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重视河蟹后期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m.yZ023.CoMbr>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后还需要管理吗?很多养殖朋友都认为蜕壳后水温低了,没什么问题了,从而放松了管理。事实上最后一次蜕壳后,池塘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详细原因和正确的管理方法如下文介绍。
一、良好的水质,是保障河蟹正常摄食的前提
河蟹最后一次蜕壳完成后,活动量增加,导致底层的粪便、残饵上翻至水中,水质变差(水浓、水浑或水红)。长时间的水质差必然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性腺(膏和黄)不能正常发育和生长,河蟹的份量就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看着螃蟹个头挺大,就是不“压秤”。
正确的水质管理方法如下:
(1)创造条件增加新水或者换水,尽可能的避免水浑、水绿或水红,清爽的水质有利于河蟹摄食和生长。
(2)多开增氧机,保持较高的溶氧。多开增氧机利于底层上翻的有机质的分解代谢,同时充足的溶氧利于河蟹摄食。
(3)坚持使用“碧水安”解毒调水,分解水中杂质,促进水体代谢;继续使用分解型底改“底居安”分解底部“垃圾”,保持良好的底层环境。
二、充足的营养,是后期增重的关键
这段时期适宜投喂一些高蛋白的饲料、优质的冰鱼,来满足河蟹对营养的需求。粗粮推荐玉米(淀粉含量高,可以满足河蟹对能量的需求)、黄豆(蛋白高,而且黄豆中的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河蟹性腺的发育)。
注意:在增加蛋白的同时,必需同时增加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充,建议内服“营养快线”(根据投喂量每包内服3~5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同时提高河蟹的活力及免疫力。
三、防虫改底,有效预防河蟹纤毛虫、黑黄底板
河蟹摄食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底差、底臭或低氧,河蟹吃料就会迅速减少,而养殖后期是一年中环境最差的时期,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底质的污染会持续加重;同时随着昼夜温差的增大,水体易返底,易长纤毛虫。
所以在养殖后期,不应该放松改底,建议使用防虫改底“底虫净”,防止底臭影响河蟹摄食。
注意:
(1)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体表出现大量的纤毛虫,其原因就在于不注重池塘的管理,池底污染加重。纤毛虫喜欢在污染重、水浑和底差的环境中生长,所以后期加强改底,可以有效预防纤毛虫。
图1纤毛虫严重
(2)很多池塘养殖后期河蟹发生黑底板、黄底板等症状,而且一旦发黑就很难洗掉,也很难处理。其原因是池底残饵粪便在低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过无氧发酵,使池底产生酸性物质,会腐蚀蟹壳,然后池底污染物再黏上去就成了黄、黑底板。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的池塘底质不但发黑、发臭,而且还酸化了,这样的池塘尤其要注重改底。“底虫净”改底,防止底泥发酵,效果明显。
图2黄底板
图3黑底板
四、定期检测亚硝酸盐
由于河蟹活动量增大,池塘底部粪便、残饵上翻,导致亚硝酸盐逐渐升高。河蟹长时间在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体质会变差(无力、吃料差)。20xx这两年部分池塘到后期卖蟹时河蟹无力,原因就是亚硝酸盐长期偏高。因此建议后期5~7天进行一次水质指标检测,使用“降硝多+利生多”,可以有效促进亚硝酸盐转化,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且不易反弹。

