一塘草”。通过种植水草,能调节河蟹生长水体的水质、加强自净能力、稳定水温,提供河蟹栖息躲藏、蜕壳场所和植物性饵料。池塘种植的水草品种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菹草等,移植的水草以沉水性品种为主,浮水性品种为辅,从而使河蟹的活动环境得到改善。水草种植宜多品种搭配,种植单一品种水草风险较大,也不利于发挥各种水草的优点。
目前成蟹养殖池塘的水草品种以伊乐藻为当家品种,配套以苦草、轮叶黑藻和菹草。伊乐藻是低温水草,易于种植,在河蟹养殖早期(4-6月)和晚期(8-9月)起着较大的作用,可成为早期蟹池的理想水生植物,覆盖率控制在30-50%左右,5月中下旬开始需要控制伊乐藻密度,防止疯长,高温期伊乐藻容易漂浮和腐烂,造成水质恶化;苦草在部分地区比较容易种植,且苦草有草种出售,方便购买和种植,苦草的优点是高温期不腐烂,因河蟹喜食苦草根,所以不容易长满全池,影响溶氧;轮叶黑藻喜高温、蟹喜食、不易破坏水质,是成蟹池塘的高端水草,可成为中后期的主打品种,轮叶黑藻覆盖率控制在40%左右。轮叶黑藻较多的池塘一般河蟹规格较大,饵料系数相对较低。
蟹塘苗种放养前种植伊乐藻,4月份种植苦草,4月底-5月份种植或移栽部分轮叶黑藻,充分发挥各种水草的优势。
兴化池塘养殖(中间平台水草种植)
长势良好的水草
一、栽种准备
栽种前做好清淤清塘工作,尤其对养殖多年的池塘,要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经清塘后冷冻、曝晒,根据池性,选用清塘药物。
二、栽种方法
水草种植宜间作,不宜混作,分块种植,一般间隔6~8米宽留一条2米宽蟹路,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的照射,有利于水体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还有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的活动空间。水草播种后不宜立即放入蟹苗,最好投放在蟹沟暂养,以保护水草幼苗。
1、伊乐藻:栽培时间宜在12月至次年3月底前后,目前有两种栽培方法。一是沉栽法,每亩用20xx割草2~3次,将水草控制在水面下,要有良好的水质调节经验,且应当有充足的增氧设备、精细的饲料投喂技术。
2、轮叶黑藻:这是河蟹的优质天然饵料,其蛋白质含量较高,河蟹尤其喜欢摄食该水草。通常在2~3月份购买该草种种植(冬芽),每亩需要草种0.5~1千克,株距和行距约为0.4米,深度3~5厘米,每个洞穴播种4~5粒种子;也可在谷雨前后购买幼苗种植,播种后的水位控制在5~10厘米,以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该水草种植后,一定需要将蟹种和青虾圈围暂养,等轮叶黑藻长到40厘米以上再放开幼蟹。
3、苦草:播种方法:将草种浸泡72小时,搓出果荚内的种子,多洗几遍洗掉粘液,将草籽拌上细砂土混合均匀,然后全池泼洒,每亩用干草籽20xx3~4月份。水温在18℃以上时7~10天出芽,30天左右幼草全长5~7厘米。

河蟹养殖池水草挂泥的防治方法



池塘情况:湖北洪湖某河蟹养殖池,池塘面积100亩,水深0.4米,主要种植的水草为伊乐藻(沿池塘边)、轮叶黑藻(浅水区),河蟹苗放于深沟区,水质检测结果正常。其中伊乐藻未发生挂泥,但用围网围着的轮叶黑藻发生挂泥现象,且围网内未放河蟹。
水草症状:水中观察池塘中的水草呈黄色,表现为挂泥现象;将水草捞出可见水草叶面覆盖有大量白色的丝状物质。
试验结果:选取“正离子铜”、“康乐”二种药物为试验用药,将具有明显症状的水草捞出置于盛满清洁塘水的盆内,按药物使用浓度计算用药量,将称取的药物化水后浸泡水草,并设对照组一个,浸泡一小时后观察。试验结果表明二种药物均对轮叶黑藻叶面的白色丝状物有清洗作用。
建议处方:根据药物试验结果,建议养殖户第一天全池泼洒“康乐”,第二天上午全池泼洒“活力六六”,下午全池泼洒磷酸氢钾(或磷酸二氢钾)。

