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的三个注意事项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碘王、超能活性碘、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甲鱼专用中药添加剂、高能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相关阅读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的四个注意事项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表示着又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而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此阶段涉及的注意事项繁杂,如没有提前系统预防性地提醒,可能会令我们遗漏一二,从而造成始料不及的后果。因此,本期我们就来探讨下温室甲鱼投苗阶段应注意的几大事项。
一、温室设备检修与消毒
甲鱼投苗前,应对温室设备进行整理,将残损或缺少的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新。按照不同功能,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温室保温设施的检修。如温室保温棚的保温能力检测、是否有破损或残破等;
2、温室增氧设施的检修。如增氧机的工作是否正常、增氧管道是否顺畅、曝气砂头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等;
3、温室食台、挂网、进排水系统是否完整,应按照投苗数量及池塘面积设置好池子的挂网数量、设定最佳的挂网量。
4、温室的整体消毒。由于长期封闭且处于高温、高湿又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温室的内部容易滋生各类病菌,投苗前应对温室进行整体消毒。可使用甲醛,剂量为4~5克/立方米,注意进行熏蒸时宜封闭温室20个小时。
二、投苗前培水与消毒
1、新池:可先使用醋酸喷洒池壁及池底,然后加水浸泡3~6天。投苗前7天左右,换水并使用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过后5天左右,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水体进行接种,并进一步确定池塘PH值,最好保持在7.2~8.0。
2、老池:一般使用生石灰水或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使用剂量为100~200ppm,冲洗干净后注水即可。注水时注意控制好水位,一般投苗期水位控制在35厘米,食台离水面3~5厘米。投苗前7天,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一般头次使用剂量为12~18克/立方米水体。
三、种苗下池
1、种苗一般以3.5~4克/只为佳,最好为4~7年期母鳖产,体格健壮无外伤,活力较好的。种苗下池前,采取必要的药浴措施能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1%的盐水过洗后,使用3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药水药浴0.5~2个小时左右,可预防真菌类及细菌类病菌入侵甲鱼鱼体而致病。
2、投苗前,可大致测量下每个放养池的面积,估算每口池甲鱼的放养数量并列出清单,在投苗时依据该清单进行放养,同时还需统计其具体品种、数量、总重量等信息,为后期的养殖提供基本参数。一般情况下,日本鳖放养密度在30只/平方米,黄河鳖一般在40只/平方米左右。
3、种苗入池时,最好将苗种缓慢地倒在食台上,让小甲鱼自然游开,尽量减少放养过程中的应激与损伤。
四、放养初期的诱食与驯食
放养后的头两天不用急于投料,使甲鱼更易被诱食。第三天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鸡蛋以增加饲料的腥味、易于诱食,并将饲料加工成条状(厚不超过0.5厘米、宽不超过5厘米)进行投放。投放地点由池塘的整体逐渐向食台四周及食台本身转移,观察甲鱼上台情况。若甲鱼可上台摄食后,不可急于加料,摄食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为佳。驯食阶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开始投喂软颗粒饲料。

温室甲鱼养殖投苗初期注意事项



刚孵化的甲鱼苗经过点数、消毒后进入温室养殖池,此时由于甲鱼刚孵化不久,体质较弱,易因外界因素影响产生应激而致病,在前期养殖过程中,水体消毒、内服保健、理化因子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1、疾病预防
投苗药浴阶段,勿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使用土霉素、碘制剂等进行药浴消毒。
在甲鱼养殖头三个月易病发的疾病主要有:白斑、纤毛虫病、腐皮、白点、爱德华氏菌病。平常查棚时须有目的性的对甲鱼进行观察,可分为体表监测、甲鱼活动度监测、摄食量监测。
养殖前期,水体可见度较高,容易引起真菌类疾病的爆发,因此可适当调高养殖水体温度至31℃左右,外泼水质培养基、饲料浆或豆浆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数量级,从而在外部构建甲鱼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发病率。结合疾病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养殖前期应增强日常预防消毒,泼洒以戊二醛、氯制剂、生石灰、漂白粉等化学试剂为主的消毒剂,尽量少用抗生素类作为外泼药物。
2、内服保健
刚投放的甲鱼苗,肠道系统及本身的免疫体系较差,可以通过内服保健途径进一步加强。肠道系统可以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及多维,参与构建甲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使用剂量不可太高,避免引起甲鱼腹泻。日常饲料投喂可以结合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奶粉等营养物质,增强甲鱼自身免疫力。
3、理化因子调控
甲鱼养殖初期,应尽量避免应激反应出现,健全甲鱼消化、免疫系统,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溶解氧:处于养殖初期1个月以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增氧的,最好预制溶氧测试试剂或仪器,以便更好的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应保证一天当中水体溶解氧有16个小时的浓度为5mg/L,其余时间为3mg/L。至养殖第2个月时,开始启动外部充氧设施,为养殖水体进行充氧。
pH值:养殖水体pH值最好维持在7.2-8.2之间,为最佳的区间范围。如pH值出现偏差可通过换水或使用小苏打、生石灰进行调节。使用小苏打、生石灰时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出现pH值波动过大造成甲鱼应激反应。
亚硝酸:亚硝酸化学分子式HNO2,是种弱酸,兼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极不稳定,通常是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易还原分解成NO2、NO和H2O;它被氧化时,即成为硝酸;也易与水体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对甲鱼会造成极强的伤害,应保持其浓度小于0.1mg/L。养殖初期,甲鱼本身总重量小,排泄物及投饵量少,对于外部充氧要求更加严格。应配备亚硝酸检测试剂盒,时常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测,预防因亚硝酸偏高至甲鱼偷死。

