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土元的饲养管理

1.土元的饲养密度

土元有喜在泥土中群居的习性,所以饲养密度可以高些。同时,土元有吃卵的恶习,所以种虫的饲养密度不可过高。另外,也应根据节气、虫型、饲养土厚度以及气温高低而有所区别。如气温低窝泥较厚的,饲养密度可高些。反之气温高,窝泥薄的,密度可稀些。密度还可随虫龄的增长进行调整,以防互相残杀、成虫吃食卵鞘。表5为土元不同虫型时的参考饲养密度。

表5夏、秋季节的土元饲养密度


虫型土厚(厘米)饲养数量(万只/米)
幼虫718~20
成虫180.1-1
雌虫180.4-0.45

人工饲养土元,同期孵化出的若虫,在其发育进程中,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l一4龄之差。为了使其平衡发育,土元量达到一定密度时,应分档饲养。可按16龄若虫、78龄若虫、910龄雌若虫分开饲养。

试验表明,饲养坑内光线暗些,效果较好。在同样条件下饲养100天,光线暗的坑可比透光坑能增产2l%左右。但要注意饲养坑透气,否则会使土元闷死。温度在38℃以上时,要适当打开坑门,加厚泥土,减少虫口密度,以降低温度,使土元能安全度过高温时期。

2.不同季节的管理

春季是土元经过长期冬眠以后重新开始活动的季节。土元虽冬眠,但生命活动依然进行,仍需消耗一定的营养。经过较长时间的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已基本耗尽,所以出蛰后应投喂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天气晴朗、气温较高的傍晚翻动窝泥,可促使土元提早活动、吃食,提早生长发育和产卵。

夏、秋季的温度对土元最为适宜,生长旺盛,蜕皮次数最多。在这一阶段,应多喂含汁多的瓜、菜、叶等青饲料。如喂米糠等干料类,应适当加水拌湿润后喂给。夏天有时气温很高,饲养土容易干燥,不利于土元生长发育。因此,在高温天气,除了多喂青饲料调节湿度外,还可在饲养土表层直接喷水。但要注意喷水不能过多,以防泥土过湿,造成结块。

当气温降到11℃以后土元进人冬眠状态。越冬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因此在冬眠前要加强饲养管理。从10月上旬起,要喂营养丰富的食料,如黄豆粉等,把土元养壮实,有足够的营养物质贮存在体内,供越冬期间代谢需要。同时适当做好保暖工作,如增加饲养土厚度,适当干些,坑面盖些干草,这样土元就可以安全过冬。

梅雨是江南地带的特殊气候情况,雨多、潮湿、闷热,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土元也容易得病。这个季节特别要注意,饲养室或饲养坑内不能过湿。饲养土要干燥一些,要少喂青饲料,多喂精饲料,并做到勤喂少喂。每天早上要进行检查,清除隔夜留下的食料残余。要多打开房屋的窗和坑盖,加强通风,排去潮气。但要防止老鼠等敌害窜人饲养坑。

相关知识

家兔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方法


从总体上讲,家兔是一种弱小动物,其生命和生产活动均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人的依赖性较大。

随着季节的变化,与家兔息息相关的饲草饲料、环境温、湿度,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等都不相同。抓好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利季节、增产增效;在不利季节条件下,对家兔实行保护,并人为地改变甚至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以不断挖掘家兔的生产潜力。

(一)春季(3-5月)

是母兔繁殖和仔、幼兔最多的季节。在南方春雨绵绵,日温变化不定,时寒时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也是兔子发病、仔幼兔死亡的高峰期。过去,在农村有不少人误信夜荷花开时,生的兔儿无脑髓,喂不活等不科学的说法,便早早停止母兔繁殖。其实,春季小兔难养,并非他们无脑髓,而主要是环境条件多变,仔、幼兔难以适应,加之母兔经秋、冬季连续繁殖后,体质下降,所产仔、幼兔生活力减弱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春季饲养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把好吃食关。此期应以精、粗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因青草正处萌发、生长期,不但水分含量高,纤维少,也是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样的青料喂得过多,不仅满足不了兔子营养需要,还易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建议,多采用各类兔子的全价饲料喂兔,特别是仔、幼兔;在搭配青饲料时最好掺喂适量的大蒜、葱、韭菜、车前草、鱼秋串等有一定杀菌能力和除湿健胃的青绿植物。

