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生产性能高低,产奶量多少与饲养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影响到奶牛的健康、使用年限以及生产性能,这在高产奶牛的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现简单介绍高产奶牛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奶牛的泌乳规律

高产奶牛是指在整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达到6吨以上,日产奶量30kg以上的奶牛。在同一个泌乳期内,奶牛的泌乳量因品种、个体、健康度、体况、年龄、营养以及饲养管理水平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母牛分娩后产奶量开始逐渐的上升,一般在第2-3个泌乳月达到泌乳高峰,然后再逐渐的下降,最后进入干奶期。对于饲养管理良好的高产奶牛来说,产奶量上升的幅度大,泌乳高峰期持续时间长,下降缓慢。如果奶牛在分娩后可快速的达到泌乳高峰期,并且高峰期可维持较长的时间,则说明这样的奶牛生产性能良好,总的产奶量高。同一品种奶牛的年龄和胎次不同,产奶量也不同,因初产奶牛还未达到体成熟,因此泌乳能力与经产奶牛相比较差,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体成熟发育完全后产奶量开始增加,一般在3-4胎时可达到最高产奶量,待到5-6胎后产奶量开始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但是如果饲料全价性良好,饲养管理良好,有的品种的产奶高峰胎次也可持续到7-8胎。

2、奶牛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

奶牛根据泌乳特点可分为泌乳期、干奶期和围产期,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方法不同,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饲养管理方法。在泌乳期,尤其是在泌乳盛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应提供优质的高能粗饲料,青贮玉米、优质干草等,在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时不可以单纯的增加精料饲喂量,奶牛采食过量的精料会导致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疾病,可以通过增加脂肪饲料的量来提高日粮的营养浓度。如果日粮中精料的比例过高时可以添加缓冲剂来中和瘤胃的酸度,从而提高产奶量。高产奶牛对钙、磷的需求量较大,因此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比例,在添加时测定钙磷的利用率,要注意有效磷的添加量。在饲喂饲草饲料时要少量勤添,避免造成饲料浪费。为了提高产奶量,提高牛奶的质量,可丰富饲料的种类,在夏季可喂一些酒糟或者啤酒糟,冬季则可喂一些胡萝卜、甜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

为了使奶牛的体况得以恢复,产奶机能得以休息,在奶牛产奶时间超过300天后就要及时的进行干奶。在整个干奶期要注意控制好奶牛的体况,不可饲喂过肥,因此日粮中的粗饲料比例要适当的提高,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控制在体重的5%左右即可。同时提供一些具有饱腹感的粗饲料,控制干奶期奶牛的采食量。在饲喂干奶期母牛时不但要控制好饲料的数量,还要控制好饲料的质量,要求所饲喂的饲料的品质良好,不可饲喂霉变饲料,还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注意冬季不可饲喂冰冻的块根块茎饲料和水,以免导致孕牛流产或难产。

围产期奶牛要注重产前的饲养工作和产后的管理工作。母牛在分娩前1周转入产房,要提前将产房准备好,要彻底的清洗产房和产床,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将产房温度调整到适宜温度。在分娩前1周保证充足的粗饲料供应,精料可不喂或者少量饲喂,分娩当天不喂料。奶牛在产后要做好护理工作,因在分娩过程中会损耗大量的水分和体能,但是在产后不可立即喂料,应及时的喂一些温水,用温水、麸皮、红糖、食盐等配合的营养液,然后饲喂一些青干草。为了使母牛在产后尽快的排出胎衣和恶露,促使身体的恢复,在分娩后要尽量让母牛站立运动。母牛在产后因分娩和产奶营养会迅速的流失,但是此时食欲尚未恢复,采食量较小,而产奶和身体的恢复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会出现营养负平衡,可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使其即使采食较少的饲料也可获得较多的营养。奶牛在产后不可一次性喂料过多,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第一天精料的饲喂量不可超过2.5kg,以后以每天增加o.5kg的量,到第七天达到6-6.5kg,一般经过2周后即可进行正常饲喂。在产后挤奶时不能一次性的将奶挤净,否则易发生产后瘫痪。产后要做好奶牛乳房的护理工作,可用温水擦洗和按摩乳房,减轻水肿,不可饲喂多汁饲料,否则会加剧水肿。

3、奶牛日常的饲养管理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工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奶牛怕热,要保持奶牛舍适宜的温度,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8℃,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防止发生热应激,冬季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为了防止冬季乳房被冻伤,可以给奶牛戴上特制的乳罩。保持舍内适宜的湿度,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勤换垫料。每天都要做好圈舍的清扫工作,并定期对圈舍、栏位以、料槽、水槽以及工具进行消毒。保持奶牛舍安静。安排奶牛合理的休息和运动时间,保持每天的运动量充足,以达到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泌乳的作用。每天都要刷拭牛体2次,以清除体表的污物,保持牛体清洁,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还可在夏季起到降温的作用。

