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四改措施 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公顷以上。
二、改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
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使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养殖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虽最大程度发挥河蟹生长优势,但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每只仅100克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同样的池塘,同等的河蟹产量,因规格不同,经济效益悬殊却很大。因此,要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应在第一年培育大规格扣蟹,第二年养成成蟹上市。
四、改单纯养蟹为蟹鱼轮作。
目前不少蟹池已连续养蟹多年,水体中天然微量元素少,随着河蟹排泄物的累积,水质恶化,致病菌多,养殖过程中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养殖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为发挥池塘最佳效益,可实行蟹鱼轮作,第一、二年养蟹,第三年养鱼,以减少经济损失。

相关推荐

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措施


发展养鹅,首先要发展种鹅养殖。但由于种鹅饲养期长、产蛋期短、受精率不高等原因,导致种鹅养殖效益得不到提高,难以形成规模化养殖。故提高种鹅养殖经济效益一直是养殖专业人员思考的一个间题。

(1)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种鹅集中饲养,种鹅场的劳动压力大、饲草来源受到限制、水源不充足,水质得不到及时更新,这是种鹅场经济效益搞不上去的主要原因。故笔者认为可以由公司充当龙头,建立生产基地,由基地负责养殖生产技术,而将种鹅按公母比例分群后。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农户可利用田边地角、荒山坡地等种草养鹅,也可利用闲田、闲地放牧养鹅。在产蛋季节,再由基地每星期集中收蛋1-2次,集中消毒、孵化。这种模式既减少了种鹅场的劳动压力,又降低了饲养生产成本,提高了种蛋的受精率,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2)加强分散种鹅的饲养管理 种鹅分群分散到农户家中饲养后。应派专门技术人员负责种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在育成期和休产期负责指导活拔鹅绒;在产蛋期负责加强配种管理。补充人工光照,以提高种鹅的产蛋盆和种蛋的受精率;在疫病流行季节负贵疫病防治,定期进行检疫。

(3)进行活拔鹅绒提升经济效益 种鹅的育成期和休产期均较长,且在育成期一方面要防止过肥,另一方面还要注惫控制生产;而在休产期耗料多而不生产,同时也要防止种鹅过肥,所以养鹅户可利用这两个时期进行活拔鹅绒。一般在4-9月可进行活拔鹅绒2-3次,这样既可控制鹅长得过肥,又能增加经济效益。

(4)及时更新种公鹅 公鹅体质好,能够提高受精率,同时省工、省料又缩短了饲养期。有的养鹅户年年养公鹅,但不知道更换公鹅,造成鹅群严重退化,较明显的是在每年孵鹅季节里,就可看到崎形怪状的雏鹅,如瘫痪、腐腿、歪脖、瞎眼,有的还死在蛋壳里。这就是因为养老公鹅而导致鹅的血缘近亲造成的。从遗传上说,血缘近亲的害处是退化、不孕、崎形、难产、死胚和抗病能力低等。种公鹅如果一养就是数年。就会导致血缘近亲,除了雏鹅可出现上述病症外,还可使成母鹅产蛋个小、量少。因此建议种公鹅每年都要选留,最好到外地串换,千万不要在同窝里有血缘关系的雏鹅中选留,更不要再养老公鹅。

(5)利用淘汰种鹅生产鹅肥肝 鹅肥肝中含脂量高达50%- 60%,其脂肪酸主要由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组成,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人体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是老年人的保健动物食品,也是欧美人士的美味佳肴,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价格不菲!气有试验证明:利用淘汰种鹅,通过3-4周填肥后,杀鹅取肝,填得好的肥肝可达600-900g最大的重达1.8kg。

提高淡水鱼养殖效益的措施


1.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二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三是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成规模化生产。
2.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能够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实施规模养殖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精养高产提供保证。二是有利于技术指导,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三是有利于饲料、鱼种等物资的供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四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3.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要比鲤鱼高得多,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易解决等优点,利用空闲地发展种草养鱼不失为一条致富捷径。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4.合理套养混养。一是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是套养鱼种。在养殖食用鱼的池塘中,同时套养鱼种,不需要增加饲料、肥料,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培育出的鱼种供第二年放养,既能保证鱼种质量,又能节省开支。这样减少了购买鱼种的成本,相对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四是合理混养。即实行鳖、乌龟、河蟹、青虾、牛蛙、美国青蛙等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利用二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经济效益。
夏天福

