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成蛙的营养及饵料

成蛙最可口的食物有蝗虫,蜡至、螟、蝌蚪、虾、小鱼、黄粉虫等。成蛙贪食,食量也大,一只300 g的成蛙1个月可吃人工饵料160g。

配合饵料

牛蛙配合饵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饵料在水中的悬浮时间不得低于1h,幼蛙饵料颗粒直径2-3mm,成蛙饵料颗粒直径4-6mm。

牛蛙人工配合饵料的配制,应根据牛蛙及蝌蚪个体大小、生理状态、饲养数量与环境等情况,参照营养标准及饵料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制定合理的配方。要求配合饵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加诱食剂),在水中漂浮时间长,饵料来源广泛、廉价,颗粒大小适中,易保存。

蝌蚪粉状饵料配方①鱼粉60%、米糠30%、麸皮 10%②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麸皮 10%麦粉13%。③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全麦粉10% ,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添加剂1%。④肉粉 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⑤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适量。

相关推荐

牛蛙蝌蚪的营养及饵料


蝌蚪杂食且贪食,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食物数量和种类有不同的要求。刚孵化出膜的蝌蚪有卵黄作为营养,不必投喂饵料,在出膜后4-5d,可供给少许蛋黄、豆浆及浮游生物等,但数量不宜过多,以防水质恶化和造成浪费。刚下池的蝌蚪个体小,活动能力弱,多群集在一起,2-3d后分散于池边摄食天然饵料,如蓝藻类、绿藻、硅藻、轮虫类、枝角类及腐殖质等。6-7d 后,蝌蚪可在水中缓慢游动时,应辅以少量人工饵料。凡蛋白质含量在10%以上的各种动、植物性原料都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如豆浆、米糠、花生饼、豆饼、鱼粉、动物内脏及蔬菜等。随蝌蚪的长大,它们的食性逐步转为动物性,尤其喜欢吃生鱼肉、肝脏、蛆和死蝌蚪。在人工饲喂时蚕蛹、麸皮、豆饼均可投喂,而以投喂蚕蛹的生长最快。另外.整条死鱼、西瓜皮、南瓜虫、煮熟的马铃薯、豆腐渣、水果皮等也可作为蝌蚪的饵料同时,为了在蝌蚪池培育一定浮游生物,可适量施用猪粪、牛粪以繁殖水中浮游生物。

每天投饵的数量应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而定,天气凉爽而水质较瘦,可适当多投;天气炎热而水质又肥则适当少投,原则上每天投喂1次,以满足蝌蚪生长发育需要即可。一般在前肢长出前,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10%左右,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萎缩,投饵量可减少一半。如果所投饵料是属于干粉类物质,则先要将其充分浸湿,搅碎后再投喂,否则蝌蚪会因饱食干饵料后,在消化道内发酵而发生气泡病。所投喂饵料的种类应因地制宜,尽量采用价格低廉而又基本能满足蝌蚪快速生长需要的饵料。如用猪、牛粪、水草或化肥等培育浮游生物活饵料的同时,辅以人工饵料,特别是动物性和植物性的混合饵料,能使蝌蚪快速长,提早变态。总之,养殖者在选择蝌蚪饵料时,要因地制宜,既要考虑来源充足,又要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营养丰富。多种饵料混合投喂能提高其营养价值。

养青蛙喂什么?蝌蚪、幼蛙及成蛙阶段饵料均有区别


蝌蚪期:以红虫、水蚤或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或小球藻为主食,加喂适量鱼粉可促进生长,后期可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幼蛙期:以鲜活的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或泥鳅等活饵喂养。成蛙期:主要喂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或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很多人都吃过青蛙,但是很少人对青蛙的养殖都不是很了解,青蛙最早的时候是蝌蚪然后慢慢的变成了幼蛙最后再进化成为成蛙,这每个阶段它所需要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每个环境的饲料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分别开来。

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1、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2、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幼蛙的饲养管理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3、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4、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缩短青蛙养殖周期方法

美国青蛙按常规方法养殖,当年很难达到250克以上上市规格。要缩短美蛙养殖周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人工室内控温养殖一般在冬季进行。选择墙壁厚,密封好,大小适宜的房间作蛙房,房内设水泥结构的蛙池。池的面积一般不超过4平方米,池高0.8米,底部呈15度倾斜,可数池并排,各设一进出水口。放养前用3ppm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3%)溶液对池四周、蛙房及用具等消毒,72小时后将池水放干。挑选健康无病蛙用15ppm高锰酸钾液和3%盐水消毒15分钟后放养。一般采用人工填喂颗粒饲料的方式喂养,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10%~15%。室温控制在20℃以上。每天早晚用清水冲洗一次,每半个月用1ppm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一次,定期按100公斤饲料拌20克土霉素投喂2天。此法可使美国青蛙在冬季正常生长,成活率高达95%以上,缺点是投资较大。