2.强化仔兔补饲。认真抓好仔兔的补饲工作,对减少春季幼兔死亡作用显著。因为这既可解决母兔在繁殖盛期过后,出现体弱、奶水质量下降对春产仔兔带来的不利,又可控制春季球虫病暴发,造成幼兔的批量死亡。

3.加强管理和疫病预防。主要是保持笼舍清洁、干燥。在3-4月期间还必须注意幼兔的保温防寒,扎实抓好笼舍、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和主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

(二)夏季(6-8月)。

对全国大部分养兔区来讲,此季均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各类兔子都极为不利。因兔子缺乏汗腺、被毛浓密、散热难。高温高湿,不仅严重影响兔子尤其是大兔食欲,还会导致中暑死亡。尽管公、母兔仍能配种繁殖,但弱仔、死胎增加,产后仔兔易发黄尿病多数难以成活。所以,抓好家兔夏季的饲养管理,首要任务是根据各地条件,采用多种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不提倡在舍内洒水或储水降温;最好在舍外利用藤蔓植物遮阳、加大通风换气能力,必要时在屋顶浇水降温等都是可行的。在饲养上,应实行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原则,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采用早、晚喂食等方法,尽量让兔子吃饱。重视饮水的供给。除搞好常规清洁、卫生管理外,夏季应作一次全场的清洁大扫除、大消毒。种兔一般应停止繁殖,让其休息、补养一段时间。但为了提高母兔的年繁殖效力,在立秋前后,可抢配一批,尤其是中小型品种。这样在立秋后即产出一批商品仔兔,提早在市场旺季之前出售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经验,在立秋前配种,不但配怀率较高,仔兔成活率也不低。因为所谓兔子的夏季不孕现象,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夏季,而主要表现在金秋时节,往往在9月至10月,母兔可能出现累配不孕。如果错过夏末的抢配时机,夏季不孕时间延长就会影响母兔的年效益。

(三)秋季。

大部分地区是天高气爽,气温逐步转凉;青、粗饲料仍较丰富,开始进入家兔的繁殖季节。但青饲料逐步老化,品种日趋单一,又是兔子的换毛季节,加上部分兔子可能受夏季不孕的影响,所以无论饲养或管理,都要围绕兔子早配、多配多怀这个中心去作。在饲养上,尽可能多供应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在配合饲料、颗粒料中添加维生素A、D、E。在管理方面,重点在仔细观察种兔,做好适时配种和产仔母兔及仔兔的养护工作。此外,不要忘记为冬季备好草、料。除做好干草等粗饲料的收储外,在适宜种植冬、春季型草种的地区,要按时播种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并做好前期管理。

