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活体饵料生物-成蝇的饲养技术


①一般来说,温度在25~28℃,湿度在50%~60%左右饲养成蝇的效果最好。

②饲养成蝇分舍养和笼养两种,前者适宜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需要严防逃逸。后者既适合大规模工厂化养殖,也适宜小规模饲养,我国目前均采用笼养。

③笼子按饲养规模和条件不同,可大可小,小的可养7000~8000个成蝇,大的可加倍或加数倍。以养7000~8000个成蝇为例,笼长、宽、高的规格为5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即行将裁好的窗纱缝成一个密闭的方袋。并在袋一方下边开一个横向15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小口,并在口外缝上一个相应大小,16~20厘米长的纱布套,笼的8个角上缝好带子。使用时,将笼子的8角挂在相应的钉或棍上,如同挂蚊帐一般,并将笼底托在一个平板上。

④将蛹从笼口放入笼内,用皮筋等把纱布套扎紧。

⑤待蝇蛹羽化出大部分成虫后,应马上供应食物。目前,常用的是奶粉加等量红糖作为蝇饲料。以1笼养8000个成蝇计算,约吃奶粉和红糖各200克左右,可以收获蝇蛆约15千克。

⑥用一长宽各10厘米左右的泡沫塑料(或纱布叠几层,但效果不如泡塑)浸水放在笼的顶部供应饮水(注意勿放在奶粉上面),食物和产卵信息物分别用报纸托放在笼底平板上,紧贴笼底。成虫隔着笼底网纱吸水,摄食和产卵效果与放在笼内无异。

⑦成虫摄食4~6天以后,腹部饱满,变成乳黄色,并纷纷交尾。这预示即将产卵,目前常用猪粪作引卵信息物,产卵的效果好,但易粘污笼壁,宜经常揩抹。用猪粪浸出物浸湿滤纸作产卵信息物容易干燥,不适宜大规模饲养用。

⑧产卵信息物在交尾后第二天放上。每天上午将猪粪松散在报纸上,其下垫薄膜塑料和硬纸板,置笼底平板上让成虫产卵。当晚卵孵化为幼虫,第二天上午取出前一天已孵化的卵块,并重新换上新的信息物,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不产卵为止。

⑨成虫产完后,大都自然死亡,尸体太多时,应适当扫除,可在傍晚成虫活动停止后进行。最后笼内留下的活虫要饭1~2天,即自动死亡。否则可将整个笼子取下放入水中将虫子闷死。然后将笼子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⑩为了防止成蝇偶然逃逸,造成扩散,或外界成蝇飞入室内进行干扰,成蝇房应设纱门、纱窗严加保护。还要特别注意防除老鼠、蚂蚁、蟑螂和蟋蟀等敌害动物,特别是老鼠和蚂蚁。


相关知识

成蛙的饲养技术


幼蛙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 g之后,就可进入成蛙饲养阶段。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 力大为提高。成蛙池一般选用土池,可用河沟、低洼池、稻田和 池塘等稍加改造而成。面积以100-300m为宜,池深1m,水 深0.5~0.7 m,池底留0.05 m的淤泥,池埂坡度1:3,池中间可 留一定面积的陆地,水陆面积之比为1:1,池中种植一些浮叶及 沉水植物,池埂及池中陆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花草,池中陆地 上方搭设凉棚或瓜棚,为成蛙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水源要 充足,进、排水要方便,池周围要建好防逃设施放养前5-7 d,蛙池用2 mg/L漂白粉溶液或2 mg/L生石灰水带水清塘。

室外的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的养蛙,由于面积较大,可在蛙池中设黑光灯诱集昆虫作为动物性饵料,也可在蛙池中,陆地上或池埂上种花草招引昆虫生长和繁殖,做饵料补充,还可在室内或室外利用稻草、牛粪、猪粪、鸡粪和烂菜叶等培养蝇蛆、蚯蚓、黄粉虫、水蚤等活饵料饲喂成蛙。成蛙的投饵量占成蛙体重的5%一20%,投喂鲜饵应多些,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要少些,要根据温度、气候、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越冬后,牛蛙的消化作用变弱,应投喂易消化的饵料,防止牛蛙因消化不良患胃肠炎。投喂量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到正常投喂量,越冬前应多投些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饵料,对提高越冬成活率有利。在成蛙生长期可每月每千克蛙用土霉素10g拌饵投喂,连喂3d,可起到防病促长作用。

