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蛙的饲养技术

幼蛙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 g之后,就可进入成蛙饲养阶段。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 力大为提高。成蛙池一般选用土池,可用河沟、低洼池、稻田和 池塘等稍加改造而成。面积以100-300m为宜,池深1m,水 深0.5~0.7 m,池底留0.05 m的淤泥,池埂坡度1:3,池中间可 留一定面积的陆地,水陆面积之比为1:1,池中种植一些浮叶及 沉水植物,池埂及池中陆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花草,池中陆地 上方搭设凉棚或瓜棚,为成蛙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水源要 充足,进、排水要方便,池周围要建好防逃设施放养前5-7 d,蛙池用2 mg/L漂白粉溶液或2 mg/L生石灰水带水清塘。

室外的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的养蛙,由于面积较大,可在蛙池中设黑光灯诱集昆虫作为动物性饵料,也可在蛙池中,陆地上或池埂上种花草招引昆虫生长和繁殖,做饵料补充,还可在室内或室外利用稻草、牛粪、猪粪、鸡粪和烂菜叶等培养蝇蛆、蚯蚓、黄粉虫、水蚤等活饵料饲喂成蛙。成蛙的投饵量占成蛙体重的5%一20%,投喂鲜饵应多些,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要少些,要根据温度、气候、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越冬后,牛蛙的消化作用变弱,应投喂易消化的饵料,防止牛蛙因消化不良患胃肠炎。投喂量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到正常投喂量,越冬前应多投些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饵料,对提高越冬成活率有利。在成蛙生长期可每月每千克蛙用土霉素10g拌饵投喂,连喂3d,可起到防病促长作用。

(2)成蛙的集约化精养技术。牛蛙的室内集约化精养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养殖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这种多层次、高密度的养殖,既提高了牛蛙的摄食率和饵料利用率,又加快了牛蛙的生长,并且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堪称发展牛蛙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成蛙池的面积为10-20m,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养殖用水为自来水或井水,放养密度为体重100 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50只;体重不到100 g的,密度可稍大些。成蛙集约化养殖管理较严格。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 条件下,每天可投喂两三次,配合饵料的投喂量占蛙体重的 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牛蛙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cC或高于28度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幼蛙相同。

相关推荐

牛蛙成蛙的营养及饵料


成蛙最可口的食物有蝗虫,蜡至、螟、蝌蚪、虾、小鱼、黄粉虫等。成蛙贪食,食量也大,一只300 g的成蛙1个月可吃人工饵料160g。

配合饵料

牛蛙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饵料在水中的悬浮时间不得低于1h,幼蛙饵料颗粒直径2-3mm,成蛙饵料颗粒直径4-6mm。

牛蛙人工配合饵料的配制,应根据牛蛙及蝌蚪个体大小、生理状态、饲养数量与环境等情况,参照营养标准及饵料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制定合理的配方。要求配合饵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加诱食剂),在水中漂浮时间长,饵料来源广泛、廉价,颗粒大小适中,易保存。

蝌蚪粉状饵料配方①鱼粉60%、米糠30%、麸皮 10%②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麸皮 10%麦粉13%。③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全麦粉10% ,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添加剂1%。④肉粉 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⑤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适量。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成鳖的饲养



