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和牛蛙有什么不同

石蛙和牛蛙都是近年来颇受养殖户欢迎的养殖项目,是主要的食用蛙类。由于石蛙和牛蛙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常常被弄混。那么,石蛙和牛蛙有什么不同?现将石蛙和牛蛙的区别介绍如下,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一、科属不同

1.石蛙:石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属两栖动物。

2.牛蛙:牛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新蛙亚目、蛙科、蛙属水栖动物。

二、别称区别

1.石蛙:石蛙别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在我区分布广泛,尤以西部的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数量多,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和广西等地。

2.牛蛙:牛蛙别称美国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1959年从古巴、日本引进我国内陆,目前我国主要靠养殖生产,全国各地均产,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新疆、四川、湖北等地。

三、形态区别

1.石蛙:石蛙体大而粗壮,体形近似于黑斑蛙或虎纹蛙,体色各异,头扁而阔,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躯干部较短,平扁,无尾,颈不明显,雄蛙前肢特别,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发达,背面无窄长疣,腹面光滑呈白色。

2.牛蛙:牛蛙头部宽扁,口端位,吻端尖圆面钝,眼球外突,背部略粗糙,有细微的肤棱,四肢粗壮,前肢短,无蹼,后肢较长大,趾间有蹼,肤色随着生活环境而多变,通常背部及四肢为绿褐色,背部带有暗褐色斑纹,头部及口缘鲜绿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颜色随雌雄而异,雌性多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为金黄色,鸣声很大。

四、功效区别

1.石蛙:石蛙肉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钙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化疮、滋补健身之效。

2.牛蛙:牛蛙肉味甘,性温,胆性寒,味苦,经常食用,可补中益气、壮阳利水、活血消积、清热解毒、补虚止咳等作用。

【小编结语】石蛙和牛蛙在科属、形态和功效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石蛙和牛蛙的区别,大家都了解了吗?

延伸阅读

猕猴和袖珍石猴有什么不同


这几年,宠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名为日本袖珍石猴的宠物猴,据商家介绍,这种猴子性格温顺,长相可爱,而且只有一个可乐瓶大小,永远也长不大。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猕猴有些不同。那么,猕猴和袖珍石猴有什么不同?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猕猴和袖珍石猴有什么不同?

宠物市场出售所谓日本袖珍石猴,其实是日本猕猴或猕猴的低龄幼仔。日本本土所产猴类只有日本猕猴一种。灵长目中并无名称为石猴的猴类。猕猴并非最大不超过大可乐瓶,成年猕猴可成长到体重10kg左右,犬齿发达,在发情期具有一定攻击性。

天下根本就没有石猴,都是商家编造炒作的。所谓的袖珍石猴就是猕猴的一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能私养更加不能买卖,价格都是被人炒作上去的。

这些猕猴幼仔在年幼时期就通过非法捕猎、从合法饲养单位非法交易等手段流入宠物市场。而由于其所谓的可爱等特性受到一些宠物爱好者追捧和购买。这类购买进一步刺激了对猕猴的非法捕猎和非法交易,并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

原来所谓的袖珍石猴其实是猕猴的幼崽。它们根本就是同一物种。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石猴这一物种,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商家盈利的手段罢了。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蛙和青蛙有什么区别


石蛙属于青蛙的一种,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石蛙成为一种新兴的创业项目在农户中开始流行开来。相对于青蛙而言,可能人们对于石蛙有些陌生。那么,石蛙和青蛙有什么区别?石蛙和青蛙的差别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石蛙和青蛙有什么区别?石蛙和青蛙的差别有哪些?

一、石蛙和青蛙的科属不同

1、石蛙:石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属两栖动物。

2、青蛙:青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新蛙亚目、叉舌蛙科、虎纹蛙属两栖动物。

二、石蛙和青蛙的别称区别

1、石蛙:石蛙别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在我区分布广泛,尤以西部的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数量多,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和广西等地。

2、青蛙:青蛙别称蛙、蛤蟆、蛙子等,世界各大洲的水域、湿地等地区均有分布,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

三、石蛙和青蛙的形态区别

1、石蛙:石蛙体大而粗壮,体形近似于黑斑蛙或虎纹蛙,体色各异,头扁而阔,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躯干部较短,平扁,无尾,颈不明显,雄蛙前肢特别,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发达,背面无窄长疣,腹面光滑呈白色。