相关推荐

养殖户须了解河蟹肝脏功能并正确“养护”,才能提高养殖效益



肝脏的好坏是影响成活率和产量的主要原因。虾蟹的肝脏就像人体大脑,是体内的核心器官,一旦出现问题,螃蟹就会引发各种代谢问题及疾病(如水瘪子),严重时出现死亡。因此必须了解肝脏功能,并正确“养护”,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效益。
肝脏的功能:解毒排毒、免疫调节、能量储存与代谢等。
毒素种类——药毒、水毒、底毒、藻毒素、菌毒等。
代谢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激素等。
正常情况下肝脏可通过免疫功能将体内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并排出体外,对脂类、糖类、蛋白质等物质进行代谢吸收。但是,当有毒物质超过肝脏的免疫力或能量物质超过其代谢能力时,肝脏的运转负荷加重,时间久之肝脏就会发生病变(如花肝、白肝、肝糜烂),严重时出现死亡;当营养物质不足时,肝脏会出现淡黄等营养性肝病。
常见的肝病种类
1.毒素性肝病(药毒素、藻毒素、底毒素等)
2.营养性肝病(营养缺乏)
3.细菌病毒肝病(细菌感染、肝组织被侵蚀)
如何判断肝病
1.体表观察:腹部或附肢肌肉有充水现象、头胸甲颜色较深。
2.体内观察:肝丝发白、有粘液,颜色变深或变淡。
3.从活动观察:上草头、上笼、吃食减少、活力低。
细菌肝病
营养肝病
肝脏的预防—注重“养护”
1.保持水体中的溶氧充足、水质稳定和水草的合理密度;
2.不宜使用刺激性大、药残时间长的化学消毒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
3.越冬或脱壳期间,建议投喂动物性饵料减少应激;
4.定期使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或粒粒神降解水体和底部毒素;
5.每次脱壳后使用:活性蒜宝+本草大康或百安威+纳米氧泼洒,并用金多维+健长灵+保肝促长灵拌料内服,控制病原,促进硬壳;
6.养殖周期中每隔10天左右使用金多维+健长灵+保肝促长灵进行拌料投喂,可明显提高河蟹肝脏的免疫、代谢和解毒功能,肝脏发生病变时可全池泼洒。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措施



目前河蟹即将进入生长后期,蜕最后一壳,加强这一阶段的池塘饲养管理,对增大河蟹规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养殖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水。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kg;三是合理换水。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0%~20%;四是向养殖水体泼洒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2、改底。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3、增投精饲料。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4、做好防病和防逃工作。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扣蟹养殖后期管理你还重视吗?



随着温度的降低,河蟹池塘缺氧死蟹的风险降低,很多扣蟹养殖朋友因此放松了池塘后期的管理。扣蟹作为下一年成蟹养殖的苗种,直接影响到下一年成蟹的养殖,因此扣蟹养殖后期管理仍需重视。
扣蟹养殖后期常见问题有哪些呢?针对问题我们找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
一、扣蟹规格不均匀,如何管理?
8月高温期,由于水温偏高、池塘环境差、缺氧等原因,扣蟹吃料并不好,进入养殖后期水温、环境、溶氧等条件改善,吃料逐渐稳定。扣蟹规格不均匀是摄食不均匀直接引起的,我们管理的重点是让扣蟹均匀摄食。
1、调环境,确保扣蟹“吃得进”
温度降低,换水次数可以减少,但换水量需要适当增加,通过调换新鲜水,把大量积累的有机废物换出,可以有效提高扣蟹摄食;后期同样加强“底居安”改底、“碧水安”解毒,确保水质底质良好;多开增氧机提高溶氧,利于扣蟹更好的摄食。
2、增加投喂量,提高饲料蛋白,确保扣蟹“吃得饱、吃得好”
9、10月份温度下降,扣蟹吃料相对稳定,这个时候是提高扣蟹规格的关键时期。建议本时期提高投喂饲料的蛋白,增加投喂量,确保扣蟹吃饱、吃好,才能快速提升规格。
图1扣蟹规格均匀
3、控制水花生数量,增加换水,确保扣蟹“吃得匀”
水花生数量过多,扣蟹活动空间小,容易产生“懒蟹”,这部分“懒蟹”摄食少,规格容易偏小。高温过后不需要水花生过多,建议翻、梳水花生,降低水花生的密度,同时配合加大换水量,让扣蟹加强活动,确保均匀摄食。
图2过多的水花生
二、养殖后期扣蟹易生纤毛虫,如何防控?
从高温到低温的降温时期是纤毛虫生长的最佳时机。这个时期。随着温度降低,死亡的藻类数量增多,在底部沉降,非常适合纤毛虫的口径,食物丰富,水温也适合纤毛虫生长,因此纤毛虫特别容易暴发。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控?
1、增加换水量,稳定藻类
温度下降,藻类活力减弱、死亡藻类增加,净水能力减弱,水往往看起来不爽、脏,建议增加换水的量,每次可以换水25%~40%,有效排除水体中的杂质;同时建议定期使用“碧水安”,稳定藻类活力,分解水中杂质。
图3换水
2、生态防虫,防虫改底两不误
9、10月份纤毛虫已经开始生长,这个时期传统刺激性大的杀虫药不能使用,用轻了没效果用重了伤螃蟹,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传统杀虫的习惯,用刺激性小的“底虫净”控虫,无刺激不伤蟹,一般使用2-3次。纤毛虫暴发是因为生长的条件合适,“底虫净”同时具有改善底部环境的作用,不适合纤毛虫生存,因此做到了防虫改底两不误。
三、扣蟹黑鳃、黑点,怎么办?
水体从高温到低温特别容易返底,扣蟹塘每年中秋国庆后容易返底。返底导致池塘底部积累的大量残饵粪便上翻到水体当中,滋生大量有害菌,因此本时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一个时期,导致扣蟹出现黑鳃、黑点。使用“永乐碘”、“新威灭”为主的消毒剂,多次足量使用可以杀菌,重视后期水质管理,可有效防止该类病害。
四、扣蟹后期不集中蜕壳,如何加强管理?
9、10、11月陆续有扣蟹蜕壳,需要加强管理。本期扣蟹蜕壳不集中,零零散散,蜕壳管理难度加大。建议定期使用“活力钙”、“营养快线”等加强扣蟹体质、保证扣蟹活力,同时多增氧、调节水质,促进扣蟹顺利蜕壳。
图4增氧

