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苗种)池浑浊水形成原因与改良方法的剖析


图片由汪心昌提供
基本情况:本塘为河蟹苗种暂养池,种殖的水草种类为伊乐藻。池塘面积20亩,水深0.5米。放苗时间为3月初,4月初施用过复合肥(50kg)、尿素(20kg)等培草,5月初泼洒过阿维菌素溶液,至5月15日尚未转入成蟹养殖池。本塘水色如图所示为浑浊水质,且沿岸边已形成藻类水华带,暴雨后水色变为更浑浊。水质检测结果:氨氮、亚硝酸氮正常范围内,pH值9.4,藻类水华非蓝藻形成而是由小型绿藻形成,肉眼观察岸边与显微镜观察水质未见大量浮游动物。
形成原因分析:①按混浊水形成原因与水质分析结果分析可知,本池塘浑浊水不可能是因为大型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混浊水,也不可能是不良藻类(如锥囊藻等)引起的浑浊水;通过其养殖期间天气变化与养殖活动分析,引起水色浑浊的原因是:其一、投放苗种数量过多与苗种规格不断增大及河蟹因水温上升引起的活动量加大而引发;其二、暴雨引起沿岸泥沙流入池塘引发水色更浑浊。②绿藻水华形成原因:从养殖塘沿岸边藻类形成水华与施肥情况看,这是因为养殖塘水温上升、且养殖水体中氮源物质丰富而引起。
改良方法:第一天在藻类聚集区用高浓度“水立爽”化水后泼洒;第二天全池泼洒“净水宝”;第三天全池泼洒“活力六六+磷肥”。当然必须建议养殖者加大投饵量与及时转入成蟹养殖池与连续情天用药是最基本的措施。

相关阅读

河蟹塘浑浊水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案



近几年,蟹塘每年都会有出现水发浑(泥浆浑)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的比例还在增加。很多养殖户都只以为是投喂量过小,螃蟹活动量过大引起的,但是加大投喂量后,大部分塘口水仍不见清,反而越来越浑了。
其实除了投喂不足外,其他原因还包括
1.枝角类,挠足类等原生动物大量生长繁殖,水体单细胞藻类被消耗殆尽,其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及池水中有机碎屑多,易引起水色白浊。
处理方案:清晨太阳出来之前,使用蟹塘专用杀虫产品“蛛虫速灭”3亩*1米╱瓶,沿着池塘水边和水草周边泼洒,杀灭部分虫子。第二天用“净水解毒灵”或“解毒净水威”1.5亩╱包进行净水,解毒。两个小时后用1桶“氨基酸肥水膏”+1包“硅藻壮”╱10亩进行肥水,稳定水体。
2.连续阴雨天气导致池塘水中藻类及微生物大量死亡,雨水流入池塘时带入大量泥浆,加上大量外源性水进入池塘河蟹产生应激反应,活动加剧,导致塘水浑浊。
处理方案:在下雨前全池泼洒葡萄糖酸钙一包十亩或钙镁精1包5亩稳定藻菌项,降低河蟹应激反应。雨停后,先全池泼洒“净水007”一包用两亩净水解毒,再用臭氧底粒康”一桶六十亩改底,分解底部有毒有害物质,最后水变清后使用“净水芽孢乳”1桶+“氨基酸肥水素”1桶用五亩(可少量加入腐植酸钠),用来补肥补菌,稳定水体,防止反弹。
3.河蟹感染纤毛虫或病菌后处于不健康状态,在池里到处爬动,从而引起水浑浊。
处理方案:如果河蟹感染纤毛虫,先用“纤虫净”一包一亩一米水深全池泼洒,杀灭寄生虫,隔一天用“净水解毒灵”或“解毒净水威”1.5亩╱包进行净水,解毒。如果感染细菌,可先用“净水007”全池泼洒一包用两亩,把水调清,再用“二代蟹毒清”全池泼洒杀菌治病,防止复发。
4.前期肥水效果不理想,缺肥缺菌,导致水体不稳定,自我调节净化能力较差,加上早期昼夜温差较大,水体对流明显引起水浑。
处理方案:先用“净水007”或“净水解毒灵”一包两亩,用来吸附沉降水体悬浮颗粒,两个小时后用“EM调水王”1桶+“益菌多”+“氨基酸肥水素”1包用五亩用来稳定水体,补肥补菌。如出现河蟹应激反应,建议泼洒“碧水爽”缓解应激反应,并起到解毒增加水体通透性,稳定水体。

