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池塘套养鳜鱼的三个注意事项


1、蟹池条件
套养蟹池首先要严格清塘消毒。其次,蟹池内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池总面积的30%~50%,没有水草的要移栽。水草不仅对河蟹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鳜鱼捕食饵料鱼。第三,鳜鱼喜欢水质清新的水体,蟹池水源应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
2、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种规格一般以每尾5~7厘米为宜,规格过小,成活率低;规格过大,成本高。放养密度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面积放10~20尾。
3、防病防浮头
鳜鱼耐氧低,对水中溶氧要求比河蟹高,目前许多蟹池放养河蟹密度较高,一般亩放量达到2000~3000只,夏、秋季易引起鳜鱼浮头。因此一定要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有条件的可配备增氧机。防治疾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除每隔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20~25千克全池泼洒外,每月每亩可使用一次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

相关阅读

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的三个注意事项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碘王、超能活性碘、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甲鱼专用中药添加剂、高能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夏季高温季节大闸蟹池塘水质调控的三个措施



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ph值7.0以下不变态,不脱壳,溶氧则要在5.0mg/l以上,良好的水质是河蟹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尤其在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各种病原体异常活跃,水体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富集,就像是埋在池塘里的炸弹,对河蟹的生长随时会产生危害,因而夏季水质调控是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水质进行调控的方法有很多种,在生产中应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调控方法。
(1)物理方法。一是定期换水。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2次,每次换水1/3。二是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
(2)化学方法。利用一些化学改良剂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水质改良,如生石灰每半月使用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千克,不但调优了ph值,还增加了水体钙离子浓度,对河蟹生长有促进作用。
(3)生物方法。向养殖水体补充能清除有害生物的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如光合细菌、复合益生菌等,有益菌可在水体中与致病菌产生生长竞争,能阻止致病有害细菌在水中繁殖和生长,对河蟹防病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可通过水草吸附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化害为利,净化水质,给河蟹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夏季由于水温较高,河蟹新陈代谢旺盛,性腺的发育也随之加快,为了防止早熟蟹的出现,可通过加深池水来降低水温,6~8月份水深宜控制在1.2~1.5米。

池塘单养鳜鱼的技术与注意事项


鳜鱼又名桂花鱼,与普通家鱼相比,鳜鱼虽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但产值却高。近年来,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成为名特优养鱼的热点。池塘单养鳜鱼技术与注意事项如下:

一、池塘条件。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场所建鳜鱼塘,以壤土底质、淤泥较少或新开挖的池塘较为理想。面积以600-3000平方米,水深2.0米左右为宜。配备增氧机和饵料鱼培育塘,在池塘四周种植一些沉水性水生植物,如鸭舌草、轮叶黑藻等,作鳜鱼的隐蔽场所和吸收塘中过多的肥料。
二、放养规格。鳜鱼种规格以5-6厘米为宜。由于鳜鱼有相互残食的习性,要求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
三、放养密度。放养密度与池塘环境、饵料鱼的供应和养殖技术密切相关,一般以800-1200尾/亩为宜。
四、饵料鱼培育。池塘单养鳜鱼,需设专池培育饵料鱼,鳜鱼塘与饵料鱼塘的面积比约为1:4。饵料鱼宜采用多池、不同密度饲养、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养殖方法,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一般选择鳜鱼容易捕获又喜食的鲫鱼、鲤鱼、鳙鱼等为饵料鱼,同时,未被摄食的鲤、鲫能摄取池底残饵或腐烂物,防止水质恶化,以利鳜鱼养殖。为保证投喂的饵料鱼规格适宜,要经常检查鳜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对饵料鱼的生长及规格,采用调整密度和投饲量来控制,养殖密度为常规鱼的6-8倍,通常100万尾/亩左右,投放人工饲料即可。
五、投饵。鳜鱼放养前15-20天,在池塘中培育前期饵料鱼,以便鱼种下塘时有适口的饵料。放养后应及时向池中投放饵料鱼。鳜鱼吞食的饵料适口长度为自身长度的1/4-1/3,体高应小于鳜鱼的口径。鳜鱼一般在夜间以偷袭方式捕食活动猎物,且以晚上8点钟左右吞食量最大。每天投喂一次,投喂量以满足鳜鱼4-5天食量为宜,否则鱼体易患病引起大批死亡。7-9月是鳜鱼生长旺季,食量大,应适时适量增加投喂量;冬季鳜鱼摄食强度和生长速度减缓,可适当减少投喂量。最好逐月定期检测鳜鱼生长速度,若发现饵料鱼不足或不适口影响鳜鱼的生长时,应及时调整。鳜鱼与饵料鱼尾数之比为1:5-10。为保证未吃完的饵料鱼能正常生长,应同时投喂适量的菜籽饼。