河蟹养殖塘后期管理要点



8月20日以后,池塘养蟹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蟹塘后期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河蟹品质、规格、经济收益,蟹塘后期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8月20日以后,河蟹养殖进入育肥阶段,要满足积累蟹黄、蟹膏的要求,此时应投喂优质饲料,可选用蛋白质36%以上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和水浸泡过的黄豆,也可以加投切碎的小杂鱼及蚌肉,还要增加一部分切碎的土豆和南瓜。投喂量以第二天早上略有剩余为准,切不可多投败坏水质。塘中螺蛳不足的,要及时补充,投放的螺蛳,要求鲜活干净,投放时要全塘撒开,不要堆积,塘四周沿水草地带可适当多投。
二、管理水草。因前段时间高温,部分塘口水草腐烂,对烂死的水草,要即时捞出,换水后,再用微生态制剂和吸附剂调水。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殖面积的40%,不足的要补放水花生或水浮莲,投放前要用清水洗干净,沿池塘四周及中间成排投放,并用竹杆和绳固定,以防大风吹动,堆集在一起。
三、调节水质。池水深度要控制在1.5米左右,水质要求清新活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如遇闷热天气,要即时换水,并结合增氧。近期没有泼洒生石灰水的,要抓紧时间泼洒,泼洒浓度要求在40ppm左右,以便提高水体PH值和补充一部分钙质。
四、防病治病。发生纤毛虫病的,可选用纤虫净等药物治疗,隔天再全池泼洒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消毒要积极采取病害防治措施,尽量控制用药,并严格执行渔药休药制度。
五、认真巡塘。勤检查塘埂和进出水口网箔,驱赶鼠类和鸟类等敌害生物,看河蟹成熟度,紧盯市场动向,适时捕捞上市。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河蟹正处于第五次脱壳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壳的成活率和脱壳增重率,因此,当前河蟹养殖的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调好水1、要定期杀灭有害病菌,随着河蟹长大及温度适宜,投喂量逐步增大,不可避免带来水质变坏恶化的风险,因此要定期用溴氯海因杀灭有害病菌,降低病菌密度,随后4-5天全池泼洒有益生物菌,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2、要注意及时增氧草好水好,河蟹蜕壳增重就大,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翻倍的效果,因此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及时增氧,没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多补充新水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集中蜕壳。
3、要时刻关注透明度变化,如因水草减少及河蟹活动增加导致水体浑浊,可采用含硫代硫酸钠、络合剂等具有絮凝作用的化合物进行淀水处理,然后施用改底型生物菌加快分解转化;
4、要防止水华的发生,到养殖的后期河蟹猛吃长膘,不可避免有碎屑散落和排泄物增多,从而造成水体自身污染,如果池塘中没有水草和螺蛳等消耗多余的养分就会发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即发生水华,当有轻微发生趋势时可在下风处蓝藻聚集区用大剂量的强氯精或硫酸铜局部泼洒覆盖,当水华大面积发生时可用蓝藻速灭全池泼洒,用后2-3天注意增氧、解毒改底,防止因藻类尸体分解发酵而出现缺氧、中毒等二次伤害。
其次要管好草,有水草的池塘要做好水位的管理和透明度的管理,因为水草活力的保持主要靠水位的稳定和清澈的水质,无水草的塘口要适时补栽水草或水花生等易存活的水生植物品种,增加净化水质的作用,但要注意用绳、框之类的东西固定漂浮性水草的位置和数量,防止过度蔓延反而造成危害。
最后,要喂好料。到养殖后期,特别是五期脱壳后,河蟹的外壳已经固定,喂的好,增重大,成熟早,黄多肉满品质好,因此,到养殖后期要加强投喂管理,增加冰鲜鱼及豆粕的投喂,促进肌肉生长,同时还要增加投喂小麦、玉米、南瓜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蟹黄的形成。当然,投喂依然要注意四定原则,适量适时投喂,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同时要做到既不浪费又不败坏水质。