奶牛的饲养管理知识
一、奶牛的饲养技术
1、犊牛培育、犊牛出生后1小时后喂给初乳,一周后开始补喂饲料(开食料)和优质县城干草,开食料按玉米30%,小麦麸25%,豆粕30%,食盐2%,碳酸氢钙2%,小苏打1%预的比例配制,让犊牛自由采食,在犊牛舍放臵清洁饮水,让犊牛自由饮用,舍内温度保持在10℃—24℃范围;达60日龄每日采食精饲料1千克左右时断奶;断奶牛精料增加到每天1.5—2千克,优质粗料自由采食,7月龄后转为青年牛饲养。
2、青年牛饲养。断奶至30月龄称青年牛,以青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的原则饲喂,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供应。成牛母牛分干奶期、围产期、泌乳期三个不同饲养阶段进行饲养:
(1)干奶期。怀孕母牛在预产期前60天左右停止挤奶,称作干奶期,干奶前几天少喂或停喂多汁青绿饲料,控制饮水,增喂粗饲料;在最后一次把乳房中奶挤净后在4个乳头内注入干乳油剂,并药浴后不再挤奶,若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则视情况进行第二次干奶或治疗后再干奶。
(2)围产期,产前15天起逐渐增加精料喂量,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注意钙的喂量应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预防产后瘫痪;产后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分娩后1—2小时第一次挤奶不宜挤得太多,只要够犊牛吃就可以了,以后每天逐渐增加,到第三天后才挤净乳房中乳。
(3)泌乳期。是一泌乳高峰期额外增加1—20%的精饲料,尤其是第一、二胎的母牛;二是泌乳中期(产后101—200天),日粮精粗饲料比50:50。粗纤维不低于17%;三是泌乳后期(产后201天至干奶)日粮精粗饲料比为40:60,粗蛋白质12%,粗纤维不低于18%。
二、奶牛管理措施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生产水平的牛只分群饲养,给予不同的饲料配方和不同的喂量;喂料先粗后精,或可采用全混合粮饲喂法饲喂,即将切短(2.5厘米左右)的粗饲料和精饲料、青贮饲料以及各种添加剂等混合在一起,充分拌和饲喂;每天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并使牛只保持充足的舍外运动;牛舍内高温季节注意防暑降温,寒冷季节保温防寒;根据膘情及时调整饲料供应和饲养管理;每天观察发情表现与发情状况,适时配种;保持正确卫生的挤奶操作习惯,避免乳腺炎发生,保证生奶卫生。
三、奶牛的繁殖配种奶牛一般在8—12月龄、达成牛体重45%时出现初次发
情,称初情期,12—14月龄达性成熟,配种适龄时间为16—18月龄,体重达成年的70%或375千克体成熟时,才能配种。母牛出现发情表现后18—10小时第一次配种,间隔8—12小时第二次配种。奶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已发情而未配种或已配种而未配上的母牛,在大约21天左右又开始下一个发发周期,配种后若连续两个情期未再发情的,应视为妊娠,可在三个月时到改良站点进行妊娠检查,妊娠期平均为280天,可按此推算预产期。
四、奶牛引种需要注意的问题要实现牛群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率,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全世界约有1亿头以上。我国饲养的奶牛主要也是这个品种。我国培育的荷斯坦牛虽然遍布于全国各地,但以黑龙江、内蒙古、河北、新疆、山东等到北方地区数量为多,占我国奶牛数量的90%以上。

开始养奶牛时,大多是采用购买成年母牛、购买育成牛(或青年牛)或购买犊牛等3种方法。在购买母牛或育成牛时,可能是空怀牛或是怀孕牛。选购牛时,要做到“一查、二看、三取证”。

相关推荐

家兔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方法


从总体上讲,家兔是一种弱小动物,其生命和生产活动均受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对人的依赖性较大。

随着季节的变化,与家兔息息相关的饲草饲料、环境温、湿度,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传播等都不相同。抓好不同季节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利季节、增产增效;在不利季节条件下,对家兔实行保护,并人为地改变甚至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以不断挖掘家兔的生产潜力。

(一)春季(3-5月)

是母兔繁殖和仔、幼兔最多的季节。在南方春雨绵绵,日温变化不定,时寒时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旺盛,也是兔子发病、仔幼兔死亡的高峰期。过去,在农村有不少人误信夜荷花开时,生的兔儿无脑髓,喂不活等不科学的说法,便早早停止母兔繁殖。其实,春季小兔难养,并非他们无脑髓,而主要是环境条件多变,仔、幼兔难以适应,加之母兔经秋、冬季连续繁殖后,体质下降,所产仔、幼兔生活力减弱等综合因素造成的。针对以上问题,春季饲养管理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把好吃食关。此期应以精、粗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因青草正处萌发、生长期,不但水分含量高,纤维少,也是植物病虫害的高发期。这样的青料喂得过多,不仅满足不了兔子营养需要,还易诱发多种疾病。由此建议,多采用各类兔子的全价饲料喂兔,特别是仔、幼兔;在搭配青饲料时最好掺喂适量的大蒜、葱、韭菜、车前草、鱼秋串等有一定杀菌能力和除湿健胃的青绿植物。

2.强化仔兔补饲。认真抓好仔兔的补饲工作,对减少春季幼兔死亡作用显著。因为这既可解决母兔在繁殖盛期过后,出现体弱、奶水质量下降对春产仔兔带来的不利,又可控制春季球虫病暴发,造成幼兔的批量死亡。

3.加强管理和疫病预防。主要是保持笼舍清洁、干燥。在3-4月期间还必须注意幼兔的保温防寒,扎实抓好笼舍、食槽、饮水器的消毒和主要疫病的预防接种及药物防治工作。

(二)夏季(6-8月)。

对全国大部分养兔区来讲,此季均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对各类兔子都极为不利。因兔子缺乏汗腺、被毛浓密、散热难。高温高湿,不仅严重影响兔子尤其是大兔食欲,还会导致中暑死亡。尽管公、母兔仍能配种繁殖,但弱仔、死胎增加,产后仔兔易发黄尿病多数难以成活。所以,抓好家兔夏季的饲养管理,首要任务是根据各地条件,采用多种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但不提倡在舍内洒水或储水降温;最好在舍外利用藤蔓植物遮阳、加大通风换气能力,必要时在屋顶浇水降温等都是可行的。在饲养上,应实行青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原则,并注意饲料的适口性和采用早、晚喂食等方法,尽量让兔子吃饱。重视饮水的供给。除搞好常规清洁、卫生管理外,夏季应作一次全场的清洁大扫除、大消毒。种兔一般应停止繁殖,让其休息、补养一段时间。但为了提高母兔的年繁殖效力,在立秋前后,可抢配一批,尤其是中小型品种。这样在立秋后即产出一批商品仔兔,提早在市场旺季之前出售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实际经验,在立秋前配种,不但配怀率较高,仔兔成活率也不低。因为所谓兔子的夏季不孕现象,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夏季,而主要表现在金秋时节,往往在9月至10月,母兔可能出现累配不孕。如果错过夏末的抢配时机,夏季不孕时间延长就会影响母兔的年效益。

(三)秋季。

大部分地区是天高气爽,气温逐步转凉;青、粗饲料仍较丰富,开始进入家兔的繁殖季节。但青饲料逐步老化,品种日趋单一,又是兔子的换毛季节,加上部分兔子可能受夏季不孕的影响,所以无论饲养或管理,都要围绕兔子早配、多配多怀这个中心去作。在饲养上,尽可能多供应青绿饲料,尤其是胡萝卜、南瓜等含维生素丰富的饲料;在配合饲料、颗粒料中添加维生素A、D、E。在管理方面,重点在仔细观察种兔,做好适时配种和产仔母兔及仔兔的养护工作。此外,不要忘记为冬季备好草、料。除做好干草等粗饲料的收储外,在适宜种植冬、春季型草种的地区,要按时播种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并做好前期管理。