六、水质管理。鳜鱼耐低氧能力差,对水体溶氧要求较高。据测定,在同等条件下,鳜鱼苗窒息点是鲢鱼的3.1倍,鲤鱼的5.1倍,鲫鱼的12.5倍,一旦水体缺氧、鱼类浮头,鳜鱼会首先死亡。因此,鳜鱼的养殖用水以清新,无污染,溶氧量高,含病原生物少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为佳,若为其它水源,则要经过沉淀,过滤,以免敌害生物对池塘造成危害。在养殖过程中,可通过控制放养密度、冲水、开增氧机、定期泼洒生石灰等措施,保证良好的水质。最好能保持池水微流水状态。如溶解氧在6毫克/升以上,透明度30-40厘米,pH中性或微碱性等,对鳜鱼的生长及疾病预防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疾病防治。鳜鱼的疾病防治与其它水产品一样,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方针。要求:⑴放养鱼种前按常规方法严格清塘,放养的鱼种(包括饵料鱼)要求健康无病,并用2%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后方可进塘;⑵搬鱼种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⑶巡塘发现鳜鱼摄食和行动不正常时应立即检查,采取相应措施;⑷在鱼病流行季节(5-10月)采取定期泼洒30毫克/升生石灰或投喂药饵等措施均可较好预防鱼病发生。对细菌、寄生虫病可分别对症选用0.7毫克/升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制剂(5:2),0.2-0.4毫克/升B型灭虫灵,1毫克/升漂白粉或10毫克/升福尔马林等。

鳜鱼池塘单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养殖地点的选择
鳜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生活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鳜在没有驯化的情况下,只吃活的饵料鱼。这些条件要求养殖鳜,选择的池塘条件要注排水方便,水深1.5~2.5m,池底淤泥小于10㎝,有增氧设施,池塘面积不宜过大,1000~3000㎡较为合适。为了保证随时有活的饵料鱼供应,养殖池塘最好位于天然野杂鱼丰富的区域,如靠近河道、水库、湖泊等。如自己培育饵料鱼喂养鳜,采用饵料鱼池塘与鳜养殖池塘面积比为4:1的比例确定养殖规模。当然,交通是否便利也是选择养殖地点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鳜养殖过程中饵料鱼的运输量比较大。
2、苗种的种质
通过养殖鳜鱼获得的经验,鳜鱼的苗种质量参差不齐。现在,由于渔业行政部门对苗种管理的滞后和鳜繁殖所用亲鱼的退化,总体鳜的苗种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当从外地选购鳜鱼苗种时,要考察鳜鱼繁育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尽量从自繁自育,所用亲鱼为天然水域捕捞的育种单位购苗种。做到购入的苗种种质纯正、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
3、成鱼养殖模式
北方养殖地区一般5~6月份投放4~5cm的鳜鱼种养殖成鱼。每666㎡水面放养1000尾左右,当年大部分的鳜达不到商品鱼规格,11月份时规格为350g左右。要达到500g以上的商品鱼规格,需要继续养殖到来年6、7月份。但是,鳜商品鱼,特别是活鳜,在一年中的价格变化较大,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在7、8月份卖鳜,一般都是全年最高价格。因此,采用跨年度养殖鳜成鱼模式,尽管养殖时间较长,但效益也是可以的。
4、养殖过程中的管理
4.1饵料鱼的投喂
若采用鳜鱼自然捕食饵料鱼生长的方式,鳜鱼种放入池塘后,应立即投喂活饵料鱼,饵料鱼规格(体重)为鳜的1/10以下。饵料鱼尽量采用在天然水域捕捞的低值野杂鱼,当野杂鱼数量不足时,再采用人工培育的家鱼种。在养殖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饵料鱼的多少,池塘中要一直存有鳜重量1~2倍的饵料鱼。投喂饵料鱼前要用3~4﹪食盐水药浴消毒,并剔除病、死鱼。为了保持饵料鱼的体质,每天投喂一定量的粉状饲料。
4.2池塘水质调节
鳜鱼为肉食、底栖性鱼类,对水质要求严格,同时,由于鳜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养殖过程中易造成池塘水质的败坏。因此,调节好水质是养殖好鳜的关键环节。调节池塘水质主要采用以下方法:①加注新水。每15d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水深20~30cm;水质恶化时还应及时更换新水,每次的换水量不超过原水位的1/3。②泼洒生右灰。生石灰调节水质十分有效,经常使用可保持水质具有适宜的碱度和硬度。每隔20d施用1次生石灰,每666㎡水面用量15~20kg,兑水成乳全池泼洒。③增氧机增氧。2000~3000㎡鱼池水面要配备3KW搅水式增氧机1台。增氧机的使用遵循“三开、三不开”的原则,保证池塘中溶氧丰富。④使用微生态制剂。像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及EM原液等,使用时需保证次数和用量。
4.3鱼病防治
鳜鱼为底栖性鱼类,有病时不易被及时发觉。所以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及早发现养殖的鳜是否得病,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鳜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得病,但在人工高密度养殖状态下,若发生一些常规的鱼病,治疗起来难度也相当大。因此,经常采取疾病的预防措施极为重要。鳜在鱼种阶段易得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可用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或常规的杀虫药物全池泼洒治疗。鳜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疾病是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对此病应采取预防措施,不放养带该病菌的鱼种,养殖期间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另外,鳜对药物比较敏感,最好用碘制剂作为消毒杀菌药物,治疗寄生虫病时也应用刺激性小的杀虫剂。