(2)成蛙的集约化精养技术。牛蛙的室内集约化精养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养殖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这种多层次、高密度的养殖,既提高了牛蛙的摄食率和饵料利用率,又加快了牛蛙的生长,并且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堪称发展牛蛙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成蛙池的面积为10-20m,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养殖用水为自来水或井水,放养密度为体重100 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50只;体重不到100 g的,密度可稍大些。成蛙集约化养殖管理较严格。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 条件下,每天可投喂两三次,配合饵料的投喂量占蛙体重的 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牛蛙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cC或高于28度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幼蛙相同。

牛蛙成蛙的营养及饵料


成蛙最可口的食物有蝗虫,蜡至、螟、蝌蚪、虾、小鱼、黄粉虫等。成蛙贪食,食量也大,一只300 g的成蛙1个月可吃人工饵料160g。

配合饵料

牛蛙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饵料在水中的悬浮时间不得低于1h,幼蛙饵料颗粒直径2-3mm,成蛙饵料颗粒直径4-6mm。

牛蛙人工配合饵料的配制,应根据牛蛙及蝌蚪个体大小、生理状态、饲养数量与环境等情况,参照营养标准及饵料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制定合理的配方。要求配合饵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加诱食剂),在水中漂浮时间长,饵料来源广泛、廉价,颗粒大小适中,易保存。

蝌蚪粉状饵料配方①鱼粉60%、米糠30%、麸皮 10%②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麸皮 10%麦粉13%。③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全麦粉10% ,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添加剂1%。④肉粉 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⑤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适量。

黄鳝网箱养殖饵料投喂技术



1、投喂的主要饵料

(1)投喂活小杂鱼

这种投喂方式大部分是用精养鱼池中的小杂鱼进行投喂,投饵量一般为黄鳝体重的5%~6%,不需要驯食。

(2)投喂新鲜死鱼或冰冻鱼

这种投喂方式适合有一规模的养殖户采用。投喂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把死鱼剁成块进行投喂;二是把死鱼绞成浆进行投喂,投喂量一般为黄鳝体重的5%~6%。

(3)投喂配合饲料

这种投喂方法必须进行驯饲。方法是,鳝种放养后3天先不投饲,待黄鳝适应环境后在晚上开始引食,引食饲料选择黄鳝喜食的小杂鱼、河蚌肉等绞成浆投喂,以后逐步在鲜饵中加入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最后的比例控制在500克鲜饵中加配合饲料500~1000克。每天投喂两次,以早上6~7点,下午5~6点为宜。每天的投饵量开始以按黄鳝体重的2%~3%计算,以后逐步增加到4%~5%。配合饲料有粉状料和膨化颗粒料两种,粉状料与鲜饵搅拌后用绞肉机制成条形饵料,晾成半干后投喂。膨化颗粒料与鲜饵搅拌后放置半小时,待颗粒料软化后进行投喂。

(4)投喂其它饲料

主要是投喂蚯蚓、河蚌肉,一些动物下脚料,麦麸、浮萍等。

2、投喂注意事项

(1)黄鳝的觅食主要靠前后鼻孔内发达的嗅觉小褶和触觉,来感受水流传过来的饵料生物发出的特殊气味和振动。因此,黄鳝饲料必须有较重的腥味才能被摄食。同时,当黄鳝固定摄取某一食物时,要转变食性往往需花较长时间,因此,不要轻易改变饲料种类投喂,以促进黄鳝快速生长。

(2)要对饵料进行适当处理。小鱼要用清水清洗后投喂,大规格的鱼要用开水煮一下进行投喂,河蚌肉要通过冷冻冻死体内的蚂蟥后进行投喂,膨化颗粒料要经软化后进行投喂。


大闸蟹养殖之成蟹的饵料营养的日常管理技术



1、科学投喂,杜绝浪费
高温时期,当水温超过30℃时,河蟹食欲减退,日摄食量应控制在存塘量的7—8%,同时如果蟹体内脂肪积累过高也不利于河蟹的蜕壳,动、植物饵料的比例应作适当调整,植物性饵料(如小麦、玉米、水草等)的比例应偏高于动物性饵料,小鱼等动物性饲料一般要求每亩控制在2—3斤,持续高温天气可少喂或者不喂。如果持续超量投喂,不仅浪费饵料,而且剩余饵料会污染池底和水体,严重时会引起螃蟹疾病。
2、准确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满足河蟹脱壳期的营养需求。
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病,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在河蟹脱壳期要注意(1)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并添加【虾蟹活力素】【高稳维C】补充营养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2)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应该及时干撒【颗粒离子钙】,每包三亩2-3天后再撒一次。(3)保持水位稳定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5)加强巡塘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区,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胀足,能自由爬动后,再放回原池。
3、定时定点,科学投喂
注重饵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对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特别喜爱,但动物性饵料比例高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夏季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小麦、马铃薯、甘薯、南瓜等)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饵时间在17:00以后、6:0:0以前。