2、青蛙:青蛙头部扁平,略呈三角形,吻端稍尖,口宽大,雄蛙口角内后方各有一浅褐色膜襞为声囊,鸣叫时鼓成泡状,躯干部短而宽,前肢短小,后肢长而发达,背上是绿色,很光滑、很软,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用舌头捕食,舌头上有黏液。

四、石蛙和青蛙的功效区别

1、石蛙:石蛙肉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钙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化疮、滋补健身之效。

2、青蛙:青蛙味甘,性凉,均有补虚益胃、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或小儿疳疾、消瘦、食欲不振、水肿、膨胀、虚劳发热等症。

石蛙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青蛙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世界各大洲的水域、湿地等地区均有分布。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


石蛙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蟾蜍也叫蛤蟆,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那么,石蛙和蟾蜍有什么区别?石蛙和蟾蜍的区别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石蛙和蟾蜍的区别

一、石蛙和蟾蜍的科属不同

1、石蛙:石蛙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属两栖动物。

2、蟾蜍:蟾蜍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滑体亚纲、无尾目、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

二、石蛙和蟾蜍的别称区别

1、石蛙:石蛙别称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在我区分布广泛,尤以西部的井冈山、宁冈、安福一带山区数量多,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广东、香港和广西等地。

2、蟾蜍:蟾蜍别称疥蛤蟆、癞蛤蟆、蛤蟆、癞刺、癞疙宝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从春末至秋末,白天多潜伏在草丛和农作物间,或在住宅四周及旱地的石块下、土洞中,黄昏时常在路旁、草地上爬行觅食。

三、石蛙和蟾蜍的形态区别

1、石蛙:石蛙体大而粗壮,体形近似于黑斑蛙或虎纹蛙,体色各异,头扁而阔,吻端钝圆,突出于下颌,躯干部较短,平扁,无尾,颈不明显,雄蛙前肢特别,背部有长短不一的窄长疣,腹呈淡黄白色,雌性前肢不如雄性发达,背面无窄长疣,腹面光滑呈白色。

2、蟾蜍:蟾蜍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著,颊部向外侧倾斜,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上眼睑宽、略大于眼间距,鼓膜显著,椭圆形,前肢粗短,身体肥胖,后肢短,足比胫长,雄性皮肤粗糙,头部、上眼睑及背面密布不等大的疣粒,雌性疣粒较少,腹面为乳白色。

四、石蛙和蟾蜍的功效区别

1、石蛙:石蛙肉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钙等成分,脂肪少,易消化,营养价值甚高,食之有清火、明目、化疮、滋补健身之效。

2、蟾蜍:蟾蜍味辛,性凉,有毒,入心、肝、脾、肺经,具有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的功效,主治疔疮、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臌胀、水肿、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等症。

以上就是关于石蛙和蟾蜍的区别介绍,石蛙和蟾蜍虽然在外形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科属、别称、形态以及功效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石蛙有什么生活习性


石蛙有什么生活习性呢?繁殖性能怎样?由于石蛙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好的药用保健价值,近些年石蛙备受消费者青睐,有着很好的养殖前景,而石蛙养殖并不容易,掌握石蛙养殖技术知识是必要的,此外还应了解石蛙生活习性及繁殖性能等常识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石蛙有什么生活习性?

生活于海拔600~1500m近山溪的岩边。白昼多隐藏于石缝或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或石块间,见电光后一般无逃逸现象。福建武夷山庙湾山溪较多,其环境适宜该蛙生长,6月初观察各山溪内的成蛙,均较活跃,同时听到鸣声,此期该蛙数量甚多;7月初在溪内石下见到卵群,9月中旬还可听到雄蛙的呜叫;其鸣声为咕(gu)、咕、咕或嘟(du)、嘟、嘟。石蛙在冬季寒冷地都蛰伏起来冬眠,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对外界没有反应,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而缓慢的新陈代谢。根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时节,水温高于12℃时,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

石蛙繁殖性能怎样?

