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淡水鱼养殖效益的措施

1.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对高质量的水产品需求量增加,二是由季节性需求转变为常年需求。因此,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推广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的养殖是适应市场供求关系变化、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是开发利用好现有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鲤鱼、鲫鱼、武昌鱼等)。二是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如罗非鱼、黄颡鱼、鲇鱼、鲟鱼、淡水白鲳、罗氏沼虾等)。三是对养殖周期长、市场价格高、深受群众青睐的水产养殖品种(如野生鳖、黄鳝等),可因地制宜发展,逐步形成成规模化生产。
2.发展规模养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大面积连片池塘养鱼,能够充分体现出规模效益。实施规模养殖好处很多:一是有利于水、电、路等生产基础设施的配套,为精养高产提供保证。二是有利于技术指导,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应用。三是有利于饲料、鱼种等物资的供应,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四是有利于产品的销售。
3.开辟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饲料成本占整个水产养殖成本的70%左右,广泛开辟饲料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是提高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一是种草养鱼。草鱼的市场价格要比鲤鱼高得多,草鱼具有生长快、饲料易解决等优点,利用空闲地发展种草养鱼不失为一条致富捷径。二是渔牧结合。根据养鱼用肥的需要,保持适度的养猪、养禽规模,采取鱼畜结合、鱼禽结合等综合养殖模式,逐步建立起良性生态循环。这样,既能增加水产品产量又能节粮降本,()大大提高水产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三是推广配合饲料养鱼,缩短水产养殖周期,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的。
4.合理套养混养。一是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是套养鱼种。在养殖食用鱼的池塘中,同时套养鱼种,不需要增加饲料、肥料,不影响商品鱼的产量,培育出的鱼种供第二年放养,既能保证鱼种质量,又能节省开支。这样减少了购买鱼种的成本,相对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三是鱼、蟹等养殖水面套养青虾。四是合理混养。即实行鳖、乌龟、河蟹、青虾、牛蛙、美国青蛙等水产养殖品种与鱼类混养。既可以鱼为主,也可以鳖、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为主,利用二者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体资源,提高单位水面的经济效益。
夏天福