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的六个关键措施



一、消除担心害怕亏本的心理,树立科学养蟹仍有利可图的信心。
河蟹养殖在泗洪县临淮镇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已趋成熟,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养殖行业。近几年,河蟹养殖已完成了从超额利润到平均利润的过渡,经济效益明显下跌,部分养殖户对河蟹养殖积极性不高。同时市场对河蟹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户要在科学养蟹上下功夫、精打细算、加强生产经营管理的强烈意识,树立养优质蟹和品牌蟹的信心。这样才能够养好蟹。
二、实施河蟹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彻底清塘,种草投螺,套养鳜鱼、黄颡鱼、细鳞斜颌鲴等水产品,可发掘养蟹水体的生产潜力,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走生态健康养殖之路,才能够增产增收增效。
三、合理放养和投饵,降低生产成本。
当前河蟹种苗价格低廉,放养前人工剔除雄性种苗,这利于成蟹整体效益的提高。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减少投饵成本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四、切实做好河蟹病害的防治工作。
蟹病预防应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以防为主,主要利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微生态环境的防治原则,一般能达到防治成本低,效果好的目的。经过多年实践,具有健康生态养殖理念,平时善于观察水色,和河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提前预防很少塘口发病。
五、加强成本核算,适时销售。
对自己的养殖成本应心知肚明,只要有利可图就不应惜售,宁可卖掉后因涨价而后悔,也不能因“压塘”后降价而叹惜。
六、养殖户应加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河蟹养殖一般呈区域性发展态势,只要连片塘口的养殖户相互拧成一股绳,生产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消费者的高品质河蟹,养殖户的辛勤劳作就一定会有所回报

提高池塘养殖大闸蟹效益的关键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
池塘应在冬季进行清整,抽干池水进行暴晒,清除过多的淤泥,在放养前,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然后进行消毒杀菌,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120-150公斤。
2、投放优质蟹苗
投放自已培育的扣蟹,要求扣蟹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伤无病,规格一致,无性早熟。蟹种放养前,选择硬壳体健、活动好的蟹种,不投放腹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下塘时逐个检查,剔除病蟹,对购进的蟹种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进行放养。
3、采取“种草投螺”
种植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到进化水质作用,提高河蟹的品质,种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并与水花生相结合,种植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左右,移植螺蛳,在清明前一次放足,每亩放螺蛳350公斤,在养殖中后期还经常检查螺蛳的存塘量,发现不足时及时补充。
4、科学投喂饵
坚持“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1次,4-5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鱼、螺蚌肉等,6-7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是小麦、玉米、麸皮等,8-9月份高温季节投喂颗粒饲料,可搭配山芋、南瓜、水草等,养殖后期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确保河蟹吃饱吃好。
5、加强水质调节
春季保持水深0.8-1米,高位季节1-1.2米水深,每10-15天换水1次,高温每天加水10-20厘米,用生石灰7-10天全池泼洒1次,每亩1米水深10-15千克调节PH值,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6、加强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彻底消毒,每10-15天用生石灰泼洒1次,进行调水,药物预防每20天左右进行杀虫后灭菌,主要用纤虫净杀纤毛虫,黑鳃、烂鳃、水肿、肝坏死等用碘制剂。