(四)冬季。

我国的主要养兔省区,大部分进入寒冷时节,气温低、日照短、缺青绿饲料。寒冷对仔兔、幼兔的生活威胁较大,还会大幅度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增重。室温过低,种兔的繁殖也会受阻。但寒冷可有效限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家兔发病率下降。在南方不少地区,冬季饲料不断青,仔、幼兔成活率高,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兔产品销售旺季,所以只要搞好舍内保温工作,无论在南方或是北方,广大养兔者都可把冬季视为家兔繁殖、生产的黄金季节。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暖防寒,创造条件多配、多生、多活,重点保护仔、幼兔。保暖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关闭门窗,在笼位上加盖塑料薄膜,加垫草,舍内加热;增加,精饲料的喂量,以提高兔子自己的抗寒能力等等。但必须强调一点,家兔的自我污染环境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因尿中氨的浓度超过其他畜禽。所以,在采用防寒保暖措施时,千万要注意保证舍内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能力,以控制舍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不超过30ppm,二氧化碳气体不超过3500ppm,硫化氢不超过10ppm。通风换气,以通过地窗为好,最好是通过地道;舍内忌潮湿。仔、幼兔饲养最好集中到有加热装置,或有较好保温条件的暖房内,勤换垫草,保证光照,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节分明,气候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蛋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的天气逐渐回暖,白天逐渐延长,春季是蛋鸡的繁殖季节,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量。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和流行病毒性疾病,使蛋鸡的健康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因此春季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营养,做好保温的工作,同时还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防止鸡群发生疫病。蛋鸡的产蛋率与饲料营养价值和饲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多,采食量也大。因此在产蛋期要调整日粮的浓度,因随着气温的回升,鸡的采食量下降,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一般要在3%以上,但是不宜超过4%。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的电解多维,以补充营养。春季是病毒性疾病易发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持鸡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定期的消毒,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春季气温还不稳定,温差较大,通风时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最佳的通风力度。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且多雨,天气炎热且潮湿,鸡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热应激,而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量增加。因此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夏季可适当的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蛋鸡营养的摄入水平。要少喂颗粒料,多喂加水的湿拌料,同时适当的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可增强食欲,提高蛋鸡的采食量。炎热夏季还要保证蛋鸡饮用充足、清凉且清洁的饮水。在喂料时要避开一天中较为炎热的时段,将每天早上喂料的时间提前,下午喂料的时间推后,让蛋鸡在凉爽时段采食,可有效提高采食量。为了防『l-蛋鸡发牛热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小苏打,可预防或缓解热应激。要想从根本上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则要在舍内安装有效的降温设施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夏季要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利用风扇和湿帘来降低舍温。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绿化带,但要注意不可影响通风。另外,夏季鸡舍内潮湿易滋生病菌,要勤换垫料,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夏季蛋鸡易发生抱窝现象,影响产蛋,可将其放在凉爽通风处,饲喂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的下降,白天逐渐的变短,昼夜温差较大,并且雨水较多。鸡经历较长时间的产蛋期,机体较为衰弱,体重有所下降,因此秋季的饲养管理目的是加强营养,使蛋鸡恢复体力,同时还要为冬季产蛋需求,贮备一定量的营养。秋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秋季蛋鸡会出现换羽的现象,这类鸡的生产性能较差,产蛋量较少,甚至会停止产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推迟或者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对于出风换羽现象的蛋鸡要及时的淘汰。在换羽前与换羽期间的蛋鸡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搭配日粮,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让其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另外,秋季还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调群工作,将低产鸡和体质较弱的鸡进行淘汰,同时还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秋季在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且多雨,防暑降温的工作也不可忽略,但是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做好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秋季光照时间缩短,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要保持蛋鸡16h左右的光照时间,需进行人工补光。除此之外,要做好秋季的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昼短日长,鸡需要的能量较多,以用来抵御寒冷,因此应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热能性饲料的比例,并多喂颗粒状饲料。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温工作,以免影响产蛋性能。冬季的工作重点除了保暖外,还要处理好保暖与通风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了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此外,由于冬季光照缩短蛋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应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管理要点
(一)、春季饲养要点:

