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淤泥过多的危害及改良方法

养鱼户都知道,池塘淤泥是水产养殖的垃圾。据观测:精养鱼塘的积淤厚度一般以每年10厘米左右的速度递增,生产实践表明,鱼塘以保留15~20厘米的淤泥为宜,能起到保肥、供肥和缓冲水质等作用。但淤泥过厚,不仅会削弱它的有益作用,而且会对水产养殖带来不利影响,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使养殖鱼类产量降低。淤泥过厚会使池底抬高,水体容量变浅变小,池塘水温和日夜变化就会增大,饵料生物产量就会不稳定并随之减少;同时水层变薄,鱼类活动空间减少,不利于密养高产。
2.容易产生浮头、泛塘死鱼。淤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断消耗水体溶氧,而且淤泥中所含的氮、硫有机物质,在缺氧条件下,被细菌分解产生一些对鱼类有毒有害物质,会造成鱼塘溶氧不足,容易引发浮头、泛塘死鱼。
3.促使形成老水,使鱼类抵抗力降低。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氮,其在氨化作用条件下,会产生形成大量的氨气,会不断地在鱼塘水质中扩散,为硝化作用和脱氮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在溶氧不足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使其速度变慢,更加剧了氨的积累,导致水体老化,使生长性能下降,饲养出来的鱼变形弯曲,鱼肉有异味,甚至造成大量鱼的死亡。
4.造成暴发性鱼病发生。淤泥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当池塘环境变化时,酸性增强,正适合各种病原体的滋生和蔓延。同时,在不良环境中,鱼体应激抗逆能力减弱,因而容易出现暴发性的鱼病。
过厚的淤泥对鱼塘养殖鱼类造成许多的危害。因此,合理处置鱼塘淤泥,实行鱼池底质的改良,在养殖中十分重要,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办法解决。
1.清除过深的淤泥层。在每一个生产周期,一般是3~4年后,利用冬春无雨干旱季节,进行人工挖淤清塘,即排干池水挖淤,或用清淤机械将其淤泥抽到池外,()最好不要作塘基堤围,否则经风雨冲刷,淤泥又会回到鱼塘内。
2.减少人为淤积。一般来说,鱼塘中淤泥的深浅与喂养是否科学有着密切关系。合理施用有机肥、掌握科学的投饵技术,既可改善鱼类的生存环境,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又可以减少残存的肥渣、饵料沉积而造成淤泥层的加厚。
3.彻底让鱼池底曝晒和冰冻。在冬季经过清淤的池塘,可利用空闲的时间,将池塘排干水,让池底接受充分的风吹、日晒和冰冻。经阳光照射和风化后,塘底少量淤泥变得比较干燥,疏松,同时又可以杀死所有的病原体和寄生虫(卵),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提高了池塘肥力,为翌年春季放养夺取高产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生物调节化淤。向鱼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是一项利用菌类生物来治淤和改善水质的好措施。光合细菌具有很强的水体净化能力,能为鱼类创造更为优越的生存环境。另外,光合细菌的大量繁殖,还有利于池塘中轮虫、枝角类等微生物的繁衍,可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喜食饵料。
5.撒施生石灰。池塘施放生石灰(亩施放100千克),不但可以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卵),病原体,病毒等,而且可以提高pH值,澄清池水。另外,生石灰遇水后变成氢氧化钙,又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能使淤泥变成疏松的结构.改善池底的通气条件,加速细菌分解有机质的作用。
6.养鱼与作物轮作。利用上半年空闲的一龄鱼种池种植水稻、稗草等高产水生植物。既可使淤泥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改良底质,充分利用塘泥,又为下半年养殖鱼种提供丰富的绿肥。一般当水稻或稗草长到30厘米以上后(放养鱼种以前)灌水,使植株腐烂分解,以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供鱼类摄食。此法可节省大量精饲料。

