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螃蟹(河蟹)肝坏死病(图)


夏季河蟹肝坏死十分普遍,对养殖造成很大威胁,因此河蟹养殖户必须对河蟹肝坏死病进行了解、认识,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症状
病蟹色泽灰暗,不鲜亮,壳与爪都比较软,无排泄物,也可以说无食;打开壳看无黄或者肝已发生明显变化,有的变成灰白色,有的肝潮解等;鳃丝萎缩,有污物并发黑,河蟹活动力相当弱,这种病症即为肝坏死,而不是水肿病。
预防 
投喂新鲜的饲料,严禁投喂霉变饲料;尽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时间(比如:环丙沙星或土霉素在使用时,一般环丙沙星用75克以内/50千克,土霉素25克以内/50千克,预防投喂3天,治疗时5天即可),不要天天给药。在平时发现病蟹应立即剔除。在捕获季节,力求一次捕完,不留无力软蟹回塘,因软蟹十有八九是病蟹。
若已经发生河蟹肝坏死病,应赶快使用:康肝宝河蟹添加剂、磷酸二氢钙配成的药饵。治疗连用15天~20天为一个疗程,15天~20天当中的前5天~7天还应配合使用蟹健康虾蟹宝。一般喂1个~2个疗程,此病就会得到控制,并且所养的蟹体质会大大增强。以后可以经常按上面的配方进行使用,不但能防止肝坏死病,而且对河蟹抖抖病、烂鳃、肠炎、水肿、营养不良等病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水体消毒可以选用:新氯、富氯、富溴、百毒净、溴氯海因等,一般15天~20天用一次,病情严重的可以连用3次~4次,每次中间相隔2天。

相关推荐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为什么螃蟹肝胰腺会白化?
1、螃蟹体内有一种叫虾青素的物质,虾青素具有超强的抗氧化能力,虾青素含量越高,螃蟹抵抗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所以,虾青素让螃蟹具有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如果螃蟹体内缺乏虾青素,则螃蟹的免疫力明显下降,生存易受到威胁。螃蟹体内的虾青素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环境中获取。
2、据研究发现,当螃蟹受到冻伤、农药中毒、水质恶化等恶劣的环境胁迫时,会大量消耗体内虾青素,如不能及时从环境中获取补充,易造成螃蟹肝胰腺白化症,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螃蟹白肝花肝。所以,肝胰腺白化也是螃蟹免疫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不及时改善,就容易受到病原侵袭,造成肝胰腺萎缩坏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瘪子。
3、为什么蟹肝宝能增强螃蟹抵抗力和免疫力,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饱满?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富含虾青素的原料,饲料中虾青素含量高,所以能让螃蟹肝胰腺更红润。另一方面,蟹肝宝功能饲料应用了海大研究院生物发酵酶制剂,能有效改善螃蟹肠道健康,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螃蟹肠道更粗壮。
再则,蟹肝宝功能饲料选用了优质的饲料原料,营养配方平衡,螃蟹肝胰腺的消化率更好,所以,螃蟹肝胰腺更饱满。【南通海大~蟹肝宝功能饲料研发团队】

河蟹白肝花肝如何处理?