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养鱼户都知道,池塘淤泥是水产养殖的垃圾。据观测: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生产实践表明,鱼塘以保留15~20厘米的淤泥为宜,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它的有益作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使养殖鱼类产量降低。淤泥过厚会使池底抬高,水体容量变浅变小,池塘水温和日夜变化就会增大,饵料生物产量就会不稳定并随之减少;同时水层变薄,鱼类活动空间减少,不利于密养高产。
2.容易产生浮头、泛塘死鱼。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断消耗水体溶氧,而且淤泥中所含的氮、硫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产生一些对鱼类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鱼塘溶氧不足,容易引发浮头、泛塘死鱼。
3.促使形成老水,使鱼类抵抗力降低。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氮,其在氨化作用条件下,会产生形成大量的氨气,会不断地在鱼塘水质中扩散,为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溶氧不足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使其速度变慢,更加剧了氨的积累,导致水体老化,使生长性能下降,饲养出来的鱼变形弯曲,鱼肉有异味,甚至造成大量鱼的死亡。
4.造成暴发性鱼病发生。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当池塘环境变化时,酸性增强,正适合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和蔓延。同时,在不良环境中,鱼体应激抗逆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出现暴发性的鱼病。
过厚的淤泥对鱼塘养殖鱼类造成许多的危害。因此,合理处置鱼塘淤泥,实行鱼池底质的改良,在养殖中十分重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解决。
1.清除过深的淤泥层。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一般是3~4年后,利用冬春无雨干旱季节,进行人工挖淤清塘,即排干池水挖淤,或用清淤机械将其淤泥抽到池外,()最好不要作塘基堤围,否则经风雨冲刷,淤泥又会回到鱼塘内。
2.减少人为淤积。一般来说,鱼塘中淤泥的深浅与喂养是否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合理施用有机肥、掌握科学的投饵技术,既可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残存的肥渣、饵料沉积而造成淤泥层的加厚。
3.彻底让鱼池底曝晒和冰冻。在冬季经过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闲的时间,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冰冻。经阳光照射和风化后,塘底少量淤泥变得比较干燥,疏松,同时又可以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池塘肥力,为翌年春季放养夺取高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生物调节化淤。向鱼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是一项利用菌类生物来治淤和改善水质的好措施。光合细菌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能为鱼类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另外,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还有利于池塘中轮虫、枝角类等微生物的繁衍,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喜食饵料。
5.撒施生石灰。池塘施放生石灰(亩施放100千克),不但可以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卵),病原体,病毒等,而且可以提高pH值,澄清池水。另外,生石灰遇水后变成氢氧化钙,又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使淤泥变成疏松的结构.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6.养鱼与作物轮作。利用上半年空闲的一龄鱼种池种植水稻、稗草等高产水生植物。既可使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改良底质,充分利用塘泥,又为下半年养殖鱼种提供丰富的绿肥。一般当水稻或稗草长到30厘米以上后(放养鱼种以前)灌水,使植株腐烂分解,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此法可节省大量精饲料。

河蟹塘浑浊水处理一例



20xx4月12日,早上7点左右,王老板来到店里,向我叙述,他塘里原来有虫子,水也很浑。而现在已经杀完虫三天了,也解过毒了,怎么塘里水还是很浑浊,水草也还很脏,问我为什么?有什么办法解决水混草脏?
为了更详细了解塘口情况,我马上驱车与王老板一同到了他的塘口。他共有两口塘,一口有12亩,一口8亩。12亩的塘,水黄混,而8亩的塘水白混。
我问王老板,今年前面都施用过什么产品?
王老板回答说,今年放完苗后,肥过两次水,用的是肥水膏和粉肥,其他的就没用什么了。后来有了虫子,又碰上了河蟹开始脱一壳,就什么都不敢再用了(担心用药对河蟹伤害)。
看着这两口各自浑浊的池塘,我先问王老板那口十二亩的泥浑塘口。
这口塘的泥浑是不是早上严重,中午减轻,傍晚又浑了?
王老板肯定了我的判断,并且说脱壳之后就一直这样,有人说料不够吃,我也加料了,但还是剩下很多,应该不是缺料了。
我向王老板解答:这口池塘是泥浑水,而且从它浑浊的时间规律来判断,可以肯定是螃蟹活动引起的,而缺料只是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很多情况能引起螃蟹活动量大,比如底部环境差,使得水环境也很差,螃蟹在底部躁动不安,吃料肯定受影响,所以你加了料,效果也不明显,而且残饵又会在底部腐败,加剧底部环境恶化。
可是我这口八亩的小塘都是一样的操作,为什么这边是白浑呐?王老板不解的问。
我继续解答:你这口八亩的小塘的虫子肯定比大塘多吧?
你怎么知道的?王老板不解的问。
而且你杀虫时是满塘杀的!我语气非常肯定。
你怎么又知道了?王老板更疑惑了。
我一看你池塘现在的情况就推测出来了,切记一点,池塘虫子多时切勿满塘杀虫。而之所以你这口八亩池塘会出现白浑的情况,很多虫子多的池塘,满塘杀虫后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单单解个毒就万事大吉的。整体操作应是解毒,降浊,底部改良和培藻一套操作。
那这一套下来成本有些大呀!王老板有些为难的说。
我只能就事论事,跟他讲为什么要做一整套工作。
首先,看你塘里的情况,我推断你的杀虫药的使用剂量应该不小,否则池塘也不会是这种状况,如果不彻底解毒,培藻有困难。
其次,塘里这么多虫子死在底部,底质改良是必须的,否则这种情况持续时间长了,塘里的亚硝酸盐会不断升高,而且臭底,螃蟹应激会更强烈。
再次,必须降浊,否则培藻产品没办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好!那就听你的试试吧!王老板下了决心。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杀完虫后第三天,上午解毒用绿能NC-P3亩/瓶,化水全塘泼洒。下午,用浑浊清2亩/包,化水泼洒。之后立即再用白金底改10亩/袋,全塘干撒。
2、第四天,水比前面清爽一些。上午,用活性乌金(促肥,降浊)2亩/袋,化水泼洒。下午将氨基活绿爽10亩/瓶+乳酸菌乐多6亩/瓶+水清可绿4亩/包三合一,一起浸泡2小时后,全塘泼洒。
第五天,王老板电话联系我,说水一天比一天清爽了。
到第七天回访察看,水清爽,水草也干干净净,老板很满意。