相关知识

大闸蟹淡水鱼套养效益好



鱼种池塘套养河蟹,采取以粗代精,精粗搭配,以草换鱼的生态养殖方法,是目前我们提倡的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混养新模式,它能充分利用水体,实行立体养殖,利用自然饵料,达到少花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通过三年来的实践,我们年年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大力推广。
今年,我们在5亩鱼种池内进行鱼蟹混养,获得了鱼蟹双丰收,每亩获纯利2380元。下边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一、掌握适期,彻底清塘。
鱼种池清塘是否彻底以及清塘时间是否适时与培育鱼种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如清塘不彻底,野杂鱼类,特别是龙虾,将会大量繁殖,危害鱼苗与蟹苗,如果清塘过早或过迟,造成浮游生物过多或过少,也将会直接影响鱼苗的成活率。根据我们实践,清塘最佳时间应掌握在4月下旬,每亩用生石灰75kg进行干清塘。5月10日左右药效期过后,浮游生物开始繁殖,5月中旬进入繁殖初期,5月18日左右鱼花下塘,一星期后鱼苗开始觅食细小的浮游生物,这样随着鱼体的逐渐增大,浮游生物也进入了大量繁殖期,确保鱼苗蟹苗有较长的丰富的活饵觅食期,为加速鱼苗和蟹苗生长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鱼蟹共生,效益倍增。
鱼种池套养河蟹,实行立体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水面利用率,套养方法,一般每亩可套养河蟹500至800只,豆蟹或扣蟹都行,蟹苗投放时间可与鱼苗同期放养。实践证明,鱼池套养河蟹十分有利于河蟹生长,因为鱼种池,池水浮游生物十分充足,能给蟹苗提供充足的自然饵料。蟹苗觅食大量的浮游生物后,蜕壳时间短,生长快。而且蟹苗与鱼苗都是同一食性,互不干扰。鱼种池套养河蟹不需要投喂精料,只要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花生,提供蟹苗觅食、蜕壳、栖息场所。鱼种池套养河蟹在不影响鱼种产量的同时,每亩可增加成蟹收入300—500元。
三、科学培管,精喂足饲。
在培育鱼种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管理,进行精喂足饲,让鱼苗吃饱吃好,鱼苗蟹苗下塘后一个月内投喂豆浆每天1次,一个月后待鱼苗长到3—4公分,停止投喂精料,从此开始全部投喂瓢莎(浮浪草又称芝麻萍)这种水生植物分布广、资源充足是草食鱼的最好的自然饵料,它个体小,根系只有头发丝那幺大小,草鳊鱼十分喜欢吃。据观察一开始草鳊鱼觅食细小的根系,一星期后,开始觅食萍体,草鳊鱼排出的粪便又能肥水,可供鲢鳙鱼食用,特别是到了7、8、9三个月,气温高,草食鱼十分喜欢觅食这种凉性饵料,河蟹也不例外,从6月份到9月底,共投喂瓢莎15000公斤,保持池塘内天天不离草,草鳊鱼生长十分快,8月份起捕火片草鱼,个体规格已达到50克左右。在投喂水草的同时搭配投喂优质新鲜鸡粪。
四、套养好处。
总结鱼蟹混养的好处有:1、鱼蟹共生,效益倍增。河蟹稀放后,池塘中有比较适宜河蟹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河蟹觅食的充足饵料,往往比单独放养的效果好。不会残杀,生长快,规格大。2、不需要设置防逃设施。一般少放不会发现逃蟹现象。3、鱼种池套养河蟹一般不会发现生病现象,可少用药或不用药。4、河蟹在9月底至10月开始起捕,不要花功夫看管,可省去夜晚看管的精力。