相关阅读

河蟹(苗种)池浑浊水形成原因与改良方法的剖析



图片由汪心昌提供
基本情况:本塘为河蟹苗种暂养池,种殖的水草种类为伊乐藻。池塘面积20亩,水深0.5米。放苗时间为3月初,4月初施用过复合肥(50kg)、尿素(20kg)等培草,5月初泼洒过阿维菌素溶液,至5月15日尚未转入成蟹养殖池。本塘水色如图所示为浑浊水质,且沿岸边已形成藻类水华带,暴雨后水色变为更浑浊。水质检测结果:氨氮、亚硝酸氮正常范围内,pH值9.4,藻类水华非蓝藻形成而是由小型绿藻形成,肉眼观察岸边与显微镜观察水质未见大量浮游动物。
形成原因分析:①按混浊水形成原因与水质分析结果分析可知,本池塘浑浊水不可能是因为大型浮游动物过多引起的混浊水,也不可能是不良藻类(如锥囊藻等)引起的浑浊水;通过其养殖期间天气变化与养殖活动分析,引起水色浑浊的原因是:其一、投放苗种数量过多与苗种规格不断增大及河蟹因水温上升引起的活动量加大而引发;其二、暴雨引起沿岸泥沙流入池塘引发水色更浑浊。②绿藻水华形成原因:从养殖塘沿岸边藻类形成水华与施肥情况看,这是因为养殖塘水温上升、且养殖水体中氮源物质丰富而引起。
改良方法:第一天在藻类聚集区用高浓度“水立爽”化水后泼洒;第二天全池泼洒“净水宝”;第三天全池泼洒“活力六六+磷肥”。当然必须建议养殖者加大投饵量与及时转入成蟹养殖池与连续情天用药是最基本的措施。

鱼塘施肥的方法等


1.有机肥追施法。有机肥料包括各种人畜粪便,每次每亩施100千克,7~10天施肥一次,可采取分小堆堆放和全池撒施的办法。还可采取搭架施肥法。即用木杆作支架。用柳条箔做底盘,在池中深水区搭成几个架子,将粪肥放在架上,让其贴近水面,使肥料在水的中上层分解扩散。还可挂袋,即把肥料盛在耐腐烂的袋子中,挂在塘中深水区的木柱上贴近水面让其自行分解扩散。搭架和挂袋施肥法,能加快肥料分解速度,使肥料均匀地扩散到整个渔池中,特别是能保特肥料在池水层腐败分解,这样尽管肥料分解快,也不会造成缺氧,使鱼浮头。
2.化肥追施法。鱼塘用化肥主要以氮、磷肥为主,施用比例为1:2。一般情况下亩施素尿2.5千克,磷肥5千克,先用水溶化,然后均匀地泼洒全池,5~7天施一次。
3.绿肥追施法。绿肥包括各种陆地旱草,将其晒至半干,然后掺合一定数量的粪肥,堆在池角,上面压石块或泥土,此后每隔3~5天翻动一次,使其腐败分解。液体逐渐扩散池中,秋季一般7~9天即可分解完毕,()然后将粗大难烂的根茎捞出,再加新料,每亩每次施绿肥100千克。
131311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新风种养协会

番茄着色不佳补微肥关键黄东

番茄着色不佳与施肥不平衡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用pH试纸测一下土壤的酸碱度,在pH值大于6.5的时候,特别是大于7的时候,土壤中必然会缺乏微量元素。可每亩随水冲施或叶面喷施含有硼、锌、铁、锰、镁等元素的微肥。最好是在晴天的傍晚喷施,重点喷施番茄叶片的背面,尽量保持叶片湿润,延长叶片吸收时间,必要的时候可以混加杀虫杀菌剂,同时防治各种病虫害。

葡萄短须螨虫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葡萄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之一,葡萄的功效有很多,它不光可以直接当水果吃,可以补充人体的很多营养元素,它还可以泡酒喝,葡萄酒对人体有一定的养生功效。

葡萄短须螨虫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危害症状:短须螨春天自葡萄展叶开始,以成虫、幼虫在嫩梢基部、叶片、果梗、果穗及副梢上危害。叶片受害后,叶面呈现很多黑褐色斑块,严重时焦枯落叶;果穗受害,果梗、穗轴呈黑色,组织变脆、极易折断;果粒受害,果面呈铁锈色,表面粗糙,有时龟裂,并影响着色。

2、发生规律及习性:以雌成螨在老皮裂缝内、叶腋部及芽鳞绒毛内群集越冬。一年发生67代。越冬雌成虫春季4月中下旬出蛰,15天左右开始产卵。78月的温、湿度最适合短须螨繁殖生长,此时发生量最多。10月中下旬开始转移到越冬部位越冬。

3、防治措施:

①葡萄防寒前或翌年出土后,剥除枝蔓上的老皮集中深埋,消灭一部分越冬的雌成螨。

②春季葡萄冬芽膨大时,结合防治壁虱喷布3度石硫合剂效果极佳。

③78月间虫口数量大时,喷施73%螨特浮油3000倍或尼索朗乳油3500倍。

葡萄的栽培环境要求

1、葡萄是喜温植物。初春气温10C开始萌发,温度越高,发芽越快。开花期以25-30C为宜,遇低温(15C以下)、雨雾、旱风,则授粉受精不良,造成大量落花落果。7-9月为浆果成熟期,如温度不足则浆果着色不良,含糖分降低,甚至不能充分成熟。当地是否能满足葡萄果实充分成熟的温度,通常以积算温度参考。如世峰的成熟积温(由开花期到成熟期日平均温度逐日累加的总和)是2564C,其开花期到成熟期为102日。