2、大棚养殖一般在秋冬季节和越冬后期进行。在蛙池上方搭1.5米高的塑料大棚。池宽4~5米,池中间设一小埂,以便操作。日常管理工作与常规养殖基本相同。越冬前后分别采用大棚养殖,可使蛙摄食时间延长2个月左右,秋冬季节刚变态的幼蛙可以在越冬之前充分摄食,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后期提前对美蛙种蛙进行棚养殖,可使产卵期提前15~30天。

3、人工催产选择血缘关系较远,体形稍长,性特征明显的健康二龄蛙作为种蛙,一般要求种蛙体重大于400克。通常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进行人工催产。500克以上的雌蛙,注射HCG2000单位加LRH-A200微克混合药剂1.5~2毫升,体重小于500克的雌蛙注射1.5毫升,雄蛙剂量减半。在臀部肌肉45度角进针1.5厘米注射,注射后用酒精球擦洗注射部位,按雌雄1:1比例小心放入产卵池中。一般经40小时蛙抱对产卵。此法可以使产卵期提前,同时产卵集中,有利于日常管理。

4、对早期胚胎实施脉冲电刺激在产卵后2小时,将受精卵入盘内,用电脉冲连续处理6分钟,然后移至网箱中孵化。这样可使孵化率提高10%以上,蝌蚪提早7~10天变态,而且蛙抗病力增强,生长速度快。

5、在土池中埋设网箱孵化和培育蝌蚪将土池水位调至50厘米左右。孵化网长宽均为1米,高0.7米,四周及网箱底部用木桩固定,入水30厘米。受精卵在孵化箱内应分布均匀,呈漂浮状,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死卵,孵化密度应低于每平方米水面10000粒。池消毒同土池养殖。蝌蚪池网箱一般入水40厘米,投喂量以两小时基本食完为准。越冬期将网箱沉入池底。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想必大家对青蛙的养殖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青蛙的成长是三个阶段的过程,因此要养殖好青蛙,就必须对这三个阶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上小编的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新的养殖朋友们。

大闸蟹养殖之成蟹的饵料营养的日常管理技术



1、科学投喂,杜绝浪费
高温时期,当水温超过30℃时,河蟹食欲减退,日摄食量应控制在存塘量的7—8%,同时如果蟹体内脂肪积累过高也不利于河蟹的蜕壳,动、植物饵料的比例应作适当调整,植物性饵料(如小麦、玉米、水草等)的比例应偏高于动物性饵料,小鱼等动物性饲料一般要求每亩控制在2—3斤,持续高温天气可少喂或者不喂。如果持续超量投喂,不仅浪费饵料,而且剩余饵料会污染池底和水体,严重时会引起螃蟹疾病。
2、准确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满足河蟹脱壳期的营养需求。
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病,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在河蟹脱壳期要注意(1)投喂高质量的饵料并添加【虾蟹活力素】【高稳维C】补充营养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2)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应该及时干撒【颗粒离子钙】,每包三亩2-3天后再撒一次。(3)保持水位稳定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5)加强巡塘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区,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胀足,能自由爬动后,再放回原池。
3、定时定点,科学投喂
注重饵料投喂河蟹属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对动物性饵料(如小杂鱼、小虾、螺蚌肉等)特别喜爱,但动物性饵料比例高会增加养殖成本,还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夏季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小麦、马铃薯、甘薯、南瓜等)投放到固定食台上。投饵时间在17:00以后、6:0:0以前。

美蛙饵料的种类


按饵料来源分为2类:①天然饵料。自然界中非人工培养的各种饵料资源。这类饵料来源广,营养全面,易采集,利用其可降低饲养成本,但受季节和环境条件限制,不能长期供应。②人工饵料。指各种人工培养的鲜活饵料和动植物及其加工成副产品的饵料。前类饵料有草履虫、水蚤、蚯蚓、蜗牛、田螺、蝇蛆、黄粉虫、泥鳅等;后类饵料常见有黄豆、杂豆、玉米、高粱、大米、小米、大麦、小麦及其加工品,以及各种青绿多汁饵料。商品饵料是指按照一定的营养比例进行配方,由专门厂家加工出售的饵料。这类饵料利用率高,易保存且投喂方便,是发展专业化大规模养殖的主要饵料来源。