(四)冬季。

我国的主要养兔省区,大部分进入寒冷时节,气温低、日照短、缺青绿饲料。寒冷对仔兔、幼兔的生活威胁较大,还会大幅度增加饲料消耗、影响增重。室温过低,种兔的繁殖也会受阻。但寒冷可有效限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家兔发病率下降。在南方不少地区,冬季饲料不断青,仔、幼兔成活率高,又是一年中最好的兔产品销售旺季,所以只要搞好舍内保温工作,无论在南方或是北方,广大养兔者都可把冬季视为家兔繁殖、生产的黄金季节。

冬季家兔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保暖防寒,创造条件多配、多生、多活,重点保护仔、幼兔。保暖防寒的措施很多,如关闭门窗,在笼位上加盖塑料薄膜,加垫草,舍内加热;增加,精饲料的喂量,以提高兔子自己的抗寒能力等等。但必须强调一点,家兔的自我污染环境的能力也是很大的,因尿中氨的浓度超过其他畜禽。所以,在采用防寒保暖措施时,千万要注意保证舍内有较好的通风、换气能力,以控制舍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不超过30ppm,二氧化碳气体不超过3500ppm,硫化氢不超过10ppm。通风换气,以通过地窗为好,最好是通过地道;舍内忌潮湿。仔、幼兔饲养最好集中到有加热装置,或有较好保温条件的暖房内,勤换垫草,保证光照,供给充足的饲料和饮水。

使奶牛高产的方法 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近年来,奶牛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中投入较高,奶牛的生产发展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是增加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了解和掌握奶牛高产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不仅能规范奶牛饲养管理,还能充分发挥奶牛生产性能,实现奶牛高产发展目的.使奶牛高产的方法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马上介绍给大家!

1、优选奶牛品种

高产奶牛必须有高产的遗传基因,只有加强牛群的选育工作,才能提高牛群的质量,才能培育出具有优良遗传基因的高产奶牛。在奶牛选育上,每头奶牛都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个体优良的奶牛,其产奶量也较高。因此,在购买、选择奶牛时,首先要对其体态、外貌进行观察。凡身型匀称,骨架细小,肥瘦适中的奶牛,不可作为优选对象,而体型宽阔,胸部四肢都相对发达厚实,且菱角鲜明,躯干及臀部都比较宽平的奶牛,为最佳优选对象。同时,从其乳房方面,也可以观察出其是否适合进一步培育饲养,乳房状态呈浴盆型,并前后伸展,乳头圆润,大小适宜,且分布距离适中,这样的奶牛品种优良。品种优良的奶牛高大且强壮,其身型厚实,颜色润泽,躯干长,脊背高挺,胸腹宽而紧实,乳房饱满,乳头长短均匀,没有副乳,即使在干乳期,乳房也能够保持手感柔软。具备上述条件的奶牛,则为饲养的优选对象。

2、合理调配饲料

青饲料作为奶牛饲料中最为关键的饲料,其应该由牧草、青绿秸秆以及青储料等各品种组成。奶牛的食量通常较大,牧草无法实现常年种植,同时青绿秸秆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所以做好饲料储藏很重要。粗饲料一般就是干草以及干秸秆,干草的营养价值较干秸秆要高,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储藏充足的干草,作为冬季奶牛的饲草。

精饲料通常是直接从市场上进行购买,但也有很多有经验的饲养人员,可以自行配制,自己配置的精饲料营养更加均衡,更加适合奶牛的饮食习惯,同时也能够减少成本投入。如果自行进行饲料配置,一般可以将玉米,麦麸皮以70%或者75%的比例进行配置;饼粕类,例如,豆饼或这菜籽饼占20%左右,其他矿物质以及盐类占有5%~10%。

养奶牛的饲料种类比较少,尤其在冬天,严重缺少优质青干草和青绿多汁草料,冬天里的饲料主要是未经处理的切短玉米秸和精料。奶牛在冬春季节正值产奶高峰和适配期,所以必须注意饲料的多样化,重视优质料的贮备与供应。农户在入冬前应存足够的饲草饲料,大约每头成年母牛每天3千克干草,块根块茎类饲料约5~10千克。

3、科学饲养管理

奶牛产奶量与其饲养环境也有着明显地关系。牛舍要有合理的采光设计,以保障牛舍的日常采光,及时进行卫生清扫。牛舍应该建在高处,朝向南北,保障其通风以及保暖性能良好,高低错落的建造方法,也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同时舍内要设有饮水槽、饲料槽。奶牛需要分群饲养,分群以牛犊、育成牛和成年牛等进行划分,管理人员在保障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奶牛进行挤奶、运动、休息。

青饲料需要足量供应,同时又要兼顾合理性,最佳的标准是吃饱不剩料。也就是说奶牛饲养管理者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饲料搭配要以精饲料为主,粗饲料为辅,精饲料要以牛的产奶量来进行科学计算。奶牛喂养要定时定量,一旦发现饲料变质发霉,应该停止饲喂,饮水要清洁,杜绝饮用脏水。

产乳10个月左右逐渐干奶。逐渐干奶法,即将挤奶次数从每天3次减到1次,加强奶牛的运动。日产奶量下降到4千克时停止挤奶,在2星期内奶牛逐渐干奶;快速干奶法,即减少精料,适当控制青料和饮水,加强运动,当天挤1次奶,第2天再挤1次,在1星期内使奶牛干奶。做好日常定期消毒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同时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4、正确的挤奶方式

奶牛挤奶方式非常重要,不当的挤奶方式不利于奶牛产奶量的增加,同时对于乳沟及其乳房也会带来一定的伤害。通常,奶牛分娩当天便可进行挤奶,在挤奶之前要对乳房及乳头进行清洗处理,一般使用温水擦拭即可,并适当做些按摩。初次挤奶当天,每头奶牛每次挤奶2千克,第2天每头奶牛应该挤1/3的奶量,第3天为1/2的奶量,以后可恢复正常挤奶。应注意第1天不能挤完乳房中的奶,否则容易导致奶牛产后瘫痪。

5、加强疫病防治

及时给奶牛进行疾病防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一旦发现疑似病牛应马上隔离观察,做好牛舍、运动场所、饲喂器具等方面的消毒杀菌工作。另外卫生防疫问题也非常关键,挤奶以及日常饲养过程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消毒和清理。