2、葡萄喜光性强。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叶片厚而深绿,光合作用强,植株生长壮实,花芽着生多,浆果含糖量高而甜美,产量高。

3、湿度不易过大。开花前降雨多,新梢生长过旺,消耗植株贮藏养分;花期多雨,受精不良,造成落花;果实肥大期到成熟期多雨,光线不足,糖度低下,着色不良,品质低劣,且容易裂果。高温多雨潮湿也是葡萄病害增多的主要原因。

葡萄病虫害防治

1、葡萄主要病害及防治

①葡萄黑痘病。主要危害葡萄绿色的幼嫩部分,嫩梢、叶柄、卷须受害时有暗色长圆形病斑,严重时病斑相连而干枯。果实着色后不再被害。本病常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南方多雨地方易发此病。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果深埋,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烧毁或深埋,减少病源;萌芽前芽膨大时喷5度石硫合剂;生长期间(开花前和开花后各一次)喷波尔多液,按硫酸铜1斤、生石灰0.5斤、水80-100公斤比例配成。

②葡萄霜霉病。以危害叶片为主,病部表面均匀长出灰白色与霜一样的霉层为主要特征。多雨、多雾、多露天气最适发病。防治方法:雨季防治,从7月份起喷200倍波尔多液2-3次。

③葡萄炭疽病。危害果实为主,一般在7月中旬果实含糖量上升至果实成熟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盛期。防治方法:及时剪除病枝,消灭病源;6月中旬以后每隔半月喷一次600-800倍退菌特液。

④葡萄白粉病。危害葡萄所有绿色部分,如果实、叶片、新梢等,发病部位表面形成灰白色粉层。高温闷热天气容易发病,管理粗放、架面郁闭亦能促进病毒发展。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保持架面通风透光;浇毁剪下的病枝和病叶;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5月中旬喷一次0.2-0.3度石硫合剂。

⑤葡萄水罐子病。又名葡萄水红粒,是一种生理病害,由结果过多,营养不足所致。此病常在果穗尖端部发生,感病较轻时病果含糖量低,酸度高,果肉组织变软;严重时果色变淡,甜、香味全无,果肉成水状,继如皱缩。防治方法:通过适当留枝、疏穗或掐穗尖调节结果量;加强施肥,增加树体营养,适当施钾肥,可减少本病发生。

2、葡萄主要虫害及防治

①葡萄二星叶蝉,又名葡萄二点浮尘子,头顶上有两个明显的圆形黑斑、成虫体长3.5毫米,全身淡黄白色,幼虫体长约2毫米。整个葡萄生长期均能危害,被害叶片出现许多小白点,严重时叶色苍白,致使叶片早落。喷50%敌敌畏或90%敌百虫或40%乐果800-1000倍液有效。

②葡萄红蜘蛛。防治方法:冬季剥去枝喷上老皮烧毁,以消灭越冬成虫;喷石硫合剂,萌芽时3度,生长季节喷0.2-0.3度即可。

③坚蚧,又名坚介壳虫,可喷50%敌敌畏1000倍液防治。

注意: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是葡萄防治病虫害常用药物,两者不能混合使用,喷石硫合剂后须间隔10-15天后再喷波尔多液,而喷波尔多液后再喷石硫合剂,其中须间隔30天。

葡萄的品种有哪些

葡萄原产地亚洲西部地区,世界上大部分葡萄园分布在北纬20~52度之间及南纬30~45度之间,绝大部分在北半球。中国葡萄多在北纬30~43度之间。葡萄的种类繁多,全世界有8000多种,中国有500种以上。著名的如:紫红浑圆、珠光宝气的龙眼,被誉为北国明珠。有早熟的无核白,酸甜可口的红提等。

1、嘉本纳沙威浓

嘉本纳沙威浓是高贵的红酒葡萄品种之王,在全世界广为种植。其颗粒小、皮厚、晚熟,酿成的酒色泽深浓。葡萄酒浅嫩时单宁酸味激烈,有藏酿之质。其特点是最能表现黑加仑子味,蜜瓜味、甘草味,酒体结构丰厚结实,酒力强劲。

2、贝露娃

贝露娃是名贵红酒用葡萄的皇后。其酒体温柔清雅,其特点是年轻时清雅芳香,成熟时温柔雅致,果味充盈而复合,并带有较明显的草莓和樱桃的香气。贝露娃可以酿出全世界最令人兴奋的红酒,但美玉有瑕,贝露娃是公认难以栽植的葡萄品种,其果粒虽成熟较早,但脆弱、皮薄、易腐烂。