根据现有资料,估计石蛙的繁殖季节在5~9月。白天蝌蚪隐藏在水内落叶下或石缝间,少数个体偶尔浮游在石块上,受惊扰立即逃往石下隐蔽,晚间多数个体游在溪底石上,以口部张合使身体缓缓前行,此时不惧外界干扰,投以小石,仍不逃避。棘胸蛙1次产卵250~350粒,1个繁殖季节可产卵1000~1500粒;卵在水温16~18℃中需要20天才开始孵化,在26~28℃水中约需7天即可孵化;孵化早的蝌蚪经4~5个月生长期,可于当年完成变态;中、晚期孵出的蝌蚪,则需要越冬于次年的5~6月陆续完成变态;幼蛙登陆后约需要2年的时间达到性成熟。

大家如果想要进行石蛙养殖的话,一定要牢牢掌握石蛙养殖技术知识,同时平时在进行石蛙养殖时,一定要结合石蛙的生活习习性和繁殖性能等常识知识,科学高效饲养石蛙,从而顺利实现石蛙养殖效益。

金钱龟和石金钱龟有什么不同


金钱龟和石金钱龟都是很好的观赏龟类,吸引了许多朋友养殖。不过,金钱龟和石金钱龟不仅名字相似,而且外形也十分相似,从外型上也有很多朋友把两者混淆。那么,金钱龟和石金钱龟有什么不同?现将金钱龟和石金钱龟的区别介绍如下。

一、金钱龟

金钱龟俗称三棱闭壳龟、红肚龟、金头龟、川字背龟、红边龟,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门以及越南南北部等亚热带国家和地区,主要以蚯蚓为食,此外也吃河里的鱼、虾、昆虫及一些植物性食物。

二、石金钱

学名黄喉拟水龟,俗称石龟,水龟,黄板龟,黄龟,香龟等,我内主要分布于安徽、福建、台湾、江苏、广西、广东、云南、海南、香港等地,国外主要分布于越南等国,常见于丘陵地带半山区的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水域中。

三、金钱龟和石金钱龟的区别

1.金钱龟是闭合龟,即当它的头与四肢全部缩到龟壳里后,它的甲壳可以完全封闭,密闭得你几乎连个缝都找不到,这就是闭合。而石金钱龟则不然,虽然它也可以把头和四肢都缩到壳离,但龟壳上有四个孔留着,外来的力量完全可以再把它的头拉出来或者对其造成伤害。

2.金钱龟背部呈棕黄色或灰黑色,有明显三条隆起的黑色纵线,以中间的一条隆起最为明显和最长,故又被称为川字背龟。而石金钱龟没有该特征。

3.金钱龟头顶部有黄色菱形标志,光滑无鳞。而石金钱龟的头顶平滑,呈橄榄绿色。

4.金钱龟板(腹甲)为横断,由韧带相连,故也称断板龟。而石金钱龟的腹甲黄色,每一块盾片外侧有大墨渍斑。

5.金钱龟背甲边缘周围坚皮呈金桔黄色,所以又叫红边龟。而石金钱龟的背甲扁平,棕黄绿色或棕黑色,具三条脊棱,中央的一条较明显,后缘略呈锯齿状。

【小编结语】金钱龟和石金钱龟可以从甲壳、颜色等方面进行区分,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金钱龟和石金钱龟的区别,大家都了解了吗?

石蛙有什么营养价值


【常见问题】石蛙有什么营养价值?该怎么繁殖?

【专家解答】石蛙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我国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但由于石蛙为国家保护动物,因而人工养殖不仅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又兼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中实现人工繁殖又是成功养殖石蛙的关键。那么,石蛙有什么营养价值?该怎么繁殖?现将石蛙的营养价值和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石蛙的营养价值

1.石蛙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脯氨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

2.石蛙含有足量的天然谷氨酸成分,肉质奇鲜无比,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脂肪偏低,是最为理想的滋阴消热美味山珍。

3.石蛙蝌蚪能乌发驻颜、清毒净疮,蛙卵有明目之功用。

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石蛙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还发现蛙的皮肉中含有能使人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对产后恢复具有奇效。

二、石蛙的繁殖技术

1.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2.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3.配种和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4.人工孵化

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小编结语】石蛙营养价值高,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但同时石蛙又为国家保护动物,因而掌握其繁殖技术至关重要。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石蛙的营养价值和繁殖技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吃什么饲料


据科学研究,石蛙的肌肉当中含有20种以上矿物元素,其中含量较大的有8种元素,按其含量大小依次为钾(K)、磷(P)、钠(Na)、镁(Mg)、钙(Ca)、铝(Al)、硅(Si)、铁(Fe)。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正因如此,石蛙的市场需求量也是特别的大,很多人都开始饲养石蛙起来。

石蛙养殖技术

1、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2、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石蛙吃什么饲料