幼鳖越冬后就进入成鳖饲养管理阶段。成鳖饲养管理基本上与幼鳖管理相同,下面仅就个别不同之处做简单介绍。
成鳖的放养密度,体重50-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三龄鳖,每平方米放养2-4只;体重在400克以上的四龄鳖每平方米放养1-2只。成鳖养殖阶段同样应坚持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的原则。
成鳖的投饵方法、数量、次数和采用的饲料种类和幼鳖基本一样。采用配合饲料比采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其配方为:①鱼粉60-70%,马铃薯淀粉20-25%,外加少量的干酵母粉、脱脂奶粉、脱脂豆饼、动物内脏粉、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②用鱼粉(或血粉、蚕蛹粉、猪肝渣等)30%,豆渣30%,麦粉30%,麦芽3%,土粉3%,另加植物油、蚯蚓粉、骨粉各1%,维生素0.1%。在生长适温期内,如采用上述配方,日投饵量占鳖总体重的5-10%。
成鳖池的水质管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为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于成鳖池一般面积较大,水也较深,所以其水质比较容易控制,尤其是当成鳖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时,能起到防止水质过肥的作用。成鳖池水要求肥度要适中,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等,这样的水质溶氧量高,不仅有利于鳖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鳖在这种水体中生活有安全感,并可减少相互咬斗。如果水质过于清瘦,透明度太大时,可以向池塘中施一定量的发酵腐熟的粪肥,培肥水质。当水质过肥时,则应适当灌注新水或每半月至一个月施一次生石灰加以调节。石灰既能调节水质防止鳖病发生,又能满足成鳖及其饵料生物(螺、蚌等)对钙的需求。成鳖越冬管理无需采取特别防寒保温措施,只要越冬期间始终保持高水位,鳖就能安全越冬。

美蛙蝌蚪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蝌蚪是美蛙的一个特殊生育阶段,其习性不同于成蛙,而与鱼类相似,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刚孵化的蝌蚪,因其身体细小、饲养不当,极易照成大量死亡,所以自然生长的蝌蚪成活率很低。我场通过多年实践,摸索出一套使蝌蚪成活率提高到 90%以上的经验,主要措施是:

一、蝌蚪池的建造

美蛙蝌蚪池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无污染的地方,可以用水泥池、土池,也可在商品蛙养殖池设置网箱培育,以土池简便易行,效果好。土池面积可在20-600m2 之间,要求池壁倾斜,坡度比1:2,池底平坦,池深80-100cm,水深50-70cm,安装好进出水管,池的四周建好防逃设施(围网或围墙)。每池在池水下10cm 处搭食台或设食盒2-3 个,池内放少量水葫芦,以便于蝌蚪吸附。

二、蝌蚪放养

(1)清池消毒放养前要清池消毒,清除对蝌蚪有害的蚂蟥、泥鳅、黄鳝、鼠类及有害病原菌。消毒方法:每100㎡用生石灰20kg 加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清池 5-7 天后方可将蝌蚪下池。也可干池消毒,3~5 天注入清水。

(2) 培肥水池放养前3 -5 天,每 100㎡施腐熟人类尿 25kg,培水水质。

(3) 掌握放养密度蝌蚪的放养密度应根据饲料条件及生产的目的而定。短期生产种苗可适当密放,每平方米 100-200 尾,若一次性放养直至养成商品蛙,应适当稀养,每平方米蝌蚪30-40 尾。

三、蝌蚪饲喂

(1)蝌蚪出膜后3 天,消化系统发育完善,开始从外界摄食营养。蝌蚪在开始吃食的半个月内,因身体细小而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细小的蛋黄浆、豆浆、猪血、鳝鱼血等。投喂方法是:每万尾蝌蚪用一个煮熟的鸡蛋黄调成浆全池泼洒或投入水下食盆内,任蝌蚪自由取食。随着蝌蚪增长,逐渐增加豆浆、猪血、鳝鱼血用量,每日投喂1-2 次。

(2)半月龄以上的蝌蚪,摄食生长进入旺期。主要摄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人工投喂应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豆浆、豆饼、麸皮、次面粉等,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蚕蛹粉、虾粉等,一般动物性饲料占20%。较好的投喂方法是:将饲料混合后,煮熟搓成小颗粒置于食台内或池水阴凉处,让蝌蚪自由取食。投喂量,饲料为蝌蚪体重的10%左右。

(3)30 日龄以上的蝌蚪,其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蛋白质需要量大,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并辅以植物性饲料。一般动物性饲料占60%,投喂量为体重的10%-15%,一天投喂2-3 次。蝌蚪前肢开始伸出后,即靠吸收尾部营养生活,不需投喂食物。

四、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前期蝌蚪池水要求清、新、活、爽,应每天捞除池内残渣剩饵,池水5-7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后期蝌蚪池水应保持嫩绿或黄绿色。