高产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高产奶牛饲养业属高效节粮型畜禽养殖业,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养殖户在选好养殖场地与优质奶牛种的前提下,掌握了解奶牛饲养管理“三个关键”,即:关键期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的把控,关键措施的到位,就能养好奶牛,实现奶牛业的高产高效。
1、关键期的饲养管理
1.1围产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分娩前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为围产期。做好围产期奶牛的饲养十分重要,因为这个时期是提高泌乳期产奶量的关键,饲养管理中日粮要按标准喂给,逐渐加喂青贮、块根类饲料。精粗料比为2∶3,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3%。注意钙的喂量不宜过多,以防高钙,对奶牛生长和产奶不利。
1.2泌乳早期的饲养管理
奶牛从产犊到产后70d为泌乳早期。泌乳早期的产奶量约占整个泌乳期的40%~55%。所以,要想提高产奶量,饲养管理好这段时间的奶牛显得尤为重要,其饲养方法是:
(1)饮水要充足,水质绝对要保持清洁;
(2)备足优质青粗饲料,能保证奶牛安全大量随意的采食;
(3)要随着产乳量的增加而添加精料的喂量,投喂比为∶日产乳∶精饲料=10∶3.7。例如日产乳20kg就配给7.4kg左右的精饲料。精料和粗饲料比为3∶2,粗纤维含量应不少于17%。饲养管理中要注意增料不能过快,否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毛病。同时,仍旧要保证优质青粗饲料以及多汁饲料的供应,防止奶牛的消化代谢被破坏,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1.3泌乳中期的饲养
奶牛产犊后2个半月至泌乳5个月为泌乳中期。此时奶牛泌乳高峰已经过去,泌乳量逐渐走向平稳,泌乳量月下降速度在10%~20%之间。泌乳中期饲养管理应根据奶牛体重和泌乳量按标准喂给,添加要适当,日产乳与精饲料的配给比10∶2.6。精料和粗饲料比为2∶3,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7%。泌乳中后期的饲养管理要注意奶牛的膘情,以恢复为佳,不能把奶牛养得过肥,奶牛过壮过肥对产奶有影响。
2、关键技术的把控
奶牛饲养过程中,有一些关键技术必须掌握,对于提高产奶量作用显著。
2.1“产奶粥”技术
奶牛产奶过程中,提供的日粮营养一定要丰富,反之则不能达到奶的高产,甚至无奶。笔者在多年的饲养过程中,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产奶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10%~18%,还有增强牛体抗寒能力的作用。“产奶粥”具体做法是:先用少量水把粉状精料冲稀,将疙瘩研开,待锅内水沸腾后倒入,搅拌至开锅5~10min即可,料水比例为冬天1∶10~15、夏天1∶20~30,为以增加奶牛适口,粥中可以适当加入少许食盐。在泌乳母牛夜间11时左右喂给。在泌乳期开始,每头每天在饲料中喂小苏打150g左右,可使产奶高峰期保持8个月。
2.2科学的挤奶技术
挤奶正确规范与否,对奶的产量影响很大,正确科学规范的挤奶方法可增加产奶量10%~20%,脂肪含量可提高0.2%~0.4%。
一般从奶牛妊娠5~6个月开始按摩乳房,频率为每日1~2次,每次3~5min,至产前半个月停止按摩。挤奶前擦洗奶头,挤奶时先挤2个后乳头,再挤前2个乳头。挤奶速度节奏为慢-快-慢,每分钟80~100次,每分钟出奶量保持在1.0~1.5kg,每次挤奶5~8min。在挤奶后期用手按摩奶牛的乳房,使乳汁中的体细胞数增加100倍以上。
2.3掌握发情规律适时受孕
要想高产奶,必须掌握奶牛发情规律,使其适时孕。奶牛犊长到12个月就达到性成熟,18个月以后就可以参加配种受孕。每年的6、7、8三个月份为奶牛的发情期,称为“集中发情期”。发情持续时间一般在24~36h之间。排卵时间在发情母牛“打稳栏”后的8~12h之间。只有掌握母牛的发情规律和配种时机,才能保证母牛排出的卵子和输入的精子在生命力最强的时间内相遇造成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增加受孕的概率,实现多产高产奶的目的。
3、关键措施的到位
3.1饲料的多样化
奶牛饲养过程中,首先保持干草、青贮常年不断。其次是注重饲料搭配。饲料搭配的原则是:青绿饲料为主,优质干草为基础,精料及添加剂作为补充。青绿饲料、干草及精饲料比为5:3:2。在产奶期,至少要由2种以上粗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以及4种以上精料喂给,注意饲料品种的多样化。
3.2饲喂与饮水
奶牛饲喂人员最好是定人、专人,不要随意更换,陌生人不要让其进入,减少惊吓,影响产奶量。饲养人要多和奶牛沟通,定时洗刷、触摸奶牛,了解奶牛的特性和嗜好。常握好挤奶和喂料时间与次数,一般情况下,饲喂每天次数3次,挤奶每天3次,高产奶牛在夏季可适当增加挤奶和喂料一次。饲喂原则:先粗料后精料,少喂、勤喂,定时、定量。一般日产乳50kg以上的奶牛,每天需要饮水100~150L,奶牛每昼夜进行反刍的唾液就会达到150L左右。饮水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奶牛的产奶量,奶牛饮水应采取多次分喂的方式。水温控制在10~15℃之间,冬天水温不能过低,必要时可饮温水。有条件的最好在牛舍安装自动饮水器,让牛随时喝到清洁新鲜的水。高产奶牛还可添加“小灶”饮料,如饮食豆浆或稀麦麸粥等,对提高产奶量很有作用。
3.3抓好卫生和疾病防治
(1)养殖小区或牛舍入口要建有消毒池,进入人员包括饲养人员要先在消毒间接受紫外线灯光消毒15min。牛舍内要做到常消毒,坚持每星期用消毒剂消毒一次。
(2)预防接种:应用口蹄疫灭活疫苗隔4个月接种一次。成母牛肌注4~5mL/次,小牛3mL/次,第一次注射量减少1mL,重胎牛和病牛不列注射范围,并建立系统的奶牛接种和病历档案。
(3)疾病防治原则:由于奶牛性情胆小、敏感性强,所以不是万不得已,不要给牛打针吃药,一般以调养为主。一旦奶牛生重病,也尽可能是打针注射,不要口服抗生素。因为牛是多胃动物,口服时,抗生素会把牛瘤胃的部分有益微生物杀死,造成微生物群落失衡。给奶牛打针的次数也要尽量减少,打针后对奶牛产奶量是影响很大的,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时。如果奶牛疾病不是很严重,待停奶后的两个月内再作治疗。在两个月内争取把奶牛调养好,让它们能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新一轮的产奶工作。

