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扣蟹培育应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目前幼蟹培育已进入秋冬季管理的关键阶段,笔者依据多年从事幼蟹培育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将近几年加强秋冬季管理提高幼蟹质量的一些做法总结归纳如下,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
一、强化投喂,确保幼蟹体质强壮由于水温降低的原因,幼蟹在漫长的冬季采食量很小,部分时段甚至停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幼蟹有时会因水温变化大,蟹池放养量大,换水或加水等原因而加大活动量或应激反应加剧。为确保幼蟹体质不会因此而迅速下降,必须加强秋季的饲料投喂。强化秋季投喂应从九月份开始,这样可使幼蟹基本能在越冬前完成2—3次蜕壳,不仅有利于提高幼蟹体质,而且可以降低小规格幼蟹的比例,也有利于提高幼蟹产量。秋冬季要首选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饲料,并且以小颗粒或粗破碎饲料为最佳,这有利于个体小体质相对较弱的幼蟹也能如愿采食。在饲料中适时添加维生素和护肝类中草药对于提高幼蟹体质及抗应激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投喂量及投喂次数视天气、水质及幼蟹实际采食量而灵活调整。一般日投喂1—2次,日投喂量以投喂后3小时左右饲料无剩余为佳。冬季若遇光照充足水温回升或幼蟹活动量加大时适量投喂饲料是很有必要的。
二、及时防治纤毛虫,降低幼蟹的体能消耗进入九月份以后,由于投喂量较大,可能会导致残饵、排泄物增多,如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使蟹池底质恶化,幼蟹易被纤毛虫寄生或附着藻类,这对幼蟹的生长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可在水温降至20℃之前全池泼洒1—2次微生态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预防纤毛虫寄生和藻类附着。建议在九月份以后至幼蟹停食前这一段时间选择晴天,防治纤毛虫1—2次。注意:防治纤毛虫应慎用重金属类药物,同时避开幼蟹蜕壳高峰期,否则会对软壳蟹有较大的危害。
三、适时杀菌消毒,防止幼蟹带病越冬秋季若管理不善幼蟹可能会发生烂肢、腐壳或烂鳃病。一旦发现有此病症应立即治疗,否则在越冬期间便会出现幼蟹持续死亡现象,不仅影响幼蟹产量,而且存活下来的幼蟹在开春后也会迅速发病,因而必须做好防治工作。防治方法是在十一月份选择晴日连续泼洒二次消毒剂,同时内服抗菌素五天,一般一个疗程便可治愈。
四、加大换水量,创造优良的水质环境进入秋季,由于光照时间缩短光合作用减弱,蟹池中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抑制,大型浮游动物因而得以大量繁殖,加大了水中氧气的消耗。另外,秋季幼蟹活动量很大,池水浑浊度大,加之水温下降,生物降解能力也减弱,水质会因此而下降。为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秋季幼蟹池换水量应提高到40%左右,排放更多有害物质,为幼蟹的生存创造一个更适宜的环境。如果换水量不足会导致幼蟹鳃丝发灰或发黑,呼吸受到影响。
五、做好防护工作,减少损耗一是防止幼蟹自相残杀。在饲料不足或饲料品质较差的情况下,幼蟹相互残杀异常惨烈。特别是已经性成熟的幼蟹对软壳幼蟹更具攻击性。因而秋季投足优质饲料,捕捉性早熟幼蟹,对提高幼蟹产量,减少残肢幼蟹和维护幼蟹体质均有很好的作用。二是防止敌害。进入秋季应及时清除池埂杂草,加强巡塘的次数,及时驱赶飞鸟,一旦发现鼠、蛇应立即采取药饵诱杀或器械捕杀。三是防止逃逸。严密关注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一旦发现幼蟹逃逸,应立即采取措施,特别是雨天夜里,要防止幼蟹集群掘洞而逃。四是防止偷盗。要加强秋冬季夜间值班,防偷盗分子的企图得逞。五是防止冻害。要保持秋冬季水位稳定,及时添加新水,下雪天要及时注水和清扫积雪,水面结冰后要及时采取人工破冰,注水等措施,防止幼蟹缺氧或受冻。