(2)保持池水适温。美蛙最适宜生产温度为18-28℃,在高温季节要采取降温措施,如搭设遮荫棚,加深池水,投入水生植物等,使池水温度控制在35℃以下。早春时节,晴天应降低水深(保持 20-25㎝),以利升温。

(3)做到四定投饵。定时:做到每天投饵时间基本一致,如上午9 时,下午 4 时各一次;定点,将食物投放在固定场所;定质,按蝌蚪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营养投喂,以满足营养需要;定量,一般按蝌蚪体重的10%-15%投喂,随着蝌蚪的生长增重及时调整投喂量。

(4)加强蝌蚪变态期管理。美蛙的蝌蚪发育期为60-70 天,变成幼蛙后,最大变化是由水生过渡到水陆两栖,由鳃呼吸变为肺呼吸和皮肤呼吸。管理上要适时提供陆栖条件,在陆地搭设荫棚,提供幼蛙适宜的生态环境。

(5)蝌蚪越冬。早期产卵孵化的美蛙蝌蚪,当年全部可以变态为美蛙。晚期产卵孵化的美蛙蝌蚪,因当年不能变态为美蛙,则以蝌蚪的形式越冬。蝌蚪饲养至 2g 左右,可密集养殖,少投饵料以控制其生长,使其在翌年4 月变成小蛙,这样不但可以节省饵料,更主要的是蝌蚪耐低温的能力远远高于幼蛙,在冰层下只要有水就能存活,冬季还会生长。春季变态出来的幼蛙比秋季个体大一倍以上。可避免秋末变态出幼蛙。冬季来临饵料供应困难,幼蛙不摄食,越冬后瘦弱,死亡率高。蝌蚪越冬池灌水100cm 以上,将水培肥,适当投些饵料,美蛙蝌蚪就能安全越冬,一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美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蝌蚪经变态到长成幼蛙,由完全的水中生活到水陆两栖,其活动习性和食性也相应发生较大转变,随着其对陆地环境的适应,陆栖时间也随之增多,在水中的时间相应减少,水质对美蛙的影响同时相应减弱,因此应为美蛙提供一个适宜的水陆环境条件,并加强科学管理与饲养。

1.放养密度幼蛙放养之前,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脱碱处理,然后根据个体大小分蛙饲养,使幼蛙体生长大小均匀,防止大吃小的现象发生。分蛙方法,可根据蛙用肺呼吸,在水中久留必定上窜的特点制作成分蛙器。分蛙器由木框和水箱组成,其大小可依分蛙数量而定。其做法是:用2 cm厚、10 cm宽的木板,钉成长宽与水箱内宽内长相一致的框架。一般做4-7个木框,每个框底钉上橡胶片或稍厚塑料布,每个木框钻有规格不同的圆洞。水箱用铁皮或木板制成,高80-100 cm,且不漏水,箱底部装一直径5-10 cm的排水管,管口用网罩住。使用时,将蛙放人箱底,加水10 cm左右,大孔分蛙框在下;小孔框在上,逐层叠放,装好后迅速将水箱注满水,使蛙因缺氧而逐个上窜,经5-10min完毕后,迅速排水逐层取蛙。分蛙时注意不要 时间过长将蛙淹死。水温在3000时其水淹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幼蛙的放养密度可适当控制,一般为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 100-150只;体长10 cm左右的每平方米50- 100只;15cm以 上的30-50只。

2.温度幼蛙的活动量和摄食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 温度降低而减小。幼蛙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20-28℃。温度不 能过高或过低。长时期在高温下生活,幼蛙会逐渐停食,甚至死亡。因此,盛夏期间,在幼蛙池的周围要种上花草或蔬菜等植 物,也可在上方搭遮荫棚,防止水温过高水}Ll过低,特别是到 5 ℃以下时,蛙便进人冬眠状态,其管理详见美蛙的越冬管理。

3.水质严格地说,幼蛙对水质的要求基本与蝌蚪相同。 但因其主要是用肺呼吸,其食量较大,投饵最及排泄物也较多, 对水质污染加剧,还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影啊幼娃的正常生长。所以,要勤清理池底,保持水质的清洁(可定期消毒)。池水深度可根据温度高低来调控,通常为40-60 cm.