按饲养对象饵料也可分为2类:①蝌蚪饵料。此类饵料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在出肢后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要求加工成粉状,经配合添加剂加工成团粒状投喂。②蛙饵料。主要以蛋白质饵料为主。如各种鲜活水生小动物、各种昆虫或动物肉及内脏和人工合成饵料等。

美蛙成蛙的越冬管理


美蛙成蛙越冬比蝌蚪较容易管理,只要外界气温低于5℃ 时,成蛙便开始人穴或钻人泥土中冬眠。关键问题是要加深水位 (1 m左右),保证水质。但需要指出的是刚变态的幼蛙,越冬抗寒抗病能力差,而且在气温降低前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贮存,所以,越冬时容易造成伤亡。因此,在气温降低之前的1个月左右,要加强喂养,多投喂些动物性蛋白饵料,使其体内积蓄足够热量,以便安全渡过寒冬.

美蛙具有冬眠习性,这是适应大自然环境条件的一种反应。当外界气温低于5 ℃时美蛙便开始进人冬眠状态。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气温低于5℃的时期较短,长江以北地区则较长。因此,要使美蛙能安全越冬,就要认真做好美蛙的越冬管理工作,创造适宜的越冬条件。

越冬时,可在养殖池边选择避风向阳、离水面10-20cm 的地方,人工挖一些洞穴,里面铺上软质杂草,要保持湿润,上 面再盖上一些稻草、秸秆之类的植物,以挡风保温。也可在养殖 池底铺一层20-40 cm厚的沙土或淤泥,便于美蛙钻入底部冬 眠。在池上面用木棍搭成支架。蒙盖一些杂草、玉米秆或麦秸秆 等。既能抵御寒风的侵袭,又能防止外来敌害。

牛蛙的亲蛙培育


牛蛙亲蛙,除购进外,自己培育更为经济一般雌蛙性腺成熟的年龄为1-2龄,雄性则1龄可达性成熟如果饲养条件好、生态环境适宜,1龄蛙体重可达400克以上,这样的蛙一年便可成熟产卵。当然亲蛙应尽量选择条件较好的,一般应选择体重在 400克以上、年龄在2龄以上的青壮年蛙为佳。年龄在6龄以上的亲蛙,不宜继续使用,应予以淘汰。

亲蛙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怀卵量和卵子的质量,是人工繁殖的重要一环。亲蛙培育得好,不仅可以促进提前产卵,提高孵化率,还可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_反之,则可能引起不产、迟产、卵子质量差、孵化率低、蝌蚪体质弱等现象。

亲蛙培育的关键在于,为亲蛙提供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如亲蛙已驯化吃食配合饲料,则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每天的投喂量占蛙体重的2%-3%,辅以活的饵料,如蚯蚓、小杂鱼虾等,或晚上以灯光诱蛾,作为活饵料的补充。如亲蛙不能摄食配合饲料,活饵料的投喂量应占蛙体重的10%以上,方能满足其营养需要.

成蛙的饲养技术


幼蛙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个体长到50-100 g之后,就可进入成蛙饲养阶段。

1.成蛙池的选择和设计成蛙比幼蛙的适应能力和捕食能 力大为提高。成蛙池一般选用土池,可用河沟、低洼池、稻田和 池塘等稍加改造而成。面积以100-300m为宜,池深1m,水 深0.5~0.7 m,池底留0.05 m的淤泥,池埂坡度1:3,池中间可 留一定面积的陆地,水陆面积之比为1:1,池中种植一些浮叶及 沉水植物,池埂及池中陆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或花草,池中陆地 上方搭设凉棚或瓜棚,为成蛙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水源要 充足,进、排水要方便,池周围要建好防逃设施放养前5-7 d,蛙池用2 mg/L漂白粉溶液或2 mg/L生石灰水带水清塘。