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在此季节饲养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避免鸡群受寒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在逐渐撤去防寒设施的同时,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千万不要因管理上省事了而放松管理,导致日温差过大使雏鸡患感冒。
2、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正常湿度,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3、注意合理光照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如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4、注意防疫管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外清扫消毒1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注意饲料营养全面
①减少能量饲料春季气温变暖后,如果继续喂高能量饲料,会使鸡体重增加,影响产蛋率。所以春季应降低鸡饲料中的代谢能。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用量。
②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但高不超过18.5%,方法是多添加鱼粉、豆饼。
③提高矿物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大,因此应将饲料中的钙调整到4%,将磷调整到0.6%,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要适当将含盐量提高到0.5%,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的用量。
④补充维生素饲料当鸡产蛋增多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多。所以要相应给予补充。方法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也可将青绿多汁饲料从15%提高到32%,并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重于治,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有效预防了鸡群的种种疾病,而且降低了饲养成本,保证了高峰产蛋鸡的产蛋率。
(二)夏季高温季节饲养要点:
进入盛夏,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常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采食量下将、产蛋减少、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大量死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使鸡群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稳产,避免类似严重问题的出现,建议养殖户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适用的饲养管理措施。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农村养鸡户的鸡舍一般构造较简陋,四周又没有遮阳植物,舍顶没有防辐射设施,再加上鸡群密度较大、拥挤,通风不畅,鸡舍内温度往往比室外高3℃~4℃。对雏鸡而言,适其生长的温度为10℃-22℃,而对产蛋鸡来说,10℃-30℃是其产蛋优秀温度范围,如超过30℃,则对生长、采食量、产蛋率、蛋大小、壳质都会有影响。在炎热季节里,改善舍内外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证鸡舍内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鸡舍内气流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气流死角,新鲜空气能较充分地利用,气流速度较高,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2)用水降温在高温及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和下午用高压喷枪向屋顶喷水,增加散热量。或用喷雾器将新鲜、清凉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带鸡喷雾冷却(100斤水中加1~2公斤保健液),以使鸡体保持湿润,从而降低体温,同时又可以补充有益菌。
(3)保证充足的饮水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好是深井水并保持常流水。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就要经常对所有的水槽、乳头式饮水器认真检查,并确认供水装置无故障以及开放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水深度。此外,人们容易忽略饮水空间,鸡只常出现争抢饮水的情况,这说明饮水位置不够,导致一些鸡饮水不足,势必加剧热应激反应。可见,精细的日常管理中,确保鸡只随时饮到新鲜足量的洁净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营养管理
(1)调整日粮对于6-9月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克/只(料蛋比为2.31)。但炎热的环境常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试验表明,高温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采食量将下降2%。因此,对于体重1.9-2.1公斤的新母鸡而言,采食下降,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由蛋重变轻可以验证。
因此,为保证鸡群正常生产,适时调整日粮是恰当的,以确保蛋鸡每日基本的营养需要(如18克粗蛋白,275千卡的能量,360毫克蛋氨酸,720毫克赖氨酸,3.5克的钙,0.4克有效磷及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样才可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缺乏,满足蛋鸡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的危害。关键的营养调控措施有:
①用1%油脂替代1%玉米。在高温的环境下,鸡群对能量需求较低,鸡群采食量便相应降低,因此,应对饲料能量结构进行调整。要想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一些脂肪,脂肪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这样,采食量就可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如加喂1%动植物油脂代替1%玉米。
②调低蛋白质水平。由于鸡群对蛋白、氨基酸的需求与环境无关,所以,在天热时,鸡群的蛋白质需求不会改变,然而,当环境上升到30℃时,鸡群采食量便会下降,这时应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在更高温下,热应激直接影响产蛋率,即使提高同水平蛋白也无法改善,应用低蛋白日粮,同时维持足够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赖氨酸(粗蛋白的5%)进食量;过多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其氧化作用生热,此外,日粮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③适当增加钙磷的比例。高温抑制钙的摄入以及VD3转化,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产蛋鸡的钙需求便会升高,然而,高钙日粮可降低适口性,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建议,随预期采食量的改变适当提高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钙的日进食量3。5克和有效磷0。4克。
④应用其他添加剂。热应激时补加VC150克/1000斤饲料,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散热时需要大量VC,提高抗病力;有蛋壳问题时,考虑添加碳酸氢钠,此时要检测日粮钠进食量并保证日粮适当的氯水平,改善蛋壳质量,在饲料中添加0。2%-0。3%是有益的;目前应用一般以4%葡萄糖水为宜,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低聚糖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绿色添加剂,它们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力,保证动物健康,低聚糖对改善热应激情况下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在家禽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和龙胆草中草药,可使高温季节蛋鸡产蛋率提高,饲料报酬提高。
(2)改善饲喂方法在突然出现短期(3-5天)热应激时,不要对日粮作任何调整。夏季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早晚多添加饲料,中午少添的方法,以保证日粮的摄入量,也可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以增强鸡的兴奋性及旺盛的食欲。

3、秋季饲养要点:
①淘汰老弱母鸡:产蛋鸡饲养1-2年好,超过2年的鸡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多喂高能量饲料,促进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处理。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②强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以换羽,并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以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如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高产蛋。
③全价日粮: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90%时,日粮中蛋白质应为17-18%,能量2700-2750千卡,钙3-4%。饲料配方可用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克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④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以后每2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后效果优秀。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⑤加强卫生防疫: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痘、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并用秋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既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①防寒保温。产蛋鸡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
②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③增加饲喂次数。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④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012兆焦直。另外,冬季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
⑤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新咳喘素。