不同阶段黄粉虫的饲养方法


1)成虫的饲养管理

一是不同生长期成虫对饲料要求不一样,不能混养。二是剐羽化的成虫非常娇嫩,抵抗力不强,不能食含水量过大的饲料,可适当多喂麦麸、玉米面等精饲料。三是为了提高产卵率和卵的孵化率,应供给成虫足够的营养,投喂优质配合饲料。饲料配方为:麦麸70%、玉米面20%、芝麻饼9%、骨粉1%。并投给数量足够的精饲料。这样可延缓成虫衰老,延长产卵期,提高产卵率。四是投饲时要做到少量多次,每天投饲2-3次,每天投饲量要适当,以在下一次投饲时无剩食为原则。不能缺乏食物,否则会造成成虫吃卵现象,还会出现成虫互相咬斗致伤现象。由于剩余的饲料易发霉变质,影响产卵,故饲料不能投放过多。五是雄成虫交配后往往很快就会死亡,要及时清理死亡的成虫,防止腐烂变质而引发传染病。六是产卵筛下垫一层接卵纸,一般4天换1次。在产卵筛下的接卵纸上均匀地撒一层2厘米厚的麦麸,所产的卵就会埋在麦麸内,否则成虫就会吃卵。七是为了提高成虫产卵率和卵的孵化率,一般4个月对成虫进行1次换代,即把老化的成虫淘汰。

2)卵的管理

接卵纸取下后,连同纸上麦麸一起放在饲养盘内,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就孵化出幼虫。这时的管理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①温度对卵的孵化起重要作用,在30C的温度下,卵5天就孵出幼虫;在25℃的温度下,要在15天左右才能孵出幼虫。所以,要把卵放在较高的温度下孵化,以缩短孵化期。

②孵化时也要求室内相对湿度适中,卵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能顺利地孵化出幼虫;在干燥的环境中,孵化较缓慢,且有一定死亡率。孵化盘内不能喷水加湿,应通过加大环境的湿度来增加孵化盘中的湿度。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增加到70%左右。加大室内湿度的办法就是向地面洒水或放一些水盆。

3)幼虫的管理

在黄粉虫生命周期中,幼虫期历时2个月左右。幼虫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幼虫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卵全部孵化出小幼虫后,要加温、加湿促进迅速生长发育。可以通过加大饲养密度来提高幼虫群体内温度;加湿的方法是向饲养盘内喷雾加湿,喷雾的次数每天要达到7-8次,每次喷量要小,不能看到盘中有明显的水分。也可通过饲料多拌一点水来提高湿度。

②为使黄粉虫幼虫摄取全面营养,可以喂给配合饲料,饲料含水量要达到lO%左右,并经常投喂一些干净的青菜叶。阴雨连绵季节,饲料可不拌水,还要减少青饲料的投喂量。

③饲料投喂量要适当,以不缺食.且还有少量剩食为原则,每天投喂2-3次。

④大小幼虫要分开饲养,避免大吃小,降低产量。⑤幼虫逃跑能力很强,应做好防进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胶带有无破损。

4)蛹的管理蛹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蛹不料;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减少饲养密度,以降低群体内的热量。

2)螨虫病

危害:螨虫对黄粉虫危害很大,特别是对幼虫的危害更为严重。螨虫侵害幼虫后,可造成体质减弱、生长缓慢.成虫繁殖力降低,可影响到卵的孵化率。病因: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螨虫极易对黄粉虫造成危害。

防治:调节室内温度,夏季气温高的时候,要保证饲养室空气流通、相对干燥;饲料密封贮存,防止螨虫污染;夏秋多雨季节,空气湿度大时,投喂的饲料含水重要小。

泌乳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现代化畜牧业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最少的饲料消耗获得最多的畜牧产品、最大的经济效益。科学饲养不仅能提高产奶量和减少繁殖疾病,还能延长奶牛寿命,提高生产效益。在泌乳奶牛的实际生产中,由于各阶段奶牛的产奶水平和营养需要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通常采用阶段饲养法,即分为泌乳初期、泌乳中期、泌乳后期几个阶段,以后进入干乳期。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泌乳奶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1、产乳初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刚分娩后,消化功能和食欲差,乳房水肿,需要15天左右才能恢复。分娩后要让母牛站立,以减少产道出血和子宫外脱。并使之尽快饮麸皮粥或益母草红糖水。麸皮粥料配方:麸皮1-2kg、食盐50g、碳酸钙50g、水20L,温度25-30℃。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粉250g,加水1500mL,煎成水剂后,加红糖1kg、水3L,温度40-50℃,每天1次,连服2-3天,以补充体内水分损失和消除疲劳,促进胎衣脱落。

产乳初期母牛的饲养较难掌握,母牛产乳量逐日增加,但难以采食较多的饲料,特别是精料。高产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往往满足不了产乳的需要,喂给较多的精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产前(干乳期)要把牛养壮,并使其在分娩后习惯采食较多的精料。在产乳初期,对健康、消化功能正常、食欲良好、乳房水肿基本消失的母牛,要逐渐增加精料。但日喂量不能超过10kg。要适当控制多汁、青绿饲料的喂量,多喂优质干草,并且不宜较多增加精料喂量。此阶段精料和粗料的比例为40:60。参考日粮组成:玉米青贮料15kg,自由采食优质干草(最低饲喂量3kg)、块根3kg,混合精料最初3-4kg,之后逐日增加(可每日增加0.3kg),直至日喂量达6.5-7kg为止。

产后应尽早挤初乳,但在产后1-3天,不能将乳汁全部挤出,特别是产后第一次挤乳,挤出2-3kg即可,以后逐渐增加挤乳量,到第3-4天后才可全部挤出。避免乳房内压急剧降低,微血管渗出现象加剧,引起母牛产后瘫痪。分娩后乳房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挤乳前后要对乳房进行仔细热敷和按摩。要给母牛铺柔软、卫生的垫草,并注意舍外运动,使其尽快恢复健康。

2、产乳盛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乳牛健康恢复正常,产乳量增加到泌乳高峰,此阶段的产乳量占全泌乳期产量的40%-50%。使乳牛尽早达到整个泌乳期最高的日产乳量(或产乳高峰),并使高产维持较长的时间(稳产),是提高泌乳期产乳量的关键。因此,这一阶段内饲粮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应高于以后各阶段,此阶段产乳量可达到高峰,但须动用体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补充部分产乳需要。为保持产乳牛的消化功能和健康,必须使其采食约占体重1%的粗饲料,并为其持续泌乳、发情和配种打好基础。要特别注意饲料的品质,保证多样化和适口性好,特别要考虑高产牛对饲料的爱好。有条件时多喂一些青干草、多汁料和青绿牧草,以促进食欲和提高消化率。