河蟹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分析



蟹塘出现水浑的现象,而且有的长时间解决不了,用了很多的药物也不见效。根据日常工作经验,蟹塘水体浑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蟹在池塘的一角大量活动所致。建议养殖户要购买当地优质扣蟹,且一次放足。
2、池水过浅的塘浑浊度高。水位深的塘浑浊稍好过水浅的塘,原因是水浅的塘蟹活动空间较小,且水浅水温易上升造成河蟹提前觅食活动量增加导致,建议养殖户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注水。
3、前期水质过瘦,尤其是导致青苔滋生的塘,水体浑浊较为严重,而且较难治理。前期水肥的塘,没有青苔,水质清新、草长势好,不见水浑现象。养殖户要有这个理念:前期一定要水肥些。
4、营养不足,导致蟹非正常活动,觅食活动频繁所致。日常仔细观察蟹吃食情况,及时增加投喂量或增加投喂次数,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
5、水体浑浊有假浑现象。由于地质以及降雨,会使水看起来有些浑浊,用白瓷碗打出水来发现并不是很混,此种水用吸附剂,如净水剂、护水解毒安类产品配合底改就可解决。
6、下雨导致水浑浊。下雨后泥浆水流入,河蟹会出现应激反应,活动量增强导致水浑,等天晴后,观察两天,若未能恢复,此时吸附剂或者粉剂底改使用两次即可。
7、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因为最近气温一直较低,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也会导致水体发白、显浑,此时消毒后投放EM菌或者光合细菌,配合肥水使用效果更佳!
8、鳃上有纤毛虫寄生。整个养殖至今没有杀虫,也导致水体浑浊,纤毛虫以及轮虫、枝角类过多导致藻类不能有效繁殖,藻类不能繁殖直接影响对有机碎屑的微小粒子吸附利用,从而导致水浑,此种水杀虫后,消毒,进点新水后重新肥水。
9、底质恶化导致蟹活动不正常。清塘时,要清除过多淤泥;早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不要过度投饵。
10.、缺乏矿物质,水温上升后水草大量生长导致矿物质不足。连续几次底改、吸附都没有成功的塘口,此时的原因可能是水体里有大量的悬浮物,此悬浮物的密度与水极为接近,而且粒径较大,吸附剂难以吸附,所以导致较难治理。
建议换掉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的水,然后重新做水(包括肥水、投放微生物)。通过换水降低此种物质的含量来提高水体透明度。