室外的鱼池、洼地、稻田、藕塘的养蛙,由于面积较大,可在蛙池中设黑光灯诱集昆虫作为动物性饵料,也可在蛙池中,陆地上或池埂上种花草招引昆虫生长和繁殖,做饵料补充,还可在室内或室外利用稻草、牛粪、猪粪、鸡粪和烂菜叶等培养蝇蛆、蚯蚓、黄粉虫、水蚤等活饵料饲喂成蛙。成蛙的投饵量占成蛙体重的5%一20%,投喂鲜饵应多些,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要少些,要根据温度、气候、生长情况灵活掌握。越冬后,牛蛙的消化作用变弱,应投喂易消化的饵料,防止牛蛙因消化不良患胃肠炎。投喂量应从少到多,逐步增加到正常投喂量,越冬前应多投些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饵料,对提高越冬成活率有利。在成蛙生长期可每月每千克蛙用土霉素10g拌饵投喂,连喂3d,可起到防病促长作用。

(2)成蛙的集约化精养技术。牛蛙的室内集约化精养是在常规养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养殖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这种多层次、高密度的养殖,既提高了牛蛙的摄食率和饵料利用率,又加快了牛蛙的生长,并且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堪称发展牛蛙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成蛙池的面积为10-20m,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一般以2m为一层,空间层以水泥预制板架设而成,层与层之间设置楼梯,以便上下操作管理,各层的结构设施均相同,养殖用水为自来水或井水,放养密度为体重100 g以上的蛙,每平方米放50只;体重不到100 g的,密度可稍大些。成蛙集约化养殖管理较严格。养殖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在22-28% 条件下,每天可投喂两三次,配合饵料的投喂量占蛙体重的 3%,新鲜饵料水分含量高,投喂量要在10%左右,才能满足牛蛙迅速生长的营养需要。若温度低于22cC或高于28度可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成蛙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幼蛙相同。

牛蛙幼蛙的驯食


(1)前期培育。幼蛙在驯食之前,需经一段时间的前期培育。这是因为幼蛙在变态阶段,基本上不摄食,完全依靠吸收自己的尾巴来供给体内的消耗,故体质较差。前期培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它们能够均匀地获得一定的饵料,使之身体强壮和有一定的营养积累。个体稍大并能适应新的摄食方式之后再予以驯化,这样就可避免在驯食的开始阶段由于不能保证每只幼蛙都能得到食物而引起一些幼蛙的营养不良和死亡。前期培育用蛆和小杂鱼等活饵投喂,幼蛙前期培育7-10d,就可开始训食。

(2)幼蛙的驯食。牛蛙从蝌蚪变态成蛙后,就只摄食活动饵料,对静态饵料视而不见,如能将静态饵料活化,则牛蛙也可摄食。我们把改变牛蛙摄食习性的过程称为食性驯化。

驯化方法有以下4种:①以小杂鱼为引诱物。在幼蛙的前期培育时期,首先选择长条形的小杂鱼投喂,投喂一段时间后,将体形较宽的杂鱼剪成长条形,或将长条形的杂鱼从中剪断混在活鱼中投喂,以后活鱼的比例逐渐减少,死鱼的比例逐渐增多,当死鱼占绝大部分时,逐渐加进颗粒饵料,一直到最后全部投喂颗粒饵料。②以蛆做引诱物质。将蛆放在饵料台!几,蛆的蠕动也能引诱幼蛙前来摄食,由于蛆的蠕动幅度不大,更适合于刚变态的幼蛙摄食。驯化时活的蛆中不需另外加人死蛆,原因是蛙在摄食过程中,总会踩死不少蛆,所以幼蛙每次摄取的食物总包含有不少死蛆。这样喂蛆7d后,就可在蛆中掺入大小适度的颗粒饵料,以后逐步过渡到全部投喂颗粒饵料3颗粒饵料直摄投喂法。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使颗粒饵料在饵料台上下跳动,幼蛙误认为是活饵而前来摄食④用已驯化的幼蛙摄食来激和带动未驯化的幼蛙摄食。将驯化池中个别较大的蛙移向其它池饲养,留下个体较小但已习惯摄食颗粒饵料的幼蛙,已驯化的幼蛙摄食可刺激和带动未驯化的幼蛙的摄食,这样可以缩短幼蛙的驯化时间。应注意留下的已驯化的幼蛙最好不要少于驯化蛙的1/5。

(3)进行牛蛙驯食应注意如下事项:①驯化的幼蛙要大小分开,以免大蛙吃小蛙。②驯化池不宜过大。一般为3一5m的水泥池或土池,池底有一定坡度,无任何隐蔽物。③放养要有一定密度,一般每平方米100-500只,数量太少,摄食竞争不明显不能互相刺激和影响,影响驯化效果。