高产乳牛泌乳期内采食高峰一般要比泌乳高峰迟6-8周。产乳高峰期食入的营养小于产出的乳汁中所含养分,机体代谢出现负平衡,体重下降是难免的。据报道,在泌乳的头8周内,牛体失重25kg是正常的。研究表明,每失重1kg,可满足3kg乳的能量、1.5kg乳的蛋白质需要。大多数高产乳牛减重要持续到最大采食量到来之前,但此阶段靠消耗体内贮积(体重下降)来达到最高产乳量的营养补充是很有限的。应该在饲粮中补加额外的蛋白质、能量,力争达到代谢正平衡或减小负平衡的程度,把高产乳牛此阶段体重下降的速度和重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保证高产、稳产、正常发情配种和防止代谢疾病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外提倡和推广在高产乳牛产乳盛期饲粮中补充脂肪和采取引导饲养方法或配套饲养管理技术等,增加产乳盛期乳牛的营养浓度、干物质采食量,使机体能量代谢达到正平衡。

3、产乳中、后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进入产乳中期,乳牛产乳量按6%-7%的速度逐月下降,有的牛可达8%-10%。泌乳高峰阶段已过去,采食量达到高峰。前期的失重状况终止或开始恢复(增重),母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将逐渐减少,因而饲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可逐渐降低。这一阶段允许喂给较多的粗饲料,但不能太多,以免产乳量急剧下降。此阶段牛已妊娠,在整个泌乳期食欲是最好的。要注意调整饲粮组成,使产乳量缓慢下降。同时,也应注意牛的运动。产乳后期(201天至干乳)乳牛的产乳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即泌乳期将进入末尾。此期母牛虽妊娠,但胎儿的重量增加缓慢,乳腺活动明显减弱,母牛较温驯、安静,泌乳盛期的失重在不断恢复。可在泌乳中期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饲粮的能量与蛋白质水平,但仍须按饲养标准满足其营养需要,并使其有所增重,即比泌乳盛期体重增加10%-15%。对瘦弱母牛应增加营养,使其恢复体重,增强体力,但此阶段也要防止牛过肥。

泌乳中、后期饲粮的营养水平:①产乳中期:饲粮干物质3.0%-3.2%、1kg饲料干物质含2.13NND、可消化蛋白13%、钙0.70%、磷0.40%、粗纤维17%、精粗料比40:60;②产乳后期:饲粮干物质3.0%-3.2%、1kg饲料干物质含2.00NND、可消化蛋白12%、钙0.45%、磷0.35%、粗纤维20%、精粗料比30:70。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我国东北地区四季节分明,气候差异较大,如果不做好环境的控制工作会对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蛋鸡养殖场或者养殖户要于根据各季节的气候特点、蛋鸡的生理与生产需求,提供适宜的生产环境,提供适口性好、营养含量高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应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消毒。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蛋鸡不同季节饲养和管理方法。

1、春季的饲养管理

春季的天气逐渐回暖,白天逐渐延长,春季是蛋鸡的繁殖季节,如果饲养管理到位可有效的提高产蛋量。虽然春季气温回升,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容易发生和流行病毒性疾病,使蛋鸡的健康水平下降,死亡率升高。因此春季饲养管理的目的是加强营养,做好保温的工作,同时还不可忽略通风的重要性,防止鸡群发生疫病。蛋鸡的产蛋率与饲料营养价值和饲喂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高产蛋鸡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多,采食量也大。因此在产蛋期要调整日粮的浓度,因随着气温的回升,鸡的采食量下降,此时可以适当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同时还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另外,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尤其是钙磷的含量,一般要在3%以上,但是不宜超过4%。合理的安排每天的饲喂次数和饲喂量。给鸡群提供充足的饮水,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的电解多维,以补充营养。春季是病毒性疾病易发季节,因此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保持鸡舍日常的环境卫生,定期的消毒,杀灭舍内的病原微生物。春季气温还不稳定,温差较大,通风时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风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确定最佳的通风力度。

2、夏季的饲养管理

夏季高温且多雨,天气炎热且潮湿,鸡体的热量不易散发,易发生热应激,而导致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使产蛋量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量增加。因此夏季蛋鸡的饲养管理重点是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并进行合理的饲喂,以避免或者减轻热应激对鸡群带来的不利影响。夏季高温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为了使其获得充足的营养,在夏季可适当的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保证蛋鸡营养的摄入水平。要少喂颗粒料,多喂加水的湿拌料,同时适当的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饲喂,可增强食欲,提高蛋鸡的采食量。炎热夏季还要保证蛋鸡饮用充足、清凉且清洁的饮水。在喂料时要避开一天中较为炎热的时段,将每天早上喂料的时间提前,下午喂料的时间推后,让蛋鸡在凉爽时段采食,可有效提高采食量。为了防『l-蛋鸡发牛热应激,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或者小苏打,可预防或缓解热应激。要想从根本上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则要在舍内安装有效的降温设施来降低鸡舍内的湿度。夏季要加大通风换气的力度,利用风扇和湿帘来降低舍温。为了防止阳光直射,可在鸡舍的周围种植绿化带,但要注意不可影响通风。另外,夏季鸡舍内潮湿易滋生病菌,要勤换垫料,加强消毒,保持舍内干燥,及时的清理粪污,保持舍内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发生。夏季蛋鸡易发生抱窝现象,影响产蛋,可将其放在凉爽通风处,饲喂湿料,不提供产蛋箱,可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3、秋季的饲养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的下降,白天逐渐的变短,昼夜温差较大,并且雨水较多。鸡经历较长时间的产蛋期,机体较为衰弱,体重有所下降,因此秋季的饲养管理目的是加强营养,使蛋鸡恢复体力,同时还要为冬季产蛋需求,贮备一定量的营养。秋季蛋鸡易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秋季蛋鸡会出现换羽的现象,这类鸡的生产性能较差,产蛋量较少,甚至会停止产蛋,在养殖生产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推迟或者缩短鸡的换羽时间,提高产蛋量,对于出风换羽现象的蛋鸡要及时的淘汰。在换羽前与换羽期间的蛋鸡要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搭配日粮,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让其保持较为旺盛的食欲。另外,秋季还要对鸡群进行合理的调群工作,将低产鸡和体质较弱的鸡进行淘汰,同时还要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秋季在白天的气温仍然较高且多雨,防暑降温的工作也不可忽略,但是夜间温度较低,还要做好夜间的保温工作,同时要保持舍内清洁、干燥。秋季光照时间缩短,会导致产蛋率下降,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要保持蛋鸡16h左右的光照时间,需进行人工补光。除此之外,要做好秋季的驱虫和免疫接种工作。