淡水鱼甲鱼防寒实用措施



1.渔塘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的深水(2米以上)渔塘自然越冬。越冬池水不应长期处于静止状态,通常20~30天调换部分池水,每次换总池水的1/4~1/5,以防池水污染。
2.设置挡风墙、避寒洞
在渔塘的北面可用稻草或泥土筑成2米高的挡风屏障,东西两面筑成向南斜的土墙,成畚箕形,减少北风袭击,寒潮侵袭时,水温不致明显下降。渔塘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池外积水流入池内而降低池水温度。北面挡风墙墙壁离池底40厘米处可挖1~2个深2米、直径0.8米的避寒洞,洞壁可用砖砌或埋陶瓷管,在寒潮侵袭时鱼可入避寒洞。
3.搭建塑料薄膜防寒大棚
在设置挡风墙的基础上,在渔塘上搭建塑料大棚保温。用竹或木沿塘边搭一“人”字形顶棚,从地面到棚顶的距离约为2.5米,上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罩,周围可用泥将薄膜密封。罗非鱼越冬池一般面积40~1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水泥池、土池均可,放养密度可随水温、水质和水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15~25尾,或10厘米以下鱼种300尾。条件较好的池子,每立方米水体可放亲鱼30~40尾,鱼种400~500尾。流水池可参考流水养殖的高密度放养量,能使池水溶氧维持在2毫克/升为宜。稚鳖室外越冬,在没有保温措施的条件下其死亡率可达70~80%。因此,如有条件,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在露天池加盖塑料大棚越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若管理好,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利用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时,晚上或阴雨天可用厚草帘等覆盖以保持棚内温度;而在晴天则应掀开草帘等物,利用太阳能增温。气温、水温过高时,应通风换气,加注部分新水。遇有寒流侵袭,水温降低时,可采取下列加温措施:(1)蒸汽加热法:在越冬池旁边增设火炉,用铁锅把水煮沸,使蒸汽从锅盖上特制的竹筒通过连接的胶管进入越冬池内,提高池水温度。(2)红外线灯加温法:在上述盖有密封塑料薄膜大棚的越冬池内,每35平方米水面装置250瓦红外线灯泡1个,离水面30厘米,并在灯泡上方约60厘米距离,固定一块易干吸水的厚纸皮或其它吸水材料,防止水蒸汽在薄膜上凝聚成的水滴落在灯泡上,而使灯泡炸裂或失火。当水温升到20℃时,关灯。利用红外线加温好处:红外线灯热量大,增温快,用电少,安装简单,还有杀菌作用,可以防止鱼发生霉病。
4.定时、定量、定质投放精料
鱼类在越冬期间虽然代谢水平较低,但仍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在越冬过程,投饵仍是一项不可少的工作。越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鱼体增重,而是防止鱼体冻伤、死亡,并保持鱼体体质健康。为防止越冬鱼类体质下降,增强鱼类自身抗逆能力,要在饲料的选配上下功夫。配制饲料应注意营养的搭配全面合理,不应片面追求过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过快的生长速度,而更应注意氨基酸的平衡,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如罗非鱼越冬期用的饲料蛋白质含量可以低些,在20%左右,但所含能量应较高,应以细糠、麸皮、豆饼、麦芽等为主投喂,并经常搭配投喂一些绿萍、鲜嫩菜叶。为保证鳖安全越冬,尤其应通过强化培育,提高其自身的抗逆能力。鳖越冬前后需要补充营养,首先应加强能量和蛋白质的补充,可将脂肪的含量再提高3~5%,并尽可能地多投喂一些鲜活饲料,然后还要有针对性地补充维生素和钙、磷等。冬季阳光不足易缺钙,为增加卵黄沉积需要更多的磷。鳖在越冬期间对B族维生素,维生素A、D、E以及胆碱等的需要量大于正常饲养期,所以应适量增加这些物质,有利于提高鳖的抗寒能力,增强其抗病力,防止脂肪代谢不良。
5.改善水质
若水温突降,应立即采取加温措施寒潮的侵袭往往会引起连续低温阴雨,从而极易导致渔塘水质变劣,塘鱼发病,有的“老水”池塘鲢、鳙鱼易患锚头鳋病等,除注意换水,勤开增氧机,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外,还要及时施放杀虫药等进行有效防治,以防止病虫害等蔓延扩展。

淡水鱼烂尾病


疾病名称烂尾病

疾病概述 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

病原 有待研究,可能是鱼体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鱼尾柄处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病灶上有淡黄色粘液。病鱼行动迟缓,独游,不久即沉底死亡。鱼体受伤后容易引起此病,能和烂鳃、水霉、蛀鳍等并发引起急性死亡。

发病规律 水温20℃以上病情发展较快。

防治方法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和冻伤。

(2)越冬池水温控制在25℃以上,越冬池盐度控制在0.5%左右。

(3)用每克含25万国际单位的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3毫克/升浓度,每天1次,连用2天。

(4)池塘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0.3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第二天用漂白粉1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

(5)网箱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1.5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按网箱体积计算用药量),第二天用漂白粉2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在泼药时注意水流动方向,应从流入网箱端泼药,能延长药物在网箱中停留的时间。

淡水鱼泛池


疾病名称泛池

疾病概述 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

病原 为水中缺氧

症状 病鱼头朝上成群在水面缓游,嘴不停地在水面呼吸。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严重时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发病规律 阴雨天或而转晴后天气闷热,池塘水质过肥,加上鱼苗放养密度大,亲鱼池套养其他成鱼过多,导致水中溶氧显著降低(低于2毫克/升)。

防治方法
(1)闷热天气少喂或停止投喂。

(2)高温季节勤换水,并适度增氧。

(3)放养密度应适宜。

(4)严重浮头时,应大量加注新水,并施撒鱼浮灵(中科院水生所研制)进行急救。鱼浮灵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水的肥度和池中鱼量,按每100千克鱼用鱼浮灵0.7-1千克,将药与适量的干泥土粉拌匀后撒入池塘中局部(一般每千克鱼浮灵施放50平方米水面)。