不同季节蜈蚣的饲养要点


1.春季

惊蛰后,冬眠的蜈蚣开始苏醒。但早春气温仍较低,蜈蚣很少到窝外活动。在此期间,管理工作的重点以防寒保温为主。如冬季进行加温饲养的,不能拆炉停止加温,仍需加温,以防止出现早春复苏后因天冷而造成死亡。清明以后,气温逐渐升高,蜈蚣开始出窝爬到地面上活动和觅食,脱离越冬生活。这时应向养殖地的泥土洒水。同时,应投喂足量的饲料,以及时恢复因长期冬眠体内营养物质基本耗尽所致较弱的体质,提早生长发育。还应在池内放置饮水器,供蜈蚣及时饮水。

2.夏季

立夏后,各龄蜈蚣均进入活动、摄食、生长发育旺盛时期,雌蜈蚣也大都进入产卵、抱卵孵化期。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增加投喂量,以投鲜活昆虫类饲料为主。

投喂饲料时,根据饲养池内蜈蚣的数量、龄期,每天晚上供食一次,以保证出窝摄食的蜈蚣获得充足的饲料,防止蜈蚣之间猎食性残杀。对于体质强壮的蜈蚣宜用肉食类和配合饲料搭配饲养;对体质瘦弱的蜈蚣宜多投喂营养价值高的肉类滋补性饲料;若刚放养的野生娱蚣,宜多喂肉类饲料,促其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孕蜈蚣在怀孕期间,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较一般蜈蚣多,要勤喂多汁鲜活昆虫类饲料,使孕蜈蚣吃饱吃好,保证卵粒的正常发育;已驯养成的老蜈蚣,可加大植物性饲料的配合比例,以求进一步的食物驯化。投喂鲜活昆虫类的饲料时,要尽量满足需求,宁余勿欠。投喂配合饲料时,要限制搭配,宁欠勿余。

(2)保证活动场地的湿度和供应足量的饮水。//农村致富经网//

(3)做好各龄蜈蚣的分群移养工作和为产卵、孵化的雌蜈蚣选择安静的环境。

(4)气温超过35C以上,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蜈蚣因闷热而造成死亡。

3.秋季

立秋后气温仍较高。这时仍以投喂鲜活昆虫类饲料为主,并继续做好降温通风工作。秋分后,天气开始逐渐变冷,空气湿度也增大,有时出现阴雨连绵的秋雨天气,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同时,蜈蚣将处于人蛰冬眠的准备阶段,摄食量增大,新陈代谢旺盛。这时,可根据空气湿度适当减少供水量。若饲养环境过于潮湿,应打开门窗通风。多投喂含脂肪较多的昆虫和肉食类饲料,以便蜈蚣机体内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保证冬眠期间生存,安全越冬。

4.冬季

立冬以后,气温下降,蜈蚣逐渐停止活动和摄食,钻人土中越冬,一直至翌年惊蛰。在冬眠期间,做好室内外养殖场所的防寒防冻工作,以保证蜈蚣顺利度过冬季。这是冬季的主要管理工作。

土元加温快速饲养方法


土元在自然温度下,每年的11月下旬到第2年的4月上旬,因气温低于10℃而进入休眠状态。同时,每年9月以后产的卵到第2年的7月才能孵化出来,完成一个世代要2~3年时间。其中虫体休眠期就占去1/3。研究证明,土元的休眠是由于冬季到来温度降低、食物缺乏而被迫的。如果保持适宜的温度、给予充足的饲料,土元可以不休眠而继续生长发育,可以使生长周期由33个月缩短到11个月左右,达到加速生长繁殖的目的。

1)卵鞘的加温孵化

土元卵鞘孵化时间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对湿度保持在75%的前提下,温度控制在30℃,卵经过35~45天可以孵化出若虫,如果温度在27~28℃,孵化时间则需要40~60天。在冬季、春季采用人工加温的方法,也能使卵孵化出幼虫。

人工供温有两种,一种是电热供温,另一种是火热供温,不管采取哪种方式,主要应考虑降低成本。孵化时卵鞘与容器壁之间要垫饲养土隔离,以免容器壁与卵鞘直接接触时卵鞘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孵化率。每个孵化容器内放卵鞘不能过多,蹦1千克至1.5千克为宜。