4、冬季的饲养管理

我国北方冬季的天气较为寒冷,昼短日长,鸡需要的能量较多,以用来抵御寒冷,因此应适当的提高日粮中热能性饲料的比例,并多喂颗粒状饲料。做好鸡群的防寒保温工作,以免影响产蛋性能。冬季的工作重点除了保暖外,还要处理好保暖与通风之间的关系,不可为了防寒保暖,而疏忽通风。此外,由于冬季光照缩短蛋鸡活动与采食时间也相对减少,应对其增加人工光照,以增加运动,提高采食量。

蛋鸡不同季节饲养管理要点
(一)、春季饲养要点:

春季气候由冷变暖,气温逐渐回升,日照逐渐延长,是鸡产蛋的好季节。在此季节饲养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温度避免鸡群受寒初春时节,咋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北方),在逐渐撤去防寒设施的同时,注意避免鸡群受寒,千万不要因管理上省事了而放松管理,导致日温差过大使雏鸡患感冒。
2、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正常湿度,还要注意保温,要根据气温高低、风力、风向而决定开窗次数、大小、和方向,要先开上部的窗户,后开下部的;白天开窗,夜间关闭;温度高时开窗,而温度低时关窗;无风时开窗,有风时关窗。这样可避免春季发生呼吸道疾病,又可提高产蛋率。
3、注意合理光照产蛋鸡每天必须有14~17小时的光照。如用红灯光照效果更佳。
4、注意防疫管理春季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而多风多雨的气候特点又利于疾病传播,搞好环境卫生和加强防疫应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入春以后,应对鸡舍外清扫消毒1次,以减少疾病的威胁。此外从鸡群中将病鸡、弱鸡、伤残鸡及不产蛋鸡挑出淘汰,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有条件的鸡场要做好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抗体监测,发现异常立即,也可以进行预防性投药。
5、注意饲料营养全面
①减少能量饲料春季气温变暖后,如果继续喂高能量饲料,会使鸡体重增加,影响产蛋率。所以春季应降低鸡饲料中的代谢能。方法是减少玉米等谷物类饲料的用量。
②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期要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饲料中粗蛋白质的用量要根据产蛋率的提高而增加,一般产蛋率每提高10%,饲料中可消化蛋白质上升0.5%,但高不超过18.5%,方法是多添加鱼粉、豆饼。
③提高矿物质的含量母鸡产蛋时,对钙的需要量大,因此应将饲料中的钙调整到4%,将磷调整到0.6%,如发现蛋鸡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现象要适当将含盐量提高到0.5%,并相应增加矿物质添加剂的用量。
④补充维生素饲料当鸡产蛋增多时,维生素消耗量也增多。所以要相应给予补充。方法是增加饲料中各种青菜的比重,也可将青绿多汁饲料从15%提高到32%,并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用量。一年之计在于春,防重于治,科学的饲养管理不仅有效预防了鸡群的种种疾病,而且降低了饲养成本,保证了高峰产蛋鸡的产蛋率。
(二)夏季高温季节饲养要点:
进入盛夏,广大的蛋鸡饲养户又将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于持续的高温天气,持续的高温天气常导致密集饲养条件下的鸡群容易发生热应激及中暑问题,其主要表现有:采食量下将、产蛋减少、粪便稀薄以及体质下降和大量死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损失。为使鸡群在夏季高温期间保持高产稳产,避免类似严重问题的出现,建议养殖户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适用的饲养管理措施。
1、尽量改善舍内外环境,以减轻热应激的程度
农村养鸡户的鸡舍一般构造较简陋,四周又没有遮阳植物,舍顶没有防辐射设施,再加上鸡群密度较大、拥挤,通风不畅,鸡舍内温度往往比室外高3℃~4℃。对雏鸡而言,适其生长的温度为10℃-22℃,而对产蛋鸡来说,10℃-30℃是其产蛋优秀温度范围,如超过30℃,则对生长、采食量、产蛋率、蛋大小、壳质都会有影响。在炎热季节里,改善舍内外环境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通风良好的通风是保证鸡舍内环境的重要措施。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下,对于密闭式鸡舍,好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纵向通风鸡舍内气流分布均匀,基本不出现气流死角,新鲜空气能较充分地利用,气流速度较高,一般在0.5米/秒以上,有利于鸡体散热。对于开放式鸡舍,当舍温超过27℃时(尤其午后),依赖自然通风的方式就显得无能为力了,只有将鸡舍所有门窗全部打开,让横向气流穿过鸡舍引起通风效果才好,或在鸡舍内安装电扇,利用风扇加大舍内空气流动,排出鸡舍内的湿热浊气,使舍内温度下降。即使晚上也应通风,以排出白天积蓄的热量。
(2)用水降温在高温及通风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每天中午和下午用高压喷枪向屋顶喷水,增加散热量。或用喷雾器将新鲜、清凉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带鸡喷雾冷却(100斤水中加1~2公斤保健液),以使鸡体保持湿润,从而降低体温,同时又可以补充有益菌。
(3)保证充足的饮水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好是深井水并保持常流水。如果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鸡的生长及生产性能的发挥。
为了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就要经常对所有的水槽、乳头式饮水器认真检查,并确认供水装置无故障以及开放饮水器中有足够的水深度。此外,人们容易忽略饮水空间,鸡只常出现争抢饮水的情况,这说明饮水位置不够,导致一些鸡饮水不足,势必加剧热应激反应。可见,精细的日常管理中,确保鸡只随时饮到新鲜足量的洁净水是十分重要的。
2、加强营养管理
(1)调整日粮对于6-9月进入产蛋高峰期的鸡群,只要日采食量正常吃到不少于115克,一般均能保证日产蛋平均50-55克/只(料蛋比为2.31)。但炎热的环境常引起蛋鸡生理和代谢发生变化,导致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试验表明,高温导致鸡群采食量下降,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采食量将下降2%。因此,对于体重1.9-2.1公斤的新母鸡而言,采食下降,意味着为产蛋所提供的养分摄入量是不够的,由蛋重变轻可以验证。
因此,为保证鸡群正常生产,适时调整日粮是恰当的,以确保蛋鸡每日基本的营养需要(如18克粗蛋白,275千卡的能量,360毫克蛋氨酸,720毫克赖氨酸,3.5克的钙,0.4克有效磷及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这样才可补偿高温应激引起的养分缺乏,满足蛋鸡特殊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的危害。关键的营养调控措施有:
①用1%油脂替代1%玉米。在高温的环境下,鸡群对能量需求较低,鸡群采食量便相应降低,因此,应对饲料能量结构进行调整。要想提高采食量,可在饲料中加一些脂肪,脂肪可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这样,采食量就可大大提高,而且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如加喂1%动植物油脂代替1%玉米。
②调低蛋白质水平。由于鸡群对蛋白、氨基酸的需求与环境无关,所以,在天热时,鸡群的蛋白质需求不会改变,然而,当环境上升到30℃时,鸡群采食量便会下降,这时应提高蛋白质水平,而在更高温下,热应激直接影响产蛋率,即使提高同水平蛋白也无法改善,应用低蛋白日粮,同时维持足够的蛋氨酸(粗蛋白的2%)、赖氨酸(粗蛋白的5%)进食量;过多的蛋白质或氨基酸,其氧化作用生热,此外,日粮正确的氨基酸水平,可减少脂肪肝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
③适当增加钙磷的比例。高温抑制钙的摄入以及VD3转化,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产蛋鸡的钙需求便会升高,然而,高钙日粮可降低适口性,从而导致采食量下降,建议,随预期采食量的改变适当提高预混料的添加水平,保持钙的日进食量3。5克和有效磷0。4克。
④应用其他添加剂。热应激时补加VC150克/1000斤饲料,鸡在热应激状态下,散热时需要大量VC,提高抗病力;有蛋壳问题时,考虑添加碳酸氢钠,此时要检测日粮钠进食量并保证日粮适当的氯水平,改善蛋壳质量,在饲料中添加0。2%-0。3%是有益的;目前应用一般以4%葡萄糖水为宜,可缓解热应激对血液性状的影响,改善散热,并能减少血液中的有毒代谢产物;低聚糖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类绿色添加剂,它们能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力,保证动物健康,低聚糖对改善热应激情况下家禽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在家禽饲料中按1%的比例添加藿香、金银花、板蓝根、苍术和龙胆草中草药,可使高温季节蛋鸡产蛋率提高,饲料报酬提高。
(2)改善饲喂方法在突然出现短期(3-5天)热应激时,不要对日粮作任何调整。夏季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早晚多添加饲料,中午少添的方法,以保证日粮的摄入量,也可采用少喂勤添的方法以增强鸡的兴奋性及旺盛的食欲。