蜜蜂蜂麻蝇(肉蝇)的防冶方法


蜂麻蝇又名肉蝇。是以幼虫的形态寄生于蜜蜂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

1.生物学特性及症状

成蝇银灰色,体长6-9毫米,雌性和雄性蜂麻蝇通常在蜂场以外的地方活动,而受孕的雌蝇则盘旋在蜂场上空,攻击蜜蜂,并在其头、胞部产卵,蝇卵孵化成幼虫即钻入蜂体内,以其内脏器官为食,最后病蜂只剩下一个外壳。病蜂多数在4~5天死亡。幼虫由寄主头胸部连接处或其他部位钻出,潜入土壤中化蛹。7~16天羽化为成虫,完成一个生活周期需15~30天,以蛹越冬。

蜂麻蝇多发生在夏季,侵袭青壮年蜂。受危害蜜蜂初期表现疲乏无力,飞行速度缓慢,最后则完全失去飞翔能力,无力地在蜂箱前地面上爬行,身体出现痉挛、颤抖,仰卧而死。受害严重的蜂群,被害率可高达28~44%,每天死亡蜜蜂有数百只至数千只,严重影响蜂群的发展和采集力.在沼泽地带、滨湖沿海地区、杂草丛生的低洼地区发生尤为严重。

2.诊断方法

取病蜂或死亡的蜜蜂20~30只,去掉头部和第一对足,然后打开胸腔,用放大镜观察,若有蜂麻蝇幼虫寄生,即可在蜜蜂胸部肌肉中见到。

3.防治方法

①杀灭成虫和幼虫

利用蜂麻蝇喜欢栖息于蜂箱盖的习性而又不能辨别水面或其他物面的特点,可在蜂箱上放一白瓷盘,其内盛满水,使其落入水中淹死。

②清除病蜂和死蜂

将蜂群内的蜜蜂抖落于蜂箱外,健康蜂则迅速回巢,而被蜂麻蝇寄生的病蜂因行动缓慢留在蜂箱外,然后将病蜂和死蜂集中起来烧毁,消灭其幼虫。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成鳖的饲养



幼鳖越冬后就进入成鳖饲养管理阶段。成鳖饲养管理基本上与幼鳖管理相同,下面仅就个别不同之处做简单介绍。
成鳖的放养密度,体重50-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三龄鳖,每平方米放养2-4只;体重在400克以上的四龄鳖每平方米放养1-2只。成鳖养殖阶段同样应坚持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的原则。
成鳖的投饵方法、数量、次数和采用的饲料种类和幼鳖基本一样。采用配合饲料比采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其配方为:①鱼粉60-70%,马铃薯淀粉20-25%,外加少量的干酵母粉、脱脂奶粉、脱脂豆饼、动物内脏粉、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②用鱼粉(或血粉、蚕蛹粉、猪肝渣等)30%,豆渣30%,麦粉30%,麦芽3%,土粉3%,另加植物油、蚯蚓粉、骨粉各1%,维生素0.1%。在生长适温期内,如采用上述配方,日投饵量占鳖总体重的5-10%。
成鳖池的水质管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为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于成鳖池一般面积较大,水也较深,所以其水质比较容易控制,尤其是当成鳖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时,能起到防止水质过肥的作用。成鳖池水要求肥度要适中,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等,这样的水质溶氧量高,不仅有利于鳖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鳖在这种水体中生活有安全感,并可减少相互咬斗。如果水质过于清瘦,透明度太大时,可以向池塘中施一定量的发酵腐熟的粪肥,培肥水质。当水质过肥时,则应适当灌注新水或每半月至一个月施一次生石灰加以调节。石灰既能调节水质防止鳖病发生,又能满足成鳖及其饵料生物(螺、蚌等)对钙的需求。成鳖越冬管理无需采取特别防寒保温措施,只要越冬期间始终保持高水位,鳖就能安全越冬。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5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