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还需要管理吗?很多养殖朋友都认为蜕壳后水温低了,没什么问题了,从而放松了管理。事实上最后一次蜕壳后,池塘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详细原因和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下文介绍。
一、良好的水质,是保障河蟹正常摄食的前提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活动量增加,导致底层的粪便、残饵上翻至水中,水质变差(水浓、水浑或水红)。长时间的水质差必然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性腺(膏和黄)不能正常发育和生长,河蟹的份量就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看着螃蟹个头挺大,就是不“压秤”。
正确的水质管理方法如下:
(1)创造条件增加新水或者换水,尽可能的避免水浑、水绿或水红,清爽的水质有利于河蟹摄食和生长。
(2)多开增氧机,保持较高的溶氧。多开增氧机利于底层上翻的有机质的分解代谢,同时充足的溶氧利于河蟹摄食。
(3)坚持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分解水中杂质,促进水体代谢;继续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居安”分解底部“垃圾”,保持良好的底层环境。
二、充足的营养,是后期增重的关键
这段时期适宜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优质的冰鱼,来满足河蟹对营养的需求。粗粮推荐玉米(淀粉含量高,可以满足河蟹对能量的需求)、黄豆(蛋白高,而且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注意:在增加蛋白的同时,必需同时增加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建议内服“营养快线”(根据投喂量每包内服3~5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提高河蟹的活力及免疫力。
三、防虫改底,有效预防河蟹纤毛虫、黑黄底板
河蟹摄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底差、底臭或低氧,河蟹吃料就会迅速减少,而养殖后期是一年中环境最差的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底质的污染会持续加重;同时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水体易返底,易长纤毛虫。
所以在养殖后期,不应该放松改底,建议使用防虫改底“底虫净”,防止底臭影响河蟹摄食。
注意:
(1)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体表出现大量的纤毛虫,其原因就在于不注重池塘的管理,池底污染加重。纤毛虫喜欢在污染重、水浑和底差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后期加强改底,可以有效预防纤毛虫。
图1纤毛虫严重
(2)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发生黑底板、黄底板等症状,而且一旦发黑就很难洗掉,也很难处理。其原因是池底残饵粪便在低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过无氧发酵,使池底产生酸性物质,会腐蚀蟹壳,然后池底污染物再黏上去就成了黄、黑底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池塘底质不但发黑、发臭,而且还酸化了,这样的池塘尤其要注重改底。“底虫净”改底,防止底泥发酵,效果明显。
图2黄底板
图3黑底板
四、定期检测亚硝酸盐
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大,池塘底部粪便、残饵上翻,导致亚硝酸盐逐渐升高。河蟹长时间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体质会变差(无力、吃料差)。20xx这两年部分池塘到后期卖蟹时河蟹无力,原因就是亚硝酸盐长期偏高。因此建议后期5~7天进行一次水质指标检测,使用“降硝多+利生多”,可以有效促进亚硝酸盐转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且不易反弹。

河蟹养殖前期注意防控“懒蟹”,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户养河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当年蟹苗年底大的体重达到100g左右,而小的只有几克,这种“懒蟹”一旦出现,如不采取措施,其个体得不到正常生长,会变成了“僵蟹”,养殖早期注意防控懒蟹,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草引起:蟹池水草缺乏,缺隐蔽场所或年前种植水草、上年伊乐藻,春季出现疯长占据河蟹活动空间,觅食活动少都会出现懒蟹。
9或前期水温偏低,水体清瘦,藻类缺乏,溶氧低于4mg/L,影响河蟹正常觅食活动,逐渐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①上午泼洒“绿水解毒安”,严重者可连续使用2次。
②使用“低温肥水专家”或“肥水精华素”多次追肥,配合“强效EM”,效果好。
三、水位变动大或水体面积大、水体忽高忽低像潮水,蟹会在潮间带挖洞穴居。
防控方法:
前期避免频繁换水,尽量保持水位稳定,随水温升高逐步提高水位(10cm/次最佳)。
四、密度大投饵不均匀,部分蟹吃不到足够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早期河蟹摄食量小,活动范围小,可在浅水区均匀稀撒,不定点投放饵料,最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养鸭怎样提高养殖效益


养鸭要想提高养殖效益,需要注意做过以下五点:

1.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时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鸭子增膘长肉特别快。要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早、中、晚3次采食高峰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采食高峰时进行。

2.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

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以前这段时间,通常不会在白天产蛋。为了提高产蛋率应做到以下两点:

(1)晚上10点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凌晨1~4点的安静环境中产蛋。如发现鸭产蛋普遍晚于早晨5点,并且蛋个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2)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的放牧时间(8点)。

3.种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

种鸭交配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在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充分利用种鸭早上和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蛋的受精率。

4.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

酉时病是因鸭子每天下午酉时(5~7点)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踩踏致死,死亡率为17%~24%。此病是由于运输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输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5.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

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进行效果好。(河南许琴)

怎样提高獭兔养殖效益


1、关注市场

目前我国獭兔皮及其制品主要用于外销。按市场规律,獭兔袭皮制品的生产旺期是春夏季节,原料皮价格会走高;冬季是其制品的销售旺季,原料皮价格会走低。所以,要紧紧把握住市场行情,获得最高卖价,以提高经济效益。