4.湿度和光照幼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因其呼吸功能1/3是 由皮肤来完成的,皮肤只有保持湿润才能正常进行气体交换,所以,要保持陆地环境有较高的湿度。适量的光照可使蛙通过视觉器官神经系统的控制,而影响到其脑下垂体,从而促进性腺发育。但是,美蛙也有一定的畏光性,要避免强光直射.

黄鳝活体饵料生物-成蝇的饲养技术



①一般来说,温度在25~28℃,湿度在50%~60%左右饲养成蝇的效果最好。

②饲养成蝇分舍养和笼养两种,前者适宜大规模工厂化养殖,需要严防逃逸。后者既适合大规模工厂化养殖,也适宜小规模饲养,我国目前均采用笼养。

③笼子按饲养规模和条件不同,可大可小,小的可养7000~8000个成蝇,大的可加倍或加数倍。以养7000~8000个成蝇为例,笼长、宽、高的规格为5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即行将裁好的窗纱缝成一个密闭的方袋。并在袋一方下边开一个横向15厘米、高5厘米左右的小口,并在口外缝上一个相应大小,16~20厘米长的纱布套,笼的8个角上缝好带子。使用时,将笼子的8角挂在相应的钉或棍上,如同挂蚊帐一般,并将笼底托在一个平板上。

④将蛹从笼口放入笼内,用皮筋等把纱布套扎紧。

⑤待蝇蛹羽化出大部分成虫后,应马上供应食物。目前,常用的是奶粉加等量红糖作为蝇饲料。以1笼养8000个成蝇计算,约吃奶粉和红糖各200克左右,可以收获蝇蛆约15千克。

⑥用一长宽各10厘米左右的泡沫塑料(或纱布叠几层,但效果不如泡塑)浸水放在笼的顶部供应饮水(注意勿放在奶粉上面),食物和产卵信息物分别用报纸托放在笼底平板上,紧贴笼底。成虫隔着笼底网纱吸水,摄食和产卵效果与放在笼内无异。

⑦成虫摄食4~6天以后,腹部饱满,变成乳黄色,并纷纷交尾。这预示即将产卵,目前常用猪粪作引卵信息物,产卵的效果好,但易粘污笼壁,宜经常揩抹。用猪粪浸出物浸湿滤纸作产卵信息物容易干燥,不适宜大规模饲养用。

⑧产卵信息物在交尾后第二天放上。每天上午将猪粪松散在报纸上,其下垫薄膜塑料和硬纸板,置笼底平板上让成虫产卵。当晚卵孵化为幼虫,第二天上午取出前一天已孵化的卵块,并重新换上新的信息物,如此反复进行,直至不产卵为止。

⑨成虫产完后,大都自然死亡,尸体太多时,应适当扫除,可在傍晚成虫活动停止后进行。最后笼内留下的活虫要饭1~2天,即自动死亡。否则可将整个笼子取下放入水中将虫子闷死。然后将笼子清洗干净,晒干备用。