河蟹养殖四改措施 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公顷以上。
二、改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
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使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养殖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虽最大程度发挥河蟹生长优势,但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每只仅100克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同样的池塘,同等的河蟹产量,因规格不同,经济效益悬殊却很大。因此,要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应在第一年培育大规格扣蟹,第二年养成成蟹上市。
四、改单纯养蟹为蟹鱼轮作。
目前不少蟹池已连续养蟹多年,水体中天然微量元素少,随着河蟹排泄物的累积,水质恶化,致病菌多,养殖过程中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养殖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为发挥池塘最佳效益,可实行蟹鱼轮作,第一、二年养蟹,第三年养鱼,以减少经济损失。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友情提醒


进入农历九月,河蟹养殖的各项生产投入已接近最大值,也是大量捕捞上市的最佳时期,管理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在此,盐都区水产站友情提醒养殖户一定要加强后期管理,不能有任何疏忽之处。 
一,安全用药,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养殖后期采取调水、改底、增氧等管理措施,尽量不用药,必须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的渔药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和收获前休药期的规定。
二,谨慎防偷,坚决举报偷盗者行为。最近有示范户反应,发现和抓到遭到偷窃现象,应联合附近养殖户,加强巡查力度。一旦发现偷盗者,及时报案并相互告知,提醒其他养殖户引起高度重视。
三,合理投喂,保证后期充足的营养。动物性饲料可以冰鲜冻鱼或小杂鱼为主,约占总投喂量的70%以上,搭配少量的玉米和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河蟹存塘量的10%左右,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四,加强巡塘,注意防逃并及时起捕。成熟后的河蟹,活动加剧,常沿着防逃设施爬行。要及时清除防逃设施内外两侧的杂草,尤其是高秆植物,每天要安排专人值班,日夜巡查防逃设施是否有破损,是否有漏洞,发现问题立即修复,切实做好防逃工作。捕蟹时轻捕轻放,防止在捕蟹过程中出现断爪残肢,影响河蟹质量。

高温天气河蟹养殖户应该最重视什么?溶氧!溶氧!溶氧!



一场从来没有遇到的高温,给养殖带来了极端考验!这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尽弃。我们应该如何看护我们的池塘,让河蟹安然渡过这个艰难时刻?首要我们要考量河蟹养殖最怕什么?蓝藻?青苔?没有水草?水质不好?河蟹小?河蟹生病?这些统统不是!河蟹是一种生物,最怕的是没有氧气以及中毒。水体的毒素硫化氢又最毒,如果有了充足氧气,硫化氢根本就很难存在。所以,溶氧才是根本!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溶氧!溶氧!溶氧!
如何改进高温池塘里溶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件事情来做!
第一、改善底部耗氧状况,勤用底安康+底安宁改底(5-6天一次,每组5-6亩)改善底部氧化还原电位,增加溶氧。
第二、有增氧机、打水机的,经常开,天气闷时不要停,让水体动起来,增加水体空气的接触,可以增加溶氧。
第三、气温超过38度,前期又出现过缺氧的塘口,在晚上9-10点钟撒氧状元,快速增加底部溶氧,可以有效减少缺氧状态。
第四、减少耗氧物质的存在,比如烂草,下风口的有机质,剩余饵料等。此时要减少饵料投喂,不宜吃的过多!
第五、一切可能耗氧的东西不要投放,等到气温在35度时在想办法调节水质。此时只关注溶氧!其他的问题都是小问题!切记切记!
这段时间,主要问题就是溶氧,有了溶氧就有了河蟹,等到温度低些,我们可以用很多方法处理水质问题,有的是机会。如果我们不关注溶氧,万一河蟹没有了,就算水质在好、水草在好又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要谨记:溶氧!溶氧!溶氧!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44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