2、选场建舍

场地应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周围无污染源和噪音源,水源应为自来水、井水等活水。进兔前应对墙壁、地面、门窗进行清扫,以利于消毒和冬季保暖及夏季通风。饲槽一律采用外挂封口式自动饲槽。

3、选育良种

严格按照獭兔皮毛短、平、细、密的特征选育良种。色型不宜太多,应以白色和八点黑为主,坚持分阶段选育的原则。兔体重2千克以上时要按皮毛质量指标选择,将绒毛长、厚且毛面平顺的留作种用。

4、养好母兔

为提高仔兔的数量和品质,必须不断提高母兔的生产性能和繁殖能力。休情期的母兔,应多喂优质青绿饲料,少喂混合精料,使其维持中等膘情。母兔妊娠后期应减少精料,多喂青绿饲料,保证饮水,以防便秘或RU房炎。母兔分娩后应及时喂掺有少量食盐的清洁饮用水,整理生产箱,并除去污草、血毛和死胎等。

5、合理喂料

兔长到25日龄时,开始补喂饲料,如豆制品、仔兔专用饲料、胡萝卜、鲜嫩青草等。经过饲喂,仔獭兔1个月后可长到0.5千克,最重的可达0.75千克,体格健壮、抗病能力强、易饲养、成活率高。成年獭兔以草、树叶、秸秆为主食,配以玉米面、麸皮,与饲养其他类型的兔没有太大的区别。要定时、定量喂养,每天喂4次。改变饲料品种时,要由少到多,逐步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切忌突然变换饲料品种。

6、添喂脂肪

在獭兔颗粒饲料中添加脂肪,不仅可补充日粮中脂肪量的不足,以满足獭兔毛皮生长的特殊需要,同时还可对颗粒饲料机起到保养作用,经常加工添加脂肪的饲料颗粒机,磨板和孔眼光滑,机器运转正常,可延长使用年限。凡添加到颗粒饲料里的脂肪必须新鲜和质量良好,绝不能有霉变现象。动物脂肪应将生油块熬成纯净的油液,提取油渣,或将油渣研碎后连同净油加入饲料中。可选用的植物油有:大豆油及油脚、大豆磷脂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可选用的动物脂肪有:猪油、牛油、羊油、鱼油、鸡油以及其他畜禽油。油的添加比例一般为2%,冬季最高可达3%,夏季炎热期最低可在0.5%。

7、增加光照

獭兔对光照不苛求,但光照不足会明显影响繁殖性能。据试验,在20℃~24℃的黑暗环境条件下,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1瓦,光照2小时,母兔虽有一定的生育能力,但受胎率很低,一次配种的受胎率只有30%左右。如果光照强度增加至每平方米15瓦,光照时间延长至每天12小时,则一次配种的受胎率为50%左右。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如果每天光照16小时,母兔受胎率可达65%~70%,仔兔成活率也可明显提高。因此,增加光照强度和时间能明显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的成活率。

8、科学繁殖

1只基础母兔在1个生产年度内繁殖成活20只以上仔兔者为优秀,繁育成活15只以上者为良好。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可适当增加繁殖次数,即进行频密繁殖,即在母兔产后1~3天内进行配种,可使繁殖间隔缩短20~30天,每年可繁殖产仔8~10胎;半频密繁殖是指在母兔产后12~15天内配种,可使繁殖间隔缩短8~10天,每年可增加繁殖胎次3~4胎。应当指出的是,对母兔进行频密繁殖后,由于哺rǔ和妊娠同时进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很大,在饲料数量和质量上一定要满足母兔本身及泌rǔ和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对母兔必须定期称重,如发现体重明显减轻时,要停止进行频密繁殖。由于采用频密繁殖之后,种兔的利用年限缩短,应及时更新繁殖母兔群。

9、预防疾病

防重于治,但不提倡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广谱抗菌素,尽量减少口服预防和治疗,把重点放在科学饲养、提高獭兔体质上来。春、夏、秋季可用敌百虫3%、双甲脒0.01%或速灭杀丁0.01%各药浴1次,以防皮肤病、脚癣、耳癣等病。40日龄及60日龄免疫兔瘟和巴氏杆菌病,对无治疗价值的病兔予以淘汰。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0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狐狸要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