⑩为了防止成蝇偶然逃逸,造成扩散,或外界成蝇飞入室内进行干扰,成蝇房应设纱门、纱窗严加保护。还要特别注意防除老鼠、蚂蚁、蟑螂和蟋蟀等敌害动物,特别是老鼠和蚂蚁。


山瑞鳖幼鳖、成鳖的饲养技术



一、科学投喂
幼鳖和成鳖对饲料的要求不如稚鳖严格,可喂鱼、虾、蚌、螺、禽畜类下脚料和蔬菜叶等,动植物饲料量按3:1搭配。也可喂全价配合饲料,其粗蛋白含量应在45%左右。在饵料的投喂上要坚持“四定原则”。6~10月份每日投喂两次,上午7:00和下午4:00各投喂一次。10月底后至翌年5月底前每日投喂一次。饵料要放在固定的饵料台上,这样便于观察山瑞鳖的摄食情况,掌握合理的饵料投放量,同时也便于残饵的消除及饵料台的消毒,以利病害的防治。全年饵料的投喂应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夏季和秋初投喂量多(一般占全年投喂量的70%)。每天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水温25~30℃条件下,日投鲜动物性饵料可占鳖体重的10%左右,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占体重的3%~5%。幼鳖的日投喂量要稍大于成鳖。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上次投喂后的剩饵情况灵活调整。天气恶劣、下雨、闷热或气温过高、过低时,可不喂或少喂。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确保质量,不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以免发生疾病。
二、水质管理
山瑞鳖主要用肺呼吸,但因其生活于水中,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要保持水质的良好。较理想的养殖水质为绿色,池水中绿藻类、蓝藻类的繁殖可补充水中溶氧,促进有机物分解,使透明度降低,减少山瑞鳖的相互撕咬。
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每亩施用12~20公斤生石灰一次。饲养池水春季稍浅,50~80厘米即可,以便水温升高,促使山瑞鳖开食。以后随水温上升和山瑞鳖的成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2~1.5米水深后以经常换水的方式改善水质。在放养期间,水质清瘦的池塘可通过施用无机肥来培育藻类,而对过肥的池塘,除换水外,还可放养鲢、鳙鱼调节藻类密度以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夏季高温时,可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其面积约占塘面的10%左右。

成鳅饲养的场址选择


泥鳅的养殖周期为2年,第1年为苗种培育,第2年为成鳅饲养。成鳅饲养是将体长5-6 cm的鳅种饲养1年,养成重10 以上的商品鳅,投放市场。成鳅饲养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不受场地限制,既可在池塘饲养,又可在稻田饲养,还可在水缸,木箱中饲养。

场址选择若建造养鳅专用场,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没有工业污染。水源常有地下井水和水库、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两种。地下井水温度低.溶氧低,需建有蓄水池,使水源水经过晾晒后再流入鳅池;地表水要清澈,透明度高,有鱼虾自然生存,入池前要经纱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随水人池危害泥鳅。

(2)排水方便。有条件的可借助地形,实现自流自排,否则要建专门的排水沟。

(3)土质适宜。土质应选择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

(4)光照充分。池塘周围不应有高大树木和建筑物,以利提高池水温度和促进池水中有机物质的矿化分解。

(5)饵料资源丰富。最好有丰富的天然饵料资源,如水蚤、摇蚊幼虫等。人工饵料的来源也应很方便。

(6)电力通畅、交通方便。

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青蛙幼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市场需求量大,由于野生青蛙的禁止捕捉,人工养殖青蛙还是有利可图,青蛙在我国的养殖是非常普遍的,但是我们都知道,青蛙都是由蝌蚪进化而来的,因此青蛙的蝌蚪和幼娃最后生长成为成蛙的时候,它每个阶段都需要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青蛙幼蛙的饲养方法。

青蛙幼蛙的饲养管理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
3、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
4、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5、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青蛙的种蛙选择
1、种蛙选择:种蛙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青蛙,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2、放养密度:经过选择后的种蛙按1只雄蛙2-3只雌蛙的比例放入产卵池待产,一般20平方米的产卵池可放种蛙1400-2000只。
3、卵池管理:种蛙产卵池中要放置水草或种水莲花,其数量约占水面的三分之一,池上须种丝瓜或葡萄之类搭架遮荫,周围尽量避免强烈的声音和其它噪音。若在稻田的中央建立产卵池,产卵池内设产卵筐,产卵筐上口直径30厘米,下口直径70厘米,高40厘米,每个产卵筐放20-30组的种蛙。经常观察,如发现有卵块就捞出放到孵化池里,然后放走已产卵的雌蛙,使雄蛙继续抱对。