做好大闸蟹池塘水质调控的三个关键措施



池塘养蟹水质是关键,水质管理是河蟹健康、高产、高效的重要基础,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河蟹养殖的规格、产量、病害以及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调节水质为河蟹创造良好的生长、生活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的经验,现将水质调控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一、水质要求
1、保持水质清新,蟹池水应经常保持清、爽、活,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PH值在7.5-8.5,池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2、保持蟹池水源充沛、水量充足、水质清洁,不带有病原体和有毒污染物质。
3、蟹池要经过清塘消毒,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应冬季抽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在使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二、水质管理
1、肥水下塘,在苗种放养前先对池塘进行肥水,每亩施用发酵的畜禽粪肥200公斤,增加水的肥度调节水质,为河蟹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
2、栽植水草,养蟹先养草,水草可以降低水温,增加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能为河蟹提供遮阴、避敌、栖息、蜕壳的良好场所,提高河蟹的品质,同时水草栽植的覆盖率要达到60%,水草品种搭配均衡,要有一定的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高温时注意水草的保护,水草少时要适当移栽,水草过量要及时捞除。
3、投放螺蛳可以净化水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蛳200公斤,养殖中期根据螺蛳量的多少,可在8月份适量补投一次。
4、水位调控
按照春浅、夏深、秋活、冬稳的原则,做好水位调控,5—7月一般深水处以1—1.2米,浅水处0.4—0.7米为宜,8—10月池水平均深以1.3—1.5米为好,深水处可在1.6—1.8米,浅水处以0.9—1.2米为好,11月份,一般深水处以1—1.2米,浅水处0.4—0.7米为宜,冬天水深应保持在1.2米左右。
一、水质调控
1、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每亩1米水深用10—15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10—15天泼洒一次,调节PH值,增加钙质,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2、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使用光合细菌、EM菌、有益菌等泼洒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含量,每15—20天泼洒一次调节水质。
3、适时换水,春秋两季每7—10天换水一次,夏季每3—5天换水一次,确保水质清新。