温室甲鱼转外塘操作实用规范手册



甲鱼温室养殖与外塘养殖模式有诸多不同之处,在两个模式之间转换时,应该尤为注意。转塘时,温室与外塘之间的温度、采光差异,甲鱼健康情况,药浴的处理及外塘的修整都是影响转塘成败的重要因素。本期就上述影响因素,具体阐述如下:
一、放养外塘的消毒与培水
由于累年的养殖,外塘底泥中富含有机物及致病菌群,可通过抽干、清淤、翻耕、晾晒及泼洒生石灰等措施对底泥进行改造。
抽干:即先排干放养池塘中残留的池水。可在池塘中挖出纵横交错的排水深沟若干,并在池塘边挖一较深的坑用于集中周边水体,利于抽水机的放置工作。
清淤:可使用铁铲等工具清除池底表层淤泥;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泥浆泵)清除,既节约费用又能清除干净。清理的淤泥可覆盖在甲鱼池塘池埂上,不仅可增加晾晒的表面积,还可增加池塘池埂厚度。
晾晒:对池塘进行暴晒不仅可起到消毒池塘的作用,还能让池底的有机物与空气充分接触,进而彻底氧化分解。等到池底泥土完全龟裂后再翻土暴晒,让底泥尽可能地氧化和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
生石灰消毒:该工作一般在开春时节就要开始着手,最好在晴好天气进行。如底泥过深,可以通过翻耕结合泼洒生石灰消毒的方式进行改底,对底泥中的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杀灭。
在临近转塘前的半个月左右,应该开始向外塘注水并调整水质。一般情况下,如果是外塘土池养殖可采用生石灰(使用剂量为60~80克/平方米)溶解后全池泼洒(石灰最好不结块,以石灰水的状态泼洒)。一般情况下,使用生石灰泼晒4~5天后,水体开始泛绿并呈现清、亮、爽的特性;如果未能培好水,可以应用EM菌剂发酵后全池泼洒。如果是砖墙泥底的外塘模式,底泥改造可参照上述模式。水体可使用EM菌进行培养,最好与红糖混合发酵一天后,再进行泼洒使用。值得注意的是,进水口要用60目网布过滤,防止野杂鱼混入池内。
二、转塘前温室内调控
挑选健康强壮的甲鱼出外塘,如甲鱼发病未愈应该暂缓出塘,等甲鱼康复后再行出塘。其它注意事项如下:
1、温室温度的调控。为逐步缩小温室内部与外塘之间的温度差,在出塘前十天左右,即可着手准备温度的调控。可开始减少温室中加热源数量,逐渐降至不加温状态;逐渐开启温室的门,增加温室内空气的流动,使温室养殖环境趋近于外塘养殖状态。还可通过少量多次添加外塘水来降低温室内水体温度,每日降低幅度最好在3℃以内。
2、温室内采光的调整。温室与外塘的一大区别为温室内部除了喂食与查棚时开启光源,平时温室内部基本处于黑暗状态。可通过逐渐增加温室内照明灯的开启数量来逐渐调节温室内部的采光状态,减少甲鱼因温室内外光照的差异产生应激反应的情况。
3、出塘前甲鱼的调控。可提前十天左右给甲鱼饲喂些免疫多糖、甲鱼多维、板蓝根等增加免疫、清热解毒、消炎的产品。此外,伴随着温室内温度的降低,甲鱼吃食欲望及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可适当降低投喂量,保持甲鱼健康程度。在出塘前一天,最好停食一天,以减少甲鱼的应激反应。
三、放养前的试水
下苗前,须测定外塘水体的主要水质指标,并调控至符合要求。主要测定的内容为盐度和pH值。
1、盐度
甲鱼是低耐盐的水生动物,盐对它的安全浓度是0.5‰,如果养殖池塘靠近海区,须检测水体的盐度。
2、pH值
pH值应控制在7.2~8.5,如果低于7.2,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
四、甲鱼捕捉后的选别和药浴
1、选别
根据转塘的要求,按雄雌或按不同规格对甲鱼进行分类,分池投放。如甲鱼体表有伤未愈或活动度差的,可选出放入温室内继续饲养,直至恢复到正常情况时再放入外塘。
2、药浴
放养前最好对甲鱼进行药浴,药物以选择碘制剂或高锰酸钾为佳,其中采用碘制剂药浴时间一般控制在2~5分钟,使用剂量为5~10ppm。药浴水体最好为温室内部空白池的池水,保证其水温与温室内养殖水体温度相近。此外,甲鱼在起捕、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病,因此对于有皮肤创伤病症的甲鱼要进行单独的药浴治疗。
五、甲鱼下池的操作
让药浴后的甲鱼自然爬入池中(可将甲鱼袋口平放于塘边水面接触面,让甲鱼自然爬入水塘中),切忌从高处抛倒甲鱼,以免引起出棚甲鱼强烈的应激或呛水。选择转塘时间段应关注近期该地区天气情况,最好在转塘后有连续多天晴好天气。放养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4~7时或下午5时以后,避免在高温及阳光强烈条件下进行,以防棚内外光线及其它环境因素突变对出温棚甲鱼造成损伤(如瞎眼、感冒等)。下池后当天,可应用碘制剂等外消制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六、甲鱼下池后的诱食和保健
甲鱼下池当天就可使用少量饲料进行诱食,特别是温室为水下投料而外塘为水上投料的养殖模式时,应在食台四周泼洒饲料引诱甲鱼上台摄食。诱食的基本原则:应使用温室内统一品牌的饲料且批次一致,这样有利于甲鱼快速恢复摄食量。当投喂量恢复至正常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保肝类与消炎类的产品,护养甲鱼安全平稳度过转塘阶段。