蝌蚪吃什么食物
蝌蚪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青蛙爱吃小昆虫,善于发现动着的小型昆虫,通常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下一个猎物的到来。
青蛙的孵化管理
1、产卵时间:青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各省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的抱对、交配、产卵的早晚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当水温15℃以上时雌雄蛙开始拒对,18-28℃是最适的产卵温度。
2、人工催产:性成熟的种蛙并非每只都能产卵,如环境不适合、发育不良、体质较差、气候恶劣等会影响其产卵,为了使青蛙产卵及孵化整齐一致,必须进行人工催产。通常用脑下垂体注射法,将一只青蛙的头上顶壳打开,将大脑除去,在在脑之下有约半个粒粒大小的白色物体,即是脑下垂体。将脑下垂体放入沉淀管中,用玻棒加以研磨,加入生理盐水溶解后,用经过消毒的注射筒,给雌蛙进行腿部肌肉注射,注射两次即可使雌蛙产卵。
3、抱对产卵:在产卵季节将到时雄蛙不断地鸣叫吸引着雌蛙,雄蛙一般提早一星期左右发情,雌蛙未发情时拒绝抱对,已发情则常徘徊于浅水中或岸上依恋在雄蛙的周围,肚皮比平时膨胀,性冲动,食量忽减。青蛙没有交尾器,不能进行体内受精,而是通过雄性拥抱着雌蛙完成受精过程的,雄蛙的第一指内侧有膨大的肉垫,称婚垫。婚垫上富有腺体和角质刺,其分泌物和角质刺将加固拥抱的作用。当雌蛙成熟发情时,雄蛙即跳上雌蛙背上,将前肢搂抱在雌蛙下面,用小腿挤压雌蛙腹部,同时摆动两后足,磨擦雌蛙的泄殖孔,雌蛙将卵排出体外,雄蛙即射精于卵上。

牛蛙幼蛙的饲养方法与技术要点
1、幼蛙的饲养:主要关键技术是及时分级饲养和食性训化。幼蛙池的构造:幼蛙池面积20—50平方米,池深60—80公分,有坡度。水陆面积比为1:1,供幼蛙休息和觅食。池的四周要设1.5m的墙。蛙池要多设,以便今后按大小分养,避免大的吞食小的。
2、放养密度:蝌蚪变态后应及时转入幼蛙池饲养。-般刚变态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80-100只。变态30天后,体重达25—50g的幼蛙每平方米可放30—50只。为防止残食,根据大小及时分级饲养。
3、饵料投喂:幼蛙和成蛙的食性完全相同,习惯吃动物性活饵,经驯化后会吃死饵。幼蛙喜食的活食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小虾、蜻蜓、蚕蛾、蝗虫、蚱蜢、甲虫等各种昆虫。人エ养殖刚变态的幼蛙,-开始就着手驯食,驯食开始时,先投放活饵,以后逐渐混入死饵喂。①吊青蛙发动死饵。②死饵中加泥鳅或小杂鱼。开始投喂时,按体重的5%。当气温升至20—26时幼蛙摄食量最大,按10%投喂。当气温在18摄氏度以下或28摄氏度以上,幼蛙摄食减少,按5%投喂。每天投饵1—2次,分别上午9:00和下午16:00。
4、水质管理:幼蛙池水深保持在60-80③m之间,视水质变化情况不定期冲注新鲜水,保持水质清新。水面可放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是可遮荫,另外可净化水质。
5、日常管理:①池上搭棚遮荫。②池边打-些蛙洞,供幼蛙栖息。③大小要分级,避免残杀。④雨后夜晚加强巡视,防止幼蛙爬墙逃走。⑤防止敌害侵袭。
6、幼蛙的生长:幼蛙的四月若能做到饵料充足、密度适当、驱除敌害,其存活率是很高的。变态后的幼蛙经过半年生长,体重可增加250g左右,体长约12公分。再过半年可达500g。
7、幼蛙的越冬:幼蛙的冬眠受季节支配,主要由温度决定,-般当气温和水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幼蛙便开始冬眠,到笫ニ年春暖环境有利,气温和水面温度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冬眠结束。人エ养殖时要设置适宜的越冬场所,让幼蛙安全过冬,同时越冬前应投足饵料,使蛙体积累足够的营养,维持冬眠期间新陈代谢的消耗。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成鳖饲养