大闸蟹池塘水草栽种技巧及两个注意事项



在蟹池内栽种适量水草不仅能够增加池中溶氧,调节水温,净化水质,改良底质,为河蟹生长营造良好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而且还能够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弥补饵料投喂的不足。笔者在日常技术推广工作中,对水草栽种技巧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1栽种
1.1清塘消毒
在蟹池冬闲期间,对池塘进行清淤改造,清除过多的淤泥,保留10cm-20xx12月至当年5月。栽种顺序是:先栽伊乐藻、黄丝草,后栽轮叶黑藻和苦草,伊乐藻、黄丝草可在去冬今春栽种,轮叶黑藻可在早春栽种,苦草可在当年3月-5月栽种,但具体栽种时间可依据水温高低和放种时间早晚而定。
1.4栽种方式
总体方法为在深水区移栽黄丝草和轮叶黑藻,在浅水区种植苦草,在空隙处移栽伊乐藻,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5米×4米。黄丝草栽植方式为:把成草切成长20cm左右的片段,采用抛秧式撒播于池塘中,让其自然沉入水中、着泥生根,也可采取扦插方式;伊乐藻栽植方法为:干栽时挖坑覆土移栽,水栽时扦插入泥移栽;苦草种植时密度要稀,且用略潮湿的泥土拌匀撒种;轮叶黑藻栽植方式为:可选择芽孢,拌土撒种,也可选择3-5cm、5-10cm、15-20cm的植株用泥土包裹根部抛种。
1.5栽种数量
黄丝草、轮叶黑藻栽种数量要多,伊乐藻、苦草移栽时数量要适度,当水温达到5℃左右时,按2:1:1的比例种植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黄丝草;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在水草空隙处补种苦草。一般每666.7㎡需苦草籽30-50g、黄丝草(成草)40kg、轮叶黑藻植株40kg(或芽孢5kg)、伊乐藻(成草)80kg,确保蟹池水草覆盖率达40%左右。
2注意事项
2.1合理控制植株大小。栽种水草时,根部入泥要实,冬天棵把要小,春天棵把要大;苗种放养前移栽时棵把要小,放养后棵把要大;同时设立水草栽培区,待水草覆盖率达40~50%时撤除围栏设施。
2.2饵料投喂要科学。当饵料投喂不足时,河蟹会摄食水草,甚至会破坏水草根系,引起水草上浮,继而败坏水质;当饵料投喂过多时,大量残饵腐败过程中耗氧,造成底质处于高度厌氧状态,从而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酸等有毒物质积累,毒害水草根系,降低根系活力,引发水草腐烂。

商品河蟹运输过程中的三个注意事项



进入秋季以来各地的河蟹已开始大量起捕并上市销售,随着网络电商平台和快递物流公司的介入,河蟹销售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除了传统门市销售以外,还有一些河蟹直接通过网络销售供应给各地的买家。河蟹属于生鲜食品,生鲜食品运输大多是有风险的,那么怎么在保证不影响运输成活率的情况下做好鲜活商品蟹的运输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运输的商品蟹要严格挑选附肢完整、壳腿粗硬结实、肉质饱满的。这样的河蟹膘肥体壮,丰满度高,生命力强,适于长途运输。附肢不齐全、丰满度低、体质较弱的蟹在长途运输中极易损耗,最好本地销售或者经暂养强化培育后上市运输。
2、选择合适的包装。目前运输常用的包装工具有竹笼、竹筒、柳条筐、蒲包、草包等。通常普遍采用的是蟹筐、蟹笼包等。运输时可先在筐笼内衬以浸湿的蒲包,再把河蟹一层层放入筐内,放置时,河蟹背部朝上,腹部向下,四肢扎牢,放平装满,使河蟹在筐内不能自行活动,以减少运输途中体力的消耗和防止受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后应立即联系物流及时运输,运输前可在包装物内放入适量冰快进行降温,使运输气温保持在5~10℃,运输成活率可接近100%。

肉牛青绿饲料的利用 青绿饲料喂牛的三个注意事项



青绿饲料作为饲喂肉牛优良的饲料具有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均衡,成本低廉,加工简单等优点。青绿饲料的品种较为丰富,来源广泛,加以合理的饲喂,可起到良好的饲喂效果。现介绍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种类以及饲喂肉牛的一些注意事项。肉牛青绿饲料的利用青绿饲料喂牛的三个注意事项,一起来看看:

1、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

青绿饲料营养价值丰富,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并且蛋白生物学价值较高。有的青绿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比禾本科的籽实还多,用青绿饲料作为基础日粮可基本满足肉牛对蛋白质的相对需求量。例如,苜蓿中的粗蛋白含量约为20%,几乎是玉米籽实中粗蛋白质的2倍以上。另外,青绿饲料的氨基酸组成良好,尤其以赖氨酸、色氨酸的含量最高。青绿饲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满足肉牛对维生素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其中包括维生素C、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胡萝卜素等。因此,在以青绿饲料为基础饲料饲喂肉牛时不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情况。青绿饲料还含有较为丰富的钙、钾、磷等矿物质元素,以及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总之可以为肉牛提供充足的营养。