今年河蟹养殖二壳前遇到了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低温,气温上升速度慢,昼夜温差大,很多池塘螃蟹吃料差,加上气温低藻类繁殖速度慢,池塘氮循环受阻,导致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四月中下旬,河蟹养殖区很多蟹塘出现河蟹活力不好,摄食量大幅减少,甚至掉头的症状。根据现场诊断,这种情况的河蟹几乎肝脏都出现了问题,最多的就是白肝、花肝,严重的甚至肝组织坏死。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苗种问题:扣蟹后期不投喂或者投料少,耗尽肝脏营养,使肝脏损坏,致使苗子质量差。
(2)毒素的积累:敌百虫、菊酯类药物清塘残留,氨氮、亚硝酸盐等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3)河蟹饲料蛋白比较高,随着饲料量增加,肝胰脏消化负荷过重。
(4)受今年气候的影响,早期螃蟹吃料少,营养积累不够。
(5)池塘底部有害菌大量繁殖,河蟹肝脏感染有害细菌,导致肝脏病变。这些因素均会造成肝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失去肝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出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
首先我们来看看肝脏的功能:分泌消化酶、营养物质的贮存场所、排毒解毒、免疫器官,所以肝脏受损会直接影响河蟹生长。那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们首先要考虑的第一步是及时帮助肝脏排毒:立舒肝(2亩/袋)促进肝脏体毒外排,严重时隔一天再用一次;
第二步,使用绿百威(3亩/瓶),杀灭水体中致病细菌,减少感染机率。
第三步:修复受损肝细胞,恢复肝脏正常功能。定期使用开胃保肝灵+免疫多维+生物免疫多糖(80斤/组)拌料。
通过这样的方式治疗5-7天后,首先河蟹吃料明显增加,3--4周后,肝脏颜色由浅黄色逐渐变成橘黄色,螃蟹活力明显增强。
河蟹肝脏的病变,几乎都是日积月累的慢性疾病,等到发现的时候,很可能已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养殖户必须要有“防重于治”的观念。
(1)尽量减少使用毒性刺激性较重的杀菌杀虫药,优先选择高效无刺激的杀菌杀虫药进行防治,如绿百威、三联生物噬菌王、草本百虫清。
(2)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助消化药物,如开胃保肝灵+免疫多维+生物免疫多糖,拌料80斤/组,外用立舒肝或护肝先锋,进行肝脏排毒,养护肝脏。
(3)定期解除水中毒素,如解毒绿水王、解毒绿水宝、解百毒。
(4)定期改底调水,保持水体稳定,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保持水体溶氧充足,如解底、池底清道夫、复合芽孢杆菌、高浓EM菌种等。

高温期河蟹养殖户要警惕水肿病的发生



随着高温的日益临近,池塘水质不断恶化,水温逐渐升高,水位过浅的池塘河蟹易受高温影响导致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此时有害病菌趁机大量侵入,引起发病。这几年河蟹水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伤亡数量不断增加,因此高温季节要警惕水肿病的暴发,提前预防。
病因:细菌和真菌感染。
症状:发病时食欲下降、呼吸困难,部分趴草上不动,头胸甲与腹脐连接处肿胀,体内三角膜水肿,爬行动作迟缓,死亡前大多离群爬至浅滩处。
防治措施:
1)提高水位,高温季节水位至少保持1.2米以上,有条件的可加到1.3-1.5米。
2)水温达28度以上,水质恶化的塘口高温季节要勤换水,每隔2-3天换一次,5-8公分左右。
3)改底调水不可少,每月定期使用底福康+靓水保持水体透明度,防止水质恶化。
4)高温季节每隔7-8天使用一次蛭菌110,抑制水中有害菌的滋生。
5)科学投喂,粗精饲料搭配合理,不要长时间投喂小鱼,以免坏水和性早熟。
6)发病塘口,建议先换水10-15公分,然后全池泼洒优碘,连用两次,同时辅以金维安+百克进行治疗。

虹鳟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疾病名称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为害对象 虹鳟鱼
疾病概述
本病约在1985年传入我国东北地区,主要为害虹鳟鱼苗和鱼种,大多呈急性暴发,死亡率高达50%-100%。


病原 病原为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ematopoictic necrosis virus,IHNV)。

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呈昏睡状,摇晃摆动状游动,继而突然狂游,旋即死亡,是本病特征之一。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膨大,有时有体表充血现象,肛门处常拖有1条较粗长的白色黏液便,是本病的又一特征。刚脱卵的鱼苗,其卵黄囊肿胀并有出血斑。鳃贫血,肝、脾、肾色浅,而肌肉、脂肪、鳔、心包膜、腹膜上可见出血斑点。

发病规律 本病以刚孵出的鱼苗到摄食4周龄的鱼种发病率最高,一龄鱼种也偶有患病,二龄以上的鱼不发生此病。以水温8-10℃时发病率最高,超过15℃以上停止发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81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