相关阅读

秋冬季节黄鳝的贮运方法



秋天是贮养和贩运黄鳝的最佳季节,掌握合理的贮养技术和运输方法,可赚取丰厚的地区和季节差价,是一项致富的好门路。

1、贮养技巧

先将用于贮养的缸、桶等容器洗净,消毒。60千克容量的容器,在气温低于30℃时,可贮养黄鳝30千克,另加新鲜清水25千。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6小时再换水1次。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基本一致。井水、泉水、污染水及温差大的水不能用。每隔三四小时用手伸入底部向上搅动1次,将容器底部的鳝鱼尽量翻上来,以防体弱黄鳝长期受压窒息而死。也可以在贮养容器内放入占鳝鱼重量10%的泥鳅,利用它们上下窜动的特性,防止黄鳝互相缠绕致死。需要注意的是,贮运的黄鳝,必须是直接从鳝池中起捕的鲜活鳝,起捕后先将其体表所沾附的污物洗净,伤残者不能贮养运输。更不能到市场上去收购已经过贩运致伤、致残的黄鳝来贮运,否则死亡率很高,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运输方式

目前,农村比较实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带水运输法。此法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桶或缸等容器即可。上面要盖有孔的盖子,以确保通气并防止黄鳝逃逸。50千克的容器,可装20千克黄鳝和20千克水,天气闷热时,装载量必须减少。途中定时换水,经常上下搅动。如发现黄鳝头下垂,身体浮于水面,口吐白沫,说明水质已恶化,应立即换新水。若运输数量较大,且水陆相通,可直接用船装运,黄鳝和水各占1/2,每隔一定时间,须用脚上下搅动1次。二是湿润运输法。途中运输不超过4小时可采用湿蒲包运输。蒲包应洗净浸湿,每包可装25~30千克,扎好口再装入条筐内,加盖封好,以避免装运途中堆积压伤。条筐上面放些鲜水草或压上一块机制冰,冰融化后流于包装袋上,既可湿润鳝体,又可起到降温作用。


秋冬季节大闸蟹养殖池塘管理工作的三个重点



由于今年8、9月份阴雨多、气温低,池塘养殖大闸蟹的最后一次退壳时间比往年推迟10天左右。加之近期光照不足,气温仍偏低,部分河蟹成熟慢。针对这一现象,秋冬管理工作必须抓住以下三个重点。
一、坚持喂足饲料
根据目前对塘口的调查和观测,养蟹塘口部分河蟹已开始爬岸,但塘口中仍有一定比例的软壳蟹,且硬化速度慢。有些户仍按往年常规的投喂方法开始减食,并停喂动物性饲料。因此应根据塘口河蟹的食欲情况,坚持投喂不减量,尤其是动物蛋白必须坚持投喂到塘口河蟹基本没有软壳蟹为止。以后可以逐步改喂植物性饲料,如煮熟的玉米。随水温下降投喂量可以逐步减少。
二、适期进行河蟹暂养
为了规避河蟹集中上市、价格低而不稳的风险,部分养蟹户习惯河蟹暂养越冬。今年暂养蟹的时间应适当推迟(11月中旬后开始),必须选择全部成熟的河蟹(河蟹步足用手捏不动)、规格基本一致(个体重公蟹125-150克、母蟹75-100克)、蟹体清洁、翻爬能力强、无残肢的健康河蟹进行公母分开暂养。暂养前期亩暂养量200公斤左右,水温降到5-10摄氏度时,可以增加到300公斤左右,河蟹暂养塘仍要适量投喂饲料,使暂养越冬的河蟹不掉膘、不减重。
三、加强水质管理
蟹塘秋冬季的水质管理,主要是防内源性水质污染、雾霾天气引起的闷塘和冬季水面结冰造成的水体缺氧。主要措施:在稳定水体一定深度的基础上,适时增氧、定期注入新水和在封冻天气人工破冰通气,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和溶氧条件。