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季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l.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需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l0~l5天加水l次,每次加水20%o6~9月份每周加水l次,每次加水30%~40%。加水时应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新鲜水,以改善蟹池水质,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建议同时使用:益菌-80+氨基金解霸(碧水源)7~10天∕一次,平衡水体藻相,菌相,降解水体毒素,改善水环境。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关于清水养蟹:现在依然有养殖户认为清水养大蟹。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许多经验表明,一清见底的蟹塘或水草封塘的蟹塘,蟹产量并不高。并且,在高温期易生病,治疗难度大,易导致亏损。经仪器检测,清水塘溶氧含量很低,pH不稳定,硫化氢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较高,这些因素是清水塘虾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淡黄褐色、淡褐色、淡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40~60cm,使清水成为肥、活、嫩、爽的优质水,这样更有利于河蟹的摄食和生长。建议:建议:氨基金解霸+碧水硅藻旺+益菌80,培藻色,平菌相,促生长。
三、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如饵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的升高等。建议使用:底氧99+晴雨底立安。
四、护理水草:
一是受高温影响,水草生长受抑制,以伊乐藻为主要布局的塘口,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伊乐藻进入休眠阶段,代谢缓慢,对养盐的吸收减少,加速了塘内水质恶化。二是水草损耗加速,河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塘内每天都有被河蟹夹断的水草漂起,要及时捞除,以免沉底腐烂污染败坏水质。同时建议:先使用速效底毒康活化水草根部淤泥,隔天使用护草生态宝+益菌80,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代谢,清爽水草叶面。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河蟹属变温动物,6月~9月水温适宜,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害频发时期,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现将夏秋季节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一、重视蟹池的底质改良。
河蟹在天然水域中喜欢栖居泥岸洞穴和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人工养殖时,要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除在苗种放养前干塘清淤,暴晒池底,用生石灰消毒外,高温晴天可用水下吸泥机等吸取过多的池底淤池,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氨盐等),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
二、重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是养大蟹、养好蟹的物质保证。河蟹饲料的品种主要有动物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蛳肉、小鱼虾等,以及麦、谷、饼类、水生或陆生鲜嫩的草类。投喂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生长旺季,水温高,河蟹的摄食强度大,尤其是8月~10月,河蟹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并要添加南瓜、山芋和谷麦芽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点的食台上。每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7%~10%,并视季节、水温、天气、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三、重视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躯体的增大,形态的改变,以及断肢再生等都在每次蜕壳之后形成,蜕壳贯穿着河蟹整个生长过程。因此,平时要适度投喂蜕壳素,而且蜕壳素投喂与饲料投喂在时间上要适当分开。另外,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勤换新水,保持微流水,这样可以有效刺激河蟹的蜕壳。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还要适量泼撒生石灰,一方面净化水质,一方面给水体增加钙的含量,以满足多次蜕壳的需要。
四、重视科学调控水质。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蟹池水质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毫克/升~0.5毫克/升。以上水质指标可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7月前,水深掌握在0.8米~1.0米,8月~10月水深在1.0米~1.2米之间。春秋两季,每周换水1次,每次加水30厘米~40厘米。换水时要边排边灌,换水温差不要超过±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次~3次,每次间隔5天~7天,可调节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目前正值河蟹养殖生产后期,这段时间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生产的成败。
1、重视水质调控。此时由于河蟹的活动量和吃食量加大,经常会出现池水浑浊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藻类和水草的生长,同时也会造成池塘溶氧偏低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
面对池水变浑,应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是因为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而导致池水变浑,此时,应换水5-10厘米,同时全池泼洒阿维菌素杀灭浮游动物,3-5天后再使用金硅藻配速效生物肥进行水色培育,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将藻类培养起来;如是因为蟹池野杂鱼较多而致池水浑浊,此时应用茶子饼清除池中野杂鱼;如是因为饵料投喂不足,则要加强投喂,必须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如小鱼、小虾、全价饲料等;如是因为水位较浅,透明度大,河蟹活动频繁,导致池水浑浊,应进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池水深度,同时用生物速效肥及金硅藻等进行水色培育,降低水体透明度。
2、注重最后一次蜕壳管理。河蟹的最后一次蜕壳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蜕壳后增重60—80%,蜕壳的程度将决定河蟹上市的规格,这期间应强化巡塘次数,密切关注河蟹的蜕壳高峰期的细微变化。一是投喂高质量的饵料,二是增加饲料中钙离子的含量,三是保持水位稳定,四是加强巡塘。
3、强化其他管理措施。一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二是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三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四是预防纤毛虫,五是增加水体溶氧,六是做好防逃工作。

蟹池水草“疯长”应对措施



高温季节,如果蟹池中水草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出现“疯长”、腐烂现象,会导致水质变坏,水中严重缺氧,给河蟹造成危害。对水草“疯长”的蟹池,大闸蟹养殖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人工清除随时将漂浮的水草及腐烂的水草捞出。池中生长过多的水草可以用刀具割除,捞出,割除量控制在水草总量的1/3以下。也可在蟹池中间割出一些草路,让河蟹有自由活动的通道。
缓慢加深池水发现池中水草生长过快,应加深池水让草头没入水面30厘米以下,以抑制其生长。加水时,应缓慢加入,不能一次加得过多,让水草有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会发生死草,适得其反。
使用增氧药物水草过多的池塘,在天气闷热、气压过低、一时难以割草的情况下,不要临时割草和加换新水,以免搅动池底,让污物泛起。正确的方法是先施入一些增氧药物,以补充水体溶解氧的不足,待天气和气压状况好转后,再割草和加换新水。
调节水质水草“疯长”的池塘,烂草及污物一般较多,若在大雨过后及人工割除的情况下,短期内水质都会不好,这时应施入水质改良剂、富碘、生石灰等净化水质,以便澄清水体,杀灭病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3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