青绿饲料的含水量较高,有的水生类植物可高达90%以上,是肉牛摄入水分的主要途径,尤其是炎热的夏季,饲喂肉牛青绿饲料,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青绿饲料的适口性良好,鲜嫩多汁,其纤维素含量低,消化率较高,合理的饲喂青绿饲料可提高日粮的利用率,是肉牛不可缺少的优质饲料。

2、青绿饲料的种类

豆科青绿饲料。目前使用最多的豆科青绿饲料主要为紫花苜蓿、三叶草等,其中紫花苜蓿是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一种牧草,营养价值高,品质好,产量高,适口性好,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较为丰富,但是其茎叶有含有皂角素,肉牛采食过量易引起臌胀病。

禾本科青绿饲料。这一类青绿饲料的种类较多,主要包括野生的青草、农作物、人工种植的牧草等。其中青刈玉米是黑龙江地区最常使用的一种禾木科青绿饲料。青刈玉米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成熟期均可收获作为青绿饲料使用,也可制成青贮料。

叶菜、根茎类青绿饲料。叶菜类的的饲料种类较多,可为人工栽培的一些饲料,也可以是蔬菜以及经济作物的副产品。最常见的菜叶类青绿饲料为萝卜叶、甘蓝叶、叶用甜菜等;常风的根茎类青绿饲料主要有胡萝卜、白萝卜、甜菜等。这类饲料适口性良好,水分含量高,干物质的含量少,能量不足,但是矿物质的含量较为丰富,在饲喂是要注意保持饲料新鲜,以免发生亚硝酸盐中毒。

其他类青绿饲料。树叶嫩枝也可作为青绿饲料饲喂肉牛,这类饲料主要是一些树木的幼嫩枝叶,如柠条、柳树、杨树、榆树、刺槐等。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以及胡萝卜素等,可增强肉牛的食欲,提高采食量;水生植物常见的有水葫芦等,含水量极高,质地柔软,和其他青绿饲料相比营养成分的含量偏低,但水葫芦生长速度过快,污染水源,不建议使用;另外一些蔓藤类植物可也作为青绿饲料,其营养特点与叶菜类相似,如南瓜藤、马铃薯藤等。

3、饲喂青绿饲料时的注意事项

饲喂时要保证青绿饲料新鲜,因青绿饲料的含水量高,不易贮存时间过长,否则易发生腐烂,如果是叶菜类青绿饲料还易产生亚硝酸盐,青绿饲料收割后要及时的饲喂给肉牛,一定要保持新鲜干净,否则会影响到适口性,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毒。在收割青绿饲料时要注意根据植物的生长变化选择最佳的收割时间,以保持其最高的营养价值和产量。一般禾本科青绿饲料饲喂肉时应在初穗期收割;豆科牧草选择在初花期收割;叶菜类选择在叶簇期收割。

虽然青绿色饲料是饲喂肉牛良好的饲料,但是完全的用来饲喂肉牛并不能提供全部的营养物质,另外肉牛不同的生理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在饲喂时必须要与其他饲料搭配饲喂,才可取得最佳的饲喂效果。通常在饲喂肉牛时青绿饲料不作为主料,而作为一种补充饲料,在饲喂时要注意饲喂量。有一些青绿饲料,虽然适口性好,成本较低,但是如果饲喂过量会对肉牛不利,因青绿饲料的含水量高,体积大,肉牛采食后易产生饱腹感,但是干物质的采食量不足,对其生长发育和增重不利,另外,有些牧草中还含有一些有毒成分,在饲喂时一定要注意。

在饲喂青绿饲料时要注意防止发生中毒,叶菜类饲料中含有硝酸盐,贮存不当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肉牛大量食用后会出现中毒反应,严重时会引发死亡,因此要做好这类饲料的保存工作,保持通风,防止发生腐烂,最好随割随喂;有些植物本身就含有毒素,如夹竹桃、嫩栎树等,另外还有一些野草也可以有毒,因此在饲喂,尤其是在放牧时要注意仔细检查,防止误食毒草;除此这外,还要注意防止发生农药中毒,对刚喷过农药的蔬菜、农作物等或者其附近的杂草和蔬菜都不能用作饲料,要等下过雨或者1个月后再收割饲喂,防止肉牛中毒。