1、石蛙吃什么分不同阶段来看,为:卵外膜,未受精卵,高蛋白流汁饵料,蛋黄、豆浆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鲜嫩水草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

2、石蛙喜欢吃活体动物性饵料,不食或少食死的动物体及其它不动的饲料。因它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小鱼虾及其它昆虫。

3、也少不了黄粉虫。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黄粉虫俗称面包虫,黄粉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50%。

养殖石蛙赚钱吗

1、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2、如室内工厂化养殖,可采用人工控温措施,延长其旺盛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加速石蛙年生长速度。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体重200克以上的种蛙可年产卵两次,主要集中在4-5月和7-8月。每次每对排卵量可达1000-2000粒。卵为粘性卵,卵大膜薄,多呈片状粘附于石块或水池的侧壁上,经10-15天孵化即成蝌蚪。一般蝌蚪孵化率可达90%以上,蝌蚪变幼蛙率在80%左右。

未来石蛙养殖前景

1、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2、如室内工厂化养殖,可采用人工控温措施,延长其旺盛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加速石蛙年生长速度。在正常管理条件下,体重200克以上的种蛙可年产卵两次,主要集中在4-5月和7-8月。每次每对排卵量可达1000-2000粒。卵为粘性卵,卵大膜薄,多呈片状粘附于石块或水池的侧壁上,经10-15天孵化即成蝌蚪。

在上面的文章中,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了石蛙的一些养殖技术,以及在饲养方面,石蛙的注意事项。大家对石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石蛙的价格还是不是很高,所以如果家里面有条件的话,建议多去买一些石蛙回来食用。

豚鼠和仓鼠有什么不同


豚鼠与仓鼠在外貌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般人会把他们搞混。但是他们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这些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豚鼠和仓鼠有什么不同、以及豚鼠和仓鼠的区别有哪些?

豚鼠和仓鼠有什么不同?

1.噪声

仓鼠的跑轮如果位置不对也会比较吵,豚鼠的声音不会很大。而且豚鼠长大后,叫声还会减少。

2.寿命

豚鼠的寿命比较长,有的豚鼠寿命可能达到10年左右。而仓鼠的寿命相对来说就要短很多,一般在2-3年左右。

幼年时期仓鼠与豚鼠的区别可能还不是很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不同就会体现出来。

3.食量

相对来说豚鼠的食量要比仓鼠来的更大一些,而且从体型上来说,豚鼠也要大于仓鼠。豚鼠的被毛还分为逆毛与顺毛,而仓鼠基本都是顺毛生长。观察一下仓鼠有个0.5厘米左右的尾巴,豚鼠则没有,把食物藏在腮里的一定是仓鼠,因为荷兰猪没有食囊,而且仓鼠只看得到两颗牙。豚鼠体型比仓鼠大,而且是身子是尖的,仓鼠是圆的。

4.所需要的物品及精力

从花费上来说豚鼠初期比仓鼠大,因为笼子等等置办的东西比较多,要有食盆、草架、水壶、厕所、提草、食物等。不过仓鼠的花费也不比豚鼠便宜多少,如果为其选择的是进口鼠粮,那么在价格上可能相对的要高一点,只是仓鼠所居住的笼子要小巧一点,花费相对少一些,如果饲主的动手能力比较强甚至可以自己diy。当然如果想要比较高级的,那么价格也不便宜。

5.空间

豚鼠活动空间要比仓鼠来的更大一些,一般情况下仓鼠只需要一个合适的笼子及跑轮即可。

6.智商

智商相对而言,豚鼠要比仓鼠来的更高一些,豚鼠与我们的关系更像是猫和狗,等到它们熟悉了主人之后会与人很亲近,可以说比较聪明。仓鼠同样可以亲人,但是相对来说它们更加容易对人产生恐惧。所以相对而言豚鼠要比仓鼠更容易亲近人,而且豚鼠性格比较温和,比较少会出现咬人的情况。

7.体味程度

体味比起仓鼠要大一些,不过如果饲主比较注重清理的话,一般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豚鼠和仓鼠的臭不一样,熊类仓鼠也会比较臭。不过不管是哪一种平时都不能忽略清理工作。另外仓鼠的跑轮如果位置不对也会比较吵,豚鼠的声音不会很大。而且豚鼠长大后,叫声还会减少。

所以说虽然仓鼠与豚鼠在外貌上很相似,但是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不论是从体型、性格还是饲主在喂食及护理时的方法都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饲主不要将两者的饲养方法混淆,不管是在居住环境上,还是喂食的量上面都要搞清楚哪种方法适合哪一个,错误的饲养方式对它们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

小贴士:豚鼠和仓鼠都是人们喜欢饲养的小宠物,他们性格活泼可爱,也不怎么挑食,相对于其他宠物来说比较好喂养。虽然二者在外貌上有些类似,但真正比较起来,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对于打算养宠物的朋友来说,这两者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想养石蛙,石蛙的养殖方法和各种习性了解了么?