幼蛙的饲养管理幼蛙经过驯食以后,就可转入正式的饲养。幼蛙的饲养过程中应注意如下事项。

(1)及时分类,分池管理。幼蛙生长发育快,个体差异大,为了更科学地饲养管理,避免大蛙吃小蛙,每养殖一段时间就要用分蛙器依个体大小对幼蛙进行分类、分池管理。养殖密度要适宜,一般40日龄以内的幼蛙,每平方米100-150只,40日龄以后的幼蛙每平方米20-100只。

(2)控制水温牛蛙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2 - 28 度,如水温高于30 度,则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部分换水,加盖凉棚等。冬季幼蛙不耐低温,则应注意保温,如在幼蛙池上加盖塑料大棚或加深水位,若遇到雨、雪、冰冻,则可在塑料棚上加盖稻草并经常注人一些新水,以保持水温在10℃以上。

(3)控制水质幼蛙最适宜的pH值为6--8,要经常清除剩余饵料,捞出死蛙及腐烂的植物、浮膜等异物。如水质污染,则要换水或消毒,保持水质清洁,室内养殖要坚持每天换水和清洗食台,室外养殖虽不需每天换水,但要注意水质不能太肥,甚至发臭,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

(4)控制湿度。经常保持陆地潮湿,应种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免强光直射。

(5)定时定量投饵。在适温期,每天可投喂两三次,投饵量占蛙重的3%-5%。在投喂配合饵料的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新鲜的小杂鱼、虾、蚯蚓等。

美蛙饵料加工


(1)团粉粒饵料的加I.将各种拼、料加工成粉状,按照配方混合均匀,加适量水,搅拌成团状,切块后上笼蒸0.5 h左右。原料中所含淀粉物质被加温糊化.使粉粒黏成团粒状,冷却后即可投喂蝌蚪。

(2)豆粒饵料加工。以黄豆、豌豆等导粒为载体,将豆粒在水中泡胀、煮熟、晾干,同时将其它原料制成干粉,按配方混合均匀,用榆树粉、木薯粉、淀粉或骨胶制作粘合剂。将晾干后的豆粒放人粘合剂中,使表面形成一层黏膜,迅速捞出放入干粉混合料中,滚动制成包衣豆粒,冷却后即可驯食死饵投喂美蛙。

(3)膨化颗粒饵料的加工。将原料按比例配合均匀后经粉碎制成粉末状,搅拌均匀,加营养添加剂、诱食剂、黏合剂等,加水搅拌制成团,进入膨化机膨化、切粒、烘干、冷却后包装存放阴凉干燥处待用。

美蛙饵料的投喂


饵料的投喂要根据美蛙的摄食习性,合理选择饵料种类,进行科学喂养,以提高饵料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

1.饵料台的制作蝌蚪饵料台可用1 cm厚的木条制成1m 大小的方框,底部用止合板或塑料布装订成饵料台,固定在水中,将饵料投放在上面即可。

2.投喂原则美蛙饵料的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

(1)定质。投喂饵料要保证新鲜.清洁不变质。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投喂前要清洗于净,腐烂变质不能投喂。植物性饵料不能发霉腐烂。同时,投喂饵料要多样化,以便美蛙能够获得多种营养物质,健康生长,增强抵抗力。

(2)定量。根据美蛙的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水温、水质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坚持定量投喂,一般以足食为宜。如发现饵料过剩,应适当减少投喂量,若饵料不足,美蛙体形不饱满,可适量增喂。通常情况,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7-30 d的蝌蚪日投喂量为每千尾50g左右,其中动物性饵料占60%,植物性饵料占40%足月后至变态前的蝌蚪每100尾日投喂量为50 g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为各占一半蛙期的日投喂量通常为其体重的 5%-10%,其中蛋白质饵料占40%左右,植物性饵料占60%左右。

投喂次数与投喂量要合理搭配。初期蝌蚪食量较小,1d次即可。如考虑到使每只都能吃到饵料,则可补投1次喂足,可分上、下午各1次。成蛙食量大,在其生长迅速时期气温又适宜,则每天1次喂足,在春、秋季节凉爽时可间隔2-3d喂1 次。投喂美蛙要注意不要饱一顿饿一顿,以防因缺少饵料使大蛙吃小蛙,甚至使蛙患肠胃病。

(3)定点。要在固定的地方投喂饵料,使美蛙养成定点摄食习惯,既便于清理残余饵料又可集中驯化死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7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