青绿饲料喂牛的三个注意事项

夏季,青绿饲草生长旺盛,种类繁多,它们不但颜色青绿、鲜嫩多汁、容易消化,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育肥肉牛的优质饲料。青绿饲料虽好,在用其喂牛的过程中,如果利用不当,也会出现问题。现将用青绿饲料喂牛应注意的三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青绿饲料饲喂不能单一。青绿饲料是育肥肉牛不可缺少的优质饲料,但它含水分过多,含干物质少。如果只用青绿饲料饲喂肉牛(特别是育肥后期的肉牛),它虽然吃得很饱,但其机体吸收的干物质能量不能满足长肉和沉积脂肪的需要。所以,在用青绿饲料喂育肥肉牛时,一定要补充和掺入适量干青草、谷物饲料(玉米、高粱等)和蛋白质饲料(豆饼、花生饼等),这样,育肥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二、注意亚硝酸盐和氢氰酸中毒。用青绿多汁饲料喂肉牛时,一是不要用堆积时间过长的菜叶类饲料(如萝卜叶、白菜叶等),因为它们含有硝酸盐,腐败菌能把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牛吃了后会发生中毒;二是不要喂玉米苗、高粱苗、亚麻叶,因为它们含有氰甙,牛吃了后在瘤胃内会生成氢氰酸而发生中毒。

三、幼嫩豆科牧草不要过多饲喂。豆科牧草蛋白质品质好,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口性好,但含有皂素,牛吃得过多,在其瘤胃内产生大量泡沫,易使牛发生瘤胃臌胀病。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质最好为粘土。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池水过肥。池底淤泥不能过多,淤泥过多耗氧量大,水质易变坏,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好,防逃设施应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向内倾斜角度为15度,一般采用双层塑料围成即可。
二、加强放苗期间的管理。
千万不能忽视清塘灭害。刚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灭害不彻底,就会严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进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药物清除敌害,做到干净彻底。清塘一周后就可进水,进水时必须用40~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严禁敌害生物入池。
放苗时注意
①水温温差小于3℃,最好没有温差,放苗前一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
②放养前一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
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识地控制河蟹的生长。
怎样控制河蟹生长,使之达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首先,增加放养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500克(8万只左右)。这样培育的河蟹由原来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公斤,密度增加,生长减慢,规格变小。放苗后还要看蟹苗的成活情况,一般蟹苗变成小蟹后每亩应达3万只,这样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较理想的河蟹。其次,控制饵料。基础饵料培育较好的池塘,一般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不另投饵料,个别池塘天然饵料不足,可以补充些饵料,但要少量。这样前2个月的河蟹规格控制在2克左右。2个月后投喂些打碎的杂鱼等饵料,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数量根据生长情况为河蟹体重的5%~20%,从饵料上人为地控制其生长。此外,要加强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细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定期向池中泼洒生石灰以改善水质,每月或旬测体重和体长,掌握河蟹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便于管理和总结经验。

大闸蟹池塘混养鳜鱼的技术



一、蟹塘选择与清整:
⑴水源水质:要求水源充足,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流入,水质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⑵蟹塘底质:以砂壤土和粘土为佳,塘底淤泥不超过20xx成蟹收捕后,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晒塘冻土并进行药物清塘。清塘药物可选择茶粕、生石灰等。
二、移栽水草,投放螺蛳。

⑴移栽水草:3月份移栽水草,品种以小黄草和伊乐藻为主,搭配其它品种,水草生长面积应占蟹塘的50%左右;
⑵投放螺蛳:4月中旬投放新鲜螺蛳,每亩500千克左右,以保证蟹塘水质的净化和螃蟹摄食的需要。
三、蟹种放养。
蟹种应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无伤无病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蟹蟹种,规格以每千克150-200只为宜,放养密度为每亩600只左右。
四、鳜鱼种放养。5月份,选择体长5-8厘米的优质鳜鱼种,每亩放养10-15尾。
五、生产管理。蟹塘混养鳜鱼的生产管理,按照螃蟹养殖生产的常规管理程序进行,一般无需针对鳜鱼另外采取投饵和防病措施。通过一个周期的饲养,在不影响河蟹产量和重量的基础上,可每亩产出鳜鱼5-8千克,鳜鱼个体重量可达0.5千克左右。