大闸蟹池塘套养鳜鱼的三个注意事项



1、蟹池条件
套养蟹池首先要严格清塘消毒。其次,蟹池内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池总面积的30%~50%,没有水草的要移栽。水草不仅对河蟹有保护作用,而且有利于鳜鱼捕食饵料鱼。第三,鳜鱼喜欢水质清新的水体,蟹池水源应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
2、鱼种放养规格及密度
鳜鱼种规格一般以每尾5~7厘米为宜,规格过小,成活率低;规格过大,成本高。放养密度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面积放10~20尾。
3、防病防浮头
鳜鱼耐氧低,对水中溶氧要求比河蟹高,目前许多蟹池放养河蟹密度较高,一般亩放量达到2000~3000只,夏、秋季易引起鳜鱼浮头。因此一定要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有较高的溶氧,有条件的可配备增氧机。防治疾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除每隔15~20天每亩用生石灰20~25千克全池泼洒外,每月每亩可使用一次三氯异氰尿酸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

甲鱼冬眠过后开塘的四个注意事项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甲鱼逐步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并有爬行和觅食的现象。经过一个冬季的冬眠,甲鱼体质变弱,身体的各项机能变差,再加上养殖水体经过一个冬季的放置后也已经恶化,此时如果稍微管理不当,刚苏醒的甲鱼极易被病原菌所侵染,从而引发各种病害,如肠胃发炎、腐皮、疖疮、烂爪、呼吸道感染等。那么,外塘甲鱼开塘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1、养殖水体的处理
可使用碘制剂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不要选用对甲鱼刺激性大的含氯制剂或生石灰消毒。如水体已恶化严重,在天气晴朗时可分次缓慢灌入10-30厘米左右新水,排放部分老水,淡化水体中的毒性物质,增加水体溶氧量,并可泼洒些“底质改良剂”和“微生态制剂”。
2、外塘甲鱼的开食
外塘甲鱼开食为5月中旬左右,有些地区可能更迟。如果气温能达到25度以上并持续一段时间(如7天左右)还是可以喂养,如果天气条件不允许的,那暂时不要喂养。
开始喂料时要多加注意,刚苏醒的甲鱼肠胃消化能力较弱,投喂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并投喂优质的甲鱼饲料产品,投喂量不宜过大,投喂次数也不宜过多,待气温基本稳定和甲鱼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的状态,再按正常的喂养方式和投喂量进行喂养。
3、甲鱼体质的护理
这项工作尤其重要。外塘甲鱼开食后应在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肠胃护理类产品,如“产酶益生素”、“复合酶”等以及“电解多维”、“维生素C”、“葡萄糖(或低聚糖)”、“保肝灵”等保健类产品,恢复并增强甲鱼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4、做好养殖场环境调控
避免与其他养殖场在水源上的污染,养殖场做好环境卫生,发现死甲鱼应及时捞起,尽量减少人为惊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2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