石蛙是养殖蛙内的其中一种,其市场欢迎程度极高,近年来,不少养殖朋友投入养石硅的市场中去,但对技术要求非常高,新手很难一次养好石蛙,其次石蛙成本比较高,资金要充裕,没有足够的资金链,会导致前功尽弃,由于这两个方面的限制,养的人虽多,但成功的比例极其低。先了解养石蛙的基础知识,再投入养殖,才会更加科学有效。

人工孵化石蛙的养殖方法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养殖石蛙之种蛙的培育方法

准备选留作种的石蛙应在冬眠前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每天1次,定点投饲。采食旺季每天换水1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1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l:l比例进行群养。雌蛙体型较宽,前肢短小,腹面细嫩光滑。雄蛙体型较大,前肢短粗,强壮有力,趾上及胸部有黑色小突出物,用手摸有明显感觉。

浅析石蛙的繁殖习性

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59月是石蛙的繁殖季节,56月是产卵高峰期。石蛙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呜叫和抱对等行为。石蛙每年交配产卵3次。雌蛙年产卵量为5001000粒,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或附着在水沟的石上或水生植物上。交配时,雄性拥抱雌性,并借助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卵径1.31.5毫米,卵外有胶质膜,卵产出后,吸水膨大,可达原卵径的23倍。很多卵粒粘附在一起,呈索状或葡萄串状,长的达20厘米左右,浮在水中或附着水中的物体上。蛙卵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5天左右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在适宜的环境中,经4070天的生长发育,变态成幼蛙。

只要养好石蛙,市场就会很广阔,石蛙体内含有20多种以上矿物元素,其中最多是钙,所以他是缺钙人士的优选食物,市场欢迎度高。在石蛙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水质、水位,经常地注入和更换池水,随进做好防病除害工作。

石蛙怎么养?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又名石鸡、飞鱼、石蛤蟆、石乱等,为蛙科棘胸蛙属动物。石蛙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具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保健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那么,石蛙怎么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石蛙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一、石蛙养殖池建设

1.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4.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5.其他要求:石蛙的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二、石蛙的养殖技术

1.种蛙选择: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2.种蛙培育: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3.配种产卵: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避免干扰。

4.人工孵化:石蛙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5.蝌蚪饲养: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

6.幼蛙饲养: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运动性饲料。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周安静、光线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质要求与蝌蚪期相同,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厘米。

7.安全越冬: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越冬时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也应有塑料薄膜加盖保温防冻措施,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

【小编结语】石蛙喜欢潮湿安静的环境,喜食蚯蚓、蛆虫、蚱蜢、蚁类、泥鳅、河蟹、蝼蛄等活饵,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石蛙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蛙怎么繁殖


石蛙既是国家保护动物,又是餐桌上的佳肴。因此,人工养殖石蛙不仅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帮助石蛙的物种延续,还能为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一举多得。而在石蛙的养殖过程中,繁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到石蛙养殖的效益。那么,石蛙怎么繁殖?现将石蛙的繁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二、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三、配种和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四、人工孵化

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小编结语】做好石蛙的繁殖工作,是成功养殖石蛙的基础,对提高石蛙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石蛙的繁殖技术,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石蛙怎么养


【常见问题】:石蛙怎么养?

【专家解答】:石蛙因为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而且个大,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石蛙也是我国蛙类养殖业的后起之秀,是农民增收的新热点,发展较快,前景看好,那么石蛙怎么养呢?

【生长习性】: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成蛙:食物以动物性为主,其中又以昆虫及其幼体占大多数,主要有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养殖技术】: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1、石蛙饵料的准备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

2、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①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②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蝌蚪池: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小编总结】:在养殖石蛙的时候就应该了解石蛙的生长系习性在去养殖就ui达到更好的效果,在加上科学的养殖就一定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的。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石蛙和牛蛙有什么不同》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土鸡和火鸡养殖有什么不同”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8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