秋冬季节河蟹的死因、预防及幼蟹的捕捞方法



一、科学养殖
秋末冬初,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此,预防秋冬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月一l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2、感冒死亡
秋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l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水面要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3、消化不良死亡
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①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②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⑧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④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二、巧捕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抓紧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
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l、地笼捕捉法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2、抄网捕捉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
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混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人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行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理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并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人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秋冬季节亲本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


进入秋冬季节,是河蟹苗繁殖场(户)选择河蟹亲本的时期,亲本河蟹质量好坏是决定明年大眼幼体质量、产量的关键,一部分河蟹苗繁殖场(户)只看眼前亲本河蟹的质量好坏,忽视秋冬季节亲本河蟹池塘的养殖后期管理,造成成活率、繁殖率不高,为提高成活率、繁殖率,现将秋冬季节亲本河蟹池塘养殖管理要点提供给河蟹苗繁殖场(户),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投喂饲料
对选择好的亲本河蟹池塘不断进行调查和观察,入秋后期,一部分河蟹已经开始爬岸,一部分硬化速度慢的河蟹在池塘中间,需要我们根据蟹池扣蟹的放养数量,每天的饲料投喂量计算出产量,再将产量减去爬岸的数量,得出池塘中硬化速度慢的河蟹数量,然后决定投喂饲料数量,同时增加动物蛋白饲料(冰鲜小鱼)的投喂量,坚持到河蟹池塘没有软壳蟹为止,入冬时节可以逐步改投植物性饲料(煮熟的玉米、小麦等),随着天气温度的下降可以适当减少投喂数量。
二、加强水质管理
秋冬季节的水质管理,主要是防止内源性池塘水质污染,具体方法一是用溴氯海因杀灭有害病菌,降低池塘里面病菌的浓度、相隔5天全池泼洒EM菌,有效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遇雾霾天气要做好池塘增氧,遇冰冻天气要破冰通气,冬季河蟹亲本池塘的水位要控制在65-75CM,,同时做到定期注入新水,确保良好的水体环境。
三、做好杀虫、解毒工作
亲本河蟹池塘在入冬前须做好1-2次杀虫工作,每666㎡/1M水深用0.5PPM甲壳净、或0.5PPM硫酸锌溶液全池塘泼洒,杀灭蟹体的纤毛虫,一周后再用解毒灵全池泼洒降解过去池塘的有机类、聚酯类农药,确保亲本河蟹的质量。

