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雄化育苗技术


黄鳝在雌性阶段时的生长速率只有变成雄性阶段的30%左右。在商品鳝的催肥中,采用提前雄化鳝苗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

1、雄化对象。鳝苗自腹下卵黄囊消失的夏花期即可开始施药雄化,此时进行雄化周期最短;单重达20克左右时的幼苗期开始雄化效果也较好,但用药时间要长一些。单重达50克以上的青年期还可进行雄化,但需在入秋时开始进行;开春后还得补施10天左右效果才明显。单重达100克以上时进行施药,可加速向雄性逆转,但产卵期不宜施药。

2、施药方法。夏花施药前2天不投食,第三天喂熟蛋黄时,先将蛋黄研成糊状,按每2枚蛋黄加入含甲基睾丸1毫克的酒精溶液2.5毫升,充分搅匀后投喂,投喂量以不过剩为准。连续投喂6天后,将蛋黄改用蚯蚓浆,喂药量增加为每50克蚯蚓用2毫克(先以5毫升酒精溶解),连续投喂15天后即停药。采取夏花施药雄化后,一般不会有雌性鳝出现。为可靠起见,在单体重至10克左右时,还可施药15天,药量无须加大。如果是对单体重15克以上的幼苗进行雄化,用药量为500克活蚯蚓拌药3克。连续投喂一个月即完全雄化。

3、注意事项。雄化对象以专育的优良品种为佳,其单体年增重可达350克,野生种增重不太明显,用药量不宜过大,但可逐步增加允许量。投喂时食台面积较平时要大些,以免先后争食不均。雄化时间池内不宜施用消毒剂,但可施用生灰,投放量可按5-20毫克/千克计,春秋为5-10毫克/千克,夏季为10-20毫克/千克。

相关推荐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


由于全雄罗非鱼生长较快,个体相对较大,因而成为大家争相养殖的对象。其全雄鱼的转化控制技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物理控制。人工诱导鱼类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主攻方向之一。采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罗非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罗非鱼,全雄的三倍体罗非鱼没有繁殖能力。国外有学者曾在罗非鱼卵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但由于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还没大量繁殖成功。

二是种间杂交。现有很多设备齐全的鱼苗孵化场采用雄性的奥尼罗非鱼与雌性的尼罗罗非鱼种间杂交,得出的鱼苗雄性子代占900%—95%,然后拿这一雄性子代与这一雌性子代配种,得出的全为超雄罗非鱼。这一代的超雄罗非鱼比其父代生长更快,但不能作为亲鱼保种。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雄性奥尼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鱼的保纯,因现在的河水中含大量的其它野生罗非鱼的鱼卵,如孵化用水处理不好的话,很易造成孵出的鱼苗不纯。这种方法在现在不失为获得大量雄性罗非鱼的好方法。

螃蟹早期健康育苗技术


针对河蟹大眼幼体放养成活率低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河蟹苗质量和成活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将河蟹的早期健康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亲蟹的暂养及提温
 
由于市场原因,河蟹苗春季放养较早(也与河蟹苗耐低温有关),因此,近几年河蟹的育苗时间提前,场家首批河蟹苗所需亲蟹一般在3月中旬之前入室,但是,亲蟹提温较常规缓慢一些。一是由于亲蟹体质较差;二是入室前室外温度低,亲蟹性腺基本未发育,如果提温较快,所产幼体弱,育苗产量低,苗的质量差,甚至导致育苗失败。因此,亲蟹提温应掌握为:从捕亲蟹那天开始到孵幼时30~35d为宜。提温方法,水温10℃以下时,每2d提1℃;水温10℃以后,每3d提1℃。
 
2河蟹育苗的盐度及温度
 
河蟹育苗的盐度以26‰左右为宜,待全部变态为蚤状幼体v期时,盐度下降到22‰,以利于提高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待大眼幼体变齐后,出苗前,盐度逐渐调至5‰以下。
 