淡水鱼水霉病


水产类型 淡水鱼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鱼卵、鱼苗和成鱼阶段
疾病概述 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鱼卵感染霉菌后,菌丝象根状物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轻时,不影响鱼卵孵化,严重时,会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又未及时进行消毒,以至霉菌侵入伤口所引起。病鱼的体表和背鳍硬刺顶端有白色絮状物。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1)鱼卵孵化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孵化用水需用60目网片过滤,防止杂物混入。对鱼卵水霉病可用0.2%食盐和0.2%小苏打混合液泼洒,停水3-5分钟;或先用25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8小时后再用10毫克/升的敌敌畏泼洒,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预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病,首先应注意拉网和转运操作过程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患病鱼可用2%-3%食盐浸洗5-10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疗效。

淡水鱼鲺病


疾病名称鲺病

为害对象 养殖鱼类
疾病概述
本病为养殖鱼类的常见病,为害多种鱼类,并有因此病导致幼鱼大批死亡病例,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南方各省较为严重。

病原
有日本鲺(Arhulus japonicus)、大鲺(A.major)、中华鲺(A.chinensis)、喻氏鲺(A. yui)和椭圆尾鲺(A.ellipticaudatus)等。鲺的个体较大、扁平,体色接近于行主颜色、雌鲺较雄鲺大。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头部两侧向后延伸形如马蹄形的背甲,圆或椭圆形,背甲腹面有1对复眼,复眼间的下方有1只3个单眼组成的中眼,有附肢5对,其中1对小颚变成吸盘,位于口管两侧。胸部4节,有4对双肢型胸足。腹部不分节,为1对扁平椭圆形的叶片。寄生于体表、鳃盖内侧。

症状
由于鲺在鱼体表面活动,刺伤、撕开表皮,使鱼不安、感染量大时,鱼群集水面跳跃急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捞起病鱼,用肉眼即可见到鱼体上吸附的鱼鲺。

发病规律:雌鲺产卵时离开宿主,在水中植物、石块、螺壳等固体物上产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即需寻找宿主寄生,经6-7次蜕皮后发育成熟。产卵、孵化、发育与寿命均与温度有关,25-30℃为适宜温度,故6-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由于鲺的幼体或成体均可随时离开鱼体在水中游动,并寻找另一寄主,故极易随水流、动物、网具等传播。