温度对土元胚胎发育的快慢起决定作用(www.ncZfJ.com/),在孵化时温度必须缓慢上升到所需温度,然后控制在30℃左右。整个孵化过程中,温度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否则不但出卵时间不整齐,而且影响孵化率。孵化时湿度也起重要作用,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容器垫土湿度应在20%~22%;还要注意翻动卵鞘,使之受热均匀。

加温人工孵化在冬、春两季均可以进行,以每年2月上旬开始最适宜。2月上旬开始孵化,3月底可全部孵出,对孵出的若虫要加温饲养1个月左右。到5月气温已能达到若虫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了,且这时若虫小,饲养密度大,可节省燃料少加热。如果11月就加温孵化,若虫加温饲养时就要3个月,不够经济。

2)虫体的加温饲养

在冬、春两季当自然温度满足不了土元生长发育的要求时,可以人工加温饲养。时间从11月室温低于10℃时开始,到第2年5月结束。由于采取了加温饲养的措施,当年5月产的卵,到第2年4月就发育成能够产卵的成虫,1个世代周期缩短到11个月。

生产实践证明,加温饲养时,生长发育起来的雌虫寿命缩短,体质弱,容易生病,产卵量也受到影响,卵的孵化率也偏低,所繁殖用的虫以自然温度下饲养为好。而药用雌虫可以用加温法使其快速生长。作饲料虫用时应视蜈蚣的饲养方式而定,如蜈蚣冬季加温饲养,那么土元也要同时加温饲养,保证蜈蚣冬季的饲料虫供应。

加温饲养的饲养室要密闭、保温。在加温方式上可以用火炕、火炉两种。加温饲养与自然温度下饲养管理方法柑同。分层饲养时,要注意上下层之间的温度差异。可以将饲养用的容器过一段时间上下调动1次,上下层的发育就比较一致。

土元的饲养设备和饲养方式


人工饲养土元所需设备,根据饲养虫口的多少和具体条件,配置不同的设备。

1、工具筛

工具筛是饲养土元的主要工具,用于分开大小不同的土元,还可以用于筛泥除螨。筛子需备4种规格:l号筛网眼8.5毫米;2号筛3,5毫米,与米筛相似;3号筛类似糠筛;4号筛网眼1.2毫米。筛框可用木、竹或铝制作,大小根据饲养范围的大小而定。

2.饲养场地

人工饲养土元,需要有饲养场地,或建房造坑,或利用空房墙角造池,还可采用缸养或柜养,形式多样,规模可大可小,饲养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饲养方式。

(1)饲养坑(池)

不管何种房屋,都可利用其一角建造饲养坑。在屋内的墙边或墙角,用砖或水泥板砌饲养坑(池),坑的大小视饲养数量而定,可大可小。为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可建多层饲养坑。建坑方法:沿墙竖起间隔6070厘米的水泥墙板各l块,上面铺1块水泥板,盖板上面同样再竖立墙板,上面再加盖盖板,建成第2层,可连建35层。但不宜太高,否则操作不方便。坑底要夯平打实,坑的内壁要用石灰水泥刷平并磨光。坑砌成后应做一扇坑门,成为一个密闭的饲养室(图18)。

根据土元虫龄大小,分别养在不同饲养坑内,它可分为幼虫坑、中虫坑和母虫坑等3种。幼虫坑是专门用来饲养刚孵出壳的幼虫用的。这一阶段若虫活动能力较弱,设一个专养幼虫的坑,可以投喂营养丰富的食料,同时又不会受到成虫的干扰,有利于幼虫快速生长。经2个月饲养,完成34次蜕皮后,这时若虫活动能力增强,可转人中虫坑饲养。若虫在中虫坑中经过约6个月的饲养,大多已生长发育完全//农村致富经网//,这时可把健壮的雌成虫转入母虫坑,让其交配繁殖。其余的成虫采集作为药用。母虫坑是专门饲养母虫产卵的坑,坑内应配有一定数量的雄成虫,以便交配。繁殖一年后,母虫产卵能力逐渐衰退,继续饲养,意义不大,可以淘汰作药用,同时再补充新的母虫继续繁殖。