河蟹育苗的孵幼温度为:18~20℃,蚤状幼体工期为22℃,蚤状幼体ⅱ期为23℃,蚤状幼体ⅲ期至ⅳ期为24℃,蚤状幼体v期为25℃,大眼幼体为26℃。
 
3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
 
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应根据所设计的产量和育苗场的综合条件,合理安排,建议一般不宜超过30万只/立方米。
 
4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
 
4.1根据幼体密度及投喂量的情况,合理掌握各期的换水量,建议换水量为:蚤状幼体工期加水为主,蚤状幼体ⅱ期每天换水1/5左右,蚤状幼体ⅲ期每天换水1/2左右,蚤状幼体ⅳ期每天换水2/3左右,蚤状幼体v期和大眼幼体每天换水100%。
 
4.2蚤状幼体后期,即ⅳ期和v期时,在换水前施1×10e-6高锰酸钾,净化水质,提高换水质量。
 
4.3育苗池定时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使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降解氨氮,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5河蟹育苗期间的饵料及投喂
 
河蟹育苗饵料投喂的原则是,鲜活、适口、量足但不要过量。河蟹早期健康育苗,适口的鲜活饵料少,以代用饵料为主。代用饵料的投喂注意不同期别饵料种类的转换和量的适宜。现将不同期别代用饵料的种类介绍如下。
 
蚤状幼体工期、ⅱ期投喂适量的蛋黄、藻粉、虾片、酵母、微型饵料和少量的轮虫(鲜活或冷冻)。蚤状幼体ⅱ期变齐后投喂适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ⅲ期、ⅳ期、v期投喂适量蛋糕和微型饵料为主,加投轮虫,根据幼体数量情况投喂一定数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大眼幼体变齐后,投喂加工后的毛虾或卤虫成体(鲜活或冷冻)。
 
6河蟹育苗期间的病害防治
 
河蟹育苗常见的病害是聚缩虫(或单缩虫)和丝状细菌。建议以防为主,注意以下三点:
 
6.1育苗池严格消毒,亲蟹孵幼前进行消毒。
6.2合理掌握投喂量与换水量相结合,保持水质良好。
6.3育苗期间,定时向育苗池内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使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菌繁殖生长。

皱纹盘鲍育苗技术


一 苗种培育主要设施
(一)育苗场址的选择
选择场址时,应首先考虑水质条件。要求场区海域不受工、农业与生活污水影响;避开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因为鲍对海水的盐度要求比较稳定,要保持在30~34之间;海水透明度要大,一年中大多数时间保持在4~5米以上;海水pH值应保持在7.6~8.4之间。此外,还要考虑地势、电源及交通等条件。较好的地势,可减少提水设施配置和节省大量能源。场内除有常电供应外,还应配备发电机组。

(二)育苗设施要求
育苗设施应包括亲鲍促熟蓄养池、育苗池、预热池、越冬池、沉淀池、过滤池和回水池等。
1.亲鲍促熟蓄养池
用于升温蓄养亲鲍,促其提早达到性腺成熟。为了在冬季保持住水温,池子以深且面积小的方形或长方形的为好,池深一般为1.3~1.5米,容水量1.5~2.0米3。蓄养池室内应有升温保暖设备。亲鲍促熟池的需要量依育苗面积而定。通常每1000米2的育苗面积,需30米3水体亲鲍蓄养池。要求池壁光滑,能快速进、排水且池底不积水。

2.育苗池
采用水泥池,要求长方形,便于流水培育。一般池长6~8米,宽0.9米,深0.6米。要求池底和壁表面光滑,以利于稚鲍剥离。池底要有8%~10%的倾斜度,排水口径应粗些并伸出外池壁5厘米以上,以便迅速排干池水和接收稚鲍用。池子一端设两个进水口,另一端除设有排水口外,还需留溢水主管,以便控制池内水位。