在南方,幼鳖经过4~5个月的温室控温、控湿、强化培育后,到4月中旬个体可长到200克左右。此时,幼鳖池正处于高密度环境,必须及时进行分池饲养,即进入成鳖养殖期。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前应检修成鳖池的排灌系统,泥塘养殖的要维修塘堤、堵蛇洞、除杂草,设饵料台、晒背台,准备好捕捉幼鳖的工具等,并进行养殖池及各种设施、用具的常规消毒。
成鳖池开始注水为50~70厘米深,以后随鳖成长而逐渐加深水位。
(2)放养方法
选择晴天风和日丽的日子,将幼鳖从温室移入成鳖池放养。首先把温室鳖池的水放干,小心地把幼鳖捉入盆中,进行分规格挑选,保证放入同一池中的幼鳖规格均匀,以防大小不一而引起争食和相互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将挑选合格的幼鳖计数和称重登记后,用塑料筐装好,放入消毒池(药液池)进行体表常规消毒,然后取出迅速送到成鳖池边,把筐放倒让幼鳖自动游到水中。同时把规格最小的幼鳖仍放入温室内继续精养,以加速其生长,待其稍大后再移入露天池饲养。另外,对病、弱、伤、残的幼鳖则集中于专池让其养息和接受治疗。
幼鳖放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成鳖的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合理的放养密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鳖个体的增重潜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放养密度,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5~8只,土池每平方米放养4~5只。
(3)投喂
①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第一,定时。夏初和秋季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盛夏季节上午7~8时、下午5~6时投喂。第二,定位。饵料投在固定饵料台上,以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第三,定量。刚放养时水温26℃左右,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量占鳖体重的1%~2%;水温28℃以上时,投喂量控制在鳖体重的2%~3%。动物鲜活料一般占鳖体重的5%~7%,可根据水温和鳖的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第四,定质。投喂营养丰富、新鲜的饲料,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②不同生长时期对饲料的要求:前期(平均每只重250克)投喂配合饲料;中期(平均每只重400克)投喂配合饲料兼喂动物鲜活料;后期(平均每只重500克以上)投喂动物鲜活料,特别是以冰鲜鱼、淡水杂鱼、虾、螺、蚌、蚬肉等为主,以保持黄沙鳖原来的野生风味和提高商品鳖的价格。
(4)日常管理
①保持环境安静,消除各种惊扰。在养殖期内应尽量减少捕捉鳖及入池进行各项操作,因为受惊吓的鳖处于紧张状态,会造成多日不食或食欲不振,影响生长。投喂后应立即离去,还要防止闲杂人员随便进入养殖区。
②巡塘观察,填写日记。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应到池边观察鳖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有无病死鳖等情况,以安排好换水、投喂和疾病防治工作,并填写工作日记。
③水质管理及疾病预防:
第一,控制水位。成鳖期是鳖的迅速成长期,要保持水位恒定,要求大雨后水位不涨、久旱时水位不浅,保证鳖正常摄食和良好生长。
第二,调理水质。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注意排去旧水、注入新水,每半个月泼1次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以改善水质。池内养殖的水葫芦占池面积的1/3,既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又供鳖栖息。
第三,根据天气的变化,控制饲料投喂量。在晴天应增加投喂量,在雨天应少投或不投,防止饲料过剩造成水质污染。最好在饵料台上搭棚,这样雨天能保证鳖的良好摄食,晴天又可避免烈日暴晒饲料,从而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营养成分不受破坏。
第四,消毒饲料。动物性鲜活料在投喂前,应用3%~5%盐水或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药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止鳖病从口入。
第五,消毒工具。每天投饵前先收集残饵,擦洗饵料板(台),同时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水溶液或2毫克/升的强氯精药液泼洒消毒。手网、桶、盆等工具用10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5分钟,可杀死各种病原体。大型工具则在太阳下暴晒后使用。
第六,防治疾病。要及时捞起病鳖、死鳖,进行疾病分析,以便对症防治。死鳖要深埋或焚烧,防止疾病蔓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3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