河蟹池水体浑浊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虫体过多
水体中枝角类、桡足类过多,使水体浑浊,水色呈乳白色。
解决方法:①利用虫体的趋弱光性,在夜晚用灯光在池塘一角照射,等大量虫体聚集在水体表面时,用抄网捞除。
②晴好天气的清晨在下风处虫体多的水面定点杀虫,中午开增氧机并对水体解毒,隔2-3小时后施用含有益藻种的生物肥。
注意:如果水底水蚯蚓过多,要先进行改底再杀虫、解毒、肥水。
二、天气剧变
连续晴天,突然降温降雨,使池水上下对流或池边泥水流入池中;或水位过浅,河蟹活动量增大引发的池水浑浊,水色呈泥浆水。
解决方法:晴天全池泼洒净水剂或生物絮凝剂。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尽量保持水体稳定。
三、水质老化
由于不合理地使用无机肥料或没有及时追肥,导致水体藻相不均衡且藻类老化死亡,水中悬浮物增多造成水体浑浊。
解决方法:先抽掉部分底层水,换入部分新鲜水,再进行改底,用微生物制剂和含藻源的生物肥肥水和调水,多开增氧机,保持水体含氧丰富。
四、其它原因:
1、饵料不足
河蟹因觅食而增加活动量,使水底泥水泛起造成水质浑浊。
解决方法:根据摄食情况逐步增加投饵量。
2、水草过少
池中水草过少,水体的自净能力差,易引起水浑。
解决方法:适当补种水草,改良底质后施长根肥料,使水草保持一定的覆盖率。
3、原虫寄生
由于河蟹鳃上寄生纤毛虫后频繁活动,导致水体浑浊。
解决方法:先杀灭纤毛虫,再消毒、解毒,添加部分新水后重新肥水。

河蟹池塘水体浑浊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经常听到养殖户反映蟹塘水体发生浑浊不清的情况,不仅影响池塘水质,而且影响河蟹的正常摄食生长,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调节好水质,创造良好的水质环境,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其主要原因和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杀虫不到位如果出现河蟹在晚上8点多钟上岸的情况,一般来说是杀虫不到位造成的,而不是缺氧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容易浑水,只要及时杀虫,杀虫后,水会渐渐变清的。
2、饵料投喂不到位有的养殖户增加了苗种投放数量,有的养殖户对蟹、虾、鱼存塘量估计不足,按老文章投喂,没有及时增加饵料投喂量,使饵料投喂不足,河蟹因活动觅食而造成水体浑浊,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增加饵料投喂量,在目前投喂上要增加植物性饲料。
3、螺蛳投放不到位有的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减少螺蛳投放量,殊不知投放螺蛳不仅为河蟹提供天然的体质饵料,更重要的是对净化池塘水质有特殊的作用。如果池塘螺蛳不足,应及时补放优质仔螺蛳,亩投放量不少于300斤。
4、肥水不到位由于肥水不到位,池塘有益藻类少,藻相、水相不协调,水质清瘦,达不到河蟹健康生长对水质的要求,要及时肥水。在目前气温较高的情况下,要用生物肥肥水,而不可用有机肥肥水,防止败坏水质。
另外,池塘中小杂鱼过多也会引起水体浑浊,可用药物进行杀灭即可。

河蟹池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水草在河蟹多品种混套养池塘中不可或缺,在产量、品质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因各方面原因,水草上时常出现过多附着物,影响水草生长,处理不及时容易引起水草枯萎、死亡,现对水草附着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养殖户参考。
一、原因分析
(1)水体营养不均衡。养殖水体中碳、氮、磷、钾等有机元素和无机元素比例不均衡,无法满足藻类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需求,导致藻类老化,附着在水草上;
(2)池塘底质恶化。老化池塘底部因长期积累大量排泄物、残饵和剩余有机肥,滋生细菌、虫害,且伴随累积物大量发酵,容易引起水草根部缺氧腐烂,底质环境恶化,致使水体净化能力下降,细菌、寄生虫及水体悬浮物容易粘附在水草叶面;
(3)气候突变。由于温度突然降低、长时间降雨等突发气候或者日常管理不当等因素,出现藻类大面积突然死亡的现象,致使水体浑浊,覆盖水草叶片;
(4)池塘返底。养殖前期,天气多变不稳定,底质差、底质疏松的池塘,施用刺激性渔用药物后,容易打破原来水体的生态平衡,进而引起池塘返底,造成水浑草脏。
二、处理方法
(1)补充营养。对营养不均衡的水体,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适量追加生物有机肥,施用氨基酸、葡萄糖离子钙、硅藻肥、黄腐酸钾,调节水体有机物与无机盐比例,为水草、藻类提供所需营养,促进生长;
(2)改良底质。经常性施用分解底质改良剂,以及含有硝化菌、乳酸菌等成分的生物菌,加快对池塘底部及水体中有机质、硝酸盐、高锰酸盐等物质的转化利用,提高水体稳定性,并适时增氧,提高水体溶氧含量;
(3)净化水体。水体浑浊的池塘,施用腐植酸钠,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进行吸附沉淀,净化水体,同时泼浇芽孢杆菌,清除水草上的细菌、虫害;
(4)增强免疫。采用拌饵投喂的方式,定期喂服中草药,提高蟹、虾的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33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