3.过滤罐
采用可反冲式或压力过滤罐。过滤罐内装填过滤材料(详见表1)过滤罐至少应建2个,以便轮流清理使用。

4.沉淀池
沉淀池的蓄水量一般为总育苗水体的4~6倍,池深为5~10米,每个沉淀池容积为500~1000米3,抽入的海水需经24小时以上沉淀后方可导入过滤罐。

5.预热池
为了提早升温育苗和进行室内越冬,必需设置海水预热池2个,轮换使用。预热池水体为总育苗水体的1/5~1/4。

6.越冬池
与育苗池基本相同,但需具备更有效的保温设备,防止散热。

7.回水池
提早育苗与鲍苗室内越冬都离不开升温海水,设置回水池可大大节约能源,一般可建在地下回水方便、保温效果好的地方,回水池大小可根据育苗和养成规模定。

育苗室房顶部的采光要求依据池子的用途而定。育苗池的房顶采用透光率为80%以上的浅色玻璃钢瓦,以利于底栖硅藻的生长繁殖,同时应配备遮光帘,以便随时调节室内光线。亲鲍促熟池、预热池与越冬池等,只要求保温条件好,不需要强光。

为减少劳动强度和操作管理方便,亲鲍促熟畜养池旁应留出一间空房作催产孵化之用。另外,锅炉、发电机组及空压机房亦应布局好。

8.透明波纹板采苗器
采苗器由波纹板和安插框架两部分组成。每只框架可装20片波纹板。波纹板透明无色,规格为3342厘米,上端四角用线绳吊在竹竿上,挂于育苗池内,每平方米采苗水面用量为4个框架。

9.紫外线灯管
可用市售的波长2537A功率为30瓦的紫外线杀菌灯数只作为诱导亲鲍产卵排精用。

10.活性炭过滤器
可用直径200~300毫米的聚氯乙烯管制作。管长50~60厘米,一端用厚度为1.0~1.5厘米的聚氯乙烯板封闭,板中心留一直径40~50毫米的出水管, 另一端为进水口。为便于换洗滤材采用法兰盘固定,法兰盘中心流一直径40~50毫米的进水管,为调节水量可留一个回水管并按装一个阀门。

育苗室需要配备低倍显微镜(120~200)、充气机、水质测定仪(温度计、 pH计、测氧仪、氨氮测定仪)等仪器,还要配备稚鲍剥离后使用的不同规格的网箱、深色大波纹板。采卵用的盆、桶、孵化箱,换水用的筛绢、滤鼓、胶管及提水用的水泵和升温用的锅炉等。

二 底栖硅藻的接种培养
鲍在浮游阶段不摄食,依靠卵细胞内的营养物质供应幼虫继续发育所需要的能量,一直发育到匍匐期后,才利用吻部的频繁伸缩舔食基面上的单细胞藻类。稚鲍主要摄食附着性硅藻类,在常见的底栖硅藻中以小型的卵形藻效果最好。

底栖硅藻的培养应在采苗前1.5~2个月进行。在接种饵料前,要彻底清除板面和框架上的污物。方法是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1天~2天,然后用清水反复洗刷干净。

接种用的底栖硅藻,可从冬季盛有海水的室内培养池壁上刮取,也可到海区捞回鼠尾藻洗刷取得,选择舟形藻、菱形藻、卵型藻等小型底栖硅藻作为种源。

刺参的人工育苗技术


一、设备与场地

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等。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

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

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

1.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为宜。

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

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

2.亲参的选择

最好选择池养刺参,因为它发育较同步,比较肥满。首先皮肤无损伤,未排脏,其次个体大小在250~350克之间,性腺占体重15%以上,体壁占体重50%以上。每1000立方米育苗水体需400~500头,每头雌参怀卵量大约在300万~500万粒。