防治方法
全池遍洒敌百虫,浓度为0.4-0.5毫克/升,即可杀灭鲺的幼虫、成虫。

甲鱼淡水鱼混养技术介绍



1、鱼鳖混养的好处
(1)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鳖的配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杂食性鱼类的好食物,鳖丢弃的残饵正是喂养鲫鱼、罗非鱼的好饵料。因此,鱼鳖混养可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2)鳖粪的利用和清洁水质:鳖粪如果长期沉积于水底,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污染水质。虽然粪肥分解后可以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但浮游生物繁殖高峰期过后就会出现衰亡期,同样会腐烂,放出有害气体污染水质。鳖池混养肥水鱼(鲢鱼、鳙鱼),肥水鱼以吃浮游生物为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稳定水质而变害为利。
(3)养鳖有利于底肥分解:鳖在池底爬行或钻泥,破坏底泥表面的一层氧化膜,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肥料分解,有利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鳖的上下活动也是一种增氧的过程,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有益于鱼的生长。
(4)有利于防治鱼病:一般来说在鳖池养的草鱼很少得病,成活率达70%以上,比不养鳖的池高1倍。这主要是一些游动缓慢的病鱼被鳖连鱼带病原都吃掉了,减少了鱼病的传染。目前未见有草鱼三大病的病原感染鳖的报道。
2、可以与鳖混养的鱼类
混养的鱼类以鲢鱼、鳙鱼为主,适当混养草鱼、鲫鱼和罗非鱼。后两种是杂食性鱼类,鳖的残饵它们都爱吃,特别是罗非鱼,能吃掉别的鱼类难以消化的鱼腥藻、微囊藻,有“水体清道夫”的美称。它在水体的存在,能改善水质。但它的繁殖力很强,应只放养单性(雄性)罗非鱼,以维持水体生态相对稳定,利于鳖及其他混养鱼的生长,提高经济价值。亲鳖越冬池不能混养罗非鱼,因为它们翻底会干扰亲鳖冬眠。
3、放养时间及放养量
当11月份(南方)水温降到18℃以前(鳖钻泥冬眠之前),鱼、鳖同时一次放足。让鳖适应新环境后再钻泥冬眠。
(1)鳖的放养规格及密度:鳖每只重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3只;每只重2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只。
(2)鱼类的规格及放养比例:白鲢长14~20厘米的,放养比例占60%;鳙鱼长14~20厘米的,占20%;草鱼长10~14厘米的,占10%;罗非鱼长5~7厘米的,占10%。
鱼类每亩混养量一般为150~200尾(主养鳖),最高可达800~1000尾(主养鱼)。一般宜少不宜多。
4、放养方法及步骤
(1)修整鱼池,清塘消毒:放养鱼和鳖前15天,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每亩泼撒生石灰150千克,深翻底泥,经太阳暴晒,彻底消灭病害。维修各项设施,施足基肥(腐熟农家肥)。
(2)进水:放养10天前进水,用密网箱过滤,防止敌害重新进入。
(3)放养:秋天先放鳖后放鱼,春天可先放鱼后放鳖,其余时间可同时放。放养前要进行鱼、鳖体表常规消毒。
5、养殖管理
(1)投喂:低水温时节(4月中旬以前),可将鱼、鳖的饲料直接放在池边的阳坡水里,让鱼、鳖同吃。随着水温升高,应各设食台。鳖的食台仍在原地,鱼的食台另设一处。投喂量为主养种类(鳖或鱼)重的6%~8%,以每天傍晚不剩残饵为准。
(2)夏季水温较高,是鱼和鳖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是疾病容易发生和鱼类缺氧泛塘的季节。要加强水质管理,常加注新水,排除池内底部的污水。其他防病措施与单养鳖的措施一样。

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鲟鱼是鲟形目的鱼类,其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那么,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一、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鲟鱼的种类有很多,按其生活习性,既有淡水鱼,也有海鱼,还有咸淡水鱼。鲟鱼在世界上现存1目2科7属27种,仅分布于北半球,我国自然水域分布的有8种,即史氏鲟、达氏鳇、库页岛鲟、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其中,中华鲟是淡水鱼。

二、鲟鱼分布和食性介绍

1、史氏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是动物食性鱼类,动物性食物较少时偶食水生植物。幼鱼主要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成鱼以水生昆虫及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八目鳗幼体等为食,有时摄食小鱼。

2、达氏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与其较大支流相连的湖泊,尤其以黑龙江中游为最多;其次是分布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等水域,嫩江下游也偶有发现。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幼体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

3、库页岛鲟:在我国见于图们江水系。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幼鱼以底栖昆虫及小型鱼类为食。

4、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亲鱼洄游期间不摄食。

5、达氏鲟:仅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支流。属于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水生寡毛类、蜻蜓幼虫、双翅目幼虫、摇蚊幼虫和小鱼等为食,较大幼鱼和成鱼以腐植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产卵期一般停食。

6、白鲟: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7、裸腹鲟:分布于新疆伊犁河。为肉食性鱼类,幼鱼是以昆虫幼虫为食,成年个体以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8、西伯利亚鲟: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有分布。食性较广,主要吃食摇蚊幼虫、软体动物、蠕虫、甲壳类和小鱼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31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