3、秋季饲养要点:
①淘汰老弱母鸡:产蛋鸡饲养1-2年好,超过2年的鸡好予以淘汰,鸡体素质差,产蛋率低的应及时挑选出来,分圈饲养,增加光照,每天保持16小时,多喂高能量饲料,促进母鸡增膘,及时上市处理。当新鸡开始产蛋时,则应新、老鸡分开饲养,新鸡也逐渐由产前饲养过渡到产蛋期饲养管理。
②强制换羽实行人工控制饲养,促进同步换羽:为使蛋鸡同步换羽,可将光照时间由原来的16小时减为8小时。将强光改为弱光,将配合饲料改为米糠、秸秆饲料,并在饲料中加拌1-1.5%生石膏代替矿物质,这样7-8天就可以换羽,并加喂适量的南瓜和蔬菜,恢复光照12-16小时,这样4-5周就可以出新羽,7-8周鸡群即可产蛋。如在日粮中添加2.5%氧化锌,能缩短换羽时间,提高产蛋。
③全价日粮:要求饲料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丰富、齐全,适口性好。蛋鸡产蛋率为70-90%时,日粮中蛋白质应为17-18%,能量2700-2750千卡,钙3-4%。饲料配方可用豆饼30-40%,玉米20%,鱼粉和面粉各10-15%,麦麸10-20%,槐叶粉6%,骨粉2%,贝克粉8-10%,食盐1%,多维素和矿物质添加剂各0.5%。
④补充光照: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开始产蛋时每周增加光照时间半小时,以后每2周增加半小时,直到每天光照时间达1小时为止。实践证明,人工补充光照以每天早晨天亮以后效果优秀。补充光照时,舍内每平方米地面以3-5瓦为宜。灯距地面2米左右,灯与灯之间距离3米。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⑤加强卫生防疫:早秋天气闷热,高温多湿,易患鸡痘、球虫病,。减蛋综合症等疾病。因此,加强卫生防疫是保证蛋鸡高产稳产的重要环节。对鸡舍、运动场要经常打扫,食槽、水槽等用具要定期消毒,以减少鸡病的发生。注射鸡新城疫疫苗和禽霍乱菌苗进行预防,并用秋虫净等驱虫。勤观察,一旦发现病既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4、冬季饲养管理要点
要使母鸡冬季不停产就要针对产蛋鸡对温度、光照、营养等要求,采取有效的饲养管理措施。
①防寒保温。产蛋鸡适宜的生活温度是18℃,冬季鸡舍温度要尽量保持在10℃以上。一般在鸡舍四周设置防风障,门窗上加盖塑料布,堵塞墙壁漏缝,防止鸡舍进“贼风”。
②增加光照。光照不仅可增强母鸡体质,而且能促进母鸡脑垂体腺激素的分泌,使母鸡产蛋活力旺盛。因此,冬季因时间缩短应补充人工光照,刺激蛋鸡多产蛋。通常在鸡舍内安装电灯,使母鸡所得到的光照达到15小时即可;亦可采用早晨早开灯和晚上晚关灯的方法,使蛋鸡在冬季的光照时间比夏、秋季要长05~1小时。
③增加饲喂次数。冬季气温低,蛋鸡必须从饲料中采食足够的营养以抵御寒冷,才能保证其高产性能。可增加饲喂次数以促使蛋鸡多采食。
④增加营养。冬季天冷,蛋鸡自身消耗能量增加,需要从饲料中采食补给。因此,在冬季应适当提高蛋鸡饲料中的能量水平,达到每千克012兆焦直。另外,冬季在饲料中适当增加些维生素的用量,可提高蛋鸡产蛋量。据试验,冬季在饲料中增加双倍量的维生素A、D3,可提高产蛋率35%以上。
⑤加强疫病防治。冬季是鸡群呼吸道传染病的流动季节,一旦发现病情应立即用相应药物作早期预防,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新咳喘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096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