亲参刚捕上时放在长盆里,一般短时间内呈椭圆型或鞋底型,则雌性占大多数,如呈长型,雄性占大多数。多选择椭圆型或鞋底型,这样较符合育苗要求。

3.亲参的运输

一般采用湿法运输较好,在早上4点钟左右气温低、水温低、交通通畅时运回。具体方法:用塑料大桶每只50~70升,取原养殖池海水装满,每桶放入事先准备奸的冰冻矿泉水一瓶,每桶装25~35只亲参加盖盖严,湿法运输10~12小时内很少有亲参排脏个体。

4.蓄养与管理:刺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

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产的卵。

5.人工促熟培育:通过人工升温促熟培育可使亲参提早产卵20天~30天。这样,一方面可在当年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另一方面由于可提早采卵,不仅可以应用不耐高温的小新月菱形藻做饵料/,还可以避免高温季节敌害生物(如桡足类、海蟑螂幼体)的危害。

亲参升温促熟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当温度升至13℃~15℃时要进行恒温培养,因为这是亲参摄食最旺盛的时候,刺参又有夏眠的习性,所以温度不宜升得过高。在产卵前7天左右才可将温度升至16℃~18℃。在整个促熟过程中,可投喂配合饵料8406。

三、获卵与授精

1.充分成熟的亲参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此期间室内如蓄养亲参500头左右,可自然产卵20批~30批之多,总产卵量高达四五亿粒,完全可满足育苗的需要。

有时为了集中采卵,也需进行人工诱导刺激,其方法是:将经挑选的亲参阴干30分钟至1小时,然后再用流水缓慢冲流40分钟~50分钟。经刺激的亲参放入事先升温3℃~5℃的海水中。采用上述方法一般多在傍晚5时左右进行,经刺激的亲参,多于晚8时~10时开始非常活跃,并爬于近水面的池壁。产卵、排精前,其头部多左右摇摆。通常,雄性个体先排精,这也是对雌性个体的一种刺激,接着雌性个体排卵。精、卵均从其头前背部的生殖孔排出,精子呈白色烟雾状细线,卵呈橘红色细线。精、卵排出后渐渐在水中逸散开。有时,经刺激的亲参当日不产卵排精,而在刺激后的第二、三天夜间产卵排精,应密切注意。



由于亲参在外观上难以鉴别雌雄,在其产卵、排精时,为避免精子过多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因此要将排精过多的雄性个体及时拣出放于它池。

精、卵产出后即在水中受精。试验证明,过多的精子并不影响卵的正常受精及发育,只是在高温时,如不及时洗卵,过多的精子会败坏水质,影响受精卵的孵化。此外,在水池育苗时,卵的收容密度应控制在10个/毫升以下,以免受精卵过分沉积于池底而造成缺氧。

2.产卵后处置措施

(1)用水要求。培育用水经一级沉淀池、砂滤池过滤,再经过管道经1000目过滤袋入池。浑浊度应在50~100毫克/升,刚EDTA钠盐3克/立方米络合重金属,盐度27~32,水温一般17~20℃。投入抗菌药2克/立方米,如土霉素、青链霉素合剂等。

(2)亲参产卵前反应活跃,一般在晚上8~9点。雄参先排精,约0.5~1小时后雌参受精液刺激开始产卵。此时将雄参挑出,放入另外一池待售。产卵池一般水深在0.7米左右,待产完后,将全部亲参移到另一池培育,将有卵池水加至1.4米,此时应微量充气增氧和人工打耙,打耙每半小时一次。打耙的作用是使受精卵均匀分布,防上亡局部缺氧,造成受精卵死亡和孵出的幼体质量差,使受精卵发育时溶解氧充足。

(3)第二天早上对受精卵进行定量,孵化密度宜小不宜大,一般在8~10个/毫升为宜。若密度过大,需要分池,方法是用虹吸管将池水吸入周边池,此时应将水体上下充分搅动,使卵分池均匀。

刺参经历几个幼体发育期之后,才能发育至稚参,大约需经历11~13天,及时定时镜检,每池每天至少一次,了解摄食发育生长情况,小耳体长450~600微米,中耳600~800微米,大耳800~1000微米,每天平均增长50微米都属正常。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61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