3、穗乐仙

穗乐仙是古典红酒用葡萄中的王子。属中浓度酒体,在嘉本纳沙威浓与贝露娃之间,具藏酿价值。完全成熟时,如上等贝露娃一样质地柔滑而浓郁。穗乐仙是一种晚熟品种,色泽较深,在温暖的土质如花岗岩土壤中生长最佳。但如种植过密,它所特有的桑椹果香和黑胡椒味就会变淡。

4、梅乐

梅乐也是最受欢迎的红葡萄品种。梅乐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早熟、鲜嫩且多产,可以用来大量酿制美味而柔滑的葡萄酒。也可以广泛用作与其它葡萄品种混合成成熟平衡的红酒。梅乐在较凉的地方长势良好。

在种植葡萄的过程中,葡萄品种的选择虽然重要,但是对种植中葡萄疾病的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选择合适的品种再加上种植中疾病的预防和技术的结合才能提高葡萄的种植产量。

虾池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时便开始施用大量产品去降解,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施用某些产品还导致水体其他理化指标的剧变,使虾养殖更易出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养虾池中的亚硝酸盐如何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养殖者参考。
一、虾池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是虾池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所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残饵、虾排泄物、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无毒并可以直接被藻类所吸收利用,少部分亚硝酸盐也会被藻类吸收利用。在养殖初期,池底含氮的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所产生的亚硝酸盐。随着投饵量的加大,池底含氮有机物不断增多,而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大约二十多个小时一代,并且对环境(如溶氧、pH值、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养殖后期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易高难降。
二、亚硝酸盐的毒性原理及水质指标的相互作用
虾靠血蓝素携带氧气。血蓝素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去氧的血蓝素包含一个带正价的铜离子,而氧则是与带正二价铜离子结合。虾合成血蓝素的器官是肝胰腺。一旦亚硝酸盐通过虾的呼吸作用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蓝素载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与氧结合,引起组织缺氧,摄食减少,生长变慢,机体抗病力下降。亚硝酸含量过高时,虾在池底蜕壳时会中毒而死。
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体盐度越低,()则亚硝酸盐的毒性越高;溶氧水平越高,pH值升高,水体盐度高,则亚硝酸盐的毒性降低。
三、亚硝酸盐对虾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彭自然等在水温28.32.6℃、pH值8.23、比重1.0065下对体长1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毒性试验,得出亚硝酸盐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为19.1毫克/升,安全浓度为1.91毫克/升;总氨氮(非离子氨氮)、亚硝态氮对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787(0.054)毫克/升、1.91毫克/升,这表明亚硝酸盐对幼虾的毒性低于氨,所以在养殖生产中严格控制氨的浓度更为重要。臧维玲、周光正、姚庆祯、孙国铭等就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期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与安全浓度进行了研究,均获得相类似的结果,且得出幼虾的耐毒能力随发育生长而逐渐增强。
这些试验设计均是单因子对虾类的毒性影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夏季,水温、pH值、低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各种生态因子对虾类产生的是综合性毒害,因此上述试验结果反映毒性影响的浓度比养殖环境实际浓度要高。我们在水质监测中发现虾患病的池塘亚硝态氮含量超过1毫克/升的很少,由此可见,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是低浓度长时间地对虾产生毒性而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削弱体质,影响生长,为病原的入侵创造条件。现在虾病的发生很难分清是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还是弧菌感染引起的,都是环境、病原、营养、体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症状表现,防治应采取综合方法。
四、虾池亚硝酸盐的消除方法
残饵、粪便、藻类尸体等有机物会不断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所以消除虾池中的亚硝酸盐要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做。
1.合理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水平高,使硝化反应进行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蓄积的机会。
2.口服虾补王和健虾露可增强虾血液携氧能力,降低亚硝酸盐对虾的毒害,添加此类营养品时最好用黏合剂按1~3克/千克的量进行包膜,可增加产品效果。
3.亚硝酸盐安全持久处理方法:亚硝酸盐的产生是底部有机物积累引起底质恶化所致,养殖应以预防为主,每7~10天使用净水分解菌30克/亩米,使池中的有机物及时分解转化。当水体有机质较多、亚硝酸盐较高时,选择晴天上午投施分解有机质能力强的净水分解菌50~70克/亩米,最好在太阳出来1小时后投施(净水分解菌应提前2小时用红糖和饲料活化),以增加白天活菌的分解时间,同时开启所有增氧机,一般在当天傍晚即可看到水体有机质减少、水质清爽、夜间溶氧增高、亚硝酸盐降低等效果;傍晚再投施增效海中宝1~2千克/亩米,可从根本上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元光南路13号水产大楼邮编:3630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652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