健康安全养殖大闸蟹的三个主要措施



河蟹养殖需极其慎密,如果某一方面不注意,就会导致塘口不健康、不安全的情况发生。这是指导员在长期的指导实践中经常遇到过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杜绝外源污染
1、防止有害藻类带入塘口。不移栽和放养附着青苔的水草和螺蛳,不灌注有青苔或蓝藻漂浮的水源,防止种源带入塘口后,引起藻类暴发。
2、防止死螺污染塘水。不放养受冻害、受暑热或堆积时间过久的螺蛳,如果有病螺或死螺放入塘口后,水体会发黑变臭,河蟹出现死亡。
3、防止污染水入塘。不注入有污染的水源,水源要清洁卫生。一是水源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养殖要求,如果塘口确需进水,水源又有轻度污染,必须在塘口自我净化能力可控范围内,并在注水后立即采取消毒和改水措施;二是水源要无病原毒素,以防其它发病塘口通过进水而传播疾病。
4、防止饲料污染水质。不投喂散失性大的粉状糊状饲料或腐烂变质的臭鱼(有液态脂肪和蛋白流出)防止塘水富营养化后引起蓝藻暴发或河蟹不健康。
5、防止蟹种带伤带病入塘。不放养受冻、受暑热、失水时间过长、暂养运输受伤或携带病原的不健康蟹种,并进行消毒处理后下塘。
二、搞好塘内操作
1、清除淤泥。蟹种放养前,清除塘底及四周圩槽沟过深淤泥,并进行晒塘和耕翻底土,为河蟹健康安全越夏提供良好的塘底条件。
2、综合药塘。根据塘口上年河蟹是否发病、病因、野杂鱼数量及有害藻类发生情况,决定药塘药物的品种和数量进行综合药塘。淤泥多的塘口首先使用一次生石灰改良底质;有野杂鱼的塘口用“清塘灵”或“茶籽饼”杀鱼一次;再用“敌杀死”或“敌百虫”药塘一次;有青苔塘口喷洒一次“硫酸铜”;最后在蟹种放养前5-7天再泼洒一次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3、多品种种草。蟹塘要3个品种以上搭配种植水草,养殖期保持塘口水草覆盖率在50-70%,确保塘口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
4、适度套养。蟹塘套养青虾、鳜鱼、鲢鳙鱼、小龙虾等其他品种,不仅可以增加水产品收入,而且对河蟹养殖利多弊少。如鳜鱼吃食小型野杂鱼、鲢鳙鱼滤食浮游生物、青虾或小龙虾利用养蟹前期养殖,这些都为健康安全养蟹起作一定的作用。
5、适量投喂。坚持“四定”投喂,及时检查河蟹吃食情况,做到喂食顿顿清,以防剩食污染水质或引起河蟹肠道疾病。
6、合理用药。养殖期间,尤其是夏秋高温阶段,严格把握好塘口杀藻、杀菌、杀虫用药的品种、剂量、时间和方法,防止造成药害或副作用。如伤害水草、螺蛳、蜕壳蟹及软壳蟹,以及藻类死亡引起水质突变,河蟹缺氧浮头等。
7、适期改水。一是在主要养殖期每隔10-15天塘口泼洒改底改水生态制剂一次;二是在使用渔药后及时进行解毒和改水,保持塘口良好的水质环境。
三、有效预防不良天气
1、防备持续高温闷热天气。气温连续多日超过33摄氏度,且风力微弱的天气,河蟹就会出现蜕壳不正常和缺氧爬岸症状,伊乐藻开始烂根烂叶。在此之前塘口要增加水体深度,使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使底部形成凉水层,有利河蟹栖息避暑;同时在晚间少量排水,清晨注入新水,改善水质,降低塘水温度。
2、防备傍晚雷暴雨天气。傍晚下雷暴雨使塘水形成上下对流,半夜到黎明前必定会出现塘口缺氧、河蟹浮头或死蟹等现象。所以进入下半夜就要注入新水或开机增氧,必要时及时泼洒增氧剂。
3、防备汛期塘水暴涨。汛期雨量大,使塘水暴涨、水体透明度差、水草被淹没,加之汛期气温高、光照不足,使水草发生腐烂,水色由红变黑。所以暴雨后要及时降水,并进行少量换水和改水处理。
4、防备夏秋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气压低、无风、无光照,塘口得不到氧气补充,河蟹一般会出现上浮。如果气温较高,会造成部分蜕壳蟹、软壳蟹缺氧死亡。对此,要在雾霾发生时及时注水或增氧,直到见到太阳一小时后再停止注水。
实施健康安全养蟹必须贯穿于养殖全过程,做到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3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