(2)饲养缸

如饲养土元数量少,可采用缸饲养。一般家庭中常用的普通缸均可用来饲养,缸不论大小都可以。但缸的内壁要光滑,以防止土元外爬。如有缝,应堵住。以直径60厘米、高45厘米的缸较为适宜。

(3)地下道坑

地下道坑就是在房屋内挖一个坑道,深一般为26厘米左右,长、宽可根据需要而定。四周用砖砌成,内壁刷光滑,底部夯实,上面装盖板。盖板旁做一个宽约30厘米的活动板,用以喂料和随时察看。道坑也可分成几格,用活动板隔开,晚上可抽掉活动板让土元自由出入。但房屋四周和门窗缝隙应堵塞,以防止老鼠、蚂蚁等敌害侵人。

3.卵鞘缸

卵鞘缸是用来孵化卵鞘用的容器,大小可根据卵鞘数量的多少确定。在58月间产的卵鞘,当年就可以孵出。卵鞘的孵化期为40一60天。5月产的卵鞘到7月底可孵化完。幼虫出现后,要及时筛出幼虫。先用2号筛,再用3号筛筛出幼虫,然后分批分坑饲养。

4.饲养土

不论采用何种饲养方式,饲养场内都要放置一定的泥,称为饲养土,或叫窝泥。因为土元有钻人泥中栖息的习性,因此,饲养土是饲养土元所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饲养土不仅是土元的住宅,并为土元提供一定的水分和养料。土元对饲养土的适应力较强,沙土、灰土、壤土都可以。但饲养土必须松软、潮湿、肥沃。粘性强、容易结块的泥土不能用。最好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肥沃土,如菜园土。据报道,牛粪也是一种很好的饲养土来源。

制作饲养土时,先将泥土敲碎,后用筛子除去杂质,掺入一些草木灰。土的含水量以20%左右为宜,湿度超过25%,泥土容易板结,不利于土元入土栖息,取出也不方便。但湿度也不能过低,如低于lo%,也不利于土元的生长发育。如饲养土过干,可喷洒水增加湿度;如过湿,也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如换土、减少青饲料的搭配等。

饲养土的厚度随虫口密度和虫龄大小而不同。l一4龄若虫,厚度一般不超过6.5厘米。5龄以上及成虫约lo厘米。但也应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调节,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时,为使土元能深入泥中避暑或防寒,饲养土厚度可增厚一些。

土元养殖对饲养土的要求和换土


饲养土是土元主要的栖息场所,土的质量及内含物质的成分直接关系到土元的成活及生长发育状况。饲养土要求疏松、营养丰富、干湿度适中(含水量15%~20%,手捏成团,落地散开),这样的土质便于土元潜伏、钻进和爬出,随意活动觅食、寻找配偶。土元对饲养土的适应力较强,沙土、粘土、壤土都可以,黄泥土碱性高、黏性强,不能用。

饲养土的配制方法很多,可用沙土、壤土或黏土,土要打碎,用筛子筛去土块,掺入少量草木灰。土的湿度以含水量20%左右为宜,过湿会使土黏成团,虫不能人土;过干低于15%易使虫体缺水,影响发育,甚至致死。其他有的用菜园土加30%的草木灰拌匀,有的用草木灰、谷糠、陈墙土各1/3组成,也可用菜园土5份,干牛粪3.5份,草木灰1.5份配成。

土元养殖饲养土的选择和换土:

为避免蚁害、螨害,养殖土元必须挖取50CM以下无虫卵、无污染的深层土或把疏松壤土、沙土、黏土,经过太阳暴晒杀死虫卵后再配制成饲养土。

饲养时间一长,饲养土中一定会有粪便、尸壳、饲料残渣等,不仅对蚂蚁等害虫有引诱作用,而且这些物质还容易霉烂,孳生病菌。因此,饲养土要适时更换。

更换饲养土可采取多步更换法:

一是平时筛取卵鞘时,去掉表层饲养土2cm左右,然后另加一层新饲养土;

二是结合成虫采收加工,除旧换新;

三是根据土元生长发育过程中病害情况,随时酣隋更换饲养土;

四是每年全部更换一次。

土元的饲养方式与场地


土元的饲养可采用箱养、缸养、池养、窖养、坑养、盆养等方式,可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饲养方法:

(1)箱养

用100cm70cm48crn的木箱,冬天可放在炕上取暖或恒温饲养。箱内铺17~24cm厚的饲养土,供土元生活和栖息。每箱放成虫0.5~0.75kg为宜。

(2)缸养

以60cm口径的缸为好,缸底铺上10cm厚.的小石子,缸边插入一根硬塑料管或通节竹管,约50cm,天热时加水用。石子上加16cm细沙,再加10cm湿黄泥压结实,再放人饲养土。

(3)坑养

饲养坑后面靠墙,墙前长3.5m,宽0.5m大小的面积可建坑五座,每座中间用水泥板隔成5层,共25个坑,每个坑面积0.33m2,坑内放饲养土。坑的前面分成上下两段,下段用水泥板,上段用木料堆成,必要时,上、下段均可移动。

(4)窖养

窖一般用土坯砌成,墙高0.3~0.5m,宽0.6~0.8m。如果房基高,地表干燥,可适量挖入地下一部分,沾上地气,保持湿润。为了防止土元乱爬,可在窖的上缘贴上一层光滑的塑料布。窖顶上面要盖上盖板,即可防鼠害,又可坐人,搁东西,甚至架床,一物多用。窖里填饲养土35cm为宜。土元性喜湿润,可经常洒点水,以潮为度,切忌多洒水造成土壤板结。

(5)池养

一般造于室内,也可造于室外,采用日光温室饲养。饲养池可沿墙壁的四侧砌池,中间留一条走道。池砌成长方形,以1m2为宜。为充分利用空间,可砌3~4层的立体池。每层高50~60cm,第2~4层每层间隔lOcm,坑四周砌成砖墙,墙面用石灰水泥浆刷平,第2~4层的底板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用其他有一定强度、耐潮的材料代替。

坑内的泥土应用冬季的菜园土、田埂泥,最好选用饲养土,忌用刚施过氨水与农药的土壤。所用泥土需在太阳下暴晒消毒或用开水消毒后晾干过筛,土粒以米粒或绿豆粒大小为宜。

(6)立体多层饲养台

这种饲养方式可节省饲养室面积,特别适合房舍不足的单位。

在房舍内选择靠墙壁处修建多层饲养台。其长度可因地制宜,每层高0.5m。层板最好用水泥板,宽0.5m。可根据饲养室的高度建若干层,每层分若干小格,池子前沿高0.3m。池内铺上饲养土即可饲养。

土元饲养的温度与温度


饲养的密度与温度:

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需种卵0.35kg(出虫率70%-80%),当其生长到4-5龄时,可利用虫体温度来控制饲养室温度(饲养室可按照立体恒温方法建造)一般O℃为冬眠期,不需加温;0-25℃为不宜生长期;25-32~C为最宜生长期;40℃以上为死亡期。

温、湿度控制:

土元形体为椭圆形,体表面积大,体内水分散发较快。温度20℃以下蜕壳生长较慢,超过38℃停止生长,烦躁不安,多在饲养土表面爬行。所以人工饲养土元在温度湿度控制上应适应其需求,达到最佳养殖效果。人工控制湿度也防止忽高忽低。其中土元各龄段对湿度要求也有区别。孵化卵块为28℃-30℃,幼虫中虫为28℃-32℃,成虫为25℃-28℃。人工控制湿度在各阶段也不同。孵卵时为35%-40%,幼虫为35%,中虫为40%,成虫为45%。野生的土元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怕阳光直射。人工饲养给它创造这一最佳生长条件并不难。门窗用麻袋或深色蛇皮袋挡住,坑房内湿度走失较慢。在加温养殖时,饲养土湿度走失较快,可用无农药污染的专用喷雾器在饲养土表面及坑池墙壁上喷水,要求喷雾均匀,少量多次。

成虫期间饲养土湿度要大一些(40%-45%),可以在饲养土表面喷水或增加青饲料的投喂量。筛制块后在空坑池里放水增湿。经4个月产卵后,母土元体重明显减轻,大批量死亡。这时便可采收成品虫了。在采收前3个月第二批幼虫已孵化好并等着分池,这样饲养池始终不空置,周而复始,以达到最佳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87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