秋冬季节螃蟹的死因、预防及幼蟹的捕捞方法


一、科学养殖
秋末冬初,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候。有的河蟹养殖户不注意加强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
此,预防秋冬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l、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月一l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因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趁其活时及时捕抓出售。
2、感冒死亡
秋冬季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达l0℃,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导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而死亡。预防办
法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要大于3oC,水面要种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3、消化不良死亡
因气压、水温变化,河蟹的食欲改变,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严重时会全部死亡。防治办法:①改变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②在食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⑧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④投食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当减少其投饵量。
二、巧捕方法
秋冬两雹正是河蟹捕捞的旺季,成蟹需尽快起捕销售,幼蟹应抓紧捕捉投放或并塘。因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动,在环
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又会掘洞而居,所以捕捞较为困难。捕捉成蟹,人们常利用其生殖洄游习性,在其洄游通道上进行捕捉与成蟹相比,幼蟹却不具有这一习性,捕捉起来就更为困难人们总结了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l,地笼捕捉法幼蟹由于增长体重及脱壳的需要,摄食较为旺盛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它们常在池边浅滩处及水草丛中寻找食物,这时捕捉幼蟹可设置地笼、网套等捕捞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在夜晚
出来找食,在地笼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鱼肉动物内脏等饲料进行引诱,效果会更好。
2、抄网捕捉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由于水草幼嫩、可口,还能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这里栖息捕捉时,可用手抄网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连水草一起捞起,由于幼蟹较为敏捷,遇声响后立即下潜.而落入网袋,剔除杂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网捕捉若池中幼蟹密度较高,可用拖网捕捉。捕捉时,可将拖网沿池边来回拖拉.幼蟹会被动进入网袋.起网后即可捕捉。
使用这种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进行.使用时要注意次数不能过多,防止搅混水体,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将池水排干,幼蟹常钻人洞中或潜入底泥。这时,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行的习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来
时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理一道小沟,在池塘的一边缓慢进水.另一边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处,常有许多幼蟹逆流而行,并进入小沟,捕捉起来极为方便。
5、搭巢捕捉利用幼蟹穴居的习性,在捕捉时,可事先有意识地投放砖块、瓦片等障碍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会自动地钻入其中.掀开砖块、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边用湿草包、水草团、农用薄膜等覆盖。因其中温暖.幼蟹会以此为巢穴,捕捉时,可顺次地掀开这些覆盖物。
6、挖洞捕捉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钻人洞中。发现蟹洞,可用小铲沿池边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将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来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综合使用上述各种幼蟹捕捉法,可干净、彻底地捕完池蟹。
(通联:I10200.辽宁省辽中水利局养殖场)

秋冬季节网箱高效暂养黄鳝技术



每年春节前后黄鳝的市场价格是4~9月份的2倍以上,且货少畅销。因此,在秋季大规模收取野生黄鳝在网箱中进行短时间的暂养,至春节前后销售,能获得丰厚的利润。

该项目固定资产投入少,操作简单,资金周转快,是广大农户快速增收致富的良好途径。现将该做法简介如下:

1、选择良好的水域设置网箱

选择设置网箱的水域最好是池塘,其次是水位较稳定的湖泊、河沟和水库,但不管是哪种水体,均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光照好。网箱用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每个面积10~20平方米,深1~1.2米。水域中的网箱用木桩固定或用油桶等浮起。黄鳝放养前,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花生或油草,并让其充满全网箱,以供黄鳝栖息。

2、充分把握入箱黄鳝质量

放养时间一般在黄鳝数量较多且收购价较低的每年9月前完成。暂养的目的是保持重量、获得季节差价,不考虑生长增重。因此收养的品种不需刻意追求,但是与常规养鳝收苗种一样,必须严把质量关,要求选购笼捕无病无伤的个体进行暂养,以确保成活率。需要注意的是,秋季温度高,极易引发黄鳝发烧病而造成大批死亡。捕鳝户家中的黄鳝在临时暂养时,每天要换水2次以上且放置在阴凉处。冬季暂养应收购在捕鳝户家中临时暂养不超过2天的黄鳝,收鳝时间应在相对气温较低的早上,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短,运输桶中的水与黄鳝重量各半。收回的黄鳝及时放养入箱。

3、正确放养

对所收的“统货”黄鳝应按大小最少分3个档次分别放入不同的网箱。入箱前用3%~5%食盐水消毒5~10分钟。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网箱2.5~5公斤,且规格大放养重量多,规格小放养重量少。

4、暂养管理

(1)投饵:黄鳝入箱3天后开始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鲜鱼肉,每天傍晚投喂一次,饵料投在水草上,每箱设3~4个投饵点,数量以每次吃光为度。在长江中下游,10月底(水温15℃以下)以后基本上可停食。

(2)防冻: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必须提前加深池水深度和保持网箱丰茂的水草,若水草有病虫要及时打药防治。

(3)防干扰:冬季低温时黄鳝活动能力极差,应坚决杜绝翻动水草和搅动池水等,否则会使黄鳝落入箱底而无力再回游至水草上栖息,造成黄鳝缺氧死亡。

5、掌握时机适时销售

冬季应随时掌握全国各大市场价格行情和主养区存货量,以预测市场价格升降变化趋势,把握时机适时销售,获得最好收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2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